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造出了高铁,欧美不震撼!而日本60年代造出新干线,欧美却震撼?
- 669 个点赞 👍
CRH1型:技术来源加拿大庞巴迪
上图:CRH1A早期型号
上图:CRH1的技术来源型号——加拿大庞巴迪的Regina高铁
CRH1由庞巴迪和青岛四方的合资公司制造。
上图:CRH1A-A,技术来源庞巴迪的Zefiro 250高铁。
上图:CRH1E,技术来源庞巴迪的Zefiro 250高铁。
上图:庞巴迪的Zefiro 300高铁。
CRH2型:技术来源日本川崎
上图:CRH2A
上图:CRH2的技术来源型号——日本川崎E2系新干线
CRH2型前3列是日本川崎重工原装生产;第4-9列是用日本川崎的CKD件进行组装的;再之后的51列,在获得日本技术转移的情况下,由青岛四方制造。
CRH3型:技术来源德国西门子
上图:CRH3C
上图:CRH3C的技术来源型号——德国西门子ICE 3型高铁
CRH3型前3列由德国西门子原装生产。
CRH5型:技术来源法国阿尔斯通
上图:CRH5A
上图:CRH5A的技术来源型号——法国阿尔斯通New Pendolino高铁ETR600型
CRH5前3列由阿尔斯通意大利工厂原装生产;之后6列由长客以CKD形式组装;再之后的51列,在获得阿尔斯通技术转移的情况下,由长客制造。
CRH380B型/BL型/CL型:技术来源德国西门子
CRH380是新一代技术标准/速度标准的中国高铁,除CRH380A型号称没有借助外国技术之外,CRH380B/C/D都引入了外方技术。
CRH380B/BL/CL都是引入西门子技术在CRH3基础上升级开发;其中CRH380CL还引入了日立的机电技术。
上图:上海虹桥站的CRH380B
上图:CRH380CL
CRH380D型:技术来源加拿大庞巴迪
上图:广州北站的CRH380D
上图:CRH380D的技术来源型号——加拿大庞巴迪Zefiro 380型高铁
查看全文>>
Redwolf Luo - 34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Cold Beer - 256 个点赞 👍
高速铁路的概念不是说你一个火车开的快就完了,新干线刚开通的时候甚至不是跑的最快的铁路,0系新干线1964年开通的时候极速210km/h,10年前法国SNCF就用CC7107电动机车跑出过331km/h的世界纪录。
新干线“震撼”或者说改变世界铁路运输是因为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铁路客运模式,倒不如说其名字就是这个意思,干线日语里的意思交通路线,新干线真的就是“新-交通路线”的意思。
新干线首创的是封闭线路,仅客运的高频率列车,高速只是达到高频率的手段并不是目的。在这之前铁路几乎都是客货混用且有大量的平交道口,日本因靠海的特性货运铁路用途不大,所以首先诞生了专门客运且立交的铁路。
和过去铁路建造依赖地形地势,然后再让列车降速行驶的方式不同,新干线是改造地形以保持列车能以高速行驶。东海道新干线的建造大幅度超支,一大原因便是需要打通大量的隧道和建造大量的高架桥。隧道以降低轨道弧度,高架桥降低轨道坡度,确保列车不用大幅度降速。
日本在国家级别上进行基建以服务客运铁路的方式,才让欧洲国家意识到封闭式高速不是唯一选择,封闭式客运铁路也同样可行,欧洲的高铁这才得以得到政府的投资开始建造。
查看全文>>
Saturn V - 23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直言 - 23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Linger - 158 个点赞 👍
17世纪,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欧洲全村震撼。
19世纪,中国人把牛顿的理论翻译成了中文,大清全国震撼。
21世纪,中国人证明了牛顿其实是中国人,原名叫朱慈炖,是崇祯幼子。
莫名震撼。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探耽求究 - 15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四点半 - 10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游民 - 9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第二类永动机 - 68 个点赞 👍
简单来说,上世纪60年代日本搞新干线的时候。全世界都认为铁路客运已经是个夕阳产业。这是因为美国人借鉴德国人搞州际公路系统弄得风生水起。一时间汽车运输业风光无限,而铁路因为缺乏灵活性等原因在当时被认为是落后的夕阳产业。(虽然20世纪初,美国确实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建立在铁路上的国家)
而新干线的出现给予的铁路客运新的希望:拿捏了公路系统短期无法提速和占地大容易造成堵车的缺点,创新性的修建高速铁路实现高速运行,针对大城市之间出行的人群极大缩减了出行时间。这在当时被视为是给已经落寞了的铁路一针强心剂,几乎是当着全世界的面证明铁路不是落后的东西,而是这套系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点出不同的科技树。恰巧此时的欧洲并没有这种思路,所以很容易就产生“我怎么没想到还能这么玩”的震撼。
中国高铁从根源上来说得感谢KUAYUE那个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自主发展创新的思路。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更先进(符合本国国情)的高铁系统往外探索了一步,这本身非常伟大。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认可,而不是“我咋没想到还能这么搞”的震惊。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Magnificent - 66 个点赞 👍
可能题主年纪太小,不知道这个新闻:
瞧,我们的高铁技术源头,是德国,也就是说至少当时的德国,比我们在高铁机车的生产制造和驾驶方面更有经验。
技术输出国对技术接受国,能有什么“震撼”?
不过也别就此难过,你看新闻里这些:
“10天?!绝不可能!没有两三个月,你们是开不走的!10天,你们只能把车拉走。”德国专家麦克斯是德国高铁最高等级的司机,听说中国司机10天后就要把这种世界上最先进的动车组开走,惊得眼镜差点掉下来。
...
用了7天7夜,李东晓和伙伴们将一本厚厚的德语字典翻烂了,硬是把那本670多页的德文资料书“啃透”,编写出一本中国司机看得懂、记得住、好使唤的“土教材”。你瞧,别说欧美了,当时连我们读到这个,也被震汗了...
查看全文>>
Phil - 2 个点赞 👍
记得十几年前在上海大街看到特斯拉电车,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因为当时充电桩非常少,能充电就只能是自家别墅,我们都很震惊!
现在买电车或者买特斯拉,你还会震惊吗?不会了,因为电车包括特斯拉都很便宜,大众都可以买,充电也不再是有别墅人的专享,打出都有充电站!
马斯克的Space X的火箭回收,可以惊艳很多人,但是再过几年,中国可以回收火箭了,还会有人惊艳吗?
第一个新事物,惊艳是肯定的,因为从零到一,超级难!第二个到第十个第一百个,就没那么惊艳了,因为一到十一百就很简单了!
回到高铁,日本是60年代,在那个时代,确实可以算得上惊艳!很多人拿美国没有高铁,所以美国人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美国很快就要灭亡了呗!
查看全文>>
向着朝阳 - 1 个点赞 👍
因为:
中国还在世界之外
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对中国和日本都是两个态度。日本是要和英国划到一个圈里的,中国只能和朝鲜俄罗斯划一起。
实际上人家也没划错,中国自己也觉得跟俄罗斯是合作无上限。
查看全文>>
回旋镖发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