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称近期四位满 12 周岁不满 14 周岁未成年人被判刑,获刑10 至 15年,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近期,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目前,人民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4件4人,犯罪人...
- 4 个点赞 👍
12-14岁,能被判到10-15年,估计就是故意杀人罪了。这么小的年纪,就能下得了这样的狠手。
就算没有减刑,它们出来也不到三十岁。这么小就敢杀人,大牢真能把这样的改造好?
真希望到那时候,不要有谁不幸又要成为它们犯罪的受害者。
发布于 2024-04-16 13:46・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浩瀚晴空 - 3 个点赞 👍
此前《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总体而言,相关规定符合中国对未成年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司法方针。
但随着犯罪低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刑事责任年龄被一些低龄犯罪分子当成了“护身符”。对此,2021年3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在《刑法》第17条新增第3款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国刑法对于入刑的最低年龄已经进行了调整,从原先的14周岁下调至12周岁。这意味着,对于特别严重的故意杀人等案件,那些年龄在12周岁以上但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履行最高检程序后,将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目前,人民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4件4人,犯罪人年龄在12至13岁之间,被依法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
最高法强调,审判既要成为对失足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应作为挽救教育的课堂。处罚上坚持“宽容但不纵容”,对于主观恶性深、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该惩处的依法惩处,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还被害人以公平,示社会以公道。
在审理婚姻家事、侵权等案件时,要注重强化监护责任和教育引导工作,引导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应当尽快改变对低龄未成年人专门矫治机构力量薄弱的局面,加快专门学校建设,逐步推动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系统,让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但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矫治教育。
对于该类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必须认识到,他们并不是天生的恶魔,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某种不良影响或扭曲的教育导致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们判定为不可饶恕的恶徒,而是应该给予更多的教育和感化机会,帮助他们重返正途。
然而,大家也不能忽视受害人和其家庭所遭受的痛苦和损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确保他们得到公正的待遇和合理的赔偿。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治理工作,从根本上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既是过去一段时间社会治理成效的检验器,也是未来一个时期社会治安总体形势的晴雨表。在依法处置个案的同时,更需找到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开方施策。这其中,提前预防是关键。比如,要进一步贯彻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分级干预落到实处;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多方面检索犯罪诱因并进行治理,不让悲剧重演。
家长和孩子不要再存有“反正是未成年人,即使无底线地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也可以逃脱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
受到过刑罚的人,哪些职业无法从事?
法官、人民陪审员、检察官、公务员、律师、辩护人、司法鉴定、公证员、警察、外交人员、村委会成员、拍卖师、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商业银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证券从业人员、保险业特定从业人员、破产管理人、种子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食品业特定从业人员,上述这些职业是不能从事的。
在警校招生中,考生如曾受过刑事处罚、劳动教养、少年管教或曾受过开除学籍、团籍或者党籍纪律处分,或者近三年曾受过记过以上纪律处分的,为政审不合格。
征兵政审中,曾被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收容教育、行政拘留的;因犯严重错误被开除学籍或者被开除团籍的;不得征集服现役。
而对于曾经受到过刑事处罚的人,在之后步入社会,是会被很多职业拒绝的。这并不是对于这类人的歧视,而是法律对人的警示!既然犯了错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是必然的因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引导对孩子的思想认知有着深刻影响。
家长首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要总觉得孩子小而无原则的溺爱,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是爱孩子,是在害孩子!
孩子在长大,如果家长依然把他当孩子放纵其不合规行为,那么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教师严格管理孩子的时候,家长要配合学校教师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让孩子目中有师长,心中有规则。
发布于 2024-04-16 13:40・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陈法师 - 1 个点赞 👍
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目前,人民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4件4人,犯罪人年龄在12至13岁之间,被依法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
类似的案件,已有4个案件4人,量刑是在10-15年的有期徒刑。这4个案件的审判结果可能对未来对3名未成年人杀人案件的审判有一定的影响。无论是否影响,从法律规定的角度来说,3人共同犯罪,一般都会有主犯、从犯的问题。如果3名被告人都是主犯,那量刑自然可以都达到无期徒刑。如果有主、从犯之分,那从犯则在有期徒刑量刑,大概率和之前案件的量刑差不多,在10-15年的有期徒刑。
附:《刑法》对“从犯”的规定
《刑法》第27条: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最高法强调,审判既要成为对失足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应作为挽救教育的课堂。处罚上坚持“宽容但不纵容”,对于主观恶性深、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该惩处的依法惩处,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还被害人以公平,示社会以公道。
当然,对于“罪大恶极”的被告人,法律、法院并不会予以简单处理,以致于让人有“重重的拿起,轻轻的放下”的感觉。希望,这个案件有他们该有的量刑。
