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新建驱逐舰下水过程发生严重事故,具体是怎么回事?对朝鲜海军影响有多大?
- 108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这次出事故的舰艇,是“崔贤级驱逐舰”的二号舰,名叫“金策舰”。
但是我墙裂建议朝鲜方面改名:“今日沉号”。
这次事故负责人,肯定要倒大霉了,因为他是在将军眼皮子地下出事的,将军亲眼见证了事故全过程。
金正恩在舰艇下水前的讲话中,还非常自豪地说:”这艘驱逐舰能防空、反舰、反潜、反弹道导弹,还能搭载核武装战略巡航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能大大增强朝鲜海上主权,让朝鲜能从容应对核威胁、海上封锁等等所有军事威胁。未来朝鲜还要建造更多的"崔贤级"驱逐舰,还要建造大型巡洋舰和核动力潜艇。“
但是吧,事与愿违,船连水都没下去。
简单说下事故。朝鲜在清津造船厂,举行了新建造的五千吨驱逐舰”崔贤级“驱逐舰的二号舰“金策舰”的下水仪式,结果下水过程中除了幺蛾子,发生了严重事故,而且是非常低级的事故。
“金策舰”在下水过程中,因为操作失误,导致船尾滑板提前脱离,搁浅,部分船底破空,船体失衡,船首没能完全脱离船台。
驱逐舰的船尾滑板是船在下水的时候,支撑和滑动船体的一个装置,是由非常高强度的工程塑料制造的。船下水的时候,会在这玩意的表面涂抹厚厚的一层润滑材料,一般是油脂,也有放上去钢珠的,这样做,可以大大减小船体下水时和船尾滑板之间的摩擦力,把滑动摩擦系数降到0.03-0.05之间,减少摩擦可以让船在下水的时候更加顺滑平稳。
非事故船,只是举个例子 结果在船下水时,出现了技术性的指挥不当问题,指挥不熟练、操作不小心,没能确保底盘移动平行度等等,这些导致下水滑板脱离顺序出现了问题。
“金策舰”有74个垂直发射单元,其中包括32个小型VLS单元,发射中短程防空导弹,比如“流星”系列,射程50公里,可以拦截多目标。
还有12个中型VLS单元,搭载反潜导弹,比如火箭助推鱼雷,以及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比如“箭矢-2”,射程2000公里。这是船头。
舰尾还有一堆。有10个超大型VLS单元,尺寸远远超过常规舰载垂直发射系统,直径2米,发射战术弹道导弹,比如“火星-11”舰载型,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射程1000公里)。
其中部分技术应该是来自俄罗斯(韩国国防网络分析师李日宇根据公开照片判断的)。
因为“金策舰”只有五千吨,所以仅仅看这个垂直发射单元的数量,虽然能看出“金策舰”的野心很大,但是也能看出朝鲜步子迈的有点大,太着急了,因为垂直发射单元和吨位严重不符。
32个小型、12个中型、20个大型、10个超大型发射井,是要配备四种不同类型的导弹的,但是朝鲜现在连多导弹种类共同发射技术都没掌握,就这么搞,那即便船能正常下水,我只怕演习或实战中会出现更多笑话场面。
还有一个,就是发射井深度也不够。“金策舰”上一些垂直发射井的深度只有不到两米,像“流星”防空导弹,需要至少2.5米深度的发射井,所以这上面就打了折扣,这也为后续一系列事故埋下了伏笔。
还有,朝鲜为了追求火力密度,垂直发射单元之间的间隔,被压缩到了1.2米,对比同类舰艇,只有我国和美国的60%,而且无法同时引导超过10枚导弹,所以实际作战能力,肯定是大打折扣的,远远低于纸面能力。
上面这些,再不济,至少还能在威胁和实战中起点作用。下面这个就更麻烦了,因为“金策舰”还拥有谜一般的动力系统。
之前曝光的航拍图中可以看出,“金策舰”的烟囱内部,可以说是一镜到底,完全就是一个空洞,没有燃气轮机进气道,也没有排烟处理器,可以直接看到舰体底部的舱壁。
通过这些肉眼可见的观察,就能推测,这船可能只是配备了辅助动力系统,实际动力输出甚至满足不了最基本的航行,只有个空架子。
二号舰下水之前,首舰在上个月二十五号下的水,那天是朝鲜人民军成立93周年。首舰是在朝鲜南浦港下岁的。
将军和朝鲜人民军海军司令金明植、东西舰队一堆高级将领出席了活动。将军的女儿金主爱和将军坐着专列到了南浦。
