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明明不住在农村,为什么还要回农村建房子?
- 1 个点赞 👍
农村盖房有前提条件。户口要在村里,分到宅基地或者买块宅基地,盖了才能确权。邻里关系不要太复杂,有的邻居就是世仇、有的父辈兄弟不和,村里就是个小社会,充斥着无知、贫穷、未开化、蛮横、无礼、红眼病、背后说闲话、嫌贫爱富、恨人有笑人无,和朴实、纯朴不搭噶,这都是臆想出来的。有儿子,否者盖了也会被骂死绝户、绝户头,自己死了户口就不在那了,宅基地以后理应收回村集体。
老人比较想在村子里盖,一方面是所谓的“落叶归根”,一方面是盖个房跟老邻居攀比攀比。赚到钱的年轻人和虚荣心强的也想翻盖祖屋,衣锦还乡,户口在不在无所谓,就是要给乡亲们看看有出息了。
农村也不是好的退路,那3年,村子里照样户户锁大门不让出来,一样的管理模式,而且更加野蛮,村干部找几个无业闲散人员组成保安队进行管理,被整了才是有理没处说,别以为村子里可以随意走动,想吃菜下地摘,下地先去申请下地证明,戴口罩做好检测才能出去。
农村盖房纯属虚荣心的表现,隔壁盖了,咱也要盖。没盖会被人看不起,盖了人家也不会因此看得起你,现实中没什么实际价值。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0 个点赞 👍
那是自己的家啊,叶落归根吗。
查看全文>>
礁石上的风帆 - 5016 个点赞 👍
别人不知道,说说我父母回农村建房的原因,完全是为自己不切实际的梦想买单。
我爸,七八年离开农村,坐了四十多年办公室,年轻时总梦想回家乡盖个小房子,等年老了就回去过田园牧歌的生活。终于在零八年买了已废弃的村小,改造成了他梦想中的样子。不得不说面积是真的大,盖的也是真好。而且家乡就在城郊,出城二十分钟就到了,风景也很好,山清水秀的。
但是盖完以后,他们只偶尔白天去玩,从来不在那过夜。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田园牧歌的梦想完全是叶公好龙啊。现在已经2022了,我爸爸离开农村已经四十多年了,生活习惯已经完全改变,回去才是真不习惯。
他怀念小时候的火炕,结果睡个觉起来觉得浑身腰酸背痛,硌的睡不着。当时我就在想,爸爸你还记得你90年买的席梦思吗?
他怀念小时候的朋友,结果现在家乡的小一辈都不认识了,他那一辈的大多进城了,再老一辈的都九十多了,能一起玩的人还没有城里多。
他想象自己养鸡鸭猪狗,侍弄门口菜园,每天做大灶饭菜,总之就是老年男版李子柒。然后发现,想要五谷丰登肥猪满圈,需要干的活太多了。都不说一天几顿煮猪食,就说你那满山溜达的鸡和羊,动不动就想顺流而下的鸭和鹅,不定期跑丢了一只两只的,你有没有精力漫山遍野找?想烧大灶就得有柴火垛,想有柴火垛就得砍柴。行,柴火可以买,人家还能给你码的整整齐齐的,就每天抱柴火回来烧也是个小活啊,现在农村自己人都不怎么烧大灶了,取暖是电炕和地热,做饭是燃气。更别提自己想象中纯绿色无公害蔬菜,种了一年收获的全是蕾丝小叶片,俩人一合计,不放化肥不打农药确实不行,第二年开始老老实实不绿色有公害了。
他想象自己能自给自足,后来发现需要什么都是每天从家里带过去,临时想买点什么太不方便了,能买到什么全看小卖店有什么。
