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凤阳鼓楼顶部瓦片发生大面积脱落,一年前刚花 340 万维修,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还能修复吗?
- 37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芜湖小姜丝 - 2304 个点赞 👍
原因还挺多的:
1、2023年修缮合同明确规定,用水泥替换传统糯米灰浆,用“压五露五”替代“压七露三”,成本大幅节约,但排水/防水效果暴跌,阴雨天脱落概率增大
2、浇筑防水层的时间,选在了冬天,零下五度左右,严重影响防水层效果,导致开春后涂层大面积脱落
3、2023年的修缮,采用机制瓦片,而非传统陶瓦,重量轻40%,当相关的钢筋水泥工艺,却未配套调整
4、2023年的修缮,只针对瓦片,未按照年限要求进行鼓楼的整体保养(上次还是2018),粘合层整体的老化,也助力了上层瓦片脱落
5、验收环节,按《文物保护工程验收规范》,应该逐片检查,但实际只抽插127片(12.3%),而且在其中23片不合格的情况下,竟然验收通过
6、事前有商户反应过,瓦缝长草,也告知了管委会,但管委会没当回事
截止到目前,都还只是会导致瓦片脱落,不至于让瓦片仅仅1年就脱落
但周边200米的小范围内,有开发商拿到“特批文件”施工,活活给震下来了
查看全文>>
zinsser - 179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六桥梅花 - 1279 个点赞 👍
为什么涉及国内这种社会事件, 那些刷史密斯专员.九万一袋螺丝的“爱国者”们全都噤若寒蝉了,他们爱的国到底是美国还是大赢帝国,倒是拿出你们监督批评起美国那股劲来啊
知乎是懂莫须有的,讨论国内社会话题太危险了
查看全文>>
赢麻了 - 121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徐伟 - 110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just - 64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只馒头 - 51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王小吞 - 5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打死不玩手机 - 448 个点赞 👍
你们拟的疏,自然由你们署名。我只提醒一句,同样的江河,同样的端午汛,邻省的白茆河吴淞江和我们都是去年修的堤,我们一条江花了他们两条江的修堤款。他们那里堤固人安,我们这里倒出了这么大的水灾。这个谎,你们得扯圆咯。
查看全文>>
村头恶霸王二虎 - 43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张臭屁 - 376 个点赞 👍
早上看到的新闻,下午正好有个古建的讲座,主讲的老师是省古建院的老专家。毕业于东南大学(以前大概是叫南京工学院,师承潘谷西,学建筑的应该都知道。)
上个照片吧。
正好讲到古建的屋面的时候,老专家随便讲了下昨天的凤阳鼓楼屋面瓦片整体坍塌的事故。
老专家的说法也是挺简单的,中国古建屋面坡度比较陡,所以对固定要求比较高。然后由于现在的修缮,为了防止漏水,经常在最下面铺上一层防水卷材如:SBS。而这一层和上面的安装瓦片的座浆其实与防水层之间因为长久雨水作用是脱开的。最后导致大面积的瓦片滑脱。
然后他痛心疾首地说现在的修缮就已经泛工程化,缺少了匠心,他们在80年代修缮的几座古建筑,到现在都保留的不错,只有个别也只是重新简单维护了下就行了。
当然他还说因为现在的设计原因, 经常会在古建筑中加防水卷材,导致出事故。最大的事故,就是去年的河南大学的大礼堂,也是在施工屋面防水卷材的时候,采用了热熔的施工,然后阴燃了木望板,导致整个建筑被烧毁。
所以他的主张也是很简单的,就是提倡还是用老工艺来做修缮,不要做防水卷材。但是一定要提高施工工艺,因为以前的老工艺修缮的建筑也没有出现漏水之类的问题,如果施工工艺跟不上,那么也是白瞎。
听了之后,确实觉得老专家说的蛮有道理的。虽然人家没有去现场看过,但是根据他接触过的类似瓦片脱落事故,这个原因应该八九不离十了。
最后么,也不想多说什么。文保修缮的水太深了,钱是非常好赚,不过这个是需要古建修缮资质的,也就是说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块肥肉上咬一口的。
