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校长拯救了大山里的女孩,那大山里的男孩怎么办,他们如何走出大山呢?
- 1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非明 - 24 个点赞 👍
看了这么多的回答,我真替山区的那些一代代在这么艰苦环境下存活下来的村民感到可惜啊,他们但凡学点书本上的知识也不至于这么不会算账,看上面的回答
一个山村女性既要早早辍学照顾家里,不用费劲钱去读书,还可以嫁人得到彩礼,而且等他们老了还要回来照顾他们。
而一个山村男性,不但要家里砸锅卖铁的供他读书,家里的农活什么也不用干,还要靠姐妹来照顾他,而且长大了考上外面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不管家里的父母和姐妹。
他们一代一代这么样活下来了,竟然没有有一个有这个回答下面的这些人这么聪明,连这么简单一笔账都算不明白,在山村生女孩对家庭的正收益完全是碾压男性的!竟然还敢抢着生男孩!!!!!
上面是抖个机灵,这个问题下有些人的回答都犯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错误,把几个女性的苦难加到一个人的身上然后推广到所有女性人,把几个人做过的恶放到一个人身上,然后又推给所有男性。
保命,我真的很敬佩张老师的精神,也多次为她的事迹流过泪,但我反对把一个人推上神坛。
(程心绝对不能碰瓷张老师,另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网络,觉得不对的可以自行搜
查看全文>>
优秀 - 6 个点赞 👍
等待题主这样的问题“觉醒者”,去大山里,自己出钱、出力,给男孩子们创办一所“男校”啊!
查看全文>>
果果猫 - 0 个点赞 👍
拯救啥啊,把太子拯救出去了,他家皇位谁继承啊
查看全文>>
不是软妹oxo - 0 个点赞 👍
这可不能乱问啊
查看全文>>
就是那回事 - 2422 个点赞 👍
你知道有个帮助贫困地区女童的春蕾计划吗
结果上面有17岁的男生要钱买单反
你知道有资助女孩的卫生巾吗
结果被父母拿来给家里的男孩垫鞋垫也不给女孩子用
你知道大凉山有个男的在微博寻找妹妹
因为妹夫家暴,妹妹偷跑了
他有个名言,你们的妹妹都是免费的吗
他结婚是靠妈妈二婚跟妹妹的彩礼
农村地区,有一口饭吃都要给男孩
全家供养男孩
如果他走不出来,大概率是自己不想
发布于 2023-11-30 21:02・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星辰荏苒 - 227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范思远 - 2234 个点赞 👍
有一个专门帮扶失学女童、保障贫困地区女孩受教育权的慈善项目,叫“春蕾计划”,前几年被爆出在执行中违背捐助人意愿,把钱用于帮助男孩了。被举报以后,调查下来,基层执行环节的话术跟你的差不多。
就为了少走出去几个大山的女孩,多几个大山里的媳妇,你们不惜挥霍公信力挪用春蕾的钱,现在又盯上了华坪女高的钱,反而更证明了华坪女高存在的必要性和张校长的伟大!
发布于 2023-11-30 15:33・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阮一秋 - 2200 个点赞 👍
你看低张桂梅校长了。如果当时她所处的地区,只让女孩子读书,不让男孩子读书,她照样会创办男校的。她创办女校并不是因为她是女的,而是因为她是一位实事求是的共产党员!
发布于 2023-11-29 17:31・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坤哥 - 198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圣枪爆裂哈士奇 - 1784 个点赞 👍
那么多男的义愤填膺我建议你们联合起来,找一个人去当地办男校你们捐款不就得了
新增:评论指出张桂梅校长所创立女高的资金不全靠募捐,当地政府也有大力支持。既然如此岂不是连捐款捐物这一步也省去?简直天大的好事。加油,贫困山区十六七岁上不了学的可怜男生全靠你们了,相信他们在你们的努力之下,聚集在一起之后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编辑于 2023-12-02 09:1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333 - 1655 个点赞 👍
大山是他们的,耕地是他们的,宅基地是他们的,牛是他们的,房子是他们的,家里的锅碗瓢盆的他们的,他们父母未来的劳动力和财产是他们的。要走出大山,这些都是他现成的盘缠,不用一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人帮忙筹措。
发布于 2023-11-30 08:58・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旁若 - 1121 个点赞 👍
为什么要走出大山,你不知道在农村儿子有多重要吗?!
有了儿子才能抢水整地不被人欺负嗷~你让他们走出去了农村的老父母怎么活?
