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环比下降 0.2% ,有哪些数据值得关注?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匿名用户 - 231 个点赞 👍
PPI-CPI差继续扩大,说明企业利润的压力依然很大,企业利润又会影响居民收入——
美国在经历“薪资-通胀”,国内目前在经历类似于“债务-通缩”。
根据机构的测算,去年利息支出就占社融的近4成——
换句话说,你把这部分给去掉,真实融资需求已经很低了。
居民债务缩表-地方债务约束-企业利润下行-居民现金流不振-居民债务再缩表,如此循环。这是宏观。
投射到微观个人,收入增速显著放缓,就业质量下滑,真实失业率抬升,消费降级,资产价格下跌。
现在有这个苗头,但还没有完全发酵。
这仅仅是人口拐点后的第一年,老龄化启动加速至2030年的初期——
居民部门隐约感觉到了什么。
发布于 2023-07-10 12:02・IP 属地新西兰查看全文>>
Jason不跪 - 218 个点赞 👍
同比持平?换个说法就是cpi到0了。
这种情况往往不常见,即消费者价格指数不涨,就和人的体温一样,cpi太高意味着居民手里货币的缩水,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开支占比高,高通胀对低收入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大。cpi太低往往意味着市场消费活动的收缩,尤其是非必需品,比如食品涨个10%,大家该买还是得买,反过来工业品的在消费不足下,往往出现较为明显的降价。
大家为什么讨论cpi为0或者为负呢?主要原因是担心可能存在的通缩问题,就好比身体发烧是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失温则往往比发烧更危险。本次的数据也比较有意思,cpi为0,但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3%,可能意味着收入不涨的同时基础生活开支在涨,这可能也是大家感觉与数据之间的差异来源。
再看货币的购买力,不同家庭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举三个极端(现实中没有,仅做模型和定性讨论):
1)家庭所有开支都是食品类,那么cpi为0,但食品类上涨2.3%,对这类群体来还是一个生活压力增加的过程。
2)家庭开支中食品类必需品的权重与计算cpi权重相当,非食品类开支也与计算cpi权重相当,那么cpi为0,意味着这类家庭的货币购买力几乎没有变化。
3)食品类开支占比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主要消费是非食品类,比如车子和房子,那么这类群体的货币购买力反而是增加的。
这三种是举例的极端情况,大部分人是在三类极端样本之间,大致的定性关系是,食品类开支越大,受cpi中食品类涨价影响越大,工业品和房子支出方向占比越高,购买力反而是增长的。
我们再把模型复杂化一些,引入收入预期,cpi低是表现,在一定范围内,失业率与通胀负相关,通胀越高,失业率越低。
当居民收入不涨,而通胀为0的时候,并非最差的结果,最差的结果是,收入不涨而基础物价涨,比如食品类价格,而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我国特色版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地方不断举债向市场购买商品,比如奢侈浪费等现象,反过来由于分配问题,钱并不会进入到居民的收入中,带来收入不涨而物价涨的情况。
总结起来,低通胀率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很可能来源于我国居民自发防风险的选择,普通居民本身财富有限,同时增加储蓄比例,减少非必要的投资和消费,必要消费很难缩减,表现为食品类的涨价和非食品类的降价。
至于未来靠着货币政策强拉cpi,也是有办法的,比如在猪肉上做文章,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做文章,只是把通胀拉起来其实并不难,难在如何把居民收入和福利拉起来,尤其是从去年到今年,货币供应砸进去多少钱了,政府明面杠杆涨了多少了,千万别说政策没发力。至于刺激效果,这涉及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使用效率,收入不涨,物价不涨也不算最差的结果,就怕收入不涨物价涨,居民的压力反而更大,解决经济收缩问题,只强行拉高通胀率是治标,而增加居民收入和福利保障是治本。
编辑于 2023-07-10 12:10・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王克丹 - 16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温酒 - 70 个点赞 👍
"缓通胀"或者"慢通胀"说明大家手上的钱更值钱了,一个月啥也不干等于挣了0.2%,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发布于 2023-07-10 15:26・IP 属地格鲁吉亚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一直住顶楼 - 6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马尔萨斯的马克沁 - 43 个点赞 👍
同样是大放水,
某些国家,cpi飕飕的,5个点8个点的速度往上飙,只能连续不断的加息无数次都没完全把物价压下去。
而某些国家,cpi纹丝不动,竟然还呈现下跌的趋势。
厉害。
发布于 2023-07-12 22:5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青山布衣 - 4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春树 - 40 个点赞 👍
怨不得大家不买了,现在物价水平被房地产彻底带偏,已经和收入水平不那么挂钩了。
现在也放开了,大家能出去的时候可以看看,哪怕走近点。去个日本、澳门,你就能发现他们的消费水平居然比不少一二线城市还低。再打开人均收入,你会发现强如上海,人均收入对应到日本也就是“欠发达"地区的九州岛水平。要是这物价继续一年几个点的往上走,那也不太合理吧?
