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免于被哲学打扰的人生是非常幸运的”?
- 118 个点赞 👍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
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
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猴王见了也有些后悔,这些猴子糊里糊涂快乐到死也就罢了,如今被自己开启智慧点破生死,以后就要烦恼了!
查看全文>>
文册 - 38 个点赞 👍
如果这个问题下面的人全部都默认了“没有哲学反思的人就是蠢猪”的话,那确实是知乎的一大悲哀。
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如果像列斐伏尔一样直白地攻击众人(原来攻击的是萨特)“只有小资产阶级才会嚷嚷着什么乱七八糟的所谓人的孤独,无产阶级巴不得有空独处”,一定会被当成丰矿的往左,冠以无知之名,开除哲籍。
于是我们看到要“开民智”的各路货色登场了,“那些头上有各种旗帜,绣出各样好名称:慈善家,学者,文士,长者,青年,雅人,君子……头下有各样外套,绣出各式好花样:学问,道德,国粹,民意,逻辑,公义,东方文明……”,所做又无非是请出奥林匹斯山上众神(不论是哪位伟大的哲人……),而默认了自己是城邦天生的自由民,借神之口批评着万物;随后深究古希腊戏剧,当人们问道:情节该怎样发展?我们的自由民大笔一挥:简单,等机械降神就行了。
一个人只有不会被现实的生存困境所打扰,才有可能以“兴趣、喜好”出发被某门学科“打扰”。不是没有哲学反思的生活不值得过,而是没有哲学反思、没有对周遭意识形态的把握、没有对生存论危机的抵
查看全文>>
运动运动哲学社 - 14 个点赞 👍
学哲学都那么惨啊,看了几个回答,眼泪差点掉下来。
不至于,不至于。
东方哲学也是哲学吧,“苦集灭道”就为消除苦恼、登上幸福彼岸,说“免于被哲学打扰的人生非常幸运”,考虑了释迦牟尼怎么想吗?
别人主要承认问题、展示问题,没有解决问题,我说点解决问题。
《金刚经》有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关键就是很多人学哲学恰恰是有所住,没有执念学出执念来。
不要只将哲学当作知识,要将哲学当作修炼,知识的优势很容易被粗粝生活磨平,所以你看大学教授,对生活的见识不如蓝领工人的比比皆是,就是因为有知识,无修炼。
一般人是对意识进行钝化,哲学知识是对意识进行锐化,而修炼是对意识进行顺化。
钝化是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不做他想。
锐化是让感受和思考变得敏锐起来,有人说敏锐起来不好吗,有些是好,但也有些就带来痛苦、抑郁,所以有些人会有选择的钝化。
而顺化,是遇曲理直、物来顺应,是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打给比方,你吃饭的时候端上一盘红烧肉,你说这红烧肉好吃啊,好香,好美味,我要多吃。这是钝化意识。
你吃饭的时候
查看全文>>
莫也 - 3 个点赞 👍
放不下心中的执着,不论是有知还是无知都免不了痛苦。有些人能接受真相是因为他没有可以被真相所动摇的信念,没有了执念,真相就无法给他带来任何伤害。一个人要是有了和事实相违背的信念,真相对他而言就是痛苦的,因为他接受不了真相的打击。但是人们往往喜欢以己度人,认为让他们痛苦的事物对别人而言也一定是痛苦的。
查看全文>>
熊哥 - 3 个点赞 👍
哲学并不去打扰谁,
只是静静的决定着一切。
相反的,人总是会去打扰它,
去问东问西的,求一味药,
解人生的苦闷。
你最好端正自己请教的态度,
免得它拒你于门外。
而最大的人人都能领受的幸运就是,
无论你先前多么不可一世,多么无知傲慢,
只要你生出对历史的敬畏心,
都能获得世界早已准备好的给谦卑者的奖励。
你有多少谦卑,就能领受多少幸运。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3 个点赞 👍
实话说这个问题有点倒果为因。苏格拉底曾说:“一个好女人能使她的男人变成快乐的人,一个坏女人会使她的男人变成哲学家”。不单单是婚姻方面,如果一个人从生下来就一帆风顺,或者一个人有极佳的心态大概是不会思考有关哲学的事情。然而人是复杂的,很多人也会在顺境中“作死”,心态极佳的人一生中也会遇到难以接受的现实,因此窥见哲学也是人生的必然。