什么女的出去了?女的农村没啥用出去就出去呗。
发布于 2023-11-30 10:08・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Gigi - 1083 个点赞 👍
我曾经因为参与一场慈善义卖,去过一个很穷的村子。
(防杠补充一下背景:差不多十年前的事。当时我爸被一家公司请去帮忙,我跟着过去玩。原本该是问题迅速解决,boss夫妇去参加义卖的。结果问题有点麻烦,boss夫妇走不开,就让公司里的闲杂人等一号——同样正在假期的boss弟弟,捎带上了闲杂人等二号——我,一起去了。)
义卖的目的是为那个村子修一条路。
没有电视剧小说里面那么高大上。
大家穿着普通的衣服,在一家看起来还行的酒店,举手一样一样的喊价——是的,连电视剧里那种号牌都没有。
台上主持人直接喊得是:X总,X姐,台下的参与者他都认识。
卖的东西也是参与拍卖会的人捐的——多是不出名的字画、首饰什么的。
印象中只有一副挺大的,适合挂客厅墙上的那种大画卖了20多万,其他的基本都是几万成交。
到半下午就卖完了,还差一点,那些参与义卖的老板,又商量着一起凑吧凑吧再捐了点,凑齐了修路的钱。
之后工作人员带着这堆老板去看了要修路的村子。
参与那次活动的一周多时间,算我人生体验最跌宕起伏的一周。
在城市里的时候,我蹭着老板们的好车,吃住也和那些老板一起。一路上净听到的是“XX酒店有我的股份,我们晚上住那里,我已经打电话让留房了”,“XX饭店是我/我XX开的,咱们中午在那吃”……
我一路跟着吃的好,住的好,没有一点花钱的机会。
我爸担心我参加那种场合露怯,或者有什么想买的,塞给我的银行卡,我怎么装到身上的,就又怎么给他装了回去。
(也不是没有想买的,义卖的时候我看上了一条项链,起拍价5000还是几千,挺想买给我妈的。她皮肤白,我都能想象那条项链戴她脖子上能多好看。可手伸兜里把银行卡都攥出汗了,也没敢喊。也幸好没喊——最后成交价是六万还是几万。)
往村里转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
老板们的好车停在了镇上,由工作人员找了当地的司机,开着面包车带着我们向当地进发。
我那几天晕车都快晕疯了——老板们的车密封性好,我晕的够呛,转战面包车了,路况又极差,我还是晕的不行。橘子皮恨不得直接贴脸上,依旧下车就吐。
到后面,好些老板们也坐不住了,但开门一看,又都老老实实的缩了回来。
当地不是没有路,有土路的,但路况极差,到村子的最后一截面包车也开不进去。当地人民主要外出方式是步行,和摩托车,就造成大重量、大体积的农产品出不来,外面的东西卖不进去。举个例子:当地人民要是养猪,小猪仔可以驮进去,但大猪只能用摩托车拉,一次还只能拉一头,运输成本过高。要想当地发展起来,就必须要给当地修路。
那是一个没有我想象的穷(我一开始听工作人员形容,以为是类似纪录片里大凉山一样的地方),但绝对不富裕的村子。
人们有衣有吃,但更多的就没有了。
因为到了很多外人,好多村民就跑来看。
当时我就注意到在场的青壮年很少,几乎没有青壮年男性,青壮年女性也蛮少的。只有几个不知道究竟是姐姐还是媳妇的看起来并不大的姑娘,背上背一个,手上牵一些。
有老板问是不是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工作人员说大部分是的,出去看了外面的繁华,就不太愿意回来了。但也还有年轻人,是浑的没法的那种,在家里瘫着等人伺候都来不及,这个热闹自然也就赶不上趟。
随后带着我们在村子里转了一圈。
知道老板们是来帮他们修路的后,村子里大部分人都出来了。
看起来十分淳朴,好多要把自家种的东西送给老板们,说外面卖的都是打农药的,他们的不打农药……
但很明显能看到,留守在村里的、年轻的,80%都是女性。
有一些,甚至看起来和我当时差不多大。
遂问有没有可以资助当地女孩子上学的渠道。我家没有参加义卖的实力,但支持一个或两个女孩子完成学业还是可以的。
工作人员问我是不是看到了那几个看起来和我同龄的姑娘。
我:是的。
对方一一指给我:这个已经嫁人了,那个已经定亲了,还有那个是嫁过来的,已经生孩子了。
然后说了让我非常非常理解张校长的一段话。
大概意思:我要是确实想资助,不如选择XX和XX,他们家里是真的贫困,所以没能上学。他们是男孩子,如果有人愿意捐助,家里不会让他们回家帮忙或者嫁人,可以一心一意学习,考出去的希望,会比其他人大,我的捐助会有成果。
所谓的“其他人”指的哪些人?