究其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房地产这个玩意的影响绝不是说高价买个房子背个贷款这么简单。地皮炒起来之后,大家也都知道租售比不合理,但租金肯定也要被被动抬升。
而当租金抬升的时候,会造成两个结果。
一、店面租金抬升
前者店面租金抬升的影响非常直接,像上海,我住的中外环社区门店,15平左右一个月都要3万附近了,这一天的流水要求得多高才能覆盖?而且上海现在的发展路线,基本是干掉了各种沿街小商贩,绕过高额店面租金的机会越来越少。别看现在又鼓励摆摊,等困难期过去你看还让不让你摆摊?
二、居住租房价格抬升
房租价格抬升,这块大家可能感觉没那么直接,但却是影响最大的。换句话说,你以为为什么大城市工资高一些?因为给同等的工资你连租房吃饭都吃不起。
而开出了高用人成本的商户会自己消化这部分成本吗?肯定不会。所以能做的,肯定还是继续提升商品单价。
对于打工人而言,只看到工资纸面高一点,但是算下来真的能攒的下来吗?这笔账要好好算一下。
综合生活成本提升
所以,那么高的土拍价,都是妥妥的税。你的衣食住行都是再给地皮交税,房价越高的地方,物价里面的“地皮税”就越高。
所以现在真的是通缩?你餐厅、游乐场、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敢不敢真实对比一下发达国家?这个价好意思说普通人不消费了?
把便宜的途径都通过”市容市貌“管理给干掉了,剩下的又贵又难吃,还嫌普通人不买了,劝你们吃相不要太难看!这个社会可以用脚投票的。
发布于 2023-07-10 11:35・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Jarvis - 22 个点赞 👍
奢侈品暴涨,LV目前有些都要配额去买了。
当然穷人收入减少
中国银行与河南省签署合作协议 未来五年提供一万亿金融支持,
6月25日,建设银行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建设银行3年内将为河北省提供总量不少于2万亿元的意向性金融支持
消费不景气,大家没有钱消费啊。
我身边朋友原来1年或者2年一换手机,现在一部分人三年甚至4年不换手机。
原来武汉很多人去天河飞机场是打的士去,因为带着行李,这是的士最喜欢的单子。
现在基本都是坐地铁。
原来我很多朋友,喜欢让师傅去开车接送孩子上学,每个月给一定钱,
现在他们许多人闲下来,要不自己去,要不让孩子打地铁。
彩票热起来,我看到很多人去买。
你看大A,其实昨天有很大利好消息,但消费不景气。
大A今天一般。
下半年进出口因为经济环境不好,依旧很有可能下滑。
我们年轻人在家待业人口超过20%,
还有大量灵活就业人口,
所以大概率积极财政政策,适当宽松货币政策。
1
中国银行与河南省签署合作协议 未来五年提供一万亿金融支持,
6月25日,建设银行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建设银行3年内将为河北省提供总量不少于2万亿元的意向性金融支持
这个媒体验证了。
李沧区国企债务违约,传青岛市政府办公会议于6月21日傍晚,审议通过成立青岛市政府控股的东鼎产业集团,注册资本100亿,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资金支持。(消息没有权威媒体验证)
2专家建议未来让一部分农民进城,
这个是可以增加消费的。
3专家建议给全民发钱,利用数字货币。
或者发大额的补贴卷。
