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实探北京儿童医院,内科日均接诊超 7000 人,远超医院承载能力,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6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新冠病毒每年都会有两波以上感染高峰期
一个从出生到退休面临上百波感染高峰期
这意味着未来绝大部分普通人活不到退休
可以为财政节省大笔退休金以及医疗支出
发布于 2023-11-22 20:51・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索伦之眼 - 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泻药。
它喵现在最魔幻的是,全国各地学校请病假的鸡娃不少,各大儿童医院 / 儿科科室,反而有着最浓厚的学习氛围,来自不同学校的小盆友,在输液区进行了友好的学术交流,本来不想写作业的,都忍不住卷起来。
输液区的鸡娃学习交流大会 输液区的鸡娃学习交流大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轻轻松松排到两千多号。
高峰期各地候诊时间随随便便 10 + 小时,经常到半夜才能见到才从骨科出来被患儿家长因等待时间过长打变形的儿科医生。
西安儿童医院凌晨给鸡娃输完液,拔针都要排队,这阵仗也是服气。
西安儿童医院半夜拔针排队 「四川大学」华西附二院门口,直接搭起了帐篷输液。
至于这种情况,国外老早就经历过,相关新闻仍历历在目,「新冠」给免疫力开门,现在国内鸡娃就是在给呼吸道拆盲盒,大号感冒「新冠」,中号感冒「呼吸道合胞病毒」,小号感冒「流感」,总有一款适合自家娃。
Infants 6 months and younger are getting hospitalized with RSV at seven times the rate observed before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2018, according to CDC data.
此前美国鸡娃感染 RSV 的情况 此前德国鸡娃感染 RSV 的情况 另外,儿科医护一如既往的惨,听说「北京大学」妇产儿童医院,凌晨患儿家长还因排队就诊顺序把医护围了,反正还是建议儿科科室的医护抽空报个武术夜校吧。
于平常成人或平常鸡娃,做好必要的防疫措施,人多的地方戴好口罩,能不去医院参加输液区儿童写作业交流大会,就尽量别去。
编辑于 2023-11-23 20:28・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瘟猪 Eamonn - 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还是不注名好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许颖 - 995 个点赞 👍
首先说,WJ部门根本没有尽到提醒的义务。
这也根本不是什么“谁是谁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问题,这次北方大规模病毒+肺炎,受害者主要是孩子。
北京儿童医院的医生读者告诉我,他从业十年,从来没遇到这种情况。
即便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这里的号最多也就800。
而到了现在,晚上1000+甚至1200+是常态。
以我自己带孩子就医以及最近身边孩子家长的亲身体验来看,这一波混合病毒,完全够得上应该大力宣传提醒的级别。
可是,我们什么也听不到,都是些不痛不痒的术语的解释。
放眼街上,根本没几个人戴口罩。
儿童医院甭管什么级别的医生,现在都要求上一线。
孩子生病非常不容易好。
生病治疗花费非常的贵。
我不知道南方情况怎么样,我只知道,这回又是北方,又是北京。
支原体、合胞病毒、腺病毒、甲乙流、新冠、手足口等等呼吸道病毒大杂烩,至少是十年级别的凶险。
到现在,甲流又来了。
不少孩子阿奇已经都耐药了,每天都有洗肺的。
很邪乎。
就是感觉,没人在乎,完全感觉不到,只有去医院才知道真实情况,这本不应该发生。
呼吸道疾病高发,戴个口罩很难吗?
戴个口罩就会影响经济发展了吗?这不是掩耳盗铃么?