也不是一次没试过,俩人也曾热情洋溢地住过一晚。到了晚上,我妈妈不敢出门,她习惯了去哪都灯火通明,而村村通路灯的光线比较暗,路两边就是漆黑的广袤农田。晚上坐在院子里乘凉,傻傻的不知道防蚊,十里八乡的蚊子都来了,被叮了一腿包。我爸爸睡不着,除了炕比较硬,还有各种声音——虫鸣、鸡叫、犬吠、晚归的赛博摩托,各种气味——猪圈、羊圈、农家肥、燃烧后的柴薪,潮湿的泥土。林林种种,基本上是对入睡困难人士的触觉听觉嗅觉的全方位折磨。总之一夜之后,两个人匆匆回家,心照不宣地以后不住了。我说你关门窗开空调不就可以了吗?他俩非说那样就没意义了,就喜欢家乡的夜风吹拂脸庞的感觉。
还有就是,我发现凡是没事想去个荒郊野外静静的都是年轻人,老年人一点都不喜欢静静。我爸妈现在年纪大了,喜欢人多热闹。小区外有个菜市场,他俩仗着和各个摊主熟识,没事跑去和人家聊天卖呆。还有热爱去医院,但凡有一点不适,五分钟内没到医院都得上火。人年纪大了就喜欢交通便利人多热闹就医方便的地方,这些回农村都很难满足。
所以农村的房子对我父母来说就是一个满足自己田园牧歌理想、回忆童年的大玩具,情绪价值很高,实用价值不大。
查看全文>>
我有一只猫 - 1698 个点赞 👍
二十三载还乡路

门前的巷子,屋后是我奶奶家,是哪个孩子光屁股跑?好几年的照片了,老公一直留着。 堂哥的孩子考上大学请客,老公想请假回去,和我商量,我说:“回吧。”
我知道他是个最恋故乡,最念情谊的人,148公里的路程,这大热天里一天跑个来回,对他来说,都比不上回家的雀跃,还有什么不支持的?
老公这个人,对家的眷恋,有着说不出的执着。
2003年,老公上大二,还有十天中秋节了,他父亲,我未来的公公矿难去世,享年45岁。
婆婆就是普普通通的庄户人,家庭骤变下几近崩溃,无法一个人在家待着,必须跟着儿子才能安心。安顿好闺女之后,就去了儿子所在的城市。
老公给婆婆找了个学校食堂打扫卫生的活,住食堂宿舍。
学校里草木繁茂、风景宜人、忙碌热闹,倒是特别适合婆婆当时的情况。
彼时,老公上课,婆婆或校园里逛着玩,或和工友们聊天解闷,或在操场上看学生们打球;晚上,礼堂放电影了,老公就带着婆婆去看电影。时间长了,婆婆心情竟慢慢变好了。
昨天回家,老公拍摄的院子,这种小星星花生命力特别旺盛,一段时间不回去就霸占了整个院子。后面石榴树上挂满了石榴。 2009年,老公研究生毕业,就职于一家电力公司,常驻宁夏、蒙古等地,婆婆一个人在老家。
工作地点距家1200公里。每逢清明、七月半、公公忌日,爷爷忌日(因公公去世的突然,爷爷伤心过度,于公公去世一个月后离世)老公必定回家,亲自给亲人上坟。
从家里出来往东,步行大约十来分钟就到公公坟前,不远不近,却隔着生死。
老公每次都走得很慢,仿佛慢点走,那个地方就离自己更远一点。但不论走多慢,终会到达终点。
枝叶繁茂的樱桃树间,是被杂草掩映的小路,路两旁的狗尾巴草、车前草像顽皮的孩童,热热闹闹地比着高,时不时蹭一下路人的鞋子、拽一下路人的裤脚……一切仿佛和头一年没什么两样,那黄土堆成的坟头在林间却已经年。
来到坟前,老公先拔掉坟前草,再认真地清理供桌——插上香、摆上菜,满上茶,点上几支烟、倒上一盅酒,随着青烟慢慢升起,絮絮叨叨地说一说近期的情况……
只有这样,对他来说才算圆满。
故乡的山野,近处是樱桃树、远处是连绵的青山,大气而厚重 2010年正月我们结婚,根据当地习俗需要上喜坟,老公把我领到公公坟前,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攥住我的手,哑着嗓子对着公公的碑说到:“爷,这是我媳妇,我把她领来给您看看。”我眼泪瞬间流下来,他却没哭,但看着他的神情,比哭了还让人难受。
结婚了,意味着生活迎来了新的起点。工作使然,我们开始两地分居。
2011年,考虑到工作的地方离家太远,婆婆年老、夫妻分离,老公辞职回家,定居我们目前所在的城市,但每逢节日,忌日必定回老家。
