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让女儿在生日这天做家务引争议,如何看待陶勇的教育方式?
12月23日,北京眼科医生陶勇发长文为女儿庆生,提到让女儿洗碗一事,引发争议。长文中,陶勇称12岁的女儿拽拽的,拍照不配合,很有个性。他在女儿生日当天要求她洗碗...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我记得我们村里墙上有“劳动最光荣”
生日这天为什么不能做家务?孩子生日这天父母难道不是忙前忙后?母亲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孩子,父亲照顾母亲联系医生什么的,这么有意义的一天原来十多岁的孩子做做家务都不行了吗。
还有什么说父亲在pua女儿的,叫孩子洗个碗就是pua了,那叫孩子学习上兴趣班是不是也是pua?父母是要对孩子负责的,起码带出来的三观要正。
==========
知乎的用户真好,小时候没想过做家务,被逼着做家务怨气几十岁了还在?
最开始的照相,父母给你庆祝生日笑一下拍照很难,但是打游戏跟陌生人聊天笑的很开心。长辈来庆祝生日加个菜没问题吧?这是教养问题,陶医生说了引经据典请出来的,不是用父亲的身份强行拉出来洗碗的。说明也是沟通出来了,不知道评论区里哪有这么多怨气?十多岁的孩子了,洗个碗怎么不行?会丢半条命?洗个碗都罪大恶极了,那你们家孩子突然回家拖了个地你们是不是还要跪下来磕几个头?
老师说过,教育这件事主要还是靠家里,亲人都甩脸子,出社会甩脸子给谁看?
什么b知乎,养不好孩子的别生了好吗?生一群娇生惯养的dineng影响社会
编辑于 2023-12-27 20:21・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之于 - 19 个点赞 👍
在家庭生活中,教育孩子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是没错的,但是这种教育应当是以身作则的熏陶和引导,以大家长的姿态居高临下的对孩子指手画脚你应该这么做应该那么做是什么意思?初入青春期的孩子不爱拍照很正常,强迫孩子必须拍照又是什么意思?
人不能对某个职业抱有滤镜,他虽然是鼎鼎大名的医学界人才,实现了阶级跨越,但精神上依然处于封建落后的小乡村里,在他眼里,正是因为从小家里都是母亲承担了家务劳动,所以他才觉得女儿作为女性同样也应该像自己母亲一样承担家务。父母管教自己的孩子,只要不违法犯罪,就没人能插手,只能感叹这个小女孩很可怜,有这样的父亲。
查看全文>>
混沌兽o - 6 个点赞 👍
为啥要去看一个明星的做饭水平,看一个医生的教育,看一个名师学锻炼身体???
查看全文>>
万老板 - 0 个点赞 👍
互联网 666
查看全文>>
珂科科珂珂珂 - 0 个点赞 👍
不就是劳动教育吗?不是很清楚争吵点在哪里
查看全文>>
WLCHYXSJ - 143 个点赞 👍
我们的家庭教育,重心都在于学习成绩,在这之外,就是没有底线的宠溺。鲜少有人格培养和责任教育。或者有,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唠叨,没有多少身体力行。
要培养孩子的道德和情操,让他们学会付出是很重要的一环。要懂得爱,就要学会怎么去爱,而不是一味的索取爱。从小就知道和爸爸妈妈一起为家庭付出,才能体会到家是一个整体,而非一个任由自己予取予求的地方。
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付出和回报的对等,爱与被爱的对等,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些东西光靠语言的灌输是没有用的,都是一饮一啄,一粥一饭之中潜移默化的。
比如我自己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和我们一起摘菜,吃饭前让他去摆餐具,吃完饭让他收碗。有时候他对做饭表现出兴趣,就让他踩在小凳上看菜是怎么做出来的。 吃饭的时候,哪怕是他最爱吃的东西,也不许一个人独占,告诉他这是大家的食物,每个人都有权利分享。 在大人劳动的时候,总是给他分配一点小任务,大家一起把这个家收拾好。
在这个物质充盈的时代,爱小孩很容易很容易,你只要满足他就可以了,最难的是节制。大人节制自己的爱子之情,然后教会小孩节制自己的欲望,并且考虑周围人的感受。在成长的过程中,让他明白自己这个个体和世界的关系。
我们总是听到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越大越不懂感恩,然后学校也热衷于搞国学讲座让孩子们痛哭流涕学会感恩再回家给父母洗脚。这样有用吗?一个从小就不承担任何责任的人,又怎么让他长大后承担责任?一个从来不为家人付出的人,又怎么让他长大后学会为别人付出?一个从来不爱身边人的人,对其他人的爱,又谈得上有多少呢?
