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G、3G、4G成功了,5G却烂尾了?

- 2595 个点赞 👍
3g的时候说下载一部电影只要十分钟,4g的时候说下载一部1080p电影只要一到两分钟,5g的时候说下载一部4k电影只要两秒左右。
你看他们都兑现了吗
------------------------分割-----------------
没想到这个回答有这么多评论。
评论区有很多人阴阳5g耗电高,没有那么多流量支持。
那么请问你去买一台车,买车的时候人家跟你说你车辆最高时速能到320,结果你买回去最高只能跑到130,你这个时候感觉心里不爽,去讨说法。
人家转头告诉你说:高速限速才120,你要那么快的速度干嘛?而且开那么快不安全,我全都是为你好。
这话说出来不折寿嘛。。。。。。
编辑于 2023-07-29 09:06・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19817 - 1765 个点赞 👍
题主用过百度云盘吗?说实话
我用2g网络的时候,百度云盘的下载速度是256 kb/秒。
我用3g网络的时候,百度云盘的下载速度是256 kb/秒。
我用4g网络的时候,百度云盘的下载速度是256kb/秒。
当我用5g网络的时候,百度云盘的下载速度还是256kb/秒。
这说明什么?说明百度云盘才是恶意抵制5g网络的罪魁祸首。喵喵喵
发布于 2023-07-18 21:34・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冷清阁大学士 - 83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五个橘核 - 77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青山布衣 - 542 个点赞 👍
因为4G就是兼顾速度和信号覆盖的最优解,这条路走到4G已经到头了,除非另起炉灶,比如像星链那样,5G包括以后的6G完全没有性价比,注定被淘汰。
简单地说,就是G前面的数字越小,网速越慢,但优点是网络覆盖面越宽,G前面数字越大,虽然网速快了,但网络覆盖面也变小了。2G时代,一个高高的信号塔可以覆盖周围半径5-10公里的范围,3G基站的覆盖半径约为2至5公里,4G基站的覆盖半径约为1至3公里,5G基站的覆盖半径只有几百米。是不是继续发展下去,到了7G8G,就跟WiFi覆盖差不多了,还有那个必要吗?
如果按2G半径5公里,3G半径2公里,4G半径1公里,5G半径500米计算,一个2G基站覆盖面积,需要6.25个3G基站,或者25个4G基站,或者100个5G基站才能替代,基站数量指数型增加,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也是指数型增加,而带来的增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因为4G的速度已经完全满足现在的手机需求,4G换5G基站,耗电量增加几倍,对运营商来说已经是不堪重负,如果再搞6G,基站数量和耗电量再增加几倍,三大运营商估计全部都要破产,否则只能把手机费用提高几倍,大家愿意吗?
所以4G其实已经是最优解,5G最多作为城市人口密度非常大的区域的补充,根本不可能全国铺开,以前鼓吹的5G如何改天换地,全都是某利益集团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现在不要说运营商尝到了苦头,连老百姓也因为4G降速怨声载道,所以5G风评逆转,你不烂尾谁烂尾?
发布于 2023-07-20 09:13・IP 属地日本查看全文>>
一扔 - 526 个点赞 👍
2019年我就说了,5G硬上就是纯Political问题。
就是想做给自己人(尤其是stupink)看,好像自己终于弯道超车了。
实际上恰恰就是4G(LTE)远不足预期,版本低(速度极慢)。优化LTE带来的体验其实就能改善很多。
结果偏不,非得选择硬上5G。很显然的道理,5G覆盖差,反而功耗高,成本高。比如说你覆盖范围只有五分之一,能耗还高3倍,光电费支出就是之前的15倍。那请问旧站要不要维护?所以带来的就是旧LTE站关停,反而信号和体验更差。
我本来预期,再不济,借着5G换代把骨干网,或者基站之间链路扩扩容。尤其把痛点,比如地铁车厢,旺季高铁站,大型演出的信号覆盖解决一下。
结果去年(2022)终于换了支持5G的手机,试了一下,上述场景,也就是有覆盖的时候,网速从1M/s龟速回到了5G基本水平(然而霓虹LTE都能跑的到),信号覆盖和基站扩容真是一个都没解决啊。甚至更差了。
我真是笑死。
来嘛,今年都是4年后了,你的用呢
问原因?因为路线就是错的。
5G本来应该是4G的补充,比如大型活动场馆,大型商场,交通枢纽这种容易人多超载的时候。
哪怕单讲网速,你把LTE弄到Cat.6, Cat.8普及,再谈。
放着本来皆大欢喜,提速降费最后阶段的各家日包卡流量白菜价不搞,非得整垃圾花活,价格涨回解放前,从信号覆盖到稳定性的体验负提升,运营商本身吃着巨亏。
最后就是为了让stupink或者某爱国厂爽一下,是吗?