我不知道是WJ怎么理解问题的。
之前也提醒过带孩子打流感疫苗,今天再次郑重向大家提个醒,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戴好口罩,勤洗手,你并没有多大的损失,还能体现自己的认知。
好多事不便说,但你心里要明白。
真怀念吴老师在的时候。
《从现在开始起,戴好你的口罩》
《戴好你的口罩,就算是为吴尊友老师送别吧》
PS:马上新冠小高峰也要来了,老人等有基础性疾病的,XBB的疫苗已经出来了,可以去自己所在城市问问能不能接种。发布于 2023-11-22 14:25・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牧之野 - 446 个点赞 👍
确实爆满了,不止儿童医院,北京所有医院的儿科都挤爆了,成人急诊量也急剧上升。
前天我问姑娘,她高中班里的情况怎么样?说是休病假的不多,大都坚持上学,放学后去输液,教室里满是此起彼伏,撕心裂肺的咳嗽。听得我心惊胆颤,反复提醒姑娘戴好口罩。
昨天下班到家,闺女说她感冒了,我叹了口气,也算是靴子落地了,脑海里快速过了一遍家里的备药。
流感的概率最大,可以把速福达或者奥司他韦吃上,当然支原体或者细菌感染也不能除外,还是先问症状吧。
发烧吗?姑娘说不烧。嗯,那流感概率不大了,兴许就是普通感冒。
鼻塞流鼻涕吗?也没有?挺好,那感冒药可以先不吃了。
是不是头疼肌肉酸痛?姑娘说没有。很好,止疼药也可以不用。
是不是咳嗽的厉害?家里虽然没复方甘草片,但止咳糖浆还有存货。姑娘说她能咳几声。
我一时无言以对,我说你这个情况比较复杂,这样吧,你把桌上这几块苹果吃了,俗话说得好,一天一个苹果,医生不来找我。
(以上对话纯属记录,绝无虚构)
发布于 2023-11-24 07:40・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美食答主王大厨 - 292 个点赞 👍
这是天津儿童医院的近况
太离谱了。
我是有心理预期的,毕竟国外的进度条比国内快一年,这边也在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先后经历了退烧药短缺和抗生素短缺。免疫力大门打开后,先是各种病毒轮番上阵,继续削弱免疫力后,环境细菌真菌感染开始变严重。
但国内还是太太太太离谱了!!!
大概是数十倍的人口密度导致了完全不同数量级的爆发,真的,这边最严重的时候也没有国内现在严重。毕竟这边儿科大夫不加班看病也佛系,要是我们这边也这个数量级的感染,早崩了。国内现在还没崩溃,纯纯是国情不同,大家想当然的无限压榨医护,医护也真的医者仁心接受压榨。但这不可持续啊!
别提起来口罩就要上升到各种社会问题意识形态,我每天上班都能火车上碰见戴口罩的,尤其是降温之后。全世界只有国内提到口罩跟点了雷似的,缅甸人民的科学素养看着都要比这些跳来跳去的网友强了。
病毒高峰期戴口罩保护自己和天冷了穿衣服保暖有什么区别啊!!!有本事别穿衣服啊!!!衣服阻挡了你的天体自由的好么!!!
发布于 2023-11-22 15:59・IP 属地瑞士查看全文>>
阿舒 - 225 个点赞 👍
作为一个陪着孩子打了两天吊瓶的家长,深有体会。首先感谢儿童医院的急诊,不管前面有多少人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你都能取到号,代表医院可以接收你的娃,再次感谢勤恳工作无私奉献的医护工作者,几百个人同时输液的大厅,只有两个换药拔针的护士你敢信。打针的同时有十个窗口,就我们打了两个小时的过程中,打针的号就喊了两百多个,说明了啥,说明了一个小时至少新增了一百个孩子输液,多恐怖的数字!
我们去儿童医院真的是因为家门口的二甲医院排了两天没有号,实在是耽误不起,再次感谢儿童医院,虽然急诊排队的时间久,但是等一等,三四个小时肯定能见到医生。
我儿这次是甲流加支原体,最高温度逼近40度,吓死我了。
发布于 2023-11-22 21:12・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给我点灵感 - 21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快乐崇拜 - 185 个点赞 👍
晚上跟我票圈里唯一一个还在公立医院做儿科医生的老师聊了会儿,现在心情有点复杂(´・_・`)
起因是今天他在一个群里说,自己现在每天的生活就是「夜班」——「下了夜班花费半天时间回复这个夜班累积的一些投诉」——「精疲力尽地回去补觉」——「睡几个钟头醒来扒一口饭继续上夜班」……如此循环往复,基本没有节假日休息的时候。
毕竟,这个初冬季节里的儿科局势,哪里还容得下一个儿科医生放假休息。
而且不管是普通门诊、小夜门诊还是夜间急诊,所有的挂号限号措施基本上都是形同虚设,一个医生一天或半天放25个、50 个或 100个号根本没意义,因为总有无穷无尽的加号、排队和吵闹,一个儿科医生一个夜班10 到 14个小时(不同医院不一样)看 100+个患儿只能叫起步量,150+是常有的事,他一个男医生极限量还逼近过180+
这可不是跟 一百多号人聊天,而是需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处理病情……想象一下你一小时对 10 到 15 个不同的人说话,说的还是比较复杂且需要谨慎处理的内容(病情),然后就这么连续作战说上 10 到 14个小时看上一百多个,而且这一百多个都是各家金贵得不行的宝贝疙瘩,每个孩子后面都有1 至5、6 个焦急得不行而且排队等的眼睛冒火的家长……
不管因为是职业道德或良心,还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和生命,几乎都没有容错的空间。
十个小时,小两百人,我想信这不是一个儿科医生的极限,这可能是人类的极限了。
然后……每天如此。
再说为什么这十来个钟头结束后医生还不能立马去吃饭睡觉休息,还得花上小半天时间回复投诉。因为至少北京这边的公立医院,基本上都是「接诉即办」、「有诉必回」,也就是不管你投诉有理没理,是不是真的医生有错,但医院一定是要有回复的,而在大部分医院里面,这个回复的事儿都是交给被投诉医生这个当事人的。
毕竟完成这种任务的体验肯定不会好,那只能落到当事人头上了。而一晚上看上一两百号排队看病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的患儿并向他们背后可能得有三四百号乃至更多的家长解释完病情后,你猜会有多少人投诉?
