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几乎无实际战绩,为何仍有多人坚信民间武术的实战力?
在MMA流行全世界,UFC红到发紫,K1比赛风靡东南亚的21世纪,我们从这些选手身上看到世界各种武术流派的技巧,惟独很少看到中华武术的影子,更是很少有中国拳手活...
- 1 个点赞 👍
不知道所谓的实际战绩是指杀人数量还是赛事数量。问这种问题的人,基本上都是没有了解过传统武术的。其实《一个人的武林》中,封于修就告诉过我们,“功夫是杀人技,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杀人技啊大哥,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打打杀杀总结出来的杀人精华,出手就是杀招,一招不慎就可能对人造成很严重的伤害,能一招制敌绝不跟你蹦来跳去!
想举行比赛也可以,必须去掉伤人的招式,再给你套上规则,然后就变成了你们口中的用来表演的花架子。随着老前辈们的离世,科学技术的进步,西方文化的入侵,再加上国情等诸多因素,传武和传医终究会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中华武术和中华医术一样,新中国以后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相信的人深信不疑,不相信的人嗤之以鼻。我个人认为,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同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存在,所流传下来的技艺,必定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功夫,说白了就是一种技术,没有谁的技术是天下第一,只有看你能否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技术并灵活运用……
(个人理解)
查看全文>>
AN94 - 0 个点赞 👍
一帮子der,还迷呢。以为传武是杀人技….
查看全文>>
Jabo Sim - 0 个点赞 👍
武德成了传武遮羞布了是吧(。ì _ í。)
查看全文>>
夏露露 - 0 个点赞 👍
抱歉老师,我不经常登录知乎,刚看到你给我说的
查看全文>>
生生 - 13140 个点赞 👍
中华武术?首先告诉你,目前那些一身肥膘的大师都是骗子,只不过他们的诈骗手段是传统武术罢了,如果换成泰拳,道理都是一样的,难道你被骗了之后还说泰拳都是骗人的吗?你要是真敢这么说,下次安排你去和泰国打地下黑拳的泰拳师傅切磋一下。
起码从民国看,武术大师都是有史书记载的战绩的,比如张作霖的保镖张策,一拳撂翻张作霖前任贴身保镖并取而代之,如果不是有真本事张作霖也不会让他保护自己安全;还有蒋介石的保镖刘百川;北洋军武术教练神枪李书文;另一部分是战绩不显但是作出贡献的,比如以武育人,积极抗日,周总理的老师韩慕侠;年轻时击败出言不逊的俄国人康泰尔,因为击败日本柔道家被北洋政府通缉,解放后投身医疗事业治病救人的王子平。这些武术大师都是有事迹可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那么真正的武术大师和现代这些骗子有啥区别呢?先看几张照片。
看出来了吗?
这些武术大家,全部都是五大三粗的莽夫,力气非常大,哪怕其中看起来比较瘦弱的李书文也能单脚挑飞80斤的沙袋,上图的王子平更是号称千斤大力王,抗美援朝时他八十高龄还能表演武术义演援助军队,身体素质一流。
现在社会很多人都以为技巧是中华武术的核心,大错特错,武术的核心永远是身体素质,在身体素质极强的基础上,大师们掌握了更多的发力运动技巧,闪避步法,这才能在战斗时无往不利。
