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4UIltra陶瓷后盖事件中一些不理智的人是不是很双标?
我觉得这并不是个引战的话题,任何产品翻车事件都可以客观的讨论的吧?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魔怔网民秀智慧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确实是太不理智了,实验室结果都出来了,还能把个玻璃硬说成是陶瓷……
双标这件事也确实是很双标,别的企业出点问题喷产品,自己产品出问题了喷别的企业……
啊对,请无脑粉丝移步港股恒生科技互联网板块,救一救跌破16.60发行价好多年的小米集团-W吧,求您买几手救救破发米……
编辑于 2024-03-05 19:11・IP 属地辽宁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旋转的盖伦 - 132 个点赞 👍
主要是围华救米看的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谁喷小米我就喷华为。这太。。。
就事论事的说,这件事和华为一点关系都没有。华为也没下场关这件事情。反而oppo,一加,魅族调侃这件事。但为啥要揪着华为的辫子不放。
是不是每次提到小米龙晶还得说一嘴。nove11se,安卓鸿蒙,251,疏油层,emmc才能开始评论小米
编辑于 2024-03-06 17:31・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木金钅 - 52 个点赞 👍
雷布斯这个事情就相当于
大嘴吹了十年牛逼,告诉大家SOC特别难整,又是技术门槛又是TMD费钱,所以大家可以接受麒麟高溢价
结果雷布斯突然有一天告诉大家,我们发布了个可以比肩骁龙8gen3的SOC,项目从去年6月立项到今年 3月实现量产,也就花了几千万。。。
我就问,大嘴以后的麒麟还想不想卖出溢价了?
小米这次的所谓陶瓷就是这么个概念,只不过这是他自己作的。
雷军花了快10年时间,让大家认识到陶瓷牛逼炸了,又是手感又是硬度又是良品率,结果反手给你整了个玻璃,无论他到底是玻璃还是陶瓷,雷军吹的这十年牛逼的成果,几乎毁于一旦。
更加地狱的是,小米还是陶瓷外壳的开创者和领跑者(之一)
这也就解释了小米高端为啥难成,因为他自己都不在乎这些
我们再说的深入些
我们经常说 一流企业制定标准
比如影像,现在无论谁,夜视仪+大底+长焦就是跑不掉的,这实际上就是华为定义的手机影像,谁来都要这么整。
那么陶瓷外壳呢,原本的定义权是掌握在小米手里的,雷军十年前左右的发布会已经告诉大家什么叫陶瓷外壳(手感硬度等)。如果这次这个龙晶是华为发布的,那大家就可以说,跟雷军当初讲的完全不一样,这个龙晶压根不能算陶瓷。
现在呢,小米把本不多的定义权也就是话语权拱手相让。
而这是我作为米黑都完全无法理解小米的。
编辑于 2024-03-04 13:40・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不惑于心 - 45 个点赞 👍
整个事情的引导方向有一点点。。。奇怪。
这件事情小米的引导方向可以是:
在小米14 Ultra上,由于我们提升了影像模组性能、增加了散热能力,为了平衡机身重量,我们用了一种同样不便宜,也可以叫做陶瓷的材料。
完事了再科普一下纳米晶玻璃是个啥,有啥好处,成本也不便宜,小米研发中参与了哪些环节,最后推动中国供应链共同进步,这事也就过去了,大家皆大欢喜。
一部分消费者购买小米14U的想法可能是陶瓷质感,但更多大家在意的点还是“这个东西算不算偷工减料”,而不是这种材料是不是真的叫陶瓷。
但说实话,就我了解,从成本上看,真算不上。
结果现在成了:
吃瓜群众表示这种材料可以叫陶瓷也可以叫玻璃。
米粉非得按着路人的头说这就得叫陶瓷。
路人一脸莫名其妙你们在吵啥?
