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女留美还是回国?
- 1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90后的大姐姐来答一下吧,因为我也曾经纠结过。我是国内读完本科,然后直接来美国读书工作,之后定居这里,已经十年多了。
刚工作的那几年,我曾经频繁考虑过回国。我工作的第一年就抽中了H1B,但是,我当时并没有高兴,反而想的是,抽中这个干嘛,只会让我更纠结去留。尤其是看到朋友圈里,一毕业就回国的同学天天精彩的生活,时不时参加个行业会议,和大佬们聊天。作为一个事业心比较强的人,我当时问过自己很多次,在这边过这种平淡的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当时甚至都接受了一个有背景的朋友劝我回国一起创业的邀请,后来还是婉拒了。当我工作了三年左右的时候,我甚至还和国内的猎头认真地了解过国内的行情。对于回国这个想法,在我刚工作的那几年,我差不多是时刻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但是,我这人好奇心比较强,还是想看看靠自己在这里能走多远。我还很注重自己掌握命运的主动权。所以,我当时的想法是,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回国,反正有退路。但是,如果马上就回国,假如我后悔了,可能就不一定有退路了。
后来在一个我计划好的合适时间,虽然有给钱更多的其它offer,但是我还是综合分析了一下,跳槽到了我认为当时最适合我的团队和老板。在新公司里,我和其它同事在年龄上有断崖式的差距,大概是基于这个原因,加上我还算努力和聪明吧,所以几任老板都还挺看好我的,因此给了我不少机会。
我目前供职于行业前十的公司(也非IT行业),还积极在行业重要会议上演讲,积累自己的职业名声。算是经历着我曾经羡慕的那种“生动的”职场生活。最近已经开始有几个总监的职位找我了,但是,我深知这是因为big name的光环和我目前看起来不错的title与晋升速度,但是,我本身在行业整体的知识储备,经验和领导力上,都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并没有准备好再进一步,所以选择依然留在这里,用我目前所拥有的机会,从横向和纵向加强自己的思维和能力。
生活上,由于美国的薪资还不错,让我可以独立的负担体面的生活。我目前独自生活在一栋大概三百平的房子里。但是,明年应该就不一定了哦,因为明年大概我们就结束异地了。虽然是异地的爱情,但是是特别甜甜的,哈哈。
父母计划每年过来半年,剩下半年旅游。
如果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不好说,要看当时的很多因素决定。虽然,我喜欢计划,但是,也深知现在的我是无法完全看到未来的自己的。人生的魅力在于多样的可能性。
我也曾经自己偷偷躲在洗手间不敢出声的哭泣;下了班一边哭一边开车;早上4、5点爬起来开会;工作到半夜3、4点;我还曾因为连续工作太久且压力太大到心脏不舒服去看医生,医生给我写了病假条要我休息,等等。我很感恩这些年独立面对挑战的自己,让那个从当年和其它部门的同事在会议上吵架而差点哭出来的我,成长为了,到现在这个越来越相信自己在不同的境遇下都能够生存的自己。因为工作原因,我接触了同行业的国内公司和几个回国的同行,我微信里也还留着前几年加的几个国内猎头,会看到TA们发的现在的市场行情,从这些人那里得到信息,让我觉得将来即使回国也不会是个不好的选择。
现在我心理上佛系很多了。我自己的生活告诉我,应该顺应命运的安排,人生是一场旅行和修行,没有所谓得好与不好,而且好与不好本身也都是暂时的。不一定最终要走到哪里过怎样的生活,只要踏踏实实,一天一天的去拥有自己的经历,就可以看到人生独有的的风景。生活给了什么本子,就尽努力过成接近自己喜欢的样子就好了。不用内耗去纠结。
编辑于 2024-03-22 13:01・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神秘人 大L - 2 个点赞 👍
不用内耗去纠结。
我自己的生活告诉我,应该顺应命运的安排,人生是一场旅行和修行,没有所谓得好与不好,而且好与不好本身也都是暂时的。不一定最终要走到哪里过怎样的生活,只要踏踏实实,一天一天的去拥有自己的经历,就可以看到人生独有的的风景。生活给了什么本子,就尽努力过成接近自己喜欢的样子就好了。
独生女留美还是回国? - 神秘人 大L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6619287/answer/3439479927
(异地求学的独生子也可参考)
独生女留美还是回国?