公公刚去世那几年,婆婆不在家,家里果树几近荒废。经过几年心态调整,婆婆又回到老家把樱桃树给拾掇了起来。
那段时间里,只要有空,老公必定回家干活。
樱桃拉枝、施肥、灌溉、打药、除草、摘果,能回去干就尽量回去,能让婆婆少干点就少干点。
大热天除草,一早出去,他能一气干到下午三点。周末回家,赶回来多半得半夜时分。即使这样,从来没听他说苦说累。
南岭上的地,别人家都重新用挖掘机拾掇了,买了土,垒了坝,他也拾掇。
也有人劝,婆婆年龄大了,工作离老家又远,拾掇好了还能管几年?他哪听得进去,仿佛那些草木与泥土里,埋藏着他与故乡的全部联结。那些刻在脑子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山,经由岁月沉淀,早已变成一坛烈酒,滋味深长,喝上一口就上头,但却让人一直喝不醉也一直醒不了。
在他的意识里,只要有地在家就在,和老家的牵扯就在,他呢,就能多回老家几趟。
拾掇地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整地、买土、垒坝、整方、买苗、栽树、安微喷……一项接一项,他不厌其烦、不知疲倦。
农活之余,他最喜欢陪奶奶、二爷爷说说话,和婶子们拉拉呱,和兄弟们喝喝酒、聊聊天……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这片土地,告诉所有人——我家就在这儿,根就在这儿,我不会走远。
樱桃丰收,杏是奶奶院子里的 2017年,老二出生,婆婆年老,地实在种不了了,全部给了三叔种着。
每年春天,待樱桃熟了,三叔就给我们留下几棵。老公就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回家摘摘樱桃,尝尝鲜、过过瘾。期间,老公除了回家看望奶奶,还是逢节必回、逢忌日必回、邻里间的红白喜事只要能抽出时间也必回。
2022年,奶奶去世,老公悲痛欲绝,主动随车去殡仪馆火化,送奶奶最后一程。
车回来时,我领着孩子,站在门前大街上,看老公小心翼翼地抱着奶奶的骨灰从车上下来。他郑重的表情,好似抱着的是尚未满月的婴儿、是这个世上他最珍贵的宝贝。不知不觉中,我已泪流满面,为着奶奶、也为着他。
奶奶养的兰花草 昨天他回老家喝酒,我以为他早就回来了,下班后给他打电话,竟然还在老家屋里睡觉。被电话吵醒后他感慨地说到:“还是老家好啊,在老家睡觉真舒坦。”在老家,他是永远也待不够的。
晚上到家后,喊我下去拿菜,都是婶子大娘们、嫂子们给的。有煎饼、韭菜、茄子、丝瓜、辣椒……满满一箱子,抱都抱不动。老公把它递给我,像是献宝一样。
看着他满足而骄傲的表情,我突然明白,这二十三年还乡路,走的哪里是路,分明是对亲人的惦念、对故土的依恋,是在岁月里慢慢沉淀下来的、关于“根” 的信仰。这条路的尽头,有逝者的安歇处,有生者的牵挂地,更有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能循着气息找到的心灵原乡。
家乡的风景,牛郎织女景区,就在村子旁边 带孩子们在门前小河里玩耍 婶子大娘们拿来的煎饼和菜 如今,家里老房子已经破败,老公最大的心愿就是啥时候手头钱宽裕了回家把房子翻新一下。对他来说,农村老家是家族记忆和精神原点的物质载体。那栋房子代表着“我从哪里来”,是维系亲情、乡情的实体纽带。即使不常回去,知道“老家有个房”也能给人心理上的安定感。
