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美债遭前三大债主抛售,中国减少 222 亿美元,持仓逼近 14 年低位,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当地时间7月18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的持有量均有所下降。美国财政部5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在5月减持304亿美元...
- 496 个点赞 👍
美国财政部在7月18日,公布了5月的美债持仓数据。
今年5月,中国持有美债规模减少222亿美元。
两个月前,美国公布3月持仓,中国3月持有美债规模是增持了205亿美元。
结果当时就各种“妥协论”的声音刷出来,还有点声势浩大。
结果,这次5月中国持有美债规模减少222亿美元,比3月增持的205亿美元,还要多减持一些,创下14年来新低。
结果我看这次减持美债的事情,在网络舆论上就没有多少关注度。
有明显的温差。
其实,两个月前,公布增持美债的事情一出来后,我也跟大家分析过,这主要是受市场波动影响。
因为3月硅谷银行破产,导致市场有一个避险流入美债的一致性行为。
所以3月是美债前十大持有国,都集体增持美债。
而这一次,5月美债前三大持有国,日本、中国、英国都是集体减持美债。
其中日本减持304亿美元,英国减持141亿美元。
这其实更多也是受市场波动影响。
我们看美债收益率走势图就知道了。
债券收益率和债券价格是反向关系。
图里3月美债收益率有一波大幅回调,意味着当时有大量避险资金涌入美债市场,推高了美债价格。
所以,3月美债前十大持有国,是集体增持了美债,这更多是市场波动。
4月,美债收益率整体保持横盘震荡,所以3月我们持有美债的波动也不大,只是小幅减持4亿美元。
5月,美债收益率开始出现新一波上升,这是因为美国债务上限压力所带来的结果,所以5月美债前三大持有国均出现减持。
由此来看,5月我们减持222亿美元的美债,也同样主要还是受市场波动影响。
另外,可以预计,6月我们还会继续减持美债。
因为6月由于美国暂停了债务上限,开始海量发债,导致美债收益率又有一波上行,那么市场波动影响下,我们持有美债规模预计还会下降。
这里也介绍一下,通常我们持有美债的规模,影响因素主要有3个:
1、美债价格波动影响,我们持有的存量美债市值规模,会因为美债价格涨跌而变化,这个因素是完全跟随市场波动。
美债收益率跌,美债价格涨,我们持有美债规模的市值就会涨。
美债收益率涨,美债价格跌,我们持有美债规模的市值就会跌。
2、市场资金的短线操作行为。
由于美债是不记名的,美国财政部统计的各国美债持仓,只是基于结算渠道来统计。
比如,美国财政部统计的中国持有美债数据,并不完全都是央行持有的美债数据,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金融机构持有。
那么市场操作美债的行为,也会导致我们持有美债规模变化。
通常来说,市场资金操作美债,大都是追涨杀跌的模式,美债价格涨,他们就买,美债价格跌,他们就卖。
这部分因素,同样也是受市场波动影响居多。
3、央行的美债操作行为。
我们并不知道央行具体美债操作,但通过过去这两年我们持有美债的整体下降趋势看,属于比较平稳有序的下降。
那么我们可以猜测,过去这两年,我们持有的美债从1.1万亿美元,下降到现在8467亿美元,基本没有采取主动抛售的方式来减持,而是采取到期不续的模式来减持。
因为当前是美联储加息周期,美债收益率上涨,美债价格下跌。
如果我们这时候主动抛售美债,等于是割肉,会承受本金损失。
而持有到期,可以拿回利息和本金,可以避免亏损。
所以,过去这两年,基本是采取到期不续的模式,来长期减持美债。
除此之外,美债还受市场的波动影响。
但到期不续,长期减持美债,是一个大趋势。
这个可以从下图看得很清楚。
美债收益率在去年10月达到峰值后,一直到现在基本持平。
有些人把我们持有美债规模下降,完全归因到市场波动,意思是美债价格下跌,才导致我们持有美债的市值下降,形成“减持”错觉,这种说法并不对。
假如,我们持有的美债规模波动,是完全跟随市场波动,那么当前我们持有美债规模,应该也还维持在1万亿美元左右。
这说明,当前美债规模下降到8467亿美元,确实是有相当一部分美债到期后,我们选择不续,来进行减持。
也就是说,虽然市场波动可以影响到我们持有美债规模的短期波动,但长期趋势更多还是看我们选择增持还是减持美债。