我无意挑起男女对立。
可现实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一个家庭能提供的教育资源,是倾向男性的。
这个标签是否有些讽刺意味…… 我有位亲戚 ——在答这个问题前,我从未意识到她家或许重男轻女。
因为她和好多亲戚都讲过,她小时候撒娇说肚子疼,问怎么才能不疼呢?
她说吃个鸡蛋就不疼了,她父母就会去给她煮糖水蛋——这几乎是那个年代周围女生里独一份的待遇,连她亲生兄弟都没有。
这位亲戚,是在小学三年级辍学的。
她说她学不下去,不想上了,家里说那就不上了吧。
到现在,她勉强能写的顺溜的,就是她和她孩子的名字,多的一概不认识。
她的兄弟,却是被抽着至少上完了初中,甚至有一位想要考大学,第一年没考上,家里也咬牙供着再考了一年,成为了那个年代的大学生。
我到过华坪,我很肯定当地不止一所高中(似乎有三所的样子?网上没搜出来,如果说的有误,欢迎指正)。
贫困山区的男孩子想要改命,也不止只有盯着张校长的华坪女高一条路。
编辑于 2023-12-03 13:45・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民工非林 - 1068 个点赞 👍
事实是只要你不开女校,开一所正常的高中。
那所高中就会自然而然变成“男校”了。
更新:有些攻击蛮搞笑的,用一些现代化比较充分的地区的学校男女比例来问我,有没有可能这个题目是在“大山”语境下?
教育资源足够的时候男女都可以上学,差异不明显,但你猜不够的时候家里让谁先读书?
编辑于 2023-12-01 17:19・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百里守约在逃女友 - 103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不是疯子的精神病患者 - 94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木薯汁 - 891 个点赞 👍
这个问题类似于:为什么美国家庭在中国收养弃婴都是收养女孩,不收养男孩,为什么?是不是居心不良?
高赞回答:因为中国没有男弃婴。
在农村,生存艰难垫底的往往只有女性,她们被男性抢走了资源无法自救,才需要拯救。
发布于 2023-11-30 14:46・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Rachel - 711 个点赞 👍
你能不能先去看一下纪录片再来提这样的问题啊?
张桂梅校长办女高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当地很多家庭只给儿子读书,不给女儿读书,女儿连初中都没有读完就要早早去辍学嫁人。
或者是有儿有女的家庭,家长对于女儿读书完全不重视,但是对于儿子读书又非常重视。
我自己对纪录片当中印象比较深的一个例子就是:姐姐在读高三,马上要高考了,家里不闻不问一毛不拔,弟弟在读初中还是小学,家里花大价钱把弟弟送到县城去补课。
还有华坪女高最早的一批学生,你知道张校长是怎么弄来的吗?她是挨家挨户捞回来的。
如果没有张校长,这些女生本来是读不下去的,为什么读不下去?因为家里没钱(华坪女高是免费的)。是完全没钱,供不起一个孩子读书吗?也不是。但是家里的钱要紧着男孩子,供男孩子读书。
补充:
针对评论区“要教育资源公平,当地发展男女统招”的评论,我的回复消失了,所以贴在这里:
教育资源公平化最基本的前提是:每个家庭有资源的情况下可以给男女平均分配。如果没有张桂梅老师,那个地方今天还是有任何教育资源都紧着男生,很多家庭不让女生去读书。
如果你没有去看纪录片,就赶紧去看,纪录片当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当地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张桂梅一走访,都辍学准备嫁人去了。
当地男生不是没有教育资源,相反,当地其他高中都是招男生的。而且当地的家长能够同时做到“让女孩早早辍学嫁人”和“砸锅卖铁供儿子去县城补课”。
如果把华坪女高取消或者华坪女高改成男女统招的高中,那个地方又要回到所有资源都紧着男生、很多家庭不让女生读书或者只让女生读初中的怪圈当中去。当地重男轻女的底色是没有改掉的,只不过华坪女高给这种环境打了一个补丁,让当地即使重男轻女,女生也能获得读高中的机会。
那个地方男生要读高中很容易的,只要他们自己努点力,当地其他所有高中都是招收男生的,而且只要他们愿意,家里所有的资源都要供他们读书的,家里是愿意砸锅卖铁以及卖姐姐换彩礼供他们读高中的。
那个地方女生被剥夺了学习机会几十年,没见你出来呼吁要教育资源公平,现在华坪女高在张校长以及老师的努力下见到起色了,当地女生的本科率上来了,你马上就开始呼吁教育公平了。