先说一下自己的状况:25岁,独生女,美国本科,硕士即将毕业(学校排名前25),小众专业,行业在国内和美国都处于起步阶段,前景还不错。老家在北上广,有3套房产。爸爸妈妈年纪都比较大,爸爸60多了,妈妈也快60,两老都退休。目前面临是留在美国找工作还是回国照顾爸爸妈妈的问题。
前几天和妈妈聊天,现在二老身体都不是很好,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他们虽然明确不用我养老,之后会考虑养老院。并且尊重我
查看全文>>
开心 - 2 个点赞 👍
劝别回来。
回来干什么啊。
在国外生活多自由,开放,能玩的东西也多。
至于你爹妈,不用考虑他们。
要用西方的思维去考虑事情。
不要被中国的愚昧的孝道绑架。
他们选择给你送出去,现在的一切就是他们应该得到的。
加油。
毕竟美国的福利那么好。
而你先天占了国内的福利,读书不用贷款,享受了高等教育,这都是好处。
让你爸妈在美国给你买房子嘛,就是在需要用到中国好处的时候将就中国好处,需要用到美国好处的时候将就美国好处。
需要用到爸妈的时候就说父母应该支持儿女,给儿女买房,供孩子读书。
不需要用到他们的时候,就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你长大了,不应该为了他们牺牲自己的幸福人生。
就是这种两头吃好处,才能过得好啊。
不信你品,大部分国外过得好的都是这种的(身边统计学)。让你父母先把你的基础打牢固,这点非常重要。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小心别被白人男吃了。
很多白男很精的。特别是选择和亚洲女人结婚的,真的很多鸡贼的。付出是无法避免的,但注意别被占便宜太多就行。
查看全文>>
于也航 - 1 个点赞 👍
你看底下的评论,真的不知道大家说的是真是假,是好心建议还是拿钱讲故事。
我理解这个选择与其从网上找答案,还是现实中找答案更靠谱,看看自己周围有相同情况的师兄师姐,以及拖国内的朋友打听国内的情况,多数人的道路总不会是大错。特别是本校的毕业生,往前数三年,大多数的选择不一定是绝对好,但是大概率不容易出错。
所以去问现实世界的朋友、前辈,师兄师姐或者学长学姐,网络上虚虚实实,打字谁都会,现实的选择才是准确的。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27 个点赞 👍
我觉得高赞说的话是很对的。
人不能把自己的路走窄了。
你硕士毕业就只剩下三年的opt了,回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随时都可以做,留下却很难。
如果你暂时无法做出决定,应当先留下,慢慢想。
我十分喜欢你这个提问,因为你的问题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提出来的,而不是在根本没得选的时候瞎焦虑。你之后补充了你自己已经有offer了,这很关键,也很好,让回答这个问题变得有意义了起来。
你是有得选的人,和许多人不一样。因此你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一定要也去找寻那些“有得选”的人们的意见。
在网上问网友,或者是观察身边的朋友,一定要去看那些“有得选”的人都是怎么选的。
许多人嘴巴说的和实际做的很不一样,
一定要看那些人实际上都是怎么做的。
就我对绝大多数的人观察,嘴巴上说什么的都有,而行事的时候决定却惊人的一致。
留学生在美国,
赚到钱以后和没赚到钱以前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
之前觉得什么都贵,之后觉得什么都便宜。
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在消费升级和体验提升方面,它确实是有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那种体验是十分具有冲击性的,其实我有许多在摇摆的朋友,在工作过一阵以后,就不再摇摆了,开始积极投身到办绿卡,选址买房的事情中。
这时你也要观察,一些在美国工作的人,他们是有绿卡公民还是没有的。许多拿不到身份的人,他们也是没得选的。这会儿也要记得,去观察那些有些选的人是怎么选的。
不同行业和岗位的收入,在美国和国内都是有对应的区间的,
8W美金年薪的工作在国内应该是12Wrmb左右。
12W美金的年薪在国内应该是15-20Wrmb左右。
15-20W美金的年薪在国内应该是30-50W区间。
你在接了美国的offer以后,可以去试着同时面一面国内的面试,来验证一下我的说法。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在验证之后,都会由于接受不了高物价和低收入,而放弃回国。