抗日战争时期的吕俊生,人送外号吕布,为什么呢?他没学过高深的武术技巧,只是和指导员练过刺刀技术,但是在1938年7月的夏津战斗中,一人靠近战击杀27个日本人,荣获一等功。原因很简单,他身高一米九多,臂展超过两米,体重超一百八十斤,而当时的日本士兵平均身高一米六左右,他用三八大盖上刺刀后,攻击距离比日本鬼子长接近四十厘米,把日本人插死了日本人的刺刀刚划破他的皮,这就是身体素质起决定性因素,38年的侵华日军士兵的战斗技巧绝对远超吕俊生这个新兵蛋子,但是就是打不过,这就是以力破巧。
我反对污蔑传武,但是我更反对神话传武,传武的基础是身体,你一个豆芽菜练再多的武术也是菜鸡,真的想练传统武术的话,建议大家先进行力量,耐力和灵活度训练。
查看全文>>
秦端雨 - 1021 个点赞 👍
我举一个例子,格雷西家族
1930年代日本柔术大师娶走了巴西格雷西家的姑娘,也教会了格雷西家儿子们日本柔术,其中最小的希里奥身材瘦小,体质极差,他将日本柔术融会贯通并去除了不实用的技巧,创造了巴西柔术。
在那个年代,泰拳、拳击、柔术等各种格斗规矩差距很大,每一家都觉得自家最厉害,但是跟别的流派对战的时候,因为规则不同,谁都不肯吃亏,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跨流派竞技。
而格雷西认为自家流派最强,是真正的对战流派,他说,格斗技不用来对战学来干嘛呢?于是他邀请各界名格斗家来格雷西家一战。这一段时间的格雷西家,不断与各流派搏斗,不断进化,最终雄霸巴西。但是也仅限于巴西。
机会出现在第一届UFC,无限格斗冠军赛,不限体重,不限流派,规则有三,不准挖眼睛,不准踢下阴,不准咬人,其他随便。格雷西家的小伙子霍伊思应邀参赛,以最小的体格,最小的体重,拿下了冠军,三战全胜,总耗时5分钟。在这种所有流派公平竞争的规则下,谁优谁劣一目了然,那些在自家规则下称王称霸的流派比如拳击和相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输的。
接下来的四届UFC,除了一次身体原因退赛,霍伊思格雷西都拿下了冠军,但是他说:你们觉得我很强?我三哥比我强10倍。事实证明他没说谎,他三哥迪克森出山后300场全胜,而且打法凶悍,凶悍到他的集锦在很多平台无法过审。
这时候的巴西柔术统治了综合格斗,到达巅峰,但是紧接着,它便走了下坡路。迪克森退役后格雷西固步自封,讲究传承,再无创新,新一代格雷西们频繁落败,再无当年统治力,甚至一家四口包括老年霍伊思同一年全部败给一个日本人、成就了他“格雷西猎人”的名号。所有人把希望寄托在退役多年的迪克森,迪克森也心动了,但长子车祸身亡打散了他最后一口心气。格雷西家族从此跌落神坛,一蹶不振。
格雷西家族为什么强?兼容并包,一切从实战出发,不断提升自己,改良技巧。
格雷西家为何没落?固步自封,别的流派蓬勃发展,自己却因循守旧夜郎自大,重视传统。一步慢步步慢,被时代甩在了后面。
我国武术呢?我国没有武术,只有“传统武术”,讲架子讲套路,讲老祖宗传承的不能变。至于实战?解放之后哪里还有实战。关起门来你打螳螂拳我也打螳螂拳,我是最正统的螳螂拳,以我的螳螂拳法做标准,我自然是最强的。
就像第一次参加UFC的相扑一样,在自家院里关起门来称王称霸,自然觉得自己天下无敌,出门一看,12秒被TKO,被人一脚踢掉三颗牙,自己造成的伤害就是其中两颗牙划伤了对方脚面,最后一颗牙飞出场外,吓得两个赞助商落荒而逃,发誓再也不赞助UFC了。
老祖宗的武术也许曾经很强,就像格雷西这个名字,但是老祖宗的东西,够中国武术家们吃几十年呢?格雷西并没有变弱,但是当别人在前进,你原地踏步,切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补充一下,很多人说格雷西家后代没有变弱,或者说格雷西家依然代表巴西柔术。
从通常意义上来说,技术只会前进,很难后退,现代巴西柔术的技巧要强于90年代的。这样讲是没错的,也许现在的科隆格雷西要强于以前的迪克森格雷西,可问题在于,最早之所以霍伊斯和迪克森能统治综合格斗界是因为技巧的先进性,给了他们以小体重凭技巧战胜那些身体素质更优越的格斗家的机会。
可是,现在那些身体素质更优越的格斗家也学了巴西柔术,格雷西家还能靠什么赢?历史上超强的身体素质,菲尔普斯、刘易斯、乔丹,他们的后代都不咋地,这种基因突变的小概率事件在格雷西家太难出现了,而且格雷西家本身也不以身体素质见长。说格雷西家故步自封,其实更多的还是因为再也没有希里奥这种大师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技巧上的革新了。