我感觉这才是很多人明明不住在农村,还要回农村建房子的真正原因。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罗粟 - 980 个点赞 👍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
有些人富不起来,存不住钱是有原因的。
然后价值很难变现(几乎没人会收购)
理论上几乎不存在升值可能(从建好的那天开始就不断贬值)
各方面的纸面数据很高(面积广大,设计用心,没有或者很少的物业费,维护成本不高)
但是实际使用起来问题多多(常年无人居住内部各种昆虫生物太多,水电气缺乏维护,想要住几天头两天基本上就在修修修补补补,房间大而空旷温度灰尘控制问题很严重等等)
总的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垃圾的资产。
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是不在乎这玩意的资产价值的。
嗯,没错,无论城里还是乡下都是一样。
“我的根在农村。”
“我的愿望就是在老家改个大别墅。”
“我要我家的别墅是全村最好的,人家看了都羡慕。”
“所有来我们村的都会看到我的大别墅,然后就问这是谁的,接着别的人就会告诉他:那是某某某家的,那时候我的脸上一定有着抑制不住的笑容。”
用‘情怀’收割韭菜永远都没问题。
还有各种脑补:
“农村是最后的退路,起码饿不死,打仗之类的大事也能有个地方躲躲,等打完了再出来。”
“种几亩地,养几个牲畜,门口一个大黄,挖上一个鱼塘。每天吃自己种的蔬菜,逗着自己养的狗,在鱼塘里捞一条鱼做个酸菜鱼。纯天然无污染,晚上就感觉到童年的晚风吹在脸上,多么的惬意?”
“村里还有地,我不建房子就被人占了,起码以后我还能埋在那里。”
真是很想轻抚狗头:你很有写小说的天赋啊。
农村是退路?
这个国家如果大城市都已经守不住了,你以为你在农村能躲?
战争时期,加入大组织大集体。从事生产或者是辅助工作,把自己融入战时国家体系才是最可行的生存法则。
你想在农村种地为生?
您还知道怎么用锄头吗?
什么?农机?你怎么解决能源问题啊?各种油料靠抢么?
我一个亲戚就有一个他自己的农机小库房,里面各种小农机一堆,沾着各种粪便,油污,铲刀上的泥巴怎么冲都冲不干净,偶尔在地里磕上个石头,没有备件的情况下自己用锤子锤了半天,虎口都整麻了才勉强能用,死沉,在农村经常需要搬来搬去,累死个人!
养几个牲畜?你用饲料不?不用的话你养的那些玩意儿要进你嘴可需要不少时候,而且还么多少肉。
用饲料的话,你没闻过饲料的味道吧?知道一口袋饲料多重么?
你那在城里坐办公室的小身板能扛几袋啊?
农业的不确定性你知道有多严重么?
最经验丰富的老农,在完美的种子,化肥,种植方式加持下,也可能因为多下一场雨而颗粒无收。
最经验丰富的养殖户,也可能因为一次稍微不注意下的瘟病,一晚上养的东西被屠个满门。
你上次的种植收获经验恐怕还是QQ农场里的吧?
农村还有地,你想不被占所以修房子站位?
我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你。
所有中国的精神痴呆、脾气死倔、做事不顾后果、还有纯粹就是坏的人,大部分都在农村待着。
乡下你的大别墅,几个月不去看就会发现窗户被人砸的七零八落,除非边上还有你某个亲戚日常给你看看。
你的地里东西快熟了,人家一晚上给你全部拔光。
你鱼塘里的鱼快捞了,一瓶农药下去明天一池子的白肚皮翻着。
这样的新闻你随便搜都有一大堆,问问你老家就是了。
好人去哪里了?