查看全文>>
德道智能 - 2 个点赞 👍
因为真正的哲学训练会让你会怀疑自己生存的根基,这种怀疑是如此恐怖,以至于让人丧失了生的重量。
对于普通人来说,世界就像一片平坦的陆地,科学,工程学,艺术都是在这块陆地上筑起大楼,这种建构是极具观赏力并且可控的。但陆地并非永远平坦,在它的边缘存在着一个望不到头的深渊,大部分人都习惯忽略它,因为深渊是什么并不影响陆地的伫立。
但哲学家自愿成为绑着吊绳的工人,他们举着火把艰难下沉,去探寻渊底的本质,但这注定是一趟徒劳的旅行,无数的哲学家通过缆绳向高处呼喊,宣称自己到达了谷底,但他们的结局无一不是被深渊吞没。
这项工作什么都带不来,带不来宏伟的建筑也带不来宏大叙事的满足,它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宣告着人类精神的无功而返。
但依旧有人前仆后继地下沉。
查看全文>>
恙安 - 1 个点赞 👍
亲爱的哲思者,哲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你曾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因为总有一个声音告诉你,那是你渴求的意义,但当靠近它的时候,却永远被海市蜃楼困在其中永无天日。我知道你曾在沙漠里自顾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漫游,烈日的炙烤让你无数次怀疑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条极致孤独甚至于自残的道路。
哲思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哲者不断吸收着世界的废料,不断的接受着世界的晦暗,不断的见证着人类的悲欢,不断的徘徊于生命的亦生亦死。你曾无数次告诉自己停止思考,可惜的是停止思考的生命同你而言不过是行尸走肉。
你并不敢去肯定自己的存在,对吗?
很多时候你可怜到甚至无法做一个单纯的执行者,他们羡慕着你的精神世界,你羡慕着他们的无忧无虑。可只有你自己知道你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对你们而言,何尝不是处在围城当中呢?
脑细胞已经不支持你做那么多的思考,他们开始僵化,也许你感到恐惧不安,因为一个你并不熟识的自我正在啃食你的血肉,我能看到你自己残缺的躯壳在痛苦的挣扎却无法摆脱分毫。你曾经尝试用精神分析去疗愈自我,却
查看全文>>
李某一 - 1 个点赞 👍
你如果觉得朝鲜人很幸福,那么你的确可以这么做。
查看全文>>
xianbudao - 1 个点赞 👍
从完成生命过程的角度,或许有其道理。一只猫不会去审视自己的猫生,只是被动地去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无所谓幸与不幸。
查看全文>>
努力再努力 - 1 个点赞 👍
哲学家就像蛇一样,每过一段时间就要蜕皮,打破旧的认知造就新的思维。一但追求真理的意识产生,不断蜕变不断打破认知圆圈边界,于是就成了诅咒停不下来。
不断与自我对攻,打破自己,杀死自己、塑造然后重生,循环往复。直到窥见真理的影子。
要么被真理救赎要么被自我否定崩溃。痴迷哲学的到后来不是疯子就是大师。即使天赋平平不入流只是喜欢的大多也不会过得快乐。
因为哲学不服务于权利和财富,也不服务于生活,甚至不服务于人性。真理到最后甚至是要抛开人性的客观洞见,否定人性的。
查看全文>>
划地为牢 - 1 个点赞 👍
我不知道题主是以怎样的心境问的这个问题,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
说这句话的人几乎必然是对那些“免于被哲学打扰”的人有着巨大的心理优越感的
而这种心理优越感显然建立在“哲学”——一种我懂但你不懂的很“高级”的——这种东西上的
并借着这种优越感去俯视他人的人生,以一种嘲讽的语气断言他们的生活不值得过
用文雅一点的方式来怼就是,您应该没有这个权利对他人的人生评头论足
好吧,说的直白些,您配吗
他们每天过的就很舒服吗?
每天不还是累的像条狗一样,结果也就只是维持住工作,养活好家庭
你让他们反思社会?还哲学?
反思了能有什么好处?他们能立刻获得什么?
结果显而易见,即便假设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理解哲学,也依旧什么都无法改变
那你告诉我,他们为什么要“被哲学打扰”?而你又凭什么瞧不起他们?
就因为哲学更“高级”?