你要把华坪女高取消掉,或者改成男女统招的学校,你去当地呼吁啊,你有本事的话甚至可以去筹款建一所男校。一旦你的这个梦想实现,因为当地的老百姓观念并没有变,当地也不过变成“多了一所教育质量还不错的高中”而已,老百姓又会回到“砸锅卖铁让女儿早早辍学结婚供儿子读书”的怪圈当中去了。
P.S. 有些人逻辑真的很奇怪哈:
当地很多家庭几十年来都是让女儿早早辍学结婚收彩礼供儿子读书的,没见你呼吁教育要公平。
这么多师范类外语类的专业女生必须高几十甚至上百分才能录取,也没有见你呼吁教育要公平。(评论区有喷我说师范类没有不公平的,我把一些师范类专科院校定向录取的分数线以及教师招聘分数线也回复在评论区了,顺便也回复了外语类和公安类的,我本来贴在这个人的评论下面,结果这个人的评论消失了。但是评论区有另外一位学小语种的姑娘分享了外语类专业男女不同录取线的情况,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也可以上网搜一下)。
现在出了一个张桂梅老师,建了一所华坪女高,终于让当地的女生有了除“早早辍学结婚嫁人供弟弟读书”外的第二个选择,突然这些“正义人士”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蹦出来,开始大声疾呼:“教育要公平!要男女统招!”了。
这些人口中的公平,还真挺薛定谔的呢。
P.P.S. 有人在评论区说,张桂梅校长捞回来的女生有的基础太差(有的女生入学时数学只能考6分),根本不应该读高中。
但是请你们想想,这些基础很差的女同学(有些入学时甚至连小学毕业的水平都没有),经过三年高中学习,最后绝大多数考上本科,也不乏考上985甚至C9的,说明什么?
或者换言之,这些说“女生基础太差不适合读高中”的人,给你们和这些你们口中“不应该读高中”的女生一样的基础,让你们去读三年高中,你们能考上什么样的学校?我可以100%肯定,你们如果是这样的基础,给三年时间,你们这些口口声声说“这些女生不应该读高中”的人,连大专都不一定考得上。
为什么这些女生能以这么差的基础通过仅仅三年的学习就考上本科甚至985211?努力和天赋缺一不可。她们不笨,其中有些人很聪明,并且她们都极其刻苦(可以看看纪录片当中,她们早起晚睡的作息时间以及堆成小山一样的书)。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她们是一群聪明且极努力的人,为什么在入学的时候基础会那么差?
相信除了个别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以外,其他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因为她们的家庭不希望她们继续读下去。
当家里砸锅卖铁供弟弟去县城补课的时候,这些姐姐们正在为学费发愁(这也是张桂梅校长坚持女校免费的重要原因,因为当地很多家庭普遍不愿意在女孩的教育上投入钱和资源,如果女校收费,很多女孩又会面临辍学)。
当她们的弟弟可以把全身心都投入在学习上的时候,她们面临的则是“女孩子不要读太多书”“赶紧嫁人”的洗脑和家务对时间精力的耗费。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们的基础能不受影响吗?
甚至发表“这些女孩基础太差不应该读高中”的诛心之论的人,你甚至都不否认她们是被张桂梅“捞”回来的。
为什么需要被“捞”回来?
她们如果不被“捞”回来,将面临什么?
但凡你看过一点点有关张桂梅的报道,都该知道,她们面临的是早早辍学嫁人,换彩礼,供弟弟读书。
正是因为有了张桂梅校长,这群既不缺天赋也不缺努力的女孩,这群本来就配得上高等教育的女孩,才没有因为家庭的影响而明珠蒙尘。
她们最终成了教师,医生,警察,人民子弟兵,把希望代代传递下去。
如果没有张桂梅,她们无非就和她们的母亲一样,成为一群半文盲的主妇,在愚昧和绝望中度过余生。她们的女儿也将传承她们绝望的命运,如此循环往复。
这群呼喊着“女孩们基础太差所以不应该读高中”的人,你们陷入了一个逻辑怪圈,一个死锁。
因为这些女孩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最早那批女孩,如果没有张桂梅捞她们,最好的也不过是勉强读完初中然后被迫嫁人),所以基础差。
因为这些女孩基础差,所以你们号召要进一步剥夺她们受教育的机会。
那请你们回答,她们连接受教育的机会都被剥夺了,从一开始她们耳濡目染接受到的熏陶就是“你只能读完初中/你连初中都不能读完,然后你就必须嫁人换彩礼”,请问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怎么让她们的基础变好呢?
