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近日指出,「不是找不到工作,是享受的工作不太好找,艰苦的工作你又没有勇气去做」,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 3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Schumann - 2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这话对不对呢?说对也对,但是归根结底就是另外一种“反思”。
如果所有人都用郑强这个思路来反思,那中国现在应该还留着辫子,美国还在蓄奴。
这个本质上和另外一个问题一样,中年人要提高自己,但是一定要警惕那些只提“提高自己”,故意不谈“年龄歧视”的人。
我来说个极端又理想化的情况:今天一个三清或者三北的计算机系博士毕业,算是天选模版了吧?大概27-28岁,在北上深入职中国最牛逼互联网科技公司,大概年包会在55-60万之间。扣了税省吃俭用大概一年能剩下30万。假设他工作到35岁,能存下大概200-300万人民币,这已经是人中龙凤了。这时候如果他买房,200-300首付大概是一线城市最基础的上车盘,然后即使是上车盘还需要还上30年房贷。而他这时已经35岁了,在中国的职场年龄压力下,他真能保证自己未来的30年收入曲线吗?
所以其实今天即使你是超一流定制模版账号开局,也需要有转世前的资源继承,否则也很难在一线站稳中产。如果这个不叫固化,我不知道什么才叫固化。
编辑于 2024-01-10 02:34・IP 属地美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一直住顶楼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这话可不是郑强最近才说的,N多年前他就说过,他以前的演讲里也多次强调过。
但这句话其他普通人说都没毛病,唯独郑强说了最没说服力!把自己的子女都安排到事业单位,都安排最轻松的工作,然后叫嚣着:“年轻人不是不是找不到工作,是享受的工作不太好找,艰苦的工作你又没有勇气去做!”这难道不是自己得利,让他人去做炮灰,给自己当垫脚的做法吗?
尺子之所以能丈量别人,是因为自己身正!如果自己屁股都长歪了,又有什么资格去说教别人?
祖国是需要人去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去做艰苦的工作,但,难道不是郑强这样的人以身作则的冲在最前面吗?难道不是郑强这样的人安排自己的子女冲在最前面吗?自己躲在后面享福,让他人去做炮灰?这是一个退休教授说得话???
你不冲在前面以身作则也没人怪你,但,你自己都做不到,却要说这样的话,让别人去吃苦,谢特!赶紧闭嘴吧!
编辑于 2024-01-10 05:56・IP 属地湖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渔与愚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不认可这句话呢?
因为父母每天都会教导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既然如此,那要“教授”干嘛?
但是从WY新闻最新发布的纪录片《如此打工30年》中
讲述的合肥平均年龄55岁左右的农民工凌晨4点开始等活,有人连380的医保都交不起!
难道看过视频的朋友也觉得他们不是找不到工作,是享受的工作不太好找,艰苦的工作你又没有勇气去做吗?
那他们50,60了却也享受不到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因为年轻的时候没听过教授这句话!
所以才年轻不吃苦,老来必受苦吗?
投个好胎才是决定了这一切的重要性
不需要吃苦,不愁找工作,就可以享受
发布于 2024-01-10 14:54・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没头脑与不高兴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撒子 - 14 个点赞 👍
我高考前,家里所有人都对我说“现在努力学习,以后就能轻松”
等我毕业在工地全年无休,想考个有双休的事业编工作,家里所有人都指责我是懒汉!只因每个月有1200元的工地补助!
查看全文>>
好梦易醒 - 2 个点赞 👍
郑强说得对
无力反驳
但是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过分了,我做艰苦的工作我上什么大学,不是说好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吗?
查看全文>>
BIU - 1 个点赞 👍
咱们先说好,我没勇气做艰苦的工作,那我也没钱生孩子,有些个人可别急啊。谁急谁孙子。
查看全文>>
左梦天空 - 1 个点赞 👍
我觉得郑强说的话很多人都会说,所以能不能把郑强开除,让他的勇气去征服一下艰苦。
查看全文>>
DeepBlue0918 - 0 个点赞 👍
为什么要有勇气去做艰苦的工作?不去做享受的工作是因为不想吗?