你还不懂量子力学呢,你怎么不觉得量子力学高级(当然肯定也有觉得量子力学高级的家伙,但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自然,对这句话还会有其他的解读
比如回答里就有人把“被哲学打扰”与遇上困难划等号
但我可以非常明确的说,绝大
查看全文>>
你好 - 1 个点赞 👍
苏轼说:“人生识字忧患始” 。文盲是非常非常幸运的。
查看全文>>
愚人堂 - 0 个点赞 👍
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你都用“免于打扰“了,那一定是幸运的,不管是被什么东西。
被哲学打扰的人不适合学哲学,因此不碰哲学是幸运的。仅此而已。
查看全文>>
XSCAVENGER - 0 个点赞 👍
从题目来讲,认为哲学是一种“打扰”,本身已经对于哲学进行了负面的预设。既然认为哲学无益,那自然认为远离它的生活是快乐的,问题本身已经内含答案了,还要问为什么嘛?
换言之,哲学家们的痛苦是发现与宏大和虚无无法匹敌而对自身有限性感到痛苦,而不是因为哲学而痛苦。就我个人而言,哲学本身作为一种学科或者理论思想无法让我痛苦,探寻哲学发现自身有限性的过程会刺痛。
从这点上来说,远离哲学或许收获快乐,但也必然无从享受哲学所带来的快乐。
查看全文>>
Xharlotte - 0 个点赞 👍
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查看全文>>
中山忍 - 0 个点赞 👍
因为没被哲学打扰的人不回答这问题
查看全文>>
胡编乱造张 - 0 个点赞 👍
房子拆了很简单,再盖起来就很难了。
查看全文>>
Amooooo的信念 - 0 个点赞 👍
免于被世俗打扰的人生才是非常幸运的
查看全文>>
胜天胖子 - 0 个点赞 👍
哲学必将打扰每一个人的人生。
父母以孝道训诫儿童;
学校用编造的光辉未来给学生打鸡血,甚至敢用排名和优待乃至贪污受贿大搞等级制;
恋爱中的消费主义收割,显然你的伴侣有的时候更愿意与商品结盟来掏你的钱包;
酒桌上的逼酒,公司里贴的抽象标语,老板大言不惭的要求感恩,上位者理所当然的颐指气使,构成这一切的并非简单的物质结构,而是源于意识形态。
居于高位者,运用着粗劣的用人学、精致的政治学、强调数理逻辑的经济学、以及一套用于解释自己处于高位的合理性与如何存在(处世)的贵族哲学。
只有站在贵族或者上位者的立场上,才能理解周易的卜辞不是抽象的暗示,而是诸侯大夫的日常与修身为政的方法论;才能明白为什么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物质性的惰性质料一直被限制在无中,轻盈的形式却要主宰一个实体;最直白的应该是柏拉图,在讨论伦理学和政治学时将所有具体工作下放给他人,自己则为了给老师的善的伦理学背书而搞最空中楼阁的形而上学,他的灵魂再次体会神的理念辉光,工匠农民的双手深深地插在坚实的生成里;老子作为大周官哲的常有常无,也正是为了周天子和诸侯们烹小鲜般治大国;王守仁的心仿佛可以洗去手上血渍;又或者到市中心香火繁盛处祭拜,就可以得到在现代社会中对一切资源财富的合法占有。从这些方面看哲学一直作为贵族的统治术和赎罪券存在着。
笛卡尔实际上盗取了上帝神圣理念的圣火赋予人的天赋观念:我思故我在,但仍心惊胆战地维护着教父们,不敢全然展露人的心灵在自然科学的进展中和全新的哲学思辨中得到何等的滋润充盈;斯宾诺莎因理神论从社区的希望到被驱逐,理性主义哲学被法国的唯物主义者和理神论者沿袭,开启了以人的理性与美德代替世袭权力和经院知识封锁(并且切实地送了不少人上断头台)的法国大革命;认识论仍然不断发展着,从康德的天才退让,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后继者保持主体的认识论并统一主客二分的努力使得形而上学在黑格尔手中达到巅峰,主体作为世界意志的化身在这个世界运动着。面对后期开始当国师的老年黑格尔,尼采用权力意志的涌动冲击体系哲学的压迫;马克思将观念的运动扬弃成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海德格尔沿着现象学的道路走向的并非哲学重现女王地位的荣光,而是苟合纳粹为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编织的天命哲学地狱。哲学的进步曾经发现了一个最普通的“我”(即主体)何以真实不虚地存在,承认了每一个人类主体和谐的认识能力,指出了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康德)这一现代社会基本价值,展现着启蒙主义者的道德热诚。也曾经被野心家,追名逐利者利用,成为为压迫者的合法性背书的工具,当做过侵略者的猩红旗帜。启蒙哲学肯定了人最为价值体系(价值观)的制高点,而激进哲学伴随着两次革命维护这一观点,保守乃至反动的哲学家也曾为了私欲为国王辩经,为了野心将无数人送进地狱。种种哲学思想化身为全社会的思想运动,甚至推动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与每个人的生活。
