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镜像问题(东盟十国):缅甸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柬埔寨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泰国是个怎样的国家?马来西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新加坡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文莱是一个怎样的国...
- 18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过去20年来,瓷器国的目田阵营发明出了一整个异位面越南宇宙,先后编造出《越南国会开启目田直选》[1]、《越南取消户口制》[2]、《越南公务员合同制砸破铁饭碗》[3]一类假新闻,借越南编织了一个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瓷器国。由于过去某个时期目田在网络上压倒性的声量,导致部分粉红也对此信以为真,基于这些虚假信息以及自身立场,开始逆向编造出“越南西化改革药丸”的假新闻,甚至衍生出“越南南北派内斗”一类的迭代版本的越南宇宙。目田和粉红的越南宇宙严重干扰了瓷器国普通人的认知,谬种流传,导致瓷器国人眼中的越南变得越来越离奇。
如果从主观上来说,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的体制并没有专门抄袭任何国家。粗看起来同瓷器相同的很多体制,仔细来看都有越南自己的特点,是从本国的历史条件发展而来的,有的甚至走在瓷器国前面:比如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看起来好像跟瓷器的农业农村部完全相同,然而实际上越南的农业与农村发展部设置于1995年,瓷器的农业农村部直到2018年才成立)。可是,在实践中,越南的体制却走上了跟瓷器“趋同演化”的道路,这反而更暴露出一种必然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越南革新开放的脚步,并不比瓷器国启动得更迟。早在统一前,北越(1960年代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1970年代就出现了许多修正主义现象:一方面,随着越南战争的扩大化而采取了全面的战争经济,甚至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初;另一方面,随着后方人力资源日益匮乏,农村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经营管理水平没有跟上,取而代之的是高度依赖外国援助和自由地个体经营生产。1975年越南解放南方(南北正式统一是在1976年)后,无视了我国“先在南方逐步完成民主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再进行南北合并”的劝告,反而将之视为长期分裂南北的阴谋;随后在南方进行了激进的“社会主义改造”,许多措施都跟隔壁波尔布特非常类似。比如,越南南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90%工商业企业、87%农户、78%土地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南方各城市中大约三分之一“不可靠”的城市人口(亲南越统治阶级的人口)迁移到条件恶劣的“新经济区”搞集体生产,同波尔布特的民主柬埔寨可谓如出一辙、只是规模稍小一点罢了。因为这些激进的“改造”极大的破坏了生产力,导致大量人口逃亡;再加上第三次中南半岛战争的全面爆发,越南经济迅速陷入崩溃。虽然越南当局此时已经积极开始引入包括西方资本在内的投资,但是西方在越南入侵柬埔寨之后也纷纷停止了援助,导致越南不得不完全依赖苏东国家的援助。在苏东国家自身经济出现破绽(1980年爆发了波兰危机)后,越南经济就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之中。越修克服危机的办法,就是参考北方的“经验”,全面启动资本主义复辟:1978年,越南当局宣布“认可家庭承包种植蔬菜、杂粮,以便渡过粮荒”;1979年9月,越修在四届六中全会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提出“允许社员借合作社的土地进行生产,肯定家庭经济的地位,承认家庭经济是合作社经济的一部分”;1980年10月21日(一说22日),越修又发出第22号通报,允许各地试验水稻种植承包;1980年12月10日,越修四届九中全会肯定了农业承包制的作用,并决定扩大推行。