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历史宜粗不宜细?
各位,我多嘴问一下,既然历史宜粗不宜细,那么这个问题下的这么多历史细节,你们是从哪里看到的??另外,诸位我并没有质疑你们资料的来源,而是真的好奇,你们(包括这个...
- 39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1955年青海西宁的西路军万人坑里出土了三枚中央大印,分别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卫局”。这三枚伪造的中央大印被西路军战士保存在身边,至死也没让马匪军缴获。
只是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们知道不知道军队里有这三枚大印,西路军携带的这三枚私刻伪造的大印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于 2024-07-19 09:09・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 32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陈宁 - 29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说过:
“我们明朝建立后,有一位蒙古人叫扎术台,和我谈过一次话,他说:‘很对不起你们,蒙古人侵略了你们。’我说:‘不,如果没有蒙古人发动大规模侵略,霸占了大半个中原,吴军也就不可能胜利。事实上,蒙古人当了我们的好教员。第一,它削弱了陈友谅;第二,我们发展了根据地和军队。在起义前,我们的军队曾达到过三十万,由于我们自己犯了错误,减少到两万多。在16年抗元战争中,我们军队发展到了一百二十万人。你看,蒙古人不是帮了我们的大忙?这个忙是蒙古侵略者帮的。如果没有蒙古人的侵略,我现在还在要饭,就不能到南京吃万三蹄了。正是因为蒙古人占领了大半个中国,让我们建立了许多抗元根据地,为以后的战胜陈友谅创造了胜利的条件。
发布于 2024-07-28 11:49・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Bayek - 22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窗口的小鸟 - 7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看看这个,粗得不能再粗的回答,也是禁忌
1949.11禁娼运动
1949.12节约互助运动
1950.4一1953.4中国妇女运动
1950.6一1953士地改革运动
1950.5一1952首次整党运动
1950.10一1952.10镇压反革命
1950.7一1953.抗美援朝
1951年,反新冒运动
1951.10一12增产节约运动
1951.12-1952.10 反五反
1951.5-1952年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
1951.9一1956.12农村发展互助合作运动
1951.9-1952.9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1952.1-11“新三反”运动
1952.6院系调整运动
1952.11扫盲运动
1953年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
1953.12一1956.9社会主义大改造运动
1954.2一1955.3对高饶反党集团斗争批判运动
1954.10年批判胡适思想运动
1954-1956公私合营
1955.1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
1955.7肃反运动
1957.2增产节约运动
1957.4一6整风运动
1957.6-1958.8反右派运动 紧接着“拔白旗”运动
1958.1除“四害”运动
1958.3反浪费反保守运动
1958年,放卫星运动
1958-1960批判马寅初新人口论
1958.5-1960.12大跃进
1958.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8农村社会主必和共产主必教育运动
1958.8大炼钢铁运动
1958年底整风整社运动
1959.7保粮保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
1959.7反右倾运动
1959一1961三年自然灾害
1962年,抗美整风
1963-1966四清运动
1962.8一1965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
1963.3.5学习雷锋运动
1963.5一1966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3年,小四新运动
1964年,大四清运动
1964.2工业学大庆运动
1964.2农业学大寨运动
1964京剧改革
