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李光耀所说“汉语会阻碍中国的发展”是否正确?
前几天读李光耀,他说中国应该向像新加坡一样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这样将有利于中国的对外交流。
- 706 个点赞 👍
李光耀所谓得意之笔是将新加坡的工作语言定为英文,反正好处说了一大堆,但这件事究竟对新加坡的助力有多少,估计只有天知道了。同为当年的亚洲四小龙,其余三个除了香港也没一个用的是英语工作语言,但经济成就似乎也不弱于新加坡这么一个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产业底子非常丰厚的城邦城市——很多人都以为新加坡建国前一穷二白,事实上根本不是如此,英国殖民时代岛上航运和炼油产业就已经非常非常发达,这两个产业至今都还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否则曾经那几百万华工脑子进水了去一穷地方讨生活?同时期的香港和新加坡比那真的就是个弟弟。相反,英联邦国家里穷的叮当响的国家占绝对多数,似乎英语也没对他们有多大提升作用。
真在坡县呆过的人大概都知道所谓的新加坡英语就是个怪胎,底层华人基本是中文半桶水+英文半桶水,甚至不少老一辈华人英语和普通话都不会讲,只会马来语或者本地方言。
中层华人英语倒是不错,但新式英语和地道级英语差距依旧不小,想听懂很费劲。
顶层精英基本上英语+华语都非常不错,但是哪国的精英洋文不好的?
李光耀说汉语会阻碍发展,但新加坡建国一代的不少广东福建移民,一句英语不会说,靠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南亚狮城,这群人的功劳我相信李光耀本人也无法否认。
李光耀说华文教育会影响国家认同感,但殊不知事实早在建国之初,敬爱的周总理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华人、华侨做了非常严格的区分,并且明确表示在海外获得海外国籍的华人就是外国人,应该效忠本国政府,和中国无关。现代也没见哪个马来华人、泰国华人、印尼华人把自个儿当中国人的,虽然人家那英语和中文普遍甩新加坡人一条马路,且因为血脉语言相似,改革开放之后大家互惠共赢了不少,这点比观念和意识别拧巴的新加坡人要来的强,对,新加坡华族就是特别拧巴的一群人,四不像,上层强调英式精英,但民间各种闽南、福建团体林立,强调各民族和谐共处,但明显政府致力于华人主体地位不变——且华人本身也分三六九等,第一等本土出生的爸爸娘惹(几任高官都是这血脉)、二等本土新客、三等印尼、马来爸爸娘惹,四等南亚新客,大陆台湾移民占最低……
回忆录这东西写出来就是为自己身后留名,他说这话也只是在为曾经自己的政策制定找逻辑自洽而已。如果李光耀本人生长于一个母语为中文的纯新客华人家庭,你猜他会不会强势推进去华文教育,并且一生引以为傲?估计也是只有天知道了。
李光耀属于被华人世界绝对高估的一位政治家,甚至还有好事者拿他和总设计师相提并论的,他本人属于典型英式教育体制下的产物,够右、够保守、够唯学历论,离开一个规则化体制去一个凭绝对力量拼杀的地方,其舞台和成就究竟有多大这非常值得商榷。同时期平移到中国,他这样的大概率会去KMT那边,和我党第一代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放历史人物,他上限大概北伐前的诸葛亮,是一个高效强势的体制内精英宰相,但离开天辟地的真大佬远了去了……
但是,厉害不厉害看和谁比,虽然说中文世界对Harry有溢美之嫌,但我写这么多并不是要把他老人家往底部去黑,相比较大多数西方政客,他本人还是一个很出色的职业政治家的,他厉害就厉害在既懂东方大家长式法家治国那一套,又精通西方议会法制那一套,长袖擅舞,注重媒体关系,很擅长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讲自己的故事,我觉得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
大概这些吧。
编辑于 2022-10-10 17:55・IP 属地新加坡查看全文>>
陈阳 - 631 个点赞 👍
因为他没想到中文输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中文本来就简洁,在解释任何一种概念时,中文的用词量最少。而且中文还有成语这种大杀器,能够用非常简洁的几个字解释非常复杂的问题。
但在计算机时代早期,中文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输入不便。。。
去看看当年杨紫琼版本的007,看看当时西方认为中文输入界面是啥样子的就知道了。。。
当然,当时已经有了五笔输入法,输入速度并不慢。。。
但必竟是要重新学习而且经常使用的,并不适合普通人。。。
谁能想到拼音输入法能走到现在这种地步?让普通人也能用一部手机完成极快的文字输入。。。
然后中文的最后短板也被补齐了。。。中文的真正优势也才体现在世人眼里。。。
技术上的事,李光耀一个搞政治的,他懂个P!
