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写作时会边哭边写吗?
在某些时候。
- 31 个点赞 👍
会的。
作家创作时都会是沉浸式思维,他会随着所创作的人物的情绪波动而波动。
不管是不是作家,只要是创作都是走心的,那就必然会引起作者情绪随之变化。
创作者随着人物的情绪而喜怒哀乐也不失是一种体验和享受。
但是他们随着作品中场景的转换很快也就释然和走了出来。
不过也有个别创作者因此陷入太深,无法走出来,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走向了极端。
发布于 2024-05-06 10:09・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黄金屋 - 24 个点赞 👍
路遥为了写小说,他其实过得并不好。
2000年,在路遥走了8年后,他的弟弟王天乐发了一篇长文。王天乐陪着路遥完成了《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从一个知己和亲人的角度,他在这篇长文里为我们揭开了路遥真实的创作生涯。
此文的题目,取得令人有些伤感,名叫《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文章挺长,我们分两点来解读:
第一、讲述哥哥路遥写文时的状态,他经常一边流泪,一边写作。
在讲述《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过程中,王天乐说了这样一件事,大家看这段文字节选:
田晓霞是《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也是孙少平的女朋友,她的结局让很多读者落泪。
看了王天乐的回忆,我们才能明白,为何路遥刻画人物能如此立体。原来,他把人物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一边流泪一边写作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平凡的世界》写完。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在写完此书后没几年,路遥就离开了我们,这与他太投入了不无关系。
第二、讲述哥哥的婚姻,嫂子当初离开他哥并不算错。
毫无疑问,路遥是一个好作家,但他却并不算是一个好丈夫。大家看看王天乐这段文字:
为了写《平凡的世界》,路遥付出了太多了,而且这种付出在当时是看不到回报的。路遥走后,家里还欠着别人钱。
路遥从1975年开始创作这本书,直到1986年它才出版,其间他的各种准备,弟弟王天乐为他找素材,他自己各种体验生活,这都是需要开支的。
钱从哪里来?若是前几部小说的稿费能支持,他也就不会得了茅盾文学奖,都要借钱买火车票去领了。这样的情况下,妻子林达多次和他离婚,甚至在路遥生病时还要离,王天乐是理解的。因为这种生活,多数女子是承受不了的。
路遥为了写好《平凡的世界》,下过矿井体验生活,前前后后准备了多年。他研究了大量的经典小说,看了前十几年报纸找灵感。
潘石屹表示自己每次在觉得最困难,快挺不下去的时候,就读一次《平凡的世界》,读了不下7遍,他称路遥是自己精神上的知己和朋友。
如果对我的回答感到兴趣,请帮忙关注、点赞、收藏或转发,谢谢!
发布于 2024-05-06 11:29・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行云流水 - 2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猫歌行 - 7 个点赞 👍
写到动情处,我也经常会情不自已,一边写一边哭(扶额),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落。
不过这种时候经常是家里没有人的时候,如果家里有人我还是能控制得住的。有时候在单位摸鱼的时候也会,在单位就有些尴尬,泪不自觉地就流了下来,只好往洗手间里跑去。
查看全文>>
衣者郭郭 - 5 个点赞 👍
会的!
作家在写作时可能会经历各种情感体验,这包括在写作一些特别感人或者与自己深刻经历相关的场景时流泪。
文学作品往往涉及人类情感的深层探讨,因此作家在描绘悲伤、激动、感动或其他情感强烈的场面时,可能会被自己的文字所触动而流泪。(好的作品往往是注入灵魂的,如果一个作品连自己都感同身受不了那如何去打动读者?)
