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几乎没有「开山鼻祖」类型的科学家?
所谓的开山鼻祖,是指一门新学科的开创者,这门学科可以是交叉学科,甚至可以是边缘性交叉学科。
- 63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大哥 - 19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Merlyn Mzl - 11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1972年李政道回国,周恩来希望他能为中国科学界“断层”做些工作,如介绍海外学者到中国讲学。[1]李政道说“中国有人才,只是你们没有使用他们,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一位曾被世界物理学大师波尔盛赞,培养出吴健雄等一流科学人才的物理学家,当时正在青岛扫厕所。
束星北(1907年10月1日-1983年10月30日),江苏扬州人,中国理论物理学家,致力于科学教育与研究,后半生因政治运动冲击,被打为“束星北反革命集团头目”,无法进行正常的科学研究十余年。其学生包括李政道、程开甲、吴健雄等科学家,与王淦昌为好友。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束星北前往山东大学物理系。1954年,束星北转入海洋学系气象组从事海洋气象研究。1956年,在肃反运动中,束星北被打为束星北反革命集团的头目。1957年5月,在山东省委宣传工作会议上,束星北作为山东大学的代表做了《用生命维护宪法的尊严》的发言,在随后的反右运动中,束星北被划为极右派分子。1958年6月,束星北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分子,同年10月,束星北被编入劳改队到青岛月子口水库水利工地强行劳改。1960年,束星北被安排到青岛医学院任教员,管制劳动。1965年,他完成了《狭义相对论》手稿,该专著最终在1995年付梓。文革开始后,被安排打扫卫生等体力劳动。
到1968年底,[2]中科院仅在北京的171位高级研究人员中,就有131位先后被列为打倒和审查对象。全院被迫害致死的达229名。[3]上海科技界的一个特务案,株连了14个研究单位,1000多人。受逼供、拷打等残酷迫害的科技人员和干部达607人,活活打死2人,6人被迫自杀(《科技日报》2008年3月17日)。从1966年到1976年,十年没有组织过正式高考,交白卷也可以上大学。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表明,当年全国文盲半文盲多达2亿3千多万人。
过去人类几千年历史,总体是螺旋上升的,科学家负责上升,政治家负责螺旋。
而我国的螺旋动静“稍微激烈了点”,已经不是影响学术环境的问题,而是科学家本人能不能活下来的问题。
参考
编辑于 2024-08-27 12:49・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边缘世界 - 1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因为即使出现了,可能也要被发往异世界去探索
萧光琰,中国石油工业奠基人,1968
董铁宝,中国计算机之父,1968
陈绍澧,中国润滑剂研究先驱,1968
周华章,清华大学教授,1968
林鸿荪,流体力学专家,1968
程世祜,结构力学专家,1968
陈天池,有机化学家,1968
姚桐斌,两弹一星元勋,1968
赵九章,东方红一号卫星设计师,1968
文教体
严凤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1968
荀慧生,京剧四大名旦,1968
上官云珠,电影演员,1968
沈知白,音乐理论家,1968
杨朔,诗人、散文家,1968
彭柏山,小说家,1968
李广田,散文家,1968
远千里,诗人,1968
伊兵,剧作家,1968
郭世英,郭沫若之子、青年作家,1968
蔡楚生,电影导演,1968
刘芝明,戏剧评论家,1968
陈又新,小提琴演奏家,1968
田汉,现代戏剧奠基人,1968
孙维世,现代戏剧奠基人,1968
周瘦鹃,作家、文学翻译家,1968
翦伯赞,历史学家,1968
熊十力,哲学家、国学大师,1968
饶毓泰,物理学家、教育家,1968
金仲华,报刊主编,1968
喜饶嘉措,佛教学者,1968
傅其芳,乒乓球运动员,1968
姜永宁,乒乓球运动员,1968
容国团,乒乓球运动员,1968
发布于 2023-05-17 09:20・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火日时空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忠于人民 - 49 个点赞 👍
有啊。连花清瘟的开山祖师不就是吗?