用当代话来说,就是巴西柔术已经内卷了,格雷西家迷失在了这内卷的大潮里。
———————————
补充一下关于格雷西柔术与巴西柔术的区别。
迪克森曾接受采访,他是这么解释的:格雷西柔术是教自卫的,因此我们不分重量级,我们不挑对手,对手有刀,有枪,二打一,我们随时迎战。我们最早所有学生都是白带,导师都是深蓝。直到65年我父亲觉得老学员和新学员无法区分不好,我们才开始分腰带颜色。
在霍伊思UFC大杀四方后,很多人想学柔术,他们希望公平,他们强调竞技,但是当情势不公平的时候比如对方比他们重或拿着武器,他们就抓瞎了,因此当被欺负的时候,他们无法自卫。这导致现在有很多自卫学校只教自卫不教格斗技巧,别的地方只教格斗技巧不教自卫,这样不对。
我的个人观点:这种理念我不能说错,但是确实不适合现代综合格斗。可是非常令人钦佩,格雷西柔术也被称为传统柔术,而大部分在UFC学的就是现代柔术,或者叫竞技柔术运动柔术。有人觉得格雷西坚持自己的理念与传承,有些人觉得格雷西固步自封,被时代抛弃。见仁见智吧。
查看全文>>
Rivers - 237 个点赞 👍
任何一种武术,在他诞生的年代都是有用的,没人会只是为了吓唬别人而苦练一套舞蹈
因此任何一种武术,在他诞生的年代都是“现代搏击”
而现代的“现代搏击”取代了古代的“现代搏击”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古代的武术到了今天还能和真·现代搏击抗衡,那发明武术的人应该是外星人。
查看全文>>
viNcEntM - 160 个点赞 👍
我就想问一点:为什么中国的武术就不能与时俱进,必须天天练套路,还得能打?为什么中医就不能用现在科技,就必须望闻问切?再以前,受科技限制,很多东西没法弄,就只能多练讨论,石锁,梅花桩等,现在有了科学的训练体系,你还不准别人用,你是太阳啊,别人都得围着你转!中医以前科技不发达,造就了以前的体系,人家现在想借助现代科技发展,你就说中医不能用现代科技!然后你还说它不科学!你们有病吧!
查看全文>>
取名字真难 - 119 个点赞 👍
最新战绩,中印边境加乐万河谷我边防军70人,对阵印军600人。死亡4人。印军死亡20人。
中国军队装备盾牌和短棍。
短棍,又叫鞭杆。最原始的冷兵器。
还说没战绩?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双手带 - 109 个点赞 👍
他曾是600万解放军“总教头”,捕俘拳创始人,名字却鲜为人知
“黄河黄河,我是长江,我是长江……”这句让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台词,出自1954年上映的电影《渡江侦察记》。该片改编自“先遣渡江英雄连”的事迹,讲述了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李连长率侦察班探明敌人江防部署,协助大部队取得战役胜利的故事。特别是侦察兵抓舌头的镜头,那擒拿格斗的动作,用今天潮流的话来说,就是帅呆了酷毙了。也正是这部电影,影响了数千万热血男儿的理想,我要当解放军,我要当侦察兵,可以说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所有男生的执念。而今天本文的主人公——原解放军体育学院格斗擒拿教研室主任张清居,就是《渡江侦察记》中侦察科长的原型之一。
张清居,1946年入伍,1958年十年大庆被选入广州军区武术队。1959年南京大比武后,被总参情报部留用,研编侦察兵格斗教材。 1960年青岛侦察兵会议后,总参谋部决定研编我军自己的军事擒拿格斗教材,任命张清居为研编组长。此后10多年,他带领小组成员遍访民间名师,其中民国时期的南京中央国术馆赵鹏老师、上海精武会徐景波老师等数十名高人不吝赐教,悉心指导,为后来的军事擒拿格斗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清居自幼练武,有着深厚的功底。研编的《军体拳》、《捕俘拳》、《捕俘刀》、《短兵格斗》、《捆绑与押带》,尤其是《擒拿格斗术》简捷实用、攻防兼备,是自古以来最为完整、最为全面的防身格斗术。他去各大军区指导侦察兵、特种兵擒拿格斗术时,各大军区首长对他都很是尊敬,亲切的称他为“老教头”。从此,有了解放军“总教头”之说。
