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首尔之春》中的台词「失败才是叛国,成功就是革命」?
- 2 个点赞 👍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赢了你就拥有一切,当然,输了也就一无所有。
查看全文>>
9年教育漏网之鱼 - 2 个点赞 👍
怎么会有这么多喜欢全斗焕的,忘了反对他的平民都被打成肉酱了吗
查看全文>>
键盘侠清理队队长 - 1 个点赞 👍
不就是成王败寇那一套,太low了
卷款遁逃海外才是为了自己。 为了人民 为了国家才来革命 大丈夫今死国矣
查看全文>>
干旱河谷 - 0 个点赞 👍
韩国版的“成者王侯、败者寇”
查看全文>>
飞翔的闲人 - 0 个点赞 👍
还不是不及财阀舔美国来得积极嘛!!
韩国这些人上上下下有什么关系?
只要狗群里新狗王对你还是一样服从就可以了。
家畜的内部斗争讲个毛子的正义和正确?!
韩国人就是狗,区别只在于做美国人的狗还是汉人的狗。
狗脑子大概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韩国财阀可以搞得韩国死去活来,美国人作为人也一样被财阀搞?!原来大家都一样啊,于是更开心得做美国的狗了。
查看全文>>
画地为牢 - 571 个点赞 👍
《首尔之春》有两个设计很重要,但鲜有人提及。
第一是封闭的视角。整部电影普通民众只出现过一次,在一切已成定局时,三五个不知所措的首尔市民呆立街角,茫然无措,观望着远处的对垒。历史已然降临,而大多数命运被改写的人,尚浑然不觉。这是《首尔之春》最彻骨的政治寓言:
在历史面前,普通人是河中之沙。那决定性的改道、截流和潮汛,沙子无法左右。
如人类历史上一切地标、一切象征物,首尔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数量概念。它是足够数量的身份与关系网络穿织而成的一个实在空间,一切城市与政权同理。但这样的空间被彻底颠覆时,构成其基本数量条件的多数首尔人,却并不在场。
很多观众会觉得《首尔之春》枯燥,好像一场沙盘推演,但我相信这样的视角克制是有意为之。历史就是这样发生的,发生在一场仅持续数小时的、由十数人摆弄左右的即兴之间。
第二是语言的变化。语言是人伪装和交锋最外层手段。《首尔之春》语言系统的逐层降级,政治寓言-军事语言-日常语言-私人语言——这弥补了电影视角的封闭。
事变最开始我们听到的是“政治语言”,全斗焕集团试图在政治上标榜其行动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随着事态进展,一切沟通降维到“军事语言”,人的立场选择与命令服从,在极端情况下被降为单纯的军事对比。
而在李泰信率104众对垒时,国防部长的喊话已经是情绪化的日常语言,你小子,喂你小子是在命令我啊?气死我了,你现在不是司令了!这是历史关头,决定历史的人竟这样狼狈而粗鄙。
到大势已去,李翻过路障来到全斗焕面前,最后那段话已经是纯粹的私人呓语:你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他是在说,无论政治上,军事上,你赢了多少,但在我这个败者眼里,你永远赢不了,我鄙视你——这是私人的情感。他已经是普通人,而在历史到来时,普通人最后的尊严也只有这点私人情感。
赢得一切后,全斗焕隐忍狂喜,进入厕所后才放声大笑。他一边排泄一边发笑,这是恐怖的一幕。《首尔之春》提醒当代观众,历史随时有可能再次成为一个玩具,一把尿壶,在一个厕所大小的空间里被秘密决定。而在那一天再次到来之前,普通人应当有足够的记性来记住这一切,有足够的敏感在私人生活被侵蚀时、察觉到历史的踪影。如阿列克谢耶维奇所说:
最终我们是生活在历史中,而不是宇宙之中。
发布于 2024-02-17 22:10・IP 属地山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李伟LeviAckerman - 160 个点赞 👍
这个问题,《第五共和国》的主题曲《Deus non vult(绝不饶恕)》已经做了解答了。
就算人类会宽恕历史,但上帝绝不轻饶。
全斗焕赢了一时的胜利,当上了总统,但韩国人民永远记住张泰玩将军,永久记得伟大的光州人民,第五共和国的所有凶手都遭到了清算,
就算是一千年后,全斗焕的名字依然被人厌恶,但光州永远不朽。
发布于 2024-02-17 20:53・IP 属地马来西亚查看全文>>
泰伦惩戒骑 - 13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太行 - 101 个点赞 👍
常凯申在412背叛gm之后还不是一口一个gm。
但是你会认为常凯申是个gm者吗?