1981年1月13日,越修发出第100号指示正式确立三五承包制,即合作社仅仅负责提供种子、肥料、农药、农机服务和技术指导,其他都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合同内产量按计划分配,超产全部归己、欠收全部认罚,承包期一般为3—5年。1984年7月,越修全面确立国营企业自主权,“允许企业筹借贷款,甚至筹借外汇贷款;鼓励企业自找原料、能源和材料;自产自销;允许企业经理培养和挑选人才,甚至有权解雇工人;在物质供应上优先照顾生产稳定、经济效益高的国营单位;并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效率和效益,让企业享受相应的利润”。1986年1月,越修又开始鼓励城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虽然越修采取了这些措施,但在战时军费繁浩的情况下,收效并不好,特别是在1985—1986年推行的价格闯关,导致了非常恶劣的后果,越南铜(越南的货币名,通称“越南盾”)沦为今天这样以万为单位的货币就是这一轮价格闯关失败的结果。
1986年7月黎笋死去,12月越修六大决定全面革新开放,规定越南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实际上也就是公开放弃了社会主义改造。1988年4月,越修下发10号文件,全面解散了所有合作社,“把全部生产环节都承包给农民,承认每个农户是农村基本生产单位,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国家只收土地税,土地承包期延长至15年”。1989年3月,越南全面放开了粮食市场。此后,越南农村出现了大量雇工经营的“庄园”,而越修对此持扶植态度。同时,国营企业计划内和计划外生产并轨,取消双轨制;在国营企业内,推行全员合同制。私人企业方面,鼓励开办雇工不超过20人的小型私营企业,鼓励越南侨民回国投资开办企业,开设基金市场和股票市场以致广泛集资。1991年6月,越修七大决定发展市场经济,对大型国营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对中小型国营企业则干脆出售给私人;对私人企业给予扶植,在1992年颁布了新的根本大法“承认和保护私有财产”;1987年颁布了新的《外国在越投资法》,1991和1992年两次修改,大力鼓励外资对越投资;在市场经济建设方面,越南从1987年开始第二次价格闯关,在1989年以后基本上放开了所有商品的价格,取消了票证和配给。如果说黎笋死去前,越南的走资启动虽早,步伐还比较迟缓;那么,黎笋死去后,越南的资本主义化速度则远超还羞羞答答宣称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瓷器国:例如,越南在1992年就已经修改根本法“保护私有财产”,瓷器则直到2004年才作了如此修改。总之,越南在1990年代就建成了资本主义制度。到2004年,越南的私营经济(不包括外资)已雇佣了全国90%的工人,占出口总额的50%、创造了50%的国民生产总值。2007年,越南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不过另一方面,越修依然坚持其专政,甚至有所强化:1988年,越南社会党、越南皿煮党等卫星党宣布解散,越修成为越南唯一合法党至今。直到2011年,越修才允许接纳私人资本家入党。
越南成功实现走资,一方面固然是靠越修上下的“主观努力”,另一方面也同第三次中南半岛战争结束是分不开的:1989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1990年,越南与瓷器关系正常化。然而,北部湾事件后长达35年的战争也让越南百废待兴,即便是越修手中也是空有劳动力、并无多少能拿得出手的资本。其结果是,越南要发展资本主义,特别是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资本主义,就必须依赖外国投资;换言之,越南越是想要利用低工资的人口红利来发展出口导向工业,反而越是需要依赖外国投资。因此,同瓷器在1990年代以来持续出超相反,越南是持续外贸入超,甚至陷入了越发展外贸、入超越大的地步;其结果是,越南不得不吸收更多的外国投资来弥补外贸入超,本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不到发展、产业无法自主升级,陷入了越来越深的附属国地位。某些人总说什么前三十年是废铜烂铁,越南的例子告诉了我们在完成民主革命后真的从废铜烂铁起家搞资本主义会是什么样一个结局。
