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美联储真动手了「解除库克的理事职务,立即生效」,如何看待此事?
- 105 个点赞 👍
《联邦储备法》规定,在有“理由”的情况下,总统可以解除美联储理事的职务。注意,“理由”没有明确解释,只是之前被普遍理解为涉及渎职、严重行为不端和其他影响美联储理事履职能力的情况。
莉萨·库克并没有被定罪,属于嫌疑人,案件正在调查阶段,理论上“涉嫌”不能成为开除的理由,因为她还是无罪的。
所以库克可以提起诉讼,最起码申请在案件有结论之前继续担任美联储理事。
不过如果案件做实,库克有罪,那金融欺诈的刑事罪犯肯定是不能在美联储任职了。
你说政治迫害吧,的确被抓到了把柄,你说正义光明吧,又明显有政治因素,很难评。
关注美联储信息的人要纳闷了,为什么鲍威尔松口了,特朗普还要折腾?
因为美联储降息不是一个人说了算,需要投票。
8月的议息会议,11票里只有副主席鲍曼和理事沃勒支持降息。
本来是12票的,理事库格勒应该在明年1月31日卸任,但她提前辞职离开了美联储,位置空缺,特朗普已经提名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接替库格勒,需要国会批准,在走程序。
现在的局势是9票对2票,即使米兰能上任,鲍威尔愿意降息,也是8票对4票,更何况鲍威尔要参考8月份数据才能做决定。
下一次议息会议在9月16号,特朗普知道8月份数据可能不太乐观,因为7月份通胀就有抬头迹象,接下来很容易会失控,鲍威尔不一定能站在他这边。
所以,抢票!
能多一份机会就多一份机会,实在是没办法了。
有网友说“特朗普在侧面威胁鲍威尔”,这么说是不懂美联储也没不懂鲍威尔的。
在搞库克之前,特朗普就对鲍威尔下手了。
7月24日,特朗普罕见现身联邦储备大楼,原本说是视察,结果更像是找茬。他直接呛鲍威尔,指着一栋楼说翻新要花31亿美元,太离谱了!鲍威尔也不给面子,当场反驳说总统先生你数字错了,是25亿。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仿佛下一秒就要掏出装修发票对账。
美联储大楼装修费的问题双方纠缠了一段时间,交锋多次,鲍威尔自称不怕查,也不会辞职,也不会因此降息。
暂时看,特朗普没有抓到切实有用的证据,其实不光对美联储,特朗普还审查过马斯克与NASA的合同,结果也没能发现问题。
这件事最重要的点在于美联储独立性。
如果特朗普通过各种手段,哪怕是正当手段,把听话的人送入美联储,从而占据多数票席位,那么美联储就成了为联邦服务的机构,不再属于独立货币机构。
管钱的和花钱的一波,那能有好吗?历史上出现过一次,引发了大通胀。
美联储不独立,那么美元信誉将遭受严重打击,美国国会是否能允许特朗普这么干,我们要观察一下。
很多人以为共和派占多数,特朗普就无敌了,其实不然,之前几个法案都有共和派反对,差点没过去。
除了国会,特朗普提名的人进了美联储之后还会不会听他的也得打问号,比如鲍威尔就由他提名,现在不听话,比如马斯克曾经会支持他,现在势同水火,人是会变的。
无论如何,现在只拿下一个库克,很难撼动美联储的独立。
如果真被特朗普拿下美联储的多数席位,建议各位清空美元,观望一阵再说吧。
查看全文>>
大魔王 - 31 个点赞 👍
这个事有必要等子弹飞一下,因为库克并没有奉旨离职,而是对特朗普的命令提出了质疑,表示自己不会主动辞职,这个事有可能会闹到最高法院上面,判决结果有很大不确定性。
虽然特朗普现在确实是蚕食FOMC的理事席位,但是即使加上库克的位置,特朗普也仅仅是掌握着4票,而FOMC本身是有12个投票权,4票仅占三分之一。
从程序上来说,FOMC的常规决策机制是采用简单多数原则,也就是要过半数才能通过,于是特朗普要想真正干预FOMC的决策,则至少还需要再抢两票才行。
我用AI查了一下,在特朗普这个任期结束之前,一共还有两个理事临近任期届满,一个是Adriana Kugler,另一个就是鲍威尔,他们的任期分别在2026年1月与2028年1月届满(据传鲍威尔的主席任期届满之后,会留作理事,以此来阻挡特朗普控制美联储的步伐)。
因此,从程序上来说,只要特朗普挖不出更多更劲爆的黑料,那么他要凑齐6张FOMC的投票权,至少也得到2028年1月之后再说。
当然了,这种假设是以鲍威尔卸任美联储主席之后留任理事的前提下作的,如果鲍威尔卸任主席之后主动离开FOMC,或者特朗普再以联储大楼翻修上的问题为由来炒掉鲍威尔,那么特朗普是有可能提前到明年年中就凑齐6张投票权。
然而,掌握6张投票权仅仅是能干预美联储的决策,要控制美联储的决策则需要至少7张投票权,而在特朗普任期之内是没有第三位任期届满的理事,所以理论上来说在特朗普的这个任期内是没有办法完全掌控美联储的。
只不过,对于市场来说,单纯干预决策就已经够了,因为现在滞胀的形势是越来越明显了,在这种环境下是没有降息窗口的,而特朗普就是想要尽快降息,甚至根本等不到明年年中,所以一方面不排除特朗普会采取其它更加过激的举措,另一方面就是鲍威尔会迫于压力而强行降息。
特朗普这样公开的试图开除FOMC理事,本质上就是在加强市场对于降息与通胀的预期,而鲍威尔为了避免特朗普采取更加过激的行为,并对美联储的信誉造成更大的破坏,则会采取部分妥协的行动,例如缓慢降息,以此来尽可能拖延时间。
