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越南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程瀚
800个点赞 👍

1,是一个谚语还算比较讲道理的国家。

越南谚语:“和尚的儿子扫庙宇,穷人的孩子抓螃蟹。”

我能理解越南田间地头的螃蟹多,另外,看来越南的和尚是可以生儿子的。

好吧,把它对应到中国的老话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越南谚语:“大王一旦外出,小鬼就会蹦跶。”

对应到咱们中国人的老话,可以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越南谚语:“贼来过才知道关门,人渴了才知道挖井。”

对应到咱们中国的成语,就是“亡羊补牢”。



越南谚语:“丑人更喜欢打扮。”

看到这一条时,你会不会哈哈一笑?

这句确实有点扎心,但却是真相。

跟咱们说的“越没本事的人,越喜欢显摆”是一个意思。

抑或是“缺啥补啥”。



越南谚语:“家火不起,野火不来。”

对应到中国的老话,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越南谚语:“吃肉喝酒时的朋友,口袋空了就没了。”

这句话很好理解,至少成年人看了都懂。

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相。



越南谚语:“在南瓜里度日,就会长成圆形;在竹子里生活,就会长成长形。”

老非觉得这句话很棒——即形象,又通俗易懂,还特别有道理。

把两个中国成语加一块,差不多就能对应了:“坐井观天”和“近朱者黑”。



越南民间的谚语与俗语,或许在说法上与咱们有所不同,但几乎每一句都逃不出一个本质:要么是对中华文化越南式的翻译,要么是对中华文化在地性的解释。

所以你看,越南从历史到现在都深受中华文化的滋养与影响。



2,是一个坚持说奥黛是本土服饰的国家。

奥黛是越南的国服,以前是越南权贵阶层的服饰,后来彻底流行化,并与燕窝、沉香、宝石并称为越南四大宝。

奥黛服饰的胸部与侧腰收紧,非常适合展现女性的性感身材。

老非觉得有必要把它单拿出来说说——因为在越南,如果你指着这款服饰说它是“越南旗袍”,搞不好会有越南当地人站出来纠正你:“不,它不是越南旗袍,它是越南奥黛!”

就此延伸出来的问题,深究一二,是很有意思的。



奥黛的起源有两个版本。

版本1:奥黛是越南本土的创制,还有一段与之对应的历史。

公元40年,交趾太守压迫当地百姓,当地两姐妹发动起义予以反抗。三年之后起义失败,两姐妹投江自尽。

为了纪念这对姐妹,越南北方的妇女开始穿一种剪裁宽松,有着四片裙摆的服装。

这种四片裙摆的服装即为早期的四身衣,而奥黛就是由越南的四身衣(也有一说是“五身袄”)发展而来——“奥”大意为“袄”,“黛”大意为“长”,所以从名字就能看出它是一种长度很长的上衣。

越南奥黛的古今对比



版本2:奥黛受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影响。

这个版本认为越南最早的四身衣的出现,是受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奥黛的前身最早是由中国传入,原本是中国妇女服饰的一种,后经越南本土居民改良后出现了“四身衣”,以及奥黛。

毕竟四身衣的样式,类同于中国宋朝时期女性的褙子。


由于四身衣的起源还没找到明确的文献记录,所以这两个版本处于同时存在的状况。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对此在意的越南人坚持第一个版本;中国人要么无所谓,要么倾向于第二个版本。

老非觉得到底是哪一个版本并不重要,反正特别一目了然的是,上世纪70年代之前,越南奥黛还是宽松的,后来就变得越来越修身,越来越收腰;越南女孩们穿上去,有胸的就显得更加有胸,腰细的就显得更加腰细。

起源姑且不论,越南人你们开心就好——但你要说现如今越南的奥黛没有受到中国旗袍的影响,鬼都不信。

不但鬼都不信,并且那些胸和腰也不信。

旗袍与奥黛的对比



外加你们越南自己的服装设计师们也不信——为了彰显国服,越南服装设计师们曾倾力打造出了男版奥黛。

哼哼,这可是咱越南人的原创了吧?

结果怎么改都没啥人穿。

男版奥黛你基本看不见——毕竟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少数越南老年人才会穿。



3,是一个看到中国游客,有一点尴尬的国家。

为什么有些越南人会很在意奥黛的起源呢?

或者说,为什么有些越南人看到中国游客,会有点不自在的尴尬?

这个问题,跟越南人之所以要使用现在这款越南文字的答案,是同一个。

我们先说越南文字——也就是越南现在的国语。

越南文字是采用拉丁字母拼写的,郁闷的是,这种拼音文字还不是越南人自己的发明创造——它是以法国传教士罗德设计的方案为基础创制的。

1884年,越南成为法国的“保护国”,法国开始在越南南方推行拉丁化的拼音文字,后来传播到越南全国。

1945年越南独立后,它就成为了越南的法定文字。


这里面难免会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用汉字呢?

要知道越南现在有据可查的历史文献,基本上全是汉字。

要知道历史上的越南官员不但会说中国话,还会写中国字。如果不会用标准官话给中国皇帝上折子,你都甭想混个大官做!