三年多前苹果开发布会说自己的纳米晶玻璃的时候,我研究过一点点供应链。
但那阵子太忙了,就没来得及写科普。
本质上,陶瓷口径下,小米14U用的和之前小米用的陶瓷是两种材料。
一种是被小米发扬光大的陶瓷材料,主要组成部分是氧化锆,具体什么特性我就不重复了。
这个材料成本不便宜,早年小米MIX上的价格大概是180左右,后来我没太关注了,现在价格应该是120-150块钱之间吧。
另一种是目前的微晶玻璃,从苹果iPhone 12开始发扬光大的,苹果叫超磁晶玻璃、华为的昆仑玻璃、荣耀的巨犀玻璃,都是这种材料,各家的差异也不大。
苹果这个材料英文名Ceramic Shield,Ceramic这个词也是大多米粉一直在希望引导的方向。
苹果发布会也给了示意图,表示为啥抗摔
固体的抗摔落能力一般与其延展性相关,而其延展性在微观层面的表现则是是否具备规则排列的晶格,举例而言,正常情况下,金属属于晶体材料,其内部存在排列整齐的晶格形状,在受到外力冲击 时,晶格之间会率先展现滑移现象,宏观层面的展现便是物体塑性形变,只有当外力 足够强时,晶格滑移无法完全抵消外力,只能通过脆性断裂释放能量,宏观层面看则是发生断裂现象,而在特殊情况下制备的非晶态金属材料,因为其内部多为非晶结构, 几无晶格滑移,因此显得更为脆弱易碎。
从这一理解出发,微晶玻璃的制备是先通过特殊处理使得普通玻璃析出微小晶相,然后在一定温度下使之长大,最终的成品是非晶体和晶体的结合体,晶体结构的存在,使得微晶玻璃在抗摔落性能上优于普通的玻璃但这个材料也很贵,苹果刚开始用的时候一块玻璃成本价是400,比陶瓷贵得多。现在随着产业链逐渐成熟,价格也降下来了很多。
如果按康宁的价格算,一平米1500-2000块钱,可以大概切出来50-70片后盖,按玻璃良率50-70%计算,一平米大概能做出来30-50片,完事了还得给玻璃厂留利润,一片到小米这成本应该是在70-90之间。
东西都是好东西,也都不便宜。
作为对比,普通的高铝强化玻璃,如果只做2.5D,一片成本大概是不到10块钱。
国内微晶玻璃之前做了很多,但大多是在建材和家电上用,前些年做不到手机级别的厚度和透明度,是这两年手机终端和供应链一起进步做出来的。
能不能叫陶瓷?从定义上也能。
所以,小米整体对这次话题的引导方向我个人觉得很奇怪。
本来可以用一段内容,表现出小米与国内玻璃供应链的共同进步,但却变成了一场辩经。
最后,附送一个彩蛋。
小米最早用上微晶玻璃的产品,不是手机。
是电磁炉。
编辑于 2024-03-08 19:0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刘延 - 16 个点赞 👍
受多年来买办思想的影响,很多人对彻底私有化的市场经济抱有强烈的滤镜。
这次事件算是个很微小的警示。
彻底私有化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强者通吃的游戏。这个通吃不是一般理解的一个企业兼并几个企业的通吃。那是初级阶段,很初级很初级。这个通吃是说,这个企业强大到了指鹿为马的地步。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论你对不对,他说的都是对的,市场里只有这一个声音。这才是通吃。
欧美市场已经习惯于这种状态了,中国市场还很不习惯。
中国市场也有类似的事情。比如说,吃味精不好。然后味精产业惨遭重创。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发现味精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味精产业已经被干死了。和味精产业相似的是中药。而且核心是一模一样的。
味精产业的特点是产品性能高度稳定有效和廉价,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技术路线基本结束了,产品升级基本终结了。你只要按部就班地开展生产就行了,几乎没有升级产品的必要性。只要造谷氨酸钠就得了。你造别的东西,也不如这个经济实惠。所以不搞死它,什么鸡精之类的东西就没法卖。
味精产业实际上进入到了中国古代的技术缓慢发展时期,或者说技术稳定期。中国古代就是进入到了相当稳定的时期,各项技术进步的紧迫性没那么强了。触摸到了当时科技基础的极限,科技的发展陷入了迟缓乃至停滞的状态。
所谓近代科学的爆发性增长,除了生产力推动的外部因素外,内部因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梳理建立起了良好的坐标系。温度的坐标系,时间的坐标系,乃至包括摄影技术在内的图像处理技术,这两个坐标系,和制图技术,极大提高了科学知识的系统性、通用性和精确性。这才是近代科学快速发展的内部因素。多年来由于西方中心主义,所有人都把视角集中到了文化、宗教、思维方面去了,直接被带偏了。又是经院哲学又是古希腊逻辑,纯粹是跑偏了。
坐标系才是关键。
味精产业实际上触摸到了一个现实中的极限。
够用,是味精产业最主要的特点。
你再怎么搞鸡精之类的升级,五花八门,都取代不了最质朴简单的味精。这就像药物产业上,随便一个药品加点东西就是新药了,通过享受新药保护期来获取高额利润,这种事情就是现在各种药企孜孜以求的事情。而这其实就是中医黑普遍存在的经济基础。因为中药和西药竞争中,中药就存在这个够用的问题。够用就行,从治病的角度说,当然是这样的。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中药压根就不需要面临现在这么强烈的攻击。这种超乎寻常的攻击力度,意味着有额外的力量下场。这个额外的力量,就是新药。
新药必须证明旧药不够用,才有公开的理由上市。但是研发新药的真实理由,却是经济利益导向的。
道德是外包装,利益是核心驱动力。
很早之前我一直琢磨中西医矛盾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后来从经济角度想,我才彻底理解了整个问题。