最后凤阳鼓楼,万事根本镇楼。
查看全文>>
傻瓜的两块钱 - 25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Maki 3.0 - 25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小轩窗 - 21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人间一两风 - 17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孤城风语 - 15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陆小嗣 - 15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白露高温 - 15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施施然 - 144 个点赞 👍
按理说现在施工工艺,类似这样的屋面瓦,采取干挂的方式,用螺栓、螺丝之类对瓦片进行固定,是非常成熟和常见的。
这种干挂工艺,别墅轻质量的瓦片了,重一点的玻璃幕墙,更重的石材都是能够稳妥的固定在建筑外立面上的。比如下图中,我们常见的外墙石材饰面的放置方向还是垂直的,比事故中的古建坡屋顶要承受更多的重力荷载。但,现在很少看到干挂工艺的石材脱落的事故了。
然而,从现有的视频和图片上分析,我判断凤阳鼓楼的屋顶瓦片不是采用干挂的方式,因为现场缺少干挂必备的构件——龙骨。所谓龙骨,通俗来讲就是用于固定饰面(石材、砖、瓦、玻璃、石膏板)的结构构件,类似动物用于附着肌肉的骨骼,因此,建筑术语形象的称之为龙骨。
而现代建筑材料的龙骨,通常是钢结构的角钢、槽钢、方钢等。比如下图中,龙骨通过化学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基层上,然后石材再通过螺钉固定在龙骨上。
而我们通常看到了坡屋面干挂屋面瓦,施工现场的构造做法应该是下图这样的。
对比一下,现场视频中瓦片滑落后,光溜溜的屋面,是看不到龙骨的。
因此,我判断凤阳鼓楼屋面的瓦片是采用湿贴的方式固定的。
所谓湿贴,就是以水泥砂浆等材料作为粘接层,把饰面层和基础连结在一起。比如下图中的坡屋面 工艺就是湿贴。
然而湿贴工艺虽然过去大面积采用,但现在也逐步淘汰。其缺点就是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容易出现空鼓、开裂、脱落,尤其是在室外温度变化较大,受自然侵蚀较为严重的部位。
最常见的湿贴工艺质量问题,就是90年代的建筑大多采用的湿贴瓷砖作为外立面,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瓷砖脱落,导致行人受伤的事故。于是,后来建委干脆禁止了高层建筑采用湿贴外墙砖的工艺,现代高层建筑的外立面大多是采用的涂料。当然,因为湿贴比干挂便宜,所以在室内装饰的地、墙面,等不影响安全的部位,依然还是采用的湿贴。
回到凤阳鼓楼这个项目,根据新闻得知近几年该项目进行了多次加固,按理说这类古建的修缮都是由专业的设计和施工单位承接。并且这是当地的地标性的文旅建筑,不管是从资金上,还是管理上,当地政府不可谓不重视。
当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要保持古建筑采用原汁原味的古法工艺,至少在屋面瓦片的安装上,并没有采用现代更成熟的干挂工艺。或许也正是选用了湿贴的工艺,屋面瓦片才反复出现局部脱落的情况,这几年也反复拨款进行修缮。
查看全文>>
Jimmy Chen - 129 个点赞 👍
我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去年不是刚修过吗?
340万砸进去,结果一年不到就脱落了?
这钱到底花哪儿了?
根据官方通报,2023年9月启动的维修工程,主要内容是换瓦片、修檐板、翻新油漆,还把二楼栏杆加高了。
中标单位是黄山一家搞古建园林的公司,合同价341万。
我查了下,这种古建维修的活,讲究的是修旧如旧。
以瓦片为例,按行业规范,每块瓦得用镀锌铁丝绑在椽子上,檐口瓦还要加钉子固定。
但实际操作中,很多施工队为了省事,直接拿水泥糊上去。
水泥这玩意儿硬是硬,但热胀冷缩容易开裂,时间一长,瓦片和基层脱开,风一吹就集体掉落了。
凤阳鼓楼的瓦片要是这种货色,别说撑一年,能熬过梅雨季都算走运。
341万就修个这?