不过,这里也要提前打个预防针,一旦明年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美债收益率开始大幅下降,美债价格就会大幅上涨,形成新一轮债券牛市,那么市场资金会开始大量买美债。
这个时候,市场波动会在某个阶段,大于央行的操作行为,就会在短期形成我们持有美债规模有一波上升的阶段。
这种市场波动,不代表我们接盘美债。
属于美联储降息后的市场自然行为。
但这种市场波动影响下的市场增持美债结果,顶多就是在半年周期内影响,我们长期减持美债的趋势,比较难扭转。
这是建立在,当前美国对我们极其不友好的氛围下,我们也需要长期降低持有美债的风险。
而且,假如,万一未来某一天,我们和美国爆发冲突,那我们借给美国的每一分钱,都有可能成为打向我们的子弹。
因此,买不买美债,已经不能从单纯能不能赚钱的角度来考虑,更多要考虑地缘风险。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欢迎点赞支持。
编辑于 2023-07-21 21:00・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星话大白 - 194 个点赞 👍
短期贸易收支平衡,长期看美元不可靠(乱割韭菜),都会影响各国对美债持有。
美国财政部5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在5月减持304亿美元美国国债,为3个月内首次减持,持仓规模下降至1.0968万亿美元,仍为美国第一大债主。
中国5月减持222亿美元美国国债至8467亿美元,连续第二个月减仓,持仓规模仅次于2009年5月创下的8015亿美元的低点。
作为美国国债海外第二大债主,中国从去年8月至今年2月连续7个月减持美国国债。从去年4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今年3月,中国增持203亿美元美债,随后4月减持4亿美元。
英国减持141亿美元美国国债至6666亿美元,持仓规模位列第三。
下表所示,到2023年,外国投资者持有总计大约7.3万亿的美国国债,前几的国家或地区如下表所示。
境外主要国家没几个有实力买大几百亿美债的了,日本、英国等已经自顾不暇,比如日本今年5月贸易收支出现1万3725亿日元逆差;至此,日本已连续22个月出现贸易逆差。
英国也是在贸易赤字。
中日英上持有美国境外国债最多的三个国家,占比约35%。过去10年我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8年贸易战以来减持速度加快。
随着我国主推人民币国际化,持有美国国债只会越来越少,不然其他国家何以持有中国国债?
2022年,为应对通胀和地缘政治危机,叠加“去美元化”宏观变局,全球央行购金量同比上升152%达 1136 吨,创下历史新高,占到了全球黄金总需求的 24%。2023年一季度,全球央行黄金购金 228 吨,再创近年来一季度购金新高。后续来看,黄金作为无政治风险、抗危机能力强且具备长期价值贮存功能的资产,在目前全球经济下行、地缘政治风险仍存的背景下,可能仍会受到各国政府与投资者青睐。
【温故知新,以下为旧文】
美国原本作为世界警察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有正面影响的,但是美国作为“世界警察”向全球收取的保护费越来越多(每次危机就拉其他国家给自己垫背),全球非美国家和人民已然不堪重负。
美国的“世界警察”角色已经产生极其严重负面效应,现在美国更像吸血鬼,而不是全球经济繁荣促进器。
美国的发展是一种排他性的发展(美国自作孽造成的大通胀,凭什么欧佩克+ 买单呢?)——
美国只允许利好自己的地区和国家发展,但凡威胁到自己,就不顾其他地区和国家人民的福祉给予打击和毁灭。
美国如此不择手段封锁后起之秀经济社会发展,损害他国人民福祉以自利,可以说是全球公敌(只不过某些国家敢怒不敢言)。
以前美国体量小不可以损害小国让自己欧洲小弟喝汤,现在美国体量大了,得牺牲欧洲小弟以自保。
现在的美国是——
(1)基于科技、军事、美元、金融的全球霸主地位,美国现在是盛世印美钞收割世界,乱世加息缩表+搅动地缘政治收割世界。
(2)这不是赢两次的问题,这是无论怎么玩都在赢。凡是有他国威胁美国霸权(深层次是威胁美国人幸福生活)的国家或地区,美国都会不择手段打击。欧盟、日本就是最典型案例!
