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 ID.7 VIZZION 正式上市,作为日常用车它具备哪些优势?
- 145 个点赞 👍
这是2023年的车吗?看图说话,卖22.7777万起步,我能不能先笑一会。
这个前脸很憨厚,说的很委婉了,你看他长得好吗?
这个车身还可以,不过没有新能源那味。
这个想学新能源贯穿式尾灯,不觉得灯带太宽了很不协调吗?
虽然掀背,空间也挺大,但是那个台阶是准备干嘛的
这不是大众油车内饰吗?内饰不能做的高级点吗?非得一眼看上去就和油车似的。是不是内饰物料和油车通用的?
这个方向盘是不是直接从大众油车那里拿来就装上去,大众家大业大差这点设计钱吗?那块仪表盘不觉得有点太小了,测视力用的吗?
不想多说,运动座椅,但是整个车一点也不运动。
22万的车,前机盖这根棍子笑死我,这不是电动车吗?裸露的金属,杂乱的内饰,工业设计差一点能不能用塑料遮住。再说了人家都前备箱,你们不会连前备箱都做不出来吧,这不是新平台吗?
后排空间倒是可以,好歹也是b级车。然后150kw电机,155极速,媒体宣传是极氪007的劲敌…… 极氪在瑟瑟发抖。还有隔壁那个150kw电机,被网上一堆人嘲讽,卖多少钱来着。
22万定价就很大众,您可真把标当bba卖了我的天,宝马i3才23万,宁这设计配置,听我一句劝咱降个6万吧,先活下去,别端着了。没那产品力就别赶着卖这个价格。我看见一些车明明性价比超级低卖的很贵就特别火大。
虽然我知道这是个商业合作问题,我还是觉得大众早点认清现状,不要搞虚头巴脑的东西,id3降价不就销量起来了吗?来点真实的,现在消费者都是80.90.00后,主打真实,别一天天被内部人忽悠,最后钱花一堆做个赔钱货。
产品力在那里放着的,看得见摸得着,自欺欺人大可不必,像我们这种真心吐槽的,不为你那点赏金的才是真心想为大众好的。时间不是问题,拿点诚意出来,拿点真材实料出来。上汽智己你看看人家啥水平,过去上汽吃大众的饭,现在新能源不行你就去吃上汽的饭,智己产品力真的可以。完全可以换标做个姊妹车,价格在便宜一点。id系列您那个设计理念产品力只适合做小车,但凡贵一点真的产品力颜值都上不去。(发现是一汽大众,有点尴尬……)
人和企业一样最难的一件事就是认清现实,认清现实才能找准自己位置,做出合理的决策。大众是合资车里面转型最快的也是最努力的但是还远远不够。我不知道这个价格是内部人是完全不了解现在新能源发展到什么地步了吗?集团下的死命令必须出一个中型车,然后团队仓促应对。真的离谱,好好查查吧,花了多少钱设计成这样。
我知道大众心态,想延续油车品牌力,既想要高溢价,又想要低成本,又觉得自己大众牌子硬,不想降低价格,维持高利润。我只能说想得有点多。
22万自己想一想能卖出去吗?
编辑于 2023-12-16 10:14・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千叶草君 - 142 个点赞 👍
市面上的很多车满足了一些特定要求,比较性能突出、设计出挑、硬派感十足等,但这些车往往“恋人未满”。
能当做“日常用车”的,肯定要能一起居家过日子,解决最实际的难题。
从这个视角看,一汽-大众ID.7 VIZZION是不是如此呢?