编辑于 2023-07-24 13:05・IP 属地日本查看全文>>
晓天 - 514 个点赞 👍
因为2G、3G、4G欧美都有现成的作业可以抄。抄完自己就飘了。
决定违背市场规律强推5G ,遭遇了市场的大逼兜。
新技术的推广,首先是商用或军用,因为只有这些大客户才能承担研发前期的巨量成本。
等成本降下来了,应用相对成熟了,再转为民用。
我国的推广却是,先民用,再商用。民用方面没有5G的核心应用场景。商用更是天方夜谭。
失败是注定的。
编辑于 2023-10-27 12:21・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喜欢就叨几句 - 426 个点赞 👍
前边都是踩着外国的经验学出来,配合人口红利,当然是弯道超车。
5g的时候大家都一眼黑,谁也不知道未来如何发展。
于是我们选择了厘米波,美国选择了毫米波。
然后前边的一大堆关于5g的优势,基本都是取厘米波和毫米波的优点混着说的。
具体是官方的意思还是卖基站忽悠人那家厂的意思,我就不清楚了。
但目前看起来我们的5g跟当初2019年吹的那一拨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毫不相干。
这位答主比我讲的具体的多,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靠着刀4g速度来凸显5g,这玩法我在3g时代就见识过了。
这么多年从3g到5g吹的产业升级宣传片,除了画质提升,内容变都没变。
讲个笑话:我2013年就在看的一家小说网站,那个时候还不流行手机看小说,基本都是电脑阅读。我记得某天我家wifi坏了,用三星s3给笔记本开热点,一秒就进去了,加载都不用,当时是联通的3g+网速。
后来吹4g如何快5g如何快,这个网站十年了,页面是没有重构的,UI都和十年前完全一样。我拿移动5g开热点,加载了四秒才出来。
这就所谓的5g网络?连3g+都不如?
发布于 2023-10-07 15:30・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吴世臣 - 40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应龙之翼 - 302 个点赞 👍
主要还是带节奏的太多了,张口就是“华为骗了政府”——也不看看美国5G推进得进度也不低了,敢情是华为骗了一个子儿都赚不到的美国政府是吧?
总有人说“4G也能达到xxMB/s”,这对,但问题是4G基站应该是200Mbps的容量,5G基站则高的多。如果是你独享一个4G基站,那体验和5G差距不大;如果是1000个人同时用一个基站,4G的劣势就会非常明显。如果你去过体育馆、大型展会,会发现现场的4G信号连微信都能延迟半分钟,5G虽然也压力山大但是起码微信个qq的文字还是基本即时的。
短视频是4G时代的典型应用,但“人人都能流畅刷短视频”是5G时代才能实现的事情。在现代城市例如北京,汽车并不比当年马车更快,但“人人有车开”才是汽车比马车的核心优越之处。
所以这个提问本身就不成立。
编辑于 2023-07-18 21:49・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Eidosper - 258 个点赞 👍
奇怪的是,知乎没有多少人对国内的无线网络发展历史有多少了解。
其实烂尾的可不止5G。小灵通,TD-SCDMA的3G,同样烂尾了。
其实2001-2002年,国内WCDMA的3G技术就基本成熟,后面CDMA2000的技术也基本成熟了,当时移动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拿到WCDMA的技术。
但因为国内3大运营商内部矛盾平衡,扶持联通,以及为了扶持自己TD-SCDMA,结果愣是拖着不上3G,甚至连试点都没上。直到2008年,这期间,最开心的是移动,赚的盆满钵满。联通服务质量,覆盖范围等问题,没人喜欢。
这期间(02-08年)因为电信没有移动牌照,但电信又实在眼馋移动业务用户,电信就用了小灵通技术,号称不能漫游,用的号段也是本地固话号段。