少了美元这个中间商赚差价,我国的生存空间和经济收益将会更大。
美联储之所以可以全球割韭菜,很大程度是依赖美元霸权。因为全球交易基本上用美元结算,这就导致美元需求量很大,因此美联储可以放心大胆印钞也不用担心国内大通胀,因为这些美元流到全球去了,而不是在美国国内内循环导致物价飙涨。
这种向全球输送美元的好处是低成本获得全球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这么多年(除了疫情这种暴力印钞导致美元淤积国内)美国通胀不高的原因就是美元世界霸主地位。
因美元霸权,美联储一举一动都可以影响全球各个国家,所以各国都要密切关注美联储加息/降息或者其他操作。
如果美联储印钞淤积在美国国内,美国通胀早就爆炸了,例子就是疫情期间美联储疯狂印钞,导致后面美国恶劣通胀,接着美联储不得不暴力加息遏制通胀,结果导致金融系统承受不了剧烈加息出现银行暴雷破产潮。
为何现在很多国家敢对美元/美国叫板了?
因为强大的中国给了其他国家选择的余地与机会。
1991年以来,美国一超独大,而且远胜其他国家,以至于其他国家即便有怨言,也不敢说出口,因为美国睥睨全球,反对就会受到美国霸凌。
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强大起来了,这样全球其他国家就可以考虑换一个合作伙伴,选择空间变大了。
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的希望了,过去几十年美国霸凌全球已经严重透支其信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早已受够了美国了。
我国给了其他国家对美国say no的可能。去年,我就说了全球非美国家也需要一个Plan C(C=China),而不是仅有一个Plan A(A=America)。
俄乌冲突分析中,我就曾说过:不仅欧洲的未来在东方,甚至亚欧大陆未来也在东方,甚至非美世界的未来还在东方!
唾弃国内外那群缺锌少钙的阴阳怪气、崇洋媚外的XXX,这群XXX最喜欢以偏概全抹黑我国,在它们眼里我国是一无是处的,但是他们就是无法解释为什么我国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蒸蒸日上。
今年也许是它们最难受的时期(未来更难受),一方面我国外交成果不断、跨越式进步(促和沙伊),经济上也全球也基本上一枝独秀、全球引擎。而它们的美国爹却相反,它们绝口不敢提最近美军泄密,原来美国就是货真价实战争贩子,美英媒体舆论混淆视听、颠倒黑白。
我国数千年历史领先几千年,最近300年落后了,然后这群家伙一跪不起,现在,我国又处于一轮大复兴时期,而他们再也站不起来了。
编辑于 2023-07-21 21:0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pure日月 - 121 个点赞 👍
你看,这就是我一直说的,这些媒体从来都只告诉你中国减少了222亿美元的美债,
但是从来不告诉你这些钱干嘛去了。
首先,我国的账上减少了222亿美元的美债,与此同时我国的账上多了222亿美元的现金。
问题来了,这222亿美元的现金干嘛去了?国内的媒体,没有一家,是的,一家也没有,从来说不清楚这个事情。
1、222亿美元一直处于现金的状态,好处是随时花,比如可以用来对冲外汇,坏处是没收益;
2、222亿美元换成其他的非美元资产,比如欧元、日元、英镑资产或者黄金;
3、222亿美元换成其他在美国的美元资产,比如美国的股票,美国的机构债等等;
4、222亿美元换成其他的不在美国的美元资产;
5、222亿美元用作贸易流动资金,但考虑我国一直是贸易顺差大国,一般不需要。对了,你猜猜我国向俄罗斯买东西,俄罗斯更想要卢布还是美元?
包括各种侃侃而谈的人,你就问他,减持之后换回来的美元干啥去了,你看他讲得清楚吗?
很多人一整就这两年中国减持了2000亿的美债,你就问他,这2000亿美元干啥去了,你看他是不是一脸懵逼。
你说美国不行了,那么欧洲、日本、其他国家,又比美国好多少呢?
当然,也不能完全怪媒体和这帮人,
因为我国央行,从来不公布外汇储备的具体组成。
我国央行通常就粗糙的给一张这种表完事儿。
保密?懒?不会?