张清居1923年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市田柳镇西王高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这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平原小村,距离我的老家只有2公里,我的高中同学就有这个村的,论起来叫张清居爷爷,那时候我们这一带农村都习武成风,就是因为战乱年代想学得一身保家立命的本领。我的同事10多年前去广州解放军体院干休所采访张清居老人时,他已经88岁。
张清居从小他就对习武充满了兴趣。他是独生子,在旧社会怕家里受欺负,母亲就让他拜了村里的神拳张石头为师,学习石爆拳(音)、万仞拳等拳术。因为家贫,在1939年底他只有12岁的时候,跟舅父闯关东来到了长春。在动荡的少年时光里,他要饭拜过师父,也学过不少的江湖技艺,更多的是拜了很多武术师父,挣三块钱,拿两块钱去学了功夫。最后遇到一个师傅叫史宾,他是山东莱阳人,祖宗三代保镖,从烟台保镖去了沧州。1946年,23岁的张清居在长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跟随部队一路从长春打到北平城下。
张清居入伍的部队是43军129师386团三营。该师前身是1945年9月下旬组建的渤海军区独立旅(又称渤海新编师或第8师),这也是来自山东老家的部队,张清居的很多战友都 说着家乡话,这让他倍感亲切,也更加勇敢。抗日战争胜利后这支部队进入东北,1946年10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第18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8师。解放战争时期,该师参加了承德保卫战、解放长春、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平攻坚、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作战、辽沈、平津、进军中南、解放海南岛等重要战役战斗。因为一身好武艺,张清居经常被侦查处长叫去抓俘虏。
渡江战役中,侦察处长命令他去抓一个上校或者中校参谋,本来安排三个人去,张清居说,不要那么多人,目标太大,我自己就行。于是,他扛着一根扁担,到了江边桥头不远处,发现了一个军官正单枪匹马的站在那里抽烟,他悄悄地靠了过去,一个锁喉把他制住了,枪在后腰上一顶,说:我是解放军,听话跟我走,不要你的命。这个中校团副于是乖乖地跟他回来了。
1958年,张清居从营部调到师部任侦察参谋,这一年,我军开始了全军大比武,各部队都选出有特长的官兵集训,准备参加1959年的全军运动会,张清居也被选中。随后他轻松的进入了广州军区武术队,并在第二届的全军武术比赛中,获得了拳术比赛的第一名。后来,总参下令,叫广州军区、南京军区、福州军区研究抓俘虏的技术。这需要既当过侦察兵,又懂武术的人,这样,张清居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张清居为了编写教材,踏遍万水千山,拜访过不少的武术名家。文化水平不高的张清居,凭借吃苦精神,编写出了200多个擒拿格斗动作。这些包含着张清居心血的招数就要在全军推广的时候,却被总参否决了。因为总参谋部首长考虑,部队中的大多数战士,是没有武术基础的,也没有多少文化的,提出了要少而精的要求。