正因为越南是这样一个附属国,所以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越南经济即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得不放弃亚运会主办权。不过,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主要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的激化,某些帝国主义列强不得不把一部分有较高附加值的产能从瓷器转移到越南,客观上促进了越南产业的升级。从2014年开始,越南的外贸转向稳定的出超,越南终于过上了暂时坐稳奴隶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越南的工资上涨速度超过了其产业升级速度:2023年7月,胡志明市的最低工资(大约相当于1500元RMB)已经介于2011/2012年深圳市的最低工资之间,流水线工人的月工资总额可达3000元RMB左右。越南的工资上涨固然有利于无产阶级,但是在附属国资本主义制度下则必然导致跨国资本的转移;同时,本就不承认越南市场经济地位的帝国主义列强也开始借口越南操纵货币对越南发起了反倾销调查,结果是越南的经济如今又陷入了困难局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越南既然是如此的附属国,那就必然存在着相应的社会形态。诸如崇洋媚外、贪腐横行、车匪路霸、治安混乱、军队经商的现象,自不待言。以互联网崛起之后的网络生态为例,越南既无法修建防火墙,也无法培育本国的互联网垄断资本来运营替代产品,只能被动地接受帝国主义列强的跨国垄断资本提供的互联网产品;但是,这并不等于越南人民获得了“自由”,相反,正因为无法从源头上加以审查和控制,所以越南当局反而采用更加直接的暴力来打击不顺从的网民,直接用逮捕和审判来应对批评者,反而显得更加“战狼”。这恰恰说明,统治阶级诉诸直接暴力,并不能证明其强大,反而证明了其相对虚弱。
在政治上,越南的特点是部门、地方势力较强,且呈现一定的寡头家族世袭特点。越南土地狭长,地形复杂;人口主要聚居在几个冲积平原上,广大山区人口较少,在历史上就形成了“陆地群岛”的特点,即在若干交通不便的聚居区之间的是广大的人口稀少地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后,人口进一步向少数几个大都市圈聚集。与此同时,越南本国的官僚资本主义不甚发达,未能形成强大的官僚垄断资本,结果呈现了地方、部门官僚资本条块分割的局面。依托这一经济基础,形成了众多类似“中县干部”的地方政治家族网络,彼此盘根错节、互相勾心斗角。在这种情况下,越修只能推行寡头“集体领导”。同所谓的“南北派政争”相比,这才是过去数十年越南政局的本质特征。
1990年代,越修形成了所谓的“四柱大臣”的寡头体制:越修总枢机管理党务(包括人事、宣传、群众团体等部门)和军务,是一把手;Vorsitzender名义上的权力全部都跟总枢机重合、因而属于虚位,但又在修党内排名第二、往往由竞争总枢机失败者出任,实际上是副总枢机、形成了对总枢机的牵制,同时又可以通过召开所谓的国防安全会议来牵制内阁首相;内阁首相掌握经济为中心的日常政务,同样可以制衡总枢机;国会议长则因为国会获得了对内阁的质询、弹劾权力,而能够制衡首相。四人权力分配不清晰,形成彼此牵制的局面。
最近十年来,随着越南资本主义和统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上述情形有所改变。阮富仲为首的集团通过反污职运动,在2016年(越修十二大)成功集中了权力,改变了过去“四柱大臣”寡头统治的局面,形成了以阮富仲个人为中心的所谓领导骨干体制。从2019和2022年的领导骨干会议来看,这个会议的成员有总枢机、Vorsitzender、内阁首相、国会议长和枢机处常务枢机等四五个成员;修党、内阁、国会等各方面的最高权力,都集中到了这个领导骨干会议。在2018—2021年间,阮富仲通过兼任Vorsitzender宣誓了其对权力的整合,登上了胡志明之后越南权力的巅峰,甚至黎笋也没有达到这种高度。然而,阮富仲年事已高,无心也无力继续在这一高处不胜寒的位置继续操持下去,随之而来的便是对这一位置的残酷争夺。