我国制造业面临“技工荒”:月薪过万却无人问津,年轻人为啥不干?
- 3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一伙强人来到清河县招兵买马,劝谕百姓们说:“咱清河县自古是出好汉的地方。当年景阳冈打虎的武松武二郎,就是咱们清河人。大家想想,武二郎上梁山,那可过的是大碗喝酒、大秤分金的好日子啊。难道你们谁不想过这样的好日子吗?过去也许没机会,但现在有了。只要跟我们走,一起上山当好汉,就能过武二郎那样的日子。”
谁知台下却一片嘘声,有人高声说:“武二郎为梁山卖了一辈子命,被宋江那个黑矮子榨得干干的。要媳妇媳妇没有,手断了一只都不算工伤,孤零零一个人无人奉养只能死在庙里。他的下场咱清河人谁不知道?这种事你蒙外人可以,蒙咱清河人干啥?”
强人脸一红,道:“武二郎可是英雄啊,你们怎么能这么说他?”
台下人笑道:“能光宗耀祖,福荫子孙的才是英雄。被人榨干抹净一脚踢开,那是逞英雄的愣子。咱清河县里要有英雄,那也是西门大官人。”
强人道:“这是什么话?西门庆臭名昭著,还有人给他说好话?”
台下一片哄笑。有人道:“不知道自己什么东西,也好意思砸挂人家西门大官人。人家西门大官人家看门的狗都顿顿吃牛肉,死了埋在家族坟地里有人年年烧纸呢。看你们几个这一身装扮,浑身上下穿的还没大官人家狗穿的好呢。你们饭里顿顿有牛肉不?你们死了有人埋不?咱们县里凡是跟着西门大官人卖生药的,谁家不是几年时间就起房盖屋,出门坐轿?至于学武松当好汉的,不是被人打死就是在牢里关着呢。”
强人道:“那怎么书里都夸武二郎,贬西门庆?你们怎么解释?”
台下人道:“书怎么写那是写书人的事。咱老百姓只要眼不瞎的,自己会分辨。谁过的好谁过的不好一眼就看出来了,还用写书的教吗?哼,那些写书的评价事情只管自己好恶,我看他们也没关心过咱老百姓。”
编辑于 2024-03-30 12:01・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申权认真生活 - 0 个点赞 👍被用户删除的答案
我有一计。成立一个国家级讨薪机构,独立于任何现存机构,直接向最高负责。如果需要人手,最合适的就是计生委这一支强军。
所有讨薪人,可以一键申诉。机构立刻受理,然后派出强军直达现场,现场办公。该走法律流程走法律流程,该线下和解线下和解。
重点来了,如果被执行人选择无视,请拿出三十年前的劲头,牵牛、扒房、拖车、引产。
相信我,尽管会经过一番动荡,很快我们的职业技术工种就会迎来真正的爆发。
以上。
发布于 2024-03-30 21:30・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74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天雄星 - 57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左同志 - 333 个点赞 👍
央企的汽车装配工。前几年的国企混改,十分惨烈,为了贯彻董事成长全球采购的理念,贱卖了生产设备,解散了辛辛苦苦培养的工人队伍,半个多世纪的技术积累瞬间灰飞烟灭。技术工人,无论你是普通工人,还是技师,或者是高级技师,都被强制安排到流水线打螺丝。我们厂本来就不多的几个高级技师,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不得不选择买断工龄,自谋出路。浪费,天大的浪费。这些年私企对技师的需求也很旺盛,但是培养一个技师是非常耗费时间和费钱的事,他们一直在挖国企墙角,或者等国企技师退休后招募。然而,现在国企也不再培养技师了,制造业因此倒退十几年。
发布于 2024-03-25 21:39・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秘密人 - 32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tokaerv jeff - 219 个点赞 👍
荒个屁,你加钱啊,1万不行,1万5。1万5不行,2万。2万不行,3万。3万不行,5万。
只要钱到位,什么工都能给你找到。
不愿意出这个钱?那你说个迪奥!