张清居老人提起这段历史,很有感慨:1964年杨柳青大比武,又开了个现场会,我代表广州军区一个队,表演完了以后,总参又把我留下来,说不行啊,太多,又要学文化什么的,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要越简单越好。现场会完了,要把我留下来,编,最后定下来,叫捕俘技术,从195年到1964年,定下这个动作,反反复复,定下这个十三个动作,全军推广。
张清居编写的擒拿格斗动作最后定下13个动作,抱膝、踢打、抬腿锁喉三个,防左防右、防裆防上、防下两个动作,擒拿抓腕、压腕两个动作,捆绑俘虏,有右后捕俘、捆绑、停虏和各种辅助练习,每一个动作都没有装饰性,出拳动作干脆,以拳、步、挡、削进攻敌人要害,猛烈攻击以致敌人不会反击,容不得半点花招。
从那时起,我军侦察兵和特种部队有了自己的捕俘技术,有了自己所独创的捕俘拳,捕俘拳的习练者多为侦察兵或者特种部队的战士,其练习目的是为了杀敌,而不是健身!捕俘技术是整套的,防枪、防刀、擒拿摔跤、捆绑,捕俘拳、捕俘刀。
后来,张清居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军事顾问用了两年的时间,拍摄侦察兵擒拿格斗、武装泅渡、攀岩的教学片,成为了文革后全军第一部军事教材片。过去捕俘拳一直限于侦察兵,文革后期,张清居又接到总参军事部的命令,带领团队研发的军体拳一路二路先后出炉,可以说,那时候所有部队的官兵,都习练过军体拳。军体拳促进了军队的军事训练,也同样具有格斗的实用价值。
1978年,张清居回到广州军体院任教,在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张清居只是在家里踏踏实实地待过三年。1980年,他离休后仍然发挥余热,带徒弟传承武术。1987年,军体院武术组在张清居一套二套军体拳的基础上,又编写完第三套军体拳,里面融入武术的提拿摔打。由于难度较大,推广远不如一套 二套。现在我军各部队,在捕俘拳、军体拳的基础上,大都加 点内容,自创了一些军体拳,以更好地激发战士们的训练热情,促进军事训练。2017年冬天,张清居老人无疾而终,在广州逝世,走的时候也是无声无息。
你练习过捕俘拳、军体拳吗?欢迎留言评论。
发布于 2023-07-11 16:54・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龍戰乾坤 - 102 个点赞 👍
评论区的爱好者们认可传武也好,崇拜mma也好,都没问题。愿意讨论的我欢迎,各执一词的我也不可能顺着网线过去比一场,但张嘴就是满嘴生殖器问候我亲属的删帖伺候
以下为原回答
因为擂台武术和实战武术真的有区别啊……说说我自己的故事吧,虽然我自己没练过传武,但主练日本柔术,巴柔也接触过一点,对于这个事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我主练的拳击和日本柔术,拳击是擂台武术,柔术是实战武术。又在警校接受了一些徒手实战训练。现在世界上最流行的擂台搏击术mma基本就是拳击加泰拳加巴柔的组合。现在大致说一下我擂台武术不如实战武术的地方。
擂台武术因为有拳套保护,对于很多裸拳的技法不再重视。在警察局接受裸拳训练时,我这种有基础的先练捏拳,再练挥拳,要学会怎么在尽量保护自己手部的前提下把拳头打得有力。蹬地发力什么的反而变成了次要的,因为标准发力后那么大的力量,你没有大量裸拳训练的拳头真的受不了那个力道。而练拳击的教官,有一个算一个,几乎全都在实战中被打断过手指。
擂台武术有规则保护,不要说什么有规则都打不过,没规则更打不过的屁话。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拳击里有矮身躲避然后接上勾拳的技法,在警局实战训练中被命令禁止。很简单,这么近的距离还矮身太容易被抱摔,或者被膝盖糊脸或者肘击天灵盖。但是在拳击规则保护下,没有实战性的动作也可以大行其道。类似的还有ufc不能打裆,所以站架可以更大,地面技可以尽情分开腿锁人。不能打后脑,所以不护后脑。不能扭手指,地面技可以尽情的分开手去抓等等……
步伐限制,擂台武术只会一对一。所以巴柔,锁技这种只能一对一的武术的作用被夸张化了。就连以步伐著称的拳击也不会训练一对多时最重要的走位,实战中有几个敌人,会怎么围上来该怎么走位,怎么连打带跑几乎所有的的实战武术都有训练。还有徒手对持械该怎么追求反击,怎么跑,能不能跑。合格的实战武术高手一般干不出那种对方人多势众还无脑莽结果被人拿自己的刀捅死的事。哦,当然蠢货不分流派,练什么的都架不住有蠢货不是。