情感在创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家通过情感的投入来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令人信服的人物。所以边哭边写或许是作家情感投入的一种体现,也是他们与作品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作家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或者这种经历是写作必需的。(不能一棍子全部打死)每个作家的创作过程和情感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作家可能在描写感情丰富的场景时保持客观冷静,而有的作家则可能更容易被自己的作品所感动。
发布于 2024-05-06 20:26・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彷徨 - 5 个点赞 👍
记得我第一次写使自己心情低落的场景,是讲男主角去了前女友的婚宴。
结果他去恭贺完,没吃饭就走了,因为实在太难受。然后,他独自在附近的尖东海傍喝酒。
额,虽然写这段落的时候,我才十四岁。
不过真的写到哭,要到去年才第一次发生。
某角色看着心仪的对象惨死,这种事情实在太伤人了。而这样的事我居然还在小说系列安排了不止一次。唉~
我本身是个共情能力特别强的人,不仅看电影和剧集会哭,有阵子甚至每天晚上看电视都最少得哭一遍。
因为当时多伦多的电视频道到了深夜都在播放叫人募捐的广告,看着非洲小孩啊,小黑熊啊,天天都心碎。
到现在已经是个大叔了,依然眼浅,动不动就热泪盈眶。
但是写小说,也总不能只有愉快轻松的事发生吧。故事总会描写各种冲突,而冲突的结果就不可能都美好。
比如我即将在知乎发布的一篇小说,当中有两段小故事,挺伤感的。其中一段,是真的在写完后自己都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我又曾经写过一个关于格斗比赛的故事,带点超现实,类似《拳皇》那样吧。有个日本角色叫清水透,很正面的热血青年,但被主角的师弟一不小心打盲了眼睛。
当时(约二十岁)的我也想,太残忍了。但再想想,没有这样的经历,透就不会遇到练成心眼秘技的契机了。
说实话,写作就是这么分裂的一件事。就是创作者自己的道德观念,不能总是左右着角色,更不应过分地束缚剧情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地敬佩金庸。一方面悲天悯人,一方面虐角色杀角色毫不手软。
最后顺带一提。除了写小说,我也试过创作歌词的时候哭了出来。那是真的难受~
发布于 2024-05-08 14:4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武者麥斯 - 5 个点赞 👍
这个我有经验,真的会!
不过诡异的是,写的时候明明是哭着写完的,过几个小时再来读一遍自己写的,发现写的跟坨屎一样,完全无法被感动。
大多数读者都不可能会有作者这般沉浸在角色和情节中。所以当作者以读者的身份来读,发现无法被感动时,大概率就是写失败了。
发布于 2024-05-06 10:49・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水月木子 - 4 个点赞 👍
这事儿确实会有。
之前我还以为是夸张,直到自己写作时遇到了,才相信是真的。
我记得第一次哭是写到童年的一段往事。
我二年级的时候成绩优异,数学语文满分,是班级里的学习委员。然而我们那个班主任,有暗示学生家长送礼的习惯。我父母一向不赞成给班主任送礼,认为孩子在学校好好学习就行,其余都是虚的。
然而有一天学校组织填写家庭情况问卷,包含父母的工作单位。当时我母亲是在国营商场卖羊毛衫。
问卷上交后的那个周末下午,班主任出现在我母亲的柜台前,随便聊了两句,便指着里面的一件羊绒衫说,下周一上学让XX把这件羊绒衫给我带来。经历过90年代的人都知道,一件鄂尔多斯的羊毛衫有多贵。
晚上回到家,母亲把这件事告诉我,并且说:我不会把羊绒衫给她,假如以后她因为这事给你穿小鞋,你也不要害怕。把习学好,她就不能把你咋样。
这件事惹怒了班主任。我还记得周一上学的那个清晨,语文早自习,班主任坐在讲台上,看我背着书包进来,手里什么都没拎,那恶毒的眼神仿佛要把我撕碎。
之后的某一天,她以我上学迟到为理由,扯掉了我肩上的二道杠,剥夺了我的学习委员。我的学习成绩从此一落千丈,上课再也不想听课,作业也不写。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年多。
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成长是有多困难啊!像班主任这种,原本你信任和依靠的人,反倒会伸出脚来绊你。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三年级,班主任转到了一所新建的小学,于是我们迎来了一位和蔼仁慈的老奶奶做班主任。她对我很好,我也重新喜欢上了语文,许多年后成为一名作家。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是很喜欢写作带来的快乐。
就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我又流泪了。不是因为我受了委屈,而是想到有这样一位正直的母亲,我觉得很幸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年时的教导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如今我已来到人生的下半场,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生活也不富裕,但是可以坦然的说,我没有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感谢母亲。
编辑于 2024-05-07 16:18・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韩知止 - 4 个点赞 👍
会,我在写小说,可坚持不到每天码字,一打字出来就想想着当时还有很多当时我没这么想当时我要怎样就好了,会一直一直想。我好像也不在写小说,我在写,我笔下的你,我经历的事,我遇见的你,我遗憾的事。因为这些文字组成的故事都在记忆里历历在目,所以经常码字到一半就忍不住哭。
查看全文>>
柚尢 - 3 个点赞 👍
题主问,作家写作会边哭边写吗?