查看全文>>
知乎用 - 18 个点赞 👍
开山鼻祖类型的科学家都是资本主义的罪恶帮凶
而咱们是罪恶克星
查看全文>>
Jimmy仔 - 10 个点赞 👍
无论你取得了什么成绩,都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才取得的
查看全文>>
第三个号 - 10 个点赞 👍
二战前美国也几乎没有。
两只手都可以数得过来。
还要“感谢”希特勒墨索里尼把人赶去美国。
随便举几个例子。
计算机之父匈牙利人。
氢弹之父匈牙利人。
核反应堆之父意大利人。
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也是匈牙利人。
这种情况不胜枚举。
而早在1896年美国GDP就登顶世界第一。
所以不要着急。等着就好。
查看全文>>
风雪夜归侠 - 4 个点赞 👍
因为不会像外国人那么会吹牛B啊........
开山鼻祖,很多源于中国技术和科技,如果全世界不使用,连饭都没得吃..........
别的不说,比如源于中国陇耕耕作法...........现在世界上欧美基本上都在使用了......
可是在四百年前,欧洲人是不懂的......他们从哪里学的呢???你们猜..........
可是现代农学都只知道一个所谓的“陇耕耕作法”。却恰恰不知道是故意的呢,还是故意的呢把它本来的名称“代田法”给忘记了...........
查看全文>>
DRAGON - 3 个点赞 👍
有啊,人文社科的赢学奠基人,沈毅、陈平、张vv等。他们是东赢文学会、东赢学科创始人以及奠基人
查看全文>>
狗美拿塞 - 3 个点赞 👍
有的,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虽然控制论不是他提出的,但是控制的工程应用研究的鼻祖是这本书。我很佩服钱老这种具有工程思维的科研学者,只可惜现在像钱老一样的科学家越来越少了
查看全文>>
蒟蒻c - 2 个点赞 👍
我国开山鼻祖级别的科学家多了去了。随便举一个:李四光。由于陆相油气学说已经成为真理,他堪称石油勘探领域的一个牛顿。(和海相成因的提出者并列第一)
反观日本和西班牙语国家 ,真没有开山鼻祖级别的超一流,一流科学家。有人说加来道雄,汤川秀俊……我只能说他们算小领域的祖师,和顶级,一流的科学大师比,只能算二流。
查看全文>>
注册太难 - 1 个点赞 👍
某些人别阴阳了。
饶毅和吴瑛的故事还不足以震慑你们,文革已经来到了美利坚吗?
查看全文>>
南望江 - 1 个点赞 👍
这种开团方式并不能改变美国已经由先进变为落后的事实。
查看全文>>
悟空 - 0 个点赞 👍
老子啊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化八卦。。。
这就宇宙大爆炸理论起源
查看全文>>
谣谣领先 - 0 个点赞 👍
道不可轻传,国家也不行!
没有足够的待遇和重视,光有爱国主义情怀没有用!
查看全文>>
徐文浩 - 0 个点赞 👍
科学开始发展的时候不好,大学科的开山鼻祖位置基本都给占完了。
查看全文>>
skywalkerplayer - 0 个点赞 👍
以前有过,后来没了。
查看全文>>
天河何处 - 0 个点赞 👍
不能有。
某些人有了小钱就能怼国家,开山鼻祖,我的妈呀,对国家多大威胁。
查看全文>>
viccheng - 0 个点赞 👍
我们走了一些弯路。。。
查看全文>>
肆意妄为 - 0 个点赞 👍
商鞅,解剖学的奠基人。
查看全文>>
王元 - 1448 个点赞 👍
霍金啊,你给老师敬酒,老师很开心,但是你坐着敬酒,老师不喜欢。
你爱因斯坦不干有的是人干!
朗朗啊!你天赋异禀确实没错,可是中国人那么多,你不弹?有的是人弹!
乔丹啊,你是长得高球技好,但你不懂得人情世故,教练暗示你了,你就送两条华子,中间再夹点货送过去,这进青年队不就妥了吗?
霍金同志,虽然你身体不太好,但是这一桌领导都在等着敬酒呢!你不敬酒,是不是不给我面子啊?
小霍同志,站不站得起来是能力问题,可是你站不站那是态度问题
梅西你不送点茅子,踢球能上场?难道你甘心做一辈子替补?
爱因斯坦的论文是在专利局任职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属于专利局,诺贝尔奖应该发给领导。
你居里夫人不陪酒,那镭就是居外夫人发明出来的,没有领导的栽培,哪来今天的你?
没有你牛顿,还有猪顿,马顿,羊顿,没有爱因斯坦,还有恨因斯坦
领导小结:爱因斯坦这个人有点小聪明,但不会为人处世,恃才傲物,一辈子无从施展,蹉跎一生,你们可千万别学他,还有那个小霍,他谱也太大了,酒席上那么多人,就他一个不肯站起来敬酒的,说他几句,还不乐意歪着个脑袋!!!
