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不知道,说说我父母回农村建房的原因,完全是为自己不切实际的梦想买单。
我爸,七八年离开农村,坐了四十多年办公室,年轻时总梦想回家乡盖个小房子,等年老了就回去过田园牧歌的生活。终于在零八年买了已废弃的村小,改造成了他梦想中的样子。不得不说面积是真的大,盖的也是真好。而且家乡就在城郊,出城二十分钟就到了,风景也很好,山清水秀的。
但是盖完以后,他们只偶尔白天去玩,从来不在那过夜。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田园牧歌的梦想完全是叶公好龙啊。现在已经2022了,我爸爸离开农村已经四十多年了,生活习惯已经完全改变,回去才是真不习惯。
他怀念小时候的火炕,结果睡个觉起来觉得浑身腰酸背痛,硌的睡不着。当时我就在想,爸爸你还记得你90年买的席梦思吗?
他怀念小时候的朋友,结果现在家乡的小一辈都不认识了,他那一辈的大多进城了,再老一辈的都九十多了,能一起玩的人还没有城里多。
他想象自己养鸡鸭猪狗,侍弄门口菜园,每天做大灶饭菜,总之就是老年男版李子柒。然后发现,想要五谷丰登肥猪满圈,需要干的活太多了。都不说一天几顿煮猪食,就说你那满山溜达的鸡和羊,动不动就想顺流而下的鸭和鹅,不定期跑丢了一只两只的,你有没有精力漫山遍野找?想烧大灶就得有柴火垛,想有柴火垛就得砍柴。行,柴火可以买,人家还能给你码的整整齐齐的,就每天抱柴火回来烧也是个小活啊,现在农村自己人都不怎么烧大灶了,取暖是电炕和地热,做饭是燃气。更别提自己想象中纯绿色无公害蔬菜,种了一年收获的全是蕾丝小叶片,俩人一合计,不放化肥不打农药确实不行,第二年开始老老实实不绿色有公害了。
他想象自己能自给自足,后来发现需要什么都是每天从家里带过去,临时想买点什么太不方便了,能买到什么全看小卖店有什么。
也不是一次没试过,俩人也曾热情洋溢地住过一晚。到了晚上,我妈妈不敢出门,她习惯了去哪都灯火通明,而村村通路灯的光线比较暗,路两边就是漆黑的广袤农田。晚上坐在院子里乘凉,傻傻的不知道防蚊,十里八乡的蚊子都来了,被叮了一腿包。我爸爸睡不着,除了炕比较硬,还有各种声音——虫鸣、鸡叫、犬吠、晚归的赛博摩托,各种气味——猪圈、羊圈、农家肥、燃烧后的柴薪,潮湿的泥土。林林种种,基本上是对入睡困难人士的触觉听觉嗅觉的全方位折磨。总之一夜之后,两个人匆匆回家,心照不宣地以后不住了。我说你关门窗开空调不就可以了吗?他俩非说那样就没意义了,就喜欢家乡的夜风吹拂脸庞的感觉。
还有就是,我发现凡是没事想去个荒郊野外静静的都是年轻人,老年人一点都不喜欢静静。我爸妈现在年纪大了,喜欢人多热闹。小区外有个菜市场,他俩仗着和各个摊主熟识,没事跑去和人家聊天卖呆。还有热爱去医院,但凡有一点不适,五分钟内没到医院都得上火。人年纪大了就喜欢交通便利人多热闹就医方便的地方,这些回农村都很难满足。
所以农村的房子对我父母来说就是一个满足自己田园牧歌理想、回忆童年的大玩具,情绪价值很高,实用价值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