这个问题,我觉得作为准作家的我,可勉力一答(哦,今天也是不要脸的一天啊)。
首先啊,我觉得,作家,大多数都是情绪较为敏感的,有些纤细但灵敏的情绪感应神经的。因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伸出触角,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去搜寻写作的素材。包括,绘画、音乐等等的艺术形式,都是如此,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原因。
关于那些作家的创作故事,不知真假,不予置评,但是我是真的,写文章的时候,会把自己写哭,也会把自己写笑。真的就是字面意思的哭笑,不是自嘲卡文,或者什么,是真的,情绪就有这么这么的跌宕起伏(怎么越说越觉得,自己的情绪是有些,问题……)。
特别是写散文的时候。就是散文这个东西吧,经常会写家人,很多时候,就会不停地回忆过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然后就会觉得,那些已经失去的旧时光,是非常美好的,从而开始伤怀,带着笑或者眼里有泪光。
而且,散文这个玩意儿,是很讲心流状态的,是要把自己的情感全面的交付,沉浸在文章之中,才能够一气呵成,才能够写出一篇至少是让自己满意的千字小短文。这个感情的能量很大,每次写散文,都是一次汹涌的感情倾泻,每次写完都有种虚脱的形容。这种虚脱不是体力上的,是情感上的,就是那种极致的情感释放出来之后,内心觉得有些虚空,我愿称其为“散文过后的贤者时间”。
但这也不是说,写小说就不用沉浸其中了,也不是的。散文怎么说呢,没有技巧,全是感情,所以才会更沉浸,对于我创作者本身的情绪价值更高。小说是对情节有一些安排,不一定全是情感,多多少少都会用上一些技巧的,不然的话,写出来的小说,可能有点儿辣眼睛。
写小说有没有把自己写得哭,或者笑的时刻呢?有是有的,只是,好像感情泥石流的爆发频次没有这么高。因为长篇小说嘛,篇幅更长,不可能全篇十来万,几十万字,全是感情的高潮,这哪里是小说啊,这完全就是情绪血包啊!都不说读者累不累了,作为创作者,那是一种过度的消耗,没有什么益处。
而且吧,小说的性感之处就在于,它的轻重缓急之间的相得益彰,这就是它最最紧要的魅力。说白了,就是如此,所以,丛老师敲重点,写小说的时候,要记得设计小说的节奏,不要过于平,也不要一只高昂,不光你自己个儿写得累,读者也看得累啊!
所以,回答作家写作的时候会边哭边写吗?会的。即便不会哭得涕泗横流,心中悲伤的溪水也会潺潺流动,滋养着作品的灵魂,我想,这是作家,以及所有艺术创作者应该具备的天赋,当然,也是逃不掉的,宿命。
发布于 2024-05-06 10:53・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丛宁 - 3 个点赞 👍
不仅是会,这种像是演员入戏的情绪,相信是每个作者都在追求的状态。
因为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不能被文字带动,又怎么能谈去引发读者情绪的共鸣呢?
作者应该会化身为书中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角色的情绪和思想都有血有肉的话,整本书才会更有感染力。
发布于 2024-05-06 08:07・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喝烈酒的屠夫 - 3 个点赞 👍
有这类情况,多年前看到一份资料,记不清是福拜楼还是司汤达了,有时边写边哭。这没有什么奇怪的,说明作者高度投入或痴迷到写作中某个艺术形象,与“书中人”的情感高度契合,或“合二为一”的程度。
有作者认为,我国著名诗人李白在写诗之前都要痛饮好酒;美国作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海明威在创作的时候,一定先站在写字台前一段时间,否则来不了灵感;作家古龙在写作前必须把手洗的很干净,甚至洗的脱皮;魏晋“七林竹贤”那些名士在写作前也是喝酒,不喝写不出好的作品~。有人认为这些都是作家们的“怪癖”,这样认为就错了。
很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家确实有这些独立特行的创作方式,有些甚至很怪异,但应该被我们宽容或欣赏。这就很像山峰上的“怪石”,多年斑驳陆离的古树,奇形怪状的蘑菇云等,让我们感到惊奇,耳目一新,这些本身就是超越世俗的“前卫艺术”~
为什么有不少读者认为是“怪癖”呢?主要是见识太少,狭窄的生活经验束缚了生存方式的宏大视野;另方面,我国古代儒家“礼仪文化”,通常把这类独立特行视为“异端”被排斥,比如儒学启蒙读物《弟子规》就有这么一段(翻译的白话文):
“走路要不慌不忙,站立要端正,作揖打拱要深圆,跪拜要恭恭敬敬。不要踩门坎,不要瘸腿斜靠站着;不要端坐着把两腿叉开,不要摇晃大腿~”
我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教导我的,现在看来很迂腐,很可笑。如此,就容易造成生活习惯的相互衡量,相互窥视和扭曲的规矩,只容的下平庸、一般齐的、犹如一个模具里批量同一的“产品”,是不是很像一个型号的“木偶”?把平庸当做“健康”生态标准,造成千人一面,这才是可怕的~