张桂梅校长正是打破了这个恶性循环的人。
而这些姑娘也通过她们在高考、在大学、在工作当中的表现,证明了张校长做得对。证明了她们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证明了她们是高山而非溪流。
而你们这群呼喊着“这群女生基础太差不应该读高中”的人,不过是想再把这群好不容易看到希望的女孩子,把这群既聪明又刻苦只是缺少机会的女孩子,把她们唯一的机会剥夺掉,然后将她们赶回家,早早嫁人换彩礼生娃而已。
你们口口声声呼唤“公平”,其实你们要的才不是什么公平。你们只是看不得社会进步,看不得扶贫攻坚阶段的工作成果而已。
就好像那个一上来就以所谓的“公平”对我挑衅的评论一样,点开历史发言一看,第一条赫然写着怎样做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剥夺女性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应该把她们统统赶回家生孩子。
再比如另一个质疑“这些女生基础太差不应该读高中”的回帖者,他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答案把这些山里的女生视作性资源,认为张桂梅校长是在替城市男性抢夺山村男性的性资源。
所以拜托这些人,再大声以所谓的“公平”为由试图把这些女孩赶回家,你们的历史发言也暴露了你们的真正动机,不要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P.P.P.S. 评论区有的一上来就挑衅的ID,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浪费时间辩论一下,结果看了一下历史发言记录,居然没有任何一条是不仇女的,一上来就是号召国家剥夺女性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把女人赶回家生孩子,每一条发言都在挑动男女对立,这种我就不浪费时间跟他辩论了,直接拉黑了事。以后如果还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后面那个历史发言把女生比作性资源的,还有历史发言在判女生胜诉的性侵案新闻下面评论要“开泥头车创死法官”的),我也是直接拉黑哈。
不是每一条发言都值得回复的,有的ID,多给一个眼神都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最后一次补充:
小半天没有上知乎,进来一看,评论区果然又很多人来团建,试图拿如今当地女孩入学率高来证明当地没有重男轻女,女校不应该存在。点进历史发言一看,果然没有令我失望。从这些人的历史发言看,基本上女孩选择读书而不是早早辍学留在大山生孩子,都会让这些人痛恨(毕竟是一群把女生视作性资源,号召剥夺女人受教育和工作权利,痛恨张桂梅“帮城市男人把山村男人的性资源抢走”的清朝人)。
正常稍微有点思考能力的人,都能看出这群人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和的倒果为因:
当年没有华坪女高,女孩们看不到希望,被早早剥夺了教育机会,在本该读高中的年纪被迫辍学嫁人,因此基础很差—>而这些人因此得出结论“这些女孩基础太差了,根本不应该读高中,应该公平竞争,把机会留给基础更好的男孩”。
如今在张桂梅和老师们十五年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在当地女生顽强不息的奋斗下,华坪女高每年高考都出佳绩,当地的女孩终于看到了希望,跳出了“辍学嫁人生孩子换彩礼供弟弟读书”的恶性循环—>而这些人因此得出结论“现在当地女生高中和本科就读率根本不低,应该公平竞争,把读高中和读大学的机会留给男孩”。
哪怕华坪女高只是制造了更多机会,让更多人能读上高中,而并没有把读高中的机会从其他其他高中手里抢走(其他高中的录取名额并不会因为华坪女高而减少),而且读大学的机会更是这些女生一分一分考出来的。但是这些清朝人是不会讲道理的,一旦看到女生的升学率上来,他们就急眼了,才不讲什么逻辑呢,“现在女孩升学率这么高,都怪你们把男孩的机会抢走了!”