答案是最低也有3% 左右的比例,最多的时候可能达到 10%乃至更多……不管这些投诉的理由是「排队时间太久」、「医生太少」、还是「医生态度不好」、「医生「我觉得孩子好得不够快是不是医生误诊漏诊」、「医生看病太快交代病情不够多」还是「医生没有维持好候诊秩序有人插队」……
患儿家长因为候诊时间久、出诊医生不够多而投诉,最后回复投诉的是那个「独木难支」的医生……想想不觉得讽刺吗?
甚至最离谱的一个投诉是,「儿科候诊时间太久,不想带孩子等,就先投诉一下,让医生回复投诉的时候电话或当面问诊病情并给出治疗方案」……
怎么,心眼子都被你长完了是吧?九年义务教育就教你个这?瞅把你能的……
不过可能略微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大部分医院因为眼下严峻的儿科情况,基本上已经对儿科医生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包括我们医院在内,很多医院都会有专人把上面这些非诊治失误相关的沙雕投诉屏蔽到当事医生以外,尽量不让这些没事找事的无效投诉给医生带来二次伤害。
毕竟,把儿科医生逼没了,哪家医院的儿科都得更加完蛋……
所以,虽然说了可能也白扯,但还是想说一句,如果最近不得已带孩子去儿科 or 儿童医院,对于非诊断治疗失误以外的其他不好体验多包涵一些吧,毕竟这些东西基本上都不是医生或医院愿意带给你的。
此外,我还想说一个方面就是可能大多数医院都得认真考虑改善一下候诊体验了,至少给个实时排队提醒 或者进度提示之类的,不然将心比心,全程焦虑眼巴巴等着几个钟头真心让人绝望和窝火,这些火最终也很有可能是撒在儿科医生头上的。
最后再说一下为什么是票圈里唯一在职的公立儿科医生,因为我们这种比较好一点的医学院,选儿科的不能叫凤毛麟角,也只能说是基本没有,毕竟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太多,都考上北医了,学个什么儿科啊……要啥啥没有,待遇也不行,工作环境和体验还贼差……于是,我不仅上下几届都没有个直系师兄弟姐妹是学儿科的,而且朋友圈里几个学儿科的已经一个接一个润了,要么去了相对环境好点待遇强点的私立,要么直接改了行。
毕竟,棍棒只能打医生,棍棒可打不倒经济学规律……
发布于 2023-11-23 23:1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手抖毛大夫 - 154 个点赞 👍
看好时间,下面是整整一年前的今天的美国新闻。我喊了几年了,已经麻了。
很遗憾,今年情况并没有改观。11月18日,美媒报道,今年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传播“数字远远超过往年”。
魔鬼从瓶子里放出来,就别指望它能自己回去。
(机器翻译) 下面是去年12月初我的回答。
去年12月中旬我的回答。
编辑于 2023-11-22 20:40・IP 属地陕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无夜 - 10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我是渣旭 - 10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随即测试制衣 - 80 个点赞 👍
我也是刚刚忙好松了一口气,好多朋友邀请我聊一聊今年冬天的呼吸道感染的问题,简单的写一点吧。
可能很多人也留意过我从 10 月开始就不停的在跟大家说儿科撑不住了,儿科爆炸了,大家留意支原体,大家留意甲流,大家多备药。不是我啰嗦,现实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今年秋冬季节呼吸道感染的话题,一直挂在热门上下不来,然后还不停的在版本更新。从 9 月份的支原体,无缝衔接到了 11 月的流感,以及接来下正在上升的 RSV,还有一直不高,但坚挺的腺病毒和鼻病毒,还有一个名为乙类,但是一直不跟乙类一起上报的病毒。这基本就是今冬明春的基本盘了。
其实最难的不光是儿科医生,还有孩子们的家长。比如我家里 2 个小学生,从今年 10 月到现在,就没有一周是在两个孩子都健康的状态下度过的。基本要不是轮流发烧,要不就是一起发烧。而两个孩子的生病,还经常连带着传染全家,尤其是我家里的老母亲,有几次甚至孩子都好了,她还更重了。
要说最严重的情况是前两周家里小朋友感染,从最初的化验结果来看就是一个典型的细菌感染,但口服头孢不见起色,体温一直在39-40 徘徊,跟医生讨论后,判断病情有加重趋势就开始输液头孢曲松,结果 3 天过后依然高热不退,CT 显示右侧肺炎。跟医生商讨后决定换阿奇,虽然当时已经做了核酸排除了支原体,但我们心里嘀咕的可能是这个集采的头孢曲松效果不行。