每天我们来到班级,岗位,与人交谈,处理事件,体会感受,做出实践,并思考这一切,我们总在说和想的是“是”。比如我问世界是什么,这个“是”就涉及两个问题:我将世界认为是什么和世界以何方式存在。推广到每个问题都有我们的认识和对象所是这两个方面,这就是认识论和本体论。对于我们手边的一切,我们都有概念,并且都相信它们的存在,并把它们编入我们所认识的这个世界中,哲学并不完全是从古到今有很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级的人从不同的方向试图对世界和认识做出一种解读--他们是哲学家;所有人都在解读世界,所有人都在认识世界,所有人都在做出自己的实践。只不过普通人没有太多反思的余裕,其智慧多凝结为一些散碎的人生智慧的结晶,哲学家则将长时间的思考构建成体系或者理论,要求其思想成果圆融适用。社会经历了思想革命,而革命的的成功又将过往头脑中的激荡思辨深深隐藏进人们最基本的共识中。在讨论、思辨与历史的发展中,人们是在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思想的运动中认识到这个世界是被人发现,被人改造,被人劳作,被人思考的世界,这个人是每个我,王侯将相自有此种,草莽匹夫也毫无差别。当下的思考昭示着我作为人的存在,而我的思考与行动都将影响这个世界,都直接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当然要认真思考,谨慎行动,并对这样的经过反思的生活抱有热诚。
思想运动,出于各种原因被人们淡忘了,头脑激荡街头辩论的历史在一个时期被遗忘,但是历史运动的停止将使社会中的所有人感到闷感,反思的沉睡眼眸将重现光芒。
或许说这句话的人的意思是未受到值得反思的创伤的人(因而也未反思过)的生活是幸福的,或者是说人生的深处的真相是如此的痛苦,以至于它令所有“视力好”的人感到炫目。但思考甚至存在即是一门哲学,并且它已然存在。人们要求对自我与世界的存在有所认识,并能将不同学科的认识接入在一个整全的知识体系中且不至于陷入混乱,作为思考的基础学科的哲学是必要的。
而不反思一切,仅仅是在最庸俗的一点知识的浸泡中,或许因为迟钝和懦弱躲避了诸多创伤,但疑惑不解的隐痛的伤口,纷繁复杂的内容推送带来的肿胀必然真实存在。只要是曾经见识过辉光一刻的人,都不愿再回到那种温吞的隐痛与肿胀中去。
总结一下:没有人能不被其他人以哲学打扰,没人的生活中毫无哲学,而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查看全文>>
index - 5177 个点赞 👍
你喜欢买快递拆快递,
所以你随身带把小刀
十多年来都是这样
你从来不会思考什么是小刀
因为你有小刀,你用小刀拆快递
这个过程中不用脑子
直到有一天
你忘带了小刀
但是你有个快递必须立刻拆开验货
你很焦急
这时候你开始思考,
什么是小刀
小刀的本质是什么
小刀是否真的存在
小刀是由其自身定义还是由与它发生关系的事物定义
于是,经历一番思考,你明白了
你需要的东西并不是小刀
你需要的是一个能破开快递透明胶的东西
什么东西能破开呢?
你之前用小刀开,
现在你没有小刀
那么什么让小刀能开快递呢?
因为小刀有尖,坚硬,薄,锋利
于是你用钥匙把快递拆开了
拿小刀拆快递,这是天经地义的生活,是舒适圈
忘带小刀但是不得不拆快递,这是生活的难题
思考如何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是用哲学作为思维框架的。
最终,你用钥匙代替小刀拆开快递,这是哲学带来的智慧
所以,一个人一辈子不被哲学打扰 这说明这人一辈子没离开舒适圈(所有不依赖哲学的困难都不是困难,比如你在米其林饭店的厨房把食物做熟,做到米其林大厨水准就是一系列工具问题需要的是经验就可以,这不是真的困难。真的困难是在没有米,没有锅,没有柴,没做过饭等等条件下怎么把饭做好吃,这才是真困难,需要真正的哲学。涉及到哲学的问题才是真问题,不然就只是工作,学习和练习。哲学和艺术和人格不分家)
一生没遇到需要哲学的困难,这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呢?(这也是个问题,分析这问题也需要哲学,比如如何定义幸运?)