好人都在城里呢。
我当帽子的同学经常抱怨:谁都想管城市里好地段好楼盘,那里的居民素质高,不会扯皮。
更关键的是你能和他们讲道理,他们愿意听。
最不想去的地方就是还建房,廉租房。
一个麻将馆都能每天报警三次。
居民在阳台上养猪养羊、邻居耳背老大爷电视声音太大、每天一堆老太婆在楼下垃圾堆为了抢塑料瓶和纸箱子捉对厮杀或者群战、楼上直接向着楼下倒水倒尿……
就连稍远一点的咖啡馆,有一个自助拿刀叉勺子的小台子没几个月都不见了。
问:为啥?
答:一群老XX,一不注意就给你全拿走,卫生纸都不会留下一张……
你还以为乡下是一帮你年少时候的老街坊邻居啊?
这年头还能留下的,谁知道都是一帮什么神奇物种……
一个地方你能投入大资金(建房就是投资)
这个地方最起码要有人,要有好人,要有善良的人。
非要把你口袋里为数不多的钱拿去购买垃圾资产。
为了你所谓的情怀,和脑子里想象出的田园牧歌买单我也不劝。
反正就我见过的,没有不后悔的。
爱咋滴咋地吧……
这年头分不出什么是优质资产什么是垃圾资产我也没办法。
你就该穷。
发布于 2025-09-02 10:12・中国香港查看全文>>
黄亮 - 513 个点赞 👍

坐标河南东部小村庄,去年五一开始建,腊月装修好
建筑面积 180 平,实际使用面积 160 平,全屋石墨烯电地暖,全屋吊顶,6 室 2 厅 1 厨2 卫
所有开销(包工不包料)总共 40 万,包含主体、硬装、水包砂外墙、地暖、家电家具灯具电器
为什么要盖的这么大呢,一个哥一个姐,都已成家,往年过年或其他节日回家总是为住不下而尴尬,随着我们仨的孩子逐渐长大,盖房子的日程往前移了两次 终于在 24 年把房子建好
过年搬进去时一家都很高兴,孩子们在外面玩着烟花,大人们在温暖的客厅里开心叙旧,也许这就是盖房的意义所在吧
分割线———————
原来还可以继续编辑啊,第一次使用
00:10去年 6 月份这是去年 6 月份打好地基回填之后开始砌墙砌墙视频,后面是我爷和我哥的女儿
这个是大年三十的大人桌 屋里温度没开太高,大概 18,9 度的样子吧
谢谢这么多朋友的喜欢,过几天回家我会拍点院子及屋内的照片
————————8.31 日分割线—————————
昨天刚到家,今天汇总了一下评论区很多朋友关注的问题:账单
主体费用 注:工钱 6.9w 是总计,主体➕院墙厕所影壁墙➕院墙垫层
室内部分 总计所有费用:156200+117500+144400=418100 元
其他的小东西,比如:全屋灯具(雷士中等)、庭院壁灯、网购马桶(800+1000)、花洒(网购 400+旧的)、网购浴室柜(800+800)………大概 1w
所以总体费用在 428000 左右,很抱歉当时说的 40w,今天我是全部加起细算了一下
另外呢,吊顶(客餐厅悬浮顶)加柜子(大王椰实木板材)节省 2w 左右,水电我自己弄的(工钱省了)
附个视频吧吧,有需要建房或有其他问题的欢迎提问
00:40整体外观0.5 倍广角真显小,客厅东西 7 米南北 5 米。挺乱的,没收拾
12 平卧室 卧室 12 个平米,放个 2×2.2 大床显得更小了,如果走廊再窄个 20 公分就更好了
不说了,赶紧收拾东西回城去啦,孩子明天上课
查看全文>>
斑马先生 - 368 个点赞 👍
我干了好几年的扶贫工作,兼任过一年驻村书记,实事求是,农村里的攀比风气要比城市更严重,并且日益盛行。很多人都爱面子,不管你在外面混得如何,若是家里的房子还是破破烂烂,父母就很难抬起头来。
我这几年在陕南山区扶贫,陕南地处秦岭南侧的山区盆地,多山多沟,因为相对贫穷,很多人在外务工上学,可以说大部分人一年365天,300天都不一定在家里住,但是一定要盖个小洋房,而且一定是军备竞赛式,你盖的洋气,我比你更洋气,另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房子外表非常漂亮,但是房子里头很多还是毛墙毛地,连基本装修都没做,这就是典型的肚子里头有没有油水,但是脸一定要摸的干干净净。
