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1个

为什么说历史宜粗不宜细?

fw刀
779个点赞 👍

山东省聊城市有一个名人,叫傅斯年,是国民党元老,其祖上是清代状元,三代帝师 ,傅斯年本人是五四运动积极参加者,当时充当北京大学游行队伍旗手,后来担任过中央研究院历史文化所所长,北京大学校长,台湾大学校长。解放前去台湾,死于台湾大学校长任上。

上午有事没有写完,继续写。

话说傅斯年先生有有一个高徒,是山东省滕州市人士 ,名叫张玉法,研究历史的都知道,历史语言学的名人。台湾大学毕业,对傅斯年先生十分崇拜,研究傅斯年先生的专家,后来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文化所所长 ,台湾大学教授等职务,也是台湾中央研究院的院士。按下不表。

2012的时候,聊城市政府突发奇想,搞了一个傅斯年先生诞辰纪念会,声势规模很大,邀请国内外傅斯年先生的亲友和同事 ,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参会,会前并出版了一本傅斯年先生纪念专辑,向傅斯年先生亲友和有关专家约稿,张玉法作为傅斯年先生的学生,自然也在约稿和参会之列。

张玉法很认真的写了一篇纪念老师傅斯年先生的文章,办事人员也很重视,把张玉法的文章放在文集的前面。

但是领导审查时发现了问题。张玉法文章写的很好,对恩师的生平思想学术成果等等介绍的很到位,不过文章中有一个章节标题是:“傅斯年坚决反共”,其中有一些对领袖不恭敬的言辞。领导看了不爽,命令有关人员和张玉法联系,让张修改这个文章。张玉法回复说,傅斯年先生一生主导思想就是坚持反共立场,把这一部分删掉,就不是完整的先生了。可以不用这个文章,删除和修改是不行的。

不过当时聊城市领导还算不错,把张玉法的文章全文出版了。

张玉法先生曾到大陆参访,游历北京,天津,德州,济南,泰安 ,曲阜 ,枣庄,徐州,南京,苏州,上海 ,杭州 ,福州,厦门,广州,深圳等地,历时两个多月,见了大陆许多高官,专家以及各色人等,

回去后张玉法写了一本书,详细记述了大陆之行的见闻。该书最后一句话说的很有意思,他说 ,百思不得其解,共产党这样一批干部,怎么会打败国民党呢。有人写书评指出 ,张玉法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现在的共产党已经不是当年的共产党了,现在的国民党也不是当年的国民党了。

为了统战,我们还是很夸奖傅斯年先生的,对张玉法先生也是优待有加。

这就是宜粗不宜细的典型案例。

编辑于 2024-07-29 17:59・IP 属地山东
新语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