发现问题没有:
女孩当年没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觉得是女孩的问题,怪女孩菜,觉得女孩不配拥有机会。
女孩如今有了机会,并且把握住了机会,他们觉得是张桂梅的问题,哪怕华坪女高的设立并没有减少其他高中的录取名额,哪怕高考大家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他们还是坚持认为张桂梅“把升学机会和性资源都从当地男孩手里夺走了”。
因为我实在没有时间精力一一掰扯,评论区这些倒果为因来胡搅蛮缠抬杠的清朝逻辑鬼才又确实吵得我脑仁疼,所以决定暂时开启评论筛选。虽然没工夫吵架,但我还是蛮喜欢欣赏那群清朝人无能狂怒的样子。
最后的最后,说点题外话:
虽然在张桂梅校长以及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社会有了很大进步。但从评论区一些人的历史发言也不难看出,裹脚布仍然在他们的脑子里,估计再过几十年,这些裹脚布都不一定能去掉。
看到这里的妹子,无论你是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都请你好好读书,努力工作。
无论你身在何地,处境如何,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想把你拉进地狱,试图剥夺你的学习机会和工作权利,让你成为他们的“性资源”。
在这些人眼里,女人只有一个归宿,就是“回家生孩子”。
如果你们的学习和工作不够好,他们会指着你嘲笑:“女人果然不适合读书/工作,应该把机会让给合适的人。”正如他们嘲笑当年刚入学的华坪女高学生那样。
如果你学习和工作都足够优秀,他们会指着你发怒:“女人把读书/工作的机会抢走了,应该把机会还回来。”正如他们指责如今的张桂梅和华坪女高那样。
宁愿做强者被他们指责,也不要做弱者被他们奚落。我们的社会一直在进步,我们也许做不到张校长这么高尚这么无私,但至少我们能做到不把这个世界让给清朝人,不让这个世界退回一百多年前那个丑恶的样子。
编辑于 2023-11-30 14:04・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张三 - 71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菜籽 - 609 个点赞 👍
在西北地区驻村帮扶了两年。
说下我的所见所闻吧。
所在的村子是最后一批脱贫的,深山之中。三百多户,一千多人。
每家每户的人员基本构成是老人+孩子,或者只有老人,年轻一代多都在外面讨生活。仅有五十多户家里的青壮年还在家里务农。
孩子的组合也很统一,姐姐(1-3个)+弟弟。
因为强制义务教育和雨露计划,女学生并没辍学现象。这得益于现在普遍提高的收入和降低的教育成本。
但是有个现象很值得注意,村里的小学,统共就三十多个学生,二十多个都是女孩子。男孩子呢?都转到附近乡镇的小学了。有的家庭条件好点的,给弟弟转学的时候会捎带把姐姐转走。更多的是姐弟年纪差比较大,姐姐要到镇里上初高中了,弟弟才开始上小学,就直接转去镇里的小学了。
你看,在资金充足的条件下,这些父母依然会帮自己的儿子选择更好的教育,女儿是可以不用这样选择,如果年纪合适能捎带一下的存在。
如果资金不足够,谁会被辍学留在家里做活或者扔出去打工补贴家用,这很容易判断吧。
现在大山里的男孩,不缺少走出大山的机会,他的父母家人会尽全力托举他走出大山的路。
最后,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反的世界,村里每户人家都会送女孩上学,却不愿送男孩上学,我相信张校长就会开创华坪男高。
很多人愿意相信特蕾莎修女信仰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上帝然后做出了崇高的善举,却不愿意相信张校长的信仰。他们宁可相信她是为情所困,是为了填补自己的空虚,是为了让女性踩在男性之上这样的肤浅原因开创女高,仿佛这样能给张校长打上卑劣的烙印,让她被无数男性憎恨,殊不知,只有自己毫无本事的男性才会将自己不如意的生活怪罪在毫不相干的人身上。
最后的最后,女高的学生并没有“挤占”男性读大学的名额,她们跟普通学校里的学生一样努力学习,期望通过高考进入一个更开阔的世界。不能因为你学习不好考不过别人就埋怨人家。就算没有她们,不努力学依然考不上,永远都有人在努力学习。
对于这些人我只想说,且等着吧,等到义务教育普及到大学了,你就可以不努力学习也能上大学了哦。
发布于 2023-11-30 10:27・IP 属地甘肃查看全文>>
芸豆子 - 584 个点赞 👍
农村的资源,90%都是男性的,女性能有10%就不错了,相当于十个馒头九个都要给家里的男丁。
张桂梅校长看到了这种不公平的现象,站了出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社会的帮助,给一些女孩子每人多分了两个馒头,让她们不至于被命运饿死,让她们有选择的余地。
然后你站出来,问:
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贫困山区的男孩子怎么办,这两个馒头为什么不分给贫困山区的男孩子?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发布于 2023-12-01 11:12・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十 二 - 568 个点赞 👍
走出大山的女孩来现身说法吧。
我走出的那座“山”严格来说不能叫山,因为我出生在青藏高原,再没有比喜马拉雅山脉更大的山了吧?