科研那不是打打杀杀,那是人情世故
郎朗去北京时候,因为给老师没送礼,被老师赶走了
去央音,选了5个孩子去德国,郎朗没选上,后来郎朗自费去比赛得了冠军,最后留在国外了
你细品?
朗朗在北京拜的第一个老师,是朱雅芬推荐的央音教授,那人不喜欢郎朗,勉强收下后,整整骂了郎朗半年,每天都说,你弹的太差了!简直可怕!你没有天分!而且一点都不努力。最后对着郎国仁说你们东北人,就是土豆脑袋,懂什么钢琴,回你沈阳去,别弹琴了。
郎朗和郎国任都不明白为什么。郎国任的做法是让郎朗更加努力练习,加倍去讨好老师。而郎朗一个错都不敢,每天死命练习为了让老师满意,直到最后,他觉得自己弹得根本没有问题,结果还是老师的一顿责骂。
这老师打击了郎朗半年多,终于把郎朗扫地出门了。。。
郎国任打回电话问朱雅芬,朱雅芬很吃惊,说,她不会看不出郎朗的才华,她以前不是这种人啊。
直到后来,郎国任和郎朗才知道,他们的问题是没给老师红包。那时候央音老师手下,能考上央音的学生是有名额限制的
你有钱有才华最好,考上央音,你们开心,我也有钱拿。
有钱没才华也行,反正学费充足,没钱没才华呢,就随便教教,到时候不占用名额。
最讨厌的是郎朗这种有才华没钱的,去考试,肯定能考上,占用老师名额,还不给钱,这老师巴不得郎朗放弃直接走掉,可是郎朗听了半年责骂都没放弃,最后这老师忍不住了,只能直接明说,把郎朗扫地出门了。
说起郎朗,又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小平
小平在我国航天601所只是一个普通的研究员。属于所里的底层员工,年薪12万一年。后来觉得工资低,就想辞职,领导是想也没想就批了,也没有任何挽留。
于是小平就跳槽去了民企,年薪那是百万起步。
但这件事情可没有完,601所发现小平走后,是处处都出问题,简直是无法推进工作。
于是这601所就厚着脸皮发了个公文,让小平回来。
这公文里提到,小平是我国登月工程的灵魂人物掌握了我国极其重要的核心技术。
是的你没有听错,就这么一个重要的技术如此牛X的人物。在601所里面,却只是一个底层员工,个能解决我国登月工程的大神拿到的工资,可能还没有一个办公室的小白领高。
2018年小平离开之后,2020年3月16号我国的长征七号,发射任务失败,4月19号长征三号卫星发射再次失败。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中国火箭发射接连出现两次发射失误。这是非常罕见的。而这两次火箭发射的发动机正是航天601所设计的。
是不是很讽刺?所以我们不得不问一问,底层都在干活干实事,而且掌握了核心技术那底层员工上面的人,理应技术更厉害。
毕竟科研肯定是要以结果论排名的呀!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我们的科研被很多其他的东西绑架了。
也许我国不是没有顶尖人才,而是顶尖人才想要出头,有太多的东西遮挡住了他们的光芒。
到处让别人讲奉献的人,自己绝对是最自私的人,这个社会都到处宣传奉献精神,那必然是谁自私谁获利
我也相信中国是有梅西和c罗的,只不过不知道在哪个厂拧螺丝,哪个工地搬砖罢了~
这篇文章的内容,我几乎删了40%,不然太敏感了过不了审,想看完整版的可以自己去我公众号找,感兴趣的也可以看看狼叔辍学后的捡破烂经历~
如果这篇答案被和谐,更多不能说内容我会更新到我的公众号:【江湖潜规则】分享外面看不到的人情世故、社会经验和社会潜规则。
点赞一定让你今年暴富,关注狼叔,带你看透这个操蛋的世界~
发布于 2023-05-04 21:06・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狼叔 - 1363 个点赞 👍
现代NASA的宇宙技术是源于JPL的。。。。
JPL是由五个人建立的,其中一个叫钱学森。。。
然后JPL建立以后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最惨的时候只剩下2个人了,其中一个还是钱学森。。。
只是现在JPL几乎把钱学森这个名字从自己的网站上全面删除了,但他们删不掉JPL最初的创始者的文献记录。几乎所有文献里都有钱学森这个名字。。。
发布于 2022-11-14 14:37・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朵朵他爸 - 1252 个点赞 👍
1950年,中国遗传学之父李景均,受到不公正对待后,毅然前往香港,可因为没有身份证明,他无法得到美国签证,也不能前往其他国家!当诺贝尔奖获得者穆勒得知后,亲自给美国国务院写信,请求派人到香港接他...........