很多人认为外出打工这么久,修栋房子让周围邻居瞧瞧,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所以大家才会不惜花大量的金钱在农村盖房,即便现在不住,但逢年过节回到村里也有面子,不再被人看不起。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农村,遍地是二层或三层的小洋楼。
由于大量人口流出,使得村庄主要是消费性的,是那些城市的竞争失败者的退栖地。当前的农村,常住人口的主体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但真正主导乡村秩序的却是那些直接或间接受过城市消费主义观念洗涤的中青年人。
于是,农村生活呈现出光怪陆离的景象,消费主义和传统的人情面子“讲究”相结合,让农村的人情与面子消费异常繁荣,并衍生出了一整套的礼仪经济,制造出了各种啼笑皆非的魔幻现象。
镜中花不是真的花,水中月也并非真的月,所有的谎言都始于骗别人,终于骗自己。
好面子就是一种自欺欺人。
没有人时时盯着你的生活,没有人在意你的衣服多少钱,是不是最新款。
并不是说面子不重要,只是城里人都冷漠,没人关心别人,农村人都进城了,你家里房子盖再好也没人看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家乡已经回不去了。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脑袋疼 - 156 个点赞 👍
精神层面:故土难离,叶落归根,精神家园。
经济层面:建了房子才能占住那块宅基地。
土地的价值才是最大的价值。
万一哪天能流转了呢?
建个农村房,独栋,三四十万而已,就当是一个投资了。
即便不能流转,也算是一个退路。
1.宅基地是不用交税的,也不用交维修基金和物业费。
城里的房子,一旦开征房产税,你就知道宅基地的好了。
我家房子现在每年的物业费和维修基金加起来得近七千,并且还年年长。
再加上车位费,一年将近一万的持有成本。
一旦房产税开征,那持有成本就高了。
所以很多跑去美国买别墅的,后来穷到房子被拍卖了, 就是因为无力持有了。
万一失业了,老家有房的,至少还有个家。要是老家没房,你可能真的有一天成流浪汉了。
某种意义上说,有土地有房,你就是一个有根的人,有退路的人,也是一个有产的人。
城里人貌似风光,实则是无产阶级,房子也只有七十年产权。
2.农村房子一般是带有院子的。
这增加了舒适性和私密性。
别墅梦,大部分人估计就指望这了。
3.农村现在分田地指的是耕地,但是山地都没动。
理论上,你回到农村,到山地里还能种地的,也能砍柴。
就浙江而言,很多农村的水田人均半亩而已,最多的恰恰是山地。
所有这些资源,你不到最后时刻自然不会去利用,可是到了危难时刻就是最后的倚仗了。
从古至今,一旦到了乱世,都是往乡下跑的。
编辑于 2022-12-11 22:16・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简在我心 - 120 个点赞 👍
、农村自建房的四大好处:
一、最保险的资产,就算债务缠身,它也不能被执行,因为不能上市交易,离婚也不能分割。
二、可以变现,自建房允许集体内成员流转,如果当地的经济水平高,地段好,会更值钱。
三、发生天灾人祸时,可以作为避风港,自耕自种,不至于陷入绝境。
四、真正拥有天空和土地,不受楼上楼下隔壁电梯物业的影响,享受田园之乐。
下面分享一下好几年前我在农村生活的照片(离城3公里,水电网齐全)。

一级水源保护地 
大坝 去采野生莓茶 洗脚 溶洞口 石山 引水天桥 村边小溪 流水淙淙 菜地周边散步 村中央 洗脚 伞掉了 村里小公园 自己玩 石头菜地 鸭子笋 村里的小学 水井 戏水 真好玩 爷孙出发走亲戚 自家阳台 岩洞口 岩洞内很多小螃蟹 幼崽下来玩 =====农村生活续更=====