查看全文>>
社会主义好青年 - 0 个点赞 👍
有没有可能是工作不太适合自己呢?因为合适的工作需要匹配度,需要实践,更需要 树立对于自己的认知度,建议可以使用九型人格来了解下自己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够事半功倍哦。加油
九型人格查看全文>>
子曰在心理小屋 - 0 个点赞 👍
不是大家不能吃苦,而是因为我本科/研究生毕业后,你让我搬砖(真搬砖),这种苦我怎么吃?我们公司刚毕业的人也很卷啊。吃苦/卷的前提是,我通过这种吃苦/为公司免费贡献的方式,使我自己更值钱,能卖更好的价格而已。
总不能苦哈哈干了两三年搬砖的活(以真搬砖为假设),发现连跳槽的机会都没了。
查看全文>>
星宇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tujiaxin - 142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长腿欧巴昊哥 - 139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岁寒时 - 978 个点赞 👍
这句话前半部分没错,后半部分其实最重要的没说。
「不是找不到工作,是享受的工作不太好找」这句话基本没问题。
大家常说“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其实不是“找不到”,毕竟中国14亿人只有7千万左右的本科生,如果本可能都找不到工作,其他人得饿死。是“符合本科生预期”的好工作不好找。
所谓“好工作”就是大家口中的“钱多、事少、离家近”,那么解读为“享受”的工作也没有大毛病,这话算不上贬义,毕竟人类的文明史就是“追求享受”推动的。
为了能更持久、更舒服“享受”,我们才会耕种粮食,发明科技,改造山川,实现了现代化。
追求“享受”是人类镌刻在DNA里面的生存本能之一。所以职业没啥羞耻、批评的。
而「艰苦的工作你又没有勇气去做」这句话就属于没说完整了。
像是大厂程序员、银行接待员、年轻老师都是要吃苦的工作,年轻人从不缺乏「勇气」去尝试;互联网大厂经常要加班,年轻人也没追求「享受」不愿去。
年轻人其实不怕吃苦,怕的是“眼前吃苦拿不到对应的回报,未来持续吃苦到五六十岁,甚至因为你甘愿吃苦被扣上了‘好忽悠’的标签,终身吃苦。”
举个例子:
我曾经在一个小广告公司打工,那时候国内地产正热,年底公司接了个给地产公司策划新年晚会的活儿,做的口碑不错,同行互相推荐,结果从12月到春节公司接了又七八场类似活动。
每场晚会都需要出策划,帮对方排练节目、彻夜监督搭建舞台、彩排测试、还要联系各种制作公司,普通人干一场就得缓俩礼拜。但挣钱的机会就这么俩月,生意上门老板不能不接。
会议室里,听说接下来还有六场活动时候,所有员工都怨声载道,有人当场就要请假回家过年。
结果老板话锋一转,宣布这几场活动预算都是30万以上,公司决定和员工“五五平分”,一场活动不管赚多少,公司占一半,剩下的参与者按岗位分钱。
财务拿个计算器劈里啪啦算了下,一场活动下来每人差不多能分1万多,坚持辛苦俩月,过年前每人除了工资还能拿到十万左右的奖金。
于是会议室气氛立刻就变了,旁边的小姑娘大喊:“老板,我们年轻人不怕辛苦,出来就是辛苦挣钱的。”所有人跟着哈哈大笑。那一年,我挣到了毕业后最多的一笔钱,也累的大病一场。
新闻中说“作为长者,成长历程的教育就是年轻的时候可以吃点苦。”
是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没得选。那时候国内哪个行业不吃苦?
老一辈常说,那时年轻人理想理想都是“考大学、出国”,否则不是种地就是当工人。
而这三条路也同样不轻松,只不过吃苦后未来的道路更宽广一些。有不少人都是清晨在公园里读英语,一边帮家里干农活一边考大学。
但是,走这几条路的人都知道——吃了眼前的苦,未来40岁以后多半不用吃苦。实际上,能在80年代走这三条路的人基本后来也都混的不差。
而更多他们的同龄人,年轻时也在田里、工厂里卖力,一直到40岁、50岁,然后下岗了、种不下去田进城当农民工了,现在每月农村社保一千元都不到,依旧在吃苦。
于是才拼劲全力把孩子送进大学,就是希望他们不走以前自己的老路。
在前途有希望的时候,其实每个人都不怕吃苦,只要吃苦有回报,未来有憧憬,晚年有享受。
一位今天在大学教书的老者,可能会认为是“年轻时自己吃苦考上大学”才有的今天的成就。
但实际上并不是全部真相。
年轻时“吃苦”和今天的“享受”,是必要不充分条件。那个年代人人都在吃苦,但只有“选对了工作”的人,50岁才能开始享受。
他们如今能在舒服的办公室里,恰恰不光是因为能吃苦,而是“找到了好工作”。进了大学系统。
如果“没找到好工作”选择了去田里、工地吃苦,那么很可能到了50岁还在吃苦。
还有一些老板,用“现在吃苦=未来享受”安员工情绪,实际想的是“你不吃苦,我怎么享受”。
实际上“吃苦”只是“成功”的条件之一,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那个条件。
那些富二代在外国念工商管理,回国接手家业管理公司,同样不轻松。但如果哪天成功了,更主要的原因是做的管理层。他要是当保洁,吃多少苦也没用。
既然怎么都要吃苦,到底毕业后进入什么行业,在什么公司“吃苦”就更重要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做那些低价值、要吃苦的岗位,正是因为这些岗位没有什么上升空间,得不到社会尊重,未来也看不到什么前途。
不是现代年轻人怕吃苦,是现代的年轻人会上网了,思维更成熟,也能理解一些社会规律了。他们从不怕吃苦,而是厌烦那些嘴上说着年轻人要吃苦,却先把子女送上享受位置的人。
吃苦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吃苦后的每个人是否都有公平的回报。
关注也说,阅读更多有趣的思想。
编辑于 2024-01-10 15:26・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也说 - 87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4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封回 - 11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卡多莫西 - 89 个点赞 👍
经常被我约出来喝茶聊天的老领导和郑教授有着不同的看法。
他也会回忆,“哎呀,小时候生活苦啊,天天吃土豆填饱肚子,还要准备高考。那个时候每天累得很,生生给我熬出了胃病和神经衰弱。”
但是对于年轻人是否有必要“没有苦创造条件也要吃苦”这个问题,他老人家如是说——
“我费这么大的劲,奋斗到今天的地位和收入,不就是希望老婆儿子可以过得好一点嘛!为啥要没事找事吃苦……我看着现在的小孩们上学太累了,不想让我儿子卷课本上那点东西卷生卷死的,所以我直接让他上了国际学校,申请了名校本科。”
“那以后读完他是回来还是留在外边呢?”