编辑于 2023-07-10 12:54・IP 属地湖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啊啊啊啊啊 - 17 个点赞 👍
最值得关注的数据还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但是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同时GDP依然在以相对高速进行增长、房地产投资数据则大幅下降。
综合以上四点,我能得到的结论就是我们处于一个相当乐观的繁荣环境中。
很多人讨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但是随着我国进入2023年后房地产投资和相关的一系列产业的数据下滑,不论从宏观且核心的GDP数据还是从微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似乎都没有受到地产的衰退影响,反而都在大踏步增长。
同时我们在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双增的局面下,居民消费价格却环比下降,通俗的来说就是我们的收入提升了,同时物价不仅没涨甚至还有些微跌,居民的购买力不断增强。
以上四类数据的披露,无疑给很多质疑、唱衰中国经济的观点标上了否定,以美国为例,美国经济学者认为目前拜登政府管理的美国,职场收入水平和非农就业让美国的CPI很难进行真正的压制,如果希望控制CPI可能还是需要在一些领域持续进行"缩水"处理,但是我们做到了收入增长且CPI下降,着打破了美国所谓的经济专家学者的传统观念。
当然包括居民消费指数在内的数据,在国内有利的破除了房地产支柱论,全国1-6月的地产相关数据如此"不堪",但是最重要的经济指标数据全部呈现稳中向好,我们降低地产依赖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发布于 2023-07-10 12:36・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九乡河龙牙 - 17 个点赞 👍
都在那分析表象,没啥意义。
来点现实的
618都完全全网没任何热点,可想而知多惨。
布林肯来了,一开始贬低,最后连跳3级,不知道有什么大瓜,反正热搜一撤,全网不敢吭声
利率降了又降,热搜活不过一天。
乌克兰在几十个国家援助下,反攻有声有色,俄罗斯内讧不断,处在崩溃边缘,,居然热搜都没任何消息?
现在的热搜确都是些不关痛痒的垃圾问题。
根据一贯报喜不报忧的作风,那么后面还有多惨????
一句话,大通缩狂奔而来,黑犀牛如约而至。。。老百姓捂紧口袋吧。
发布于 2023-07-10 12:37・IP 属地重庆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远方的星 - 16 个点赞 👍
不敢说直接写CPI跌到0,所以用了个“同比持平”的说法。
就像水不说水,要说一氧化二氢。
其实真没啥必要。
CPI本身只是经济形势的一个指标而已,甚至是比较间接的一个指标。
政府硬要拉CPI还不容易?
食品和油价都在CPI里占很不小的比重,其中尤以猪肉为甚。
大米涨价、猪肉涨价、油涨价,CPI包括PPI,都马上就上去了。
再不行,消费品不是在跌嘛,那和前段时间的汽车协会搞的事一样,弄个价格联盟,不许降价。
CPI不就止跌了?
但问题是,这样把CPI弄上去,难道就说明经济好了?