换了药又是 3天,依然高热不退,就在我准备带娃去儿研所感受下 1000 多人的队伍的时候,她退烧了……
说句有点讨打的话吧,我可能比读到这篇文字的 90%以上的朋友对于这些疾病的了解的都更多,我身边也有足够的医生朋友的资源来做咨询和讨论,我也帮助很多同事,朋友做简单的医疗和用药咨询,但我在从 10 月到现在一直也是惶恐的。从养孩子到现在从来没有遇到如此频繁的发热情况。昨天朋友圈流传一个段子,现在家长的祈愿已经从孩子能考上好高中,变成孩子可别发烧了。
然而就这个卑微的愿望可能都很难时间,就比如今天早上送老大去上学的时候,她跟我说不舒服,在上学路上我大概问了下症状,我现在都怀疑她可能又要发烧。指不定一会老师就会给我打电话让我把孩子接走。
那作为家长能怎么办呢?儿童医院的领导们说家长们发现孩子们发烧了不要慌,可以先缓一缓。其实从医生的考虑来说这是没什么问题的,大部分的感染其实都是可以靠免疫系统自愈的。但也有很多是加重的,很多医生朋友在科普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就医,什么样的情况可以在家用药观察,其实这个对于普通家长来说,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即便像支原体感染已经出了这样的图片介绍。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已经很清晰,很容易操作了,但实际上,就光第一条,高热,以及无法迅速确诊,就难住了也一大群家长,很多孩子可不是按着图示,或者按着指南生病的,第一天发热就冲上 39,40,口服退热药根本降不下来,甚至不到第三天就能在 CT 上看到肺部实变,你说跟家长说在家观察观察,家长能干?
推荐去三级或者二级医院就医,但那个队伍 1000 来号,动不动就要等 12小时甚至更久,你让家长咋办。
现在的常规检测都分不出支原体或者是细菌感染,你怎么让大家安心的吃阿奇霉素呢?依靠咳嗽程度来判断是否是支原体感染,你就让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他也没办法啊。即便确诊了支原体,怎么判断是否耐药?口服布洛芬退热药体温降不下来又怎么办?这些问题哪里是普通家长能在家解决的啊。
甚至在今年这么复杂的情况下,医生也很难快速的做出明确的临床诊断。我已经看到许多处方里边,都有头孢+阿奇一起,头孢+奥司他韦一起等等的两头堵,甚至三头堵的处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处方,还不是因为当下感染源头太乱,以及医生也很难获取到足够的确诊信息。靠着普通的血常规,得到的信息非常有限,而很多医院依然停留在测抗体的阶段,等测出来抗体很多人的病都耽误了。还记得上次直播的时候跟 主任聊过第三方核酸检测的问题,没想到现在想做都做不上了,现在基本都爆单状态。
吐槽了这么多,还是最后说下家长们现在能做点什么吧。咱们今天就说点最实在的。
首先,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去接种流感疫苗,今年流感的主要群体是 H3N2,今年疫苗没有歪,不管是 3 价还是 4 价都是覆盖了这个毒株的。但要主意跟上一次感染要保留间隔时间。像我们家老二到现在都没有办法接种流感疫苗,因为一直凑不够这个间隔时间。
其次,家里存好常备药物,这里边包括过敏类药物,比如西替利嗪,止咳类药物,比如氨溴索,退热类药物,建议扑热息痛和布洛芬两类药物都要有。抗生素类的,建议常备一些头孢,比如头孢希刻劳和头孢克肟,头孢克肟的话建议买白云山的。阿奇霉素建议买希舒美,大人的话可以用莫西沙星,建议买拜复乐。如果考虑甲流可以买奥司他韦,建议买可威。个人建议是,抗生素类和抗病毒类药物,尽量买原研药,原因就不多解释了。
再就是还要考虑家庭学校传播,做好预防感染的问题。怎么说呢,说实在的话,在学校的感染扩散情况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是客观规律。所以家里如何仿制扩散就是第二道重要防线了,口罩手部消毒要做好,还有就是预防性用药和提早用药也可以准备。比如家里边已经有一个确诊了支原体或者是肺炎链球菌啊,流感嗜血杆菌这类的,那其他人也出现了发热症状的时候,就别犹豫,第一时间就把抗生素吃上。或者家里有人已经确诊了甲流的时候,其他人可以考虑每日口服也一次奥司他韦作为预防用药,一般来说 7 天内都是没问题的。