发布于 2022-10-10 12:48・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朵朵他爸 - 342 个点赞 👍
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所有的拼音语言都是垃圾,都是巴别塔上的语言。随着科技知识的积累,大量专有名词的出现,拼音语言的构词注定导致不同专业之间理解的巨大障碍,最终如巴别塔一般分崩离析。
拼音语言如果构词如德语一般严格,那么新词就会变得极长。如果构词如英语一般不严格,那么新词与旧有词汇间便缺乏联系。而无论如何构词,新词汇的音节数都只能不断升高,拼音语言一音一词,为减少对音节排列组合的过度占用,只能一词多义,且一词的多义不能过多,否则就会出现双关混淆。比如一个搞笑视频就是一个小孩将法官所说的order(秩序)理解成了餐厅中的order(点餐),之后就开始索要食物从而藐视法庭。反观汉语由于有汉字这个工具,可以采用不同汉字来将一个音的不同含义加以区分,在构词上就无须一味增加音节的排列组合。
如果将一种音节排列比喻成一个地块,那么拼音语言就只能在这个地块上盖容纳两三层义项的低矮小楼,而汉语则可以利用汉字区隔义项盖出摩天大楼。随着词汇量增加,语言犹如城市增加人口户数一般不断扩张,拼音语言就必须占用大得多的地块面积。而人类的思维活动就是神经元在这种词汇构成的城市中不断连线输送信号快递,过大的城市面积不利于快递通信。于是外在表现为使用拼音语言的人难以提高词汇量,这对科学普及活动是种巨大的障碍。新冠以来西方底层的种种反智行为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同时表音语言缺乏收缩性,现有新词的缩写常用首字母缩写法,例如FBI等等,但单个字母只有读音无含义,缩写后丢失大量信息。表意语言基本单元一个字本身就有含义,缩写后仍可保留关键信息。这些都大大减少了沟通理解的障碍。
编辑于 2022-10-12 13:51・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昂撒敌基督之克星 - 206 个点赞 👍
英语单词大约17-100万
法语单词大约10万+
俄语大约12.5万+
西班牙语大约15万+
葡萄牙语大约38万+
日语30万+
汉字大约总共9万个左右,掌握三到四千汉字,基本阅读无障碍;掌握四千到五千汉字,非专业性特别强的任何书籍阅读通行无阻;掌握五千个汉字以上,除了“上古”文献,基本没有能阻挡你阅读的书籍了!
从学英语那一刻,英语老师就告诉我们:其实,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
我不知道此结论从何而来,但是我却一直认为,特别是随着知识的增加,觉得汉语对比其他语言,特别是汉字,有着绝对无与伦比的优势!
比如,对于人类未知的某种事物,其他语言需要发明新的单词与发音;汉语只需要用不同的汉字生成新的词汇就可以,读音方面就是表音,只要你认识汉字,就能读得出来,其他语言基本都无法做到这点。
又比如,汉字很多方面有规律性,星期一到星期日,一月到十二月…只要掌握汉字,就能看懂;其他语言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优势。
再比如,任何复杂的语句,汉语都可简化成简单的几个字句子,而且绝大多数认识汉字的,都能基本明白意思;其他语言能否做到,我没查阅资料,估计很难吧!
所以,汉语真的会阻碍中国发展?
很显然,肯定不会!
编辑于 2022-12-02 10:16・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悲酥清风 - 162 个点赞 👍
新加坡将工作语言定位英语的原因很简单,当时新加坡政坛分为两大势力,以李光耀为首的亲西方势力,也就是执政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第二股势力则是以李绍祖、林清祥为首的亲北京势力,组建的政党叫做“新加坡社会主义阵线”,社阵是从人民行动党中分裂出来的左翼组织,主要阵地便是以华文为载体,向华人群体宣传左翼思想。
在60年代初期,新加坡的政治版图中,以李光耀为首的执政势力大概占4成5的民意支持,社阵和亲社阵的人民党占据了3成的民意支持,在议会中的席位也不少(53席中社阵占据十三席,亲社阵的人民党一席),两者的实力虽有差距,但是远远到不了一党独大的程度。
60年代中期,也就是新加坡从马来亚独立后不久,社阵在北方思潮的引导下,跑去搞议会外的群众斗争了,所谓的议会外斗争,就是利用华人社区对理想国的向往、祖国意识和大中华情节,煽动民众走上街头,与警察发生冲突,以此显示其政治力量。
这种理想国和大中华情结的背后,自然有大量来自大陆的宣传资料的输入,大陆和香港途径新加坡的货轮,中国银行在新加坡的分行,乃至从中国进口的儿童食品包装内部,都曾发现过夹带的语录、像章等宣传材料。至于什么样板戏、忠字舞、背语录、大字报、丑化漫画,唱《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歌曲,新加坡也是有的,甚至还有人想搞什么农村包围城市:
应对此种情况,李光耀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强硬的手段包括软禁社阵的主要领导人,要求他们离开新加坡,否则不放人,典型的代表就是1963年的冷藏行动。软的手段则是压制华人文化,在学校内推行英语教育,切断极左思想的传播路线,消解华人群体的故国情结和大中华意识,构建李光耀自创的新加坡民族,以此避免国内的政局受到北京的影响。
除此之外,李光耀本人对华人的语言、教育和文化并无恶意,三个孩子都就读于华语学校,不过就算是李光耀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极左政治思潮的影响,直到李光耀带着女儿去了趟大陆。后来李光耀好像是受到了启发这件事,不再阻止民众前往大陆,反而开始鼓励左翼成员前往大陆考察,让他们亲身体会一个两种生活的优劣到底如何。