发布于 2024-05-07 07:31・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独行者 - 2 个点赞 👍
我有两篇小说,写的时候我会把我代入到那个角色中,碰到她的遗憾我会感到难过,碰到她的小心思我会同样当成自己的小心思,小说情节就这样铺展开来。
当塑造的人物对某一事情的反应或者看法不确定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写的时候我就会直接写成我自己的反应。所以,我觉得作者首先要和她要塑造的人物同喜同悲,才能去让读者感同身受吧,否则怎么去让读者感受到角色的力量呢。
发布于 2024-05-07 14:50・IP 属地甘肃查看全文>>
一枝小树苗 - 2 个点赞 👍
会。
甚至哭的稀里哗啦。构思的时候哭,写的时候也哭。有一次我边刷碗边构思的时候,掉眼泪,我儿子看了还莫名其妙的呢,问怎么啦?我说那个谁(小说人物)怎么怎么样啦。写的时候,又加了点情绪,更哭的稀里哗啦。
但也经常写着写着控制不住地笑,笑的肚子痛。有一次笑的嘎嘎滴,我儿子疑惑地过来看,我说那个谁(小说人物)怎么怎么样啦。我儿子说,你快别写了吧,别写成神经病了!
发布于 2024-05-06 10:49・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 个点赞 👍
哪有这样的事,作家写作是必须静心思索,需要的是理智,否则写出来的必然只是一些情绪发泄的东西。如果作家被自己写出来的作品给束缚住,哭着写,他怎么写得符合逻辑,让作品情节连贯。有些伟大的不朽经典是在黑暗压抑的环境产生,只有这样的逆境,才能让人奋发。作家构思,谋篇布局,是长时间地不断陷入沉思,如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写诗是靠眼泪,那么长篇累牍,得需要多少?
发布于 2024-05-06 09:20・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陈旸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lbert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张口就违规 - 2 个点赞 👍
当我们提及作家写作的过程,往往会联想到许多浪漫的、甚至是戏剧化的场景。有人可能会想,作家是否会在情感高涨的时刻,边哭边写,将自己的泪水与文字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呢?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作家的创作状态、情感表达以及艺术手法等多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作家的写作过程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体验。每个人的写作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些人可能喜欢在宁静的夜晚,独自坐在书桌前,用笔尖流淌出内心的情感;而有些人则可能更喜欢在嘈杂的咖啡馆里,听着周围的喧嚣,寻找灵感。因此,对于“边哭边写”这种写作方式,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作家确实可能会因为情感的波动而边哭边写。比如,当他们在写一部悲剧小说时,可能会因为深入角色,感受到角色所经历的痛苦和悲伤,从而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往往会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边哭边写并不是一种常态。在大多数情况下,作家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作品。这是因为,写作需要理性的思考和精准的表达,过度的情感投入可能会影响到作品的质量。
此外,我们还要看到,边哭边写并不是衡量一个作家是否优秀的标准。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情绪,将情感融入到作品中,而不是被情感所左右。他们应该能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总的来说,作家在写作时是否会边哭边写,取决于他们的个人风格和创作情境。在某些情况下,边哭边写可能会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作家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作品。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每个作家的创作方式和选择,欣赏他们所带来的优秀作品。