一 没有“缺爱焦虑症”,不需要你时刻了解“它”
有些车是有“缺爱焦虑症”的,恨不得从你走近它的那一刻起,就全身心投入在它身上。
比如有全景天窗并取消了天幕的车型,就特别会刷存在感,夏天开着它,心里得问候自己一百遍:“当年光想着拉风了,可没想到这得付出代价呀。”
其实全景天窗车型很香,开扬感足,高档感强,ID.7 VIZZION也是采用了超大的全景天窗,前后排都能获得充足开扬感。
但全景天窗也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好在ID.7 VIZZION不同于一些品牌把困难留给用户,而是自己提前解决了难题。
ID.7 VIZZION的SkyView智能光感天幕通过7层光幕结构,使得隔热率超过83%,紫外线隔绝率超过99%。这是什么概念呢?天堂伞、左都、红叶出的太阳伞也是>99%等级,说明ID.7 VIZZION也是能夏天无焦虑。
日常用车中,空调也是日常磨人的配置之一。温度、湿度这些全凭感受,只能先设定一个感觉差不多的温度,然后用一会后再调整。车内空间本来就小,一会冷了一会热了,体验自然不太好。这还是看得到的,看不到的空气净化方面,很多车干脆就没有,外部的脏空气一股脑就进了车内,虽然我们的肺就是一台天然过滤器,但也要珍惜呀。
ID.7 VIZZION总是处在一种“懂你”的默契状态,不需要你多嘴和动手,就能自动识别车内光照环境,湿度环境、温度环境,根据光照和温度智能控制风量,根据湿度和温度智能开启除雾、除霜功能。
它的第三代空气监测系统Clean air 3.0,就像给汽车上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会对空气质量实时监控,并通过PM2.5和活性炭双层过滤滤芯净化空气,加上负离子发生器,车内空气清新度提高很多。
现在汽车有了越来越多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很好的帮助驾驶者。要说这些功能还有啥短板,大概就是不够可视化,要让驾驶者猜,有些时候冷不丁的来一声警报,才知道有危险。
ID.7 VIZZION全系标配的AR HUD不需要你猜汽车的状态,直接把汽车信息、辅助驾驶信息分层提供给你,一目了然。
拿导航来说,在需要下一个路口拐弯时,AR HUD上会显示出一排箭头,看上去像是附在道路的表面上,这些箭头会指导你应该在何处进行转弯,当你转过弯后,箭头就会消失。并且它在光学系统设计方面也是根据人眼活动设计,确保用户在任何范围都能看到图像。
图注:Indicator层位于远景视场下方,可显示车辆时速、道路标识、导航信息和ACC辅助驾驶信息等。AR层区域位于驾驶员视野中,虚拟距离约为10米的位置,可显示导航信息(导航行进箭头,箭头信息动态变化)、跟车距离,车道保持提醒等信息。
二 和它相处特别舒服,可享受“舒适三件套”
开车上路一定要有“舒适三件套”:动态舒适性强、导航毫不费劲、语言交互贴心。
1 动态舒适性强
ID.7 VIZZION的车身尺寸为4956*1862*1537mm,轴距为2965mm,已经达到中大型车标准。如此尺寸的大车,大多在城市道路不好开。就拿上海为例,有特别多两车道的路段,拐弯还得倒一把。更不用说N多老破小只能停在地面,挪车是门技术活。
ID.7 VIZZION就没这个顾虑了,因为它的最小转弯和高尔夫的转弯半径相当,所以在狭窄空间掉头、把车塞入拥挤的停车位这些难题都更好解决了。
2 导航毫不费劲
现在的每台车都会有车载导航,但用得舒服的也不多。ID.7 VIZZION的ID. OS 2.0导航功能较上一代有了全面更新,汽车驾驶追求的是高效率,常用的功能最好不要在菜单下面,ID.7 VIZZION的UI布局明显听取了用户建议,地图导航即桌面。
关于精度和效率问题,它升级的导航引擎,可以使得路线规划更精准合理,最明显的一点是——它支持车道级导航,并且支持多条备选线路。
大家平时听到“汽车导航”,很可能觉得就是依靠“地图”。这句话没错,但其实不完全,地图只是用来提供导航所需内容,比如道路数据,POI数据(名称、位置信息)等。