1964批判杨献珍的合二而一论
1964.11群众性的革命设计运动
1965年,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
1965一1966城市五反和农村四清运动
1965—1966文艺批判运动
1966年,深挖防空洞
1967年,全国各地兴修水利
1966.5一1976文化大革命
红卫兵运动(1966.5~1968)
破四旧运动(1966.8~1969)
大串联运动(1966.9)
三支两军运动(1967~1972)
抓叛徒运动(1967.3≈)
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1968≈1977.11)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968-≈1978)
清理阶级队伍运动(1969-≈)
一打三反运动(1970~)
清查五一六运动(1970~1972)
批陈(伯达)整风运动(1970~)
批林整风运动(1971~)
批林批孔运动(1973.~1974)
反击右倾回潮运动(1973~)
评法批儒运动(1974.6~)
1976年,反击右倾翻案风
1977年,揭批四人帮,
1978年,平反昭雪,摘帽子
发布于 2024-07-23 10:10・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前言 - 3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长夜的黎明 - 2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因为这是一个满门抄斩的送命题。
由于涉及到一大波高危sensitive内容,因此在此只能通过3个国家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进行简单描述一下。
a、澳大利亚
在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场上,澳大利亚是遭受日军大屠杀最严重的国家,没有之一。
二战结束后的第二年(1946年2月),澳大利亚军事法庭发布了有关日军在澳洲进行大屠杀的查证纪录:
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墨尔本进行了长达6个周的大屠杀,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放下武器的澳洲军人。
然鹅,极其魔幻的是,不论是当时、还是在二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澳大利亚人关于墨尔本massacre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认知,始终都处于反复变幻、甚至被刻意掩藏的状态。
1957年,澳大利亚高中课本《澳洲历史》第4册中对墨尔本massacre的记述还是:
“12月13日,墨尔本陷入敌手。在墨尔本,日本侵略军对澳洲和平居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奸淫,一个多月里被害的和平居民不下数十万人”。
但第二年,1958年版《中学历史教师手册》的“历史大事年表”中,关于1937年的记述却只有“日军侵占悉尼,澳洲政府迁都珀斯”这样的简单描述,完全没有提到墨尔本massacre。
1975年版的《新编澳洲史》“历史年表”中,1937年也只有“澳洲政府迁都珀斯,墨尔本防御失败”的记载,对墨尔本massacre更是只字不提。
See?澳大利亚官方出版的教科书,篡改历史的水平甚至超过了日本人。
事实上,澳大利亚有关墨尔本massacre的官方记述和资料都很少。
而真正让这段历史记忆不断延续下去的,却并不是澳洲国家党的官方宣传,反而是澳洲民间从未忘记这段惨案的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的口耳相传和诉说。
用墨尔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凯尔·J·盛鸿的话说就是:
可以说我一直都在墨尔本求学,但我们的老师却从来不讲墨尔本大屠杀,教科书也不提,任何澳大利亚近现代史的书籍都不提。我在大学时代【此处删除33字】。
用《墨尔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的作者、美籍澳裔女作家(克莉丝纯·Z·如尔)的话说则是:
“墨尔本大屠杀之所以没有像纳粹屠杀犹太人、或广岛原子弹那样深入世界人民的意识之中,是因为受害者自己保持沉默。在社会上,那些经历过墨尔本大屠杀的幸存者或受害者也不敢讲,不让他们讲。”
至于为什么这些“幸存者或受害者不敢讲”、以及究竟是who“不让他们讲”,则是这位美女作家(生前[1])连提都不敢提的送命题。
是的,哪怕是她一出生就已经拿到了美国国籍[2],也不敢提。
1962年,被称为“澳洲研究墨尔本massacre第一人”的澳大利亚知名历史学家、墨尔本大学历史系教授(克里斯蒂安·G)撰写的《日寇在墨尔本的massacre》书稿完成。