风力发电 主机一部分 爬山 云雾流动 稻田风光 我家稻田 自家稻田 母子三 秋收 楼顶葡萄 门前的小山菜地 采笋 在家 窗外 给祖祖上香 窗外 二楼客厅(常年在外) 看电视 后门阳台 编辑于 2022-12-17 13:0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ps825359524 - 9 个点赞 👍
老一辈人和新一辈人的原因不一样。
老一辈主要有两个原因:
1.考虑将来回家乡养老,以及偶尔回去过年过节。
2.不把房子盖起来的话,时间一长,这地说不定就被邻居占了。
那些攀比、等拆迁之类的就不说了。
新一辈人的原因:
有一块地给自己实现盖一套梦中情房的目标。
独门独户独院,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这对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难得的奢侈了。
我上初中的时候就经常会摸鱼,画以后想住的房子的设计图。

这是我的一个富婆朋友在老家盖的房子,她很开心,主动分享了房子的平面设计图。
在她老家,房子不允许盖两层楼,所以其实并不能完全实现她梦中情房的愿望,但即使如此,也比在上海能买的房子好很多——不过她们下一步打算买别墅了,估计到时候别墅体验感会更好。
像我之前去看上海的一个别墅区,开发商的三个老板在这里一人留了一套,一开始都没做设计,等小区其他业主的设计图出来之后(要报给物业),他们再挑自己看中的设计图装修自己的房子,等于白嫖了业主的设计方案。
而很多在上海工作的年轻人,也会把自己看了很喜欢的设计风格带回老家,时间长了,你会看到各种建筑风格在农村的交融,其实非常有意思。
查看全文>>
萧楚白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周胖子 - 2 个点赞 👍
中国和平不到一百年,上次大规模局部战争在1970年之后。
直到2025年8月,台湾还没有回归,日本还在主张钓鱼岛主权,菲律宾、印度、越南等国家依旧和中国有领土争端。
国内还是有卖淫、资本剥削、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差距。
共产主义的实现依旧遥遥无期。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城里的房子,其实就是七十年产权的公寓,产权到期之前要面临的其实是整栋楼的维护,电梯到期,物业水电暖的更换。
甚至有很多人还了好几年房贷,房子价格腰斩不说,整个小区都烂尾了,银行催款,开发商跑路,政府装死。
就这,手里有两百万血汗钱的农村人,他们会选择城市买一个开战之后可能被集中打击、集中屠杀的城市建筑群?
还是说两百万首付买一个不到一百平米的空头支票?
还是说买一套只能住三四个人,连早上上厕所都要排队的棺材盒子?
而,我很负责的告诉你,在中国任何一个普通收入的农村,两百万,你可以盖一栋独门独院的全屋智能带游泳池的小洋楼。
这个小洋楼可以让你的父母住二层,你和老婆住三层,孩子每人一个五十平米以上带独立卫浴的房间。一层做客厅厨房,院子里加泳池车库,外加一片用来种菜的花园。
如果你的预算充足,你甚至可以建造一个两层的地下室,隐蔽入口之后,你甚至可以在中国本土爆发战争的情况下,独善其身。
你笑话农村人?
你和你老婆能在任何一方父母膝下尽孝么??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allen xun - 0 个点赞 👍
无非是这几种情况。
1.离城区近的农村,最好是紧挨城区,这种农村性价比拉满,实现真正住大别野的梦想。
2.有钱,不差钱,别墅别墅嘛,本就是别地的住处的意思。
3.践行马太效应,偏的不能再偏的小山村,唯一的商业是村里的小卖部,为了虚幻的情怀,掏光家底建一栋大房子,成功证明了穷者越穷的道理。
查看全文>>
我叫磁力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