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上半年就高达 840 场,今年演唱会为什么这么火?

- 100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重走一遍日本老路罢了。演唱会爆火,电影票房爆火,体育运动门票爆火。和日本进入九十年代后唱片爆火,电影电视爆火,音乐市场爆火,是不是很像?经济停滞下降。投资和大件消费减少。轻小消费支出就会增加!
发布于 2023-07-31 17:02・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我有一个小南瓜 - 1984 个点赞 👍
讲一个大萧条时期的故事吧,1938年的时候,有人给罗斯福写信,抱怨他们现在还没有工作,没钱买冬衣,在信中,他们说如果再没有钱,他们冬天就要冻死了。
大萧条一直持续到二战爆发,很多人没有工作,企业的盈利也在下降,私人投资低迷,但有一个行业是逆势上扬的,那就是收音机。
当时很多家庭,即使穷的一塌糊涂也要买一台收音机,不吃不喝也要将家里的收音机修好,罗斯福是第一个通过收音机进行宣传的总统,彼时的胡佛还在通过集会来宣传自己,休伊·朗则在《分享我们的财富》中宣称要让国家提供收音机,在全美3200万家庭中就有2750万家庭拥有收音机。
越是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娱乐性的行业往往会逆势上扬,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各行各业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但是有一个行业不是这样的,那就是伏特加,那个时候,酒精销售是唯一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个时候很多国营工厂效益都不好,且在十多年后纷纷破产,那个时候诞生了无数下岗工人,但是有两个行业发展很快,一个是舞厅,一个是游戏厅(后来被网吧取代)。
经济虽然下行,但是各行各业,娱乐性的行业都在上升,不止是演唱会,旅游业、餐饮业都没有下滑,那是什么下滑了呢?手机、家电、电脑还有各种实体的消费,这些都在下滑,可见大多数人将消费转移到了娱乐性的行业。
阿比吉特·班纳吉在《贫穷的本质》中研究过这个情况,他得出的结论是,人总是有一些娱乐性的需求的,他发现在印度的一些地方,穷人很喜欢每天喝一杯茶,尽管将茶水钱省下来就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样,在一些地方,葬礼很喜欢大操大办,因为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性的行业,红白喜事是他们唯一能够从压抑的生活中摆脱出来的行业了。
说回演唱会,其实看演唱会的人,很多并不是很有钱,但是生活真的是一件很无聊很空虚的事情,只要活着,人就要劳动,人就要娱乐。
演唱会至少解决了两个问题,演唱会有一种群体性的狂热,歌手和观众互动,狂热的高喊一些口号,这种狂热一方面让人忘记了生活中的痛苦。另一方面则形成一种群体文化,个体在这种狂热中消解了孤独感,感觉到自己和群体是是一体的,压力在这种狂热中得到了释放。
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也可以看到,那里的很多人也许不会去看演唱会,但是他们会游行,男性就去争取民主,女性就去争取独立,在英国的公园会有一个演讲角,谁都可以去发表演讲,谁都可以去聆听演讲,在一些特殊国家,无论是演唱会和演讲,都是被禁止的,因此他们会有自己官方版本的释放方法,比如朝鲜的反美集会,或是伊朗的宗教集会皆是如此,在一些战乱的地方,这种情况会演变成一种极端的模式,那就是圣战组织,一些狂热的宗教狂潮背后,往往都是这种极度压抑的年轻人。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纳粹,一些参加过国防军的女性回忆起参军的经历,都认为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很多男性在走上战场以前,也认为那是一段伟大和光荣的时光,在一些老兵的回忆录里,当他们投入真实的战斗以前,也认为战争给人一种田园般的幻想。
我不想说,这种行为是动物性的、原始的本能,因为我本人,在知乎写东西的时候也有这种倾向,我不会去看演唱会,因为我觉得在B站花15块钱买一个会员就够了,但是我会耗费大量时间写东西,因为我也有寻找同伴的需求,如果不在知乎上写,我也会觉得很孤独。
