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关系里的「无限包容」是慢性毒药吗?亲密关系中的自我成长有多重要?
恋爱关系里的「无限包容」是慢性毒药吗?亲密关系中的自我成长有多重要?本期“后浪聊天室”栏目,和大家一起聊聊,当代年轻人都有哪些独特新奇的恋爱观?
- 158 个点赞 👍
无限宽容实际上是一种对未来的提前透支。
相当于我们之间有问题,我知道,但我不处理。
我包容你,把问题交给未来的自己。
而未来的自己再次包容你,把问题再交给更未来的自己。
我不想去面对亲密关系中比较难处理的部分,我选择逃避。
搁置争议,割地赔款。
直到崩盘,直到分手。
相信很多情侣都遇到过这种情况。
刚谈恋爱的时候,精致妆容,男帅女美。
刚一起吃饭的时候,樱桃小口,浅尝辄止。
刚一起旅行的时候,当牛做马,模范导游。
可时间线拉到几年后,大家就会松弛地变回自己本来的模样,然后开始互相抱怨对方不是自己刚恋爱时的样子。
其实当时的好是真的,现在的摆烂也是真的。
两个都是真实的我们。
只是我们当时是踮脚摸高才有了那个样子,那不是常规样子。
这其实就是一个常见问题,就是当我们打造一套亲密关系样板房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后期烂尾,或者无法按期支付时,对方的负面反馈。
前阵子就有个四川中年人,在知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痛诉自己生病后妻子女儿不闻不问,还是继续让自己做家务做饭,没有感受到温暖,很伤心。
他自称软骨头,耙耳朵,每天5:30起床,伺候一家老小的早餐吃食,要干稀结合,要粗细结合,要有菜有肉,还必须有水果。
少了哪样都不高兴。
结果到了自己做完手术生了病,一弯腰就背痛难忍,家人依然不闻不问玩手机,让他继续做饭做家务。
他觉得委屈,更觉得憋屈。
实际上,无底线付出,无限包容,在亲密关系里,完全是自掘坟墓。
人都是很懒的,也是很能自洽的,一旦一个活儿基本上不归我做,那我偶尔帮你顶班就是“我帮你做”而不是“我心疼你”。
不仅是洗碗,任何家里的事,如果其中一方长期不做,只负责指挥,只负责提意见,做美食评论官,做家务指挥官,戴着白手套去检查擦得干不干净。
因为同理心是我也日常做,我知道不容易,我知道辛苦,我也知道这件事应该是我们共同分担时才有效。
如果从婚姻初期开始只是盲目地学习和认为,应该疼老婆,她不做就我来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忍一忍!
这必然最终会亲手制造出家里的婴儿。
婴儿会干啥?
只会哭和笑,挥舞胳膊和哭闹。
这就是我经常说的,人只有自重,才会被人尊重。
如果在家里把自己安排在一个当牛做马的低位,自然人家会忽视你的感受。
超人会流泪么?
爸爸会痛苦么?
丈夫也需要关心么?
这些问题的内核是一样的,就是你自己不去争取,奔走,强调,没人会尊重你。
不舒服就要说出来,不公平就要调整磨合,而不是忍一忍算了。
因为你也是人,人就是有极限,如果你不表现出你的边界,你的需求,别人就会默认你没有需求,你什么都可以接受。
你难以忍受的东西就会变本加厉,直到崩盘。
无限包容就是会养出家里的猛兽,总有一天会反噬自身。
直面问题,磨合问题,才能抵达真实的彼岸。
逃避问题,无限包容,只会先甜后苦,最终坠入无间地狱。
编辑于 2023-08-02 17:08・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静枫纸鸢 - 94 个点赞 👍
很多答主似乎把包容理解为一味忍耐和顺从,也就是虽然我心理不认同,也不理解亲密关系的言语和行为,但我选择不说,只是单纯忍受着,等待时间慢慢消化。
但在我看来这并不能算包容,只能算作暂时压抑着,一旦时间久了就会难以忍受,因为这种“包容”是以一方长期的低自尊为代价的。
我理解的包容,是当我发觉我并不喜欢亲密关系的某些言语和行为后,我愿意去调动我的元认知能力来重新认识这件事。这包括两大方面:
1.我为什么不喜欢对方?
2.对方为什么会这么做?
首先,我觉察到我对方的言行感到了一种不喜欢,不舒服的情绪,如果我选择忍耐的话,我会选择既不思考也不表达。但如果对这种感受进行元认知,我会去思考,究竟是哪些元素引发了我的这种情绪?例如,我可能感到ta的言语威胁到了我的自尊,让我感到不安,这是亲密关系中的一种常见状况,但ta本身是出于主观故意的吗?我为什么会对这种话语感到被贬低,这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系吗?
