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庭教育,重心都在于学习成绩,在这之外,就是没有底线的宠溺。鲜少有人格培养和责任教育。或者有,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唠叨,没有多少身体力行。
要培养孩子的道德和情操,让他们学会付出是很重要的一环。要懂得爱,就要学会怎么去爱,而不是一味的索取爱。从小就知道和爸爸妈妈一起为家庭付出,才能体会到家是一个整体,而非一个任由自己予取予求的地方。
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付出和回报的对等,爱与被爱的对等,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些东西光靠语言的灌输是没有用的,都是一饮一啄,一粥一饭之中潜移默化的。
比如我自己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和我们一起摘菜,吃饭前让他去摆餐具,吃完饭让他收碗。有时候他对做饭表现出兴趣,就让他踩在小凳上看菜是怎么做出来的。 吃饭的时候,哪怕是他最爱吃的东西,也不许一个人独占,告诉他这是大家的食物,每个人都有权利分享。 在大人劳动的时候,总是给他分配一点小任务,大家一起把这个家收拾好。
在这个物质充盈的时代,爱小孩很容易很容易,你只要满足他就可以了,最难的是节制。大人节制自己的爱子之情,然后教会小孩节制自己的欲望,并且考虑周围人的感受。在成长的过程中,让他明白自己这个个体和世界的关系。
我们总是听到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越大越不懂感恩,然后学校也热衷于搞国学讲座让孩子们痛哭流涕学会感恩再回家给父母洗脚。这样有用吗?一个从小就不承担任何责任的人,又怎么让他长大后承担责任?一个从来不为家人付出的人,又怎么让他长大后学会为别人付出?一个从来不爱身边人的人,对其他人的爱,又谈得上有多少呢?
在他们年龄尚小,混沌初开的时候,你不让他们参与家庭事务,不培养他们做事情的能力,让他们成为为所欲为的小皇帝小仙女,又要让他们进入少年青年时突然懂得感恩懂得付出,可能吗?
当今这种普遍性的巨婴化,仙女化,去责任化,去道德化,都是在单孩环境下叠加各种“富养”,只注重学习成绩其他一概不论等等错误的教育理念下结下的苦果。而不让人乐观的是,这种理念在今天反而愈演愈烈了,所以才有了一条普通的微博引发的舆论海啸。因为这样的群体,对责任和劳动这些词汇,有着发自本能的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