还有就是上班的大家,要提早跟公司打好招呼,做好随时请假,随时可能要去医院排长队的准备。大家都是打工人,都很难,这时候尽量彼此照应一下。
孩子发热了,尤其是高热,请家长一定要先冷静下来。如果所在地区有条件,可以做第三方的呼吸道感染源检测,那就可以先不去医院排长队,先做核酸看结果。但要注意一点,如果反馈的结果都是阴性,不要考虑是你感染了什么冷门感染源,而是要考虑采样没采好。
另外去医院以后,可以先不要等医生开单,问一问有没有先开化验单的地方,把血常规,CT 等等结果可以先做,后去看医生,能节省不少时间。如果输液的话,也尽量不要去大三甲医院输液,多在家周围找一找社区医院,拿着三甲的处方一样可以输液,药都是统一供应的。
最后,各位家长们一定要主意自己的身体,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如果自己病倒了,那才是真的最头疼的事情。
发布于 2023-11-23 10:50・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极萨学院冷哲 - 71 个点赞 👍
有什么可奇怪的?
这不就是去年北美的冬季资料片嘛,国服晚了一个版本而已
新冠开放之后第一个冬天注定会发生的事情
可笑的是,当时各路高华头头是道分析各种可能性,口罩戴多了接触病毒少了造成免疫债的说法都抬出来了,就是绝口不提新冠对于儿童基础免疫力的损伤。
国内的唐飞呢,要么怒斥都是造谣制造恐慌,要么就直接扣老孩侠的帽子。
什么新冠?小号流感,简直是益生菌呀!
建议他们带上喇叭去儿童医院给家长们科普下,你们口罩戴太多了,赶紧摘下来,拥抱病毒才是正确做法!
发布于 2023-11-24 22:15・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呐西啊呐西 - 66 个点赞 👍
我之前就说过,目前所谓的中国医疗优越性是建立在无休止的榨取现存医疗人员的价值上,几乎完全没有可持续性。
越是吹现在排队时间短,就越阻挠实际上国内急需的诊疗分层制度的实施,越是将这些具有持续性的优势继续束之高阁。
同理适用于现在医保的药物制度,我开始还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要把一部分药物价格砍到原价的百分之一,而导致绝大多数更好的药品掉出医保;而不是让每个药物价格砍下来个50-60%,让更多药物入保并逐步继续降价。显然现在医保已经到了非常困难的阶段,无法按照这种按部就班的措施来。急需一个这种价格砍到脚脖子的做法来树立群众信心。否则会导致更多人迅速失去对医保制度的信任。
早干嘛去了?
编辑于 2023-11-23 22:12・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waterboy - 57 个点赞 👍
真特么烦人,这种垃圾环境,生孩子委实有罪,对不起孩子。
无比怀念疫情封锁的时代。
——————————
补充,那些说你自己封起来就好的,压根没理解这个策略的意义所在。就像环境保护,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用无氟冰箱和无磷洗衣粉,别人狂用,那是没意义的。
当然现实已经如此,不可逆,只能自求多福了。
如今家里老人和孩子全躺了,只能怪自己没钱没本事,买不起合适地段的独栋别墅,过不起自给自足的生活。
穷人生孩子真的要三思后行。
————————————
再补充,不想再论证两条路线的利弊,毕竟这种事也不是我们平头百姓说了算。
总之以后这个社会会非常残酷,经济的,精神的,社会地位的,甚至是生理的方方面面,都会是强胜弱汰的达尔文主义。
同时,第一批走向消亡的失败者也不会甘心消亡,必定会癫狂反噬。
来自上下两方的疯狂挤压中,受伤的基本会是没钱没权,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润都润不动的中间阶层……
自求多福吧各位,好日子还在后头!
编辑于 2023-11-23 19:5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春归无觅处 - 53 个点赞 👍
成都同样的,我没明白2个事情:
1、为什么突然之间全国各大城市都是这种病,以支原体感染为甚,突然集中爆发,这是巧合还是什么?
2、去诊所、医院都会查血和咽拭子,80多一次,但是不管几天症状都是阴性,医生却是说症状就是支原体感染症状,血和咽拭子都不准,既然不准,为什么要查?
3、成都的诊治方案,我走了华西二,泰康,2个诊所,清一色要求保底输液7天,再看情况!