要知道包括现在越南的国名,都起源于中国清代的嘉庆皇帝——越南古代叫“安南”,名字来源于大唐时期的安南都护府。直到明朝的宣德年间,安南才算是彻底独立,但依然是作为中国藩属国的存在。

清朝嘉庆之前,越南始终被称作是安南。

1802年,原阮氏家族的后代阮福映在法国的支持下建立了阮朝,他立刻遣使到宗主国中国,请求改国号为“南越”。最终嘉庆皇帝下赐国号“越南”,并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这就是越南国名的由来。

直到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大清才被迫放弃了宗主国的地位。

越南古代官服



你看,即便是查一下越南国名的由来,捧出当年的圣旨,依然是中文文献。

那为啥越南人不把中文当作是自己的国语呢?

因为越南要构置自己国家与民族的认同,就必须设置一道屏障。

你知道,在东南亚诸国之中,越南一直是想当老大的。

但凡一个国家有了这个念头,就必须要搞一些文化宣传;而且还必须得去历史中刨出来诸多的“自古以来”。

越南的问题是——但凡刨出来个能佐证“自古以来”的文献,就是中文。

这就很尴尬了。

网图,仅作示意参考



所以说到越南奥黛,也是同样的道理——我大越南主动想躲你远点,当然不愿意承认它跟你们中国有啥关联。

你要是跟我说它是越南旗袍,那我就得跟你杠。

所以有些越南人看到中国游客会有点不自在的尴尬——我大越南的历史不是被中国攻打,就是被中国攻打的路上,现在你们挥舞着人民币跑我们这儿旅游,我想要你手里的钱,但看到你又觉得心里有点堵。



越南,自古以来都是趴在中华文化辐射圈里汲取着营养。

当然越南有自己的文化,却也根本无法剥离掉中国对它的文化影响。

以前如此,现在还是这样。

一方面呢,越南人承认中国文化对于越南民族的塑造,越南人认为自己是炎帝的后裔,也会把儒家思想当作是民族美德。

另一方面呢,越南人对自己北方的这个大国,始终心怀警惕。

但你要说越南普通老百姓对中国有多大的仇视,那也是谈不上的。

越南关帝庙



4,是一个有诸多中国元素的国家。

既然深受中华文化的辐射与塑造,那么在越南旅行,至少有三个地方,会让你感觉像是没有出国。

其一,越南的妈祖庙。

妈祖庙的文化圈可不仅限于咱们中国的东南沿海,它可是涵盖了东南亚的很多国家。

这个就不罗嗦了,咱直接上图。

这都是老非我旅行时拍摄的越南妈祖庙的照片,看两眼就一目了然。

对联都是中文书法



其二,越南的华人聚居区。

比如说越南的会安古镇,是古时候中国人登陆越南的第一站,古镇内有完整的华人聚居的街道。

关键是:聚居区里还有福建会馆、广肇会馆、潮州会馆、琼府会馆……


再比如说西贡,也就是胡志明市,目前也还有50多万华人,占据整个越南华人总数的一半以上。

这倒不算啥——震撼的其实是这个:1778至1782年,越南内乱,阮文惠率领的西山军队进攻阮福映的阮朝军队。由于铺洲华人都站阮福映这一边,结果铺洲被西山军劫掠。铺洲的华人被迫迁移,重新集结于距离铺洲30公里的堤岸。

然后堤岸很快又成了日渐热闹的商埠。

而这个堤岸,就是西贡的前身!

堤岸有一座观音庙,是著名的华人寺庙,如果去那里转转,当然也会感觉像是没有出国。


其三,部分卡拉OK厅。

这个咱也不多说了哈,还是直接上图——看看这张图,说它是中国的某歌厅,基本上你也不会怀疑。

但其实是越南的。



另外,越南某些歌厅的服务员,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连坐在你身边的越南女孩,一张嘴可能都是这个画风——你完全听不懂她在唱什么,但你肯定知道她唱的是哪一首歌。

基本上都不会影响你跟人家合唱一曲,顺便加强一下那个啥…..嗯,我是说汉语和越语之间的友好。

因为中文翻唱歌曲不但有,人家还觉得很时髦,所以很爱唱。

事实上,你在东南亚有些国家的歌厅看见纯中文歌单,都不必感到惊讶。

这个剧,很多越南人都看过



5,去越南旅行,什么东西会让你感觉特别搞笑?

反正我在越南的小餐馆、小酒吧看当地的电视节目时,就会忍不住大乐。

为啥呀?

你们看看这张图,那是中国产的古装电视连续剧,名叫《大明风华》;但请注意左上角的台标,那是越南的一家电视台。

你想象一下这部剧加上越南配音和字幕,会是个啥感觉?



反正我觉得越南话有点硬。

熟悉的画面,陌生的配音,这就很好玩了。

但这还不是越南搞笑界的天花板。

比直接引进中国电视连续剧更好笑的是,越南人自己翻拍的中国连续剧。

这个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罗嗦了。



再比如这个——这是一个越南网红。

事实上不告诉你的话,单看脸型和妆容,说她是个中国网红,也能蒙得过去。

还有我去越南旅行,在西贡遇见了一个会中文的越南妹子。

当然要问她是怎么学会的中文。

答案却大大地出乎意料——人家居然是看原版《甄嬛传》学会的!