甚至许多人来到美国伊始,就是冲着这高收入来的
至于“国内机会多”这种蜜汁说法,前几年很流行,现在疫情之后好像也不流行了,都没见到有人提了
因此这在过去看来是最大的回国争议点,
现在也没有什么异议。
现下主要劝回国的,打的基本都是亲情牌,默认了在美国的高薪和更好的发展空间,但同时牺牲了对家人的陪伴。事实上,我并不认为你回了国天天996,就能有空陪伴家人。
反而在美国天天上班划水摸鱼wlb,一年到头能挤出来陪伴家人的时间会更多。
实操的话,
可能很多年没见到你想见一面,但是见到了吃了顿饭,解除了思念,就只想让你赶紧gun。
说白了,你见了爹妈烦,爹妈见了你也烦,
最终把他们接到美国来和你报个道,在了解到在美国游乐并不需要会说英语之后,他们也是跑去玩自己的。
其实他们主要担心的是在美国不会英语寸步难行。
而事实上现在在世界范围内都知道中国有钱,为了赚中国人的钱,那些旅游的地方多多少少都会有提供中文的标识或中文服务。
呆在美国的华人,一般选择华人多的大城市居多,也都是讲中文的,生活必须的地方也都说提供中文服务的。即便父母不懂英语,留学生大多也都能轻易的把父母接过来玩。
甚至许多人直接帮父母办了身份把他们接过来,送到免费或者给一点点钱就能给你培训基础英语的地方(比如教会/社区大学),
一来学了英语(就是学的慢点儿,正常人三个月够了,父母可能要学个一年半载,但是反正不要钱,往后余生都可以学嘛)。
二来动脑预防老年痴呆(锻炼脑肌和强化记忆力。这方面美国国情和中国不一样,中国老年人是老了以后身体动不了了瘫床上,需要有人给喂饭把屎把尿,这种脑子清醒的,活着已经没啥尊严了。美国老年人是身强体壮活蹦乱跳脑子瘫了,跟个弱智儿童一样在养老院里就天天上窜下跳调皮捣蛋拆房子,需要护工哄着才能安分,好在无忧无虑快快乐乐。我个人认为身体和脑部衰老不同步挺惨的,应该稍微平衡一下,让它们一并老去)。
父母接过来玩是很方便的,即便暂时没法办身份,一年让父母在这里待半年也不影响什么,一线城市的人,在国内生活成本并不比美国低,生活上也不会有什么不适。赚美金花美金,机票住宿基本没有什么压力。
不仅仅只是美国,美金在世界范围内都很耐花。
当你开始赚美金的时候,可以说是有钱有闲,解锁了全世界。到了年底休上一个月的假和父母相约别的国家,也都是常有的事情。
还有人一毕业,有了工作,很快就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了。正常人一般不是在学校里,就是在出社会很短的时间里就有稳定的关系了,越久越难遇上正常的。
你同时也该考虑这一层关系,未来的另一半遇到了吗,会在哪里?
美本美硕的人,回国之后在这方面遇上的人中,其实价值观错位的概率很大,很难遇上合适的。而在美国,大环境本身就是天然的过滤器。
如果你运气好在opt期间就抽中了H1B,你会省了很多的心,啥都看起来名正言顺。
否则的话,又是一轮新的话题探讨,为了身份去无限试探自己可接受的底线,是run加,day1cpt继续抽,还是刚好到了该结婚的年龄,找个有绿卡的真爱?甚至等到那个时候你再心一横,回了国,都不是不可以。
只怕到那时你在留美还是回国方面早就不再犹豫了。这一年年指数型增长的抽签人数,已经向你透露了大多数人的期望以及选择是什么。
为人子女应该先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再去想父母,没有父母会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过得好,为此自己牺牲一点儿也幸福满满。实际上哪一个父母没有为子女牺牲了许多许多呢?你如果嫁得好你父母也会高兴的。这比他们能不能陪在你身边,去哪里生活重要的多。
总的来说,
判断其实是很好下的,
只要客观权衡利弊遵循本心,至于那些没得选的人的发言,听听就行了。
编辑于 2023-06-12 12:28・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隐姓埋名 - 133 个点赞 👍
建议先看看这张图再讲能不能留以及好不好留。

https://twitter.com/David_J_Bier/status/1593305864210874374/photo/1 上图就是从H1B到最终拿卡的整个流程,这还是建立在留学生能找到工作的基础上。右侧那个深色的条状图就是每轮大逃杀通关的人数比例。
留美难就是字面意思上的难,从一开始所有的选项都已经摆在留学生面前了。
https://atxvisa.com/blog/tag/eb2 要么才能杰出试一把NIW,要么博士起步试着走EB-1A,要么运气好抽到工签接着老实熬,要么有钞能力可以提前规划,要么靠爱情魔法,要么家国不幸天选难民,剩下的法子那就是铁了心没打算再回国了。
