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航接收第二架国产大型客机 C919,将与首架机搭档执飞沪蓉快线,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7月16日,记者获悉,中国东航(SH600115,股价4.71元,市值1050亿元)在上海正式接收第二架国产C919大型客机。上午10时06分,飞机执行MU29...
- 287 个点赞 👍
航空迷来答一波。
知乎上关注C919的人太少了,导致知乎上对国产飞机了解的人特别少,也造成了现在一提到C919,知乎简直是乌烟瘴气不堪入目。
我从商飞的第一款飞机ARJ21就开始关注国产飞机了,而且是一点消息都没漏的那种关注,每天的空余时间都会去搜寻下ARJ21和C919的情况。就目前看来,商飞已经成长进步太多了,这种进步不是说拳打空客脚踢波音那种进步,而是和自己比起来,那种明显的进步。
从ARJ21自2016年交付成都航空后,前期交付的两架飞机一开始就出现了比较大的故障和毛病,直接趴窝,当初把成都航空弄的很尴尬,可见当初刚交付的ARJ21不仅质量堪忧,也没有给航空公司带来好的效益。而且不仅如此,ARJ21的经济性和舒适性都非常勉强。但ARJ21你能说它失败吗?不,这才是正常情况!一个新手在一开始不可能做出媲美成熟玩家的产品,但只要能做出来,那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看隔壁小日子的MRJ支线飞机,所有关注国产飞机的航空迷无不是阵阵唏嘘,还好我们坚持下来了。
前期的ARJ21问题实在太多了,要是换成现在对C919的关注度的话,那按现在的舆论环境估计都会被人喷死了。但是商飞不断收集意见、快速响应,不惜一切代价组织人力物力进行保障,不断迭代优化ARJ21,一直到今年商飞还在对ARJ21进行优化。因为前期批次的飞机质量不行,商飞甚至将前期批次的飞机从航空公司手中回购回来改装成货机、医疗机、训练机等。但不管怎么样,商飞总算是从ARJ21这个项目中学到了足够的本领,得到了宝贵的经验,ARJ21飞机也越来越好,没有拖航空公司的后腿,甚至还出口到了印尼。印尼的翎亚航空根本没有对ARJ21有任何特殊对待,往死里使用飞机,ARJ21也经受住了高强度的考验。同样,国内的华夏航空也运营得非常成功。这些迹象都这标志着ARJ21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接受住了市场的考验。目前ARJ21已经交付了100多架,无论什么时刻(夜晚除外),天空中至少都会有10~20架的ARJ21在翱翔,平均日利用率也达到了5小时,在中国这种高铁发达、支线航空并不看重的情况下能有如此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
看完ARJ21,我们来看C919。正因为商飞有了前期ARJ21的经验,C919相比起它的姐姐来说,那简直就是进步神速了。东航也是看到了C919的成熟,才决定亲自来运营C919,而不是像ARJ21一样交由子公司一二三航空来运营。C919全球首架自从交付东航开展商业运营以来直至今日,除了中间中断过一天时间,一直保持全勤记录,这比起ARJ21的运营初期,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这也代表了C919的高可靠性。
当然也会有人质疑C919期间不是还停过一天吗?确实,C919是遇到了非常轻微的引气系统故障,但是我们不能只盯着C919看,横向对比现在非常成熟的A320或B737,这两款机型的引气系统也是小毛病不断,但因为保有量太大,广大老百姓也不去关注航空业,导致这两款机型发生小毛病后直接换机就行了,不会有任何人质疑,更不会有人关注。而且从横向对比来看,C919的可靠性已经相当不错了,空客波音三天四天的就出现各种小毛病,但只有一架运营的C919能保持现在的可靠性记录,只能表明飞机质量真的不错的。不过也是因为这款机型对我们的意义十分重大,对飞机的维护和检查也是非常到位、细致的,保障水平也是非常高的。这也是为什么C919目前只飞成都,因为成都有大量商飞的后勤保障人员和支撑系统,可以确保这架C919前期不出任何安全意外。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交付的飞机越来越多,东航肯定会开通新的C919航线,未来也会有更多的人乘坐C919。
说完了安全性和可靠性,那经济性呢?毕竟为了安全不出事故,投入大量资源、金钱导致没有经济性,航空公司也不会有意愿来购买C919,这也是运10之所以下马的最大原因。随着东航最近披露的C919运营数据来看,是十分让人惊喜的。因为从数据看,C919和最新的A320neo就是没有任何差别,从舒适性、燃油经济性、上座率、票价,你完全看不出来这是一架国产飞机。没有差异就是对C919最高的评价,因为这意味着C919是有能力与A320neo和B737max一教高下的,这也是C919比起ARJ21来最明显的进步。
这种效果,也让东航非常欣喜,东航接到第二架C919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到扬泰本场进行训练,一训就是两天,每天都要训10多个小时,这也表明东航现在非常的急,因为连训两天在航空公司那边是非常罕见的。为什么东航这么急呢?因为前期储备的飞行员根本供不应求,亟需训练新的飞机员用来投入运营。这也从侧面上看得出来东航前期对C919的期待并不是很高,直到现在的运营数据出来后,这才意识到这款飞机绝对很优秀,优秀到东航一接到新机就开展高强度的飞行员训练,好让第二架新飞机早日投入商业运营。
总之,只要是长期关注商飞和国产飞机的小伙伴,对C919的表现可谓是相当满意。而亲自乘坐过C919的乘客,也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和普通飞机没有什么不同!