当我们这样去思考的话,会发现我们可能在心理上已经嵌入到过去的某些自尊被伤害的场景之中,而暂时地失去了分辨内在和现实的能力。假如我被别人这样当面贬低过,当时我表面上忘记了,但心理上是介意的,那种被伤害的委屈感和愤怒是没有被消化的,而一旦日后有人说出了类似的话, 就会激活这个场景,即使对方对我并无恶意,但我也容易将我当时的内在感受(愤怒,恐惧,气愤)投射给对方,并很容易感到这种感受是现实的,自己是被威胁的。
所以说,面对对亲密关系的不舒服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并非忍耐或者忽略这种信号,而是放大和分析它的心理发生过程,去思考它是否触发了我们意识深处的某种防御机制,并尝试和对方坦诚这件事。当然也有可能是对方真的想要伤害我们,并不愿意去理解我的过去,那这种情况就可以考虑是否要放弃和疏远这段亲密关系了。总之,亲密关系中的疗愈是一个互相治愈的事情,双方需要有这样一种共识:倾听对方的真实想法,更深度的坦诚,总是有利于关系的。但如果一方不认可这种信念,我认为就没有必要包容了。
第二,就是要去诠释对方为什么会这么做。
这里所说的“理解”,并不是一些人日常所说的“你理解一下我”的那种“理解”,因为那种“理解”本质上并不需要调动主体的诠释心理的认知能力,而只是让你直接地认可和服从对方。我所说的“理解”,指的是从心理层面去诠释他人的能力,也就是人际诠释机制(interpersonal interpretive mechanism),它指的是我们有能力去归因和分析他人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去解释他人的动机成因(欲求和情绪)或是认知成因(意图与信念)。一些人可能会将他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动机建立一种直接的、反射性的联系,例如当事人认为,亲密关系这么做肯定是出于对我的恶意。当事人没有能力对这种联系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思考,在ta看来这就是不言而喻的,没有为什么,不需要解释的。当事人完全接受了自己感受的表面意义,要么受自己的冲动驱使去行动,要么就是选择压抑。但是,人应当知道,心理体验是具有解释的深度的。一个人内心感受到的某种体验,它可以有完全不同于表面意义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内涵。这样的例子很常见。例如我十分讨厌一个人,经常对某个人强烈地厌恶,其实这种体验的深层意义恰恰可能相反:我很期待ta能够回应我。某个人十分讨厌同性恋,但其实可能是他正在拼命压抑自己在这方面的倾向。
因此,能够对单一情境保持多元观点的这种能力,才是“包容能力”的本质。即,对于同一现实,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一个人对现实的观点可能随着不同时间和不同情境发生改变。在我看来,“包容”是建立在发达、精细和丰富的语言交流之上的,而不是沉默的无声的非言语的忍耐。而这样的包容,当然也不可能是慢性毒药。
发布于 2023-08-14 16:28・IP 属地捷克查看全文>>
千叶 - 77 个点赞 👍
我放个地图炮,想通过包容之类的情绪价值换取感情中更高的利益,让对方爱自己爱得不行的,无一例外,没有好结果。
不说别的,光我看到的这么多的案例里,利用包容忍让上位成功的不少,但能上位一年后不作妖的,那都是凤毛麟角。男的比女的能忍一点,但基本上女人孩子一生,甚至宝宝一怀、初夜一上,露出本来面目的大把大把。
总结一下我观察到的大刷包容温柔,搞定高富帅白富美的人,他们上位后画风变成怎么样的:
- 时间越长越不甘心派:“我情绪价值这么高,对方居然只给我这样的对待。像自己这样这么温柔的女人,难道不应该被当成女神一样惯着么?靠,看到其他女人作男朋友,我也想作。”然后开始有意无意地试探,越闹越大,男方一脸懵逼:刚在一起的时候说好的讲道理不作呢,怎么现在和那帮母老虎没区别了?
- 强迫对方给补偿派:我温柔包容受委屈了,所以你得给我更高的待遇,否则我就是亏了。一般女的会要经济特权,男的则是要求女的在经济上支持自己“搞事业”,包括但不限于投资、创业等。
- 我好难受派:为什么其他人可以做自己,我却要输出情绪价值,我好累好难受。
- 奇货可居派:我情绪价值这么高,我找他是不是亏了啊?