应当尽快改变对低龄未成年人专门矫治机构力量薄弱的局面,加快专门学校建设,逐步推动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系统,让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但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矫治教育。
对于这个意见,重点对象为“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但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矫治教育,确实,从矫治教育来说,目前的设置还是相对薄弱,该管理就管理,管理还要到位,良好的暂时强制管教,对未成年人、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好处。未成年人能改变错误的思想,在未来步入社会、融入社会都是有所帮助。
发布于 2024-04-16 13:37・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王树侬学法 - 0 个点赞 👍
我觉得就是为了保护隐私,也确实不应该直接的让所有人知道具体的判决和具体的情况,毕竟是未成年人,还是要有这方面的保护的,不能说就是整体的大家都能了解和报道开庭
但如果反正确实是判刑,有这样证据就行,就那几个孩子确实是需要严格处理
发布于 2024-04-16 12:5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 0 个点赞 👍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宣布,四名满12岁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在10年至15年之间。这一判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适用问题:根据中国现行法律,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但对于12岁至14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在犯下特别严重的罪行时,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次判决中,法院认定四名未成年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且情节特别严重,因此适用了相关法律规定。
2.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这一案件再次凸显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严峻性。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如何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以及如何更有效地教育和矫正未成年人,使其重返正轨。
3.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在这起案件中,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被认为是影响未成年人行为的重要因素。人们呼吁加强家庭监护和社会监管,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和安全的成长环境。
4. 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尽管四名未成年人被判刑,但公众仍关心司法过程中的公正性和人权保障问题。如何在确保司法公正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特殊身份和心理特点,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5. 后续措施:除了法律判决之外,人们还关注政府和社会组织将采取哪些后续措施,包括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矫治、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关怀和支持,以及对整个社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长效机制建设。这起案件提醒我们,在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同时,还需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从多方面入手,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发布于 2024-04-16 13:00・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呵呵开心每一天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鸤鸠 - 4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南侠展召 - 15 个点赞 👍
1.14以下能判10—15年,那得是干了什么枪毙18次的事。
2.但是,正常减刑后他们会20多一点就出来。
也就是说,大约10年后,会有这么四个人,干了能枪毙18次的坏事但已经没有责任了,和大学生一样年纪,能学习会思考,能跑能跳能拿刀,在你我身边晃荡
发布于 2024-04-16 16:16・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多吃苹果多喝水 - 14 个点赞 👍
就按十五年有期徒刑算吧
到时候四位三十岁不到,没学历、没文化、没一技之长、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犯罪分子刑满释放进入社会
我觉得在小区里放生眼镜蛇也不过如此吧
发布于 2024-04-16 17:0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惩戒剑主恩胜公 - 4 个点赞 👍
10-15年看起来挺重,但如果他们在监狱表现挺好获得减刑,一般实际服刑在判刑的60-70%,也就是6-10年。这些人才13岁,哪怕10年后出来才23岁,还是非常年轻,基本对一生影响不是太大,可能只是对考大学和进编有影响。
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更需要的事前,教育未成年人不是你犯了罪,只要不达到什么什么程度就不会坐牢,而是任何违法行为你都不能做。虽然老话说“三岁看小十岁看老”,但是有很多我们认为的坏学生是可以被教育转化的。
发布于 2024-04-16 16:47・IP 属地湖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张导 - 2 个点赞 👍
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引导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为了更好地引导父母履行职责,建议把孩子父母一起送进去,既成全了他们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的夙愿,也能更好地给他人以警戒。
我们的法律是可以被更改的,只要不合理的法律引起了群体声讨,那么离修法就不远了。可惜的是,我国从300万-7000万的贪污受贿量刑时,给的标准是10-15年,也就是说,贪污300万,和贪污7000万,差距也就几年,甚至还可通过坦白从宽处理。法律对贪污受贿很宽松,尺度拉得很大,这也是变相在鼓励多贪多受贿,反正差别不大,即便被抓了,也就1-2年的差距,但被抓的概率不是很高,所以贪得越多越划算。
发布于 2024-04-16 15:47・IP 属地云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沉默驴子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恩恩恩 - 1 个点赞 👍
我赞成刑责年龄降低,降到8岁都可以。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侵害的,而不是保护侵害其他人的未成年人,何况给未成年定罪已经都是轻判了。
说实话,一个小孩十岁出头就视生命为草芥,难以想象他20多或者30岁回到社会会是什么样。你把它放在监狱还是不把它放在监狱,未来都是不可想象的,放在监狱肯定比让它在社会上继续作恶好,但是放出来终究还是巨大隐患。
总有人会拿监狱出来的人再犯罪率说事,先不说国内监狱再犯罪率很低了,如果一个人犯罪了却没有惩罚,那么他的再犯罪率是100%。
编辑于 2024-04-16 18:35・IP 属地新加坡查看全文>>
Leslie - 0 个点赞 👍
热搜终于出现这种判刑的消息,力度还不够,抖音、快手、微博这些小孩多用的软件都要热搜热榜头条大广播连着播,最好多说说这些小bizaizi要被判的多惨,在牢里要多惨,震慑震慑一些未来的少年犯。
发布于 2024-04-17 00:16・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傲娇的雪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