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个回答主要是回答 这位答主的疑问,这位答主大概是被骂得太多了,已经关闭评论区了。
答主你可以猜猜二战期间美国生产效率最高的兵工厂是哪些?
答案是福特、通用汽车、克莱斯勒这些当时如日中天的汽车企业临时建设投产的兵工厂。
美国政府甚至让通用汽车的管理人员直接进驻莱特飞机公司的工厂,指导、组织军用飞机生产。
你对国企生产的观感大体是正确的,然而你的结论则是错误的。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军工行业压根不是市场经济。所有在这个行业里的企业,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人资本,都是一个鸟样。
即使是美国的私人资本军事工业也完全脱离了市场经济原则,这是国防采购的特殊性使然。
市场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双向选择,买家可以在不同的卖家之间自由选择,卖家也可以在不同的买家之间自由选择,买卖双方共同遵守的市场规则由政府或者商会决定和仲裁。
市场经济的另一个特点是,卖家根据买家的需求研制和生产产品,但产品的研制方向、规格和生产数量最终由卖家决定,自负盈亏。
但是国防采购的特点决定了买家只有军方一家,卖家并不能自由选择买家。即使在外销市场上,军方也是唯一中介,公司无权自由向有意的买家销售产品。
比如说,洛克希德不能向任何国家出售F-22。
另外,军方不仅是买家,还是产品研制方向、规格和数量的指定人,更是买卖规则的制定和仲裁人。
军方的选择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军工公司的行为和前途。
由于现代大型军事装备在技术上拓展前沿,挑战极限,研制的费用、风险和周期早已超过私人资本的军工公司所能承担,即使所谓公司科研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军方的资助,进一步扭曲市场经济关系。
如果在项目入选竞争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由竞争的话,项目入选后,市场经济的原则就进一步丢到脑后,通常是不管代价如何,超支、延期、不达标都不要紧,项目是一定要进行到底的。
项目经过万水千山终于投产后,除了中期升级和改型,基本上就是几十年一贯制,旱涝保收了。
在这个阶段,已经不存在市场竞争了,军方事实上情愿或者不情愿地成为当年选择的人质了,而军工公司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而垄断则必然导致低效。
像F-22、F-35、B-2这样研发费用巨大的项目,军方实际上不可能维持第二选择。
我们以F-35为例,2001年洛克希德-马丁的X-35正式中标JSF项目,定名为F35,2006年F-35A首飞,2011年F-35A投产。2015年美国国防部JSF项目办公室SAR文件显示F-35项目的研发费、试验费、设计费以2015年美元币值计达到551亿美元。即便不考虑F-35项目的延期和超支问题,2001年美国国防部正式与洛.马公司签署F-35研发合同时预计的研发经费至少也是几百亿美元。如此巨大的研发费用,导致军方不可能再拿出几百亿美元去开展X-32的系统性研发作为F-35的备份。
从签约的那一刻起,洛克希德公司就已经成了JSF项目的唯一总承包商,垄断了这个当时预计总费用为233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你给个理由让洛克希德公司兢兢业业地完成项目而不是想方设法从国防部搂钱?
截止2023年,JSF项目总支出已经达到4380亿美元,预计总费用将达到1.58万亿美元。
军方无法维持第二选择导致的另一个问题是对失败者没有托底机制,在这样的前景下,在本质上以寻求利润为目的的私人资本除非能一直赢,否则会自觉出军工行业。
二战后美国仅仅几代飞机竞争,就让军机企业退出者数不胜数。50年代的美国有波音、洛克希德、麦克唐纳、道格拉斯、沃特、共和、诺斯罗普、北美、康韦尔、格鲁曼等飞机公司。60年后,只有波音、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曼三家了。如果不是美国政府在1998年拒绝批准洛克希德-马丁收购诺斯罗普-格鲁曼,本来会只剩下两家。
二战中研发了鼎鼎大名的P-51野马战斗机的北美航空公司1967年与洛克韦尔标准公司合并,改名为北美洛克韦尔公司,1973年买下柯林斯电子公司改为洛克韦尔国际公司,1988年初洛克韦尔国际公司生产的 B1-B战略飞机全部交付美国空军后,公司再未获得过美国空军的军机订单。1996年,公司将其航空航天和防务分部出售给波音公司,正式退出军工领域。今天的洛克韦尔国际公司是一个主营工业自动化、半导体系统、航空电子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电子公司。
甚至洛克希德-马丁原本也是要退出的。F-22当初原计划生产750架,2001年拉姆斯菲尔德上任布什政府国防部长发生F-22砍订单事件,F-22实际总产量187架。但是,F-22几百亿的先期研发、试验、设计和基建费用中有一部分是要平摊到每架飞机的售价上收回成本的。拉姆斯菲尔德的大刀一砍又不给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任何补偿,导致洛克希德-马丁险些破产。
这就是我前面说过的,国防采购的特点决定了买家只有军方一家,卖家并不能自由选择买家。哪天军队说我不要了,你还能强卖?
X-35能赢得JSF项目竞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国防部要保住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否则美国战斗机整机生产企业就只剩下波音一颗独苗了。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和滨海战斗舰的子系统承包商则是近几年被坑害的重灾区。美国唯一的集成式桅杆生产企业就已经被坑破产了,现阶段美国没有055和054B使用的那种集成式桅杆的生产能力, 尽管他们曾经有,而且比我们早。
中国的国企凭借驻厂军代表和纪委,以及国家对军事装备研制费用的托底机制,在这场比烂大赛里毫无疑问是有优势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