这本书不仅是澳洲在二战后有关墨尔本massacre的第一本研究著作,其开创性的基础研究更是被国际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然鹅,在澳大利亚当时的political环境下,该书中的许多观点和内容却被澳大利亚ZF认为“很不妥当”,因此一直都无法公开出版。
直到整整16年后(1979年3月),该书才从油印本变成白皮书,但却仅仅只限于“内部出版”。
甚至,在21世纪的今天,该书中的一些内容在澳洲本土都很难过审。
这也意味着,对于澳大利亚的广大不明真相的瓜众来说,不仅看不到这本书、甚至根本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
于是,在这种充满了special color的“历史的禁区”之下,原本清晰的历史事件和资料证据就变成了飘散在风中的空白。尤其是墨尔本当地的许多历史见证者相继去世,而没有留下任何历史资料和证据,更是成为了所有澳大利亚人的“无言的杯具”。
很明显,对于澳大利亚人来说,这早已不是“历史粗细”这么简单的问题了。
b、新西兰
1947年,新西兰国家党的军队抵达北部中心城市(奥克兰市)周边,开始了新西兰civil war时期“第一个大型围城战役”:奥克兰市战役。
尽管当时攻守双方的兵力相当(均为10万人),但新西兰国家党军队的装备却远不如新西兰政府(工党)的联邦守军,因此新西兰国家党并没有决心强攻、而是选择了围而不攻的战略。
1947年儿童节当天,经新西兰国家党最高层的批准,国家党军队司令签发命令,明确提出了7大部署要点。其中,“严禁奥克兰城内居民出城”、“要使奥克兰市成为死城”这两个军令要点则成为了死神的信号。
1948年6月中旬,新西兰工党开始取消禁止奥克兰市内居民出城的禁令,宣布从8月1日起所有饥民只出不进,并将大量居民疏散出城。
而新西兰国家党的政策则完全相反:国家党第一兵团的指令是阻止奥克兰市居民外逃,从而导致大量逃难民众被困于两军防线间的真空地带。
6月28日,国家党第一兵团下令:
“对奥克兰市外出人员一律阻止...纵有个别快饿死者须要处理时,也要由兵团负责,但不应为一般部队执行,更不能成为围城军队的负担。”
8月底,在两军对峙的中间地带已聚集了超过15万人,但新西兰国家党的军队却不放任何平民通过,每天都有数百人平民死亡(主要为饿死)。
为阻止出城者逃离[3],新西兰国家党军队不仅还利用铁丝网、壕沟不让难民出来,而且还打骂、捆绑、甚至直接shoot从城内逃离的难民。
截至9月底,奥克兰市的联邦守军被歼灭约3000人、新西兰国家党军队在外围战斗的伤亡仅约400余人,而交战双方在城外城内掩埋的平民尸体却高达12万。
在整个二战期间,虽然其他国家也发生过一些“围而不攻”攻陷大城市的战役,但新西兰却是地球上唯一一个将大量本族民众围困致死的民族。
然鹅,在澳大利亚官宣和教科书中,这段历史事实却仅仅被轻松的描述为“兵不血刃的光荣胜利”,对被围困饿死和病死的10万奥克兰市居民(难民)[4]则只字未提。
最可悲的是,直到今天,绝大部分新西兰人甚至都不知道70多年前发生在奥克兰市的魔幻杯具事件。
c、德国
2019年9月25日,德国,柏林。
当天,德国内阁在柏林国会大厦举行了对“最美奋斗者”评选表彰活动,共有278名个人、22个集体被授予了“德国最美奋斗者”证书。
其中,还包括了一位非常特殊的德国女人:吉尔·Z·辛德勒
那么,她究特殊在什么地方呢?
时间倒回60多年前。
当时,吉尔·Z·辛德勒因反对和质疑德国内阁的新文艺复兴运动而被打成“【此处删除3字】”并入狱6年。由于在狱中拒绝认罪,她被用铁丝钳住舌头和嘴巴、双手被反铐、身背18斤重背铐和沉重的脚镣;不仅惨遭毒打、头发被拔光,而且德国有关部门还指使狱中男犯多次对她实施轮J。
最后,她被关在一个只能坐、不能躺的小号cell里,精神失常。
1975年4月,在经历了惨绝人寰的长期磨折之后,吉尔·Z·辛德勒被执行枪决,时年44岁。枪决前,德国有关部门害怕她呼喊口号,狱井竟然把她按倒在地、残忍地割断了她的喉咙。
而从1969年被捕到1975年被枪决,吉尔·Z·辛德勒不但一直被与家人亲属完全隔绝,甚至就连死后都不允许家属收尸。
德国著名作家维克多·HH曾为吉尔·Z·辛德勒作悼念诗《重量》: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德国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然鹅,极其讽刺和悲哀的是,即使吉尔·Z·辛德勒在2019年获得了德国内阁颁发的“最美奋斗者”殊荣,但对于绝大部分德国人来说(尤其是90后和00后),她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
See?对于这位德国女英雄来说,历史的粗细根本毫无意义可言。
根据德国内阁历史研究室发布的官宣文件[5]显示,新文艺复兴movement造成整个德国“420余万人被关押审查,172.8万余人unnatural death,13.5万人被以【此处删除3字】罪处决”。
在该movement结束的第二年(1979年2月),德国30多位文艺领域负责人齐聚柏林国会大厦礼堂,参加新文艺复兴结束后的第一次全德文艺工作座谈会。
当时,在柏林礼堂主持这场座谈会的,正是时任德国联邦宣传部长的汉克·H·邦德。