而“导航”的目的是读懂这些数据,并提供最准确、最快速的驾驶建议。这就好比都是做阅读理解,有些人就能很快找到文章主旨,有些人就半天看不明白。
图注:导航不等于地图,导航产品由硬件、导航引擎(软件)、地图数据三个部分构成,这次ID.7 VIZZION升级的导航引擎价值就在于此。
3 语言交互贴心
新势力的语音交互一直做得不错,传统车企也在努力做技术优化。
ID.7 VIZZION采用的是科大讯飞语音解决方案,最大特色是具备了AI属性实现对多种场景的智能推荐,并支持主/副驾唤醒音区、可见即可说、连续对话、上下文语义理解等。同时ID. Mate智能管家是可以高度定制,从虚拟形象,语气声音,再到交互频次,均可调节到最舒服的状态,这就和养了一个活的MOSS一样。
总之,日常用车重点就是好开、好用、省心。ID.7 VIZZION作为ID.家族的旗舰车型,软硬件配置很强,在用车的很多细节维度,展现出了传统品牌的造车底蕴和嗅觉,用起来会很贴心。而且有一汽-大众的整车品质做背书,这台车也会很省心。
总结为一句——ID.7 VIZZION是一台很适合一起过日子的车。
发布于 2023-12-15 22:15・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Ezreal - 134 个点赞 👍
千呼万唤始出来,一汽-大众ID.7 VIZZION正式上市。
即使是家用车,对于看重颜值的汽车消费者来说,第一个优势——个人觉得是ID.7 VIZZION的外观造型设计。主打的颜色是“云杉青“,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名字,也一改燃油B级车偏向稳重的设定,青绿色的外观一眼看上去就更加来“电”。
前脸造型和整车有一个很大的特征,面差过度平滑、接缝都很小,对于EV车型来说也能降低风阻,所以大家第一眼会觉得它很流畅,此外掀背的造型也让ID.7 VIZZION显得更加运动和个性。
20万-30万元的中级轿车市场,目前可以说依然还是合资的天下。个人觉得原因无外乎,合资/外资品牌的定位比较清晰,而中级轿车多样化的用途往往都要挂钩品牌形象为车主做人设的补充;其次,合资/外资品牌在驾乘体验上,总体还是有着更深厚的经验基础。
产品力是决定成交的关键,从ID.7 VIZZION的配置上我们看的一汽-大众甚至大众集团对这台车的重视程度。
好的轿车,尺寸空间要大而得当
很多人都不相信同轴距的轿车空间会比SUV来的“有效”,而为什么新势力往往会用一台SUV车型起家。其背后有重要的两个因素,除了消费者更愿意买SUV的单外,就是铺在底盘上的电池不太好做薄,所以轿车没那么好“做”。
ID.7 VIZZION的尺寸为4956*1862*1537mm,这个尺寸真是暴打同行了。当然也因为要保障二排的头部空间,做成了掀背的设计。一般B级轿车的轴距是2.9米附近居多,ID7则因为纯电平台的原因做到了2.965米,在车展上第一次亮相时我也抢先体验过后排空间,有地台但高度不高。
以我带娃经验来看,对后排空间需求最大的是服务婴儿的妈妈,当后排纵向空间足够转身,就不会再有局促感。而尺寸再往上到D级车,过宽的后排会让人有种空旷的不安全感。(做老板也不容易啊)
前面说了,轿车由于垫高了后座的高度,要通过溜背或者掀背来抬高、后移C柱,但很多车型没能把后备箱空间做好,很难平衡好看和实用。这一点上ID.7 VIZZION以非常大众的方式兼顾了两者,海外已经有旅行车版本露出,也期待国内有一线引进的希望。
实际上大开口的掀背尾箱对于轿车来说是最合适的,开合尺寸最接近SUV的表现,并且还有门槛低的独特优势。
智能化表现或许有惊喜
过去合资的智能化总是被批评,从硬件(屏幕尺寸规格)到软件生态,再到交互,比如语音识别的准确率,以及语音控制可以实现的功能等。在众多的媒体评测视频中可以看到,ID.7 VIZZION搭载的 ID. OS 2.0非常能打,大概率能颠覆消费者对大众甚至对合资品牌车型车机交互的固有印象。