不过,现在确实是没有降息窗口的,鲍威尔向特朗普妥协,结果大概率是利率降了,收益率反而会上涨,美国国债会更加难以卖出去。
一旦形势急剧恶化,不排除特朗普会学“埃尔多安经济学”,向美联储施加更加极端的压力去要求更大力度的降息,那么未来可能会出现一场货币灾难。
查看全文>>
深空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验证主义 - 1 个点赞 👍
这下算上空缺候补,美联储7人理事里面就会有5个特朗普任命的理事了。
美联储7人理事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8月2号,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了一份就业报告,对过去两个月数据的25.8万个工作岗位的大幅下修。
数小时后,白宫以“伪造数据”为由解雇该局局长,整场行动的扳机就此扣下。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政府人事变动,而是打响了第一枪,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从此刻起,客观事实与中立数据不再是决策的依据,而是需要被征服和改造的对象。
整个国家的经济讨论基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不再是围绕数据展开的理性分析,而是变成了围绕政治立场展开的站队,为干预美联储扫清了最大的舆论障碍。
在舆论阵地被占领之后,第二战随即展开,目标是在不直接“违法”的前提下,清除独立的决策者。
从8月15号开始,有关库克的材料就已经交到了司法部。特朗普也已经在20号的时候就已经发推要求她主动辞职了。
不过库克表示特朗普这是在“霸凌”她。
所以今天特朗普直接出手了。
这次行动的焦点,是《联邦储备法》中“因故解职”条款的致命弱点:它从未严格、清晰地定义过什么是可以解雇美联储理事的“故”,这就为政治操作留下了巨大的模糊地带。
罢免理事丽莎·库克的过程,完美地利用了这一点。
整个过程没有涉及任何关于货币政策的专业辩论,而是选择了一个与她履职能力、政策立场完全无关的、发生在她上任前且未经证实的个人财务问题作为理由。
执行这套复杂且高风险的作战,背后有着一个简单而根本的动机。
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中存在一个无法调和的核心矛盾:政府的一只脚为了兑现政治承诺和减少财政压力,拼命踩下高关税的油门,这必然会让通胀这辆车加速。而另一边,美联储这个司机,法律给他的任务就是踩刹车,防止车速过快。一只脚加油,一只手刹车,多么精妙的左右互搏之术!
这两种政策的目标完全背道而驰,怎么办?
解决问题的最快方法,就是解决掉那个提出问题的人或者机构。
所以,当美联储这个不识时务的家伙挡路时,最高效的解决方案,当然就是把它改造成听话的自己人。这样一来,两难自解了嘛!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金融市场,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了明显的“趋陡”。
投资者们相信,短期内政治压力将迫使美联储降息,但长期来看一个失去独立性的中央银行将无法控制通货膨胀。这是资本市场对国家信用投下的不信任票。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它直接指向实体经济可能面临的历史重演。上世纪70年代的“大滞胀”时期,中央银行为了短期目标而推行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最终把整个国家拖入高通胀与高失业并存的经济灾难。
这等于是在美元的信用根基上,凿开了一条难以修复的裂缝,将长期性地、结构性地加速全球范围内寻求替代方案,即“去美元化”的进程。
这不仅仅是美国的内政。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美国国债是全球安全资产的基石。这一切都建立在全球对美国制度透明度、法治和机构信誉的信任之上 。当这种信誉被其本国总统亲手摧毁时,他动摇的是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特权地位。这是在世界舞台上的一种经济自残。
查看全文>>
事件折叠 - 1 个点赞 👍
25点,打发叫花子呢!100点!
今年给我把息降到2%!
说白了就是对联储工作不满。
你当资本主义国家就不能反腐?
想不通,都资本主义了你们还妄谈什么理想?
查看全文>>
宝贝请转身 - 0 个点赞 👍
杀鸡儆猴,不需要每个人都找毛病,找一个猛整,其他人不听话的就要给我想下了… 这才是最高效的方法,我觉得其他的人都要老实了,毕竟么,你和懂王对着干有啥好处,你有没有东大的实力
查看全文>>
战忽局副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