常凯申喊的口号,用的话术和肉喇叭们如出一辙。
不是会说gm就是佐翼的。
有人认为朴卡卡的哭跌打和全小将的西比西比哭跌打是gm吗?
编辑于 2024-03-16 00:10・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大汉魏王曹孟德 - 81 个点赞 👍
套用我在全小将死的那天的回答。
国内目田很长一段时间对光州和全小将是讳莫如深的,原因就在于他和他的政权体现的真正问题根本不在他本人,而是在于深度殖民韩国背后的那个让中国目田寒蝉若噤的巨人。
这也是为啥全小将被棒子咬牙切齿,但最后却是标标准准的善终。
而反过来说,为什么这句台词看着又不那么对?
因为也是同一个原因,全小将,或者说整个南朝鲜历史的所有领导人,他们即没有“成”,更未当“王”。
你真的是这片土地的王吗?即使你成了总统,掌握空输。
你看,所有高赞都在围绕这句话本身,却从来不肯讨论“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就好像南朝鲜人民在影院里对着全小将咬牙切齿,但一出影院又把票投给对着星条旗奴颜婢膝的政客一样。
叫不醒装睡的人。
这点上,整个南朝鲜,从全小将到看这部片子的百姓,都在装睡。
编辑于 2024-03-12 21:27・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高群 - 77 个点赞 👍
本来首尔之春就是标准←的样板戏,还拍得跟旧军部有机会赢一样,实际张泰玩出门就得让首警司的人打死。最搞笑的是郑升和也不喜欢金大中。新旧军部之争是我们老→内部纠纷,关你们←什么事?
发布于 2024-09-27 18:18・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Masumi Mutsuki - 7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康无疾 - 68 个点赞 👍
这句话还是很有哲理的。
站在韩国国家利益的角度上看,朴正熙搞516政变毫无疑问的是进步的。因为张勉这个亲日派目田的统治风格主打一个窝里斗和软弱无能,除了吃美国过剩农产品外啥本事没有,第二共和国的韩国政治生态混乱不堪,百姓贫困,国家落后。放任第二共和国的那群目田继续胡搞下去,韩国自己就得崩溃。所以朴正熙的政变,开创三共,稳定了韩国的政治、经济秩序,建立韩国工业化的根基,给韩国建设了一个稳定的内政和外交环境,为未来韩国成为发达国家奠定了基础,所以客观来说,朴正熙的军事政变是进步的。
但是,就很符合这句话,如果朴正熙的政变失败(事实上朴正熙的政变搞得水平也不算高,自己在最后关头怂了,差点放弃。自己灌了自己一堆酒壮胆),那他就是“叛国罪”,会被历史遗臭万年。第二共和国张勉政权就算再废物,再误国误民,那也是占据正统地位,可以把朴钉在耻辱柱上。但是朴政变成功了,他就不是叛国贼,而成了韩国汉江奇迹的伟人。
ps:以前有左派朋友这么说过,如果朴卡卡三共结束就走,不搞四共三选改宪,他的历史形象就是再造共和的英雄了(扯远了)。
回到《首尔之春》的主角全小将,那是一样的道理。崔圭夏郑升和这些人有治国能力吗?很显然没有。如果没有全斗焕搞双十二事变,那么韩国是什么样子的?