从视频上来看,凤阳鼓楼还没一些地方的公共厕所大,我真不明白能花341万。
其实凤阳鼓楼早就是“老病号”了。
从2017年开始,这楼就时不时掉瓦片,2023年大修前已经破得没法看。
但问题在于,每次维修都治标不治本。
比如2017年掉瓦,可能只补了表面。
2023年大修号称换了瓦片,但如果没解决基层木结构的腐朽问题,瓦片迟早还得掉。
去年维修刚完,当地还吹过一波“恢复历史风貌”。
结果现在呢?历史风貌没见着,倒是复刻了一把豆腐渣工程。
还能救回来吗?
不过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这钱花在哪里了?
到底是“优化成本”还是“克扣质量”?
建议纪委介入,查查招投标有没有围标串标,施工验收有没有吃回扣。
毕竟纳税人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340万修个鼓楼还修成这德行,总得有人出来背锅。
更新一下,看到个哥们发的,凤阳城墙三十年前还没有鼓楼,那鼓楼是仿古建筑。
才修了三十年而已。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枯木沟 - 90 个点赞 👍
见过一个仿古建筑(不是问题中这个)的防水及挂瓦问题,会引起瓦片大面积脱落。
防水采用双面膜(光板)SBS,没有任何加固结构,直接在上面用水泥砂浆铺瓦。
完工前发生砂浆和瓦整体下滑,因为发现及时,在房檐位置打膨胀螺栓,固定住砂浆卧瓦层,顺利交工!
我很怀疑过两年膨胀螺栓生锈后,会不会整体滑坡下来,就像题问中的情况。
详细说一下,因为SBS上下两侧都是砂浆,为防止砂浆开裂时撕裂SBS卷材,所以必须选择双面膜,不能选择细沙或者板岩料,双面膜SBS两面都是光滑的塑料膜,底面会火烤粘在楼板上,但是顶面仍然是光滑的,砂浆不会有效粘接,也就不会被撕裂。
一般情况下,打屋面楼板的时候,会留有突出的预埋件或者钢筋头用来固定砂浆卧瓦层,
有可能设计院不懂也没有设计
有可能土建包工头看图不细或者根本没看图或者干活工人看不懂图纸
有可能防水包工头不懂又嫌麻烦给切掉了
有可能挂瓦包工头不懂又嫌麻烦给切掉了
每一道工序只要有一个人懂的,发现没有这些预埋件,都不会允许继续施工。
当然这个锅一般由挂瓦的包工头背,谁让他是最后一道工序,又是他的瓦脱落呢。
这个活不是我干的!!!我很专业!!!
我现在住的房子,当年我爸是甲方,我亲戚是设计院的,我妈是防水包工头,我妈回家就抱怨我爸在楼顶坡屋面上设计太多钢筋头了,浪费了很多人工来处理,我爸就说你早点说啊,我让土建的人切掉一部分就好了,现在你干完了再说有啥用啊! 真服了他们俩!
查看全文>>
Eric - 9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枪未放张仁波 - 8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更好吃不会 - 63 个点赞 👍
为什么老朱家的城墙能600年不倒吗?
因为【可溯源】。
朱元璋当时建城墙的时候也担心铸造墙砖的官吏偷工减料,中饱私囊,但他想了一个保证城砖质量的办法。
下令各地府、州、县地方官员,以及县以下里、甲的基层组织负责人,直至造砖人夫、烧砖窑匠均需在砖上留下姓名,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制砖人的责任,甚至杀头。
所以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城墙的砖上看到很多人的名字。
这就是【可溯源】。
所以当时无论官员还是工匠谁也不想掉脑袋,只能在质量上严格把关,要不然出了事真的是能找到自己头上来的。
安徽滁州凤阳鼓楼这次瓦片脱落,里面有没有猫腻,大家心知肚明。现在主要做的就是溯源。
哪几个源呢?
1、施工单位。
单位如何中标的,修复的工艺工序是怎样的,具体施工费用支出明细,与中标价341万差距多少,当时项目施工负责人是谁?
