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玄武门之变没有毁掉李世民的形象?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本回答唯一正确绝对真理楼上990个都是乌龟王八笨蛋根本原因看看造反名单就知道了李世民的背后是一大堆世家大族他被推上去后整个唐朝利益集团里绝大多数都是支持李世民的那当然要大吹特吹往死里吹了不光是污点被掩盖功劳也被尬吹,军事能力更是尬吹的一塌糊涂当然了不能说他什么都不是但显然被拔高到这个程度根本原因是作为前台的皇帝他是利益集团世家大族最喜欢的那种唐朝的伟大更多的是在他儿子手上打出来的但他儿子唐高宗把世家大族整得浑身难受所以笔杆子吹他爹不吹他还黑他懦弱怕老婆一个懦弱的人把能打的敌人都灭干净对陇西勋贵动手真懦弱编辑于 2023-09-09 02:22・IP 属地加拿大赞同 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高安路老实人 - 3751 个点赞 👍
薛仁杲,我灭的!刘武周,我灭的!王世充、我灭的!窦建德,我灭的!刘黑闼,我灭的!整个北方和中原,全他妈我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老头怕我封无可封,不让我打南方了,要不然我也能打下来,然后说,太子要我哥哥当?我就问你,他妈的,凭什么????怎么的就是要拿我当工具人是吗?????有没有这样的道理?????我出生入死的,好处他全拿了,可能还要杀我全家????我倒是无所谓啊,但问过我天策府众兄弟没有??????然后就是他干的确实不错,没什么好黑的,上位之后也是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带着大家走向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最后落幕也还算体面。
这是唐太宗李二,一生体体面面,干下的不那么体面的事儿,也都情有可原,能理解,更难得是体体面面的放在那里,任由后人评说,我们反观宋太宗赵二啊,老实讲也不差,大家要有个基础常识,是他结束了十八省的战乱,是他名义上统一了中原和南方。
虽然赵大多活两年,也能行。
污点来了啊,来了。
和我辽干仗,亲自上,没打过,屁股中箭仓皇逃窜,崩了。
好了,这就是最大的污点了。
暧昧不明的上位过程,阴阳怪气的逼死了赵大的儿子。
和越南干了一仗,中原势力彻底退出中南半岛,从他这儿开始的,记住。
你打不过大辽倒也正常,你连越南都撕把不过,也算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历史第一人了。
李继迁带领西北玄天一片云,不是,西北小豪族们搞事儿,也没撕把过。
凯申没撕把过吧起码是谈妥了,这直接自立了。
西夏不小是后来不小,当时真就不太大。
没事儿就只能艹艹小周后了。
西门大官人也没当着武大郎面艹金莲啊!!!!!!你品,差距大不大???又说回李二,杀个兄弟咋啦!!!!他们就是不行!!!!我来干我就是比他们好,好一百万好他妈八千万倍!!!!!!!你们服不服????服不服????????反正我是服气的,建成就是上去了,极限也就是文景那个水平的。
不会是独一无二的唐太宗李世民。
唉对了说到这个略输文采不略输文采的,全唐诗录了他八十八首诗,你们可以看一看,虽然不如表叔杨广,但是,不差了。
就是我作为一个穿越者,去了那时候,应该就老老实实的去给他当狗了。
编辑于 2020-02-03 23:30赞同 3751389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你破宝 - 3057 个点赞 👍
本来只是一时脑洞,看多了评论还是蛮感慨的,唐太宗未必完美,一生未必没犯过错,但玄武门事变绝对没做错,他做的又正确又高效,最大效率最小牺牲的完成了流血政变。
玄武门事变最大的错误源头只在李渊,后人激进一点的如朱元璋直接不认李渊是开国皇帝只祭李世民,即使是最酸腐的书生如司马光朱熹之类,也觉得本不该立建成。
我觉得不能苛求李建成坚辞不受违抗父亲,但是李渊认不清形势,又要享福不肯受累,又恋栈权位不肯退,才是极大的错误,导致了儿子们的分崩离析和死亡。
当其时的中国需要的是玄武门成功的唐太宗,而不是忠臣孝子英年早逝的秦王殿下。
另外,关于改史,当然,本人的态度和逻辑都不得不对此嗤之以鼻。
不过转念想想,另一方面有点豁然开朗,老实说,如果是我的话,李建成应该被乱箭射死,甚至脏活什么的完全可以由尉迟恭之类的人干,愿意为他效死命的人不在少数——这都用不着改史,可以直接就这么发生。
不过李世民没有这么做,他选择自己亲手杀了太子、兄长,杀光了嫡系的侄子,亲自逼父退位,以绝臣子后顾之忧,我想他对这件事是不后悔的。
以下是原回答:如果岳飞带兵返回临安,宰了完颜构,建立大穆朝,北上灭金复我汉室疆土,抚平四夷打得什么吐蕃西夏大理通通归顺,打散蒙古,成吉思汗等纷纷来朝,二十年后,国家政治昌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谁会在乎所谓反叛、篡逆?谁不说声完颜构死得好?千年之后,现代人或许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开始解构剖析,完颜构是不是没那么没用、岳皇帝有什么“污点”……总之不会像现在一样,岳飞留得忠君爱国的名声,提起来不过哭一把、哀叹、惋惜一把,如果,如果可以直捣黄龙呢?如果……中华历史上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大唐盛世,也许今天我们也可以赞美秦王破阵乐乃成绝唱,一辈子忠君爱国征伐天下,虎牢关战役千古流芳,可惜却年纪轻轻不慎暴毙……秦王死而天策府散,尉迟恭因xx入罪坐牢,众将或解甲归田或得罪勋贵而入罪,或明哲保身平淡无奇,房杜终身为刀笔吏,无所作为,李靖南征途中因贻误军机为上所杀……武德十年突厥入寇,太子主张迁都,于是唐国迁都,武德十四年,突厥再度入寇,李渊赏勋贵后宫外戚者多,薄恩于功臣,以至于无可用之人,于是唐割地赔款,武德二十年,李渊驾崩,李建成即位,五十多岁的皇帝既无心也无力北伐/治理国家,没过几年也驾崩了,至于唐能撑几世就不得而知了。
