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如果人淡如菊的如懿是刘诗诗演,口碑会好点吗?
- 0 个点赞 👍
2分的剧,上限就在那里
口碑不会好,第一这就是一坨米田共,第二米田共上雕花也还是米田共,第三她还算不上花,演技也就这样,要是不出幺蛾子的话至少会比周好一点点
查看全文>>
花间怜 - 0 个点赞 👍
只会意银颠倒黑白的剧换谁来都没用
查看全文>>
小陆 - 184 个点赞 👍
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如懿」这个角色,80、90后这群大花小花最好都别沾手,她们既没有中年妇女的气质,也没有凡间的生活阅历,贸然下凡只会显得纡尊降贵愣头傻脑。
这个角色想要出彩,最好找一个真中年妇女来演,我推荐刘琳。
《知否》里的大娘子那个角色,在原著里也挺讨厌的,脑子不大脾气不小,每天不是怼这个就是阴阳那个,最后还给祖母下毒,按理说是一个偏反派的角色,但是刘琳演的特别好,特别有生活气息,把大娘子的蠢样演的萌萌的,还带点心酸,人家就是做不来狐媚子的样子,非要装那个样儿不是要了命了吗。
如懿那是哪门子的「人淡如菊」啊,那就是「智商欠费」+「系统老化」导致她的脑瓜子老是死机,稍微运行一点程序就猪脑过载,行动迟缓,被魏嬿婉原地吊打。
但是其实你想一想啊,如懿断发的时候都五十多了,年轻的时候就不聪明,青年的时候又被捧杀,仗着自己有个皇后姑妈在潜邸横行霸道(原著人设),迈入中年之后身体机能老化新陈代谢变慢,被年轻的妃子们原地反超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
谁能保证自己永远年轻永远饱满,走下坡路才是正常状态。
现在的这个主演问题就在这,从十八岁到五十岁,那妆容是一点没有变化啊,甚至五十岁的妆容比十八岁的妆容还显得年轻得体了很多,所以观众都没有意识到,如懿的衰老(激素变化)才是她后期「人淡如菊」的根本原因。
如懿这个角色不需要高高在上,越是接地气越是生活化越好看。
你想一想如果是王大娘子听说红狼不想把家产传给长柏,而是想传给长枫的时候,她会是什么反应,那绝对比如懿炸裂多了,一哭二闹三上吊那是轻的,但是观众会觉得她是无理取闹吗?
再想一想如果是王大娘子听说红狼要休妻是什么反应,“我爹配享太庙!”“你这个蠢出天的王八!”,但刘琳的演技就是会让观众觉得很自然很舒服。
同样是中年妇女,《父母爱情》的德华、《知否》的王大娘子,《五号特工组》的欧阳剑平给观众的感觉都完全不一样,真正的生活化是揣摩角色带入角色,不是拿角色玩cos。
发布于 2024-04-19 12:10・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苏桃桃 - 78 个点赞 👍
如懿传是剧本出了问题,换谁都没得救。
说周迅扮相不好,像太妃。隔壁延禧的高贵妃扮相也很着急,也被嘲过像太后。
说周迅科技脸,隔壁延禧嘉嫔都快满脸玻尿酸了。
其实说白了是,如懿传的剧情先天不足,这个剧本谁都救不回来。
其实你去观察所有爆剧,能爆一定是剧本过硬。演员反而是其次的。
发布于 2024-04-18 07:41・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白口蘑煸摇香菇 - 11 个点赞 👍
其实吧,你要从气质上选出一个最适合如懿的人,那与其找什么刘诗诗,还不如直接把董洁换过来。
我一直觉得,就董洁那个气质,比起周迅,她绝对更适合如懿这个角色。
当然,那可能得是年轻个几年的她,她现在的颜值衰落的太厉害,但只要稍微年长的观众,应该还记得,当年年轻的董洁是如何的惊艳时光,而她的那种宁折不弯,又臭又硬的性格,又是怎么把屏幕里和屏幕外的所有人折磨的死去活来……