2、验收单位
验收清单明细,验收程序如何,谁是验收负责人,当时发布的“于2024年6月5日通过竣工验收,得到业主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哪些人好评了?好评的缘由是什么?
3、业主单位
当时负责的领导是谁,修复工程造价如何确定,341万花到哪里去了,为何不到1年就脱落,后续如何处理?
我们现在社会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不需要像老朱一样在每块砖头上刻下姓名了,真的想溯源,凭借目前的技术和手段,分分钟就能把这些问题弄的一清二楚。
只不过是看想不想溯了而已!
查看全文>>
汪汪碎碎冰 - 1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听风君 - 1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萝卜 - 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北极鲶鱼的老公 - 5 个点赞 👍
5月19日晚,凤阳县文旅局通报证实瓦片脱落事件,表示无人员伤亡,相关情况正在调查中。
5月20日上午,凤阳县文旅局再发通报称,鼓楼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于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楼宇部分毁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现楼宇为1995年建设。2017年以来,鼓楼楼宇零星出现屋顶部分瓦片脱落、檐板损毁。2023年2月,因损毁情况加重,存在安全隐患,启动鼓楼楼宇维修项目。2023年5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023年9月进场施工,2024年3月竣工验收。
第二份通报还称,事件发生后,凤阳县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迅速疏散现场围观群众,设置安全硬隔离区域,确保周边群众安全。凤阳县委、县政府已成立调查组,责令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赶赴现场,并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调查核实。
财新注意到,相关招投标信息显示的时间线与前述通报略有差异。2023年4月27日,凤阳大明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凤阳县明中都鼓楼楼宇维修代理机构征集公告。
同年7月3日,凤阳旅游集团发布凤阳县明中都鼓楼楼宇维修招标公告,建设内容包括鼓楼楼宇重檐歇山顶屋面维修,更换损毁檐板、屋椽及脱落瓦片,斗拱、门窗油漆翻新,二楼栏杆加高等。维修计划工期180个日历天,合同估算价格约400万元。
7月31日,黄山市徽州中亚建筑安装古典园林有限公司中标,中标价为341万余元。
2024年3月18日的维修履约信息显示,相关合同签署时间为2023年8月25日,实际工期180天,合同结算金额290.23万元。安全达标情况、质量达标情况、环保达标情况均为“合格”。
中亚公司系黄山市徽州区建筑业协会成员单位。黄山市徽州区建筑业协会在当年6月6日发表文章称:“通过中亚公司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如期圆满完成了鼓楼的修复任务,于2024年6月5日通过竣工验收,得到业主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该文章目前已删除。
财新数据显示,中亚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其时由徽州区乡镇企业局控股的两家公司黄山市徽州华兴建筑安装公司、黄山市徽州区建筑安装古典园林工程公司和一名自然人姚国均各自认缴出资33.3%。其中蒋建雄占华兴公司14.45%股份,江玉国占徽州古建公司27.54%左右股份,蒋、江二人现均为中亚公司自然人股东。
中亚公司或曾涉嫌近十年前在修缮安徽省级文保单位“一本堂”时造成失火。据《江淮晨报》报道,2015年12月19日,黄山市祁门县芦溪乡奇口村的省级文保单位“一本堂”失火。其时,中亚公司于同年11月初中标。报道称,施工方在文物主管部门和管护人员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进行防水施工,并将招标要求的MAC高分子防水卷材替换为价格更为低廉的SBS卷材。祁门县文广新局负责人称,SBS卷材需要热熔,必须要使用明火烫软了之后,再粘到杉木板上。按照规定,古建筑等文物在施工时严禁明火。
涉及中亚公司的公开招投标信息共有1659条,其中99%以上是在上述“一本堂”火灾之后发布。
中国裁判文书网相关裁判文书显示,中亚公司承包不同项目后,曾多次将工程交由无相应资质的个人组织具体施工。
目前尚不清楚2023年凤阳鼓楼楼宇维修项目是否也存在转包。5月20日,财新多次拨打中亚公司工商登记电话,截至发稿始终无法接通。
相关报道:
查看全文>>
财新网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觉醒来又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