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回答

中华武术几乎无实际战绩,为何仍有多人坚信民间武术的实战力?

恶魔奶爸
109个点赞 👍

他曾是600万解放军“总教头”,捕俘拳创始人,名字却鲜为人知



“黄河黄河,我是长江,我是长江……”这句让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台词,出自1954年上映的电影《渡江侦察记》。该片改编自“先遣渡江英雄连”的事迹,讲述了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李连长率侦察班探明敌人江防部署,协助大部队取得战役胜利的故事。特别是侦察兵抓舌头的镜头,那擒拿格斗的动作,用今天潮流的话来说,就是帅呆了酷毙了。也正是这部电影,影响了数千万热血男儿的理想,我要当解放军,我要当侦察兵,可以说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所有男生的执念。而今天本文的主人公——原解放军体育学院格斗擒拿教研室主任张清居,就是《渡江侦察记》中侦察科长的原型之一。


张清居,1946年入伍,1958年十年大庆被选入广州军区武术队。1959年南京大比武后,被总参情报部留用,研编侦察兵格斗教材。 1960年青岛侦察兵会议后,总参谋部决定研编我军自己的军事擒拿格斗教材,任命张清居为研编组长。此后10多年,他带领小组成员遍访民间名师,其中民国时期的南京中央国术馆赵鹏老师、上海精武会徐景波老师等数十名高人不吝赐教,悉心指导,为后来的军事擒拿格斗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清居自幼练武,有着深厚的功底。研编的《军体拳》、《捕俘拳》、《捕俘刀》、《短兵格斗》、《捆绑与押带》,尤其是《擒拿格斗术》简捷实用、攻防兼备,是自古以来最为完整、最为全面的防身格斗术。他去各大军区指导侦察兵、特种兵擒拿格斗术时,各大军区首长对他都很是尊敬,亲切的称他为“老教头”。从此,有了解放军“总教头”之说。


张清居1923年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市田柳镇西王高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这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平原小村,距离我的老家只有2公里,我的高中同学就有这个村的,论起来叫张清居爷爷,那时候我们这一带农村都习武成风,就是因为战乱年代想学得一身保家立命的本领。我的同事10多年前去广州解放军体院干休所采访张清居老人时,他已经88岁。


张清居从小他就对习武充满了兴趣。他是独生子,在旧社会怕家里受欺负,母亲就让他拜了村里的神拳张石头为师,学习石爆拳(音)、万仞拳等拳术。因为家贫,在1939年底他只有12岁的时候,跟舅父闯关东来到了长春。在动荡的少年时光里,他要饭拜过师父,也学过不少的江湖技艺,更多的是拜了很多武术师父,挣三块钱,拿两块钱去学了功夫。最后遇到一个师傅叫史宾,他是山东莱阳人,祖宗三代保镖,从烟台保镖去了沧州。1946年,23岁的张清居在长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跟随部队一路从长春打到北平城下。


张清居入伍的部队是43军129师386团三营。该师前身是1945年9月下旬组建的渤海军区独立旅(又称渤海新编师或第8师),这也是来自山东老家的部队,张清居的很多战友都 说着家乡话,这让他倍感亲切,也更加勇敢。抗日战争胜利后这支部队进入东北,1946年10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第18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8师。解放战争时期,该师参加了承德保卫战、解放长春、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平攻坚、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作战、辽沈、平津、进军中南、解放海南岛等重要战役战斗。因为一身好武艺,张清居经常被侦查处长叫去抓俘虏。



渡江战役中,侦察处长命令他去抓一个上校或者中校参谋,本来安排三个人去,张清居说,不要那么多人,目标太大,我自己就行。于是,他扛着一根扁担,到了江边桥头不远处,发现了一个军官正单枪匹马的站在那里抽烟,他悄悄地靠了过去,一个锁喉把他制住了,枪在后腰上一顶,说:我是解放军,听话跟我走,不要你的命。这个中校团副于是乖乖地跟他回来了。


1958年,张清居从营部调到师部任侦察参谋,这一年,我军开始了全军大比武,各部队都选出有特长的官兵集训,准备参加1959年的全军运动会,张清居也被选中。随后他轻松的进入了广州军区武术队,并在第二届的全军武术比赛中,获得了拳术比赛的第一名。后来,总参下令,叫广州军区、南京军区、福州军区研究抓俘虏的技术。这需要既当过侦察兵,又懂武术的人,这样,张清居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张清居为了编写教材,踏遍万水千山,拜访过不少的武术名家。文化水平不高的张清居,凭借吃苦精神,编写出了200多个擒拿格斗动作。这些包含着张清居心血的招数就要在全军推广的时候,却被总参否决了。因为总参谋部首长考虑,部队中的大多数战士,是没有武术基础的,也没有多少文化的,提出了要少而精的要求。


张清居老人提起这段历史,很有感慨:1964年杨柳青大比武,又开了个现场会,我代表广州军区一个队,表演完了以后,总参又把我留下来,说不行啊,太多,又要学文化什么的,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要越简单越好。现场会完了,要把我留下来,编,最后定下来,叫捕俘技术,从195年到1964年,定下这个动作,反反复复,定下这个十三个动作,全军推广。


张清居编写的擒拿格斗动作最后定下13个动作,抱膝、踢打、抬腿锁喉三个,防左防右、防裆防上、防下两个动作,擒拿抓腕、压腕两个动作,捆绑俘虏,有右后捕俘、捆绑、停虏和各种辅助练习,每一个动作都没有装饰性,出拳动作干脆,以拳、步、挡、削进攻敌人要害,猛烈攻击以致敌人不会反击,容不得半点花招。


从那时起,我军侦察兵和特种部队有了自己的捕俘技术,有了自己所独创的捕俘拳,捕俘拳的习练者多为侦察兵或者特种部队的战士,其练习目的是为了杀敌,而不是健身!捕俘技术是整套的,防枪、防刀、擒拿摔跤、捆绑,捕俘拳、捕俘刀。


后来,张清居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军事顾问用了两年的时间,拍摄侦察兵擒拿格斗、武装泅渡、攀岩的教学片,成为了文革后全军第一部军事教材片。过去捕俘拳一直限于侦察兵,文革后期,张清居又接到总参军事部的命令,带领团队研发的军体拳一路二路先后出炉,可以说,那时候所有部队的官兵,都习练过军体拳。军体拳促进了军队的军事训练,也同样具有格斗的实用价值。


1978年,张清居回到广州军体院任教,在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张清居只是在家里踏踏实实地待过三年。1980年,他离休后仍然发挥余热,带徒弟传承武术。1987年,军体院武术组在张清居一套二套军体拳的基础上,又编写完第三套军体拳,里面融入武术的提拿摔打。由于难度较大,推广远不如一套 二套。现在我军各部队,在捕俘拳、军体拳的基础上,大都加 点内容,自创了一些军体拳,以更好地激发战士们的训练热情,促进军事训练。2017年冬天,张清居老人无疾而终,在广州逝世,走的时候也是无声无息。


你练习过捕俘拳、军体拳吗?欢迎留言评论。

发布于 2023-07-11 16:54・IP 属地上海
龍戰乾坤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