同样,喜欢去现场看演唱会的人,也有同样的需求,他们需要在人群中寻找同类,如果没有同伴,他们也不会去看,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演唱会很火爆,但是很少有人去听音乐会,或是去读书会,因为在演唱会上,你可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同演唱、一同发泄,其他的娱乐代替不了这个的。
但话说回来,这才是人性啊,聪明的做法,自然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去学习,去思考,给自己投资,但是在劳动了一天、一个星期以后,人还是会选择通过娱乐恢复自己的精力和状态。
我看过最疯狂的一个情况,一对兄弟,将自己老爸一百多万的抚恤金全部打赏给了女主播,尽管他们住在农村,尽管他们家里很穷,尽管他们的生活水平不高,尽管手机还是iPhone13。
富人可以更好的克制自己吗?其实富人也克制不了自己的,富人也有自己的娱乐,他们可能会参加酒会,洽谈生意,或是参与各种慈善活动,但是他们也是有娱乐的,正因为现实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失意人,很多人还干着刀口舔血的活,所以娱乐至关重要。
我在B站上看缅北的一些视频时,我发现很多电诈公司还会组织员工去KTV消费,甚至吸毒,在一些园区的门口,就是各种娱乐场所,可见娱乐时整个社会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释放自己的压力,而演唱会只是其中一种方式。
很显然,今年大家的压力都比较大。
编辑于 2023-07-31 12:15・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麦穗 - 153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眼中有星河 - 582 个点赞 👍
。。。。。。我说前排都答的是些什么,一看就是没有去了解演唱会的人。
口红效应?
要不你看看五月天演唱会的一张票多少钱?
就不说交通费和餐费了,随便一张票都翻几倍卖,黄牛半年赚了三年的票钱,你管这叫经济下行小额消费的口红效应?
如果动辄破千的山顶票是小额消费。
那其他娱乐项目算什么?挖泥巴玩吗?
作为去了演唱会的人,告诉你们,火爆的理由就两点。
1.几年没有听到现场了,憋坏了。
2.兜里有钱,我不买房不结婚,我选择花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好好享受。
发布于 2023-07-31 11:54・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xawpennk - 398 个点赞 👍
今年演唱会大火有三个原因:
1、文化演出审批开绿灯,过去没给批的,今年哪怕两场紧挨着也给你批。究其原因自然是为了各个地方的文旅经济铺路,政策放缓放松,消费就有了,税收就有了。
同样的还可以参考今年的村超村BA,过去这种根本不会放开让你瞎折腾的,但今年只要为了经济,管他呢,干就完了!
2、艺人的利益诉求,或者说是娱乐行业的诉求。这个诉求在疫情第二年就爆发了,小到各个酒吧驻唱乐队,大到陈奕迅这些顶流歌手。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疫情会变好,谁知要三年防疫。这些靠演出吃饭的艺人也要养家,房租水电暖吃喝用度,到处是花钱的地方。以前有通告有活动的时候,也没觉得,可是疫情下整个营商逻辑变了。
以前不开直播的歌手演员都开始降低身位进驻各大品牌直播间带货,有的开始效仿成龙渣渣辉代言页游手游。
待到春暖花开时,最期待复苏的恰恰是娱乐行业,今年的电影在憋着劲,甭管好不好看,但他们都在拼命营销,拼命想着赚钱。
演唱会也是一样的逻辑,开一场演唱会,至少最近几年不愁吃喝了。
3、歌迷受众的诉求,有不少人原本计划2020年的演唱会,被疫情拖到了2023年,搁谁不憋屈?
好不容易等到了,那不得攒劲冲一波?
别管你是1999的票,还是被黄牛炒到五位数的票,对这些歌迷来说都无所谓,他们要的是三年后的相聚,他们要的是把三年前没实现的梦给圆了!
所以你会看到,哪怕没有票的歌迷,也会乐意不远千里来到异地,站在体育场外面听,要知道演唱会期间一线城市的酒店可是不便宜的,他们难道就是有些人所谓的「穷人」和「口红效应」?
