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乾隆制四库全书,鲁迅却说四库全书出,中华古书亡?
鲁迅怒怼乾隆,四库全书,但清宫戏里乾隆却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是不是另一个版本为乾隆洗白,甚至掩盖历史的嫌疑,谁给这些无脑小说那么大的权利,敢洗白清朝皇帝?
- 207 个点赞 👍
《四库全书》的文津阁藏本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8亿字 。
《永乐大典》据考证全书22877卷,11095册,约3.7亿字。
从纸面数字来看《四库全书》碾压了《永乐大典》,两者的评价却截然不同。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同时,乾隆下令禁毁了许多他认为“抵触本朝”、“诋毁清人”、“涉及明清史事”的书籍,甚至有不留原文而直接修改内容的情况。据统计,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录书籍一样多,约有3100多种。要知道《四库全书》虽然征集了一万二千多种图书,但其实最后只收录了3462种图书,存目6000多种,禁毁和收录几乎一样,触目惊心。
二者的难度也不可同日而语,《四库全书》是丛书,《永乐大典》是类书。丛书是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把不同的书按照种类、时间先后不同而排列组合为一套书。每本书都是独立的。
类书是按照字韵或者词条把各种书中的内容摘录出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一部书。每个字或词条下面都有相关的材料。相当于将所有书放到一个数据库里重新归纳整理。
而且鲁迅先生还说到一点:
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
不但禁毁大量书籍,还破坏格式,不保存原本,肆意修改,篡改历史真相……
至于乾隆,题主说的那些小说,应该是从琼瑶开始,但其实那些小说和电视剧专注的是儿女情长,不涉及政治、军事这些,乾隆在里边自然显得人畜无害,我个人觉得谈不上洗白,但是长此以往使不了解历史的普罗大众对其有了良好印象确实也是客观存在的。
康雍乾时期,虽然史书上将其称为盛世,但近几年越来越多人发现其实言过其实,虽然清朝在康雍乾时期,国库充盈,表面上歌舞升平。
但对于文化和民力来说却是毁灭性的,清廷控制当时读书人文化,大肆兴文字狱,许多传统书籍文化皆毁于清廷统治者,在那个时期,百姓更向行尸走肉,乾隆一朝扩建、新建大量园林、宫殿,七下江南劳师动众、挥霍无度,百姓思想空洞,毫无生气,在这样一个黑暗且严重的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纵向来看,这个王朝却是不能称之为盛世。
编辑于 2023-06-30 11:09・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舞文泼墨 - 19 个点赞 👍
因为四库全书除了众所周知的删改问题外,其实还有粗制滥造的问题。一般看古书的,除非没办法只有四库本,否则是能不用就别用。
以宋代兵书《武经总要》为例。下图是明刻本的抛石机图。
再看一下四库本《武经总要》……
宋朝的抛石机秒变大清火炮。
再看下《纪效新书》18卷本,随手举个例子。下图是万历刻本的18卷本鸟铳分型里的扳机和铳机图,注意我分别用2个颜色筐做了区分,其中橙色筐内是铳机簧的正反两面。特别注意两句注释:
其鬼所勾画不出
侧立外形
然后看下图大清四库18卷纪效新书,不仅把三个图分三页绘制,还把图的注释改成标题,最令人发指的是把两句“其鬼所勾画不出”和“侧立外形”本来分别是两个零件注释的话合并为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还给当标题了。
马明达教授在点校纪效新书时就吐槽过四库本错漏太多,他最后是以万历刻本为基础点校18卷本《纪效新书》
真毁书不倦我大清!!!
更值得吐槽的是戚继光晚年结合《练兵实纪》重新修订的14卷本纪效新书,居然还是靠朝鲜帮我们保存下来的,他大清就没有任何收存!或者直接被销毁也为未可知!