4、你在医院急诊见到的孩子,几乎全是一样,先干咳,7天甚至更久,突然开始剧烈咳嗽,发烧,输液5天天都没好转!最开始吃阿奇,没效果,查耐药,并没有耐药基因;输液和治疗一分钱医保报不了!
去年的核酸有人作假投毒,希望现在这些遭天谴的全部就地倒毙吧
……
我没说现在是有人投毒,我只是说去年投毒的畜生应该就地倒毙
编辑于 2023-11-25 12:09・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我爱吃大萝卜 - 49 个点赞 👍
我在2023年2-4月份的回答里就说过,要警惕大魔王支原体肺炎。
因为支原体肺炎发病前期不易察觉,发病后不容易好,好了还容易复发。
如今在我们中国肺炎支原体更是对一线药物阿奇霉素有80%的耐药率。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阿奇霉素等)耐药后,对儿童来说可选择的药物就不多了,可选的只有四环素类药物以及喹诺酮类药物。
四环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四环素牙,这在以前比较多见。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等)面临着潜在软骨损伤,所以18周岁以下一般是禁用的。
所以一般支原体肺炎住院,用了阿奇霉素3天还不见好,医生可能会找父母签字,一是用激素类药物,二是用四环素类或着喹诺酮类药物也就是超说明书用药。这时候家长有开始犹豫了,不能用激素,激素对孩子不好!喹诺酮类长不高!那医生用什么,用连花清瘟吗?
医生也是在权衡利弊,尤其是支原体肺炎,到肺炎阶段发展很快,作为家长要尽可能的配合医生,孩子早日恢复健康是医生和家长共同的目标。
目前儿童医院已经是人满为患了,加床都没了,目前流感疫情已经起来了,后面新冠疫情就要起来了,我们之前嘲笑欧美N鬼拍门,现在我们就要承受N鬼拍门了。
新冠,流感,RSV,手足口,支原体肺炎,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呼吸道传染病,在这个冬天,会给我们一次相当强的震撼。
我一般不会挂人,但是最近某些自媒体做的太过分了, 上来就说支原体肺炎是自限性疾病,不用治疗慢慢就会好,拿出2020年以前的数据一通输出,丝毫不考虑病原体的变异和耐药性以及新冠对人肺部造成的损伤还有免疫系统的伤害,真是误人子弟。
另外,抖音快手有一些人不分病情,上来就说什么中医比西医好,用中药怎么怎么好,西医就会赚钱,有些家长相信了,结果耽误的病情,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
如果生病,请去正规的三甲医院,全力配合医生,遵医嘱,早发现,早治疗,早痊愈。
再说一遍,如果生病,请去正规的三甲医院,全力配合医生,遵医嘱,早发现,早治疗,早痊愈。
再说第二个问题,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最近上了热搜,不少家长又开始了新一轮抢货。
免疫调节剂这是药品,各位家长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尊医嘱,这个真不能乱吃。现代医学对免疫系统研究也不是特别透彻。儿童的免疫系统又和成人有区别,有自己的特点。作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免疫系统最好的措施就是尽可能不感染疾病,戴口罩,勤洗手,多吃水果蔬菜,适当补充蛋白质,呼吸新鲜洁净的空气,适当的体育运动。
第三个问题,老生常谈的问题,戴口罩。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尽可能的戴口罩吧,一轮又一轮的新冠,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受到了不小的损伤,尽可能的让身体得到恢复,避免总生病。
2022年年末东方某大国火葬场炉子都烧坏了,这才过去仅仅10个月而已…
占总人口10%的长新冠患者在看着这个世界呢…
另外长新冠的威力刚刚显现不是因为新冠对我们仁慈,而是我们才放弃抵抗11个月而已。
然而因新冠死去的几千万甚至上亿人连反驳的权利都没有了。
欺负死人不会说话,人类也就这点能耐了。
开放了,没有核酸,没有封控,没有隔离,唐飞们赚大钱了吗?