这个级别被命名为崔贤,是因为朝鲜抗日游击队出身的高级军官崔贤。
首舰下水后,"崔贤"号在下水三天之后,完成了巡航导弹、防空导弹、127毫米主炮的系统测试。
查看全文>>
田君良 - 7488 个点赞 👍
目前军舰下水主要有2大类、5种方式。
第一类:船坞下水
“固定船坞式”下水。固定船坞一般都建在水边,军舰在船坞里建好后,把水直接引进船坞,军舰依靠自身浮力浮起,然后利用外部动力将其拖出完成下水。这种方式适合航母、两栖攻击键等大型军舰,美国福特级航母和中国福建舰均采用了这种下水方式。
“福特”级航母的二号舰“肯尼迪”号(CVN-79)下水 “福特”级航母的二号舰“肯尼迪”号(CVN-79)下水 福建舰下水 “浮船坞式”下水。浮船坞是一种可以移动并能浮沉的“凹”字形船舱,通过对船体注水与排水,甲板高度可随之调节。正常情况下,受浮船坞大小的限制,“浮船坞式”下水比较适合常规潜艇等中小型舰艇,但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使用的也是“浮船坞式”下水。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利用浮船坞下水 第二类:船台下水
“侧滑式”下水。军舰在船台上建好后,在其侧面铺设很短的横向滑道,然后对其施加外力。由于重力作用,军舰沿着滑道侧向入水,依靠船身浮力自动修正入水姿态。由于这种方式容易引起舰体变形或设备损坏,所以对军舰的设计和建造工艺都有很高的要求,一般适合小型舰艇。
美军3000吨级濒海战斗舰侧滑下水 “吊运式”下水。军舰在船台上建好后,直接用大型起重机将其吊至水中,完成下水工作。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导弹快艇之类的小型舰艇。满载排水量220吨的022型导弹艇下水就采用了这种方式。
“倒退式”下水。军舰首先在船台上建好,并放置到倾斜式滑道上,然后船尾向着海边。下水时解脱舰艇的系留手段,并让其沿铺设好的滑道缓缓滑入水中,这样能产生更大的浮力,而且可以避免在下滑过程中碰伤舵和螺旋桨等设备。这种方式最安全,比较适合护卫舰、驱逐舰等中型舰艇,大型舰艇也可以使用,比如意大利海军“的里雅斯特”号就用的“倒退式”下水,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母也采用这种下水方式,不过同级的辽宁舰和后来的国产航母山东舰则使用的是固定式船坞下水。
“的里雅斯特”号 “的里雅斯特”号 “的里雅斯特”号 “的里雅斯特”号 大型固定船坞和大型浮船坞的建造都需要深厚的工业特别是造船工业底蕴,朝鲜没有技术和能力,也没有必要,搞不好容易出事。反面典型是老毛子,其ПД-50号浮船坞由苏联委托瑞典阿伦达尔船厂建造。2018年ПД-50号浮船坞在维修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时出现严重事故,浮船坞因电力系统故障沉没,一台塔式起重机倒塌把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甲板砸出了一个直径4-5米的大洞,库兹涅佐夫号原本计划于2024年重新入列,结果现在还在趴窝。在ПД-50号浮船坞内监修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朝鲜崔贤级驱逐舰首舰采用的是“倒退式”下水方式,这种方式很常规,也比较安全。二号舰却采用“侧滑式”下水方式,即舰体侧面朝向水面滑入水中,在下水过程中发生了严重事故。朝鲜新闻媒体的表述是:驱逐舰下水过程中,因指挥不熟练,操作不慎、未能保障底盘移动平行度,致使船尾部分的下水滑板先脱离搁浅,部分区段船底破空导致船体失衡,船首部分未脱离船台。
崔贤级驱逐舰首舰 崔贤级首舰由南浦造船厂
建造,南浦造船厂具备“倒退式”下水设施,因此首舰采用了这种方式;而崔贤级二号舰由清津造船厂建造,由于清津造船厂缺乏适合“倒退式”下水的斜坡设施,不得不选择“侧滑式”下水方式。刚刚我们就说过,“侧滑式”对军舰的设计和建造工艺都有很高的要求,朝鲜又缺乏建造大型军舰的经验,再叠加操作失误,最终酿成了严重事故。清津造船厂卫星图 朝鲜在不具备“倒退式”下水设备的清津造船厂建造大型舰艇,是因为将军要同时建造两至三艘新型驱逐舰。当时他视察造船厂放出的图片实际上是二号舰,让外界误以为朝鲜驱逐舰还在缓慢建造,结果首舰突然下水,震惊了世界。将军可能没想到二号舰下水同样上了世界新闻头版,只不过方式有些特殊。