与之前ID系列的座舱风格类似,ID.7 VIZZION也是小仪表+大中控屏幕的设定,后者尺寸为15英寸,分辨率为2240*1260。“电容屏+接近无边框”放在今天市场里也就大众应该有的正常水准,搭载了一些很实用的小技术比如防反光涂层等。但在各路媒体对这个ID. OS 2.0的评测中,我发现有几个巨大的提升:
首先是UI设计,终于有那么一点向手机习惯靠拢了。比如左侧车辆信息栏,把快捷按钮挪到顶部罗列并支持自定义。
车载导航的地图信息有了质的飞跃。通过和高德地图合作,路线的规划和地图细节的展示都不逊色于手机导航,且由于屏幕足够大,上下匝道的细节也能同屏展示在地图界面的左上角,让驾驶员一览无余。
ID.7 VIZZION给配备一位ID. Mate语音助手。区别于过往凑数的语音助手形象,这次的ID Mate的识别率和方言识别能力都在主流水平上,除了常规使用的语音导航,天气信息查询和媒体播放外,语音控制也覆盖了座舱内大多数的功能。后来查了一下资料,ID.7 VIZZION语音识别是和科大讯飞合作的。如果你使用过科大讯飞的产品就能懂这种——哪怕你含着水说话,它依然能给你整理好会议纪要的爽感。
驾驶辅助功能方面,ID.7 VIZZION搭载了全旅程智能辅助驾驶系统Travel Assist 3.0,带全速域的ACC和车道保持功能。另外从B站一位测试工程师那里看到,ID.7 VIZZION带记忆泊车功能,功能可以在驾驶员完成一次记忆(泊入+泊出)后,后续能自主完成泊车和出库的动作,大众车主也不用羡慕新势力一键出入库了。
最后提一下这个大天幕,ID.7 VIZZION称之为SkyView 智能光感天幕,除了遮阳帘外,玻璃本身采用了7层光幕结构来隔绝紫外线/红外线,超过83%的隔热率和超过99%的紫外线隔绝率,能有效隔绝暴晒炙烤,保护驾乘人员的皮肤健康,也能让车内的人看到想看的风景。作为拥有天幕车型的车主,那种青山绿水拼命挤进你眼里的感受是普通天窗车型的车主无法感同身受的。
最后,随着ID.7 VIZZION的上市,我们可以看到合资品牌要跟你卷起来,不仅能依靠多年的供应链能力把价格打到底,甚至在这个价格上把车造成没有短板的样子。ID.7 VIZZION从三电系统到智能化,依然是勤勤恳恳讲述一汽-大众属于这个时代的造车品味。
发布于 2023-12-15 22:42・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白日梦车 - 3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Zero - 1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善哉善哉 - 6 个点赞 👍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真实的市场需求,经常从业者想象的不一样。普通人在意的是生活感,是安心,买车的时候,在意的是“我这笔巨额消费,能够确切的让我舒服”,在对比“候选者”的时候,最要紧的是“我做出的选择不会翻车”。
主机厂在思考一款特定的产品时,针对定义的受众会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个群体需要什么样的动力,能承受什么样的售价等等,而造型就是读懂这个设计理念的窗口。
ID.7是什么样的车呢?
车身线条从头至尾自由流淌,到了尾部,形成了溜背---它不是那么典型的“轿车”造型。溜背也不是纯为了“好看”,工程角度的实际意义是“流体力学”。汽车行驶时气流到达后部,普通的轿车C柱后与尾箱间会有明显的角度,气流下沉后撞击会形成紊流。溜背造型在这里可以“导流”,从而让这部分气体给尾部带来“下压”的作用,驾驶过程可以更稳定,当然了,它带来的“更大空间”是另外一种实用属性了。
时尚、好看,而实用。当你觉得“时尚”是为了获取年轻人的青睐时,还需要注意ID.7做的另一件事情:各种主题色的内涵。
是不是很有意思!