TD-SCDMA技术其实也是国家被大唐忽悠了,还忽悠了一圈老院士们帮腔。用了一个西门子的放弃技术。后面为了扶持这个技术,这玩意被塞给了移动,移动那段时间伤心到流血。WCDMA给了联通,联通终于迎来了一次自己用户的大发展。电信分到了CDMA2000。
这一拖,就基本到了2008年,快到奥运了,国内的3G技术才正式启动。
但移动就惨了,TD-SCDMA技术能用吧是能用,但只有中国用,特别是大量手机厂商不支持,基带芯片不支持,大部分厂商也不愿意为TD-SCDMA做专用机型。那个时候的iPhone买的时候可要注意,一定要买对应运营商的,而中国移动的iPhone一定是支持的最晚的,水货手机更是不可能有移动版本。
忘记说那个复古的小灵通了,当然,在有了移动牌照猴,小灵通被一脚故纸堆。
要说明的是HW在这次大变革中没有全力押宝TD-SCDMA,损失了不小的订单。
而其实在国外,3G技术也不算成功技术。3G和5G一个毛病。没有杀手应用支撑,也就是没有没有足够的吸引用户的噱头。而晚发展的中国,3G却迎来了智能手机的时代,算是赶了个晚集,却中了个奖。
上回书说到了移动拿到了一张烂牌TD-SCDMA,苦苦支撑,在投入上也一直扭扭捏捏。期间移动已经喊了好多次希望赶快上4G,但推动若干次无果,因为一方面成本还没收回,一方面但联通不愿意,好不容易压了移动一头,不想让移动翻身。
就这样到了2014年,终于等来了4G。移动终于迎来了TD-LTE,虽然这个技术打着TD的开头,但和TD-SCDMA几乎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LTE技术其实差别不大,手机基带芯片也做到了全覆盖,一个手机只能在一个运营商用的事情也过去了。
移动终于还是在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同时拿到了船票,移动也是下足血本迅速推广了4G,重新把联通踩了下去。TD-SCDMA也迅速被移动踢进了故纸堆,移动应该是退出支持3G最快的运营商。只是当年们高喊为国争光的院士们情何以堪,反正浪费的主要也是移动和国家的钱,老百姓的税。
贴个图表:
技术名称 上马时间 杀手应用 2G 1999年-2008年 移动语音通话,短信 3G 国外2002-20013
国内2008-2013前半场也没有
后半程赶上了智能手机4G 2014年-2019年 智能手机,移动终端 5G 2019年 目前没有 所以您如果了解移动通信这几年历史也就明白,其实运营商对技术选择,技术判断比猴都精明,这关乎他们的钱袋子。如果5G能让运营商挣大钱,他们才不会让你的体验感觉卡呢,流量当然越大越好,他们能挣到钱呀。
5G这个技术不是不应该发展,而是应该让运营商自己选择,比如基站位置,数量等。不应该搞一波流的投入,幻想什么先修路后有杀手应用,村村通公路也是先有村再有路不是。而同样,运动式的投入把资金都先用了,等真正需要,比如现在这个时候,手上没牌了。
少管一点就是少浪费一点。
发布于 2023-07-27 22:30・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fullsail - 241 个点赞 👍
5G至今, 连靠谱的PPT应用都没有的, 上的时候我就一直是看衰的
所谓什么智能驾驶, 远程医疗什么的, 和5G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什么工业互联网, 先不说工业互联网里5G有什么场景, 你既然要工业用, 花这么多钱给民众推5G是什么鬼? 直接去推工厂不完事了么?
还是某些企业挟国家利自己, 钱赚到了, 烂摊子谁去管
有没有发现, 现在野外信号都没有原来好了
编辑于 2023-07-18 11:03・IP 属地新加坡查看全文>>
梦见未来 - 21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同步率叁佰 - 20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龙又殇 - 204 个点赞 👍
被华为忽悠了
把5g忽悠成工业革命,搞了就中国崛起,弯道超车
这样的企业,害群之马属于。
到头来,没有4 g或者宽带解决不了,必须上5g的场景
硬编出来几个应用场景
什么远程医疗
我寻思千兆宽带,不比5g稳定和低延迟吗?这一个网络延迟,手术刀飘了咋办?