其实有啥好保密的,几个主要国家都是公开的,就算咱们自己保密,把美国、欧盟、日本、英国几个国家公布的数据凑一起就能把咱们的外汇储备分析得七七八八了。
说到底,还是不重视公众的数据知情权。
不过,虽然我国央行不公布,但是美国公布呀,
但但但但是,美国虽然公布,延迟比较大,通常会延迟一年。
现在只能看到2022年6月的情况,给大家点概念
截至2022年630,我国在美国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大约是1.47万亿美元,
其中,美国债是9354亿,美国机构债是2441亿,美国股票是2730亿,剩下的可以忽略。
整体上,我国持有的结构,美国债占比较高,
但,尽管如此,美国机构债、公司债、美国股票加起来也有5千多亿刀,不是小数字。
当然,不只是这次,今年以来的“若干次”减持的美债,换来的美元到底干嘛去了,到底是减持美国的资产,还是只是把美债换成了美国机构债和股票,
我们只有等到明年,美国官方公布数据的时候,才能知道了。
ps,给大家看看美国的表有多细,时间、国家、资产类别,明明白白,感受下:
编辑于 2023-07-21 23:39・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青山布衣 - 88 个点赞 👍
没咋看,中国抛售的美债基本属于到期类型,就是到期了不买新美债,美国必须无条件支付本金+利息
美债已经是垃圾资产了,抛售不是很正常么
我只想看看美联储还有啥工具能维持现在的5%利率,按历史周期,美债收益率下降要么是美国重回经济繁荣,要么进入历史级大衰退,美国二选一吧
编辑于 2023-07-21 11:40・IP 属地广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幸福的双皮奶 - 70 个点赞 👍
这一年多中间经历过什么不说,我们国家一年来持有美债已经减少2000亿美元,六分之一强。
美债的主要买家没一个是增持的,最大买家一年来持有的美债从13000亿美元减少到一万亿多一点,减持幅度比我们还大。
殖民地都阴奉阳违,主权国家就更不用说。
一样好的资产不用宣传也不缺买家,反之亦然。
再急也没有用,来多少人跟我们沟通也不会有什么本质性改变,他不会尊重我们的合理诉求,我们也不会拿他当回事。
增减个几百亿就是一种态度,想要增还是减现在不由你做主。
火烧眉毛的时候不能示弱,现在反其道而行之这是要赖账,黑锅推到我们身上基本上就是必然。
棍棒打不倒经济规律,慢慢来,现在我们真不急。
发布于 2023-07-21 22:02・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二民 - 30 个点赞 👍
美国在亚洲和欧洲的2个狗腿子都减持美债了。
亚洲:日本304亿;欧洲:英国141亿,稳汇率。
美债突出一个灵活。
持有巨量的美元,买不了美国科技,又怕贬值,美债是为数不多的选项,只能买美债,已经成为负担了,受到美国拿捏,俄乌冲突感受到了美国的信用。
中国要想RMB国际化,必然建立自己的贸易体系。
多极化世界,多元化贸易,不再把美元视为唯一结算,这些都有利中国。
中国能源供应链趋向稳定,很多地区和国家与中国达成合作,有部分国家和地区愿意使用RMB交易。
南美、东南亚、非洲地区都开始去美元化和考虑建立自己的货币贸易。
趁着美元还有一丝的价值,换点有价值的东西,帮助缺少美元的国家度过难关,既能交朋友,把这些国家美元债务置换中国债务,同时还能补充中国急需的战略物质,强化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将来解放台湾,也可以把欧美对中国制裁降到最低。
至于美债被抛售,可以找人,别找中国就行,谢谢。
实在卖不出去美债,我给你出一个妙计:
美财长安排美债在PDD、JD、AL等网购平台出售,买5万美元的美债,可以获得绿卡。
派出CIA等特务机构,联系那些恨国党、1450、公知、大V,安插在一些行业的人员让他们和亲属每人买50-500万不等的美债。
编辑于 2023-07-22 07:47・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保境安民 - 29 个点赞 👍
嘿嘿,这才哪到哪啊,不就是刚抛点美债吗?
美债多少还算是资产项,中国外汇局手里的表外美元才是真正的大头
前几周那几个一直吹“rmb要对美贬值到8”、“美元强势前景毋庸置疑”的蓝V人都呢?
别不说话啊?该不会是做看涨期权亏得当手机了吧?
信用风险已经累计到这个地步了,美联储和财政部在内是一点口子都不敢漏,
国际市场上抛出来多少美债,美联储立刻就要转手接回去,
单上个月,一个月内就干了8500亿美债出去......