首先,中西医之间的矛盾是西方文化与生俱来的一个天然矛盾。西方文化中,以真正的巫术为基础的、基督教立场的赎罪券、放血疗法才是医学,以草药、矿物为基础的、源自于北欧异教徒的医学则被打成巫术消灭。也就是说,在西方文化中,科学是巫术,巫术是科学,二者是颠倒的。近代科学建立时,早期的启蒙学者当然知道宗教才是他们的敌人。但是后来的后继者都是宗教文化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只是囫囵吞枣地继承和学习了前人优秀成果,但却并没有继前人的思想——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西方文化不可能越过千年历史去继承古希腊哲学,他们就是给自己贴金——这就导致他们实际上是以对待异端的宗教态度来对待中医的。因为中医和西方文化历史上的巫术是相似的——注意,这里是用的西方文化中站在基督教角度上的巫术,这个所谓的巫术才是科学。
这是矛盾的真正起源。
披着科学皮、用着科学器材、讲着科学知识的人,用的是宗教思维。
这是起源。
其次,中西医矛盾在近现代历史上,糅合了西方至上主义的东方主义心态,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的一个具体话题。这是西方文化对其他文化进行侮辱、消灭的必然表现。
最后,中西医矛盾在现代社会,则是现代医药行业内新药和旧药矛盾的一部分。新药在专利制度下的暴利和盈利能力减退的旧药之间天然存在巨大的矛盾。中药在这里作为旧药的一部分而受到冲击。中药不完全是旧药,这我知道,防杠,在这提一句。当然了,有很多人思考问题的时候,是将别人预设为完全无知的,做不到取其精华。
总的来说,有的人特别适合被宣传糊弄。
而这些人就会构成资本垄断市场的帮凶。
你以为我跑题了,其实我全篇都在讲小米的发家史。
发布于 2024-03-02 23:30・IP 属地山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风大 可稍息否 - 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别吃我的鱼 - 12 个点赞 👍
双标的到底是谁?
她许斐自己说的陶瓷回归,啥叫回归?以前小米手机用的陶瓷重新用在这代手机上,才叫回归。
这代龙晶玻璃和mix4上的陶瓷是一回事吗?
发布于 2024-03-13 13:20・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八级大狂风 - 1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心中的星 - 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清一 - 8 个点赞 👍
如果小米龙晶“陶瓷”能够保持和以前所有使用陶瓷后壳的各种品牌手机同一水平的的手感,以及耐磨等各种大家一般认知中陶瓷应该具有特点,那么它就是陶瓷。
如果没有的话
编辑于 2024-03-04 14:11・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一身穷气的铁军 - 7 个点赞 👍
陶瓷必须是温润如玉,氧化锆,莫氏硬度8,制造成本高,很高级……
各种测评必须严格检测参数,对比,稍微指标不行就被群嘲,一个后盖打胶不均都会被嘲讽半年~~以前显微镜看屏幕排列是基操,以后硬度仪打背板也会是保留项目的……
——————————————————
很多年前小米扔出去的一个个纸飞机~~
全部打回小米的脸上
为什么大众对陶瓷的定义这么狭隘,要求这么高???
总不至于吹谁率先用陶瓷时,一个个说是小米,三环是小米供应商,华为是捡漏的。
到了现在诟病大家对陶瓷狭隘的要求硬度高,颜色必须是烧出来的时候,又诟病是华为在带节奏吧……
编辑于 2024-03-02 20:1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遥想当年少年勇 - 7 个点赞 👍
只是胜利文邹邹给小米一个台阶下,引用陶瓷学概念,让“万物”皆是陶瓷学范畴。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是一家世界500强,如此强大的资本面前,一个up和普通人一样,如蝼蚁草芥。
抛开万物皆陶瓷学的范畴。龙晶陶瓷是微晶玻璃,也就是玻璃这事,板上钉钉的。虚假宣传,板上钉钉。天王老子来了他也是微晶玻璃。不然遥遥领先的小米法务还不第二天就出声明警告胜利?难道胜利比余大嘴的面子还大让米法都畏惧?从爆出到现在,官方屁都不敢放一个。
发布于 2024-03-07 10:35・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太阳 - 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tony - 5 个点赞 👍
哥啊。。。
什么才算是陶瓷
当年小米开发布会的时候
一条一条列出来的
莫氏硬度硬度8,成分氧化锆,加工方法,怎么判定,每一条都讲的清清楚楚。
现在你说双标
那也是小米自己双标啊
自己把自己说过的话都吃了
发布于 2024-03-03 14:06・IP 属地山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电动苹果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科技到期 - 5 个点赞 👍
其实,双标的只有军儿。他嘴里说的后盖莫氏硬度为8,但他做出来的货,实测只有6。按题主的意思,军儿是不理智的。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阿拉伯数字双标了,在军儿演讲的时候,“8”代表的是“1+1+1+1+1+1”,民众觉得,“6”是“1+1+1+1+1+1”。唉,小学一年级的算术,好难。
发布于 2024-03-07 14:43・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风雨城主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职业划水员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茄子下山 - 4 个点赞 👍
等到有一天,有人开始给我们科普 粮厂汽车铝合金车身用的铝合金是含有某些晶相的其他金属合金也叫铝合金的时候,硬度、韧性都比传统铝合金低一点,但他还是铝合金,车主们会怎么想?