编辑于 2023-07-19 08:17・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兔子小智库 - 151 个点赞 👍
说明C919国产大飞机在商业化发展在提速,这个是好事,我们可以来详细梳理一下
今天,7月16日东航接收第二架国产C919大型客机
东航是全球第一个国产大飞机的用户
我们最开始1970年就是仿制苏联生产的飞机,1984年获得了适航证
1984年以后和美国合作研发民用飞机
1996年和法国空客合作研发
最终都没有结果
2008年,终于成立了中国商飞公司,准备自己自主研发
直到去年12月份,第一架C919 交付给东航,并且正式获得适航证
第一架国产大飞机在5月开始运营
目前第一架国产大飞机已经飞了90多个班次,有1万多人坐过了
随着第二架国产大飞机开始运营,后面会接二连三越来越多
C919国产大飞机,我们前前后后花了十多年研发,基本上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实现了国产替代
这是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
目前最需要攻克的就是发动机,其他都问题不是很大
民用的这种大型客机都是被国外垄断的
我们要是可以分一杯羹,这个市场非常巨大
国产大飞机的优势是成本比较低
国产大飞机C919存在的订单,有想法想买的差不多800多架
市场空间真的非常大
这绝对是一个万亿空间的行业
尤其是在核心的发动机领域,这个要是完完全全可以攻克下来
那就真的没有任何问题了
未来在民用客机领域,必然是三足鼎立的局面
空客,波音,C919
这么重要的一个产业,万亿规模,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无数公司,无数就业机会
这是我们肯定会大力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
民用大飞机销售额每增长1%,对经济的增长拉动为 0.714%
给当地带来的效益投入产出比为 1:80
技术转移比为 1:16
就业带动比为 1:1
我们要打破空客+波音的垄断,和他们抢生意
预计未来美国和法国,肯定会想办法阻止我们
会有很多明争暗斗出现
目前C919的国产化程度在60%左右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尤其是上面提到的航空发动机领域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预测,未来20年航空业的可以维持每年5%以上的增长
全球会有4万架以上民用大飞机
一共价值40万亿人民币左右
我们买的民用大飞机,就会有9000多架,价值就有10万亿人民币的空间
这就是我们要发展国产大飞机的关键
真的市场太大了
这就是高端制造,产业升级的核心行业代表
是必须拿下的
编辑于 2023-07-16 23:08・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阳光下的沈同学 - 106 个点赞 👍
跟月薪三千的你有什么关系?
机票能不能便宜?