发布于 2024-03-26 08:5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封印回忆 - 18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周公子爱上钟小姐 - 15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自助餐 - 11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DRAGON - 10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断舍离极简到百万 - 102 个点赞 👍
我朋友开了一个模胚厂,全厂有五十多个人,CNC技工的工资是8000元/月,资深的师付和管理人员工资有上万,工厂包吃住,以这个条件,有时工厂也难招到人。为啥难招人呢?你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这个工资并不高:
注意这个工资是月薪,每个月要上28天,14天一倒班,要上夜班,实际的时薪是:28*12=336小时,每小时的时薪差不多是23元,而在电子厂上班打螺丝,基本上时薪也有20元左右,所以这个技工工资并不高,并且不学习一二年,成不了CNC技工。看着月薪有上万,但基本上休息的时间太少了。从事这行的年青人也越来越少,大部份都是四十多岁的壮年。而这行还算不缺的,必定工资有保障,算起来还算高,我有几个朋友开注塑厂的技工才是真正的缺少,在外根本招不到,原因就是工资太高,工厂不想支付,基本都是自已工厂培养,这种技工也是二班倒,又脏又累,修机上模工还没有CNC技工工资高,好多都不愿意学。
我所知道的技工除上二种外,还熟知制衣厂的技工、电子厂技术员等,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太长,脏苦累,还要倒班,如果真实行22天工作制,工资上万,那会缺技工啊!
编辑于 2024-03-27 10:3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June lee - 9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第404人 - 9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青青子衿 - 81 个点赞 👍
啥叫中国真正的国耻?
本朝官员子女都移民国外了,你的孩子读书翻山越岭淌水过河溜铁索,你还喊著勿忘国耻。官员情妇扎堆孩子成群,金钱堆积成山了,光棍的你还喊著勿忘国耻!官员吃着万元大餐坐豪车玩通奸住别墅拿高福利到处嫖宿幼女,你吃地沟油喝毒奶粉…你还喊著勿忘国耻,你知道啥叫国耻吗?
发布于 2024-03-28 18:52・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74 个点赞 👍
得了吧,我就在厂里干,算是有实地调查吧?
一天十二小时,半个月白班夜班轮换一次。中午和傍晚给二十分钟吃饭,夜班没有吃饭时间。月休两天。一个月平均工作时间340小时左右,月薪六千多,老员工能拿七千。而且这个工作强度,不是走投无路的穷人,根本顶不住。开年到现在一个多月,至少有二十个人进厂,最后只留下三个,都是川渝地区农村中年老牛马。青年进厂基本都有以下特征,穷、又需要钱,去年还在厂里见过的年轻人,今年就跑路了,我也准备再干几个月攒够钱,就跑路。厂里确实有月薪过万的技工,但他们的工作难度和强度更大。
我待的这个厂在同类里面算是黑暗,但稍微光明一点的厂,工资就会少一两千。就这帮奴隶时代的活化石老板,一切都是精打细算好了的,月薪上万用工荒?不知道是哪个位面的越南。
发布于 2024-03-28 01:55・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羽川 - 6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卡佛里亚 - 56 个点赞 👍
我是一名焊工,从专业角度来说说培养一名合格技工的复杂性,还有长时间的沉没成本。
现在年轻人在公司离职率高,不愿学技术,而喜欢到一些复杂性低的岗位,得过且过,玩抖音,刷知乎,不顺心就辞职不干了。
曾经的年轻人,到公司上班,巴结领导,甚至送礼,要到技术岗位,把老师傅真当一个师傅,把师傅的生活细节拿捏的精准,一口一个师傅那个嘴甜。
现在的年轻人到公司,“师傅”这个名词羞于说出口,一口一个“老汉”。
让他在工房里多做一些生活工作。
就一句话:“为啥让我干啊?”甚至和老师傅吵架,试问这样老师傅还敢带徒弟吗?
再说,年轻人学技术,是要付出时间代价,我们公司有一句行话:“钢板糊上了。”你作为焊工可能三个月就会了。
如图要达到这个焊工水平,没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在公司跟师傅系统学习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一天一千块钱的工作,你有这个能力吗?