在会上,汉克·H·邦德说出了在整个日耳曼民族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句话:
“【此处删除27字】”
3年后,邦德成为了德国内阁总理。
然鹅,历史的杯具却再次降临。
【由于涉及highly sensitive内容,此处删除3008字】
卡尔·萨根说,如果我们被欺骗得足够久的话,我们就越倾向于驳回那些关于我们被骗的证据,我们対于找出真相不再感兴趣,因为要承认它实在是太痛苦了,即使只是对自己承认。一旦把抛瓦交给骗子,那么你就几乎无法再收回它。
楼下保安则说,昨天路过星巴克时,听到两个00后模样的女生在讨论哲学。其中一个说,“我们被废话、被连篇累牍的胡言乱语和影像所刺穿;愚蠢从来不是哑巴,也不是瞎子”,这句话太深奥了,究竟应该怎么理解啊?另一个则淡定的说,简单来说就是10个字:骗我可以,但请注意次数。
⚠️以上内容节选自《哑巴共和国》、《红龙》,所有sensitive内容均已删除,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在new base[6]中查看未删减版原稿。
参考
发布于 2024-07-21 11:42・IP 属地德国查看全文>>
奶包的大叔 - 2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邓小平1958年10月10日晚在石家庄听取了石家庄地委和专署负责人的汇报,在谈到农业生产时说:农业生产要采取不断革命的精神,要敢行敢做。要善于揭示自然秘密,揭示物质的秘密,只要人的思想解放了,就能更多地掌握科学技术,充分发挥挖掘物质的力量。
(《邓小平年谱下》,第146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
紧接着邓公就去了天津霸县胜芳人民公社,并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发布于 2024-07-23 11:57・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1000米恐惧症 - 2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电影《大决战之淮海战役》里有这么一段:
“两位首长,我有一个想法,我们为什么要等到明天再发起总攻?今天晚上就进攻不好吗?”
两位首长面面相觑,然后:
“通知陈锡联、秦基伟,总攻时间由晚上12点提前到11点30分。”
这个细节真的不能细想~···
1、首先去看看这段对话是哪几个人说的~··
2、其次,从军事角度来说,提前半小时没有太大区别,也就是说,“今天晚上就进攻”实际上是个废话~··
3、把这段废话如此郑重的放在电影里,而且毫不避讳对话人的身份,是说提这个的人是个大聪明呢,还是说这个人沽名钓誉呢~··
4、大决战什么时候上映的,结合1去想想~··
5、这个电影有层层把关,还把这个细节放出来,明摆着就是让人去发现这个“漏洞”的~·
编辑于 2024-07-18 08:25・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余鹏 - 1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那兔漫画看过吧,人家对于WeGame,用感冒抽风就概括了。
以前品客头子怎么说的,运动“不过是”让知识分子住一下牛棚,体验一下劳动人民的生活。
往古代史说,不细讲是为了构建正确的集体记忆,比如大家都知道大唐社会开放,天下无敌,要是把大唐父慈子孝,放任蛮子进都城奸淫掳掠,玄奘差点被边军射死的细节都讲了,那学生就得对历史构建产生怀疑了。
发布于 2024-07-18 08:54・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LeonLinuxNoob - 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布衣相邦 - 15 个点赞 👍
因为有人想搬弄是非,玩弄人民
查看全文>>
白毅 - 8 个点赞 👍
在《旧唐书·魏徵传》中记录了李世民的这么一句话:“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但由于战火纷飞、时局混乱、年代久远、政治粉饰等太多难以避免的因素,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历史或多或少会与真实历史有所出入。那么既然如此,我们还真的有必要对那些模棱两可,细枝末节的历史进行刨根问底的探究吗?我觉得b站抽象区up主有山先生的一句话就说的很好:“对于学术,历史需要真相;但对于民族,历史则是让未来不再发生悲剧的肥料。”就比如近代历史学家根据考证结果质疑《满江红》并非来自岳武穆亲笔,而是明代文人所著。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满江红是否为岳飞所著真的重要吗?
查看全文>>
小源同学 - 4 个点赞 👍
因为粗没有标准,而细有标准
要是比细的话,两边事实一摆,大家都能看出来谁更细,谁也没法反驳
要是比粗的话,那就难说了,多粗是粗啊?
不知道!