显然不是。
经济没有好转, CPI还蹭蹭往上涨,只能说明大家日子更难过了。
所以我也建议不用月经贴一样地关注CPI。
社零和社融这两个数据,要比CPI更加直接,毕竟CPI受限于样本,会受到外部能源国际价格和农产品周期的较大影响。
发布于 2023-07-10 13:27・IP 属地湖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第七地区 - 12 个点赞 👍
6月CPI同比增长0%,数据不好看,好在已经见底了。
从细项上看,汽车(交通工具)、汽柴油(交通工具用燃料)、猪肉价格是主要拖累,6月同比涨幅分别为-4.3%,-17.6%和-7.2%。
就石油价格来看,6月同比增速大幅下滑主要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2022年6月,国际石油价格在126美元附近徘徊,处于周期性高点。从7月起,便一路下滑,当前仍处于72-75美元/桶的底部位置。从同比数据上看,意味着今年6月的同比降幅是最大的,之后受基数效应影响,降幅会快速收窄。在这个意义上,后续油价对CPI的拖累会逐月下降。
猪肉价格是类似的情况,去年7月中旬是阶段性高点,之后1个月猪价震荡下行。在基数效应下,接下来一个月,猪肉对CPI的拖累效应也会减弱。
就汽车售价而言,随着车企价格战的结束,其对CPI的拖累也会减弱。
同时,受极端高温天气等影响,今年暑期蔬菜瓜果价格或有明显上涨,对CPI将有拉动作用。
而今年暑期出行旺季带动下,出行价格、服务价格也有望较去年同期明显增长,拉动CPI同比回升。
综合以上因素看,市场普遍预期6月CPI将成为阶段性底部,之后有望触底反转。从wind一致预期看,7月CPI为0.15%,8月进一步升至0.35%,12月为0.8%。
这意味着,下半年,中国内需有望逐步回暖,物价也将逐步走出通缩的泥潭。
编辑于 2023-07-11 08:42・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薛洪言 - 10 个点赞 👍
我tmd手里tmd没tmd钱,怎么tmd消tmd费啊?
数据有什么tmd值得关注的?
都tmd找不到工作,坐tmd吃山空,有几个敢tmd花钱的?
当然,我只是模仿见过的普通劳苦大众讲话而已,不是我没素质。
编辑于 2023-07-10 11:32・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不得不改名的无名 - 9 个点赞 👍
有读者在知识星球问了相关问题,安生怎么看六月的cpi和ppi
——垄断经济体一旦失去创新引起的扩大再生产,如果也没有对外扩张或产业流入之类,就会陷入滞涨沫崩之中。
滞涨沫崩,没有外来货币的注入,或者注入量没有达到掩盖原有债务,产生新的需求的程度,就是滞或崩。
接近或达到,就可能出现涨沫,如果量比较少,就是滞涨、滞沫或滞涨沫。
如果远远高于需求量,那就是高涨沫。
通俗一点讲,就是用涨沫换就业。
现在这个涨沫的水平,说明注入的货币远远没有达到掩盖原有债务,产生新的需求的程度。 所以,可以预期,就业率会很难看。
编辑于 2023-07-11 00:38・IP 属地美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neo anderson - 8 个点赞 👍
目前的情况,并不是典型的“通缩”,而是更加接近于“萧条”。虽然CPI已经为“0”,社会就业等指标也非常不好,但国民经济增速还能保证5%以上。尽管代价极其巨大,可毕竟名义增长率还不算太难看。同时,虚高的固定资产价格,并没有真正的降下来,错配的资源也没有纠正、低效率的各种经济构成也没有出清。甚至经济和社会结构扭曲,不仅没有得到修正,反而还有进一步加剧之势,我国经济并没有恢复正常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并且由于房地产萎靡难振,政府债务向国民转移的路径被打断,政府财政更加困难,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没有任何缓解的趋势和可能;经济和社会运行效率不仅没有任何有效的提高,而且还有不断下降探底之势。在这种情况下,一旦CPI恢复增长,很有可能失控,不仅出现严重的“滞涨”,而且还可能出现恶性通货膨胀,那才是真正的梦魇。