出现技术断层有社会层面,也有个人因素,一般富人,或者相当多的中产阶级是不愿意让自己孩子到工厂上班,所以就有大批优秀的孩子,进不了技术这个行业系统学习,所以就出现高层技术人才断层。
说到焊接,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路边的电焊工,或是认为这是技校才开的的专业。
可能在大街上焊个围栏,建个电塔,或者在路边修车搞个电焊,……其实这只是焊接的一部分而已。
其实,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能源等领域,都离不开焊接。
如果没有焊接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高速公路桥梁不可能完成。
西气东输管道不可能完成,火星探测任务的祝融号火星车无法制造并进入太空……
在机械设备的生产、维护、修理过程中,焊接工程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焊接技术则被誉为“工业裁缝”。
所以说你达到一定水平,就涉及到材料,机械,电学,力学,热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如电工技术、材料力学、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学、焊接冶金学、焊接质量检测与评价、焊接自动化基础、金属力学性能等。
技术达到一定境界,初中生是无法完成的事情。
这就出现了在技术领域专业人士所说的“裱糊匠”,一些低档次的技术人才,给社会造成重大伤害的事件。
如图上海静安区,野路子焊工,58死71伤,一幢楼烧毁,二名野路子电焊工进监狱的惨剧。
第一年轻人不是不干,他是没有这个能力。
如图这名管工至少需要五年工作经验。
高薪工作年轻人无法胜任,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学习,还有和师傅一起的工作历练。
我就曾经带领过一个徒弟,他说在技校是生活,学校给发五根焊条,十几个人围着一台电焊机,没有焊接材料,就在旁边比划。
就属于纸上谈兵性的学习,最后操作证勉强拿到(学校故意放水)。
所以技校生到公司无法胜任工作,有得二次培训。
工厂是赚取利润的,不是救急中心,又开始学习,(公家的电焊,钢板,焊条,还给你发工资,),二年胜任工作了,又跳槽。
所以私企老板不愿意这样培养人才,就到国营公司挖掘机技术人才,现成的。
总体造成技术人才短缺。
第二机械制造利润空间微薄,公司培训费缩减,人员得不到及时培训。
公司不是福利院,招工人就是干活的,所以一般都是定岗定人,也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而公司把一线员工,抽走学习,势必有得增加员工,无形增加的人又是公司的人力成本,企业成本增加,产品必然贵,在竞争对手就处在劣势。
所以就是聘用现成的技术人员,造成社会整体人才短缺。
第三年轻人注重短期效益,不对自己长期投资。
现在网上一句话,社会大环境不好,就业形势严峻,年轻人失业率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什么叫合适的工作?
如果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可以责怪父母,但大学毕业几年后,找不到工作就是自己的责任。
如果学到一门技术,是不存在下岗失业的。
假如现在公司在下班时间,留下年轻人学点技术,进行技术培训。
立即就把劳动法拿出来,加班加点,辞职走人,头也不回。
其实我觉得你有这个能力,家庭条件优越,出来闯一番事业,即便创业失败,父母还帮助一下。
现在的年轻人宁愿送外卖(都是自食其力),有现成的收入,也不愿到工厂上班,理由是不受约束。
实际是不愿意深入思考,在学习中提升自己,一方面国家调配,工资分配机制有缺陷。
一方面就是年轻人只顾眼前利益,对长远投资不够。
我和孩子二人,孩子下岗失业,无法找到匹配的工作,唉声叹气,在家养老。
而我只要打个电话,联系以前的同事,一天三百元的工作,随时都可以。
所以你没有优越的家庭条件,也不是211,985大学毕业,自己创业又能力不足,考公学习不够,最好学一门技术。以后老了衣食无忧。
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但是在这一行,累、脏、穷,大量的技术人才缺失,这一行的人纷纷转行。
从国家层面说,企业缺乏一大批信仰,有担当,有情怀,有魅力的员工,技术人才缺乏。
与制造业大国的身份不符,人才的流失,也是企业发生灾难事故的诱因。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完成好工作。”就是一句话年轻人不要空想,要踏踏实实学一门技术。
中美大博弈,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贸易战中胜出,所以必有一流的产品,一流的产品需要有一流的技术人才制造。
再先进的工艺,没有一线技工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为高质量的产品。
我们不需要更多的博士,需要的是有技术专长,有担当,有情怀,有魅力的年轻人。
不要让你加个班,学点技术,就搬出劳动法 一拍屁股就走人。
不要喊师傅叫老头。
给师傅保温杯加点开水,提前打一份菜,问一句凭啥?我们是平等的。
不要让你收拾一下工具,反问一句,为什么让我收拾,你不了解现场情况,火星飞溅到阴沟里,引发大火,在监狱里(1%百万分之一)。
所以年轻人要端正人生态度,在学习与工作中积极主动,学习工匠精神。
年薪百万我没有见过,年薪几十万也很少。
在我们城市,在甘肃收入最高的地区,你学点技术,拿上年薪十二万左右,至少衣食无忧,养家糊口可以吧。
不要写小说,也不要被毒鸡汤给中毒太深了。
在小县城一名公务员一月也不过四千左右工资,教师工资五千左右(扣除补课费),医生工资6000左右(扣除红包),就算是年薪百万这种岗位就没有你的位置。
你可以追求年薪二十万,那就是踏踏实实学点技术,让你加班不要骂娘,学会委屈自己。
学技术很难,需要时间的沉没成本,这就是是“制造业”用工荒的缘由。年轻人能力不匹配,给个工作干不了,不是不干。
发布于 2024-03-29 06:01・IP 属地甘肃查看全文>>
文成公主 - 24 个点赞 👍
50岁左右的农民工大有人在。
那些三伏天趴在各种各样的正在建筑物的顶端,汗流浃背的农民工,我们都见过。
他们一个月的工资也就1万多块。
但是让人心酸的是他们费尽心血供出来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当了大学生之后。
他们的儿子和女儿,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四千块钱。
大学生出来之后,挣的多的大有人在。
但是只有他们的儿子或者女儿才挣这么少。
不是因为他们的儿子或者女儿不够优秀,而只是因为是他们的孩子。
发布于 2024-03-26 11:02・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先学会爱自己 - 12 个点赞 👍
我属于建筑行业
我接触了部分技工
比如:门厂的喷漆工,木工,型材厂的技工,家具厂的木工。。。。。。
凭良心说,月薪过万,高么?