“当然是看他自己的选择啊!想做科研就做科研,想创业赚钱就赚钱,或者gap两年到处去走走看看涨涨见识也行!”
“唉,当您儿子太幸福了……”
“我当初招你们进来的时候,也是希望给你们营造出一块净土,帮你们挡住风雨,让你们做一点自己喜欢的研究。我觉得我当年做得还可以吧?”
“太可以了!有您在的那几年,乱七八糟的事情比现在少很多,而且您还让我们花您的经费,还不逼着我们出成果……”
“其实无论是我还是你们的导师,都是希望你们可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学者,毕竟不可能在我们的羽翼庇护下过一辈子。不过现在的年轻人们确实比我们那时候还难,卷的越来越厉害了,唉,博士越来越多,也是没办法。”
“那您觉得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够努力,吃不了苦吗?”
“当然不是啊!现在的小孩们都很拼啊!只能说我们小时候吃了一些苦,长大以后吃到一些发展的红利;你们小时候比我们生活条件好很多,但是长大之后遇到了更加激烈的竞争。没办法,既然不能改变大环境,就努力适应吧!”
所以,优秀的长辈会承认时代确实在变化,而不会把所有的锅都扣在年轻人头上,更不会把一切都归因于年轻人不肯努力、不能吃苦。
编辑于 2024-01-10 02:08・IP 属地天津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佳人李大花 - 57 个点赞 👍
不如我们再刨根问底一下,
那么“享受的工作”是谁找到了?
不就是既得利益集团嘛,
事情这不就简单了,
既得利益集团把享受的位置占了,
然后指着年轻人:艰苦的工作你不愿干
发布于 2024-01-11 21:5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青山布衣 - 50 个点赞 👍
上位者、或者说既得利益群体(非贬义,而是说这类世俗意义上的社会成功人士),他们是真的、发自内心地这么想的。
天道酬勤?只有特定历史时期,现在这世道阶级基本固化了。
他们真的觉得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的努力,而不是社会的、历史的发展阶段带来的必然结果。
他们真的觉得“你们年轻人就应该好好打工、好好服务”。
他们真的觉得“你们年轻人不吃苦谁吃苦”。
他们真的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太不能吃苦的,不像我们当年。。。”
他们真的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不应该抱怨买不起房,买不起就应该更加努力工作”
他们真的觉得“只要你努力,你是可以成功的”
大人,时代不一样了,你当年清华北大浙大毕业的时候,可以认为只要努力,是一定可以超越一大半北京上海土著的,但是现在,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努力打工一辈子,能干出北京上海土著的两套房子(按一套1000万算)?(别说天赋异禀的特殊人才,就论普通资质的千千万万的人)
所以,有钱的年轻人为什么要努力(反正怎么干也比不上爹妈给的两套房)?
所以,穷逼的年轻人为什么要努力(反正怎么干也赚不到别人爹妈给的两套房)?