但是当你遇到让你不得不求助哲学的问题,而且最终幸存下来,你就会得到钥匙可以代替刀的智慧。并且可以举一反三。以后很多不方便带小刀的场合你都会带钥匙。
(我这个例子是演绎自王德峰老师的例子。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听一下王老师的课,我经常能听的眼泪掉下来。)
编辑于 2023-09-28 15:38・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原电池 - 2720 个点赞 👍
幸运的,太幸运的。如果你小时候没怀疑过亲子关系,没怀疑过学校的意义,没怀疑过童话;长大后没怀疑过工作,没怀疑过特色新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没怀疑过人生目标。我还能说什么呢?你一定是初始环境十分优越,并且在任何人生阶段中充满竞争力的人,你一定是适应这个时代的 norm 之人,你是时代之子。你一定是忍耐之人,一定是信仰之人,一定是不要瞎想之人,你是如此的完美,是灯光下的人,我还能说什么呢?
其实我知道你是什么人。你是中国 80 年代下海淘金后来去搞房地产的老板,你是 00 年代学计算机来北京买 10 套房的做题家,你是江浙开小工厂赚外汇的个体户,你是二线城市逍遥自在的公务员,你是有着体面的工作体面的休闲体面的社交有一个体面的三口之家的体面的人。你们的人生是那么的耀眼夺目,璀璨,像一颗水晶一样,时代之子。时代之人……
那我呢?
我是人(我不是活死人),我不是人(我是查拉图斯特拉);我是困惑的人,我是病人,我是全病帮;我是循环的人,我是追忆的人,我是马塞尔;我是做不成事的人,我是哈姆雷特,我是 K(我没 K,我没 K……),我是地下室人。
我是下水道里的老鼠。可是世界说她喜欢猫,我哭了。
编辑于 2023-09-11 18:02・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momo - 115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viriya - 99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叶知秋 - 84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澈靔 - 468 个点赞 👍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近期在知乎看到为数不多高质量的提问之一。
“我真正缺少的是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在做些什么,而不是自己知道些什么...
我应该做的是找到一种对我而言为真的真理,找到我可以为之生、为之死的理念。”——克尔凯郭尔
“哲学”按英语词根来看意为“爱智慧”,而柏拉图说“哲学来自于惊异”,所以哲学是一种对于“本该如此“的怀疑。
而我对哲学有一种暴论:如果一个人的信念完美匹配于他的生活,而据此生活并不让他痛苦,那么他即幸福也不需要哲学。
虽然苏格拉底说“未经过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而往往是“经过审视后人生也不值得过”,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幸福的猪,我想做苏格拉底,但是痛苦的猪和幸福的猪,我觉得做后者也不错。
我想说两个祖辈故事,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我喊他爷爷,他自幼父母双亡,一辈子不识字,但有个好听的名字,因为他的行辈好。生活在世代生活的宗族村落里,也还能活着。他的一生似乎没什么可说的,他如同他养过的牛一般,一生都在面对土地,驱使他前进的似乎只有疼痛,不论来自前方还是后方,那些激烈与恢弘的时代变迁和他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唯一的区别就是家里有了电灯和电视。听不懂普通话,电视对他来说作用就是看半个小时本地方言播报的新闻。
他一生没有出过所生活的城市,除了下地干活和回家,直到他下不了地了,就静静地躺在为儿子修建用于结婚的房子里,冬天天晴的时候会坐在院子里晒太阳。
他不善于表达,同村的人都说他老实,以前农村条件差的时候有人要和他争地、争很多东西,他争不过,他也不说什么,直到家里儿子长大了,才好一些。
他就像一棵树,沉默着生长,沉默着生长,那些天他知道他要枯萎了,和他有交集的人的都来看望他,直到快要走了,他儿子问他还有什么想见的人,还有什么心愿,他说没有了。然后他拉着儿子絮絮叨叨说了很多从前的事情,有些他儿子知道,有些不知道,但是不重要了,只是埋在心里太久了,只是想说一说。
再然后,他枯萎的身躯燃烧了起来,又归于他面对了一生的青山与黄土,和他的长辈们一起,在那座山上。
这辈子他没和谁说过他过得苦,只有在他葬礼上,他的儿女哭喊着“现在日子好了,你怎么不再多在几年”