连续两位Vorsitzender都无法完成任期,反映了越修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最近的福山集团案,反映出地方权力网络同地方资本结合、割据一方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023年12月,永福省人民议会(省级议会)对永福省人民委员会省长黎维成提出了低信任投票(相当于提交了不信任案),黎维成(本人也出身永福省)则公开宣称这是地方宗派污职势力对其进行的政治攻击。随后越修对此启动了调查,结果是两败俱伤,不但整个永福省的班子都遭到了清洗,而且还牵出了福山集团案,让清洗波及到了周边的广义省、永隆省等,最后牵连到了时任Vorsitzender的武文赏。此案固然牵涉到越修高层的权力斗争,但显然跟丁罗升等案件一样也反映出越修中枢试图整合权力、控制地方和部门势力的努力。
随着外部局势的日益紧张,越修的这一努力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恐怕还需要谨慎观察。
至于说越南的社会运动,其实也就是后社国家常见的那些:
目田运动,在越南是直接跟外部势力、具体来说是美国共和党人挂钩的;毕竟在美国真有100多万人口的小西贡社区,坚持在海外作南越遗老,基本上都是川粉;
民族主义运动,自然主要是针对瓷器的,也有针对其他国家(比如柬埔寨等邻国)以及本国的少数民族;
职工运动,其力量较瓷器更强;时常同民族主义运动结合,但不止针对瓷器,而是无差别的针对外资,包括西方和日韩的外资;据称其国内有反修组织存在;
农民运动,主要是反征地运动,组织性比较强,存在小规模的武装斗争;
少数民族运动,主要是西北部的苗族,以及西原地区的少数民族,近年有武装游击活动存在,同时也跟京族的民族主义运动有所冲突。
参考
编辑于 2024-03-29 08:36・IP 属地日本查看全文>>
黑齿长发阮光平 - 0 个点赞 👍
北部中式传统文化,压制中部南部的印度文化圈文化。
法式拉丁字母,套在南亚语系上。
苏式体制,套在东南亚国家上。
学中国独立自主,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大国的东南亚小国。
查看全文>>
斯人若彩虹 - 181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长干 - 102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z89585052008 - 800 个点赞 👍
1,是一个谚语还算比较讲道理的国家。
越南谚语:“和尚的儿子扫庙宇,穷人的孩子抓螃蟹。”
我能理解越南田间地头的螃蟹多,另外,看来越南的和尚是可以生儿子的。
好吧,把它对应到中国的老话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越南谚语:“大王一旦外出,小鬼就会蹦跶。”
对应到咱们中国人的老话,可以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越南谚语:“贼来过才知道关门,人渴了才知道挖井。”
对应到咱们中国的成语,就是“亡羊补牢”。
越南谚语:“丑人更喜欢打扮。”
看到这一条时,你会不会哈哈一笑?
这句确实有点扎心,但却是真相。
跟咱们说的“越没本事的人,越喜欢显摆”是一个意思。
抑或是“缺啥补啥”。
越南谚语:“家火不起,野火不来。”
对应到中国的老话,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越南谚语:“吃肉喝酒时的朋友,口袋空了就没了。”
这句话很好理解,至少成年人看了都懂。
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相。
越南谚语:“在南瓜里度日,就会长成圆形;在竹子里生活,就会长成长形。”
老非觉得这句话很棒——即形象,又通俗易懂,还特别有道理。
把两个中国成语加一块,差不多就能对应了:“坐井观天”和“近朱者黑”。
越南民间的谚语与俗语,或许在说法上与咱们有所不同,但几乎每一句都逃不出一个本质:要么是对中华文化越南式的翻译,要么是对中华文化在地性的解释。
所以你看,越南从历史到现在都深受中华文化的滋养与影响。
2,是一个坚持说奥黛是本土服饰的国家。
奥黛是越南的国服,以前是越南权贵阶层的服饰,后来彻底流行化,并与燕窝、沉香、宝石并称为越南四大宝。
奥黛服饰的胸部与侧腰收紧,非常适合展现女性的性感身材。
老非觉得有必要把它单拿出来说说——因为在越南,如果你指着这款服饰说它是“越南旗袍”,搞不好会有越南当地人站出来纠正你:“不,它不是越南旗袍,它是越南奥黛!”