留美本身是门学问,但也正因为它是门还算热门的学问,以上所有路径的利弊得失都已经有前人走过。压根不存在什么捷径/小窍门能帮你在不依靠他人和不损害母国的前提下快速拿卡,因为大部分留学生真就是普通凡人,毕业后能找到份工作好好苟住都已经不那么容易,更别谈什么秒变学霸成为所谓的“杰出人才”。
许多女生最后还是会认清现实选择婚绿,男生熬不住的就回国了,因为男生婚绿的概率低多了。
另外不存在其他回答里讲的什么回国就是把路走窄,这是2023年,不是1993年或者2003年。当你选择了一种可能性的时候意味着你放弃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做决定本身就是不可逆选择。讲起来是你要是一毕业就回国再想留美千难万难,实际上你晚几年回国未必能占到比同届一毕业就回国的同学更好的坑位。要是遇到国内发展得好的行业,进入的时间窗口其实很短,撑死三年。三年后傻子都知道要往里挤,那个时候再想进去搞不好你回国的同学升的快一点能给你当面试官。
因为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而言,海外工作经验不是啥加分项,也没什么实际作用。除非你所在的行业是什么国内亟待发展的,要不然就是进外企能加点分,其他的没了。当然了,也有中彩票那样低的概率是题主的小公司完成了IPO开始全球扩张,然后题主作为初始团队之一飞速升职甚至有机会回国开拓业务,达成中美两头跑的终极夙愿。要不然就是梦里想想。
题主今年25岁,三年OPT走完那就是28岁了。这个时间节点很关键。
首先是国内职场初级岗位的隐形死线就是28岁(实际上可能更苛刻,因为极限情况考虑本博连读的26-28就毕业了),海外本硕过了这个年龄全职工作经验只有不到3年的,即便是QS50毕业的回国找工作一样非常困难(因为低龄的名校本硕毕业生比比皆是,而海外经验回国一般会打折扣,简称大龄留学的困境或者奔三职场新人的窘境)。28岁的年龄+3年工作经验正好是属于不算纯小白但职级也不可能太高的状况,因此你要的薪资也就不可能很高。此时回国占坑也不算太晚。
30岁-35岁除了少数人还在持续摇摆,大多数人已经完成了选边站。
在这个时间段还在留美的一般已经是H1B开始熬绿卡的阶段,回国的也基本在家里的帮助下在一二线或者家乡站稳了脚跟。这五年堪称你前半生也许最重要的五年。因为第一次婚姻,第一次购置资产,第一次尝试稳定地在一个城市工作生活,第一次升到中级岗位……很有可能就发生在这五年里。大家不再是一个小白,也不再年轻。人际关系在之前的变动中逐渐稳定下来,形成了固定的同事圈和朋友圈(我指的是本地线下的那种)。潜移默化的,你挪窝的动力逐渐变小,探索和试错的成本陡然上升。这时候还在纠结和摇摆的,那也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间窗口。
35岁之后,几乎不太会有人想去和能去做选择了。
以前知乎上有个回答就是”没人主动找你就别考虑挪窝了“,异国重新找工作有多难就不赘述了,关键这个年龄的人也不太可能去找初级职位。而且不管是拖家带口还是两地分居对家庭关系的影响也非常巨大。简而言之,现实的重力已经足够把曾经年轻的你定型了,至少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确实如此。
这时候还纠结摇摆啥?半辈子都快过去了,还分不清什么是不能割舍的什么是可以克服牺牲的那可真是白活了半辈子。
所以如果题主只是刚毕业不久,这个问题三年后再问自己一次也无妨。
毕竟题主还有时间去感受和考虑,只不过这个时间窗口有最佳赏味期罢了。
编辑于 2023-06-13 13:50・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Simon Zhang - 70 个点赞 👍
一个普通人的想法。
先说结论:独生子可以纠结纠结,独生女就留美
个人情况:在美十年,现已回国,不过回的是比较特殊的香港。如果是和我一样的情况也可以回国,其他情况不建议。1.我在美国待了太久,娱乐方式尝试了个遍,农村、城郊、大城市都生活了起码两年,那些所谓的岁月静好对我来说没什么感觉,回国内老家感觉没有太大区别。2.我找到了两份intern一份可以sponsor,工作感受是我还不够强,是个小菜鸟,找到的工作非常rz且心情糟糕,如果在美国浑浑噩噩拿着微薄的收入,我肯定不愿意。3.国内之前在一家公司实习过,回国前愿意让我return,工作环境好也稳定,我也很喜欢他们,有点动心。4.让我彻底沦陷的是现在的工作offer,钱多事儿也多,专业契合有意思,以及我没去香港玩过,想去玩,也可以高铁随时回家,想都没多想就拒绝了美国的return offer。种种因素结合,我就离开美国了。
再回到结论,如果我是女生,我还是会留美国干那个不太喜欢的工作然后先搞定身份再找更好的工作。毕竟我觉得国内职场是有点性别不平等的,客观且无解,加上社会面的风言风语各种压力,还是美国自在,你家境挺好,只要自己能搞定身份,其他方面父母应该还是能支持一下的。加油!