全小将接手的韩国,其实,朴正熙时期的统制计划经济已经走入了僵局。
虽然朴的计划统制经济创造了汉江奇迹,然而到了七八十年代,形势渐渐起了变化。高度统制的计划经济,和腐败丛生的国有企业,渐渐成了韩国经济发展的桎梏。八十年代时,韩国工业制品领域存在的问题、官僚主义金融体制导致金融领域内市场机制的失灵。从朴正熙到全斗焕时期,韩国没有私有银行,而国有银行由政府严格控制,换句话说,韩国的银行在政府的操纵之下不是靠权衡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评级来放贷,而是全靠政府指令,也就是说那个时候韩国的金融领域全靠政府官员凭借手中权力指挥运作,导致了韩国金融领域的不良经营和经营亏空现象愈来愈严重。到了朴卡卡被除虫射日的70年代末,韩国的第四个五年计划都没有完成,四五计划实行失败。进入八十年代后,韩国自朝鲜战争停战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爆发了经济危机。曾经欣欣向荣的韩国经济已经发展到债台高筑,企业腐败严重,管理体制僵化,政府指标不符合实际等诸多负面情况。
等到全小将上台后,对原本的大量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和自由化改革,反而成了挽救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全斗焕政权开始减少政府对企业和经济的直接管理,减少原本大量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对大量国企进行私营化,除了公共性大、需要巨额投资、私人无力经营和不适合私有化的企业外,开始大规模部分地私营化改革,反而激发了企业们的经营活力;实行金融自由化,开放资本市场,将五大商业银行股份出售给私人,其余商业银行业开始逐步私营化,放松对外国投资的管制。
这些自由化措施反而让韩国企业和经济重新焕发出了活力,继续维持了繁荣的发展。从全斗焕时期开始自由化改革到后续民主化后的进一步改革,从八十年代开始韩国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80年韩国经济增长率是负的5.3%,1981-1984年韩国实际平均增长率达7.2%,1985年的实际增长率也达到5%,而按照批发价格计算,韩国通货膨胀率则从1980年的38.9%下降到了1984年的1%左右。1980年韩国的总储蓄率是23.8%,1983年就达到了30.4%;经常项目逆差从1980年的53亿美元下降到了1984年的14亿美元, 同期经常项目逆差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下降到了不到2%;而出口贸易也是迅猛增长,1980年韩国出口总额175亿美元,到了1985年突破了300亿美元;同时借助八十年代中期的“低油价、低汇率、低利率”三低利好的东风,自由化改革之后的韩国第一次开始有能力减少外债。在1986/1987后经济持续好转。所以说,没有全斗焕上台后的新自由主义改革,继续延续朴卡卡时期的计划统制经济,那对韩国的未来只能是死路一条。在这个角度来说,全小将可以说是再造韩国经济的第二个“天降伟人”了(手动狗头)。
回到电影台词本身,如果全小将的双十二政变被扑灭,韩国被崔圭夏郑升和金桂元这些朴卡卡身边的这些没什么能力的,只会对卡卡摇尾巴的四共狗腿子官僚们掌握,没有搞改革的动力和魄力,那么韩国未来会如何?
继续延续朴时期的官办统制计划经济,韩国估计在八十年代末就得学东欧那些货色一样被巨额债务拖垮。
但是,如果全的政变没有成功,韩国经济真的垮了,那么史书上只会记载全斗焕是的搞阴谋的反贼。而全成功了,他就把政变美化,开启韩国经济的下一个时代。
成者王侯败者贼,所有人都知道的这个道理。
ps:尤其是和韩国六共的那些目田进步壬相比,金大中塑造了财阀政治,卢武铉打造了三星共和国,文在寅把房价炒上了天……人就怕对比,这么一对比,反而全小将显得还没那么目田了。
所以问题的这句话本身很合理,符合历史唯物主义。
顺便再说《首尔之春》这个电影本身,这个制作组的三观本来就有些问题。他们上一个作品《南山的部长们》,里面为了反对朴正熙和车智澈,就开始美化金载圭!那个电影里面金载圭都被吹嘘成忧国忧民的民主英雄了。然而历史事实是金载圭本来就是朴正熙的刽子手,他帮朴卡卡图图镇压的民主人士还少吗?除虫射日只是他看卡卡逼他自己背釜马的锅还想用完就丢十分不爽罢了,哪有电影里那么伟光正?
虽说张泰玩将军没有金载圭部长手上那一堆黑历史和血债,历史形象还不算坏。不过作为本身的专制威权韩国四共统治阶层的一员,过分美化拔高,实在没有那个必要。
至于郑升和?那就是个大贪官,他自己就收过全小将的黑钱,算个锤子的正面人物?一群朴卡卡麾下的鹰犬争权夺势,有必要非要美化其中的任何一方吗?