所以纯擂台武术再怎么厉害,再怎么统治擂台。它也是在规则的掌控下找到的最优解,它的优点和缺点都同样明显,在很多方面确实比不上传统武术。
回答有些朋友的评论,巴柔到底容不容易被打到裆?我的回答是不容易,但实战时这终究是风险很大的动作,比如十字固时,实战中手一滑被人脱出来就可能被一招命中。所以我们训练时一旦按实战标准来就都要带护裆。
实战中这是小概率事件。按训练来看可能二十次都不会发生一次,但对于警察从业者来说,一次发生了,就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被我们取消了,我自己自然也不太认可。同理还有提到的摇闪下勾拳,只要一次失手可能就是生命的代价。
巴西柔术放在实战中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防身的时候很难保证是单挑环境,你也不知道对方的朋友会不会在你没看到的位置,一旦进入地面纠缠又陷入围攻就几乎必死无疑。就像李小龙说的,没有人能在不能移动的情况下同时面对两个敌人。
所谓的危险的招数实战中就会有意识的不用,(比如说摇闪跟下勾拳)这其实是一个很想当然的观念。因为在防身战中肾上腺素和心率飙升的情况下,人只会按照最习惯的方式去战斗,怎么顺手怎么来。不可能你平时喜欢下勾拳实战就会有意识的不用了。举个例子就是我们拳击出身的教官几乎个个都知道没了拳套该怎么打才会避免受伤,但个个都打断过手指的指节。
至于假大师们丢人现眼的行为,这真是我这种传统类武术的拥护者都看不下去。其实要分辨学的武术对不对也不难,能教对抗,有对抗训练的,能实战的就基本上至少有点真功夫。那种张嘴就是术高莫用,吹发力,吹效果,吹祖师爷,就是不能教你怎么和人对打的就不要管了。套路和吹牛逼爽爽就算了,防身真心指不上。
鉴于评论区发生的一些争议,笔者在这里补充几句。
有些人不是来交流观点的,甚至不是来争论对错的,有的评论者连我一个论点的描述都不会看仔细而是选择试图抓住我的某个论点然后进行攻击,这真的让我很无奈……
以上内容都是笔者自己训练中一点一滴的感悟,在大家看来或许不值一提。有些人并不愿意听我的经验,只是带着执着的观念想要证明我的错误。这种争论没有意义。
我赞赏这些人坚定的信念,也祝各位在武术(或者你们更愿意称之为搏击?)的修行上沿着您想走的道路一直走下去。而我也不会轻易的被弃我在训练中一点一滴走到现在的感悟,所以我的意见您既然看不上,那就不要试图纠我的漏洞试图驳倒我了。我的修行是为了能帮助我在工作中走得更远,并不是为了向您证明我的正确,我也不需要向您证明。
我的文字也并未试图证明传统类武术就比擂台武术优越,我坚定的认为传统武术对于擂台搏击是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全世界无数人选择了用传统类武术来辅助自己的工作,有像我一样的各国军警人员,也有职业的擂台搏击运动员,像是叶魔和张伟丽。我们的选择包括了空手道,跆拳道,柔术,自然也包括中国的武术,无数的人的选择,本身也就证明了传统类武术的意义。
我的修行也不可能只停留在日本柔术和拳击上,因为我坚信任何武术流派一定有可取之处,等北美的疫情结束之后,我打算接触以色列maga术或者俄罗斯西斯特码的训练,因为他们很多都包括了警棍,夺枪,夺刀,甚至可能会找到能教授持枪体术的教官,能够帮我在我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崇拜擂台武术的朋友们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想交流经验的我非常欢迎,但如果仅仅是想在我的文字里找破绽,就还请不要给你我找不痛快了,我的观点和您的观点同样坚定。
查看全文>>
东门吹牛 - 92 个点赞 👍
就是吹出来的啊。
就是我们这个行业吹出来的啊。
从清代开始,有了武侠小说后,武功这个东西就被神话了。
清代就有童林传——雍正剑侠录。有三侠五义。(是的,南侠展昭和陷空岛五鼠,这个是清代人写的。)