层林染,岁月、风霜与川泽的层层沉淀,以及冰柏蓝、云杉青、枫叶红、银桦灰,四种官方配色的名字,这是融合了中国文化啊……
我其实提过很多次,汽车要把调性提高,一定会涉及到情绪价值,包括有形的与无形的。有形的,比如说柔软的座椅,好看的配色,往往寄托于“无形”的概念之中,无形的概念通过一以贯之的主题,让所有的事物以一种“整体”的形式展现出来。
读懂“有形”背后“无形”的过程,就是获得情绪价值的过程---越高级的车型,越需要这个,ID.7的高级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无形”的“神”作为提纲挈领的存在,表现出来的可不仅仅是“肉眼可见”的高级感那么简单。
如果说ID.7的底子是一种“传统文化里的新时尚”,它在设计上不免要同时对这两种思维导向下的需求进行兼顾---从这个角度,我们再去认识它的“形”就不再是“无根之源”了。传统的汽车文化里,大家对买车的理念,就是开头提到的“我做的选择不会翻车”,讲究的是“能用、实用”,是基础参数,是可靠性,是安全的技术 。
从“传统”能用、实用的角度,ID.7的背后有深刻的含义---传统品牌依据自己的开发路径,在综合性能的权衡、可靠性上,会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保障。
比如新势力没有历史包袱,可以说是“强化电车感受”,而传统品牌要优先保障“舒适性”,电门与刹车的响应特性,会更接近从前的习惯---不会特别突兀,整个瞬态的动力输出过程,绵密、连续而柔和,是相对更舒适的状态。自己开车,即使是新手司机也好开易上手,开起来的感受和油车一样舒适,而且就算带上全家人出行,乘坐也不容易晕车。
以及ID.7这样的纯电车型,核心诉求,就是对“热失控”的规避,我们能看到的电池包3D云母隔热片、铠甲壳体等等技术,其实都是围绕这个课题思考得到的结果。在ID.7所经历的整个验证体系里,对动力电池的要求有436项---这是高于国标的电池包安全测试体系,不仅涵盖了碰撞、火烧、热扩散、高低温存放、温度冲击、盐雾等常规试验,也考虑了涉水、耐久、温度、电气、机械等滥用工况。远远超越了用户日用场景的极端条件---即使你是故意想折腾它,真要让它故障也有点困难。
从“新需求”解决“好用”这个问题的角度,内核是来自于对用户场景的认识。
我们在开车的时候,要播放音乐,要调节空调,要变更导航的地点,在行驶过程中如果要求的动作过于繁复,或者功能藏在很深的层级,是一件“会把人急死”的事情---车机确实是“平板电脑”,我们希望它能够装下各种常用的APP,但如果真的把它等同于日常的“平板电脑”,开车可就费老大劲了。
ID.7所搭载的ID. OS 2.0,就是聚焦思考“高频需求”后的一种结果:扁平化的视觉设计,操作简洁直观,音乐、充电、车况等小组件都能以卡片化的形式迅速调用,行驶过程中触手可及。即使真的无法腾出手来,用“口”也行,它所搭载的语音方案,来自科大讯飞---这是国内顶级的语音方案之一,所以实际上ID.7的座舱体验,与“智能”口碑的小鹏P7i相比,已经不遑多让。
从前我觉得在车里“自言自语”是莫名其妙的,但适应以后会觉得“语音交互”是件回不去的事情,比如最简单的导航,“我要去XXX”,和掏出手机搜索、选择路线、分享给车机,又或者在中控的屏幕上输入汉字相比,都简单太多了,尤其是在途中切换地址的时候,不要太方便。
从“用户角度”的思考,这台车里还有许多细节。
比如说“隐藏式空调”。
空调为什么要隐藏呢?其实还是前面提到的“设计理念”的问题,ID.7这种在审美上有绝佳要求的产品设计,必然要在内外饰的语言上达到统一,它的整个中控区域原本没有过多的元素与线条,是为了让仅有的视觉主线向中间汇聚,“空调”就成了那个意图被“简化”的元素。但是外形的简化并没有让它的内涵被简化,因为搭配了气候传感器,它实际上能够感知光学的变化,自动调节风向、风量,根据湿度温度来自动开启除雾功能---再搭配语音功能,这里可以创造出许多有意思的场景。
再比如SkyView 智能光感天幕---这台车我觉得最大的亮点之一!