发布于 2023-07-10 13:42・IP 属地云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沉默驴子 - 7 个点赞 👍
这是天大的好事。说明即使无法形成政治的议程,经济规律已经自发地开始抵制只想马儿跑不给马儿草的倒行逆施了。
无非就是:你们一厢情愿地想要给我3000一个月再让我把这3000全花了来提振消费,以前或许管用,现在想也别想。
现在已经给了他们小小的人民震撼了,人民币兑美元一路跌,但是依旧产生了名义的通缩,已经不是一般的通缩了。我早就说过,经济的自由化和政治的开放,应该是相互促进的,一旦瘸了一条腿,就会有不协调的产生。现在通缩的根本原因是,在前一个历史时期没有相应提高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而这是由于没有进行工资议价,没有工人中的代表或者工人的代议代表进行决策导致的。
现在再不提高居民收入,最后就是大家一起完蛋。
发布于 2023-07-10 23:19・IP 属地中国香港查看全文>>
小张不许玩彩六啦 - 6 个点赞 👍
7月份CPI同比大概是转负了。
6月份物价几乎是全线溃退。
给大家梳理了三条线索 :
第一、食品价格全面下跌。
除了蔬菜价格由于5、6月份气候问题而表现地相对坚挺以外,猪、牛、羊、鱼、蛋、奶、果等食品价格全线回落。
比如,猪肉已经连续跌了7个月了。
牛肉批发价也跌去了过去三年积累的涨幅。
今年菜价、果价整体偏贵,但必需品价格也扛不住消费持续偏弱的打击。
二、可选耐用品价格持续下跌
今年消费复苏乏力,可选耐用品首当其冲,CPI中也有体现,家用器具(家电)、交通工具(汽车、摩托)和通信工具(手机)价格在二季度出现了连续的环比回落。
是不是觉得这一波618手机打折力度还挺大的?在这之前还有二汽雪铁龙7折卖车的新闻。
消费降级的顺序:可选耐用品 → 可选非耐用品→ 必需品档次 → 可选服务 → 必需品数量。
目前我们还处在第一阶段,可选耐用品(汽车、手机、地产后周期消费)表现很差,但纺织服装消费和必需品消费增速还能维持。
三、出行产业链价格也有点扛不住了。
目前报复性出行的Fever正在逐步回归常态。五一的确被酒店和航司狠狠挣了一笔,但端午之后热情有那么一点点降温了。
当然,北京依然特别火爆……
有知友问,怎么看出行链的价格?
一般出行相关的支出就是机票、高铁票、租车、酒店住宿、旅行社收费、旅游景区门票和餐饮。
最近几个月,统计局一般会CPI数据解读里面提到相关分项。
以5月为例。
但6月份这几项数据都没有披露。
从统计局每个月固定披露的分项,可以重点跟踪大的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用品及服务这三大项。
机票和租车费这个属于“交通费”,是“五、交通通信”中的组成部分,但统计局并未披露,因此我们只能参考大项。
景区门票属于“文化娱乐服务”,旅行社收费属于“旅游”,这两项都是“六、教育文化娱乐”的部分。
“八、其他用品及服务”中包含了酒店住宿。
5、6月份这三个分项环比也开始回落。
总结一下,食品全面下跌、耐用品持续拉胯、出行链热度降温。
把悲伤留给二季度。
7月CPI会转负,8月让我们卷土重来。
发布于 2023-07-11 20:13・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Ph迪 - 4 个点赞 👍
我是来给你们讲爽文的啊,常关注CPI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数据受季节性影响非常大。食品能上涨2.3%大部分是由鲜果和鲜菜带动,而六月底七月初刚好是鲜菜鲜果集中上市的季节,甚至能延续到八月份。这就意味着七月的CPI如果没有鲜果和鲜菜撑着的话,很可能要是一个大负数。
想急的先别急,要乐的先别乐,大的要来了。
编辑于 2023-07-11 18:02・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陆仁贾 - 4 个点赞 👍
说通缩的差不多得了,你们也关注数据?