我打王者都不敢开的5g,能做手术?
编辑于 2023-07-29 08:37・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尚荷清 - 188 个点赞 👍
因为在普及2G、3G、4G的时候,某个搅屎棍企业没有在那里逼逼。
还记得5G刚出来什么情况吗?远程手术、远程挖矿、无人驾驶,一堆不现实的东西吹上天了,配合当年苹果没有上5G,那个热度一浪一浪。
这吹的都是啥?远程手术医院拉不了一条网线吗?远程挖矿矿场拉不了一条网线吗?无人驾驶不是汽车自己芯片计算的吗?而且说白了你5G再牛逼,到了基站不还是转网线。吹都吹不到点子上,这东西能有用?
当时我就确定5G凉定了。
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这不,凉了。
不过大家还是要支持的。
别人割百姓的韭菜,它却割国家的韭菜。
我大大的佩服。
就是公主回国这加拿大的豪宅现在没人住了有点可惜了。
不用评论,我关掉了。认同点赞,反对滚蛋。
我没时间去和无药可救的人对线,因为这种人太多了,生活会替我收拾你。
发布于 2023-10-23 16:50・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Dingofoto - 18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宫保基丁 - 17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好吃饺子好玩嫂纸 - 165 个点赞 👍
里根开启星球大战计划,让苏联梭哈太空竞赛,最终把苏联忽悠没了,现在看来何其相似。
最开始只是因为某公司和恐怖分子做生意,被制裁。在他们的大力卖惨宣传下,让国家产生了一次重大战略误判,堵上了几年的国运,投入了天量的资金到一个基本没有回报的领域,最后一头撞上了肺炎疫情大萧条,撞了个头破血流。
我们有理由怀疑,美国和某公司是提前串通好的,美国用雷霆万钧手段制裁某公司没有重要意义的非核心业务,然后某公司卖惨哭穷,美国紧追不舍。
美国成功逼退了16,17年国势处于顶峰咄咄逼人的中国接下来十年间的发展运势,某公司靠着卖惨赚得盆满钵满,转过头来都开始造车了。只有中国和中国人民是最大的受害者。
发布于 2023-11-15 09:13・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苟罕见 - 143 个点赞 👍
因为推广5G的是中国。如果几年前中国没有推广5G,在技术继续发展后欧美也会推广5G:美国推广毫米波5G,欧洲推广厘米波5G,中国看戏。
当年中国推广5G,是趁着厘米波频段在美国被占用的机会,偷袭美国。由于美国不能推广厘米波,理论上,一旦5G推广成功,美国只能有两种选择:
1仓促推广还不成熟的毫米波;
2清理国内厘米波频段资源,落后于中欧。
然而中国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如果当年是中国联合欧洲一起推广5G的话,未必会烂尾。可惜,中国唱了独角戏
现实中,美国发起了经济制裁,禁止推广5G的主力——华为,使用高性能芯片。这一招釜底抽薪,使得5G的推广陷入两难困境:
1没有7纳米芯片的5G基站必然建设成本高、发热量大、用电量多;
2使用7纳米芯片,必须向美国低头,停止5G推广,等待美国完成毫米波技术研究,然后美国主导推广6G。
过了几年,5G烂尾了。星链出现了,美国人发现,没必要搞6G
其实,中国推广5G之后美国的做法,与当年美国推广3G之后中国的做法,非常类似。都是:限制拖延先进制式进口,攒一个本土制式,宣传先进制式没有必要。
然而美国有一样做法,中国做不了:限制芯片。于是,最终的结果恰恰相反。整体实力很重要。
编辑于 2023-10-05 23:15・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树德 - 127 个点赞 👍
事实已经证明了,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快速大规模建设5g,是错误的。
正确的做法:5g在人员超密集区用,原来的4g继续用,发展6g,展望未来。
错误的做法:政治挂帅,5g领先,大国骄傲,某厂捞钱,正确的做法没被采用。
人家外国更务实,这东西真的不急。
现在星链出来了降维打击。。。大国好尴尬。。(创新能力不足,人家出啥我啥,没星链他们要5、6、7、8g继续卷下去)
粗糙不精确数字对比下:
2、3g时代相当于ADSL拨号速度的提升,一直不够用,最大3、400KB的下载速度,看视频都不够。
4g相当于提升到100M光纤的11MB多下载速度,对大多数人都够用了。
而5g相当于提升到500M~2000M光纤,说实话体感不强,过剩了。
除非人人天天下载,人人天天看8k甚至16k视频直播。。。(视频网站的4k是假4k,压缩的太狠了),而实际上没有这个需要,新的需要高速带宽的应用和使用环境迟迟还没真正出现。
使用上找不到实际运用的点,而一开始宣传上的远程医疗之类的纯属脱裤子放屁。
宣传的低延迟,是有线光纤网络到你的手机和设备的5g转发延迟低了一些,延迟的根源没解决,体感不强。
成本和耗电大幅提高,由于技术原理覆盖范围却反而大大变小了,甚至还导致了4g的降速,需要更多的基站,带来更高的建设、维护费用,国内三大运营商都被它吃穷了。。。
编辑于 2023-07-19 05:58・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路过的小狗都会信 - 124 个点赞 👍
这几天在日本,大阪京都几个城市旅游
对比中日网速,
日本的4,5g都不如中国的4g。
中国的4g吊打日本的4g和5g。
第二,点开一堆黑5g和华为的高赞答主的答题历史。果然都是那帮人
高速公路还是要造。而且要越造越快,越造越宽。
怕听拉拉蛄叫还不种地了?
蝲蝲蛄们高估自己了
编辑于 2023-07-20 09:25・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逍遥散人 - 10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flyer - 9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邱涣阳 - 8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温酒 - 89 个点赞 👍
每次出现5G相关问题,回答普遍都是群魔乱舞。
一堆回答嘲讽“无用浪费”、“劳民伤财”、“弯道翻车”,甚至动辄宣称“华为等通信企业绑架国家”。
其实跟风喷5G喷华为甚至喷体制喷国家更容易骗赞,但我始终觉得,在知乎发言还是应该尽可能专业一些。
我尽量用最简单的文字,把大规模建设5G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说清楚,先说结论:
1、为什么要大规模建设?——随着万物互联的一步步深入,既有4G网络并不够用,5G本就是全球公认的技术路线。
2、为什么建5G而不是扩建4G?——5G的提升“下有保底”,因为其同时带来了性能/总流量提升与能效/单位流量成本下降。
3、为什么消费者“感知不强”?——用理论最高速度对比大规模接入的实际速度,用原价套餐对比优惠套餐的春秋笔法。
4、5G能不能带来新业态?——工业端已经逐步铺开,消费端我个人比较看好云游戏。
1、为什么要大规模建设?——随着万物互联的一步步深入,既有4G网络并不够用,5G本就是全球公认的技术路线。
现在喷5G的人,有不少都表示4G够用,4G真的够用吗?
手机、平板、穿戴、AR/VR甚至物联网,越来越多的接入设备,越来越多的流量需求,4G能负担的起吗?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3G理论网速已经不低了,论上限看视频刷抖音完全够,那为何要建设4G?
因为随着接入设备数量和单个设备流量上升,网络会越来越不堪重负,用户体验就会是越来越卡越来越不稳定。
同样的,如果不升级5G,4G肯定是不够用的。
事实上,5G商用之后,全球范围内用户DoU(平均每月上网流量)均出现了大幅提升。
以韩国为例,4G流量早在2020年就已达峰,用户快速向5G迁移:
在韩国,C-Band大带宽和Massive MIMO连续覆盖的5G网络,OOKLA测试5G平均下载速率达到492Mbps,吸引4G用户和流量快速向5G迁移,5G平均DOU相对4G翻倍。
5G分流比快速增长,19年11月达20%,20年6月达30%,21年2月超过50%。
与之对比,4G流量已于20年7月达到顶峰。中国的情况也差不多,根据信通院2022年的报告:
5G用户消耗的数据流量已超4G用户的2倍以上,带动DoU从5G商用前的8GB提升至15GB。
人口密度较高、5G建设较早的中韩两国,提升比较明显,但全球范围内提升幅度都不小。
所以事实很明显,倘若不发展建设新通信基础设施,既有的网络肯定是不够用的。
而如果要选择升级技术,除了5G有其他的技术路线么?