在他们年龄尚小,混沌初开的时候,你不让他们参与家庭事务,不培养他们做事情的能力,让他们成为为所欲为的小皇帝小仙女,又要让他们进入少年青年时突然懂得感恩懂得付出,可能吗?
当今这种普遍性的巨婴化,仙女化,去责任化,去道德化,都是在单孩环境下叠加各种“富养”,只注重学习成绩其他一概不论等等错误的教育理念下结下的苦果。而不让人乐观的是,这种理念在今天反而愈演愈烈了,所以才有了一条普通的微博引发的舆论海啸。因为这样的群体,对责任和劳动这些词汇,有着发自本能的痛恨。
编辑于 2023-12-26 13:48・IP 属地海南查看全文>>
古青 - 102 个点赞 👍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大脑结构里就那么点东西,一旦回路形成,格式化也洗不清了”……
总结一下老中家长的脑回路:孩子自己拿着手机屏偷偷乐——肯定在玩——不读书不干家务也就罢了,还有种不服管的苗头——焦虑,我再不管管以后还能社会化嘛(升职加薪好姻缘blah)?——我的点拨一下,教做人,长个记性——一通权威家长输出(尤其爹味的家长还得讲究个人前训子)——嗯,孩子看起来听我的了,知道孝敬了(其实是被规训的葳葳蕤蕤了)——孩子此刻心想:以后要学会偷乐,什么心事可千万不要跟父母说……
编辑于 2023-12-26 14:50・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wang sai - 51 个点赞 👍
这有什么好争议的。
人家很内部的家常,很朴素很正面的教育,仅此而已。
让孩子多参与家庭劳务劳动,尊重长辈,本来我们传统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这在父母这代不也是家常吗?很普遍的事。
我记得我15岁生日的时候,家里做面包的小生意。那天妈妈做了很多面包,期待祭拜的人能买。结果那天鬼使神差的滞销。家里的面包没人买。
看着妈妈哀伤的眼神,我立马提出来,拉去几公里外的县城摆摊。
妈妈将信将疑。
我说没问题的。
后来的结果是居然全部卖完了。县城果然购买力惊人。
多年以后,老母亲回忆起这个事的时候,还一直说很温暖,我也感到窝心。
没有苦,没有付出,哪里来的回忆和故事。
如今却可以成为争议。我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三观到底怎么了?
或许网友可能认为陶医生作为网红,就应该有完美的人设。但是拜托,这是人家家事,谁育儿不有个不断提升的过程。这个时代最缺的就是宽容和换位思考。
难到高知家庭,就一定要鸡娃吗?或许北京的高知家庭多数已经鸡娃或者正在鸡娃的路上。但是如此鸡娃,就不怕是另一个孩子心理问题的导火线吗?
一定只能以学习为中心,一切服务孩子个人喜好吗?
精致利己主义、低情商是我们过去一段时间的特殊产物。
这些都是我们畸形教育的结果。
生日这天,让孩子盛饭,洗碗,更有纪念意义,和生日蛋糕、生日礼物一起构成深刻的记忆。
什么样的记忆?
自己的倔脾气来偷懒,以逃避行不通;
家人更喜欢自己独立自主,有生活能力,能照顾他人的感受。
孩子健康快乐、独立自主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教育的底线,也是最根本的追求。
但是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底线没有,那还剩下些什么?