总结:
目前来看演唱会火热的趋势有望能延续到明年,随着演出报批常态化,演唱会也会慢慢降温回归到以前的样子。
但与此同时,即便在如此火热的情况下,有些隐退歌手几乎没有再开演唱会的打算。
至于审批部门为啥给某些台湾艺人开绿灯,哎呀,赚钱嘛,不寒碜。
编辑于 2023-07-31 16:42・IP 属地新加坡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李嫑嫑 - 357 个点赞 👍
因为很多时候老百姓手里的钱能花的地方不多了。
我发现身边许多同龄小白领现在都陷入“低欲望”生活了:
怎么说呢,就是大家赚的钱吃饱肯定没问题,偶尔改善下伙食也轻松。理性的生活后,开始慢慢也不讲究穿戴了,手机两年一换,电脑甚至五年一换了,游戏机买了也是吃灰,几天的旅游工作也不允许。
基本上工资就是大件买不起,小件不想买,钱怎么花?
除了吃,平时花钱的地方在哪呢?
消费萧条的厉害,政府也急啊。
这时候,演唱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消费启动点。
明星效应下,为了看自己的偶像,大量的歌迷周末涌入一个城市,带来的不仅宾馆、酒店、出行的消费拉动力,甚至大妈矿泉水都能多卖几瓶。
加上三年疫情,很多大量粉丝盛宴聚会的机会也少,现在开放了,就嗨起来了。
其实,一个城市最大的活力就是它吸引外来人员的能力。
这种虽然分长期和短期,但无论哪一种都能带来城市的繁荣。
文化娱乐竞争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增长点。
我老家在徐州,我一直关注老家的情况。
我就想,什么时候徐州文化产业部门能给点力,能把大家喜欢的的刘德华、周杰伦、陈奕迅、五月天等人请来开演唱会,一年争取办个几回。
效果一定杠杠的。
因为大量的歌迷粉丝来了,总归是要吃饭的。
那么徐州的羊肉串也会有更多的人知道了。
发布于 2023-07-31 12:37・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大猛 - 19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PPQQ - 176 个点赞 👍
我滴妈,这还用问……
20 21 22这三年怎么过的日子,怎么不到八个月大家就全忘了么?
一开始为避免新冠人传人现象,不得聚集,不得集会,连团建吃饭超过50个人都得报备各级相关单位。
但凡有个人多的密闭空间,就被牢牢盯住,电影院、剧场、密室逃脱这些地方都挨了沉重打击半死不活。
连公司年会、学生上课都改成线上了,别说演唱会这人山人海了。
后来好不容易能营业,也是各种码,健康码行程码,到最后,人想进去还得保证是72小时内核酸阴性。
我去个电影院,进地铁查一重码,进商场查一重码,进电影院再查一重码,查码排的队伍动不动比查票的还长。
而演唱会这种大型聚集活动,比看电影可麻烦多了。
一般来说,这种演唱会只会在北上广深、杭州南京这种大城市开,但是想看演唱会的人,可未必就是大城市居民。
如果那时候,要是有人想去看演唱会,他需要:
核查出发地与到达地核酸政策,确认能去能回,再买出行票。
然后出行前一天提前去做核酸,确保自己上车前,核酸像一块新做的豆腐般新鲜清洁,到达时,核酸也还得保证在72小时有效期内。
到达后,再次做核酸,在当地核酸阴性报告出来前,最好就待在酒店里不动。
确认核酸还是阴,你终于可以凭借当地健康码出门看演唱会了,这一来一回,你得提前1-2天到地方,才不容易耽误事。
费死劲了。
如果倒霉一点,刚刚离开出发地,出发地就有病例,或者到达地有病例,你就需要准备好14天隔离经费。
钱包疼不说,还耽误事,怎么跟老板交代?
老板,给我半个月假,我到xx看演唱会被隔离了……
老板一听,呵呵,你贪玩结果耽误我的事,凭啥?把工资结一下,半个月后别来了。
别说那三年演唱会不好举办,就算举办了,大家想去听,都得在心里掂量掂量,这次出行会不会导致一系列薛定谔的后果,值不值得冒险去一次。
幸运的话,无事发生,不幸的话,隔离酒店在对你招手。
现在这些事情终于没了。
那积攒下来的需求这会儿不井喷,啥时候井喷?
不光是演唱会,旅游也井喷啊,这证明社会终于恢复正常秩序了,不必要的出行成本终于没了。
这会不玩,啥时候玩?