指鹿为马的赵高会怎么想?
开历史先河的粮厂会有一个成语来形容吗?
大概率不会,因为人家账上至少躺着一千亿呢,对吧?
发布于 2024-03-03 22:4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老李号澜清 - 4 个点赞 👍
米粉以为这件事恶心的是花粉或者其他厂商的粉丝
其实其他人都是看热闹的乐子人
真正恶心的是真金白银支持你米高端的这帮人
结果这帮买红米的“真”米粉把人家喷的啥都不是,还把别人打成haigo
然后呢,吵架你米赢了,你的高端智商税卖给谁呢?
发布于 2024-03-05 21:57・IP 属地海南查看全文>>
输天半子 - 4 个点赞 👍
马上要开两会了,奉劝一些代表提出建议,要求国家给一些行业龙头企业一定的执法权力,对高价低配,滥竽充数,以次充好,收割消费者等行为和企业直接进行行政处罚
编辑于 2024-03-06 08:47・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一步莲华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云起山坡 - 4 个点赞 👍
雷军与小米是非常爱惜羽毛的,这也导致小米是一家控评实力强大的公司。
冰冷的40亿相关舆论曾被小米投诉删除
雷军曾经自称偶像为柳传志,如果在互联网上发布这个言论也可能会被投诉删除。
米粉在B站上发布的关于买华为和买小米的视频也被小米投诉删除。
博主调侃小米时称雷军为军儿也被小米投诉要求删除。
但凡小米有足够的底气,早就会投诉删除胜利文绉绉的视频了。
所以这说明什么呢?
如果小米真的有底气,就算不投诉删除,那也该正面回应吧?纯靠米粉来说话是否是底气不足的表现呢?
编辑于 2024-03-06 16:25・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邱票 - 4 个点赞 👍
作为一个小米旗舰手机用户,五味杂陈。。。
当年首发入了11u,但是那货拍照算法对云彩涂抹太严重,外加发热。。。后面首发换了12su,个人认为是非常好用的一部手机。。。想等着后面继续换15u,结果军儿给我整这一出。。。
稍有智商的人就能明白小米这个在搞啥。。。某些名词在某些圈子是有特指的。比如菜谱上写盐一勺,那就是氯化钠一勺,不是碳酸钠(苏打)一勺,虽然这俩都是中学化学意义上的“盐”。广义讲,水泥都是陶瓷。。。。。。特别是他们是公关经理还在wb嘴硬,合着咱就是装睡的人了。。。真是令人作呕。。。估计以后不太会买小米的产品了。
注意,是小米产品,不仅仅是小米手机。。。
附一张当时12su的首发礼盒,雨伞和杯子都在用,不得不说当时的徕卡德味滤镜相当不错,毒德大学!
编辑于 2024-03-06 14:43・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想不出名字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遥遥领先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苍茫 - 3 个点赞 👍
确实双标。
某厂手机到现在还是盲盒,连芯片参数都不敢报,各大水军拼命夸。
这时候也没人关注消费者的知情权了。
某厂发布会明白说了自己研发了一种新陶瓷,相比传统陶瓷减重50%,强度有较大提升,学过材料的人都应该知道韧性和硬度不可兼得。哪怕你没学过,也应该知道,当一些参数提升的时候。另一些参数会下降,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如此。
如果这个世界有一种陶瓷,相对于氧化锆陶瓷能做到减重50%,强度大幅提升,硬度不减。
那么这种物质可以改变世界,知道吗?
我不理解这些人真的没想过吗?还是连这点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然而不影响他们跟风骂。
感觉某厂水军对于人性和我国人民的受教育水平简直了解到可怕的程度了。
相较之下长城就是个渣渣。
同样是找不到对手的问题,只能从犄角旮旯找毛病,迪子就是长城认证好车。某厂就是欺骗消费者偷工减料。
有的时候,双标的就是被愚弄的这群人。
当然,他们不自知,还自我感觉良好。
发布于 2024-03-04 07:14・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王小帅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浮生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