再往后便是中国调整外交战略,停止了对东南亚各国反政府势力的支持,李光耀也放宽了对华语的打压,搞起了推广华语运动,90年代又将这种运动推向了高级公务员、高级白领、企业家和科学家等传统意义上的英文群体,要求他们在公共场合以身作则,多讲华语:
所以不少历史学家谈起这件事来,都认为李光耀推行英文的政治考虑,是显著大于他自己宣传的经济考虑的,至于这件事对于新加坡的经济腾飞有多大助力,个人认为并不大。香港和台湾都是以华人为主体的社会,保留了汉语作为工作语言,一样完成了经济腾飞。
如果说三者真的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台湾和香港政府的实力要比新加坡强很多,台湾政府是能杀人的,而李光耀只能监禁,驱逐。香港则与大陆只有一河之隔,好不好大家心里清楚,自然没必要搞什么额外手段加以抑制。
发布于 2024-04-15 12:49・IP 属地天津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月塔 - 147 个点赞 👍
汉语不会阻碍国家的发展,沉迷于“帝国千年荣耀”看不清自己在国际社会真实的生态位才会。
李光耀和新加坡能发展并不是因为他把英语列为第一语言,而是他看清楚了新加坡真实的生态位,准确的站队。
如果李光耀看不清楚自己真实生态位,把自己看作是东南亚华人的总护民官,那么他就是认英国女王当干妈都没用。
新加坡一定会被某些不明身份的列强势力支持的马来西亚给“收复”。
发布于 2022-10-14 13:3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菜头会飞 - 68 个点赞 👍
如果李光耀说过这话,只能证明李光耀老糊涂了。
李光耀父子在新加坡还能施行威权体制,根本原因就是南洋华人处于被马来人印尼人等各大民族包围的夹缝之中,而被迫聚集拥护“李家坡”来给自己留后路。一旦南洋华人本身被英语消解,同化为马来人印尼人,那么李家父子大概率会被当地人挂路灯,而美国人也乐见其成。
发布于 2022-10-17 12:28・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金吾 - 4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灰太狼的墨西舅舅 - 3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冷先锋米如松 - 24 个点赞 👍
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很多人不是高举“方便交流”的大旗吗?等到同理可证,英语也应该替代普通话时,就开始跳双标舞了。---- 迭种人阿是寿头寿脑、阿木铃、阿缺兮、廿六点对分开,老早好去铁板新村报到了?
发布于 2022-10-04 23:32・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硕鼠 - 14 个点赞 👍
19世纪以前,这套说辞可以换成法语,15世纪以前这套说辞可以换成拉丁语,
要不是美语和英语分化太慢,现在这套说辞应该套在美语头上。
除了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只能学其他国家的语言外,法国罗马都是不是靠学其他国家语言而发展起来的。
由此可见,是语凭国贵,不是国凭语贵,不要把因果关系搞错了。
顺带说一句,以后交流必然是像2077里那样,AR眼镜直接在视野里给你打字幕就行了,完全不学外语也不影响交流,真有必要学的,扔到外国生活两年,跟着字幕也学会了。都什么时代了,学个外语还要全国推广,还要指定学哪种,这种人才是应该被淘汰的。
就像40年前,说电脑无法输入中文,所以中文不拼音化会被淘汰,后来汉字输入法证明了这些人在扯淡。这种遇到困难宁可要求全国十几亿人去改变,也不愿意寻找科技手段来解决问题的人,才是真正阻碍现代国家发展的人。这种人就不应该生活在现代,他们应该生活在古代。
PS:李光耀就是个市长,他根本没资格谈大国发展。
编辑于 2022-10-07 08:17・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王璟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宝贝请转身 - 1 个点赞 👍
简单举例:清朝收复西域之后,下令天山各族各部所上疏婊必须书汉文。很多人肯定会问:乾隆不是满族人吗?怎么会推广汉文?
原因很简单,因为乾隆身份不止是满族人,还是中国皇帝,他的百姓大多数都是汉人,推广汉文能更好的管理西域。
编辑于 2024-05-07 23:30・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莱托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Gaarmat - 0 个点赞 👍
这是太早的事儿了。现在他如果还在世,肯定是会认错的。
转折点就在汉语输入法开发之前和之后。在此之前,国内同样有很多人有类似想法,特别是在汉语打字录入方面。所以那个五笔输入法的出现立刻传遍了全国。现在大多数人仍然在使用拼音输入法,而且丝毫没觉得有什么困难。
这都哪年哪月的事儿了,还会有这样的问题?
过时了!
发布于 2022-10-07 10:44・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Peter Tam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波利 - 0 个点赞 👍
这话是当年说的吧?这个观点当年成立的,甚至现在也大部分成立,未来不好说。这个观点成不成立和国家在产业链的位置和发达程度而决定的。至于什么第一语言与否,新加坡毕竟小,做任何决定即便错了调头也容易,小国家成功的经验放到大国身上不一定成立的
编辑于 2022-11-25 14:45・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破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