发布于 2024-05-07 22:4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忆千航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常山渐青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分钟学写作 - 1 个点赞 👍
首先说答案,会的,有时是默默流泪,有时是嚎啕大哭。作家是人,人有时不哭一下,根本过不下去。哭,可以平复即将崩溃的情绪。
温闵在这里讲一个,以前看过的短文。文章很短,但是温闵只要一想到就会哭。
那是解放战争时期,进攻敌人据守的县城。夜战,其实并不特别困难。突击队用炸药包,把城墙炸开一个缺口,大部队冲进去,混战一场就能胜利。
作者是一个战地记者,当晚采访准备炸城墙的突击队,突击队的指导员是个年轻小伙子,虽说是指导员其实最多初级小学文化。指导员用火柴照明,看一本绘画书,书里是一个男孩子坐在楼梯的台阶上,就着明亮的电灯光,看书。指导员问战地记者:“新中国就是这样吧”。当时,宣传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记者很肯定的回答:“对”。
总攻开始,出了意外,城墙是被炸开了,但是所有的火苗都被炸药的气浪熄灭了。半夜,漆黑一遍,后续的主攻队伍,看不到城墙缺口,没有办法冲进城去。
这时候,那个年轻的指导员,站起身,跑到突破口,用火柴点燃那本绘画书,高高举起。在漆黑的夜里,那是很醒目的。
记者第三次,看到年轻的指导员,他已经为了他的理想牺牲了。身体上全是机枪打的窟窿,手里烧过的绘画书还剩下一大半。
题主,你猜,温闵是不是边哭边写的这段文字。
以上,温闵。
编辑于 2024-05-07 10:56・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温闵 - 1 个点赞 👍
有时候会。但自己边哭边写没啥用,脑子里想的可以感动自己,但写出来未必能感动别人。
我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写完伤心处,自己泪流不止。可是等上一天自己再看,可能情绪起伏都没有,这就是一个失败的作者,只会感动自己,却感动不了别人。
我从来不写恐怖文,就是不管文写的好不好,第一个吓到的就是自己。往往脑子里的场景还没写出来,就已经吓得浑身发抖,疑神疑鬼。
所以写了一半就赶紧丢开,再也不碰恐怖故事。
写故事的人,不管有没有资格称为作家,首先都比别人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即将发生的事,脑补太厉害。大神作家可以把脑补的内容写的活灵活现,扑街就只能自己嗨一下,到头来还要奇怪读者为什么不喜欢?
唉,作为一名资深扑街,说多了都是泪。别说写作时会流泪,每每看到自己惨不忍睹的数据,也想流泪。
若不是因为喜欢,谁又能坚持下来呢?我特别喜欢写,但是好像却只有为爱发电的能力。
就算如此,写作的时候也会特别投入,随着笔下的主角历经悲欢离合。写作时最不喜欢有人打扰,谁要是跟我说一句话,都得一肚子火。
每次写故事,我就想在一个独立的空间,不受任何人打扰。就算写不下去,忍不住跑去看别人的故事,也只想一个人呆着。
有人说写作时间久了,就会变成社恐,失去社交的能力。
大概是吧。
发布于 2024-05-07 09:07・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若愚 - 1 个点赞 👍
作家在写作时是否会边哭边写,这完全取决于他们的情感投入、写作的主题以及个人的写作习惯。
有些作家可能会在写一些非常感性或者触动心灵的场景时,因为情感的投入而情不自禁地流泪。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选择继续边哭边写,因为这有助于他们更真实地表达情感,让作品更具感染力。
然而,也有许多作家在写作时会尽量保持冷静和客观,以便更好地掌控故事的结构和情节。他们可能会选择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继续写作。
总的来说,是否边哭边写并没有固定的规则,这完全取决于作家个人的写作风格和习惯。对于作家来说,重要的是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发布于 2024-05-06 14:48・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喜欢白袋鼠的雷威 - 1 个点赞 👍
作家可能不会,但我会。
之前有写过两三个爆款文案,其中一个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写都市脑洞的那一篇。
灵感是我当时看抖音看见了先辈们为了保卫国家,即便是身躯被洞穿被炸毁,也依旧要靠着意志完成任务,让我产生了一种共鸣。
那一刻我仿佛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身前,是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敌人;身后,是家人朋友心爱的姑娘。
他们没有选择,因为只有用自己的生命去战斗,才有可能拦下眼前这群敌人。如果拉不下,亲人必将被杀害,家乡必将破碎。
我说不出那种悲壮的感觉,但确实是哭着写完那篇文案的。
最后交给公司发出去后在抖音获得了十二万的点赞量。