发布于 2023-06-08 14:48・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Ytterbium - 61 个点赞 👍
分析什么都是虚的。我只认一条,人不能把自己的路走窄了。
你现在留美,过几年想要的话还可以回国。但是如果你现在回国,那你再出去的可能性太小了。
真的,怎么选都可以,但唯独不要走进无其他选项的路。
编辑于 2023-04-20 08:19・IP 属地澳大利亚查看全文>>
tgafsadas - 18 个点赞 👍
我以前说女留学生建议回国被拳师们喷惨了,什么故意忽悠国女回国所以就没人和郭楠竞争这种话都有人说。
讲道理,你一个米国本硕,7年怎么也得花掉300万RMB吧,家里起码还得有500万现金或者等价现金流才舍得送你出国,对吧
那你在国内经济水平随便都是顶级的0.1%,干什么事电话摇来人给你做得好好的,
何必在米国大农村自己撸起袖子通马桶?就算你能掏出500万USD放在米国, 米国劳动力也不如国内那么方便。
至于女博士,特别是国内本米国博士那是另一个赛道,甚至可以说是另一个物种。
正所谓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你不用走女博士这种路,干嘛想不开没苦要硬吃,人活一辈子不就是图个乐呵。
女博士如果家里有钱也是考虑着回来搞个带编讲师。。。
编辑于 2024-10-26 06:26・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口口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LAWRENCE - 0 个点赞 👍
在美国留学的生活,是相当艰辛的,下馆子是天价的昂贵,我在美国加州大学读法律硕士的一年期间,也只是奢侈过这么一回。 来美国,可以算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也是我给父母出的最大的难题。有过哭闹,有过挣扎,有过声嘶力竭,有过彻夜不眠。恐怕也是我平凡的父母这辈子做的最勇敢的一个决定。 最终,我还是来了。 在这广袤的北美土地上,容得下我的却只有房东车库中五平米的隔间,而我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便是在公用厨房里烧菜。 美国所有涉及人工的服务都是贵得吓人,理发洗剪吹$70美元一次,吃饭平均$15美元一个人才能吃一顿简餐。 爱烧菜的我,超市是从来不敢去的。除了学校和家里,我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菜市场。在旧金山的唐人街,每周去一次,花$20左右,就能买够我一周要吃的食材,一个月也花不过$100美元。$1.6能买四只鸡腿,$ 1.29能买一磅里脊肉。美国的鸡肉,鸡腿是最便宜的,鸡胸肉是最贵的。而猪肉,里脊肉是最便宜的,五花肉是最贵的。也正因如此,那一年,我没有吃过鸡胸肉和五花肉。而蔬菜则要去墨西哥人的摊子,墨西哥人喜欢把蔬菜包装成dollar bag(一元包),茄子、辣椒、洋葱、胡萝卜、土豆这些北美本土的种类,每种买个一元包,就够我吃一个星期。如果要吃绿叶子蔬菜,那可能就要饿肚子了。 这暗无天日的蜗居生活中的我,在得知在洛杉矶读硕士的本科同学,要来旧金山旅游时探望我时,心情还是精神为之一振,决定带他们吃一顿好的!虽然我知道,这对我来说是一笔大开销。 硅谷附近的圣马蒂奥有一家著名的老北京饭店。我的本科同学与两个她的硕士同学一起来,加上我就是四个人。我们点了溜肝尖儿、煎饼果子、脆皮炸鲜奶等传统北京菜。最终我的本科同学坚持要与我分单,总价$140,划下来的账单是$70一人。这几乎相当于我一个月的伙食费,是我在美国留学一年之中最奢侈的一次消费,却是这一年中吃得最值的一顿。 也顺便推荐一下自己写的专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布于 2025-01-14 11:43・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美国公司刘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