答:跟月薪三千的你可能没关系也可能没关系,机票大概率也不会便宜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关系的话,以前你的机票钱有一大半落到了外国人手里,养出了一堆月薪过万的外国人。但这些月薪过万的外国人消费的时候大概率不会找你,而是在当地消费。结果就是同样是服务业,国外的理发师厨子保姆甚至刷碗工的工资都是国内的十倍。因为他们服务的客户比国内同行服务的客户更有钱
现在有了C919,机票虽然没便宜,但是你的机票钱有更大的份额是被本国人赚走了,从养一堆月薪过万的外国人变成了养一堆月薪过万的本国人—而这些本国人大概率是在国内消费的
于是因为有了C919,国内的理发师厨子保姆甚至刷碗工就可能会增加一些收入—尽管在巨大的总量面前,分摊到每个人身上可能聊胜于无,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好处。但总归会有一部分国人因为这个得到好处—原本这些好处只会落到外国人手里
当然,如果你坚持说你既不是航空产业相关的从业者,也没有机会给这些从业者服务来赚他们的钱,同时你还认为别的中国人得好处跟你没有任何关系,只要钱没落在你手里就与你无关—那好吧,这事确实跟你没关系。
产业升级会惠及很多人,但确实不保证会惠及所有人。甚至不排除会损害一部分主要指望外国人获利(哪怕只是分享残羹剩饭)的中国人,特别是已经润到国外的中国人的利益
对于这部分没有直接从C919等项目中直接获益,甚至可能利益受损的群体,我只能说一句:
我很抱歉
编辑于 2023-07-17 10:4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大熊喵 - 6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沉默寡言李冬宝 - 5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小木头 - 26 个点赞 👍
第一架C919正式交付时间是2022年12月9日。差不多是7个月前。
C919目前在手订单已经过千了。得抓紧扩产能了。
之前的时间应该是在等首飞数据,现在首飞已经过去一个半月,数据没问题,所以开始交付第二架。
按照中国商飞和波音公司的市场预测,未来20年,我国对类似C919这类窄体客机的需求量为每年平均300架左右。
如果C919把他们全吃了,能不能做到呢?(当然不会这么干,肯定会留一部分份额给空客,保持适当竞争。波音就不好说了)
理论上可以。空客和波音每个公司每年交付的飞机在500-1000架之间。平均我们给他算700。
制造业这件事,你知道的,中国不把其他人的数据翻上一两番就不能算我们使全力了。
波音和空客全球员工都在15万左右。中国15万员工的制造业企业比比皆是,根本谈不上头部企业。比亚迪大约有65万人。
再举个例子,光空客在天津的组装厂,一年产能就有50架。
所以一年300架在中国都不是事。
但这是组装产能。产能能不能上来,还要看零部件能不能供得上,C919目前最大的瓶颈在发动机上。目前C919使用的发动机是法国和美国合资的LEAP系列,当前产能1100台/年。按一架飞机2个发动机算,够550架飞机使用。理论上也够,但这个系列别的厂商也在用,而且LEAP发动机能不能卖给中国,目前是要走审批的,虽然还没限制出口,但这把剑一直是悬着的。
所以我们需要把目光投向国内,CJ1000A(长江1000系列发动机)。CJ1000A这款发动机几乎可以说是为C919量身定制的。按照目前公开的消息,已经是上了空中平台测试了。
也就是说,原型机已经做出来,并且通过了台架整机试验和高空模拟台试验(还在地上测,但条件模拟了高空),才会进入空中平台测试。
由于地面模拟试验的局限性,新研制的发动机尽管经过了大量的部件试验、台架整机试验和高空模拟台试验,在装原型飞机试验之前,为了安全起见,特別是对一些危险试验项目,仍需要在飞行试验台上进行不同飞行高度、速度、飞行姿态和不同大气条件下的飞行试验。实际上,飞行试验有飞行试验台试验以及装在相对型号上的飞机上的试验两种。
而中国本身这种大飞机就只有C919,合理猜测,中国的飞行试验台和相对型号的飞机,应该非常接近,也就是说两个步骤可以合并一起测。
行业通用的做法是,一架双发的飞机,拆掉一个原装发动机,装上测试型号发动机去测。这样保证测试型号出问题了,还有一个原装发动机可以用,单发是可以保证飞机安全返航的。
空中测试项目主要有:发动机空中起动;应力应变测定;冷却、防冰系统试验;喘振试验;滑油系统可靠性检查;以及发动机的高度、速度特性测定等。
目前不知道测试到哪一步了。
按照之前官方宣布的消息,CJ1000A量产时间是2025年,一般中国的官宣都是比较靠谱的。
中航商发组织召开了“加速推进CJ-1000A商用航发适航取证”工作动员会。根据此次商发公布的内容来看,CJ-1000A预计最快2024年就能装配在C919上,进行平台和动力适航取证,最快2025年完成取证、并交付客户运营。
制造业的通用数据,一款消费类电子产品从进入量产,到真正产能达到设计水平,需要3个月。发动机比较复杂,我们放宽到1年。
意味着,中国C919真正能上量,应该是2026年CJ1000A发动机批量交货的时候。当然,也有可能提前,这取决于中国能买到多少LEAP系列发动机。