就此延伸出来的问题,深究一二,是很有意思的。
奥黛的起源有两个版本。
版本1:奥黛是越南本土的创制,还有一段与之对应的历史。
公元40年,交趾太守压迫当地百姓,当地两姐妹发动起义予以反抗。三年之后起义失败,两姐妹投江自尽。
为了纪念这对姐妹,越南北方的妇女开始穿一种剪裁宽松,有着四片裙摆的服装。
这种四片裙摆的服装即为早期的四身衣,而奥黛就是由越南的四身衣(也有一说是“五身袄”)发展而来——“奥”大意为“袄”,“黛”大意为“长”,所以从名字就能看出它是一种长度很长的上衣。
越南奥黛的古今对比 版本2:奥黛受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影响。
这个版本认为越南最早的四身衣的出现,是受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奥黛的前身最早是由中国传入,原本是中国妇女服饰的一种,后经越南本土居民改良后出现了“四身衣”,以及奥黛。
毕竟四身衣的样式,类同于中国宋朝时期女性的褙子。
由于四身衣的起源还没找到明确的文献记录,所以这两个版本处于同时存在的状况。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对此在意的越南人坚持第一个版本;中国人要么无所谓,要么倾向于第二个版本。
老非觉得到底是哪一个版本并不重要,反正特别一目了然的是,上世纪70年代之前,越南奥黛还是宽松的,后来就变得越来越修身,越来越收腰;越南女孩们穿上去,有胸的就显得更加有胸,腰细的就显得更加腰细。
起源姑且不论,越南人你们开心就好——但你要说现如今越南的奥黛没有受到中国旗袍的影响,鬼都不信。
不但鬼都不信,并且那些胸和腰也不信。
旗袍与奥黛的对比 外加你们越南自己的服装设计师们也不信——为了彰显国服,越南服装设计师们曾倾力打造出了男版奥黛。
哼哼,这可是咱越南人的原创了吧?
结果怎么改都没啥人穿。
男版奥黛你基本看不见——毕竟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少数越南老年人才会穿。
3,是一个看到中国游客,有一点尴尬的国家。
为什么有些越南人会很在意奥黛的起源呢?
或者说,为什么有些越南人看到中国游客,会有点不自在的尴尬?
这个问题,跟越南人之所以要使用现在这款越南文字的答案,是同一个。
我们先说越南文字——也就是越南现在的国语。
越南文字是采用拉丁字母拼写的,郁闷的是,这种拼音文字还不是越南人自己的发明创造——它是以法国传教士罗德设计的方案为基础创制的。
1884年,越南成为法国的“保护国”,法国开始在越南南方推行拉丁化的拼音文字,后来传播到越南全国。
1945年越南独立后,它就成为了越南的法定文字。
这里面难免会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用汉字呢?
要知道越南现在有据可查的历史文献,基本上全是汉字。
要知道历史上的越南官员不但会说中国话,还会写中国字。如果不会用标准官话给中国皇帝上折子,你都甭想混个大官做!
要知道包括现在越南的国名,都起源于中国清代的嘉庆皇帝——越南古代叫“安南”,名字来源于大唐时期的安南都护府。直到明朝的宣德年间,安南才算是彻底独立,但依然是作为中国藩属国的存在。
在清朝嘉庆之前,越南始终被称作是安南。
1802年,原阮氏家族的后代阮福映在法国的支持下建立了阮朝,他立刻遣使到宗主国中国,请求改国号为“南越”。最终嘉庆皇帝下赐国号“越南”,并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这就是越南国名的由来。
直到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大清才被迫放弃了宗主国的地位。
越南古代官服 你看,即便是查一下越南国名的由来,捧出当年的圣旨,依然是中文文献。
那为啥越南人不把中文当作是自己的国语呢?