首舰试射导弹 崔贤级驱逐舰出现事故并不是意外,因为这艘军舰的设计存在问题。崔贤级的排水量只有5000吨,武器和配备却比很多七八千吨的战舰还要复杂和丰富。
崔贤级驱逐舰 除了127毫米主炮,“崔铉”号配备了惊人的74个垂直发射系统单元、至少1套533毫米双联鱼雷发射管、4枚对地巡航导弹/反舰导弹、4枚朝鲜版“长钉”导弹、2座30毫米近防系统(基于AK-630)、1套“铠甲”-M型近防系统,这已经不是小马拉大车,而是将军拉高铁。
舰尾的三种垂发 战舰的导弹并不是越多越好,中国海军052D型驱逐舰
第一、二批次的满载排水量为7000吨,第三批次的052DL的满载排水量达到了7500吨,但052D驱逐舰只装备了64单元的垂直发射装置。法国地平线级驱逐舰 排水量超过7000吨,印度最新的维沙卡帕特南级 为8000吨,澳大利亚霍巴特级 也是7000吨,但地平线级、维沙卡帕特南级、霍巴特级只有48套垂发。052D 军舰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武器配置、雷达电磁兼容、船员居住空间。052C型驱逐舰7000吨的排水量装备48套垂发,后续使用过程中就曾反馈空间狭小,“崔铉”号5000吨排水量塞进去了74套垂发,内部必定拥挤不堪,除了居住空间不足,电磁兼容性和行驶稳定性都存在隐患。
之前我就说过,朝鲜驱逐舰的上层建筑堆砌了这么多武器设备,很容易出现重心过高的问题,有可能会步伊朗护卫舰倾覆的后尘,没想到在下水这一步就出现了意外。
查看全文>>
胡侃君 - 722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陆骛233 - 627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诸夏亲昵 - 4644 个点赞 👍
仅文字描述没有视频,就不细讲了,反正大家都有分析,我只观摩了下将军的原话
金正恩自己刚说了一句科学
的话:不尊重科学的经验主义而产生的无法容忍的重大事故和犯罪行为。紧跟着,又下了一个不科学的指示:在下月全会召开前“无条件”完成修复工作
最高指示就是如此抽象
查看全文>>
岚光破崖绿 - 3988 个点赞 👍
朝鲜但凡提前问问东大
,这事就出不了,因为5000吨级军舰,横向下水
,全世界都没几个先例啊!朝鲜这属于是勇闯无人区了,所以只能在中午干,因为早晚会出事。
现在军舰下水,一般都是船坞模式
了。先在海边挖一个大坑,大坑和海水之间用钢门挡死。
在这个大坑里面放上各种造船设备,船就在这里面造,
我们给这个大坑起一个文雅的名字——船坞。
等到船造好了,需要下水了,就把挡海水的钢门打开,
海水呼呼啦啦涌进来,浮力就把船抬起来了。
然后我们准备几艘拖船,把船拖到大海里去,下水过程就完成了。
之后我们把钢门一关,把海水抽出去,这个船坞就能再造新船了。
这种下水方式,最简单可靠,而且下水船舶没有任何吨位限制,
只要你能放进来足够多的水,那就能浮起来任何船。
你去看福建舰之类的大军舰下水,基本上都用的是船坞模式。
但是船坞模式有个大问题,得先挖船坞,还得挡住海水,之后还得排空海水,比较麻烦。
于是船台滑道下水
就开始广泛使用。其实说反了,历史上是船台滑道下水先大规模应用,之后才是船坞下水。
因为船台滑道下水对吨位有限制,你的船太重,那它就不好滑了,
不像船坞下水,船多重都能浮起来。
船台滑道下水,就是给船搭一条滑道,让船顺着这条滑道,滑进水里。
船滑的时候,就有两种方向:
一种是船体长轴方向与滑行方向相同,称之为纵向下水
,一种是船体长轴方向与滑行方向垂直,称之为横向下水,
相比之下,纵向下水比横向下水简单得多,
因为纵向下水,船体是慢慢滑入水中的,
而横向下水,船体是直接一下子“砸”进水中的。
这就需要精准确定空船重量,精准计算船架承重力,
这个船架,是用来支撑船体的,下水的时候,电机拖着船架在船台滑道上向水中滑行。
很显然,这次朝鲜军舰的下水事故,就是没计算好船架承重。