但是吧,那时的她身上还真有那么一种魔力,就是无论她怎么折磨你,你都不忍心对她生气,也不会真的讨厌她,她再多的任性都会得到宽恕,你再烦她也忍不住要关心她,我一直很烦那种能力不大脾气不小还恋爱脑的女人,但如果这个人是她,嘶,我好像就能接受了,也不知为什么。
她要是恋爱脑,我能理解,她要是犯蠢受苦,我会心疼,她要是被辜负心灰意冷,我简直恨不得冲进屏幕去揍男方一顿,根本不会考虑她是否做错了什么,就觉得她这种人生来就应该是被宠着的,被偏爱的,如果最后沦落到如懿的那个下场,那都得怪保护她的人不给力,你怎么能指望这样的人下凡去跟谁宫斗,去算计人害人?她就应该永远脚不沾地,在那里高雅的玩她的艺术,享受她的爱情。
或许从这个角度,如懿这个人物也并没有那么一无是处,她天生是一个比较苏又冷情执着的人设,如果真找一个同样风格的女明星来演,是可以演出那种味道的,而周迅,虽然她也苏,但她的感情一直是热烈的,在爱情关系里是一种下位者的角色,硬去演上位者,就会显得很怪。
而董洁,虽然她的形象是所谓的玉女,但无论现实还是影视剧,她在感情关系里一直都是绝对的上位者,你一看她就知道这种人绝不可能学会怀柔,也不会反省认错,这种态度会让如懿的行为变得合理,真正达到“我不是不能反击,只是不屑这么做”的效果。
不过嘛,这种光环还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貌,而董洁现在确实是差了点意思,如果她的容貌能回春到当年,那演这个角色,简直就是量身打造了。
编辑于 2024-04-19 20:09・IP 属地内蒙古查看全文>>
烈月 - 7 个点赞 👍
我倒是有个想法,保留如懿传小说的大纲,让刘诗诗演青年如懿,周迅演中年如懿。
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周迅在如懿传演技比较好的戏份,都是中年时期。妆造合适的也是中年时期。前期那些奇奇怪怪的表情和嘟嘟嘴,我严重怀疑是打针的还没恢复好。要么就是周迅为了突出年龄感在装可爱。
因为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问题,如懿的年龄跨度要比甄嬛大很多很多。如懿的年龄从16到接近50岁,跨越了三十多年,而甄嬛才跨越了十三年。所以如懿的心态转变再突兀,也可以靠年龄差给出合理的理由。
比如职场新人变成老油条,后期到达高位又看破红尘了。
周迅的问题是理解力和年龄不合适,她演技其实没问题的,如懿传表现再一般演技也能看的过去。
很多人都说过青年如懿比中年如懿看着还老。
刘诗诗的问题是,她没有啥演技。或者说她演不了大的情绪,演点隐忍脆弱还是可以的。(真的不是黑,我还挺喜欢步步惊心的,前期刘诗诗演的还行,后期演跟四爷撕破脸,她都接不住吴奇隆的戏)
如懿传小说的大纲是啥,很多人都说过了,如懿跟弘历根本不是青梅竹马,纯粹是半路夫妻。小说一开始就是如懿因为皇后失势,在后宫小心翼翼,大半夜跑甄嬛宫里表忠心。
青樱跟宜修的关系也不好,宜修一开始还想威逼利诱青樱去搞甄嬛,青樱吓得当晚找甄嬛求改名。青樱前期的心态就是活着就不错了。
如懿传的大纲总结就是:
没那么受宠版华妃失势后,过上了安陵容那样被全后宫看不起的生活。
如履薄冰时,皇上发现如懿和自己年幼的时候一样,产生了共情,两个人惺惺相惜,做了半路夫妻。
后期,如懿和宜修一样慢慢受皇上厌弃,但如懿以为自己跟皇上有真情,还接着对皇上提要求,结果皇上不爽了,转头共情底层爬上来的魏嬿婉了。如懿看着自己一辈子努力的结果啥也不是,直接断发摆烂,老子不伺候了。
前中期刘诗诗演,中后期周迅演,个人觉得还是有点意思的。
不过吧,如懿传的上限也就是延禧攻略知否这种,而且口碑很可能两极分化。想媲美甄嬛传是不太可能了。
编辑于 2024-04-21 12:35・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咔咔咔咔 - 6 个点赞 👍
刘诗诗演如懿传的结果是如懿传的口碑大概率类似于女医明妃传。
什么你不记得女医明妃传的口碑了?