纯电时期,因为底盘被电池垫高了,乘员舱的头部空间受限,大家都喜欢取消遮阳板,并通过“全景天幕”的概念来塑造新的体验。问题就在于,天幕美是美了,可是夏天是实实在在的啊……
ID.7的SkyView 智能光感天幕拥有7层光幕结构,能够隔绝99.9%以上的紫外线,与83%以上的热量,且一键变色。这是相当于把原来的遮阳板与玻璃天幕集成一体了,想看星空就看星空,想要不晒想要隐私,也得到了满足。
从用户的实际场景出发,是“人性化”内涵的体现---目的是好用和易用性。而不是不管有没有用,自己创造需求,看起来酷炫,实际上是把一些“完全用不到”的东西,强买强卖给用户而已。
再回到前面提到的ID.7的特性,我们可以看出就是如此“人性化”。
能够把传统与新需求结合起来,在解决“能用、实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变得“好用”,ID.7确实是下了功夫了。
最后做个总结吧!
ID.7所强调的是生活与人文,它是一台关注日常生活感受的车,融合了传统文化审美,却又在这种底蕴之中展现出优雅、自信的气色。一汽-大众的传统工程赋予了它不错的底子,同时又结合了新时期的“智能”体验,得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你追求的是“生活场景的泛化与可能性”,想要的是“在不过度脱离传统文化的范围里,尽量时尚而与众不同”,那ID.7就非常合适。
发布于 2023-12-18 22:59・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轰鸣的小跑 - 3 个点赞 👍
在2021年的时候,南北大众ID.系列曾密集推出了ID.3、ID.4、ID.6等车型,力求以「下饺子」的车海战术来快速占得市场。
不过在快速打完子弹以后,ID.系列也面临到了产品空窗期的问题。
直至当下一汽大众ID.7 VIZZION的推出,这段空窗期才得以被打破。
而在刚过去的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大众中国CEO贝瑞德作了这番表态——
「大众目标是要保持在华国际车企第一的地位,保持在中国市场排名前三,同时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扮演领导角色,未来几年至关重要。」
22.7777万起售的ID.7 VIZZION,对于大众目标的兑现意义不浅。
大众ID.的烙印
在ID.7 VIZZION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ID.系列痕迹。
贯穿式灯带、有着犀利眼神的大灯组设计,简洁且带点圆润的车头设计,让人从第一眼起就能认出这是一辆ID.产品。
之所以有如此鲜明的家族设计特点,离不开最早在2018年亮相的ID. Vizzion概念车。
可以说ID.7 VIZZION的造型起源,就是跟ID.系列的诞生密不可分。
在ID.系列推出以后,坊间一直有声音指,大众希望借此来对原有燃油车系列完成转型。
于是,ID.3被外界看作是“电动版高尔夫”,而ID.7 VIZZION则被视为“纯电版迈腾/帕萨特”。
只是,大众从未对此说法作出过肯定表态。
但结合此前大众已宣布在欧美两地停产Passat三厢版,且今明两年开始分别在欧洲和美国市场推出ID.7 VIZZION,后者的接棒性质已是相当明显。
正因如此,为了更好接棒Passat的角色,ID.7 VIZZION从设计之初就是强调「以大为主」。
4956x1862x1537mm的三围尺寸,外加2965mm轴距,ID.7 VIZZION的体格已全面超越了迈腾和帕萨特。
在此基础上,得益于MEB纯电平台的加持,新车在内部构造上也能为座舱腾出更多空间。
「同级最优」的后排腿部空间1014mm、头部空间959mm,ID.7 VIZZION保证了一款中型车该有的舒适卖点。
此外,ID.7 VIZZION还将自身的大体格优势延伸到了后备厢环节。
常规状态下同级最优的521L装载容积,加上掀背设计带来的1036mm超大开口,ID.7 VIZZION在实用性一环已赢得了足够说服力。
要想确保足够的舒适度,除了提供大空间以外,ID.7 VIZZION还在其它方面作了努力。
时下不少纯电车型都用上了全景天幕,这能够带来更好的景观视野之余,还能多争取到一些座舱的头部空间。
只不过天幕所带来的晒及隔热问题,也是一直备受诟病。
对此,ID.7 VIZZION用上了「SkyView智能光感天幕」。
官方指出,它能以毫秒级响应速度,在光幕开启时实现大于95%的雾度,并且通过7层光幕结构,使得隔热率超过83%,紫外线隔绝率超99.9%,以避免“夏日烧烤模式”。
与此同时,新车还带来了「Smart Air隐藏式智能空调」。