另一个故事的主角,我也喊他爷爷。
他的人生似乎更精彩一些,也是自幼父母双亡,也被同村同族人欺负,好像没什么不一样。但是他年轻的时候聪明,成分又好,建国以后被安排学了一些文化,后来能进单位上班,还入了党。再后来他退休了,他的档案却佚失了,他没有了退休金。
他还是在村里当了好多届的支书,毕竟在他那个年纪,识字的人不多。他还有了很多孩子,孩子慢慢大了,他也慢慢老去。
他此生有个心愿:在村口修一座风雨亭,让过路的人歇歇脚,遮阳挡雨。他七十来岁的时候就准备修建,但是他没有退休金,只有一些自己辛苦攒下的钱,可惜不够。他长大了的孩子们知道他的这个心愿,每人凑了一些钱,亭子便在村口立了起来,不大,没有当地习惯的雕梁画壁,但是他很满足了,青石牢固简单,和他很像。
亭子上的牌匾写的是他的名字,但是改了一个字,是为避讳。其实那条路上步行的人已经很少了,开车的人也不怎么用得上,可是他觉得能为一个俩个遮挡风雨也是好的。我其实觉得,也许是他这一生为他驻足的人不多,亭子可以代替他为那些驻足的人遮风挡雨,也祈求他活了这一世的地方风调雨顺。
接下来的故事,就前面一样了,他也归于青山之中。
我不是很了解他们的过往,大概就只有那么多。随着年岁渐长,我了解了一些他们所经历的而我所称为“历史”的那段岁月,某天看到《芙蓉镇》中那句“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时候,我想到他们,潸然泪下。
说回这个问题,“爱智慧”是好的,而有人为了“求真”,而有人为了“求存”,求真之人接触哲学,那么他们是幸运的,而求存之人接触哲学,他们是不幸的。
求真之人为更多智慧而欣喜,求存之人在现实与信念的刀坑中撕裂。
我更想说的是,这句话妙就妙在“被哲学打扰”这种表述中,一种被迫寻找某一种哲学思想来弥合现实和原有哲学信念的无力,一种寻而不得的钝痛,应当当的上一句不幸,而没有这样的经历,想必是一种幸运。
编辑于 2023-11-14 22:57・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极点狂人斯科特 - 34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TakySafu - 25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RayLeung - 136 个点赞 👍
因为说这句话的人刻意暗示了两类人。
第一类是生活还不错,但是思维观念超越时代,他们敏锐而不被理解,因此在哲学的世界里寻找共鸣。
第二类是生活不错,思维简单,每天沉浸在自己普通的生活和浅薄的思想里,这样的人没有太多烦恼,也就没有什么反思,所以得以”免于被哲学打扰“。
说这句话的人是代入第一类人,然后说第二类人幸运。
以上是这句话想表达的含义。以下是我的评价。
胡说八道且傲慢至极。
第一,这句话就带有一定程度的凡尔赛。表面上在说别人幸运,其实是想说举世皆醉我独醒,自己思维太超前了不被理解,我要是能甘心当一头快乐的猪多好,然而我不是。
其实有些话只要说出来,就决定了你必须有点东西。一个人写书,名字如果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那这个人要么旷古烁金,要么是中二晚期。同理,天天认为举世皆醉我独醒,要么是屈原这种水平,要么就是无病呻吟。
第二,这句话不符合事实。
一方面,生活中并不只有这两类人,显然还有“生活得很痛苦”的,也就是成天为生计奔波的人。这部分人大多数都免于被哲学打扰,但那是因为他们还在为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底层发愁,顾不到上层。而说这句话的人眼里就没有这种人。
另一方面,思考哲学并不意味着痛苦。尼采和维特根斯坦的生活确实跌宕起伏,但是康德和黑格尔的人生就平和很多,说他们被哲学打扰所以痛苦,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你觉得王思聪幸运吗?王思聪是哲学专业的。
编辑于 2023-09-16 14:29・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王希 - 108 个点赞 👍
这句话很鸡贼。
人世间是先有痛苦,还是先有哲学?是先有了痛苦好吧,哲学只是一部分人类试图去解构这种痛苦的工具和武器。
人类不停的寻找解构或者避免痛苦的办法,可能是徒劳无功,但又是永无止境的,就好像我们再遭遇到灼伤以后会叫喊一样。
而不被哲学打扰,等于免于痛苦吗?不是的,对方只是喊不出来,默默承受,甚至用一些土办法麻醉自己,但当然了,在有些人的判断里,喊不出来挺好的,可能对方其他那些土方法,比如沉醉于打工,喝酒,逃避自己跟乐于被规训等等,是对自己有利的。
就好像螃蟹不会叫,活蒸更好吃也更没负担。不喊叫的螃蟹,免于被嚎叫打扰,真正幸运的是谁呢?
编辑于 2023-09-15 07:16・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