在电机拖动船架滑行的时候,尾部船架先行脱离舰艉,
至于脱离的原因,很可能是船架支撑结构在船体压力和电机拉力联合作用下破碎了。
尾部船架脱离之后,舰艉就直接砸在了船台上。
这个时候,舰首还在船架上搭着呢,这么一拉扯,舰身中部就出现了破损。
朝鲜工程师一看,赶紧按下了紧急制动按钮,电机停转,舰体就停留在了船台上。
也就是朝鲜报道中提到的舰首仍然停留在船台上,舰身中部破损,舰艉搁浅。
那么横向下水相比纵向下水,有没有啥好处呢?
当然是有的,那就是不需要搭建很长的滑行船台,比较节省空间和经费。
但是这个好处,相比需要付出的代价来说,并不划算,
于是各国军舰,特别是排水量5000吨以上的大型军舰,大多数采用船坞下水或者是纵向滑道下水。
所以说,朝鲜这次采用横向下水方式,下水5000吨级的大军舰,确实离谱,
很可能是听了菜俄专家的建议,不过朝鲜显然是问错人了,
就菜俄那弱鸡造船业,能整出啥靠谱的玩意儿啊?
反观东大,早在10年前,南京金陵
和武汉青山 两家船厂,就拥有5万吨级大船横向下水的能力了。你朝鲜下水之前,但凡问一嘴东大,东大随便派两个工程师过去,这事它就出不了。
只能说,跟错了大哥,那是早晚得出事。
查看全文>>
且听沧海 - 390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清云 - 338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若非命 - 3245 个点赞 👍
之前没搞过这么大的船所以玩脱了呗……一号舰 崔贤
能顺利靠泊已经是不易了。船台建造的驱逐舰的重力下水
你可以理解成一种从马路牙子上倒车下来的过程,朝鲜这显然是磕底盘或者下巴了。这么卡一下,龙骨估计得遭重,朝鲜人最好祈祷一下别变形,万一变形这船就废了。毕竟之前只造过千吨级的玩意儿,你让它回炉修估计也不太现实。大佬做的现场还原示意图如下:
只能说路还是得一步一步走,饭还是得一口一口吃,之前还有人说即使造个壳子也比绝大多数国家强,你这强得有啥现实意义么。
不过也还行吧,暂时没搞出来印度和伊朗那种坞内侧翻的狠活儿,但话又说回来了,没准你整体侧翻对船体结构伤害还能小点儿,受力更均匀嘛。
我又想起之前还发表讲话说朝鲜要造更大的水面舰艇,说什么“明年将继续尽快建造驱逐舰及作战能力更强的巡洋舰和护卫舰,目前舰船总设计已经进入最后阶段研究” —— 摊手。
建议朝鲜人买一套《驱逐舰史料集》回去好好研读,看看中国在建造 051型驱逐舰
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是在积累了多少经验后,才实现 3000 吨级的 051型驱逐舰 向 4000 吨级的 052型驱逐舰 的跨越 —— 那可是几十年前的中国。海军建设这种事情,不是你说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大家都笑美国人造船不行,现在有个更好的例证摆在眼前不是吗?先把工业基础打牢再说吧。诶要我说朝鲜下次要不还是挖个船坞吧,闸门装好了直接放水进来就行,只要不漏,下水过程就绝对不会出问题。我真的很认真地提这建议,没必要非在船台上造啊。
或者找俄罗斯买个浮船坞?哦这个没法儿买,人自己的 PD-50 都还没修好呢……
喏,伯克级
就这么下水,船坞整体下潜,造好的船就留在水面上了,很方便的:查看全文>>
阿槇二号机 - 236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猴头菇 - 2350 个点赞 👍
在船台上就出问题,非正常下水,敢于承认,敢于公布事故具体情况。
不顾军工系统的面子,不烘托太平盛世气氛,不等外国媒体倒逼追问。
这是很进步的表现,值得学习。
从最近几年的类似事故看,不是每个国家都做得到。
查看全文>>
睡前消息 - 223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青山医院电击科 - 2095 个点赞 👍
金三比他爹强多了
一是当场作出指示,不像他爹骂着街抬屁股就走。
二是没有像他爹一样封锁消息,朝中社发了新闻。
三是指示内容很明确,几乎没有废话,首先是指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经验主义