没错如懿传就会是这种口碑。
无声无息地播完,不会被反复鞭尸。
发布于 2024-04-21 21:19・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孤岛客 - 4 个点赞 👍
其实我认为,周迅对如懿的演绎没有大问题,换个人很可能把如懿身上残留的那点疲惫沉重也一笔抹杀。
尤其在刘诗诗的演技还不大稳定的前提下。
术业有专攻。
《如懿传》的大问题是剧本垃圾。
有人说剧本垃圾是因为周迅改戏,也有人说是因为剧组对周迅太听之任之、各资源咖轮番给自己加戏,还有说前几集剧本出自导演之手的。
无论因为什么,客观上《如懿传》呈现出的效果就是剧本差、台词差。
换掉周迅、换掉导演、把所有所谓资源咖换成名不见经传的演员,或许可以规避现存的问题,譬如如懿显老、爱噘嘴、爱晃荡美甲、不参与宫斗、整部剧叙事节奏缓慢等等。
但即使没了这些问题,不好好打磨《如懿传》剧本,是很难雕出花来的。
周迅对如懿的演绎,不全是负面的。
她是老了,做某些表情的时候不那么可爱,但有些委屈、伤心、疲惫确实表达的很好。
如果真要说有什么负面效果,那可能是因为周迅对如懿有太多的个人理解,在如懿身上进行了太多自我表达。
这超出她的业务范畴了。
演员的任务是把文字具象化,把编剧写好、设定好了的角色演绎出来,而不是自行完善剧情和人物设定。
很多演员没有丰满角色的能力,他们的理解需要矫正、纠正,而不是接受乃至吹捧。
在一个人物逻辑混乱、剧情稀烂的电视剧里,再好的演员也无计可施。
你让哪个演员来说“嘉贵妃爱折磨嬿婉,一定不会让她死,你们先等等”,观感都不会太好。
你让哪个演员来多女同舟、一起侍寝,都难以避免显得猥琐的问题。
现在对《如懿传》的审判里,有的不那么客观。
周迅某些情节的演绎是有问题,但也有些地方是真实但不那么精确。
有的演员演技很精确,精确到哪只眼睛掉眼泪、流多少,但并非只有足够精确才算有演技。
永琪去世那场戏里,很多人说周迅不悲痛,但乍然听到身边人去世的时候,人的第一反应确实可能不是痛苦,而是隐隐有点意识但又不愿相信的错愕、茫然。
人在面临至亲去世的时候,很大概率第一反应是不信,是努力伪装甚至说服别人相信一切如常,这时候不大哭特哭是正常的。
她一定要到意识到这个人真正不在了的时候,才觉得悲痛。
人心灵上被重锤一下,确实可能懵住。
抛开情节不谈,如懿在剧中面对不同人去世的时候,给的第一反应大多都是内敛的,她的悲痛有个传导过程,然后再慢慢掉眼泪。
凌云彻死的时候,她也没有痛哭,而是坐在屋子里,仰头对着投入室内的一束光线轻轻叫了声“凌云彻”。
接受死亡是个渐进的过程,人有时候面对死亡的第一反应,是觉得他还在。
发布于 2024-04-20 12:18・IP 属地天津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又十 - 4 个点赞 👍
如果刘诗诗出演如懿那就不是毁一部剧这么简单了,那会毁两部!
刘诗诗是在步步惊心里面开始大火的,该说不说她这部剧是当年播出的,如果放到现在播出未必会比如懿传喷的轻。
所以如果她出演了如懿,网友很大可能会“拔出萝卜带出泥”,“新帐旧帐一起算”。不仅如懿传保不住,连成名作都得受到牵连。
因为步步惊心里面的若曦和如懿的人设有一拼,都是清宫剧,女主都是一样的爱情至上,结局还都不好。而且如懿传和步步惊心的男主还是父子,到时候每次嘲如懿传的时候都得把步步惊心拿出来鞭一遍。
仔细想想,若曦还比不上如懿呢!如懿好歹混个皇后当当,好像还当了很多年呢。而雍正一共在位就十三年,他的皇后也只当了几年而已。这么看来如懿这个皇后虽然结局不好,但是她一生还真没有多惨。
而若曦还是现代女性穿越的,二十多岁的现代独立女性,到了古代跟一群皇子谈恋爱。看起来很牛逼,其实啥都没有,只有一身病是她的。她是死的早,四爷还在为她伤心。不然再过几年很难不厌弃她,因为她是不想跟别人争什么,但是她不是不想要什么。她想的是不争还能得到,最好是不争宠还能得到独宠。
但这是不可能的,四爷压根也没多爱她,以后不仅不会更多,只会更淡。她肯定会越来越不满意,越来越不满足。到最后即使四爷还能将就她,她也会后悔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明明之前有很多机会可以逃离皇宫的。
再说她出演若曦时的演技,她不适合演活泼的角色,刚开始年纪小的若曦装可爱给我看的很尴尬,之后也是,只要她轻松说话的时候就很奇怪,皮笑肉不笑的感觉。还是忧郁点才能正常点。
颜值上被其他女星甩的很远,只有后期有几个还算漂亮的镜头。我倒不觉得刘心悠多漂亮,我觉得穆婷婷的四福晋最漂亮,尤其若曦在四福晋面前,感觉像放不开一样。
她要是出演如懿还演不出周迅后期那种决然,只能是委屈巴巴的,看得人更生气。她穿上清装就缺少正宫的气场,完全想象不出她拿出皇后威严的样子。
而且她现在的仪态总伸着脖子,怪怪的,穿上清装更奇怪,非常不自然。就算前期不会有周的脸雷人,也好看不到哪去!