它通过内置气候传感系统,能自动识别车内光照环境,并且可根据乘客账户当中的身高数据,自动调节出风口方向,避免造成直吹。
在细节上打磨,这是ID.7 VIZZION的精致所在。
为此,ID.7 VIZZION加入了30种多色渐变格调氛围灯和镭射透光饰条,以更好提升座舱氛围质感。
此外,新车还采用了大面积软质包覆,务求让用户处处都能感受到柔软及舒适的用料质感。
顶着数字「7」的高定位,显然ID.7 VIZZION没有忘记该有的高端车气质。
作为ID.系列的首款三厢轿车,ID.7 VIZZION鲜明的设计特征已表明了其大众ID.身份。
而带着数字「7」的名号,ID.7 VIZZION又在空间及座舱细节上彰显了自身的高阶属性。
站在接班迈腾和帕萨特的角度上,它可以说是做到位了。
当然,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大众清楚只做到这样还不够。
讲智能的大众
在2021年发动完“车海攻势”,时隔快2年以后,大众ID.系列才迎来新品,这样的产品节奏非同寻常。
熟悉大众的朋友应该清楚,大众在过去一段时间深受软件问题的困扰,导致不少新车被迫延后推出,ID.7 VIZZION难免也是受害者之一。
好的是,这般等待让大家看到了新的一面。
这次ID.7 VIZZION全系标配尺寸更大的15英寸2K大屏,在选材上更愿意舍本去突出视觉效果。
同时,车机系统内存还提高到了16GB,而这样做最核心的原因,是新车用上了全新一代ID.OS 2.0车机系统。
全新HMI人机界面设计,地图即桌面,还能支持自定义侧边工具栏,给用户带来了简洁、易上手的特点,ID.OS 2.0系统对比上一代已有了肉眼可见的进化。
此外,和多数自主品牌车机一样,ID.OS 2.0系统也在语音环节和形象表达层面下了功夫。
一方面,新系统采用了科大讯飞语音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可见即可说、连续对话、上下文语义理解等功能。
再者,系统加入了拟人化的专属智能管家ID.Mate,其3D卡通形象支持更换皮肤或人物照片,使得整个人机交互更加亲切生动。
ID.7 VIZZION带来的新面貌,没有让大家失望。
「在研发ID.7之初,我们就希望把中国用户尤为关注的智能化和网联化做到极致。」
「过去ID.车型主要是根据欧洲的车机系统研发,现在则完全改在中国研发。」
「我们在中国的团队,一直非常强调“在中国,为中国”理念,无论是设计、研发还是技术。」
大众品牌CEO施文韬道出了新车变化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ID.7 VIZZION也在智驾方面做了升级。
新车搭载了Travel Assist 3.0智驾系统,驾驶员可通过方向盘左侧按钮,快速进行开/关智驾功能。
其中,系统除了可实现基础的ACC + LCC以外,还能进行指令变道。
当时速超过72km/h以后,驾驶员拨动转向拨杆,系统会在合适时机自动完成变道动作。
总的来说,这套系统主打的是「辅助驾驶」属性,而非像中国品牌那样强调「智能驾驶」路线。
对于这样的追赶局面,大众中国CEO孟侠也有看在眼里。
「我们目前看到两个趋势,一个是智能座舱和智驾都已成为主流技术,在很多车型上已经装载。」
「其次,很多公司在提升L2、L3甚至L4级自动驾驶。」
「提升本土化研发实力非常重要,为此大众达成了很多合作伙伴关系,确保未来我们在自动驾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2022年10月,大众宣布旗下CARIAD公司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
在1年后的12月8日,双方正式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
新公司将基于地平线征程芯片家族开展研发,落地方案将搭载于大众集团在华推出的纯电动车。
与此同时,今年7月大众集团还收购了小鹏汽车约4.99%的股份。
除去在智驾、供应链层面合作以外,大众还将基于小鹏G9的平台推出新车。
而新车的推出节点,将是2026年。
那一年,将是大众新一波纯电动车攻势的开启。
今年大众在安徽成立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VCTC),新公司将成为大众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
其中,VCTC将在国内开发一个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A级车平台,新平台衍生自大众MEB平台。
新平台的开发周期为36个月,相比此前大众集团的平台开发周期缩短了约三分之一。