发布于 2023-07-31 11:41・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剑山君 - 122 个点赞 👍
每天听到周围人在哭穷,却有很多人去看演唱会,难到穷人只有我自己?
疑惑不解的我去查了一下今年的失业率。
发现大家并没有骗我,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青年失业率,6月份高达21.3%,并且连续多个月居高不下。
所以,实际上,目前经济形势并不好,一些行业还是惨淡经营,时时上演着大厂倒闭、降薪裁员悲剧。
后来我明白了,去看演唱会的人和吃不上饭的人,可能不是一批人。
因为对于吃不上饭的人来说,吃饭本身就是最大的娱乐。
当然,去看演唱会的人,也不一定就很有钱,他们只是吃穿不愁,手里还有一点小钱,本来是打算做别的用处的,但是被这些年各种封锁和迷茫压抑得不快乐了,他们急需靠一些短期行为,迅速改善精神状态。
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做“口红效应”,指在经济低迷时期,女性购买口红数量增加的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就是说,在萧条的环境里下,大家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去大胆投资房产,汽车,金融产品,也没有实力去谈一场昂贵又持久的恋爱,但消费的欲望又得不到满足。
于是人们会转向去消费那些单价不高,却能快速显著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商品,说白了就是大钱花不起,花小钱买最多的快乐。
尝试过几次精神消费后,大家开始悟了,只要不买房,不买车,不谈恋爱,不生孩子,敞开了吃喝玩乐,出去旅游,看演唱会,其实花不了多少钱,却能买到更多快乐。
当然,这样的局面其实也是一种悲剧,因为那意味着,大家开始从长期投资专为追求短期效益了,这背后传达的意思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对未来失去了希望。
所以,在我们乐观的看到演艺市场的繁荣,给大家带来更多快乐的同时,也希望看到整个市场的繁荣给大家带来真正的希望。
说到底,只有提升经济水平,改善就业环境,让大家心里有底了,音乐停止,灯光熄灭,演出落幕的时刻,刚刚还沉浸其中的人们,才不会猛然回到空虚的现实,靠对下一场演出的期待,支撑着自己走下去,并郁闷的发现,自己的心理阈值越来越高,快乐的理由越来越少了。
编辑于 2023-07-31 14:53・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Home Talk - 65 个点赞 👍
换个角度来说这个问题吧,在冷战时期,美国拥有的传统工业能力,苏联不说达到95%,起码能达到85-90%,但是在新兴产业,苏联几乎与美国天地之别。
在那个年代,苏联认为美国发展的文娱、游戏、体育等产业都属于"不务正业",只有工业、制造业等产业才是强国的唯一路径,同时认为这些产业不排除糖衣炮弹、文化输出等战略目的。
苏联的思维可以理解,但是美国发展文娱、游戏、体育可不是因为糖衣炮弹,而是纯粹的看重资本市场获得营收,简单的来说就是赚钱。
换句话说,欧美发展文娱产业是因为这个产业有利可图,但是这也不是什么"阴谋",因为这是人类从古至今的某种"刚需"。
我之前的回答提到过,苏联和美国这种思维上的差异,导致了苏联的就业分布极不均衡,很容易导致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美国好莱坞、迪斯尼等产品盛行的背后,这些相关企业本质上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那么我们上半年840场演唱会意味着什么呢?正常的文娱需求释放。
我曾经看过一篇论文,大概的内容是如果一个社会中的人只买生活必需品,那么这个社会很难产生繁荣的消费市场,进而影响社会中企业的发展,只有人们在各个领域都有消费行为,这才能促进产业的百花齐放,所以我们上半年840场演唱会,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好现象。
编辑于 2023-07-31 12:39・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九乡河龙牙 - 31 个点赞 👍
答案里一半是说口红效应的。
从奢侈品巨头LVMH半年财报来看,中国所在的亚太市场同比大涨34%,这说明啥?