编辑于 2023-12-26 18:04・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freetodecide - 2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无夜 - 7 个点赞 👍
个人认为,很多科技发明和进步,都是从人性的「懒惰」作为出发点的。
咱一句不说引战观点,就是说几个非常正经的正确的解决「洗碗工作」的方式。
1.全套一次性餐具
我就问问大家,你们真的做饭么。
工作不忙么。
有时间去菜场么。
有同样的时间,外卖不一样么。
如果说外卖担心不安全、不健康。
大家买的菜,也是越来越多的,那种已经半处理过的预制菜、或者半成品的料理套装。
餐具,也一样。
一次性餐具的品种、环保性、方便性、性价比,一直在飞速成长的啊。
可降解的一次性环保餐具。
可以完美的替换掉洗碗这个命题啊。
实话实说,陶勇医生。
您有工作一天累的不想动的时候,您也应该理解孩子卷了一天学习,不想洗碗的时候。
全套环保餐具,再铺个环保桌布。
吃完了饭。
整张桌子打包,卷起来扔到餐余垃圾箱里。
放过孩子。
好么。
2.合适尺寸的洗碗机一个尺寸合适的洗碗机,基本可以兼顾「洗碗」和「存放厨具、餐具」两个功能了。
直接把吃过饭的碗筷、做饭的锅,都很宽松、恰当的摆放进洗碗机里。
这个工作就结束了。
试问,医生应该比其他人更注重卫生、消毒的。
医疗器械,肯定不是自己动手洗啊。
肯定需要专业的消毒、清洁设备。
所谓病从口入。
洗碗这样关乎健康的工作,不是更应该用专业的高温消毒、清洁的洗碗设备完成么。
退一万步讲。
您可以只要求您的孩子把碗筷放进洗碗机里,整齐摆好。
然后教她操作洗碗机。
这个至少是现代生活该做的。
强制洗碗,属实复古了些。
3.家务与未来的智能家居
所以,还是那句话。
请不要上升主题到什么女儿是「魔女」还是「淑女」。
更不要上升到「12岁少女的青春期教育」、「女性价值观」这样的高度。
这个事儿上,先好好改造一下自己家房子,了解好什么是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
人类不喜欢做家务是本能。
人类还不喜欢走远路呢,于是发明了汽车。
人类还不喜欢送信呢,于是发明了通信技术。
人类不喜欢做家务的欲望,催动智能家居的不断升级。
洗碗也好、扫地也好、洗衣服也好。
请交给专业的研发人员研发。
请交给他们不断升级的产品。
家务,请交给专业的智能家居来做。
以上。
编辑于 2023-12-26 12:37・IP 属地中国香港查看全文>>
白玉京 - 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狐尔摩斯 - 6 个点赞 👍
让孩子做个家务,怎么就成了罪不容诛了,怎么就变得人人喊打了?
孩子不该做家务吗?刷个碗就是人性的摧残吗?劳动难道真的变成低等人的标签了?劳动难道真的变成下等人的专利了?
我们的家庭教育,要培养一个个大写的人,还是要培养一个个公主格格,或者培养一个个小皇帝,小少爷?
难道他们就该天天享受,就该十指不沾阳春水,就该看着父母辛劳而无动于衷?这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教育模式,也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结果吧?
不能把刷碗当做惩罚,而应该是日常坚持的生活教育,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让孩子知道体谅父母,不要高高在上,天天享受父母的伺候。
家长不应该传递厌恶劳动,歧视劳动的观点,更不应该把让孩子劳动当成对孩子的摧残和加害。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长远,不要让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的观念,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只贪图眼前的享受,要有爱心,有共情,有担当,有责任。从内心做到自立,自尊,自爱,自强。
家庭成员之间相处要平等,友爱,温馨,快乐,融洽。对别人不理不睬,对别人的交流不耐烦,不回应,都不是健康的家庭氛围,不应该提倡,更不应该当成个性来鼓励。家人对你的付出,不应该被冷漠对待。孩子出现认知问题,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改变。
有些家长满足于单向付出的自我感动,其实不是健康的教育模式,没有交流,没有回报,往往是冷漠产生的根源。爱心传递从来都不是单向的!
发布于 2023-12-27 11:40・IP 属地山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枫言枫语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悠然 - 3 个点赞 👍
我认为不妥有四:【1】 好的教育是要言传身教。陶医生自己不会做,也几乎不做家务,一直靠妻子;有什么资格要求女儿小小年纪包揽整个家庭的家务呢?【2】不顾女儿感受,在其生日时逼迫其做家务,必然产生心理伤害 【3】小题大做,将不做家务与不是淑女等同起来。我国历史中颇受赞颂的女性大多不是家务高手吧 【4】作为医学专技类博主,贸然涉及不擅长的家庭主题,难免会产生乐于表现呈威风的姿态,将事情夸大戏剧化,害人又害己。
做家务就是零和游戏,没有人喜欢,也没有人能平心静气地完成它。不做家务可能就是累了、懒了而已,其动机更无关性别,代际差异。在自动化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想的应该是怎样减少家务的总和,而非放任其成为家庭矛盾的爆点,否则总有人要受累甚至受气--不是父母,伴侣就是子女,他们都是我们最亲密重要的人啊。