目前新平台已规划了4款产品,价格区间初步定在14-17万元,计划2026年投产。
同年,大众和小鹏联手打造的B级车也会推出。
不难预见,2026年将是大众纯电车新一轮攻势的起点,也是更为接地气蜕变的开始。
好戏,仍在后头。
结语
在原生德国血统下,大概将作为ID.系列的最后代表作,ID.7 VIZZION已给出了一份写满上「努力」的答卷。
在传统品牌注重的座舱空间、机械素质等方面,新车依旧保证了德国人向来造车的品质感。
而在智能层面上,ID.7 VIZZION也拿出了更本土化的表现。
可以说,这是目前大众所能呈现出的最佳纯电作品。
但这就是大众实力的全部吗?显然不是。
「我们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之初就来到了这里,我们永远不会考虑退出中国市场。」
「中国是我们最大的单一市场,我们需要更加聚焦中国。」
从施文韬的发言,到今年大众在华实现的种种改革可见,德国人的反扑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发布于 2023-12-18 21:48・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VC Y - 2 个点赞 👍
新势力电轿一个比一个狠,那现在买大众ID.7又是在买啥?
❶觉得MEB是成熟平台,质量有保障
MEB平台包括新设计的电池、驱动系统、底盘等硬件,还包括E3电子电气架构和ID.OS软件系统等。 MEB平台优势在于空间,电池安全,能量管理,操控优势等。
❷认可德系安全
他们更加认可生产制造,是大众的老传统优势 在材料上,ID.7采用高强度钢铝混合车身,高强及超高强度钢占比超过81%,车身扭转刚度超46100NM/度。 电池安全上,ID.7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芯,电池包采用多模组设计,从材料设计,到防热失控,到防撞击,多重保护。
❸造型和空间,也是大众在行的地方
大众ID.7的造型是长在审美上的: 掀背车型,空气动力学设计,风阻更小。 同时ID.7还是B级车身,C级空间: 2965mm的轴距,后排空间大,后备箱空间更大,达到521L
发布于 2023-12-18 15:36・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何先生 - 1 个点赞 👍
一汽-大众ID.7 VIZZION是一款纯电中大型轿车,拥有较多的优点,以下列举部分内容供参考:
- 外观设计:采用了大众ID.家族式的设计语言,贯穿式灯带以及矩阵大灯等设计元素,让整车看起来更加时尚。另外,该车还采用了掀背式设计,提升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
- 内饰配置:采用了当下大众家族的特有设计,配备了AR-HUD抬头显示,同时还保留了一个比较小尺寸的液晶仪表,可以提供日常行车的基本信息。另外,该车还采用了一块15英寸的2k屏,系统上使用的是ID. OS 2.0系统,整个界面的显示和之前的版本完全不同,各功能的使用都挺直观。
- 动力表现: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版本可选,其中单电机版车型的最大功率为150kW,CLTC工况续航里程为642km;四驱版车型相比之下,多了一台80kW的前电机,电机最大功率提升至230kW,CLTC工况续航里程为570km。
- 操控性能:得益于MEB平台的加持,一汽-大众ID.7 VIZZION继承了ID.4 CROZZ和ID.6 CROZZ车型的优良操控传统,采用了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独立悬架设定,底盘风格偏硬朗调校。此外,该车还拥有较低的重心,前后配重比达到了50:50,这对于操控性能上会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
总之,一汽-大众ID.7 VIZZION作为一款纯电中大型轿车,在外观、内饰、配置以及操控等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可以满足用户的日常用车需求。
发布于 2023-12-16 08:36・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潮游全民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jjhj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