美国cpi在2020年到过0.6%,现在是10倍
之前国内每年死亡人数是1000万
去年开始年开始咔地变成1100万以上
凭空少了这么多人口,经济咋一时变好啊
不过三年后美国的失业率就正常了,cpi也起来了
社会适应能力很强的,说明社会适应了这个死亡人数
在某些人口中,不过是死了百万人而已
呵呵,而已
发布于 2023-07-10 12:59・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用户名不符合规范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看客小h - 2 个点赞 👍
说点题外话6月份制造业pmi仍然低于50%,也就是说制造业从4月至今已经三个月保持衰退咯,而CPI和PPI从年初到现在一直都是萎靡不振的。
简单来说就是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都拉跨了,然后你要知道5月份的出口也是衰退的,嗯......我现在光是看到那些赢学家们我就想笑,他们好似活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
编辑于 2023-07-13 02:0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很难不赢麻 - 1 个点赞 👍
作为一个尽可能压缩消费,尽可能扩大再投资再生产的超级经济体,这个数据真的不差。
我们不需要固守西方那套经济理论,对西方好的对我们不一定好。
不是在说反话,而是我们已经走出了完全独立的特色道路,对于各种经济数据的分析,也就不能总是拘泥于西方那一套。
底层逻辑就不一样,不要生搬硬套。
发布于 2023-07-10 13:46・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lili - 1 个点赞 👍
咱经济是不太懂的,但是咱懂人情世故的推理。
男人花钱靠女人,女人花钱靠小孩,如果一个家庭有孩子,孩子但凡哭一声,就是买买买,爹妈都绝不手软。这把好了,孩儿也不生了,虽然俩夫妻也花钱,但是养过孩子的都知道,没孩子,省老钱了。
老龄化,老人是最舍不得花钱的,老人有钱大多靠“省出来”,你要么有本事给他们一把骗光,否则菜贵了不吃肉贵了不吃,你想让他们来点高消费想都别想
那剩下就是打工人了,实际上打工人还是正常消费的。你要赚我们这拨人的钱,也很难,因为我们全给房产压死了,兜里真没钱。现在是老人养孩子好吗,我们这大多都是老一代贴钱贴时间给子女去养下一代,想啥呢……
我说的这些现象都好几年了,要说数据现在才体现出来我都觉得纳闷。挺好的,我还是那句话,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哪个是真正的有钱人咱这不一眼看出来了吗
啥时候把房价逼回两个月工资买一平了,这社会就正常了。
编辑于 2023-07-11 07:05・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装不下去 - 1 个点赞 👍
公布的一季度GDP仍有4.5%的增长,二季度数据没有但预计还是增长。GDP对应收入,消费价格下降说明消费需求下降,会逼迫减产破产。
消费数量下降价格下降,消费总量下降,反映的居民收入下降,以及消费倾向减弱,储蓄增加。
结合GDP增长来看,居民收入下降,那么增长的部分到哪里去了,又花到哪里去了。
根据某些答主提供的数据,奢侈品价格上涨超过20%,上涨下缩是非常明显了。看来中国的经济就要靠上层消费拉动了。
消费结构的变化将导致生产结构变化,下一步消费降级还有继续发展空间,消费品生产规模继续减小,拼多多市场份额继续做大,临期食品引来春天,山寨食品重回百姓餐桌。
内循环已经进入实质性衰退,外部环境趋紧,经济发动机全线停摆,接下来的问题就会变得非常严重,如果今年再遇上极端天气,居民收入和消费将进一步压缩,压力就全部转向外部对抗,秋季震撼积蓄的能量不会小。
发布于 2023-07-11 09:08・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李悦 - 1 个点赞 👍
目前的经济刺激措施都太保守了 体现不出大国风度
应该直接给长城贴满瓷砖 每年铲一次贴一次
那什么经济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三年之内经济增速赶超美国指日可待
发布于 2023-07-12 06:55・IP 属地澳大利亚查看全文>>
终有一天 万众一心 - 1 个点赞 👍
居民正在尽力修复资产负债表,方法就是放弃大额工业品消费,专注于医食住行等维持生命必需品的消费
所谓宽松依然是通过银行放贷债务扩张的方式,然而居民已经认清债务扩张的本质就是自身未来劳动力的透支,所以不在接受新的债务
日式小确幸岁月静好的实质就是居民在修复资产负债表过程中,消费专注于必需品而产生的朴素生活方式