李景均在群体遗传学、遗传流行病学以及统计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著作《群体遗传学导论》,曾影响了整整一代遗传学家,至今仍被视为经典,而他提出的临床试验“随机”与“双盲”原则,更是成为了现代医学研究的基石。
这些成就让他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并获得了美国人类遗传学会杰出教育奖和主席的荣誉,可这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却有着一段令人唏嘘的“中国往事”。
1912年,李景均生于天津,在20岁那年,他成为了金陵大学的一员,此时的他心怀远志,期待着为祖国贡献力量。
于是在1937年,李景均决定远赴美国留学,在那里,他的学术视野不断拓展,受到遗传学家杜布詹斯基的著作启发,确立了毕生研究方向。
1941年,正当国家危难之际,李景均毫不犹豫的放弃优渥生活,携妻子踏上了归途,可这条路远比他想象的更加艰难,漫长的海上漂泊,躲避日军潜艇的惊险,最终辗转香港。
更残酷的现实还在后面,日军入侵香港,他被困数月,饥饿与恐惧如影随形,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历经艰辛才抵达桂林,这段九死一生的经历,足以证明他炽热的报国之心。
在抗战胜利后,李景均来到了北京大学农学院,担任系主任,正当他准备施展才华,为国家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而来。
当时,乐天宇等一些人打着“进步”的旗号,对“摩尔根学派”进行批判,将李景均的遗传学研究污蔑为“唯心的”、“反动的”。
李景均为了澄清事实,将李森科的著作翻译出版,希望能促进学术交流,消除误解,可这反而成为了他被攻击的“证据”。
而他的妻子也被怀疑与美国大使馆有“秘密联系”,这些毫无根据的指控,最终迫使他辞去了系主任的职务。
面对无休止的人身攻击,李景均彻底心寒,他曾悲愤地表示“一腔热情,报国无门”,一个满腔热血的科学家,却遭受如此不公正的待遇,怎能不让人痛心?
1950年初,李景均“请假”离校,经上海、广州辗转香港,国际遗传学界对此震惊不已,《遗传学杂志》甚至以“遗传学在中国死亡”为标题进行了报道,足见李景均离开对中国遗传学发展造成的巨大损失。
可因为没有身份证明,李景均无法得到美国签证,也不能前往其他国家,当诺贝尔奖获得者穆勒得知后,亲自请求美国派人到香港接他。
之后,李景均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对世界遗传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景均的经历让人不禁思考,当偏见取代了理性,人才的流失将不可避免,而他的遭遇是一个警示,它提醒我们,要珍惜人才,尊重科学,才能让科学家们“报国有门”,才能让科学的春天真正到来。
查看全文>>
泽一 - 903 个点赞 👍
宋慈,世界第一本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的作者,说他是法医学的开山鼻祖不过分吧。
但是西方不认啊,人家认的法医学鼻祖是比宋慈晚几百年十六世纪意大利的那帮人,对于宋慈和《洗冤集录》也不过就是不痛不痒地提一句“在中国他被视为法医学鼻祖”。
所以说,还是话语权的问题。
编辑于 2023-02-14 06:07・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sghaiy - 881 个点赞 👍
原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曾公开提到:亲眼见过几位老院士围着一位处长赔笑,在整个过程当中处长的身份一直是高高在上。
饶毅教授也参加过中科院院士的选拔,但是却遗憾落选。之后,饶毅教授便宣布自己以后不会再参加院士竞选。
这既是一种姿态,同时也是一种无奈。
讲个小故事。
单位新招了个海归,叫霍金,国外名牌大学博士,国际一流期刊发表论文,领导非常重视。
霍金为人谦和,作为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学术过硬,大家都以为他以后肯定前途刚刚的。但时间长了,大家觉得他太不合群,工会活动不参加,团建活动也不参加,天天闷在实验室。
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不怎么找他玩了。
传到领导耳朵里,领导找他谈话:“小霍啊,来了半年多了,还适应吧?”霍金说:“挺好的。”
领导又说:“年轻人嘛,平时要注意跟同事们好好相处,多参加一下集体活动”,然后拍了拍霍金的肩膀,说:“今年申报一个国家重大项目,就需要你这样的精英骨干,干好了,到时一起申国家科技奖。”