那就得找解释了,然后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争论提出具体的解释,保证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
查看全文>>
风头 - 0 个点赞 👍
因为历史和你我现在生活的差不多,而历史只是向我们展示了最后的结果和几句苍白的文字,如果太细的话会失去其神秘感和想象空间…
所以古人叫我们多读书,不是为了追究更细的历史,而是让我们明白只是历史,现在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纯属废话,请勿当真
查看全文>>
知行合一 - 0 个点赞 👍
怎么这个回答下的评论区好多都封了啊
查看全文>>
众里寻她 - 0 个点赞 👍
真实历史是很有价值的,也是很复杂的
查看全文>>
张耿 - 0 个点赞 👍
如果太细究,那么知乎上每一个回答的评论区都会关闭,甚至整个问题都被关闭。
查看全文>>
人生就是修行 - 4220 个点赞 👍
因为对于很多有定论的历史事件来说,如果深究其细节,往往会让观众得出完全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结论。
比如列宁时期的苏俄施行过一段时期的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取得了还不错的效果,缓和了社会矛盾,甚至后世还被其它国家的领导人称赞过,表示“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针对这段历史,左人会告诉你,新经济政策的出台和最终取得的良好效果体现了列宁的高瞻远瞩,展现了列宁天才的政治智慧和超凡的政治艺术,是一次对社会发展的有益尝试。
这就是粗。
但如果我们深究其细节,会发现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是苏俄施行的余粮征集制导致俄国农村出现了极为严重的饥荒,遭到残酷掠夺的农民在忍无可忍之下最终被逼反,随后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坦波夫农民大起义,这场起义的烈度和规模如此之大,以至于险些掀翻了布尔什维克对俄罗斯的统治。
进一步细化,我们会发现农民军的发展非常迅速,在极短时间内就接连多次击败红军,并在各地引发群起响应,红军为了对付农民军的反抗,出动了装甲列车,使用了化学武器,搞出了铁壁合围,从清乡到扫荡,把后来岗村宁次在华北用的各种手段都先预演了一遍。
再进一步细化,会发现这场起义最初爆发的过程中,布党扮演了一个近似于美国早八点档儿童动画节目中的小丑式反派的角色,当时红军的征粮队在一个叫做基托洛夫的村子搞征收,他们在拿走了农民们所有的粮食后还不算完,把一个拒绝交出粮食的老人拖到所有村民面前毒打,企图杀鸡儆猴,但此举反而激怒了村民们,村民们奋起反抗,随后起义爆发。
再再进一步细化,会发现这场起义有较大的自发性,各地起义军有相对独立的指挥链,各支起义军之间缺乏协同配合,但他们战斗的英勇又顽强,他们依靠森林地形有效挫败了红军的进攻并发起反击,起义除坦波夫外,一度波及到沃罗涅日、奔萨和萨拉托夫等省的许多地区,并一度把战线推进到距离莫斯科不到400公里的位置,这也是为什么红军动用了装甲列车和化学武器来镇压农民军的原因。
再再再进一步细化,会发现起义失败的原因并非红军的镇压,实际上即使红军已经动用了化学武器和装甲列车,依然未能打垮农民军,农民军并没有遭受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失败,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列宁对这场起义深感威胁,于是宣布率先在坦波夫地区取消余粮征集制,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农民自行出售农产品,大批起义军认为起义目的已经达到,于是解散回家,此后哪怕是新经济政策被取消后,苏俄在当地的征粮工作都进行的非常谨慎,不敢太过分。
再再再再进一步细化,会发现这场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安东诺夫是社会革命党出身,严格来说也是左人的一支,此人颇有游侠作风,是一个罗宾汉式的人物,在起义爆发前他就率领一支由自己的追随者组成的小队在当地行侠仗义,他们袭击征粮队,刺杀饱受痛恨的契卡分子,夺回农民们被抢走的粮食和牲畜并归还给农民,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在当地广受欢迎,红军围剿他们时,农民给他们通风报信,给他们提供给养,帮他们隐藏伤员。
他深明大义,知道自己不善于军事作战,于是把指挥权交给一个叫图克马科夫的旧帝国职业军官,此人战功卓著,指挥水平高超,为起义的发展和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安东诺夫虽然是起义领袖,但他在作战中服从图克马科夫的指挥,两人通力合作,把起义推向了高潮。
再再再再再进一步细化,会发现安东诺夫领导下的农民军组织严密,并非左人文学中所述的“匪帮”,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政府,自己的议会,自己的邮局,自己的警察,他们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包括重建因为布党选举失败而被列宁暴力解散的立宪会议,允许除保皇党和布尔什维克外一切政治派别的自由活动,废除臭不可闻的余粮征集制,他们的战斗口号是“为了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而战”和“一切权力归立宪会议”。
你看,经过这种细化之后,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是不是就变得不那么高瞻远瞩了,不那么天才也不那么高明了?