我看到不止一个回答拿磁悬浮举例,也不想想基本的逻辑对不对。
高铁/磁悬浮可以算相互并行的技术路线,和5G并行的技术是哪个?星链吗?
Space X的星链我也比较看好,但稍微了解下就知道星链根本不可能负担城市大规模的流量需求。
如果不发展5G,难道通信永远停留在4G的水准吗?
包括美国在内,现在有哪个国家彻底放弃5G建设,放弃升级通信网络吗?
2、为什么建5G而不是扩建4G?——5G的提升“下有保底”,因为其同时带来了性能/总流量提升与能效/单位流量成本下降。
上面解释了既有通信网络不够用的情况,那想必接着就有人问:
不发展建设5G,扩建4G基站行不行?
很遗憾,不行,至少对于中大城市来说不划算。
即使不能带来新业态,5G带来的提升也是“下有保底”。
因为5G不仅带来速度提升延迟下降等性能提升,更带来了能效提升和单位流量成本下降。
具体分析的话比较复杂,需要考虑设备能效、站点能效和网络能效多个方面。
简单来说就是,5G单一基站的能耗比4G单个基站要高,这确实是事实。
但是5G的升级同时覆盖核心网和传输网,自然也包含总流量的升级。
以每比特信息的能效论,5G相比4G实际上是巨大升级。
比如我在2021年就看到国内一个城市的数据,当时该城市5G渗透率大概是20%多,整体网络能效就已经提升了三倍多。
算下来,5G的网络传输能效能达到4G的十几倍甚至二十倍。
当然先期建设的5G基站肯定是流量最集中、5G优势最明显的区域,进一步铺开后总提升幅度未必如此夸张。
但5G能效胜过4G,这个事实还是很明显的。
哪怕总流量不变,将基站替换为5G也能带来网络功耗明显下降。
中日韩等人口密度较高的东亚国家,5G建设自然更迫切。
即使是相对地广人稀的美国,覆盖多数人口的中大城市,4G长期看也是不够用的,必须要建5G。
3、为什么消费者“感知不强”?——用理论最高速度对比大规模接入的实际速度,用原价套餐对比优惠套餐的春秋笔法。
我说这么多,估计有些人还是会说:
你说再多有什么用?为什么我感觉不到5G有啥提升?只看见套餐价格越来越贵了!
每次看到网络上这些言论,我都是哭笑不得。
先说套餐资费吧,我估计大多数关注的主要也是这个。
如果是在前几年,5G套餐的确比较贵,新技术早期成本高一些也是正常的。
只是现在到2023年了,资费便宜的套餐也不算少了,B站就有些UP主专门评测这个:
我自己用的就是5G套餐,也算是眼看着50G、100G、150G的大流量套餐越来越实惠。
更专业的数据也有,华为去年发布的《迈向智能世界》白皮书就写的很清楚:
虽然5G套餐资费比4G套餐资费稍贵,但单GB价格大幅下降,这对于运营商和消费者是双赢局面。
对运营商来说,资费套餐升级带来更高的用户ARPU。手机用户从4G升级至5G后,
资费套餐将平均提高20%~40%,高于3G升级至4G时的0~20%。
对消费者来说,每GB的费用更低,可以使用更多的数据流量。
根据中国和韩国统计,消费者每GB费用降低40%~90%,其中5G中档位套餐(150GB以上)相比4G竞争力最明显。这个问题下还有拿5G资费跟4G甚至3G比的,其实稍微想想就知道:
别说3G了,4G时代大流量套餐普遍是什么价位?
一些人列出的“5G套餐比4G贵很多”的对比,在我看来更多是春秋笔法。
运营商推出的各类套餐覆盖各个价位,性价比高的和性价比相对低的自然也都有。
用4G时代的优惠套餐对比5G时代的原价资费甚至早期资费,结果能不高么?
至于性能这块,看到一堆回答抱怨5G信号差,我就更无语了……
不同场景、不同设备、不同密度,实际信号的体验千差万别,这是最基本的吧?