发布于 2024-04-22 18:57・IP 属地吉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夏小妤 - 4 个点赞 👍
大如看着不人淡如菊,最大的原因不是周老师的长相和演技,而是剧本啊,大如这个角色的言行举止就不符合人淡如菊。
大如虚假的“人淡如菊”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作为。身为官家嫡女,肩负家族的期望,明知道乌拉那拉家没有前朝的重臣,只有后宫的女人,结果自己在后宫里各种被害,既不自保,也不反击,她父母在外面天天担惊受怕,还被连累致死。最后更是啥都不顾地断发发疯,导致乌拉那拉家女子永远不能进宫。说着好听,是为了家族女孩不用进宫受苦,问题是,她们家男丁的仕途已经没落,女孩又不能进宫奔前程,这个家族要怎么办呢?然后她身为皇后,本职工作不干,交给海兰纯贵妃打理,儿子也放养,宫里各种陷害不调查惩处。最后就来一句“这皇后是我想当的吗?”
另一方面,是一种看似淡泊名利不争不抢,其实用一种消极被动的方式,通过放任别人受害或者吃苦,默默享受好处。当然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剧本太差导致大如的角色撕裂。大如给人感觉就是,内心其实非常非常在意皇帝的宠爱,非常希望自己是被独宠的那一个,其他女人都不该来分她的宠,但这不符合她人淡如菊的人设啊。
所以大如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
要么就是,海兰做那个恶人,来帮她争取,而她事后知道了也只是不痛不痒训斥海兰两句,不理海兰几天,之后就当无事发生。如果她真的不赞同海兰的做法,她应该拿出更强硬的态度甚至惩罚海兰,彻底断了海兰以后这么做的想法。但她没有。所以海兰下次继续这样。
要么就是,看到别人的困境,正好顺应了她不想有女人分了自己的宠爱的愿望,她就装聋作哑,放任对方继续受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魏嬿婉和陈婉茵。魏嬿婉在加菲猫那儿被虐待,大如说加菲猫肯定不会让她死,我们等等找机会救她,然后鸽了五年也没救,看到魏嬿婉自救会损害她自己的地位了,才马上说要救她。陈婉茵就是婉嫔,小透明,很爱皇帝但从不争宠,真正的人淡如菊,连续六年半没侍寝,跟大如说了以后大如说谁都又这一天,习惯就好了。连甄嬛在蜜月期里都会劝四大爷去看看齐妃啊。后来魏嬿婉帮陈婉茵获宠了,说实话陈婉茵为了得宠做的事情也是很正当的,压根算不上坏事,但即使如此还得卑微地跟大如百般道歉。
要么就是,皇帝和太后这样的上位者要害其他嫔妃的时候,大如作为知情者或是执行者,就表现出一副扭捏为难的样子,但实际还是爽快地放任了。
比如太后要绝育寒香见,用那么烈的药,从剧里来看寒香见吃了那个药丢了半条命,但当初太后指示大如去做的时候,我记得大如为难的点是“皇上会恨我”,而不是寒香见的身体安危。为难了两下,还是去了。实际上这剧里明明有更温和的避孕方式,比如那个零陵香手镯,为什么如懿不劝太后再换个方式呢,或者私下里想想别的办法降低对寒香见的伤害也行啊。
再比如,舒妃被皇帝欺骗感情,皇帝给她喝避孕药骗她是坐胎药,如懿知情以后,虽说暗示舒妃停药,但后来也目睹了舒妃怀孕生子到孩子生病期间皇帝的冷酷表现,居然还觉得瞒着舒妃是好的。而魏嬿婉把真相告诉舒妃以后舒妃崩溃自裁,如懿的反应是魏嬿婉害死了舒妃,而不是她的少年郎的所作所为本身害死了舒妃。
还有她放养儿子这点也很奇怪。她所谓的让儿子平安顺遂当个富贵闲散王爷这件事,第一是很双标,因为她劝璟瑟和亲的时候说公主受天下人供养就是理应为国效力,为什么她自己的儿子就只享受富贵不为国效力?第二她让儿子一辈子富贵平庸的前提是有永琪这样优秀的养子将来可以罩着她儿子,假如没有永琪,换个跟他关系不好的皇子即位,她儿子的好日子就不能保证了。也就是说大如本质上是让别的孩子替自己儿子刻苦努力了。事实上永琪早逝后,她儿子确实没过啥好日子。
总之,大如这个角色,剧本写出来就不像个真的人淡如菊的人,一股想要但又不想放下身段去争的虚伪感。换个人演也一样。