作祟,一些关键部门没有明确责任,办事不科学;然后指明了责任部门,明确了事故审查时限,也给出修船的期限,给这件事定了性;最后肯定了一线工人阶级及船厂的贡献。这指示堪比上月肥西县长讲话。比他爹那种无厘头的上纲上线强一百倍。查看全文>>
方舆 - 2031 个点赞 👍
这是网友在中朝边境拍到的,朝鲜房建的画面,相信即便不是工程专家,也能看出问题。
很多东西远看是一回事,近看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外表看是一回事,里面可能是另一回事。
在现实生活里,公司、单位里谁在踏踏实实钻研技术,谁在吹牛逼应付事,大部分人都能很容易的分辨出来,怎么到了国家层面就看不出来了吗?
整个国家上上下下都热衷于放卫星,表忠心的时候,踏实正直的技术专家,还能有多少话语权?
评论区有人补充了做好的样子,我就说,刷了油漆之后,单丛外表,谁能看出里边的坯子是那么离谱?
有人说是手机长焦的镜头畸变,我就试着对远处的建筑一顿猛拍,可惜也没拍出歪歪扭扭的感觉,于是我用修图软件人为制造了空间扭曲,但我发现手机的空间扭曲,虽然线条不直,但它是连续的。
谁的手机那么牛,能拍出错牙的效果?请指教
查看全文>>
不是郭靖 - 180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Ther - 175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周胥国 - 167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郁州司马 - 1636 个点赞 👍
人怎么可以捅出这么大的篓子,今天早上新鲜出炉的新闻,朝鲜自行建造的5000吨级新型驱逐舰在下水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当着金将军的面卡在了船台上,舰体变形、损毁严重。
朝中社报道原文,公开透明这一点还是值得称赞 朝中社没有提供现场照片,但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这次发生事故的并非4月下水的新驱首舰崔贤号
,崔贤号现在还在好好地进行武器试验,出问题的是此型驱逐舰的二号舰。目前流出的所谓现场照都是用此前崔贤号的照片冒充,大家一定要注意辨别。
我们看一下大概一周之前二号舰建造过程中的卫星图,便可以理解为什么它会在下水时出问题。
崔贤级驱逐舰二号舰建造过程中的卫星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个二号舰是在船台上建造的。
现代造船大体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船台上建造,造完或推或拉或扔进水里,这叫重力式下水;另一种是在船坞里建造,船坞就是个带门的大坑,造的时候关好坞门,造完了直接开门放水,然后船就自己浮起来了。
下面是两种方式的示意图,大家可以大概看一下:
船台建造重力式下水(上)与船坞建造上浮式下水(下)示意图 中国军网的示意图,更加直观一点 朝鲜可能由于造船厂没那么大的船坞,所以选择的是第一种方式,一百多米、大几千吨重的船要顺利地从高处推到水里,那的确还是需要一点技术水平的,有些人下个陡坡都能把车下巴磕到,就更别说这么大的船了。
而且车有轮子,船可没有,你总不可能让船底就那么一路摩擦船台水泥台面然后下坡,所以现有的大部分船舶船台重力式下水都采用滑板连接船体
,并使滑板带着船体沿滑道滑行使船下水,舰船下水时,利用水的阻力与浮力使船体底部的滑板侧翻出来,然后进行滑板回收。下水滑板结构示意图,这只是其中一个,船舶下水往往要用到很多个这样的结构支撑 这就是为什么朝鲜这次下水会出事故的原因——浮板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很多块拼在一起,而且这个拼接往往也不是刚性的,于是相邻的滑板组之间的确会有缠绕到一起的情况发生。
放在这次这个事故里,就是“未能保障底盘移动平行度,致使船尾部分的下水滑板先脱离搁浅”,你一部分滑板都飘走了,另一部分还没挪到位,那可不就卡住了。