编辑于 2020-02-14 13:54赞同 3057340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优质稻 - 2108 个点赞 👍
因为好皇帝不需要是好人。
你当是娱乐圈呢,做个皇帝还要立人设?发布于 2020-01-10 06:15赞同 210820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黑衣大葛戈 - 856 个点赞 👍
就凭李世民自己亲手一箭封了他大哥的喉,而不是让尉迟敬德给他一马槊。
杀完大哥又去杀弟弟,弟弟吓跑他亲自骑马去追,毕竟心情慌乱,李世民居然被宫内的树枝拽下马背来,跌伤了腰,他弟弟老虎一样反扑过来,一把扯下他的弓弦要勒死他——拜托,秦王府上下,你们老大忙成这样,你们就看着?怎么就没有一个人出手帮忙?秦王是请你们来看戏的吗?特别是尉迟敬德,当年与王世充大战时,他的名将单雄信从背后突袭李世民,尉迟敬德一槊击落他于马下,那反应速度……,有尉迟敬德在,这世上没人能伤害李世民。
等到李元吉要勒死李世民时,尉迟敬德才姗姗来迟,终于给了他一下子,把他打晕——这只能是李世民事先跟部下说好了,杀我亲兄弟后遗症太大,我自己动手,你们看着外围就行。
生死存亡之际,李世民自己都不一定能活着回来,但他却为部下的未来考虑周全。
多少年之后,尉迟敬德去世,高宗李治给他写了一篇祭文,历数他的丰功伟绩,唯独没提一句玄武门之变他杀李元吉,救了他父亲一命,也救了他一命,否则他会和建成、元吉那十个儿子一样,但李元吉是他亲叔叔。
这样的上司,谁不想舍生忘死去追随?编辑于 2023-09-24 20:44・IP 属地北京赞同 8564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silverfox12 - 306 个点赞 👍
作为统治集团争夺最高权力的内斗,胜利者没有发动内战,没有造成分裂,只用不到一天的时间,用十几颗兄弟子侄的人头就完美收场。
这种把伤亡精准控制在顶层贵族圈子内部的政变,对于老百姓而言,难道不是加分项吗编辑于 2023-07-27 11:30・IP 属地江苏赞同 306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璟穆庵 - 230 个点赞 👍
玄武门之变里有个小细节,李世民一箭射翻李建成后,随即被树枝抓住落马,差点被李元吉用弓弦扼死,千钧一发时尉迟恭才赶来射杀了李元吉。
尉迟恭掉线的这一段时间里,有很大可能是补刀+割首级去了,不然不会冒着老大差点被干掉的风险,搞这么磨叽。
但这些只是猜测,尉迟恭在李世民遇险时到底在干什么,在史书里完全无载,后人也只能猜测了。
易言之,李世民把弑兄全都自己背了,他不要尉迟恭当第二个成济,哪怕自己差点因为护卫不力翻车。
就这样的老大当皇帝,凭啥会被毁形象?发布于 2023-07-21 15:21・IP 属地江苏赞同 2306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顾兰啸 - 28 个点赞 👍
玄武门之变在我看来不是污点,而一场近乎完美的,波及范围最少时间最短的,对百姓影响微乎其微的教科书式政变。
如果历朝历代的政变都能像玄武门之变一样精准地实行快速地结束,那普通百姓受战乱之苦颠沛流离的日子或许也能少一些。
发布于 2023-02-06 16:27・IP 属地美国赞同 28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xxxddf - 0 个点赞 👍
其实在玄武门之变期间,长安城里各方势力都是作壁上观(之后各地区的默认),已经说明大唐各方势力,对于李世民冒险政变,都有心理准备,也认可了李世民有资格挑战最高职务的上限。
只是各方势力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发生政变,最后谁胜谁负。
(正常情况下,太子有难必须驰援表忠心,否则就是作死,谁敢给未来皇帝上眼药,,然后真的没人帮太子)我们再来看看李世民此时的官衔: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领十二卫大将军、司徒,凉州总管,太尉,中书令,尚书令,天策上将,上柱国,秦王。
这些官职,集中央、地方、军队、京畿、宫廷宿卫等领域,而且几乎都是一把手,没几把刷子,下面人肯定不服。
反过来说,李世民搞事业干到这份上,要不搞宫廷政变坐以待毙,大家还真看不起他。
发布于 2023-08-07 01:49・IP 属地广东赞同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飞翔的铁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