发布于 2024-04-23 16:28・IP 属地新加坡查看全文>>
Cile Phantom - 2 个点赞 👍
(一)
所有的宫斗剧都是女性在职场和爱情中的平衡。
所有的宫斗剧都要回答一个问题:目下这个时代的女性在职场和爱情的平衡中,理想的模板是什么。
这是很难的,因为归根结底,在现实人生中,我们还没有广泛的见证到,那个传说中的“平衡”到底是什么。
我们是女人,不是男人,如果我们完全像男人一样走入男性世界,那么必然意味着我们一部分的本能和天性被抹杀。
如果我们不像男人一样走入男性世界——也就是在100年前还几乎专属于男性的、主要由社会工作组成的世界——那么我们可模仿的典范是什么?
女人的整体心理意识都在上涨,更多的意识到自身,这个过程不会是安静从容的,而是充满了挣扎、迷茫和挫败,以及之后物极必反的曲折上升——这几乎意味着偷盗、行窃、在阴影和光明中交错着行走,同时,坚定的向上。
人类最标志性的去获得意识大幅提高的时刻,可以从各民族“取得火种”的神话中看到痕迹,向上和向下的力量同样有力,因此无论向哪个方向运动,都不会是全然的正大光明。
如懿就好像在说:“我知道这些,但是……”
如懿用一个“我要保持初心”的问题,牢牢的掩饰住了“我要做怎样一个人的问题”——我的完整性在哪里?我原本通过爱情要追寻的我的生命到底是什么样子?
然后她就一直在原地转圈了。
观众想看的是,一个女孩子,“她说,我不知道前面是什么,但是我要推开门去看一看。”——这个女孩子替整个时代的女人前行半步去窥视了命运,也许很蠢,也许什么都没有,也许根本没有代表性,但是,她没有停留,她是一个伟大的盗火者。
(二)
宫斗剧的宫廷不仅仅是嫔妃的家庭,更是嫔妃的职场,这里是职场和个人情感交错的地方,这点远比男性取向的宫廷剧复杂的多,究其源流,在上万年的人类生产生活中,近100年来是女人首次来到一个名为“职场”的地方,这里给女性带来天然的困惑——这里所有的人,在距离和分工合作上这么密切,却又在心理和情感上这么疏远。皇宫这个场景让女人的心理得到了奇妙的综合,在这里情感和职场只有咫尺之遥,微妙又重叠。
宫斗剧中的皇帝,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作为恋爱对象的男性,他兼顾职场和情感对象的双重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帝的角色可以拥有更多的剧本自由度,恰恰相反,好的宫斗剧必须把握住其中微妙的变幻尺度,在进退自如之中严守一系列当下女性心理对皇帝形象的期待。
最重要的一条,当皇帝作为情感对象的角色出现的时候,他必须是专一的。
男人天生有多偶制倾向,没有一个女人的心底不对这点至少有所觉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下时代的女性很愿意去探索如何在多偶制前提下去生活。
当代女性接受宫斗剧中皇帝坐拥后宫佳丽的前提是:皇帝作为职场对象而不是情感对象存在。
当他作为职场对象的时候,可以说他和NPC并无差别。女人在皇帝之外的地方拥有她们的情感,她们的父母家人、孩子、朋友以及秘密的情人们。皇帝的喜欢对她们来说是和职场KPI没有区别的东西。
这是《如懿传》的根本问题所在,这部剧真的很认真的在探索一个好女人如何在一妻多妾制下生活并保持她对丈夫的爱——这根本与当代女性自身的心理探索需求南辕北辙。
或许在《甄嬛传》的大杀四方之后,创作者认为需要有一个物极必反的回还,故事需要回到去维护爱情、维护家庭的心理氛围中去。但是,你不能将如懿放到爱情的位置上同时只让她作为妾室。想让一个女人去探索关于爱情和家庭深沉复杂难以理清的情感,就必须给她作为妻子的名分。在她作为妻子被尊重之前、在她作为唯一的爱被珍惜之前,皇帝只能是她的职场,不能是她的情感对象。
否则无论这部剧服饰如何华丽,演员如何出色,如果这一点不得到厘清和修正,那剧情表现的就只是过去时代陈腐精神的沉渣泛起。