现在想想其实挺好的,因为我觉得那篇文案是有灵魂的。
发布于 2024-05-07 16:45・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长青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雨心静轩 - 1 个点赞 👍
摘抄自《写出我心》:
我为何而写?我写作是因为我一辈子都闭紧了嘴巴,而小我的秘密真相则是,我想要长生不老,也想要我的族人长生。人世的无常和时光的消逝令我心伤;欢乐的时候,一股悚然之感总会爬上心头,我感到一切终将消逝,为此我好不痛苦——明尼亚波利斯,这个位在神话般美利坚中西部的伟大城市,市区里海尼平大道上有间可颂快餐店,终有一天,我将再也喝不到它的热巧克力。我将搬到新墨西哥州,在那里,没有人会了解坐在店里看见午后天空突如其来的闪电、银白色的天花板、烤箱里隐约飘来的一阵阵可颂香味是什么样的感受。
我写作,因为我孤零零一个人,而且孤零零地游走在这世上。没有人会晓得我遭遇了什么,而更叫人惊讶的是,我自己也不晓得。这会儿是春天了,我不记得置身零下四十度是什么滋味。即使开了暖气,你也能感觉到死亡正透过你家薄薄的屋墙在尖声呐喊。
我写作,因为我疯了,精神分裂。我明白这一点,并接受这一点,所以我必须针对这一点做些事情,不然就得去住疯人院。
我写作,因为有些故事人们忘了讲,因为我是个设法在生活中振作的女人。我写作,因为据我所知,最有力量的一件事,就是用你的唇与舌形成一个字眼,或者想一件事,然后大胆地将之写出,好让你一辈子也没法收回。我正设法恢复生气,深入内心深处,带它们重见天日,并赋予它们颜色和形体。
我因为彻底感到茫然不解而写作,我不了解为什么即使有爱还不够,亦不了解为什么到头来,我所拥有的,说不定只有写作,但这样还是不够。我一辈子也无法硬生生吞下这一切,何况我偶尔得离开书桌、笔记本,转而去面对我自己的人生。还有些时候,唯有回到笔记本时,我才能真正面对自己的人生。
我因为伤心而写作,写作让我对伤心事处之泰然,让我自己坚强并回到安身立命之处,而那可能是我真正的、唯一的家园。
发布于 2024-05-07 22:3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蜗牛你慢慢爬 - 1 个点赞 👍
想像的画面与实际的行为表现不一样,平衡点倾向问题,不一样的虚无想像和实际行动的坑,致命与人,灵魂这东西是真实存在的推手。看不见的东西,尽管是道途而知,街坊蜚语,没有视觉也会有感觉。一个人执行于生存,经历生存,在生存中积蓄经历的点点滴滴上升拥有,人心都是肉生的,情性这东西不易抓摸深不见底,悲欢离合的生存,作家在作文时边哭边写的存在也是有可能的。生存的条件主要是价值的取向,过程的执行经历不会一凡风顺处处坦道,价值回报的条件是方向。方向就如一个人在十字路口时站在红绿灯下的等待,东西南北每一条路条条互通,只是每一条互通的路有一个条件走长走短的选择,选择走长的路和选择走短的路由自已决定。决定这时表达出的是一种情绪,情绪的好给人感觉十分靠谱因此助力点赞,情绪的坏自已钻进死胡同,给人的感觉是费力不讨好的会不予理会。生存之道,价值的取舍,玄机变化,演义悲欢离合,是笑是哭,人如此,想像中作家也是如此。因为作家也是人。初心的人变化而成一个作家且一个作家由初心的人变化而成,意思更明确,人与作家的区别。区别在一个的思维方式上,这时为什么没有人会提问生存经历中的无缘无故时会失声痛哭,这时为什么有人提问一个作家一边写作一边会不会哭,为什么会哭,哭的理由。不同的经历方式,世界观的行为表达,是一个人的行为显示,现行于思考的执行程度,成熟不成熟鬼知道呢只有天知道而已。一个人不可能变化成为一个作家的原因由这么一个人的行为来决定,而一个作家变化成为一个作用的原因由这么一个作家的行为来决定。每一人心目中的作家行为是每一人的灵魂工程师印象,印象中的作家为大众服务,大众的好情绪和坏情绪首先由作家表达出来,合格的作家会得到大众偏好,不合格的作家大众不会欢迎。作家的合格条件,想像中在写作时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的,便如在写作时会一边写作一边会哭的事故。条件已经说明过一个人与一个作家的区别。想像的出发点为好奇,好奇的行为执行出发点是思考和提问,不知的东西会通过想像,想像不知的结果,不知的结果探讨结果以外的东西,每一个人包括一个作家潜质上不缺少探讨未知变数的好奇。一个人在生存经历执行过程获取的价值,眼泪被视为懦弱的表现,过程失败不合格,没有到达终点,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在终点才会获得,价值反映在过程的执行上,失败的行为执行没有眼泪,也没有价值,价值不相信眼泪,价值相信的眼泪才会有价值。一个人的好奇,不代表一个作家的好奇,作家在探讨好奇是探讨价值的回报,回报给初心,回报给每一个人,仔细琢磨这是一个可能想象。
发布于 2024-05-07 12:16・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素描画不上底色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蜉蝣的四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