编辑于 2023-12-25 22:06・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纵年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lan - 3 个点赞 👍
看好多回答,都说陶医生爹味太浓,人家本来就是爸爸,有爹味不是很正常嘛。
我特别喜欢有爹味的男人。
我出生在多子女家庭,爸妈又重男轻女,印象中我爸对我的学业、生活从未关注过。
我爸是我当年所在小学的校长,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儿,夏天的中午有好几个小时的午休,要三点半才上下午第一节课。有一天下午我睡醒一看表4点了,吓得我浑身一激灵,我爸自己按时去学校上课走了,竟然没想起来要叫我一声。
我考大学填志愿都是我一个人胡乱填的,报了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我爸根本不知道。
但我很小就超级懂事儿,没人要求过,我不到12岁就会和面、擀面,放暑假会自觉自动把我家所有的床单被套拆下来手洗一遍。我家兄弟姐妹六个,我排行老五。
我有了女儿后才明白我当时那么做背后的原因,是想引起父母的关注,让父母觉得我是个有用的人。
内心深处是因为我缺爱,没有安全感。
无论大家怎么看,我是发自内心地羡慕陶医生的女儿,可以被爸爸事无巨细地关注着。
陶医生应该平时很忙吧,要门诊要手术要教学,平时大概和全家人团聚的时间并不多,我看陶医生的描述,明明是对女儿充满了宠溺之情的。
12岁生日按我家乡的风俗,是个有纪念意义的年龄,从学龄来说从小学步入了初中,孩子到了在家里承担一些家务的年龄,我家女儿初中的劳动课是有要求在家里做家务的,陶医生在这一天作为一种仪式来给女儿提出这样的要求我觉得很正常呀。
孩子的出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让孩子懂得感恩我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父母无恩论现在似乎成为了一种风尚,父母穷成为了一种原罪,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成了一种服从性测试……
只有父母是高官是富翁,有能力为孩子的未来兜底才配为人父母。
这是每个孩子的美好期望。
然而,金字塔尖的人群无论到什么年代都是少数,让自己陷入这种自怨自艾中,有什么用呢?
人到中年的我,常想我的父母如果当年能督促我学习再努力一点,高考报名的时候能给我一些指导,为人处事上能告诉我如何圆润一点,在我人生做出重要选择的关头能帮我把把关,该多好。
很多事情都是走过之后才知道什么样才是最好的。
教育要因材施教,我想没有谁比陶医生本人更了解自己的女儿,也没有谁会比陶医生更爱自己的女儿,所以大家散了吧。
发布于 2023-12-26 21:3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清月 - 3 个点赞 👍
如果,你真的很爱,并且很在乎一个人,和她产生矛盾之后,你可能会自我反思,可能会通过沟通交流,解决矛盾,可能会先保持冷静,换个时间,换个空间,再和她敞开心扉的聊天,可能对她诉说你的情绪及所思所想,甚至温和的批评指责她,但绝不会把对她的指责公然放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争议,让她直接社死。这条定律,适用于职场,适用于朋友,适用于情侣,自然,也适用于父母与孩子。
她才十几岁,最大的矛盾也最多才是她不愿意做家务,多大点事呀。有没有可能你态度太差,让她当时的情绪不太开心,你单凡态度好些,也许她就去做了。况且,那天她在过生日。
如果,十几岁的孩子不愿做家务,意味着日后可能成为魔女。那你与他人发生矛盾,直接全网公布,弄得人尽皆知,直接让对方社死,说事话,生活周围有这样的人,我做为成年人都不敢与之深交,都要躲避三分。
所以,本质上,你这样的做法,是因为作为父母的你,既不在意孩子的感受,也不试图缓合矛盾,解决问题。你只是想获得父母对孩子拥有绝对权威这件事的认同感,你想证明自己做为父母,子女满足你的要求,是件理所应当的事。
如果,你想要的是作为父母的威严,那就干脆的说,孩子挑站你的威严,引起你的愤怒。而不要假装受害者人设,说爱孩子,教育孩子,孩子不听话,意味着未来可能品行不端,我觉得这很虚伪。
编辑于 2023-12-27 04:19・IP 属地山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鼠鼠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你想做正义的朋友 - 2 个点赞 👍
另一个同样的问题不是还在热榜上挂着嘛,我还是那个观点。
不过可能这个观点得罪人了,被踩得都找不着了。
教育其实是需要容错的,这里不单是指父母需要耐心地看待子女的缺点、对待子女的叛逆情绪,子女也应该耐心地看待父母教育中的瑕疵。
就像谈恋爱一样,双方都要给对方一些犯错的空间,动不动就“分手、下一题”,还不如真的分手。
可惜亲子关系无法分手。
在教育实践中,总会岀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亲子的双方都是人,不是像做数学题一样,过程对了、运算对了,结果就一定“正确”。
重要的是不断磨合、修正,而不是出现一点问题,就放大、扩大。
陶勇的教育方式是有问题,但我也认为很多网友的“教育无暇强迫症”有点严重了,太过纸上谈兵。
发布于 2023-12-26 15:24・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蓝色夜晚 - 2 个点赞 👍
舅舅舅妈心累啊,代入一下,你去你亲戚家里给亲戚女儿过生日,你亲戚在饭桌上把女儿指挥得团团转,挥斥方遒,好不快活
等饭局结束了还非要女儿当着亲戚面收拾碗筷去洗碗,把小姑娘闹得回房间发脾气了还硬要拉出来
知道的是规训女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给咱们这些亲戚脸子看呢
……等会儿,舅舅舅妈啊
他不会真的是想给亲戚甩脸色吧?