平心而论,虽然这个雪球大到一旦雪崩,我们肯定也不好受,
但到时,海这边的烟花一定够大够劲!(doge
发布于 2023-07-21 21:19・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天一吃了吗 - 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高山昙 - 8 个点赞 👍
很简单的一件事,说结论,资本向美国回流在不断加速。
拿人民币做例子,把你放在央行的位置上,外国人拿着美元到你这儿投资,不多比如1亿美元吧。简单点算,假设汇率是1:7,那么老外给你1亿美元,你给老外7亿人民币,好了这7亿人民币在国内赚了10%,也就是7.7亿人民币,现在老外要换回美元,假设汇率仍然是7,那么央行就得给老外7.7亿美元。好了,因为你的本币发行不是以美元为基础的,这样在中国转一圈就会造成央行的外储的实质亏损。所以央行必须要把美元投资出去。
你是央行,你准备怎么投资?买黄金?黄金是零报酬商品,完全靠价格变动获利,你不是庄,你能操控价格么?投资一带一路国家,那是基建项目,回报周期数以十年计,你老用美元投资,不说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久期也不匹配。所以一般大钱首选债券,因为价格透明,久期确定。
而债券的投资属性有两个,回报率和流动性。现在发行的美债收益率动辄4%,而且流动性非常好,想买买得到,想卖卖得掉。再加上美债超强的金融属性。你手头做项目缺钱了?手上有美债没到期?到投行或者国债回购市场,100块钱美债做抵押可以融到95甚至100块钱,而100块中债只能融到70块钱(去看国内的国债回购市场)。六月初,美债不是传言违约了么?你猜投资者怎么选择?把1个月期的美债卖了买其他久期的美债,他们为啥不买中国国债,或者投资中国股票房地产?
你是中国央行,你手上拿着一大堆美元,你买啥,日债么,日债年化利率最高0.45%。你不买4%的美债去买0.4%的日债?买阿根廷债南非债年化利率12%,但阿根廷南非的信评啥样?再说人家一年发行的那点国债还不够你一个月买的,而且你买得到也不见得卖的掉,这很像股市里的“仙股”。
所以你只要不是意识形态入脑,你对美元的资产配置安排一定是首选美债。那为啥要卖呢?因为资金离开中国,要换美元,你当然是到二级市场卖出美债套现美元还给人家嘛。中美利差在那儿,资本向美国回流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么?
实际上从4月25日美元对人民币突破6.89颈线后一路狂飙,就明白外汇市场在不断用人民币换美元流出嘛。主要是五月开始疫情放开的刺激效应褪去,经济复苏情况远不如预期。资本开始撤退嘛,另一方面一些中国企业在海外建厂规避老美原产地检查,也是要换美元才能投资呢。之前因为疫情暂停,但是现在疫情过了这些事情都开始干了嘛。
所以人民银行对市场各种喊话沟通,总体一个意思,老乡别走,没有效果。调高中间价引导市场预期,有效果,但不多。资本外流风险实在太大,央行昨天从政策工具箱中掏出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武器了吧。从16年设立到现在,只用过五次次,两次用于移植人民币过快升值,两次用于抑制贬值。
编辑于 2023-07-22 06:09・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乘海生 - 7 个点赞 👍
现在中美关系不断趋向紧张,美国对华各种所谓的制裁法案一个接着一个。
在双方敌对如此明显的情况下,美债作为美国重大软肋,如果中国还专门去接盘,那简直就是在卖国。
这一年多时间,虽然偶尔会有某些原因的增持,但一年多时间还是减持了两千多亿美元。耶伦为什么执意要访华,态度还放那么低,肯定就是跟这个有关的。
至于减持的美债,基本应该都是到期不再购买新美债的自然减持。毕竟,快速大量抛售也不符合中国利益。
发布于 2023-07-21 20:4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江湖之远 - 6 个点赞 👍
由于美国现在为了对抗通胀,利率在一年多时间里就从0.25%上涨到5.25%,如此高的利率增长必然带来庞大的利息支出压力,可以预估美国政府此后每年就利息这一项就要额外增加1万亿的财政支出。
而就美国的财政收入来说根本没有多少扩张的可能性,甚至政客们为捞选票,还在积极地往外撒钱,就像拜登推动的学贷减免法案,这就标志着美国政府不光是入不敷出,财政赤字更是有失控的风险。
财政赤字的扩张就需要增发美债来填补,而过高的利率就意味着美国的财政赤字很快会从2022年的1.3万亿上升到超过2万亿,每年美债的增发速度接近于翻倍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看到美联储仍在不断地缩表,同时海外债主们在持续减持美债,换言之现在美债市场上没有大买家,全是小散户,这对美债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而更坏的消息是这些增加的利息支出还没有正式变成美债,换言之在美联储的极限加息之下,美债最大的空头还没到来,但估计也离得不远了,而这又正好撞上了美国的大选年,我们可以预见极端的政治风险正在积累,有可能在2024年前后来一波大爆发。
面对现在这种局面,除非美国在未来这一年里开始大幅削减财政支出,否则美债发行大爆发是不可避免的,美债收益率或将被重创。
