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口红效应其实就是,我没有钱去进行房产之类的大额消费或投资了,那就把钱花在相对小额的其他自己喜欢的项目上去了。
什么叫相对小额?
就是跟几十上百万的大额消费相比,跟动辄几万块的国外豪华游相比,甚至跟动辄过万的奢侈品消费相比,如果我花一千块买个演唱会的山顶票,花大几千买个前排的票,也都算是口红效应。
并不是说,消费局限在一支口红钱才算是口红效应。
至于今年的演唱会为什么会这么火,首要原因还是过去三年多需求被压制得太厉害了,现在刚一放开,必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报复性消费。
次要原因是,正是因为有很多人有积攒很久的报复性消费需求,所以也带来了一股演唱会的热潮,热潮带起来了,本来没有强烈看演唱会意愿的人,也会跟着去看,就像前一段时候就淄博烧烤出圈的时候,很多离淄博几小时高铁路程的人,也会趁着周末去逛一下。
如果没有淄博烧烤这个热潮,也不会带动这么多跟风消费的人。
这股报复性消费的热潮究竟能持续多久,基本上以目前这种开演唱会的频率,开到明年这时候就知道了。
事实上在2010年左右,国内也有过众多明星密集开演唱会的热潮,那时候除了少数几个票房号召力很强的歌手之外,大部分歌手的演唱会,门票卖的都不是很好,尤其是当年很多歌手开的是全国巡回演唱会,号称要走遍全国十几个主要城市的,但有消费力的城市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到了票房市场不好的某几个省会城市的时候,演唱会上座率就显得极其惨淡了。
当年很多非绝对一线的歌手在一线城市开演唱会,基本上临开场在体育场门口都能以极低的价格从黄牛手里买到票,其实黄牛也不亏,他们也是现场从有票但不想看的人手里低价收的。
至少我和很多朋友,当年都是二百左右的价格看了很多歌手的演唱会的。
基本上经过那一轮的全国巡演热潮,就验出来哪几个歌手是真正有号召力的,没号召力的,也就是让主办方赔钱的那些歌手,后来是没有主办方愿意给他们在体育场办演唱会的。
如果按目前这种频率,众多真一线和伪一线歌手都疯狂开巡演,开到明年就能看出来,演唱会市场到底是不是真的起飞了。
最后的因素才是相对意义上的口红效应,当年轻人不再进行房产等大额消费的时候,其实还有很多年轻人喜欢的有意义的,能让自己快乐的相对小额消费,演唱会只是其中一个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