并且她笑嘻嘻地抖出“小主”、“当真是极好的”这些梗时,连我都忍不住一边惊讶,一边哈哈大笑。

网图:越南网红



也就是说,越南一方面努力地想要主动稀释掉中国的影响,一方面又无可奈何地被中国影响力所左右。

这就有点酸爽了。



6,说到越南面对中国的酸爽……

其实越南历史上对中国,几乎是不假思索的“模仿秀”。

虽然这些年越南老是跟美国各种眉来眼去,但那只是表皮层面的动作。

骨子里,越南不但深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甚至可以这么说,中华文化对越南而言,近乎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深刻基因。



先说科举制。

你可能不知道——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不是发生在中国的清朝。

虽然科举制的首创时间在史学界存在争议,有汉朝、隋朝、唐朝多种说法;但它不但起源于中国,而且贯穿了中国历史上自唐以后所有的封建王朝。

科举制还被日本、朝鲜、越南所照搬。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朝举行了最后一科进士考试,自此结束了1200余年的科举制。

但是,世界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却发生在1919年越南的阮朝。

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模仿秀嘛,肯定始终要比原创者慢了半拍。

网图:越南文庙



如果你关注越南历史与现状的话,会发现越南对中国的“模仿秀”,从宏观政策到百姓日常,都是一目了然和随处可见的。

你应该知道,越南模仿着中国救国和建国。

再比如中国搞改革开放,越南也学着搞改革开放。



可以这么说,越南对中国的模仿,有时候甚至是不假思索的。

比如中国一度成为了“世界工厂”,现在正努力地推进产业升级;而越南毫不犹豫地接过部分接力棒,现在正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比如面对疫情,越南最初同样也是照抄中国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根本不会去模仿美国和西方的“躺平”。

越南劳动力及低成本方面的优势



正是因为这个模仿,在全球第一波疫情海啸中,越南曾经连续99天没有本土感染病例。

因此,越南也一度成为联合国评价的“世界上应对疫情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当然,越南疫情后来还是崩溃了——原因是实在扛不住了。



7,回到越南的旅行频道。

岁月静好的年份,去越南的中国游客是不少的,大家在越南四处溜达时,一般会有5个关注点。

第一个是越南妹子。

网络世界的冲击力是很大的,但凡你网搜一下越南妹子的图片,基本上全是身段丰满而又苗条的奥黛美女,以至于有些人只顾流口水,不假思索就相信了“越南满大街都是美女”、“有不少越南女子都想嫁给中国男人”的论调,甚至还会打听“多少钱能买一个越南新娘”?

老非我告诉你真相:越南有9600万人,女性有4800万,从里面挑出点颜值过人、身材曼妙的美女,当然不难。

但你若以为满大街的越南女子都是这个水准,那可真是交了智商税。

这么说吧,满大街越南女子的水准,跟你所在的城市不但没啥区别,搞不好还能低出一大截。



第二个是越南风景。

比如说号称“越南丽江”的会安古城、原来叫西贡现在的胡志明市、拥有美丽沙滩和廉价海鲜的芽庄、平顺省美奈镇的白沙丘、岘港东北边的山茶半岛、岘港东部市郊的美溪海滩、保持着原始状态的美奈渔村、越南北方广宁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下龙湾、大叻市的春香湖等等。

风景自然是不错的,不过老非我建议你也要去看看越战纪念馆。

我去看过这个越战纪念馆



第三个是越南酒吧。

反正这是老非我旅行时的习惯,到一个城市,都会去它的酒吧坐坐。

对大多数欧美游客而言,西贡这个名字毫无疑问更具吸引力。

这座富有东方魅力和西方色彩的城市,可以说是既香艳热闹,而又含蓄而内敛。

西贡的夜生活浓郁多彩,其中最有名的是范五老街——这条街上有各种各样的旅馆、餐厅、咖啡馆以及酒吧,很多背包客都喜欢在这里停留,去体验西贡的夜生活。

范五老街上,当年供美国大兵玩乐的娱乐酒吧,有不少都保留了下来,这里依然是越南姑娘活跃的地盘。



第四个是越南美食。

越南春卷、越南河粉当然是很有名的——仅仅知道这个的话,你距离吃货的要求还差得有点远。

越南经典的开胃菜——越南甘蔗虾了解一下?

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和色素的越南绿豆糕,作为腰果出口大国的越南腰果,用芭蕉叶包裹的越南肉粽了解一下?

从柬埔寨传到越南的传统美食薄煎饼,法国殖民者给越南留下来的越式法棍了解一下?

特别小资的越南滴漏咖啡了解一下?

重点是,海边有超级便宜、超级新鲜的海鲜!——芽庄最有名的海边婆婆烤龙虾,你可千万不要错过。

网图



第五个是越南旗袍。

网上的美图很多,不展开了。


老非
27 次咨询
5.0
旅行优秀回答者
217354 次赞同
去咨询

编辑于 2023-01-17 23:21・IP 属地湖北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1 人已赞赏

赞赏用户
老非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