- 痛苦委屈哭唧唧派:我对象是个母老虎,什么都要我忍,我为了这个家每天都好辛苦,可是没人理解我的痛苦(出轨林有有高发区)
简单总结下,就是刷高了一分情绪价值,对对象的要求往往会提高四五分,如果对方做不到,就会特别不甘心,特别难受,特别不平衡。忍无可忍之日,即是搞事作人之时。
尤其是那种再学习情绪价值之前,异性缘不算好的人。在感受到“情绪价值”的红利后,很多人会做出类似于“报复性消费”的“报复性作人”:反正已经学会怎么玩弄异性的情绪了,那我以前受的委屈,没来得及出的风头,我全都要在现在连本带利地挣回来。
于是,“无限包容”变成了损人不利己的爱情毒药:
第一,你会过分拔高自己在婚恋市场的价值。
第二,你的眼光会过分拔高。可能有人会反驳,但我自己观察到的,温柔话术学会几句的,无论男女,择偶要求高两拨,那都算低的(捂脸)
第三,知道了玩弄情绪的方法之后,大多数人会更加的不珍惜感情,而不是好好对待对方。我见过不止一个女孩子,学会了情绪价值之后,最爱做的不是怎么样疼爱男朋友,而是怎么样在作了男朋友之后玩弄话术让对方反过来跟自己认错。
这就是为什么市面上那些所谓的【高情绪价值】案例,包括那个什么日本杀人犯,大多数做的还是【短期买卖】。因为长期的温柔顺从,真的很难很难。
市面上的情绪价值,或者说话术技巧,确实管用,而且立竿见影,问题是好处来的太快,效果变得太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哪怕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是很难坚守住自己的本心。
那些说哪有那么夸张的人,你们想想那些花钱走捷径的惨淡案例——性质其实是一样的,因为贪欲是人性。捷径永远与风险同在,考验的就是人的定力。
甚至,情感上的贪婪比金钱上的要更加可怕。毕竟,除非你裸贷下海,哪怕真的消费过头,无非就是有那么几年的时间辛苦一点。而且面对金钱,现实,人们出于生存的需要,还是会试图评估风险。
但情感操控的危险之处在于:大多数人高估了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做不到随时保持清醒理智,对自己对他人的情绪敏感。很多时候,等真正意识到,已经为时已晚。
以上内容仅为观察结果,并非理论宣传,大家觉得不对点反对随意,我是真不介意。
最后,欢迎关注本人的专栏~
发布于 2023-08-02 21:07・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7 个点赞 👍
包容和接纳有区别吗?
原本是没有太大区别的,但是我在咨询中发现,越来越多人在谈到包容的时候,会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心态,就是我默认你身上有种种不足,我很不爽,但我依然原谅你,而且希望对方回馈我的包容,比如:
我都包容了你懒散的小毛病,你是不是应该懂事一点做出改变?
我都包容你爱吃醋小心眼,你是不是也应该包容我的冷淡疏离?
发现没有?当包容变成两个人共同参与的事,它就更像是一种交换:我们靠着压抑情绪和讨价还价,避免承担那些真正能促进亲密感的任务。
比如探讨为什么在同一件事情上,两个人会产生差异性;探索两个人都能接受的沟通模式;以及了解对方需求背后深层的心理原因,这些都没有。
我们只是一厢情愿地,以自己的付出,来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因为我做了什么什么,所以你也必须做到同样的事情。
这样写作“包容”,读作“自恋”的行为,最后一定会演变成激烈的争吵。
因为亲密关系中的大部分日常冲突,其实根本上升不到“对错的层面”。
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我们是不同的两个人,有着不同的原生家庭和过往经历,所以产生了不一样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我们寻找一个相爱的人,本质上也只是在找一个,恰好我能接受你,你也能接受我的人。
因此当包容变得畸形,一方一味地否定另一方的时候,对方同时也会想“凭什么我要按你的规矩来?”,剧烈的摩擦掩盖了彼此身上的闪光点,最后相看两厌,就只能换人。
所以谈到情侣要怎么相处,心理学上更鼓励大家学习“接纳”,接纳是一个人的事,是我自己就能完成的过程,它代表着,我没有任何委屈、压抑,秉承着开放的心态,自发地认为,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就是他,独一无二的他,而我爱的就是他本来的样子。
我理解凡事都有两面性,一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他最大的缺点,我享受了他优点的同时,也要面对他的缺点。
比如我喜欢他做事情很靠谱,工作很认真。但或许他在生活中也会很执拗,在一些事情上会和我争执,毫不不退让。
我喜欢他的一心一意,享受他对我的付出,但在高度黏连的背后,我也需要面对他带来的情感压力和情绪需求。
当我们做到了接纳,我们才有积极的动力去创造新的爱,而非消极的只想掩饰不愿为对方改变的事实。