这些清代出现的民间流传的小说演义,开始。
然后到了民国时期的老武侠。
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的新武侠。
长达近两百多年的时间,各种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对武功这个东西拔高和神话。
·
发布于 2022-12-18 17:02・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跳舞 - 49 个点赞 👍
我就是一个武术爱好者,主要还是受家庭影响吧。老爸练杳拳,一直练易筋经,我亲眼看见他能三个手指捏弯硬币,手上力量非常大。我叔叔练太极,是南京金一鸣先生在常州的嫡传弟子,很有名气。他们两个曾经帮我表哥打过一架,十几个年轻人被打得落荒而逃。家里曾经放了一根30斤重的红木鞭,可惜后来不知所踪。
我开始跟着老爸练了一段时间的十路弹腿,初中的时候跟着上海来的黄多凤老师学习心意拳,那时候很痴迷,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骑自行车20分钟去练,然后去老妈厂里吃早饭、上学。练习了有六年,上大学的时候就不练了。大学毕业后,跟着张建明师傅练八极、少林、天河寺硬气功,和师兄弟一起练散打、拳击,2005年开始练形意拳,一直坚持到现在。
可能是我运气好,没有遇到什么大事,也没和人大打出手过,只有一些小事。曾经两次遇到过小偷。第一次,98年我在上海中山医院进修,从火车站到中山医院有一班车,到斜土路下,那时候车上小偷很多。那天我买了一份体坛周报,还没看完,就折了一下,放在裤子右边口袋里,没想到就被人惦记上了。那个人努力挤在我身边,当汽车颠了一下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一只手伸到口袋里,当时手掌往下一挥,劈到手臂上,清晰地发出了“咯”的一声,要知道那时候我练硬气功二级,单臂俯卧撑一只手能撑50个,这下子够他受的,哈哈。到下一站那个家伙就下车了,然后又有两个挤到我身边。我也没理会,到站后下车,两个人也跟着下车,我往前走,他们在车站那里呆了一会儿,到底没敢跟上来。第二次,2007年,在同济桥下面,早上上班的时候,看见一个40岁左右的女性骑着自行车指着一个年轻人,大叫抓小偷,那个人20岁左右,和我差不多高,有点慌乱,想往前跑,前面又出现了一个男人,正好把他堵在人行道上。小偷权衡了一下,估计看我比较瘦,就向我冲过来,挥手就是一拳,我根本来不及思考,左手向外上侧架住,左腿稍后撤,右手托住肋部,一个转身,就把他摔在地上,后来想想,就是形意拳里面的鼋形,或者心意拳里的左右明拨。丢脸的是,我把小偷摔在地上,却拿不住他,对面的人跑过来,一下就摁住,然后在后背扭住胳膊制服了,一问,原来是警察,这个小偷真够背的。
还有两次,没打起来。有一次,2000年左右,骑自行车上班,碰到一个开车快的,我在桥上转了个弯,车子一个急刹车,估计被吓到了,在打开车窗朝我吼到:“你小子等着。”然后在前面停下来,下了车,但是被我眼睛一直瞪着,犹豫了一会儿,终究没敢上来,上车扬长而去。还有一次,在马路上,一辆车硬是挤着我,僵持了2分钟,我就放他过去,这小子嘴里不干不净,本来心里就有气,回了两句,他把车往前面一停,拿着一根棍子,下车指着我大叫“有本事下来”,我一生气,跳下车,骂道“你小子想去干嘛”,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他直接上车,就走了,让我又好气又好笑。后来,我朋友和我徒弟说我平时笑呵呵的,但生起气来有点恐怖,有股杀气,也不知道真的假的,不过不管怎么样,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打架,是最好的事情。