虽然目前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是3.846%,但1年期美债收益率是5.375%,已处于严重倒挂。
如果美国政府大量发行短期美债,就可能会导致短期美债收益率持续上涨,但长期美债收益率会没有大的变化,基差有可能进一步被明显拉大。
短期美债收益率上涨则会吸引逆回购的资金流出,而逆回购本来就是个资金黑洞,起到类似美联储缩表的作用,一旦这些钱被抽出来并流入市场,那么美联储缩表的努力就白费了,通胀可能又会被拉起来,致使美联储要更激进地加息缩表。
然而,美联储的加息缩表又会反过来刺激美国政府发行更多的美债,而更多的美债就又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出逆回购,致使通胀又进一步升温,美联储又得进一步收紧,最终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由于现在逆回购的规模仍有1.7万亿之巨,我们可以预计这个恶性循环会维持至少一年半的时间,直到逆回购被抽空,而如此长时间的经济循环很可能会形成新的经济机制,可以理解为一个专门靠美联储扩表来养着的经济体,这绝对是一个恶性肿瘤,一旦停止扩表这帮人就会完,所以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美国经济对扩表将出现依赖性。
一旦这种依赖性出现,我们可以认为美元将具有持续贬值的顽固性,任何经济措施都难以扭转美元的颓势。
发布于 2023-07-21 10:51・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深空 - 6 个点赞 👍
以后看到所持美债波动3%以内,而且一会升一会降的,大家就不用关注了,代表着根本没动,就是价格波动而已。
所持美债规模,是依据市值计算的,不是按票面价格计算的。
就跟股票一样,美债也是有市场交易价的,市场交易价每天都在波动,美国加息,美债就跌一跌,美国降息,美债就涨一涨。日常价格也会有波动,没什么需要特别关注的。
发布于 2023-07-22 11:02・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信息对抗 - 5 个点赞 👍
这都不会,新来的吧。让我来告诉你这个题型在知乎的标准答案。
如何看待中国减持美债:外汇储备减少,人民币承压,去美元/人民币国际化重大挫折——》你鳖药丸
如何看待中国增持美债:还是美元保值,还是美国前途看好,去美元/人民币国际化重大挫折——》你鳖药丸
编辑于 2023-07-22 00:47・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飞翔荷兰猪 - 5 个点赞 👍
作为小英心里最柔软的一块,我呼吁2300万台湾人要讲良心,要懂得感恩,每人每年拿出一万美金购买美债很难吗?在我看来,一点都不难!台湾在小英的带领下,这几年通过和美国人与人连接,台湾人才过上了现在的好生活,拿出一点点钱难道不是应该的吗?就算是送给了美国又怎么样呢?反正抗中保台战争一打响,大家都要上战场,还不知道有没有命花呢,还不如趁早给了美国!
发布于 2023-07-22 00:3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加勒比海警 - 4 个点赞 👍
最近一年多,中国一直在抛美债,表面看没问题!还可以作为一种回应贸易战的态度。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中国无需持有这么多美债,美债本来就是庞氏骗局,我们持有美债的客观作用,就是用中国生产的商品,为美国的债务信用背书。
但是,我们减持美债去干嘛了呢?
我一看,跑去买黄金了!我去,这还不如美债呢。
黄金不是生息资产,而且我在5月4号已经判断黄金见顶了,这纯粹是投机。
我们完全应该去买入科技、能源和资源公司股权,虽然控股不现实,会遭遇到政治力量的反对,但是公开市场买入,非常简单,就像瑞士、沙特这些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干的事情一样。
其实我们也有主权财富基金,最知名的一笔投资,是在黑石的撮合下,在金融危机前买了两房。
当时如果买的是苹果、微软、英伟达,早赚翻了!
我是时代之,一个以投资为生的人,同名公号提供实盘,祝幸福!
发布于 2023-07-22 08:20・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时代之 - 3 个点赞 👍
5月份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这出大戏可是唱了整整一个月。
当时在回答中国3月为何突然增持205亿美债的时候,我认为我国长期趋势还是以减持为主。
但是,从中国来说,长期趋势应该还是减持为主,
我这里做个推论,4月份中国说不定又减持了。
有没有小伙伴赌个一毛钱,等下个月美国财政部公布数据咱一起来验证。中国从去年8月至今年2月连续7个月减持美国国债。从去年4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今年3月,中国增持203亿美元美债,随后4月减持4亿美元,5月再度减持222亿美元美国国债,长期趋势以减持为主,没错吧?