所以,现在社会是没有进步的动力的,躺吧躺吧,大家都一起躺。
看到我这个回答的朋友们,我想做个小调查,现在的你,想努力吗?努力是为了啥?预期自己努力后大概能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和效果?我想被打脸、希望不是我一个人这么的消极。
秦风204 次咨询5.0184365 次赞同去咨询发布于 2024-01-10 06:53・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秦风 - 2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温酒 - 25 个点赞 👍
怕的不是艰苦,而是雇主明明是拿虎口钳子夹住你的卵子因而有恃无恐无底线反复拿捏,却自以为是打工人再生父母一般地腆着脸逼人感恩,以滑稽戏般的个人崇拜团体操洗脑烂戏当企业文化常年对打工人暗无天日的人格规训。
对很多人来说,不是艰苦的工作没有勇气去做,而是没有足够的理由去说服自己的尊严,去承接那个烂坑一样无底线拿捏自己的offer。
劳动法在大量灰色地带甚至阳光底下的视而不见和形同虚设,让很多所谓雇主堕落到丧失基本的雇佣道德和做人底线,种种卑劣直接威胁到雇员生而为人的起码尊严,残酷的现实甚至直逼他们“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最后心理防线。
这样的工作,你倒告诉我该怎么做?
其实,任何工作,只要有底线,就不艰苦。
编辑于 2024-01-10 20:0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马丁.Success - 22 个点赞 👍
看看劳保是如何把分配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或者生产资料公器私用的问题,变成还不是你不努力的问题。
看看非公从业者每周平均工作时间,接近50小时,这叫不努力吗?
这也给了打工人当头一棒。既得利益者里,有远见搞温和改良,愿意背叛利益,赞成让利,帮打工人说几句好话的是极少数。大多数都是恨不得吃干抹净,然后利用牢牢掌控的麦克风,用各种高大上话术和海量无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局势,明星,拳击)对打工人进行pua的。
这就是劳保,一保保到魏晋南北朝。
和你一起怒斥企业家的,不一定是达瓦里希,也可能是魏晋门阀和寒门地主。
发布于 2024-01-10 19:4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大汉魏王曹孟德 - 15 个点赞 👍
工作要看前景吧,艰苦的收益高也行。哪怕未来收益高也行。
要是说,苦哈哈跟个奴隶一样劳作,收获仅仅果腹,谁都会觉得不爽。
我的小学同学,初中毕业就混上海菜市场。
半夜去进货,凌晨理货,清晨出摊,辛苦的不行,早期时候还杀鱼,
全年一身腥味,洗都洗不掉,
问题是他一天挣钱好几千,这些年下来,等我们毕业到处找工作的时候,
这位同学已经是菜市场的老玩家了,几乎垄断他所在的青菜+鱼批发,
上海房子买了好几套,我们聚会时候,有人开他玩笑,有钱但是没学问,
这位小学同学,再次聚会的时候,身边已经有了美女老婆,
菜老板见到我们就介绍,我老婆,研究生,外企。
有前途,谁都会有勇气。
发布于 2024-01-10 10:36・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执金吾 - 1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林大路 - 14 个点赞 👍
我非常认同郑强教授这个观点,工作其实是能找到的,但初期可能比较辛苦。
我家孩子曾在疫情前应聘去过一家企业咨询公司,这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小微企业,总共4名员工,一名老板、一名老板娘,两名员工。
因为小微企业不容易招到人,孩子在企业中很受重视,上班没几天老板就亲自带着他们去业务单位现场:一家著名的电动自行车制造公司。
这家公司的老板曾是一名留美博士,干企业咨询多年后,自己到上海创业,企业挂靠在北京总部。
我很为孩子的选择感到高兴,在一名博士身边耳濡目染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思路,比如认知。
听孩子说,老板在短短一段时间内就迅速拿下那家著名的电动车制造厂家。听孩子的描述,我觉得这家小微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但孩子任性地裸辞了,事先没有与我们家长通气商量。事后孩子给出的理由是:工作太繁忙了,上下班来回通勤时间长达1.5小时。
我哑口无言,怎么我的观念与孩子的想法南辕北辙呢?
上班来回通勤时间长不是可以换出租房吗?顶多赔付给对方赔偿金罢了。
工作繁忙 ,可繁忙的工作能锻炼人啊,成长过程中所得到的远比付出的要多得多呀。
工作是一段经历,不论遇到何种境界,顺境、逆境人都会在其中成长。
我没有过多责怪孩子,我若是她这个年纪,我可能也会这么做。
我想这是我作为家长的失职,因为在孩子大学期间,我们没有对此深入开展交流,这才造成孩子思想上的不成熟。
后来我家孩子经历了考研失败、考公失败后,务实地进了家乡的国企,这是她自己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我尊重她的选择。
正如郑强教授所说的:「现在的年轻人有自己的要求和自己的境界、眼界,这都是时代的必然」。
编辑于 2024-01-10 13:58・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大千世界 - 9 个点赞 👍
我看了《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的第三集,发现要不是违建房塌了压死了54个鲜活的生命,湖南长沙的公务员这种工作确实算得上挺享受的。特别是高层领导干部,一线不用跑、业务不用懂、出事不背锅、奖金他最高,主打的就是一个权责不对等。郑强说对了,这种工作确实不好找。
发布于 2024-01-12 08:15・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Henry HSU - 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