因为越南要构置自己国家与民族的认同,就必须设置一道屏障。
你知道,在东南亚诸国之中,越南一直是想当老大的。
但凡一个国家有了这个念头,就必须要搞一些文化宣传;而且还必须得去历史中刨出来诸多的“自古以来”。
越南的问题是——但凡刨出来个能佐证“自古以来”的文献,就是中文。
这就很尴尬了。
网图,仅作示意参考 所以说到越南奥黛,也是同样的道理——我大越南主动想躲你远点,当然不愿意承认它跟你们中国有啥关联。
你要是跟我说它是越南旗袍,那我就得跟你杠。
所以有些越南人看到中国游客会有点不自在的尴尬——我大越南的历史不是被中国攻打,就是被中国攻打的路上,现在你们挥舞着人民币跑我们这儿旅游,我想要你手里的钱,但看到你又觉得心里有点堵。
越南,自古以来都是趴在中华文化辐射圈里汲取着营养。
当然越南有自己的文化,却也根本无法剥离掉中国对它的文化影响。
以前如此,现在还是这样。
一方面呢,越南人承认中国文化对于越南民族的塑造,越南人认为自己是炎帝的后裔,也会把儒家思想当作是民族美德。
另一方面呢,越南人对自己北方的这个大国,始终心怀警惕。
但你要说越南普通老百姓对中国有多大的仇视,那也是谈不上的。
越南关帝庙 4,是一个有诸多中国元素的国家。
既然深受中华文化的辐射与塑造,那么在越南旅行,至少有三个地方,会让你感觉像是没有出国。
其一,越南的妈祖庙。
妈祖庙的文化圈可不仅限于咱们中国的东南沿海,它可是涵盖了东南亚的很多国家。
这个就不罗嗦了,咱直接上图。
这都是老非我旅行时拍摄的越南妈祖庙的照片,看两眼就一目了然。
对联都是中文书法 其二,越南的华人聚居区。
比如说越南的会安古镇,是古时候中国人登陆越南的第一站,古镇内有完整的华人聚居的街道。
关键是:聚居区里还有福建会馆、广肇会馆、潮州会馆、琼府会馆……
再比如说西贡,也就是胡志明市,目前也还有50多万华人,占据整个越南华人总数的一半以上。
这倒不算啥——震撼的其实是这个:1778至1782年,越南内乱,阮文惠率领的西山军队进攻阮福映的阮朝军队。由于铺洲华人都站阮福映这一边,结果铺洲被西山军劫掠。铺洲的华人被迫迁移,重新集结于距离铺洲30公里的堤岸。
然后堤岸很快又成了日渐热闹的商埠。
而这个堤岸,就是西贡的前身!
堤岸有一座观音庙,是著名的华人寺庙,如果去那里转转,当然也会感觉像是没有出国。
其三,部分卡拉OK厅。
这个咱也不多说了哈,还是直接上图——看看这张图,说它是中国的某歌厅,基本上你也不会怀疑。
但其实是越南的。
另外,越南某些歌厅的服务员,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连坐在你身边的越南女孩,一张嘴可能都是这个画风——你完全听不懂她在唱什么,但你肯定知道她唱的是哪一首歌。
基本上都不会影响你跟人家合唱一曲,顺便加强一下那个啥…..嗯,我是说汉语和越语之间的友好。
因为中文翻唱歌曲不但有,人家还觉得很时髦,所以很爱唱。
事实上,你在东南亚有些国家的歌厅看见纯中文歌单,都不必感到惊讶。
这个剧,很多越南人都看过 5,去越南旅行,什么东西会让你感觉特别搞笑?
反正我在越南的小餐馆、小酒吧看当地的电视节目时,就会忍不住大乐。
为啥呀?
你们看看这张图,那是中国产的古装电视连续剧,名叫《大明风华》;但请注意左上角的台标,那是越南的一家电视台。
你想象一下这部剧加上越南配音和字幕,会是个啥感觉?
反正我觉得越南话有点硬。
熟悉的画面,陌生的配音,这就很好玩了。
但这还不是越南搞笑界的天花板。
比直接引进中国电视连续剧更好笑的是,越南人自己翻拍的中国连续剧。
这个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罗嗦了。
再比如这个——这是一个越南网红。
事实上不告诉你的话,单看脸型和妆容,说她是个中国网红,也能蒙得过去。
还有我去越南旅行,在西贡遇见了一个会中文的越南妹子。
当然要问她是怎么学会的中文。
答案却大大地出乎意料——人家居然是看原版《甄嬛传》学会的!