5月份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日本和英国也减持了,其中日本减持304亿美元,英国减持141亿美元。
这就要回顾当时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了,4月底、5月份最热的话题是啥?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
那真是一波三折、峰回路转、荡气回肠、百转千回。
4月19日,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麦卡锡提出债务上限提高1.5万亿美元,并要求削减联邦支持,叫停拜登政策施政举措。
拜登拒绝谈判,
耶伦警告如果债务违约将发射经济灾难,
然后就是民主共和两党继续掐架,旁边耶伦继续喊,财政账户要没钱啦,
然后两党开始打打谈谈,
拜登说快谈好了,麦卡锡说没谈好,
一度还出现共和党谈判代表愤然离席的消息,我那时候还调侃说,这一定是布林肯去谈的,
“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共和党谈话”
“共和党必须表现出继续接触的意愿”
期间拜登也顾不上国际形象,缩短在日本的G7峰会日程,取消原定的澳洲行程,匆匆回国和麦卡锡谈判
反正就是这样一溜下来,谈了整个一个月,
5月29日完成最终协议,
5月30日提交国会讨论
5月31日国会通过
6月5日签署法案
真的是卡着违约的最后期限,好一出大戏
这样的情况,投资者能不减持美国国债嘛
发布于 2023-07-22 05:04・IP 属地新西兰查看全文>>
氯甲烷 - 3 个点赞 👍
最近中国对于美债的大规模抛售行为无疑成了一个震动资本市场的大事件。
据最新数据显示,自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中国从持有849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陡然减少到7750亿美元,总共抛售了740亿美元。
仅近两个月内,中国抛售的美债金额便达到了413亿美元,据国际金融报道,中国已经将部分美债转换为储备黄金,这一突然的财政操作惹得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给美国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近期还有消息传出,中国下一步打算清空美债,实现“去美元化”。这可把美国给急坏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美国经济将迎来一场无法挽救的灾难。
为此,布林肯急匆匆来到中国,其目的显而易见:希望能够与中国进行“深入而诚恳”的对话。但众所周知,美国的外交手段实在是上不了台面,给其他国家施加压力的手法从未改变。
先是用各种“制裁”手段和军事力量威慑来增加谈判筹码,然后再假惺惺的派个人来访问,在访问期间,他们还要加大筹码,各种“勒令恐吓,敲诈勒索”,以达成最终目的。
因此在布林肯来之前,美国就先是提出《无限定法案》想以此来切断中国与俄罗斯的正常合作贸易,近期美国媒体还报道称,美国政府计划切断部分中国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试图用此举增加自己在谈判桌上的筹码。
这无疑是美国在紧急情况下的紧迫反应,因为美国当前正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挑战,包括军事、全球地位、金融等多个方面的压力。
尽管美国财政官方宣称“经济前景光明”,但市场反应却透露出不同的信息。如今美元、美股和黄金价格的异常升高,西方人民对美国经济的信任度正在不断下降。
而美国要求中国配合西方制裁俄罗斯和伊朗,更是暴露了美国现在在金融行业的无能为力,只能试图通过外部压力来改善内部问题,布林肯访华也是想要寻求合理的对策,但带着威胁的筹码,当然行不通!