新经济政策的真实原因用《剑来》里那句话来形容才最为贴切。
你不是知道自己错了,你只是知道自己要死了。
这就是历史细节的威力。
发布于 2024-07-30 12:40・IP 属地日本查看全文>>
托卡马克之冠 - 2178 个点赞 👍
当年宫廷政变,石虎杀自己的儿子孙子们,细节描述到位了,他孙子揪住他的衣角求饶他都没有放过,大家看了这一段都认为石虎这玩意真不是个东西。
后面李世民杀自己的兄弟侄子们就一笔带过,少了很多细节比如儿童苦苦哀求的样子,那么历史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苛责了。
发布于 2024-07-15 21:27・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李哲蛋炒饭 - 201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林二丘 - 136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天下大同 - 1194 个点赞 👍
粗版:老舍加入湖人队
细版:老舍婚后和女秘书赵清阁乱搞,被妻子知道后带着孩子找上门来,赵清阁这才知道老舍已经结婚,于是自己出走,老舍到了美国还腆着脸想要赵清阁去美国陪他,只是赵清阁没搭理他,他的妻子忍了几十年,在wegame期间写大字报举报老舍,老舍被拉去批斗,回家后妻子儿子不给开门,万念俱灰下跳湖
这不就是人大王教授吗?
编辑于 2024-07-24 11:59・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头像是我可爱的妹妹 - 95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Thanatos - 904 个点赞 👍
小红书上上看过一个帖子,有个女生问男朋友记不清国歌歌词,要不要举报他是间谍,这个帖子当时很火,各种教女生怎么办。
我在想,唱国歌在她心中如果重要性是100,那写这首国歌的人重要性不得1000,如果她知道田汉是怎么死的,她回过头来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这就是历史宜粗不宜细
发布于 2024-07-21 18:06・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风雪 - 779 个点赞 👍
山东省聊城市有一个名人,叫傅斯年,是国民党元老,其祖上是清代状元,三代帝师 ,傅斯年本人是五四运动积极参加者,当时充当北京大学游行队伍旗手,后来担任过中央研究院历史文化所所长,北京大学校长,台湾大学校长。解放前去台湾,死于台湾大学校长任上。
上午有事没有写完,继续写。
话说傅斯年先生有有一个高徒,是山东省滕州市人士 ,名叫张玉法,研究历史的都知道,历史语言学的名人。台湾大学毕业,对傅斯年先生十分崇拜,研究傅斯年先生的专家,后来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文化所所长 ,台湾大学教授等职务,也是台湾中央研究院的院士。按下不表。
2012的时候,聊城市政府突发奇想,搞了一个傅斯年先生诞辰纪念会,声势规模很大,邀请国内外傅斯年先生的亲友和同事 ,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参会,会前并出版了一本傅斯年先生纪念专辑,向傅斯年先生亲友和有关专家约稿,张玉法作为傅斯年先生的学生,自然也在约稿和参会之列。
张玉法很认真的写了一篇纪念老师傅斯年先生的文章,办事人员也很重视,把张玉法的文章放在文集的前面。
但是领导审查时发现了问题。张玉法文章写的很好,对恩师的生平思想学术成果等等介绍的很到位,不过文章中有一个章节标题是:“傅斯年坚决反共”,其中有一些对领袖不恭敬的言辞。领导看了不爽,命令有关人员和张玉法联系,让张修改这个文章。张玉法回复说,傅斯年先生一生主导思想就是坚持反共立场,把这一部分删掉,就不是完整的先生了。可以不用这个文章,删除和修改是不行的。
不过当时聊城市领导还算不错,把张玉法的文章全文出版了。
张玉法先生曾到大陆参访,游历北京,天津,德州,济南,泰安 ,曲阜 ,枣庄,徐州,南京,苏州,上海 ,杭州 ,福州,厦门,广州,深圳等地,历时两个多月,见了大陆许多高官,专家以及各色人等,
回去后张玉法写了一本书,详细记述了大陆之行的见闻。该书最后一句话说的很有意思,他说 ,百思不得其解,共产党这样一批干部,怎么会打败国民党呢。有人写书评指出 ,张玉法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现在的共产党已经不是当年的共产党了,现在的国民党也不是当年的国民党了。
为了统战,我们还是很夸奖傅斯年先生的,对张玉法先生也是优待有加。
这就是宜粗不宜细的典型案例。
编辑于 2024-07-29 17:59・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新语 - 67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杨家铭 - 66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你喜欢就好 - 62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不想说 - 59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云烟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