他们毕竟是工人
很多人一个人养一家子,七八张嘴。
自己的父母,妻子的父母,自己的孩子,还有老婆。
农村没土地了,有也是很少很少的自耕地,最多满足自己吃,一年的收入能换个油和生活用品就不错了。
其余的看病,网费,营养品,新衣服之类的,全靠家里的“技工”在外面玩命干。
就算妻子出去打工,家里有兄弟帮衬,只有一个孩子。
那一万也真的不多。
应为还有社保要自己交,还要买房,还要还贷款。。。。。
所有的工人,我深入了解过,我自己也有工人
普遍,有积劳成疾的现象,早的在三十多就出现了,晚的也就四十岁。
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几乎每个人都有,严重的每年犯一次,轻症状的犯病也得卧床休息。
伤筋动骨也是普遍现象,很多工人骨头断过,相当一部分工人手指不全,长期劳累导致部分工人晚间要吃肉,要喝酒,饮食不规律导致三高。。。。。
他们是用身体换钱,不是用技术换钱。
太卷了
你不干有人干
我眼睁睁的看着很多工人月薪一万多,我一点不羡慕
我也不会建议我身边的亲朋好友去干这个,哪怕很多亲朋好友月收入只有四五千。
农民工六七十岁去世我觉得太正常了
这个工作强度,身体能撑到六七十很不容易了
但是身边的亲朋好友,我觉得最好还是至少活个七十五以上吧,这个年龄基本可以看到子女四十多岁,看到孙子辈上初高中,也算是安稳了。
如果六十多就走了,孩子才三十多,孙子辈才几岁,不敢想不敢想。。。。
发布于 2024-03-28 00:28・IP 属地新疆查看全文>>
半夜轻风 - 6 个点赞 👍
搞技术没地位啊,技术岗有门槛,难度大,责任重大,设备都是技术人员负责,出问题了,造成停产都是技术人员责任。然后技术人员属于设备操作岗,担这么多责任结果连个管理岗都不算。评职称,评荣誉都是人家管理岗的,锅都是技术人员背,有能力的年轻人,不去干管理,回来搞技术,傻吗?
发布于 2024-03-23 11:32・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你和夏天来我身旁 - 4 个点赞 👍
不完全是待遇的问题,反正我宁可让我孩子以后在家啃老躺着玩也不去工厂上班,又不是吃不饱饭要饿死的年月,现在干啥不挣点生活费,至于非要去制造业干技工吗?要相信后人的智慧,过好自己得了,管那么多不累吗!
发布于 2024-03-26 16:16・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小小鱼 - 3 个点赞 👍
技工归根结底是个“工”。
我国工厂现在都是两班倒,也就是12小时+一个班。
一个月给一万,要你早上八点上到晚上八点,或者,晚上八点上到早上八点。
隔壁快递和外卖,十二小时,早六晚六,五六千。
你每天熬夜的钱就是多三四千而已。
那为什么要熬夜?