我也算是混数码圈的,麒麟芯片还在的时候,苹果和华为5G旗舰的信号差距基本是公认的吧?
开放场地和地铁场景,人少的地方和体育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信号能是一回事吗?
国内的信号覆盖环顾全球已经是非常能打了,但如果要追求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信号都很稳,6G/7G/8G也未必做的到吧?
用4G理论最高速度对比大规模接入后的实际速度,这也是春秋笔法。
一边抱怨信号差,一边骂5G劳民伤财,还不考虑全社会接入设备和流量的增长,哪有这么好的事呢???
其实说到这,就不得不说提用户对5G感知不强的另一方面因素了:
大多数人早已习惯日常的基础设施,一般不太会考虑背后产业人的奋斗。
但一些基本的道理,我相信大家都能明白:
接入设备和流量在增长,通信方面的压力更大,但大多数人的体验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更好,这终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4、5G能不能带来新业态?——工业端已经逐步铺开,消费端我个人比较看好云游戏。
上文已经说了5G的提升“下有保底”,但是否能带动更多新业态实现“上不封顶”,的确有一定争议。
在这方面,我个人更看好工业端和云游戏。
5G在工业领域的作用其实已经不少了,仅就我所知就覆盖矿业、港口、动力电池等多个行业。
之前回答中我曾提到,国内动力电池两大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有借助5G优化构建新型产线。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官网都有简介,甚至连键盘侠经常问的“为什么不用WIFI”都有解释。
今年再看,宁德时代的5G工厂建设仍在持续推进,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
移动正在与华为、大华、宁德时代CATL等行业领先的合作伙伴合作,完成全球首个新能源行业5G RedCap商用验证。
宁德时代已建立47家5G+智能工厂,探索多个高价值5G业务场景,围绕5G技术持续创新,以价值带动5G应用升级。宁德时代的5G+工厂从十几家增长到47家,如果硬要说都是面子工程,我只能说宁德时代有钱烧的……
但即使如此,原回答评论区还是充斥着“样板戏”、“面子工程”、“用WIFI更便宜”等等嘲讽。
我懒得争论太多了,就说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吧:
性能要求达到一定程度的工业级WIFI,成本并不见得很低。
就我个人了解,随着接入设备数量、传输速度、延迟、稳定性等各方面需求逐步上升,部署工业级WIFI的性价比逐渐就打不过基站了。
5G在消费端的应用,我个人比较看好云游戏。
高峰时仅《云原神》的流水就足以杀入排行榜前列,完全算得上主流应用了。
我自己是原神玩家,因为喜爱折叠屏也买了4G旗舰,对《云原神》4G和5G的体验差距有切身体会。
诚然,云游戏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其中最大的瓶颈我认为是流量成本和付费意愿的权衡。
5G也不能解决云游戏面临的所有问题,但对降低流量成本和延迟有一定帮助。
话说,每次谈5G和云游戏都不得不提原神,我自己也忍不住在想:这下真成“玩原神玩的”了……
总之,5G的生态建设的确比乐观预期要慢一些。
但就此认为5G技术失败甚至纯粹是骗局,未免太不专业了。
我最后再强调一点:海对岸的美国,5G基站建设也一样在逐步铺开,只是进度相对落后些罢了。
编辑于 2023-07-24 21:36・IP 属地天津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现实主义理想者 - 82 个点赞 👍
压根没有应用场景,疯狂画饼,疯狂基建,纯粹骗国家的研发费用。
1600个亿哟!1600 0000 0000哟!
2G能联通文字,3G能联通图片,4G能联通视频,游戏,速度够,延迟也够。
5G除了耗电,覆盖差,有啥优势?速度快,一秒下电影,有人用吗?低延迟,4G玩游戏不够吗?啥?
做手术?医院没有宽带吗?
自动驾驶?信号盲区不怕出人命?谁家不是本地解析?
万物互联?靠5G?4G都浪费吧!
全家对着电视打视频,靠5G?
开了5G,游戏经常爆延迟,地铁连知乎都打不开。关了5G,延迟稳定,我甚至还能在地铁上刷抖音。
发布于 2023-07-18 12:23・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寂寞梧桐 - 8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烟之骑士蕾姆 - 7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至尊法师Jennny - 7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西夏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