编辑于 2024-02-18 17:01・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寺内正道 - 26 个点赞 👍
因为全斗焕是朴正熙一手培养起来的心腹。朴正熙夺取韩国最高政权之前,只是少将军管区司令官。朴正熙发生516军事政变后,不仅搞掉了陆军参谋总长张都暎中将,还迫使大统领尹潽善下野。朴正熙在宣布参加大选脱掉军装前更是晋升陆军大将。
支持朴正熙政变的主力是部分中下级军官(尉官,领官),而这批人在朴正熙掌权后一并鸡犬升天,被称为“516一代”,代表人物诸如金钟泌、车智澈、朴钟圭。516军事政变在朴正熙统治期间,也被称之为“516军事革命”,宣传为“长期隐忍自重的军部为拯救百尺杆头的韩国国势而进行的决起”。
朴正熙做为全斗焕的政治教父,全斗焕的双十二军事政变可以说是五一六军事政变的翻版。
附朴正熙、全斗焕时期歌二首。
【【双语歌词】5.16革命之歌-哔哩哔哩】 https://b23.tv/IGq6xyr
【先進祖國創造 正義社會具現-哔哩哔哩】 https://b23.tv/Db02365
发布于 2024-02-17 21:00・IP 属地内蒙古查看全文>>
金载圭 - 2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技官 - 20 个点赞 👍
前提是能永远胜利,电影中全斗光(历史上的全斗焕)说“成功就是革命,失败就是造反”“我们创造的光荣会持续很久”,但是全斗焕通过不义手段得来的胜利和权力,只维持了不到8年就被韩国人民推翻。
全斗焕成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法院判处死刑的总统,虽然他通过自己厚实的政治根基,迫使第六共和国当局做出妥协对他进行了特赦,但他的余生在韩国法律上依然是一个重罪犯,无法在政治上复出,不管是当代韩国社会还是韩国法律对他的定性都是一个犯下军事叛乱罪和屠杀人民罪的罪犯。在韩国社会关于历代韩国总统好感度民调中,全斗焕常年垫底,在历史耻辱柱上受尽韩国社会唾骂。
余生的全斗焕面对着无尽的官司和司法部门频繁的上门炒家追讨赃款,90岁高龄还得上法庭接受审判,直到去世前不久都还得上法庭,他在五共时代创建的政党在第六共和国时代几经改组后,选择把他这个创始人视为负资产。
图为去世前三个月时,全斗焕最后一次出现在法庭
全斗焕晚年很喜欢来东方大国,因为只有在这里他能得到礼遇,只有在这里他能昂首挺胸,不用担心被唾骂
但同样全斗焕也是个识时务的人,他在最后关头选择妥协下台,否则面对他的下场,大概率会是
发布于 2024-02-27 14:30・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庄周言 - 8 个点赞 👍
看完该剧感慨颇深,又下了知乎。
感觉韩国得军事政治斗争,出奇得幼稚。
反叛方,执着于总统的许可。居然有两次讨要许可的情节。
都已经选择武装叛乱了。
既如此,不如直接控制总统,签下许可就行了。
如果实在不愿合作,到时候榴弹致死。也就死了。
政变之前,还是军事政变。没有制定PlanB,所有事情都有种随机应变的感觉。
也没确立绝对的领导权。斗争的目标,统一的信仰。
简直像一场成人的家家酒
说到具体斗争,特战部队,早该待命了。何至于大战已起,还要去请求出击。
首都守备司令,三个首都防务长官,都应约而来了,就该直接控制住,还让其返回控制局面。
简直可笑至极。
好像有点站在叛军的立场思考问题,实际是这样的。
叛军核心是没有家世背景的陆军将领,组成的一心会。
BUFF叠满了。
不知真实历史如何,他们如果胜利,韩国政治清明的时间应该会持续长一点。
也不会遗留如此多的世家财阀,把控政局。
没看完,最后渲染悲壮,刻意选择不符逻辑的死亡坚守。
这时候更好的选择,不该是带领陆军将领出逃,(又没有封城,又无控制)调集大军联合美军。
剿灭叛军嘛。即使逃不了,被叛徒出卖,去美国大使馆,美军驻地总是可以的吧。
国防长官,不是刚从那边返回。
电影怎样暂不评价,剧情过于幼稚了。也可能是国内史书的渲染太多。
窃以为国外战争实力不是那么突出,政治斗争也该更严谨惊险一些。
发布于 2024-02-17 23:57・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COsai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M3小蘑菇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理想三和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波波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