我看没别的,就是明星三年疫情没挣多少,今年想多挣点儿罢了。开演唱会是赚钱的,能赚钱当然要多开。
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0.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91万亿元。
或许是居民存款增多,有钱看演唱会了。
编辑于 2023-08-01 21:0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大菠萝 - 6 个点赞 👍
因为你错了。
2018年全国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0.26万场,较2017年上升8.33%,票房收入39.85亿元,较2017年上升5.87%。
也就是说,2018年半年演唱会就有1300场,按此推算2017年半年也超过1000场,远远超过今年上半年的840场。
如果演唱会场次多就是“口红效应”体现“经历不行”,那我是不是可以据此反推出今年的经济比2017年、2018年都要好,并且好很多?
编辑于 2023-08-02 21:48・IP 属地广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东林侍读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班了个KK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韩韩 - 0 个点赞 👍
哎,高赞。。。
哥几个真不用往冷战,二战,大萧条那么远的地方找,来影射中国要完,我帮你们找好了。
看见没,17年2400场,现在半年了才800场,说明经济下行,要完。
真不用宏大叙事。。。
现在知乎先射箭再画靶就算了,还得装模作样瞄一下,没必要啊。
发布于 2023-07-31 15:5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保龙一族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国际信托儿 - 0 个点赞 👍
怎么说呢?只能说在娱乐行业,偶像赚钱跟玩儿似的。
听的真是歌吗?不,演唱会听歌不是目的,目的是见见歌星真人,然后感受一下那个气氛。
很多人大概率只去一次,但也有很多人可能会去很多次,毕竟每次见到的歌星都是不一样的,熊猫成了明星都有粉丝趋之若鹜,比如花花,何况人乎?
存在即是合理。
但如果某个明星频繁开演唱会可能就没人去了,歌迷就像河里的鱼,撒网频率太大会把鱼给捞光的,韭菜也得需要时间休养生息。
所以,今年可能就是巅峰了。
发布于 2023-07-31 16:48・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moral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StevenJokes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喝醉的猫咪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你太撩人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E 庫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hope-peace - 0 个点赞 👍
说明中国物阜民丰,有钱人多,有钱有闲才能更多的追求精神享受,君不见,就是今年,中国人在日本免税店购买奢侈品掀起了一波营业高潮?这样说,应该可以吧?
发布于 2023-08-02 09:23・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释迦N世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巧兮兮Chocsis - 0 个点赞 👍
一个是三年压抑的娱乐需求
一个是明星三年钱包干了
一个是现在的娱乐活动管控的越来越严了,想找个地方公然蹦迪
一个是现在演唱会都是流水线作业了,也不用请嘉宾不用做什么创新,什么全国全球巡回演唱会都是一模一样的,不就是以前的疯狂跑穴吗
发张图防杠 发布于 2023-08-02 09:03・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默然前行 - 0 个点赞 👍
840场演唱会观众也到不了1000万,就算这1000万里面也有不少是重复看两场甚至好几场的。
14亿人里面有800万人花几百到几千看演唱会,真的挺正常的,而且是建立在3年时间演出很少的基础上的。反正我自己以前看演出,不打折到6折以下基本不会看,今年也看过一场,几乎原价买的票。
发布于 2023-08-02 11:33・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麦麦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老王 - 0 个点赞 👍
买了三场,就一个是本地的,其他两场都是在临近的城市看。
心里出发点嘛,可能是因为李文。趁着不讨厌的歌手还活着,还唱的动,听一场吧。在不听,可能以后就没机会了。
突然发现就和高进歌里唱的一样,看着偶像都变老了。
编辑于 2023-08-02 10:4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风画时乐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探寻者 - 0 个点赞 👍
疫情结束后,演唱会和各类音乐节也随即复苏,但一经开始就爆火,一场30万人的演唱会,开售五秒就宣告售罄。众多演唱会更是一票难求,甚至有些门票被黄牛炒出天价。透过演唱会的爆火盛况和演唱会市场的逐渐复苏,我们不难发现大众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者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疫情三年,无数演出因此取消或延期,大家压抑已久的内心早已蠢蠢欲动,在演唱会再次回归大家日常生活时,克制的热情终于得到喷发。
“需求会让消费者认同,欲望则让消费者买单”,在大家都能解决基本温饱的今天,无疑会对生活有了更高追求。
最后我想说,能不能让我也抢到一张票!
发布于 2023-08-02 10:09・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月光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