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由于对于自身的不“自信”,毕竟200W人口的满族,统治如此广阔的土地,是有点“心慌慌”,因此为了加强“统治”,特别是“洗脑”对汉族的知识分子,强化满族统治者的绝对地位、打压反清复明的残余势力,掀起了以汉族文人为主要对象的文字狱浪潮。进行残酷的文化压制。
篡改古典,更是其拿手好戏,毕竟科举就是考这么几本书,满清统治期间,雍正和乾隆是“文字狱”最兴盛的时候,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共发生了130余案,创造了比中国前期历代“文字狱”总和还多一倍多的空前奇迹;几乎占了整个清朝全部文字狱案件的70%左右。其中有47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
纪晓岚,在编纂《四库全书》与写作《阅微草堂笔记》时,都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去创作。造成这两部作品的含金量并不高。所以,鲁迅、唐弢等人曾将《四库全书》,评价为一部阉割中国古文化的集大成之作。《阅微草堂笔记》,虽然有厚厚的24卷,但是仔细阅读过它的人都会发现,这部明显受了蒲松龄《聊斋志异》影响的笔记体杂记,除了语言精美典雅、行文端庄诙谐外,很少有震聋发聩的独到而新颖的观点和见解。
纪晓岚之所以没能尽心著述,写出真正的大书来,并不是说他没有才气与写作水平,而明显是另有隐衷的。实际是他是被清朝的统治者“阉割”了精神和思想上的创造性,变成了一个“精神上的太监”。
文字狱严重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这是封建专制主义日趋腐朽、没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是涉及思想,历史,政治,以及民族问题的书籍被禁被毁,凡是涉及明朝,比如明人的文集,明人的诗集,明代的历史,明代人物传记,特别是反应清兵入关汉族的反抗,更是“斩草除根”。
如同日本教科书,从来不写南京大屠杀,几十年后,日本年轻一代根本不知道有这样回事情,对于侵华战争更是轻描淡写的“进入”中国。
历史的篡改,古典的毁坏,是一场浩劫,这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王莽之乱,西魏军队在杨坚的父亲杨忠的率领下攻破南梁的都城江陵。作为文化巨匠的梁元帝萧绎选择了自焚,燃烧了古今图书共计14万卷。“文武道尽”的最大悲剧。以《四库全书》作为唯一考究的典卷,不能不说是个悲哀!乾隆朝编纂《四库全书》,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章太炎《哀焚书》第五十八)。当代学者顾关元先生据海宁陈乃乾的记载,则认为所销毁的书籍是《四库全书》总数的十倍。因此才有鲁迅说“中华古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