而且,我们家还一下子走出了两个女孩,我2004年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我妹妹2006年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现在我在一所省示范高中任教,我妹妹是一家公立幼儿园的园长,我还有一个弟弟,他初中没毕业。
我曾经有一次在知乎提过这点,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个知有惊呼“你们家竟然没有重男轻女,让你和你妹妹上大学,没让你弟弟上大学。”
我当时在众多评论中看到了这个评论,但什么也没回复。
因为,那时候的我还没有勇气。
其实,我爸妈生了四个孩子,三女一男,生下我三妹后,为了能继续生儿子,把我三妹给了我舅。
我三妹没喝过一口母乳,当然更不可能喝奶粉,是我姥姥用手指头蘸着面糊糊养大的,我妈有一次说每次和了面糊糊还不等凉凉,我妹就饿得哇哇大哭。
我当时已经有了自己孩子,我把自己代入我妈,我想就算我实在迫不得已要把她送给我舅,我也可以住娘家给她吃几个月母乳。
可后来想想也不太现实,毕竟,我爸妈一辈子不和,但也没能离婚,就是因为离了婚娘家也没有我妈的容身之处,那是我舅的家。
等我妹到了初三,家里实在供不起三个孩子上学,于是父母就商量让我不上学了,那时候我已经上到高一了,我弟弟才上小学。
当时我高中班主任同时给我和我妹都代课,我妈去给我办退学,我班主任出于私心建议如果真的只能让一个女儿上学,不如让我上。
我和我妹都在学校重点班,我班主任除了对我的私心,应该也考虑到利弊,毕竟我已经高一了,让我上还省了一年学费。
于是,家里就决定让我妹妹退学。
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那年的九月初一的晚上,我和我弟弟开学报了名,领了新书回家,我妹妹刚开始还强装镇定,直到再也忍不住冲出房子。
而我,没有勇气去找她。
为此,我愧疚至今。
于是我妹妹就开始帮家里卖菜,每天骑着三轮车,拉一车菜去城里卖,我和弟弟去上学。
后来,我弟弟因为实在受不了饿肚子,再加上自己贪玩,初一没读完自己放弃上学了,那时候我妹妹已经买了一年多菜了,家里决定又让她去上学,我妹妹自己在家里复习了几个月,考上了我们学校的重点班……
当时没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我现在自己做老师,才知道她当初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看到她的努力。
你看,我家里为了生儿子把我三妹送人,考虑过让我失学,让我妹失学,可从来没想过让我弟失学,只有他自己不上了,我妹妹才能替补。
再后来,我们两个上了大学,我家里只给我出了一年的学费,后来的学费是助学贷款,生活费是我自己挣的,我妹妹也是一样。
大学毕业找工作,我连一套拿的出的衣服都没有,还是我妹妹找她的同学,让她同学妈妈给我借了两千块钱。
工作一年,我就把助学贷款,借的钱都还清了。
当时,我真的很“懂事”,甚至为此自豪,靠自己读完了大学,没花家里多少钱,甚至有一次我过完年去学校,我爸给我了二十块钱,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但没过几年,我弟弟结婚,家里前前后后花了将近十几万,我才隐隐约约觉得不太对。
但是那时候,我依然没有对此有什么怨言,毕竟,十几年的耳濡目染,在我们那里的人看来,我结婚时没把工资卡压在娘家十年都很好了,我们村里另外一个女大学生,结婚时就把工资卡压在娘家十年,十年工资给娘家,“回报”娘家。
后来,我弟在城里买房子,家里又给出了一部分首付,而我和我妹结婚的时候家里没出一分钱,我妹还给我妈买了金饰,她自己没一件首饰。
你看,这才是山里女孩的命运。
跟她们相比,山里男孩一出生就拥有太多太多资源,他们很多甚至都不愿意走出大山,因为在大山他们也有可以活下去的资源,他们一出生就是继承者,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可能瞧不上老挝的王子,但是在老挝,王子就是王子。
再说一个上周末的小事吧。
上个周末我妹妹请了我们村一个大大(西北方言,伯伯的意思)吃了顿饭,暑假的时候我们两个就商量着请人家吃顿饭,结果暑假没来得及,于是上周末她请大大吃了顿饭,还给大大买了花,我估计这应该是大大这辈子唯一一次收到鲜花,毕竟在我老家那种地方,几乎所有人一辈子只会收到一次花,就是在他的葬礼上,收到花圈。
为什么我们要请大大吃饭呢?