而且,朝鲜官方报道的原文既然用到了“滑板”这个词,那就意味着他们没有用更加适用于大型船舶的涂油滑道下水
方式。上图中那种带钢珠的滑板结构其实并不适合大吨位船舶(想想也能知道那滚珠轴承能承受多大的力呢……),但朝鲜很可能是因为并未掌握浇注润滑油的现代配方,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使用滑板。
英国45型驱逐舰下水 同时,从图1的卫星图里可以看到,这个二号舰的下水滑板安装位置其实是在船体前方,水面则在船体右侧。
因此朝鲜很可能还选择了一种难度更高的侧向下滑式下水
,或者叫横向下水——那么这个“滑板不平行”所造成的问题就会更严重,因为相当于你倒车下台阶时把底盘给斜着磕了一下,受损面积更大了。横向下水过程演示图 总而言之,造船业是个很依赖基础工业的行业,即使强如美国,没有了民用造船业的反哺,高素质的熟练工人也会短缺。
朝鲜显然不具备什么民用造船工业,在这种情况下强行上马建造大型舰艇,只能说出事故是意料之中。
不过万幸的是这次事故似乎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只能说朝鲜还是好好沉淀、继续努力吧。
查看全文>>
达哥有点味 - 144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抠脚大叔 - 141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colo - 137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荻 生 - 130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毒客DUCK - 1280 个点赞 👍
朝鲜这件事正好给我们这些吃瓜的中国人看到了细思极恐的一幕,那就是造军舰,尤其是造大军舰,超过5000吨级的军舰,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即使前面所有的环节都攻克了,只是从船坞下到水里,如果操作不当,经验不足,方案选择缺乏论证,都有可能造成船只损毁的严重后果,如果朝鲜不出这个事,我们没有亲眼看到,能信?
他们领袖亲自出席,信心满满,一定是从上到下都觉得万无一失了,才能如此的高调,可还是出事了,脸丢大了事小,之前下水的同级别战舰刚刚震慑了西方社会,这一下使之前的影响大大缩水了。
为啥说细思极恐呢,我看了这个新闻,就突然觉得我的国家真牛,从我们的051
到现在的055万吨大驱 ,那些军工人得吃了多少苦啊,才能让我们得装备从落后到追赶再到超越,吨位从渔船大小到世界最大的万吨驱逐舰,这背后要有多少我们这些普通人看不到的世界难题,被他们一一攻克,不禁感慨万分,向他们致敬吧。查看全文>>
不辣的皮特 - 124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逃课侠归来 - 1071 个点赞 👍
将军确实心善。
列了一堆单位名字。跟最后赞扬了工人的辛苦劳动。
这事应该只抓责任人。
跟干活的责任应该是没啥太大关系。
大家好像一说起来都是统统枪毙。。。曹县几个工人。够这么消耗的。。
查看全文>>
水墨青花 - 94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介武夫 - 925 个点赞 👍
假如你的朋友是朝鲜青津造船厂
的工作人员,在今天军舰下水的过程中由于一时疏忽,导致新船下水失败。请为你的好友写一封安慰信,并且给他出谋划策,探讨如何解决该方案。(15分)查看全文>>
大熊喵 - 90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蒙娜丽兔 - 89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天行者 - 87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乌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