归根结底,过万的两班倒还是钱少了。
加到两万,那就不缺了。
或者你国资本家大发慈悲,工资不变搞三班倒。
然后,进一步脱钩了。
编辑于 2024-03-24 12:42・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茶包 - 3 个点赞 👍
如果在工厂待过就知道,为什么月薪过万,却无人问津,不说技工,就是工程师也是同样的境遇。
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傻,而是现在的年轻人在社会的毒打下明白了事理。
首先想达到月薪酬过万,必须要在车间苦熬,没有十年苦功夫根本不可能达到技术要求。
而达到了技术要求,在原单位工资也不会高,那就只能跳槽。
而现在的绝大多数工厂,都是在低层次上卷,偶尔可能会遇到要求高的客户,产品要求高。
而本厂无人解决,只能是开高薪招聘外面的人,但是一旦问题得到了解决,或者其他人学会了你的技术,老板就会觉得你的工资高了。
这样你的高工资就成了原罪,老板势必会想办法把你赶走。
其实不止是技工,工程师也一样,想你解决问题的时候,同样是开高工资,而一旦老板觉得问题解决了,没有利用价值了,同样的你的高工资也成了原罪。
不是年轻人对月薪过万的技工工作不感兴趣,而是这种高薪并不稳定,迟早会因为高薪被炒。
发布于 2024-03-24 23:24・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液压肖工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单进Jerry - 3 个点赞 👍
哈哈哈,22岁顶岗实习,24岁入门,签正式合同,28岁可以独当一面,35岁被优化,37岁突发脑溢血,却因工作年限较短医保账户在一周内花光在家里养病几年后去工厂做了门岗大爷,生病后一年媳妇跑了,与老父母共同抚养三岁的孩子
编辑于 2024-03-29 18:12・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黄师傅 - 3 个点赞 👍
1、历史原因。我们建国后实行计划经济,企业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工资体系相对单一,技术工人的工资也仅仅是比普通工人高一点。而改革开放后,新兴的企业中,以加工装配为主,基本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像联想一样,就是个低廉的装配工厂,对技术工人没什么需求。这就从总体上误导了人才战略。
2、政策导向原因。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大学合并、扩招,重点在经济金融计算机等行业,在制造业层面的都是传统专业。对于职业技能教育,印象中国家似乎从来没有重视过,以前的职业高中、职业专科院校,在合并浪潮中很多别吞并消亡,或者改做其他行业,总之,职业技能教育要么没有,要么就是糊弄鬼一样。使得我们自己重塑制造业的时候,才发现没有对应的人才。
3、能力原因。目前技术工种工资比较高,最简单的公司泥瓦工,月收入都能达到1.5万,可是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会啊。即使他们想,也做不了。而且,技术工种学习可不是短时间可以成功的,那要时间来磨炼。
为什么用工荒,主要原因还是国家的人才战略出了错误。高校改个中,单一为了赚钱,没有把人才需求考虑进去,也没有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
发布于 2024-03-28 13:16・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黄河边的张老三 - 3 个点赞 👍
简而言之,没有富贵命确有富贵病!
以前西方宣传的是工作人员基本同权同薪,只是分工不同。含义是,不管你是当老师、当医生、做金融、搞IT、还是当技工,大家的工资水平不会差异很大。
以前我国的旧状是各行业薪酬差异极大,金融IT和当技工送外卖有非常大的薪酬差异。可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到来,当个外卖小哥、送快递的,如果相对勤奋,一个月也可以有8000~10000,而且还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相比之下,金融IT人哪怕一个月是挣20000,性价比也没有那么高了。更别说技工了,相对更辛苦一些,技术学习积累期更长,而工资可能也就是8000~10000,甚至还没有这个水平。
所以很多年轻人不再愿意坐办公室或者打螺丝,不如来大城市送外卖和快递,低门槛和高收入是年轻人积累期的利器。可是这样对于一个国家长期来说,其人口红利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我们现在有了这富起来的烦恼,哪怕是月薪过万,年轻人也不愿意将就。
发布于 2024-03-27 14:5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一个精算师侃爷 - 2 个点赞 👍
我对电系产品特别感兴趣,甚至买新的机器拆着玩。
但是在我有点懂行业之后,我就觉得,做维修的去学电子元器件,打磨啊什么的就是有病。
钱少事多,害人害己。
一块板子,你甭管他多贵,告诉甲方一个字“换”,不然就不修了,爱啥啥。有本事去买新的,要么就自己修。
那点钱就想获得电路查询服务?想屁吃呢?
让他们去整块买,支持经济循环。
编辑于 2024-03-24 15:09・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愚不追日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王富贵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