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跟我票圈里唯一一个还在公立医院做儿科医生的老师聊了会儿,现在心情有点复杂(´・_・`)
起因是今天他在一个群里说,自己现在每天的生活就是「夜班」——「下了夜班花费半天时间回复这个夜班累积的一些投诉」——「精疲力尽地回去补觉」——「睡几个钟头醒来扒一口饭继续上夜班」……如此循环往复,基本没有节假日休息的时候。
毕竟,这个初冬季节里的儿科局势,哪里还容得下一个儿科医生放假休息。
而且不管是普通门诊、小夜门诊还是夜间急诊,所有的挂号限号措施基本上都是形同虚设,一个医生一天或半天放25个、50 个或 100个号根本没意义,因为总有无穷无尽的加号、排队和吵闹,一个儿科医生一个夜班10 到 14个小时(不同医院不一样)看 100+个患儿只能叫起步量,150+是常有的事,他一个男医生极限量还逼近过180+
这可不是跟 一百多号人聊天,而是需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处理病情……想象一下你一小时对 10 到 15 个不同的人说话,说的还是比较复杂且需要谨慎处理的内容(病情),然后就这么连续作战说上 10 到 14个小时看上一百多个,而且这一百多个都是各家金贵得不行的宝贝疙瘩,每个孩子后面都有1 至5、6 个焦急得不行而且排队等的眼睛冒火的家长……
不管因为是职业道德或良心,还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和生命,几乎都没有容错的空间。
十个小时,小两百人,我想信这不是一个儿科医生的极限,这可能是人类的极限了。
然后……每天如此。
再说为什么这十来个钟头结束后医生还不能立马去吃饭睡觉休息,还得花上小半天时间回复投诉。因为至少北京这边的公立医院,基本上都是「接诉即办」、「有诉必回」,也就是不管你投诉有理没理,是不是真的医生有错,但医院一定是要有回复的,而在大部分医院里面,这个回复的事儿都是交给被投诉医生这个当事人的。
毕竟完成这种任务的体验肯定不会好,那只能落到当事人头上了。而一晚上看上一两百号排队看病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的患儿并向他们背后可能得有三四百号乃至更多的家长解释完病情后,你猜会有多少人投诉?
答案是最低也有3% 左右的比例,最多的时候可能达到 10%乃至更多……不管这些投诉的理由是「排队时间太久」、「医生太少」、还是「医生态度不好」、「医生「我觉得孩子好得不够快是不是医生误诊漏诊」、「医生看病太快交代病情不够多」还是「医生没有维持好候诊秩序有人插队」……
患儿家长因为候诊时间久、出诊医生不够多而投诉,最后回复投诉的是那个「独木难支」的医生……想想不觉得讽刺吗?
甚至最离谱的一个投诉是,「儿科候诊时间太久,不想带孩子等,就先投诉一下,让医生回复投诉的时候电话或当面问诊病情并给出治疗方案」……
怎么,心眼子都被你长完了是吧?九年义务教育就教你个这?瞅把你能的……
不过可能略微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大部分医院因为眼下严峻的儿科情况,基本上已经对儿科医生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包括我们医院在内,很多医院都会有专人把上面这些非诊治失误相关的沙雕投诉屏蔽到当事医生以外,尽量不让这些没事找事的无效投诉给医生带来二次伤害。
毕竟,把儿科医生逼没了,哪家医院的儿科都得更加完蛋……
所以,虽然说了可能也白扯,但还是想说一句,如果最近不得已带孩子去儿科 or 儿童医院,对于非诊断治疗失误以外的其他不好体验多包涵一些吧,毕竟这些东西基本上都不是医生或医院愿意带给你的。
此外,我还想说一个方面就是可能大多数医院都得认真考虑改善一下候诊体验了,至少给个实时排队提醒 或者进度提示之类的,不然将心比心,全程焦虑眼巴巴等着几个钟头真心让人绝望和窝火,这些火最终也很有可能是撒在儿科医生头上的。
最后再说一下为什么是票圈里唯一在职的公立儿科医生,因为我们这种比较好一点的医学院,选儿科的不能叫凤毛麟角,也只能说是基本没有,毕竟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太多,都考上北医了,学个什么儿科啊……要啥啥没有,待遇也不行,工作环境和体验还贼差……于是,我不仅上下几届都没有个直系师兄弟姐妹是学儿科的,而且朋友圈里几个学儿科的已经一个接一个润了,要么去了相对环境好点待遇强点的私立,要么直接改了行。
毕竟,棍棒只能打医生,棍棒可打不倒经济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