编辑于 2023-11-18 23:58・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李梦阳 - 1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1 个点赞 👍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
但俞正燮的歌颂清朝功德,却不能不说是当然的事。他生于乾隆四十年,到他壮年以至晚年的时候,文字狱的血迹已&·······经消失,满洲人的凶焰已经缓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那时的禁书,我想他都未必看见。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这两句,奉官命改为“永远看不出底细来。”)
嘉庆道光以来,珍重宋元版本的风气逐渐旺盛,也没有悟出乾隆皇帝的“圣虑”,影宋元本或校宋元本的书籍很有些出版了,这就使那时的阴谋露了马脚。最初启示了我的是《琳琅秘室丛书》里的两部《茅亭客话》,一是校宋本,一是四库本,同是一种书,而两本的文章却常有不同,而且一定是关于“华夷”的处所。这一定是四库本删改了的;现在连影宋本的《茅亭客话》也已出版,更足据为铁证,不过倘不和四库本对读,也无从知道那时的阴谋。《琳琅秘室丛书》我是在图书馆里看的,自己没有,现在去买起来又嫌太贵,因此也举不出实例来。但还有比较容易的法子在。
新近陆续出版的《四部丛刊续编》自然应该说是一部新的古董书,但其中却保存着满清暗杀中国著作的案卷。例如宋洪迈的《容斋随笔》至《五笔》是影宋刊本和明活字本,据张元济跋,其中有三条就为清代刻本中所没有。所删的是怎样内容的文章呢?为惜纸墨汁,现在只摘录一条《容斋三笔》卷三里的《北狄俘虏之苦》在这里——“元魏破江陵,尽以所俘士民为奴,无分贵贱,盖北方夷俗皆然也。自靖康之后,陷于金虏者,帝子王孙,官门仕族之家,尽没为奴婢,使供作务。每人一月支稗子五斗,令自舂为米,得一斗八升,用为餱粮;岁支麻五把,令缉为裘。此外更无一钱一帛之入。男子不能缉者,则终岁裸体。虏或哀之,则使执爨,虽时负火得暖气,然才出外取柴归,再坐火边,皮肉即脱落,不日辄死。惟喜有手艺,如医人绣工之类,寻常只团坐地上,以败席或芦藉衬之,遇客至开筵,引能乐者使奏技,酒阑客散,各复其初,依旧环坐刺绣:任其生死,视如草芥。……”
清朝不惟自掩其凶残,还要替金人来掩饰他们的凶残。据此一条,可见俞正燮入金朝于仁君之列,是不确的了,他们不过是一扫宋朝的主奴之分,一律都作为奴隶,而自己则是主子。但是,这校勘,是用清朝的书坊刻本的,不知道四库本是否也如此。要更确凿,还有一部也是《四部丛刊续编》里的影旧抄本宋晁说之《嵩山文集》在这里,卷末就有单将《负薪对》一篇和四库本相对比,以见一斑的实证,现在摘录几条在下面,大抵非删则改,语意全非,仿佛宋臣晁说之,已在对金人战栗,嗫嚅不吐,深怕得罪似的了——
(原引文略)
即此数条,已可见“贼”“虏”“犬羊”是讳的;说金人的淫掠是讳的;“夷狄”当然要讳,但也不许看见“中国”两个字,因为这是和“夷狄”对立的字眼,很容易引起种族思想来的。但是,这《嵩山文集》的抄者不自改,读者不自改,尚存旧文,使我们至今能够看见晁氏的真面目,在现在说起来,也可以算是令人大“舒愤懑”的了。清朝的考据家有人说过,“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妄行校改。我以为这之后,则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令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
发布于 2023-07-01 13:36・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谢逸之 - 8 个点赞 👍
请周树人说说他祖先如何在大清科举考试里作弊的先。
1893年秋,周福清因贿赂浙江乡试主考官的事败露,被捕下狱。1895年,被关在杭州的周福清因“关节未成,赃亦尚未与人”而被“免勾”,得以保命。1898年,周福清从狱中寄《唐宋诗醇》一书并指示樟寿诸孙咏读。 1901年2月奏准释放周福清,4月9日,周家雇船至西兴接周福清回家。1904年7月13日,周福清去世。
发布于 2023-08-05 19:31・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李朝忍祖 - 7 个点赞 👍
满清,由于对于自身的不“自信”,毕竟200W人口的满族,统治如此广阔的土地,是有点“心慌慌”,因此为了加强“统治”,特别是“洗脑”对汉族的知识分子,强化满族统治者的绝对地位、打压反清复明的残余势力,掀起了以汉族文人为主要对象的文字狱浪潮。进行残酷的文化压制。
篡改古典,更是其拿手好戏,毕竟科举就是考这么几本书,满清统治期间,雍正和乾隆是“文字狱”最兴盛的时候,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共发生了130余案,创造了比中国前期历代“文字狱”总和还多一倍多的空前奇迹;几乎占了整个清朝全部文字狱案件的70%左右。其中有47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
纪晓岚,在编纂《四库全书》与写作《阅微草堂笔记》时,都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去创作。造成这两部作品的含金量并不高。所以,鲁迅、唐弢等人曾将《四库全书》,评价为一部阉割中国古文化的集大成之作。《阅微草堂笔记》,虽然有厚厚的24卷,但是仔细阅读过它的人都会发现,这部明显受了蒲松龄《聊斋志异》影响的笔记体杂记,除了语言精美典雅、行文端庄诙谐外,很少有震聋发聩的独到而新颖的观点和见解。
纪晓岚之所以没能尽心著述,写出真正的大书来,并不是说他没有才气与写作水平,而明显是另有隐衷的。实际是他是被清朝的统治者“阉割”了精神和思想上的创造性,变成了一个“精神上的太监”。
文字狱严重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这是封建专制主义日趋腐朽、没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是涉及思想,历史,政治,以及民族问题的书籍被禁被毁,凡是涉及明朝,比如明人的文集,明人的诗集,明代的历史,明代人物传记,特别是反应清兵入关汉族的反抗,更是“斩草除根”。
如同日本教科书,从来不写南京大屠杀,几十年后,日本年轻一代根本不知道有这样回事情,对于侵华战争更是轻描淡写的“进入”中国。
历史的篡改,古典的毁坏,是一场浩劫,这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王莽之乱,西魏军队在杨坚的父亲杨忠的率领下攻破南梁的都城江陵。作为文化巨匠的梁元帝萧绎选择了自焚,燃烧了古今图书共计14万卷。“文武道尽”的最大悲剧。以《四库全书》作为唯一考究的典卷,不能不说是个悲哀!乾隆朝编纂《四库全书》,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章太炎《哀焚书》第五十八)。当代学者顾关元先生据海宁陈乃乾的记载,则认为所销毁的书籍是《四库全书》总数的十倍。因此才有鲁迅说“中华古书亡”
编辑于 2023-07-12 18:18・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榆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