练武术,还有三件神奇的事情,说给大家听听,不知道是不是有同样的经历。2012年,我在徐州读研究生,在淮海路上,正走着,忽然感觉一股热气直冲头顶,似乎心有所感,回头一看,看见一个小伙子,25、6岁的年纪,在修车胎,正转过头来看向我,眼睛一对上,相视一笑,直觉上他也是练武的,彼此心照不宣的感觉。和这个类似的,还有一次在火车站,非常奇怪,但这种感觉非常舒适,而且都有那种热气上扬,头脑空灵,估计都是同道中人,也是有缘吧。第三次,在河南开封开会,早上在一个树林边练形意拳,忽然听到有人在唱“精忠报国”,嗓音不怎么样,但那股气息一下子引动了我,浑身热气流动,忍不住也高声唱和,有意思的是,平时唱不上去,腹部气息通畅,一下子就上去了,一曲唱完,两人都哈哈笑了,然后就相忘于江湖,自始自终没有相见,现在想起来,仍感心胸跌宕。
武术吧,一是要喜欢,除了要坚持外,也要自己钻研。二是要多练各种武术,套路、格斗、拳击,我自己是拳击协会的理事,参加过比赛。三是要科学训练,培养心性。我自己是医生,从传统的硬气功、站桩、静坐,都练过,也撸过铁,健过身。其实实战不是主要的,不管是武术也好,还是所谓的格斗也好,最主要的是修身养性,锻炼身体。习武锻身,修文炼心,治病行善,救人积德。
发布于 2023-04-02 22:53・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习武防身 - 8 个点赞 👍
传武无实战?不懂就别乱说好吧。射击冠军能不能当狙击手?不能吧。那么著名狙击手是不是世界冠军?当然没有了。
再说,拳击散打这些,这叫比赛,是会的打会的,有规则,这个传武不行。传武是会的打不会的,拳打不防,这是传武!一个会的打几十个不会的,绝非虚言。
竞技再厉害,人家拿个大砍刀砍你,你敢不敢了?不敢。传武就敢,因为可以抓沙子,拋石灰,发暗器,比如袖箭。散打有抓沙子的动作么?抛石灰你会吗?袖箭你会?这些都是传武必学套路。
如果,不是比赛,那么现代搏击绝对打不过传武,沙子一扬就能打死对方。眼、喉、心、肋、裆,专门打这里。一招一式都是架型,都是功夫,练成了就能打人,还能一打多,就是不能参加比赛,嘿嘿。
力大有什么用?难道眼睛抗打?还是老二扛踢?眼睛不怕石灰?什么世界冠军,遇到传武高手分分钟秒杀。
发布于 2022-09-21 13:56・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第一大宗师 - 6 个点赞 👍
这个题主,是谁给你的自信呀?张口就来?
咱们中国武术九段,神拳大龙蔡龙云可是刚刚去世不久,虽然他不能出来打你,但是他的徒子徒孙还是很多的,你说话要注意啊!
1943年,西洋拳击界正式提出要与中国武术界进行对抗赛,蔡桂勤和上海武术界著名技击家王子平等选出八名选手代表中国武术决斗西洋拳击。
蔡龙云说服父母,作为中方年龄最小的选手毅然应战,年仅15岁就打败了西洋拳击界名手、俄籍拳师马索洛夫,轰动大上海,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由于这场用的是传统武术规则,中国人可以用腿和摔法,西方人不服,还邀请蔡云龙用拳击规则进行了二番战。
1949年,蔡龙云在西洋拳击规则下击倒黑人鲁赛尔,威震十里洋场。
这几场比赛可是卖门票的,观众甚多,而且有现场的外国人拍摄的照片,录像等等作为证据。你随口一个毫无战绩,说明你无知啊!
为了堵上某些传武黑只要有战绩的,全都算是搏击的狡辩,咱上一张蔡老先生练功图,看好了,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传武。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崔汉唐 - 1 个点赞 👍
都是假的,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自古以来都是别人送的。
一部中华史,就是一部讲理史,上阵杀敌没有的,上阵就开始“你是假的”,把对方说哭了,我们就赢了。
就这么从河南那么点地,赢了960万平方公里,就这么赢了上下五千年。
编辑于 2022-12-21 08:26・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皈依凡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