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洪水,地震,高额的房贷,低迷的经济,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和已经爆发的瘟疫,早已被996甚至007拖垮身体。
历史就是一个个轮回。
如今又是厄尔尼诺的首年,又是即将爆发的经济危机,又叠加新冠疫情,不知道下岗或者失业会不会像新冠一样大流行。
有些人注定要成为代价的。
只希望你我不成为那个代价。
愿我中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健康平安。
发布于 2023-11-22 22:37・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浩然 - 4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太月秋白 - 4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飞鸟丶Dr.Lethe - 41 个点赞 👍
我之前2018年回去就发现了,北京儿童急诊这东西几乎等于不存在,而且大部分医院排队环境就医条件之恶劣根本没有去的价值,只会收获更多病原体。这可不是我说的,是当时打电话给儿研所的熟人人家说的,别来,没用。
我们看病的流程是发烧了-查血象流感脑炎-中性粒细胞高-头孢-三天不退-B细胞高-阿奇-又三天,好了…说句实话,给我个实验室我上我也行…我那会还顺便给和睦家的医生科普了一下世界上第一个RSV疫苗要出来了,不知道那医生还记得不…
(结果RSV还被人抢先了,干)
而是现在这什么阿奇霉素耐药支原体都有一堆人在吹就很可笑,如果是我自己娃,到阿奇那一步我知道有这个耐药性我直接找医生要强力霉素加西他沙星了,这俩又不是什么不常用的东西。知道群体耐药还开,什么地铁安检行为…
编辑于 2023-11-23 15:33・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真知棒 - 35 个点赞 👍
有些事是注定的,时隔一年,在别人摔过的地方又摔了而已。
曾经预言这些事的人被扣上了“诅咒派”的帽子,预言这些事的文章被贴上了“无可靠信息来源”的标签。事实证明“吹哨人”都没有好下场。
其实不光是北京,很多地方都这样,紧邻的石家庄“河北省儿童医院”也是同样的盛况。
高德地图显示,每天医院门口的交通流量都是红色甚至黑色。
都是排队送孩子进医院的家长。红色部分是车辆排队的路线,到了南边的路口拐到东边还在排。
蓝线部分是车临街违停的车,罚就罚吧,没办法。
医院里面什么景象,我觉得不难想象。
是的,这些呼吸道传染病往年都有,秋冬是高发期,儿童医院一直都热闹。但是每年都下雨不代表现在的洪灾就合理。
今年为什么这么热闹,我在另一个回答里大概说了一下。
面对传染病,增强抵抗力的方法有很多,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只是一方面,而且增益很有限。
“接触病原体——生病——产生抗体”
这条路无疑是最难走,孩子最受罪的。否则为什么要注射“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直接注射病毒不更省事?
这段时间很多家长在重复一种循环。
“送孩子到学校——孩子生病——请假住院——再送孩子到学校——孩子又生病——再请假住院……”
孩子生病受罪,家长请假扣钱,学业也受影响,看病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熬夜排队,谁都难受。
让孩子跟各种传染病死磕,我觉得完全没必要。我觉得如今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程度是高于学业进度的。
但凡家里能腾出个成年人或者老年人照顾孩子生活起居,都可以迂回一下,避避风头。
幼儿园可以不上,小学可以秋冬请长假,在家上网课。
我分享了我家4岁孩子不上幼儿园的生活起居,每天时间安排得很满,学习的内容也很多,还有充足的活动时间。
思路如下。
我觉得传染病惹不起就躲,没必要死磕,同时希望等她上小学的时候这些破事能真正过去。
然而,只是因为我强调孩子出门应该戴口罩做防护。就又被脏东西缠上了。
看头像,可能是有后代的。可能在有些生物有限的认知里,戴口罩就是清,就是支持封,就是曾经剥夺它自由的人。自己不是清,就要和口罩一刀两断,就要肉身去抗毒,抗不过就嗑药。
很多家长觉得口罩没用,很多家长觉得戴口罩接触不到病毒削弱免疫力等等。这样反智的家长其实不多,但懒得做防护的家长更多。
所以如今医院的孩子也很多。
编辑于 2023-11-23 11:19・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手工先生 - 31 个点赞 👍
说啥?
能说啥。
去年上半年的时候,我说益生菌这玩意不得了,感染了之后初期症状比艾滋病都厉害。
当时还贴了个图,是感染后T细胞走势图。
后来到了十月份,和各路来路不明的人辩论。
荣获了老孩儿侠的荣誉称号。
再后来到了十一月份,我跳出来说大疫不过三,过三必有灾是新时代谣言。
好了,2019年益生菌爆发,到今天,已经四年了,明年开始就是五年了。
到后来,放开了,我说这个病流行起来会导致很多后遗症。
由于免疫力低下,很多人可能会罹患白喉、手足口这种儿童病。
结果有人在下面让我把门焊死,千万别出门
倒是有几个比较文明的说我不懂医学,这个叫做什么免疫债
我确实是不懂医学,但是这些信息,是我自己看外国新闻看来的,有理有据、作图精美,且作者本身就是美国CDC的专家。
我真是不懂医学,他们也不懂?
这些就不论了,可既然是债,怎么还没还完,不仅没还完,怎么还越来越厉害了呢?
难道是借了免疫高利贷?
