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参加了杭州5G实验局开局
所有的基础设施设备都是最新的,整个5G相关的链路上的设备都没有做限速限制,所有影响IO效率的单点都被优化,华为也调拨了最新的mate20x5G版给我们使用
那时候所有人都处于非常一个疯狂的状态,因为我们感觉已经触碰到了当时科技的巅峰,在测试用的小型网络,一个几十M几百M的APP,眨了一下眼就下载完在安装状态了,一个4K电影,几十GB半分钟就下载到手机了,4K视频通话和8K直播点播真是一点卡顿延迟都没有,几十路的高清视频监控展示在大屏幕上园区的所有角落都一清二楚,那个时候,我们真的相信,美好的信息时代马上就要来了
后面也参加了其他局点的开局和入网,癫狂的心态逐渐被现实打回原形
我们调研发现,整个5G链路上,终端设备已经做的非常好了,5G基站和配套做的非常好了,链接各种设备线路也都做了巨大的优化,整个链路的症结点,在内容提供商这里。
虽然基础设施建设好了,但IDC机房里的网络出口带宽费用并没有降低,如果要跟上5G的网络速度,各内容提供商需要把自己的网络出口提高10到30倍
比如说一个视频网站,本来存储和带宽费用就是最大的支出,如果要支持4K或者8K点播,一方面要扩容几十倍以上的存储,还需要购买10到30倍的网络带宽,各CDN节点也都需要相应的带宽和容量才行
这样在短期内盈利能力没有大幅增加的话,基础设施和运营费用在两年内要翻5倍,大家算盘一打,高血压心脏病都一起犯了差点立马猝死,这样干的话不如干脆立马破产算了
就像国家修了一条双向40通道的不限速高速公路,但是设定120公里时速以上收费是120公里以下的10倍,大家由于超速费用是在太高了都不敢把速度提上来。
所以现在大家诟病的5G网速问题,并不是5G手机不好,也不是5G基站或者5G技术不好,而是源头的内容提供商大幅度提高内容速率的代价太高,真的玩不动
按道理说新一代的基础设施的处理能力是远超上一代的(华为的单块板子都干到TB级别了),基础设施的价格基本持平并没有大幅度的提高,类似我们个人来说每年花同样的钱能买到比去年性能更好的CPU,容量和速度都更好的硬盘等,数据中心每年更新设备也能使得接入的成本逐渐降低
但把自己的设备和数据都托管在数据中心的内容提供商并不能享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升级的红利,摩尔定律在服务领域是非常脱节的。
假如某一家运营商良心大发,和内容提供商签订服务的时候,确定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年出口带宽自动增加20%,或者带宽不变每年的价格降低15%,估计广大内容提供方会很主动的去解决自己内容提供速率的问题,3到5年之后,整个5G网络体验就会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