发布于 2023-07-16 17:29・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信息对抗 - 19 个点赞 👍
第二架机身侧面没有首架那种特殊涂装,有拍照需求的朋友购票时候需要注意
话说知乎怎么去掉图片水印啊?这些图都不是我的,不想把自己账号的水印弄上去。
编辑于 2023-07-17 16:38・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Cheneey - 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Tobamovirus - 6 个点赞 👍
我们最关心的无非是4个问题(最重要的还是1、2)
1、安全问题,这个关乎国民生命安全,也关乎国产大飞机的后续全球推广
23年5月28日起投入商业运营的全球首架C919(编号B-919A),截至7月12日,已共执行87班次商业航班,其中京沪航班2班、沪蓉航班85班,平均客座率近80%,累计服务旅客11095人次,累计商业运行250.10小时,目前各项数据应该没问题,所以开始交付第二架。
同时在重大事项的安全问题上,我们应该能充分相信我们政府,c919研发人员的脑袋应该是和他飞行安全挂钩的。
2、机票价格能不能降
多说无益,请大家自行脑补。真是一言难尽。。。
3、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大规模生产及交付
大规模交付,一是等前期运行的可靠性,二是等关键零部件进一步的国产化,其中主要是CJ1000A发动机的国产化。CJ1000A这款发动机几乎可以说是为C919量身定制的,按照之前官方宣布的消息,CJ1000A量产时间是2025年,如果前期飞机稳定运行,那大规模交付时间应该是2026年。
4、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按照中国商飞和波音公司的市场预测,未来20年,我国对类似C919这类窄体客机的需求量为每年平均300架左右。如果不考虑国外的订单,仅按照300架次计算,每架单价为5000美万元,总价为1050亿元。每年带来的产业链集群的gdp增量可超过万亿人民币,这还只是一款机型,后续肯定会持续增长。大飞机产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大量高薪岗位的就业。(高考报考可以考虑这个方向)
编辑于 2023-07-17 00:45・IP 属地海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月白真白 - 1 个点赞 👍
截至7月12日,首架C919共执行87班次商业航班,其中京沪航班2班、沪蓉航班85班,平均客座率近80%,累计服务旅客11095人次,累计商业运行250.10小时。
还以为会是京沪航班为主。
没想到才飞了2次。
想坐也不容易。
也不知道是京沪高铁竞争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导致c919京沪航班这么少。
第二架c919应该能多加点京沪航班吧。
发布于 2023-07-16 21:43・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天星舰水手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棒棒鸡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幻之夏夜 - 0 个点赞 👍
很多人一直叫嚷着国产飞机不安全,但是又说不出理由,说过来说过去无非也就吐槽不是全国产的罢了,毫无新意。我不吹不黑来告诉你们一个国产飞机安全的理由。
国外飞机,很少换新件,基本都是不换件维修,举个例子:飞机发动机有个东西叫作动筒,假如这玩意儿裂了个缝儿,国外有很多方法修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个孔,防止裂缝蔓延,只要无集中应力,就可以继续用。
但是由于我们维修能力不够,技术也比较欠缺,所以国产飞机基本是不考虑维修坏件的,只要坏了就换,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也不计较成本,毕竟还是有点儿自知之名,没这个胆子,不敢像国外维修坏件那么玩儿……一有点儿啥毛病,直接换个新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国产飞机应该是更安全的。
编辑于 2023-07-17 00:18・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咩咩嗷 - 0 个点赞 👍
这题我会。
飞机造太快了,早晚出事。
爱国营销都买919,早晚出事。
早晚出事,告诉我航班号,我不坐。
消费降级,不给机长发钱,就想着买爱国飞机,早晚出事。
发布于 2023-07-17 10:52・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保龙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