发布于 2023-12-28 01:16・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momo - 2 个点赞 👍
《拍照拽拽的不配合,就是臭脾气,不就是比个心摆个pose,怎么就这么难?跟天南海北的网友聊天的时候倒是挺开心的!》
传达了两个信息:1.陶勇以半强迫或者是强迫的方式要求女儿按照他的意愿拍照,并且这个照片很可能会被发布到朋友圈、家庭群等地方,女儿不乐意,但还是不情不愿地配合了,陶看出女儿不高兴,指责女儿臭脾气。
2.陶勇对女儿开开心心和网友聊天这件事心存不满。
我不理解,女儿都12岁,进入青春期了,她不是个任人打扮的洋娃娃,不喜欢这种拍照方式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强迫她?退一步讲,即使要求她拍照,为什么不能让她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
第二,为什么很多家长那么不喜欢孩子开心....他们总喜欢在孩子高高兴兴做自己的事的时候冷嘲热讽一句“现在倒是挺开心的,学习/做家务/我跟你说话的时候怎么没见你那么高兴啊?”
发布于 2023-12-29 10:16・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混沌 - 1 个点赞 👍
教女儿做家务没啥问题,但是特地让女儿在生日这天伺候长辈和洗碗就有点故意扫兴的意思
可能陶医生的意思是要让女儿在生日这天特别懂得感恩,以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但这也许真起不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教小孩做家务本来是让小孩多掌握些生活技能,平常日子随便哪天教小孩洗碗不行吗?偏偏用于生日感恩行动,也许会让小孩反感
发布于 2023-12-25 22:11・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格乎致知 - 1 个点赞 👍
虽然我反对网暴,但陶勇这波还真是自找的。把微博当朋友圈发就算了,因为一点小事把未成年的女儿挂上网算什么意思?原图还没给孩子打码呢!
仅仅是因为女儿拍照不配合摆pose,以及洗碗被家人阻拦,就说女儿臭脾气?这不是爹味儿是什么?
让女儿给家人盛饭、弄烤鸭卷、夹菜,她都“乖乖照办了”,就因为其他小事不顺心意,给女儿贴上“乖戾”的标签,敢情在陶医生的观念里,听话不绝对=绝对不听话是吧?
发布于 2023-12-26 09:0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薛定谔的活猫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HDQS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独倚明月高楼 - 1 个点赞 👍
对于孩子做家务这件事,我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回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记得我刚开始扫地就被我妈拦住了,她说等我长大了再帮家里做家务。其实在小学每周我都要轮流值日搞卫生的,我妈不让我做家务只是希望家能成为孩子停泊休息的港湾。我虽然在家被限制劳动,但我学习上从没让家里费过心,吃饭前会摆好碗筷等着我妈一起吃,如果只有一个鸡蛋我会跟我妈互相夹到对方碗里好几次,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没人教。陶医生的教育方式可能有点形式化,本意是好的。其实最好的教育是爱,这不需要教。
发布于 2023-12-26 12:36・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奇猫国 - 1 个点赞 👍
教育孩子关起门来怎么教育我们管不着,确实是你的家事
但千不该万不该把孩子挂上网 引导网暴,懂?
这件事已经脱离做家务本身了 关键在于不该把孩子挂网上
发布于 2023-12-26 15:19・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小女巫多莉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嫖姚 - 1 个点赞 👍
女孩子是应该做些家务的,一般妈妈会缝缝补补的,这家人家教育出的子女不大会败家的。像我就会踩缝纫机的,从小我妈教我的。
话说我踩缝纫机有快感的,每次踩缝纫机都有一种自己是水牛比尔的感觉的。
发布于 2023-12-26 19:3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喵大人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战斗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