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回答

如何评价《首尔之春》中的台词「失败才是叛国,成功就是革命」?

不想兵变孔有德
571个点赞 👍

《首尔之春》有两个设计很重要,但鲜有人提及。

第一是封闭的视角。整部电影普通民众只出现过一次,在一切已成定局时,三五个不知所措的首尔市民呆立街角,茫然无措,观望着远处的对垒。历史已然降临,而大多数命运被改写的人,尚浑然不觉。这是《首尔之春》最彻骨的政治寓言:

在历史面前,普通人是河中之沙。那决定性的改道、截流和潮汛,沙子无法左右。

如人类历史上一切地标、一切象征物,首尔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数量概念。它是足够数量的身份与关系网络穿织而成的一个实在空间,一切城市与政权同理。但这样的空间被彻底颠覆时,构成其基本数量条件的多数首尔人,却并不在场。

很多观众会觉得《首尔之春》枯燥,好像一场沙盘推演,但我相信这样的视角克制是有意为之。历史就是这样发生的,发生在一场仅持续数小时的、由十数人摆弄左右的即兴之间。

第二是语言的变化。语言是人伪装和交锋最外层手段。《首尔之春》语言系统的逐层降级,政治寓言-军事语言-日常语言-私人语言——这弥补了电影视角的封闭。

事变最开始我们听到的是“政治语言”,全斗焕集团试图在政治上标榜其行动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随着事态进展,一切沟通降维到“军事语言”,人的立场选择与命令服从,在极端情况下被降为单纯的军事对比。

而在李泰信率104众对垒时,国防部长的喊话已经是情绪化的日常语言,你小子,喂你小子是在命令我啊?气死我了,你现在不是司令了!这是历史关头,决定历史的人竟这样狼狈而粗鄙。

到大势已去,李翻过路障来到全斗焕面前,最后那段话已经是纯粹的私人呓语:你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他是在说,无论政治上,军事上,你赢了多少,但在我这个败者眼里,你永远赢不了,我鄙视你——这是私人的情感。他已经是普通人,而在历史到来时,普通人最后的尊严也只有这点私人情感。

赢得一切后,全斗焕隐忍狂喜,进入厕所后才放声大笑。他一边排泄一边发笑,这是恐怖的一幕。《首尔之春》提醒当代观众,历史随时有可能再次成为一个玩具,一把尿壶,在一个厕所大小的空间里被秘密决定。而在那一天再次到来之前,普通人应当有足够的记性来记住这一切,有足够的敏感在私人生活被侵蚀时、察觉到历史的踪影。如阿列克谢耶维奇所说:

最终我们是生活在历史中,而不是宇宙之中。

发布于 2024-02-17 22:10・IP 属地山西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李伟LeviAckerman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