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大家看一看九十年代一些电视剧,譬如陈宝国等主演的《小井胡同》,该剧改编自北京人艺编排的年代话剧,由于过去摄像机胶片等技术限制,这部剧的画质自然不那么鲜亮饱满,排除这些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这部剧的剧照是这样的:
这是结婚现场拦轿闹婚的。注意大家的衣着,唱戏的毕彦君老师一身土,其他人一脸灰,这些人除了婚礼必须的红段子,衣服颜色也不鲜亮,黄包车帘子上都是褶子。
这是破落户,背景是油漆剥落的柱子和氧化暗淡但有镂空图案的老房门,这女人叼着牙签,鼓鼓囊囊的砍袖棉袄,胳膊夹着面袋子,棉袄腋下还开着线,顺着白布袋子耷拉着,注意看旁边小孩,一样鼓囊囊的大棉袄,后背胳膊蹭得灰一块白一块,这种蹭痕很有层次感,一看就是穿很久,摸爬滚打一点一点留下来的。
这是“贾队长”饰演的地痞流氓,注意看这身衣服袖口是脏的,长期穿戴磨损洗不出来的那种脏,《亮剑》里李云龙赵刚全员的衣服都是这种,鼓鼓囊囊袖口领口都是汗渍油渍,这是长期穿戴的痕迹;再看后面的墙,这是老胡同原装的墙,说新不新说旧不旧,青砖颜色不同,不少还有水渍斑驳的痕迹。
这是油头粉面时期的谦大爷,看衣服,皱皱巴巴,有的地方发白,这是长期穿戴留下的痕迹。
这张图里的北京郊外农民就更土了,黑皮,褶皱皮肤,白胡子交杂,带着头巾,上面拴着还一块红绳,你看他,绝对不会想想这是仙风道骨的姜子牙,也不会认为这是世外高人扫地僧,这就是以前有现在也有的,最底层最质朴的农民形象,常年与土地接触种地的农民就这样,他们不可能自带磨皮美白效果。不承认他们的存在,那是没见识。
90年代也有恶俗装饰,烫头、化红脸、黑丝、高跟鞋,《小井胡同》里的人物为什么不这样?为什么不像如今的仙侠剧一样,哪朝哪代哪里人都是大白脸大平眉?因为但凡问问你身边人,只要他们经历过《小井胡同》所描绘的50年代至70年代的北京乃至中国其他大小城市,他们就应该记得那时候的人就是这种装扮,每个人都灰头土脸那时候的路就是尘土飞扬,砖墙上就是斑斑驳驳,一个时代的风貌在《小井胡同》这部带点河殇味的片子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50年代有没有干净典雅的地方,自然有,国际饭店,大招待所,各种机关,都很干净,但这里的人不是《小井胡同》要描写刻画的人,《小井胡同》讲的是胡同里的底层群众,群众是什么样,就应该拍成什么样,用不着粉饰,粉饰了就假了。
再说水浒,《水浒》确实“土”,这种土不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那种“没见过世面”的土,这种“土气”是一种仿佛从宋代风俗画里扑面而来的粗粝且质朴的市井气、烟火气、生活气,从郓哥这样的小商贩,到高居庙堂的宋徽宗,都有一种浓烈的时代特色,宋代正是崇尚简朴的时代,加上古代生产力不高染织技术有限,古代人尤其是百姓,他们的衣着恰恰是这样的晦暗粗糙,网上的一个戏言说得好:水浒哪里好啦?要我拍我也能拍,那情节,那服化道,不就是找个人回到宋代录一段就行了么?
一部剧的服化道,一部剧的气质,要与它的主题紧密契合,服化道布景这些都是为故事主题服务的,《水浒》讲的故事就是英雄起于野,它讲的不是庙堂之高,而是江湖之远:宋江是郓城刀笔小吏,卢俊义是员外财主商户,戴宗是江州牢城营两院押牢节级,鲁智深是渭州经略府提辖,晁盖是东溪村保正,吴用是乡村教师,杨志是殿帅府制使,公孙胜是野道人,武松李逵张青孙二娘是市井流民,阮氏三雄是渔民,花荣是清风寨武知寨,有一定实权,但按官制被文知寨刘高压制,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但这样的教头不是一呼百应的大元戎,八十万禁军教头有几千个,和基层职工没什么区别。
可以说,《水浒》里梁山好汉,其基础都是底层小吏与地方豪杰,他们上了梁山以后,势力壮大了,才有汝宁郡都统制呼延灼、蒲东巡检关胜这样的可居庙堂的军事将领加盟,梁山好汉的底色依然是市井的,江湖的,古代称他们为“士”,“士”是群众“士农工商”里最高一级,是“天子-诸侯-大夫-士”中最低的一级,“士”可上可下,社会地位比郓哥这种小商贩高,但终究不是达官显贵,见到知府知县这样的官还要低声下气。
《水浒》里,武松鲁达阮氏三雄这样的地方豪杰底层小吏有本事但无处施展,宋江有吞吐山河之志,但只能浔阳楼醉酒题诗“他朝若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包括呼延灼关胜这种,他们也应该有更好的前途,更大的作为,这是这些人自身的能力超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他们没有出路,无路可走之下,晁盖三阮刘唐只能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鲁智深只能拳打镇关系然后逃亡做和尚,武松只能斗杀西门庆,一路杀下去,宋江也只能落草为寇啸聚山林,还用诏安拉拢呼延灼关胜,因为诏安之后,包括呼延灼关胜这种原来的朝堂武将,也会有更高的位置更大的机会做事。
《水浒》里也有干净人,高俅就干净,阎婆惜也浓妆艳抹,西门庆也是锦衣玉食一掷千金,潘金莲一旦打扮的光鲜亮丽,她就要去与西门大官人幽会,李固贾氏也喜欢把自己打扮的光彩照人,正是这些坏人的为富不仁机关算尽高雅“不土”,害得那些“土”人只能远遁山野笑聚深林,所以梁山好汉的“土”,等于说明了他们替天行道的正义性。
近十年来,很多电视台,以芒果台为首,大肆推行仙侠剧,剧里一应的青春靓丽帅哥美女,大开磨皮,人物脸上半分正常人应有的皱纹都没有,眉毛前些年是曾经疯狂流行的韩式大平眉,所有女的都长一个样,大半男主角都是细眼浓眉,眼睛间距能跑马的古装丑男,这些剧里人物衣着色彩饱和,画面扣着浓烈的滤镜,剧情一水能水上80多集。
近几年乃至十几年,国内现代剧也是脱离实际,男女主角脸上一个个油光水滑,女主一应的画着精致妆容,有上顿没下顿的打工女,可以住北京三环里带开放厨房的精装大一居,一两个剧这么拍那可以原谅,所有剧都这么拍,就说明文艺界已经被脱离群众奢侈腐朽的风潮侵蚀了,很多小朋友习惯了这种高高在上伪精致的影视作品,自然要说《小井胡同》《水浒》《亮剑》这样的片子土了,正如一个人见义勇为,公众都知道他是见义勇为,偏有人说他是多管闲事,那是谁的错?难道是见义勇为者不该多管闲事么,大家都知道,说他“多管闲事”的看客才是心胸狭隘见不得光。
问题里说中国拍《水浒》糊弄,什么叫糊弄?不认真,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用同样的拍摄手法,拍摄同样质感的画面,塑造大同小异的人物,絮絮叨叨庸俗烂俗见头知尾的情节,这才是糊弄,这样的拍摄有方可依,有固定的套路,照搬即可,所以现在的剧,假都假的那么平庸。
当遍地都是庸俗与虚假的时候,真实就显得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