而且甚至还不如真正的过去,而是一个存在于我们心理世界底部淤泥堆积的幻想中的“过去”。这部剧中如懿最勇敢和出格的行为:断发——恰恰是历史上的废后自身的行为。一个终身生活在贵族制度中的女人,在她后位稳固的时候选择决绝,历史上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皇帝删掉了一切。我们分不清废后的行为到底是出于真正的疯狂还是真正的勇敢,也许两者兼有,那一天她光芒万丈,两百年后这光照在如懿身上,仍然很好的掩饰了这个角色陈腐的基调。
编辑于 2024-04-21 16:02・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白莲人设不掉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只一眼就沦陷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山海笑 - 1 个点赞 👍
开什么国际玩笑???????????????????????????????????????????????????????????????????????????????????????????????????????????????????
发布于 2024-04-21 04:21・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敏儿 - 1 个点赞 👍
如果是刘诗诗演《步步惊心》那个年纪来演的话会好一点儿,毕竟年轻,对观众眼睛会好一点儿。但是人设剧情癫成这样也难以改变扑街的命运,就看着魏嬿婉被霸凌五年而不救,这种主子谁还会对她忠心啊?早就失了人心了。
更别说魏嬿婉靠自己逃出金鱼眼的魔爪后,她还瞧不起人家,伙同其他嫔妃继续霸凌她。这样的剧情不改变,观众怎么会喜欢?不是换个人就能解决的。
还有故意穿姚黄牡丹挑衅皇后这种剧情,特别像恶毒小三欺负原配的戏码,华妃都没敢这么做过。在尊卑有序的古代,观众怎么能共鸣这么离谱的事?
还有和皇宫侍卫暧昧不清的剧情,妃子给一个侍卫做鞋,就是现代社会感谢一个男性朋友我也不会送他鞋,还别说是亲手做的。她还敢做不敢当,一有事就把身边人推出去,东窗事发后如懿就说鞋是她的宫女做的,不是她做的。跟着这种老板得时刻准备着当替死鬼。
除了剧情硬伤,《如懿传》的服化道明显不如《甄嬛传》,就像是拼多多和私人订制的对比。《甄嬛传》明显衣服精致,配色舒服养眼,首饰和衣服颜色搭配得宜。
而《如懿传》的衣服质感给人一种随时能揪出线头的感觉,大红配大绿,五颜六色的乱搭配,毫无美感,首饰感觉也很廉价。如懿戴护甲也不留长指甲,她那护甲不知道是小还是别的原因,总给人一种手指在里面很挤的感觉,肉都挤出来了。而《甄嬛传》所有嫔妃的手都做了美甲,显得修长匀称。《如懿传》细节上很糊弄,它的失败是多方面的原因。
拍《红楼梦》时为了画好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掀开轿帘的那只手,杨树云老师光手就画了整整两个小时。而张叔平给周迅画的那眉毛,打的那腮红,就别提了!剧组请张叔平恐怕还花了大价钱吧?为什么内娱就那么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呢?
看看《上错花轿嫁对郎》、刘晓庆的《武则天》、87版《红楼梦》、《康熙王朝》这些剧的化妆造型,观众都爱死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还在被夸。再看看如懿的化妆造型真是一言难尽!别的妃子的还好些。
我觉得《如懿传》剧本就有问题,就好比盖房子地基没打好,买的砖也不合适,瓦工干活也糊弄,监工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有环节都拉胯才拉垮了一部剧。
编辑于 2024-04-23 13:01・IP 属地河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火炎焱燚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