并且她笑嘻嘻地抖出“小主”、“当真是极好的”这些梗时,连我都忍不住一边惊讶,一边哈哈大笑。
网图:越南网红 也就是说,越南一方面努力地想要主动稀释掉中国的影响,一方面又无可奈何地被中国影响力所左右。
这就有点酸爽了。
6,说到越南面对中国的酸爽……
其实越南历史上对中国,几乎是不假思索的“模仿秀”。
虽然这些年越南老是跟美国各种眉来眼去,但那只是表皮层面的动作。
骨子里,越南不但深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甚至可以这么说,中华文化对越南而言,近乎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深刻基因。
先说科举制。
你可能不知道——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不是发生在中国的清朝。
虽然科举制的首创时间在史学界存在争议,有汉朝、隋朝、唐朝多种说法;但它不但起源于中国,而且贯穿了中国历史上自唐以后所有的封建王朝。
科举制还被日本、朝鲜、越南所照搬。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朝举行了最后一科进士考试,自此结束了1200余年的科举制。
但是,世界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却发生在1919年越南的阮朝。
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模仿秀嘛,肯定始终要比原创者慢了半拍。
网图:越南文庙 如果你关注越南历史与现状的话,会发现越南对中国的“模仿秀”,从宏观政策到百姓日常,都是一目了然和随处可见的。
你应该知道,越南模仿着中国救国和建国。
再比如中国搞改革开放,越南也学着搞改革开放。
可以这么说,越南对中国的模仿,有时候甚至是不假思索的。
比如中国一度成为了“世界工厂”,现在正努力地推进产业升级;而越南毫不犹豫地接过部分接力棒,现在正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比如面对疫情,越南最初同样也是照抄中国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根本不会去模仿美国和西方的“躺平”。
越南劳动力及低成本方面的优势 正是因为这个模仿,在全球第一波疫情海啸中,越南曾经连续99天没有本土感染病例。
因此,越南也一度成为联合国评价的“世界上应对疫情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当然,越南疫情后来还是崩溃了——原因是实在扛不住了。
7,回到越南的旅行频道。
岁月静好的年份,去越南的中国游客是不少的,大家在越南四处溜达时,一般会有5个关注点。
第一个是越南妹子。
网络世界的冲击力是很大的,但凡你网搜一下越南妹子的图片,基本上全是身段丰满而又苗条的奥黛美女,以至于有些人只顾流口水,不假思索就相信了“越南满大街都是美女”、“有不少越南女子都想嫁给中国男人”的论调,甚至还会打听“多少钱能买一个越南新娘”?
老非我告诉你真相:越南有9600万人,女性有4800万,从里面挑出点颜值过人、身材曼妙的美女,当然不难。
但你若以为满大街的越南女子都是这个水准,那可真是交了智商税。
这么说吧,满大街越南女子的水准,跟你所在的城市不但没啥区别,搞不好还能低出一大截。
第二个是越南风景。
比如说号称“越南丽江”的会安古城、原来叫西贡现在的胡志明市、拥有美丽沙滩和廉价海鲜的芽庄、平顺省美奈镇的白沙丘、岘港东北边的山茶半岛、岘港东部市郊的美溪海滩、保持着原始状态的美奈渔村、越南北方广宁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下龙湾、大叻市的春香湖等等。
风景自然是不错的,不过老非我建议你也要去看看越战纪念馆。
我去看过这个越战纪念馆 第三个是越南酒吧。
反正这是老非我旅行时的习惯,到一个城市,都会去它的酒吧坐坐。
对大多数欧美游客而言,西贡这个名字毫无疑问更具吸引力。
这座富有东方魅力和西方色彩的城市,可以说是既香艳热闹,而又含蓄而内敛。
西贡的夜生活浓郁多彩,其中最有名的是范五老街——这条街上有各种各样的旅馆、餐厅、咖啡馆以及酒吧,很多背包客都喜欢在这里停留,去体验西贡的夜生活。
范五老街上,当年供美国大兵玩乐的娱乐酒吧,有不少都保留了下来,这里依然是越南姑娘活跃的地盘。
第四个是越南美食。
越南春卷、越南河粉当然是很有名的——仅仅知道这个的话,你距离吃货的要求还差得有点远。
越南经典的开胃菜——越南甘蔗虾了解一下?
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和色素的越南绿豆糕,作为腰果出口大国的越南腰果,用芭蕉叶包裹的越南肉粽了解一下?
从柬埔寨传到越南的传统美食薄煎饼,法国殖民者给越南留下来的越式法棍了解一下?
特别小资的越南滴漏咖啡了解一下?