综上,中式小确幸和岁月静好的时代已经到来,不过上面人对这种生活方式持非常负面的看法,毕竟一个人的负债就是另一个人的资产
编辑于 2023-07-12 08:37・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更好吃不会 - 1 个点赞 👍
CPI(Consumer Price Index)叫做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标,反映消费者所支付的物价水平的变化。它衡量了一段时间内一般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包括食品、住房、交通、医疗保健、教育等。说人话就是:CPI通常用于衡量通胀水平和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咱们普遍认为CPI的合理范围是2%左右,最高不超过4%,也就是保持合理的通胀水平,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
那现在6月份CPI是0,啥意思呢?简单来说物价没涨,这其中可能受累于某些大宗商品价格的弱势(比如生猪),但是核心还是物价没涨,为啥?因为没人买,没有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自然带动不了物价上涨,那么问题来了,又为啥没有消费呢?那当然是因为消费信心不足了,至于消费信心为啥不足 ,大家看看瞅一瞅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目前的现状就知道了。和他们唠唠嗑,答案自然浮出水面。
除此之外,还可以关注PPI(Producer Price Index)叫做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生产者购买生产资料和中间产品价格变动的指标,它反映的是生产环节的物价水平变化。包括原材料、能源、劳动力和其他生产成本的价格变动。有些人简单粗暴把PPI理解为:如果我是卖水果商贩,我从果农那边收购水果的成本,PPI上涨,理解为进货的成本变高了。PPI主要关注供应链中的价格变动,有助于了解生产环节的通胀压力。
6月份PPI的降幅扩大到5.4%,说明什么呢?意味着生产环节的价格压力增加,生产成本可能有所下降,但生产者面临的是供应过剩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可能遭受利润下滑的风险,因为他们难以将价格上涨转嫁给消费者。
当然啦,这两个数据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指标,不能代表全部,也不能代表全年,我们不能看到6月份数据一出,就要去叫通货紧缩来啦。还是要综合考量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
发布于 2023-07-12 10:44・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私募甄选家 - 1 个点赞 👍
实在让人摸不了头脑我国的印钞机是火力全开,为什么物价却涨不起来呢?
7月10号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六月中国CPI同比涨幅回落到0。PPI同比下降5.4%,降幅创出了七年半的新低。与此同时,从6月12号开始,央妈一周之内四次降息,七天逆回购利率、SLF利率、MLF利率和LPR利率全线调降。那刺激力度不可谓不大,但为什么CPI,PPI等物价指数却这么的弱呢?
第一个原因是货币乘数的坍塌。要知道,全社会的流动性并不只是由基础货币所决定,货币乘数也是关键。央行可以控制基础货币,但是无法控制货币乘数。货币乘数它是由企业和银行所决定。当下的情况就是央妈释放了天量的基础货币,但是企业没有信贷需求,钱在银行里空转。导致了货币成。数下降的更多,所以天量的流动性没有推高物价。
第二个原因就是投资成熟的坍塌。举个例子,去年我国新增了28万亿的M2,今年一度新增了15万亿的M2,但是我们看到它带来的效果非常的尴尬。去年28万亿的M2仅仅带来6万亿的GDP增幅。而今年一季度15万亿M2下去,仅仅带来了1.3五万亿的GDP增幅。也就是说,我们往经济中投入一块钱,只能换来0.09的经济增长,效率太低。
为什么会这么低呢?主要在于我们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尚未惠及普通老百姓。但是我们一定要保持耐心、信心、觉醒,风雨过后,总会见到彩虹。
发布于 2023-07-12 19:58・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暴雨心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