当然了,事已至此,说这些似乎也没什么用了。
大家多吃点好的,加强锻炼,放平心态,戴好口罩。
口罩我推荐全球前百分之二的科学家,站在云端的伟人,张文宏先生佩戴的头戴式n95口罩
人家买的可是3m的1860型号口罩,一个十几块钱(之前三十几块钱)
戴最贵的口罩,防最轻微的流感。
3M你值得拥有!
对了,全球前百分之二的科学家,站在云端的伟人张文宏先生工作的华山医院最近采购了一批设备。叫作222纳米波。
据说这个设备,亚运村也才采用了。
而且不便宜,需要10500元才能享受张主任和亚运会拥有的222纳米波,4000元才能享受青春版。
不知道有用没用了,我个人感觉,可能没什么用。
毕竟经销商,把设备往那一摆,哗哗拍几张照片也不是没有的,
再说,要说张文宏先生偷偷给自己买这种东西,不告诉大家,似乎也不合理。
另外,如果不是发烧了,有紧急必要,这个医院啊,尽量就别去了。
交叉感染还是很可怕的。
发布于 2023-11-22 21:16・IP 属地山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吾牧之 - 2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黑咪 - 1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qinhan2018 - 12 个点赞 👍
老孩侠老孩侠。
其实啊,“老”凭什么和“孩”并列?
很多人并不在乎“老”,他们给“老”的不幸找到了无数的理由,什么婴儿潮到年龄了,基础病等等。甚至对社会来说,意大利(和……)也演示了一遍兴高采烈的节约养老金。
但,轮到“孩”了。
哪怕这次除了“孩”,“老”也依然不好过,但,不知道对社会来说,是不是依然可以兴高采烈。
这次你们还有什么理由呢?免疫债?
好在我们版本落后国际服,回头看看国际服的“债”还完没。
哦,对了,现在11月了,最迟到明年2月,去年12月到今年11月的超额死亡是不是可以公布了?
会吗?敢吗?火化数据已经压了一年了,这次你们是打算怎么美化数据?还是学习先进的防疫经验——不报就没有?
编辑于 2023-11-23 15:16・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也不过是仰望 - 12 个点赞 👍
就一句话:戴好口罩!戴好口罩!戴好口罩!重要的事强调三遍。
前阵子舅舅回帝都,就是在感染上升期没戴口罩到处晃,触发重感冒。母亲跟他又聚餐又串亲戚,然后也被传上。两人都鼻涕一大堆,舅舅咳了一周,母亲到现在还有点咳嗽。母亲出现症状的第五天父亲也因外头受凉发热。闹得我在家里压力山大,戴着口罩硬扛了十多天,愣是没被他们传上。但由于长时间积累的精神压力,跑一趟国际庄旅游后回来还是出现了症状。
重点来了:很可能因为口罩焊死,天天使劲洗手,碰咳嗽的就躲,我的症状比我所有家人轻得多。仅是鼻咽微痛+有点流涕+很轻的咳嗽。前两天出现了一些嗜睡状况,出现症状第三天(昨天)银翘解毒丸+一片头孢,今天鼻咽也不难受了,流了一堆稀鼻涕后释放大半,精神恢复平常状态。要说失误在哪里,是我来去为了省钱挤得便宜绿皮车,上车后戴医用外科而不是N95。但N95人很容易憋着难受,我又极其容易晕车,也是没招了。
总之,我想我的经验也许可以给大家一点借鉴。感染也许没法彻底避免(没办法,回京前已经有了预感,那些天压力太大了),但有效的防御措施可以令你的难受情况大大减轻。保护好自己的建康,更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
补充:免疫力降低的普遍现象在我的亲戚中也有出现。大堂姐和她的大闺女都在6月感染过手足口病,不过神奇的是她的小闺女没有事情,运气好啊。
11月25日清晨更,已经彻底没有症状了。祝不舒服的早日康复。
编辑于 2023-11-25 07:30・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赵文子 - 1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天下布武孙传庭 - 10 个点赞 👍
天津儿童医院日接诊量已经是北京儿童医院的近两倍,达到1.3w人!
最近办公室已经开始硬刚第三波冲击,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得了还是没得!希望自己好运吧,最重要的是别传染给孩子!
免疫系统持续遭受冲击,一年来三遍,成年人都受不了,何况孩子!
今年的新年计划是好好锻炼身体,现在已经还有不到40天过元旦了,还怎么动过!每晚下班到家就没有力气了!最后妥协了,先让自己舒服再说吧!
不求身体健康,只求多活几年!
我是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每周五晚8:00视频号直播,敬请关注!
编辑于 2023-11-22 19:49・IP 属地天津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工藤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