当然,除了自身心态的调整,沟通也是相当必要的。不可能说对方把我卖了我也接纳,骂我甚至打我我也要接纳,这不一样。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真正的接纳不是掩盖问题,而是面对问题,对方让我感觉不舒服了,肯定要说出来,只是注意说的方法。
诀窍就是,“两要两不要”:
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要给对方多一点耐心;但不能要求伴侣改变,也不要给对方扣帽子。
比如对方确实是一个执拗的人,你可以点出来让ta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没必要反复强调:
“你能不能不要这么固执,稍微变通一下不行吗?”这就是典型的既扣了帽子,又要求ta改变。这时候就算对方脾气再好,也大概率会反问,哪些事让你觉得我固执了?于是两个人就开始翻旧帐。
这样的沟通有用,但是效率很低,双方说完都很累。
更好的沟通是告诉他,自己不喜欢揪着一个话题不停争论。我希望未来如果两人的想法不一致,我们可以先不争论,过一天再谈论这个话题,给双方一点空间思考和冷静。
前面还说到要给对方多一点耐心,尽量每次都对事不对人。
情侣间类似的争执可能经常发生,但我们就踏踏实实的,每次都说清楚具体希望他具体做什么。而不是给个开放式的问题,“你就不能不那么固执吗?”期待他自己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这就是用接纳的心态去沟通。在明知道对方性格存在一些小瑕疵的前提下,去慢慢地,一点点地帮助对方改善。
所以我们压根没有必要在面对摩擦的时候一味忍让,憋到最后两个人都觉得委屈。我们完全有办法去一起慢慢解决这些问题,而不必把问题归结到对方身上。
我是 @远叔
University of Exeter主修心理学 ,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成都精神分析协会会员、全网粉丝累计超50w,从业9年,4000+咨询案例。
回避型创伤修复、焦虑型依恋成长、原生家庭疗愈、社交障碍解决、失恋疗愈........
与其自己纠结,不如与我并肩,欢迎来到主角的世界→咨询请联系(vx:jyxfd001)
发布于 2023-08-11 15:23・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远叔 - 3 个点赞 👍
我亲三姨,病重时,我去看她。
她拉着我的手告诫我,一定要对自己的爱人好,失去爱人的生活没意思,儿女再怎么对你好,也不如爱人在身边陪着好。
我三姨就是个有福气的,嫁了我三姨夫那样一个大好人。
用我妈的话说,她一辈子都没操过心,三个孩子,年轻时都是婆婆给带大的。
家里几乎不会用她做饭,她做饭也不好吃,公婆活着时,公婆就做了,而后就是我三姨夫接班,她就是一个甩手掌柜的。
没想到三姨夫那么健朗的人,刚退休,在家里晨练时,突然就去了。
一般我三姨早晨很少早起,家里的事又不用她操心,她退休后喜欢上了打麻将。
那天,我三姨也是照常睡懒觉,而我三姨夫自己在别的房间静坐练功,他从年轻时就喜欢武术之类的东西,我三姨也不去管他,随他怎么炼,也没出啥问题。
但那天,她醒来时,找他不见,发现他躺在了地上,虽打救护车,但已经来不及了。
她后悔的是,她对他疏于关心,如果早点发现,可能就不会是这个结果了。
她那么多年,已经习惯他的照顾,而从没觉得他也需要照顾,只以为他一个喜欢练武的,身体不会有问题。
后来,她回忆说,问题其实早就出现了,只不过她没在意。
他也曾对她说过,他觉得心脏好像不舒服,她就说:
“那你怎么不买点药吃,要不去医院看看”
他一句“嗯,等哪天去看看”
说过了,也就没去过问。
我三姨和三姨夫两人看起来是很和谐的一对,事实上也确实很和谐。
只在我三姨夫去世后,我三姨才后悔的反省。
我三姨夫走后,我三姨虽说还是自己过,但她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了,她打麻将回来,再也没人给她留饭了,她自己做的饭菜就勉强吃的水平。
如果说包容只有一方单方面的输出,而另一方觉得理所当然,或者像我三姨那样习以为常,虽也相爱,但总觉得缺了点啥。
最近喜欢听辰东的小说《完美世界》,小说的主人公石昊,在年少时曾经拥有过一个外挂小塔。
每当石昊希望小塔帮忙时,他都会提出相应的酬劳,他惯常说的话是,这个世界是平衡的。
《完美世界》之前就看过,当时看到小塔说这句话时,只觉得辰东大神是借小塔之口让石昊抓狂,调节故事气氛,搞笑的。
不得不说,时间能教会人一些过去曾忽视的东西: 世界是平衡,恋爱关系及婚姻关系都是平衡的。
恋爱关系中,一个人总是单项输出,得不到反哺,而另一个人只享受而不付出,两个人都会失衡,恋爱关系随之失衡。
所以说,亲密关系中的「无限包容」理论上是不存在的,情感需要互相的流动。
包容本身也有容纳的意思,一个人的容纳量再大,也不如两个人加起来大。
长久的恋爱关系需要两个人互相包容,并在互相包容中得以成长。
我是 以上我的看法
发布于 2023-08-03 00:44・IP 属地重庆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源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