最后,领导把霍金送出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不错,好好干!”。能得到领导鼓励,霍金内心很激动。
霍金不爱应酬,更不爱喝酒,觉得太闹腾,影响思绪,影响研究。
一次单位聚餐,别人都争先恐后跟领导敬酒,就霍金一动不动,屁股好像长在凳子上。 等大家都轮番敬完领导,领导回敬,还边喝边勉励大家。
到了霍金这桌,领导举起酒杯,还单独点了霍金的名字,说:“小霍不错,一起来!” 一般这时候,大家都不用等领导开口,早就自己倒满酒杯,站起来等着跟领导碰杯了。
可是霍金却说:“不好意思,我最近身体不太好,不能喝酒。”
领导顿时僵了一下,不过也就一刹那,很快领导就被大家的祝福乐得哈哈笑起来。领导打趣道:“年轻人酒量还是要练一下,不然将来怎么见老岳丈?”
大家都大笑起来,其乐融融。
霍金觉得领导真是平易近人。
春节团拜,科研处长来到霍金这桌,“听说又要出大作了,祝贺祝贺啊,干一个”。可是霍金却说:“不好意思,我平时不喝酒。”,屁股像是从椅子上长出来的。
单位国家级课题申报推荐的名单公布了,里面没有霍金。
霍金很纳闷儿,不是说好了吗?!
唉!小霍啊,你真是太天真了,too young too naive!
霍金啊,你给老师敬酒,老师很开心,但是你坐着敬酒,老师不喜欢。
霍金同志,虽然你身体不太好,但是这一桌领导都在等着敬酒呢!你不敬酒,是不是不给我面子啊?
小霍同志,站不站得起来是能力问题,可是你站不站那是态度问题
领导小结:那个小霍,他谱也太大了,酒席上那么多人,就他一个不肯站起来敬酒的,说他几句,还不乐意,歪着个脑袋!!!
科研那不是写写画画,那是人情世故。
现实中,像小霍一样,许多科学家为了科学研究废寝忘食,不修边幅,徜徉在科学的海洋里,以此作为人生最大的快乐,但对人情世故不擅长,或者不喜欢搞人情世故,在职业发展中屡屡碰壁。
想起被誉为“数学天才”的北大教授许晨阳回国又出走的事。
许晨阳是80后,中学时期参加数学竞赛,入选国家集训队,仅用3年时间就从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本科提前毕业。
北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许晨阳赴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做过博士后研究,并且还在犹他大学短暂工作过1年。2012年,许晨阳归国,加盟母校北京大学;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成为北大长江特聘教授。
在北大,从事基础数学核心领域代数几何方向研究的许晨阳,在这里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第13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拉马努金奖、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等奖项。
可惜的是,在北大工作了6年时间的许晨阳,还是接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邀请,再度出走海外,全职加入MIT数学系任教。
谈到出走海外的原因,许晨阳撂下了3句话:
“国内的学术界过于讲究资历,对年轻人的支持力度不够”
“国内学术界的气氛过于急功近利,不利于潜心搞学术研究”
“学术论文造假现象太过严重,投机取巧走捷径的人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说起许晨阳,又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小平。
小平在我国航天601所只是一个普通的研究员,属于所里的底层员工,年薪12万一年。后来觉得工资低,就想辞职,领导想也没想就批了,也没有任何挽留。
于是小平就跳槽去了民企,年薪百万起步。
但这件事情可没有完,601所发现小平走后,处处都出问题。简直是无法推进工作。
于是601所就厚着脸皮发了个公文,让小平回来。
公文里提到,小平是我国登月工程的灵魂人物掌握了我国极其重要的核心技术。
是的你没有听错,就这么一个重要的技术如此牛叉的人物,在601所里面,却只是一个底层员工。一个能解决我国登月工程的大神拿到的工资,可能还没有一个办公室的小白领高。
2018年小平离开之后,2020年3月16号我国的长征七号。发射任务失败,4月19号长征三号卫星发射再次失败。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中国火箭发射接连出现两次发射失误,这是非常罕见的。而这两次火箭发射的发动机正是航天601所设计的。
是不是很讽刺?所以我们不得不问一问,底层都在干活干实事,而且掌握了核心技术,那底层员工上面的人理应技术更厉害。