这话说起来就长了,当年我们村里孩子上初中高中都要去城里,城里学校距离我们村子有五公里的路程。那时候别说私家车了,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我们村连连公交车都没通,我们所有孩子去上学都是步行去上学。
你知道对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而言,步行五公里需要多久吗?
连走带跑一个小时左右。
每天一个来回,十公里。
晴天还好,遇到下雨天,乡村土路泥泞不堪,深一脚浅一脚,有的时候鞋都掉了,被稀泥吸住,拔出脚再伸手去泥里摸鞋。
而且,青藏高原的冬天那是真的冷啊,零下二十多度,再野外尿尿,尿滴子粘地就能成冰,早晨七点上学,我们六点不到就出门,一大帮子孩子浩浩荡荡,不过这种情形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能坚持下来的小伙伴越来越少,我小学毕业的时候同学有八十多个,等到高三的时候只剩下五六个了。
后来村里通了公交车,但是我们也坐不起,哪怕公交车只要一块钱,那时候学校门口的午饭也是一块钱,而我上了六年学,几乎没有吃过卖的饭,因为没钱。
饭都吃不起,更别说坐公交车了。
后来那个大大家里买了一辆公交车,承包了我们村里的公交路线,于是他每天让我们坐他家的车去城里,晚上再把我们接回来,一个月每个人五块钱。
正是因为他的善举,起码我高中上学路好走了那么一点点。
以上就是我和妹妹请他吃饭的缘由,根本算不上报答,只是聊表寸心,因为在那个时候,别说是村里人了,连我几个舅舅都动不动就说“一个丫头家念啥书俩,打发(出嫁)掉哈就是别人家的媳妇们!”
那个大大,在我们的童年给了我们为数不多的关怀和帮助,值得我们铭记终生。
编辑于 2023-12-05 11:06・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陈兰香 - 55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哈哈 - 53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歌者 - 530 个点赞 👍
不知道为啥突然想起了徐志胜的段子:
-你是红绿色盲,那怎么分辨红绿灯?
-凭经验,一个稍微亮一些。
-那如果还有黄灯怎么办?
-我本来就认得出黄灯啊。
发布于 2023-11-29 14:46・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熊三 - 460 个点赞 👍
你现在打开支付宝,搜索:公益,就能给山区男孩捐款
Hxdm这么担心山区男童,看看捐款证明。热知识:张桂梅当过孤儿院院长,她帮过的女孩更多不代表她没帮过男孩。你们帮过几个男孩呀?不会只会打⭕吧
编辑于 2023-12-03 23:56・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愁愁愁 - 39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mioto - 203 个点赞 👍
如果你真关心这个问题的话,请把这个任务交给别人。
你不能让张桂梅校长既拯救大山里的女孩,又拯救大山里的男孩。
说实话,我就是看不惯这种提问来杠的,但凡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为啥只招收女生。这就是在生活中做点好事,总有人能给你挑出点刺来。等大山里的男孩也被拯救了,是不是该问那河边的孩子怎么办?沙漠里的孩子怎么办?
编辑于 2023-11-30 13:02・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风的风子 - 137 个点赞 👍
咱别充外宾哈,你这个前提就不成立。
缺什么才需要你去帮什么,你要是往朝鲜卖煤,当地人可感激你。你要是往大同卖煤,大伙儿多半觉得你吃拧了。
你就告诉我哪个“偏远地区”是“重女轻男”,只让女的读书不让男的读书,以至于需要你去帮助的,说一个就行,保证大伙儿都支持你办男校。
而且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只能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那就是值得尊敬的,所以张校长选择把握主要矛盾,办女校,并且做到了,确实让一部分人受益了,那就应该尊重。你总不能说张校长只顾了女童没顾男童,那就不应该尊重,那她都顾了,还有全市的学生呢,还有全省的学生呢,还有全国全世界的“山里的孩子”呢?这样扯下来没完没了了。
至于大山里的男生,也有党和国家的关注,有千千万万的支教教师、扶贫干部,他们一样值得尊重,这二者并不矛盾。
编辑于 2023-11-29 21:31・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Benevo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