想让中国对美国听之任之,那是不可能的,于是中国反手就给了美国一个反制,加快了抛售美债的速度,这无疑是捏住了美国的命门。
事实上,中国抛售美债,不仅是对美国行为有力的反制措施,也是一种对风险的规避和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美国自身的政策失误才导致这一局面。
美国动不动就打压中国,导致中美贸易关系恶化,这也直接影响了中国持有美债的数量。
随着中美贸易额的下降,中国获取的美元减少,自然导致美债购买量的下调。据统计,2023年中美贸易额下降了11.6%,中国对美出口额下降了20%,美国直接损失1000亿美元。
此外,美债最大接盘侠美联邦最近作用也很频繁,在其管理下,美国国债收益率长期保持高位。
然而,自2022年起,美联储开始削减持有的美债量,一年内抛售额高达7000多亿美元,导致美国通胀率在当年激增至9.1%,创下历史新高,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也说明,美联邦都顶不住了,如今美国的国债高达34万亿美元,但是美国仍旧不愿意承认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花得太多了,其他人都不愿意再当冤大头,为他买单了。
尽管美债收益率现在还在持续攀升,但这完全是美国发起的一场“借新债还旧债”的骗局,如今再想糊弄别人,恐怕是不行了。
因此不仅是中国,其他国家也在不断地抛售美债,转换成黄金,这也是为什么今年黄金价格飙升的原因。
黄金历来被视为“避风港”资产,在全球经济不稳定时,黄金往往能保值甚至升值。据中国央行公布,截至2024年3月,中国的黄金储备已累计达到7274万盎司,同比往年增加了624万盎司,增幅近10%。
这次中国将美债转为黄金,一方面是对美债前景有了清晰的评估,以此来应对美元贬值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再被美债所捆绑,搭建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完全“去美元化”的金融系统。
如今不仅是中国,俄罗斯等国家也在推动外汇储备及外汇结算的多样化,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中俄之间的年贸易额更是突破了2400亿美元大关,其中绝大多数的交易已经不再使用美元,而是转向采用本币结算。
这一明显的趋势表明,世界各国正在不断寻求经济自主性和防御性,通过多元化投资策略来稳定国家经济,而这恰恰证明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正逐步减弱。
如果美联储继续加息,那么美国仅今年一年所需要支付的国债利息就可能超过整个国家的军费开支。
如今是美国有求于中国,再搞那一套小人作为,只会换来中国的厌恶和更多的反制,布林肯此次访华,若是试图以威胁或压力作为谈判筹码,那么肯定会碰一鼻子灰。
在纪念中美建交45周年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两国之间的互动无疑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件大事。
回首过去这四十五载的起伏跌宕,我们可以得出诸多深刻的教训和启示:中美两个大国,宿命般地在世界经济和政治版图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他们之间的相处之道,对全球稳定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实践告诉我们,中美最好是合作伙伴而非战略竞争者;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存在,而不是相互遏制的对手。两国的关系应基于尊重与诚信,努力在求同存异中寻求共赢。毕竟,在一系列领域——从经济贸易到气候变化,再到国际和平——中美合作的潜力和必要性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两国如果能够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以及合作共赢的三大原则,那么这不仅能够巩固两国人民的福祉,更能成为国际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地球村足够包容,可以让中美两国在尊重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繁荣。
中国希望看见一个坦诚自信、开放繁荣的美国,并愿意在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欣赏和支持彼此的成就。
同样,中国也期待美国能够以积极的视角对待中国的崛起与发展。只有当美方明确理解并尊重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权益时,中美关系才可能真正实现稳定、转好并向前迈进。
两国之间的“第一颗纽扣”也就是正确的理念和相互理解,一旦扣好了,将会为中美关系发展打开新篇章,促使两国关系迈向更加稳健和成熟的阶段。
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双方有必要摒弃过去的猜疑,用更加开明和务实的态度去构建未来的中美关系。这不仅是两国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整个国际社会对于21世纪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的共同愿景。
发布于 2024-04-28 16:18・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Caesar冷锋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采臣老书生 - 0 个点赞 👍
趋利避害是任何投资人的唯一选择。
美债的危险,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
作为一个国家如果持续增持没干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如果美债把自己做得像黄金那样可靠,相信中国也会增持。投资就是为了赚取利润,保证本金安全,为什么不呢?
现在的美债能保证本金安全吗?更别提赚取利润了。
发布于 2023-07-22 07:0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空气流通防疫技术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茫无涯际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井上十四郎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不知道啊 - 0 个点赞 👍
美债这种大型国家的主权债务正常来讲是有期限利差自动校正的能力的,但是修正可能有两个方向。
第一种是在当前利率水平上,通胀得到有效控制回到温和区间,短债利率逐步向向长端靠拢,一年期回到3.5%以下
第二种通胀没有如期回到温和区间,继续加大加息预期,并且美元走强的边际继续减小,那就是长端利率向短端靠拢,到时候5.5%,6%以上的十年期也不是不可能
两种结果单从定量分析上已经够艰难了,再叠加上充满不确定的国际政治因素,感觉男上加男。
这里并不嘲笑敢下结论的各位B乎经济学家,毕竟联储不也是在赌吗。
当初保罗沃尔克干的事,虽然很震撼,但他至少复合已有的经济学逻辑。
这几年再看联储财政部和国会姥爷们的操作,经济学未来五十年不缺课题了
编辑于 2023-07-22 09:24・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Neofoolishen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Eonian Goo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