毕竟科研肯定是要以结果论排名的呀!但事实却怡恰相反,我们的科研被很多其他的东西绑架了。
也许我国不是没有顶尖人才,而是顶尖人才想要出头,有太多的东西遮挡住了他们的光芒。
到处让别人讲奉献的人,自己绝对是最自私的人,这个社会都到处宣传奉献精神,那必然是谁自私谁获利。
如果这篇答案被和谐,更多不能说内容我会更新到我的公众号:「人性见闻录」,分享外面看不到的人情世故、社会经验和社会潜规则。欢迎一起交流(私人薇:1151577130)。写有电子书《人性天书》《职场秘籍》,添加即送。
点赞一定让你今年暴富,关注我,带你看透这个扯蛋的世界~
编辑于 2023-05-10 22:06・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人性见闻录 - 84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Enddark - 831 个点赞 👍
1950年,中国遗传学之父李景均,受到不公正对待后,毅然前往香港,可因为没有身份证明,他无法得到美国签证,也不能前往其他国家!当诺贝尔奖获得者穆勒得知后,亲自给美国国务院写信,请求派人到香港接他...........
李景均在群体遗传学、遗传流行病学以及统计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著作《群体遗传学导论》,曾影响了整整一代遗传学家,至今仍被视为经典,而他提出的临床试验“随机”与“双盲”原则,更是成为了现代医学研究的基石。
这些成就让他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并获得了美国人类遗传学会杰出教育奖和主席的荣誉,可这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却有着一段令人唏嘘的“中国往事”。
1912年,李景均生于天津,在20岁那年,他成为了金陵大学的一员,此时的他心怀远志,期待着为祖国贡献力量。
于是在1937年,李景均决定远赴美国留学,在那里,他的学术视野不断拓展,受到遗传学家杜布詹斯基的著作启发,确立了毕生研究方向。
1941年,正当国家危难之际,李景均毫不犹豫的放弃优渥生活,携妻子踏上了归途,可这条路远比他想象的更加艰难,漫长的海上漂泊,躲避日军潜艇的惊险,最终辗转香港。
更残酷的现实还在后面,日军入侵香港,他被困数月,饥饿与恐惧如影随形,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历经艰辛才抵达桂林,这段九死一生的经历,足以证明他炽热的报国之心。
在抗战胜利后,李景均来到了北京大学农学院,担任系主任,正当他准备施展才华,为国家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而来。
当时,乐天宇等一些人打着“进步”的旗号,对“摩尔根学派”进行批判,将李景均的遗传学研究污蔑为“唯心的”、“反动的”。
李景均为了澄清事实,将李森科的著作翻译出版,希望能促进学术交流,消除误解,可这反而成为了他被攻击的“证据”。
而他的妻子也被怀疑与美国大使馆有“秘密联系”,这些毫无根据的指控,最终迫使他辞去了系主任的职务。
面对无休止的人身攻击,李景均彻底心寒,他曾悲愤地表示“一腔热情,报国无门”,一个满腔热血的科学家,却遭受如此不公正的待遇,怎能不让人痛心?
1950年初,李景均“请假”离校,经上海、广州辗转香港,国际遗传学界对此震惊不已,《遗传学杂志》甚至以“遗传学在中国死亡”为标题进行了报道,足见李景均离开对中国遗传学发展造成的巨大损失。
可因为没有身份证明,李景均无法得到美国签证,也不能前往其他国家,当诺贝尔奖获得者穆勒得知后,亲自请求美国派人到香港接他。
之后,李景均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对世界遗传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景均的经历让人不禁思考,当偏见取代了理性,人才的流失将不可避免,而他的遭遇是一个警示,它提醒我们,要珍惜人才,尊重科学,才能让科学家们“报国有门”,才能让科学的春天真正到来。
查看全文>>
白苏子 - 684 个点赞 👍
怎么没有,我现在还记得我高中生物教材上前言那块写人工合成胰岛素
上面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得
“大家都想试试,结果就成了”
云淡风轻(凡尔赛)地描述了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的经过
发布于 2022-10-10 19:17・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llaw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