重点是,海边有超级便宜、超级新鲜的海鲜!——芽庄最有名的海边婆婆烤龙虾,你可千万不要错过。
网图 第五个是越南旗袍。
网上的美图很多,不展开了。
老非27 次咨询5.0217354 次赞同去咨询编辑于 2023-01-17 23:21・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老非 - 24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徐利君 - 222 个点赞 👍
有多少人知道1975年越南排华浪潮。一百五十万同胞流离失所。
有多少人知道2014年反华。二十多名工人以及干部死亡。
有时候中国真是养了一群白眼狼。
日韩如此,越南亦然。
查看全文>>
山门外飘雪 - 7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公学 - 43 个点赞 👍
在台北旅行时发现了这本《越南,世界史的失语者》。在美国的历史语境下,越南是那个自己侵略过又打不死的小强。越南在中国语境下,是曾经“千年北属”的领土遗珠和该被打屁股的小朋友。什么是越南呢?我们太习惯于用自己的视角来看越南甚至轻视越南,只有回归越南的历史,才可能给出一个更多彩的回答。
之所以叫《世界史的失语者》,说的就是我们往往以那些侵占过越南的国家为出发点,把越南理解为一个前殖民地或是战略地区,把越南的历史解读为它与外来强权的关系史,会把越南简化成一个大国的牺牲品,而本身从来不是殖民者和征服者,这并不是事实。
事实上,只要没有外来强权入侵越南,越南就会侵略周边国家。现代越南的S型国土是持续不断扩张得来的,满打满算也才80几年。
越南的第一种元叙事:是越南自古以来就是一部对外国入侵的反抗史。反抗外来侵略是越南人民特别能共鸣的元叙事,比如胡志明代表的越共站在了抗击外来侵略的立场,就成了千古不变的古老越南传统的化身,特别容易获得支持而成功。谁反侵略,谁就能得到支持,是越南这个国家之所以存在的公理。
越南的第二种元叙事,就是自身持续不断的侵略扩张。今天的越南,不仅是法国殖民的产物,也是它本身殖民史的产物。即使在法国侵略了越南以后,越南人在法国殖民政权之下,依旧在殖民和扩张(京族人对其他人群的压缩)。越南独立后的第一个倾向,也是立马开始扩张(侵占柬埔寨)。这是越南“自古以来”的第二种基因。作为南天小中华,越南在千年北属时代慢慢学习中华帝国,成为了中国的好学生,然后又用这种文明优势向南去降维打击占人以及柬埔寨人,这种征服也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
被殖民史与殖民史一路交融;被帝国主义侵害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帝国主义传统;一边抵抗中华文明寻求独立又一边以文明之名在东南亚扩张,这才是越南。查看全文>>
相信凯撒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HF历史学渣 - 0 个点赞 👍
援越抗法时期,中国顾问团支援越南;发现这帮人实在是带不动
越盟(当时还不叫越共)和越军的干部存在几个问题:
1.一边求中国救命,一边嫌中国顾问和干部土气
2.一边抗法,一边以说法语、喝咖啡、吃面包为荣
3.一边带着工农大众闹革命,一边又看不起工农
就这德行,他们干出点啥事我是不奇怪的
越军在中国集训,回国后作战,把在中国学的东西全给忘了。
把陈赓都气的够呛,整个顾问团都被气的不轻。
东溪战役,越军10000人包围200法军,结果久攻不下;这一下越军人心惶惶、思想上乱起来了。武元甲建议撤兵;陈赓不客气:“要撤你们撤,我一个人留下来打”
最后是胡志明发火了,直接命令越军一切行动一律听中国顾问的。
武元甲的军事才能,要是在中国顶多只能当个营长。至于红色拿破仑,那纯粹是美国为了让自己的失败说得过去捧他。
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啥水平也配和我比”
1954年日内瓦会议谈判时,越军仗着奠边府大捷狮子大开口;法国不干,结果就拖起来了。而美国此时已经打算介入越南问题了。
中国顾问团对此担忧,越军不以为然:“让美国人来,我们再给他一个奠边府”
编辑于 2023-11-25 21:33・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