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例行吹风会中,发改委回应中国经济是否会陷入通缩等问题,中国经济走势如何?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中国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年9月20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我认为中国经济已经陷入了经济通缩阶段。
内部环境:不说其他,我们就看政府频繁扎堆出台刺激经济和消费的政策可见一斑,如果经济运行良好,内部消费旺盛,何必还要这么兴师动众的出台这么多政策呢!
外部环境:不说其他,我们就看这一年来中美之间高层讨论问题的次数可见一斑,如果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良好,供需平衡,何必这么麻烦浪费那么多口舌来反复讨论这些问题呢!
个体本身:不好找工作,失业率比较高,企业普遍开工不足,效益不好,导致工人工资缩水,口袋比以往更瘪,所以购买力下降,消费的理性占据主导,最终导致消费乏力。
综上所述,中国已经陷入了经济通缩的阶段,但是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市场巨大,人口众多,通过国家的调控手段,势必可以扭转这种通缩局面,从今年8月份开始,这种通缩态势已经有所缓和,相信往后还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发布于 2023-09-20 13:49・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举重的蚂蚁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孙辉同学的粉丝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给通缩打个认证标签呗
利率的重新计价,钱庄可是去年就开始准备了。
然后借助一张招行的图说明:
2%的普通神族占比却达到了81%,而占比98%的普通客户在招商银行持有的金融资产只有19%,大约2800万人的600-800万家庭不收任何影响,当然这些人要是买了中植这种,还是要吐口老血。其他人群的通缩计价已经务必惨烈的开始,网约车快递员就是最明显的表象,
所有资产的重新计价也已经开始,你要是还不相信,难道你相信蓝底白字?
通缩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没有牛马了,20-23年出生的牛马已经把幼教带崩了(这几天最大的瓜就是美吉姆卷钱跑路),两年之后小学,八年之后中学,再叠加一下老龄化下不断走高的死亡人数,中间这么一大段35-55的失业人口,对应不断离去的老人和生不出来的小孩,属于国服自己的三和版本已经上线,只是玩家们还没有摸清楚。
最后,各位还是吃好喝好玩好,
多肏喜欢的人,少操内阁的心。
编辑于 2023-09-20 18:3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乐行玫瑰 - 51 个点赞 👍
我个人理解的通缩其实就是资产负债表衰退
就是经济起不来,怎么样刺激都起不来
大家都在还债,都在休养生息,不愿意借钱,不愿意消费,这个情况如果非常严重就是通缩
大部分人可能并不关心通缩的问题,大家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所以会联想到通缩
不是大家工作不努力,工资没有提升,是真的赚钱越来越难了,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了
钱都被少数人赚走了,先富的没有带动后富,先富的只会嘲笑后富
所以才导致大家开始聊通缩的话题
等大家生活好起来了,消费也就强了,内需也就起来了
通缩的声音肯定就少了
整体来看当然很难定义通缩,也不容易长期整体通缩
想长期通缩挺难的,大部分经济体主要都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问题
通缩是持续的物价下降,虽然有些定义是3个月以上CPI下降就是通缩,那要这样定义,所有经济体都可能会出现不间断的通缩情况
通缩应该综合的看:
比如说需求是不是不足,货币供应是否出现持续下降
GDP是不是增长完全失去了活力,物价是不是都起不来,还是有结构性,周期性的
包括PPI的下降里面也要把原材料周期波动考虑进去
供给过剩情况具体怎么样,技术进步方面,生产效率方面怎么样
综合以上考虑,最近经济数据已经在回暖,物价其实油价一起来很多东西就开始涨价
并且物价结构性上涨情况很明显,并不是都在下跌,每年都有一些东西很贵
PPI的压力大部分在原材料的波动,后面原材料稳住了,PPI也起来很快
货币的供应量是洪水滔天,一直很充足,只不过M2和M1的剪刀差比较大,消费方面确实还差一点
但是结合全球经济大环境来看,这些也正常
所以要定义通缩,真正的通缩应该是整体经济发展到头了,GDP增长1%都很难了,技术也没办法创新
并且整体物价下降,一切都死气沉沉,长期cpi起不来,不是短期,而且是负利率那种都刺激不起来
很显然,通缩确实不容易,想长期陷入严重通缩是真的太难了,太过于死气沉沉了
因为短期各种因素影响,大环境经济影响,出现一段时间的CPI下滑,PPI下滑,这种情况确实很常见
这就为什么说我们不存在通缩的问题,我们的GDP增长和国外比算不错的了
这个体量有这样的增长,并且产业升级还在继续
欧美只要停止加息了,全球经济回暖了,经济还可以再继续复苏
如果是那种不管怎么样刺激,拉长十几年来看GDP都基本上一潭死水,CPI一潭死水,全球经济怎么样都没必要刺激到你经济
这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缩,但很多国家经济是发展到头了,但人家还在通胀,还是没有通缩
大部分国家都不容易达标的,经济又差,又通胀的情况反而更多
比通缩更可怕的不是收入越来越低,物价越来越低,更可怕的是,以后物价可能越来越高,收入还是起不来
就业大环境不容易改变,存款利息还越来越多,赚钱比过去更难,但物价还没有下降的趋势,甚至可能提升
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经济整体大环境怎么样,怎么定义,这个真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家的生活未来怎么样
编辑于 2023-09-20 12:23・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阳光下的沈同学 - 4 个点赞 👍
通缩的定义还是比较严格的,需要CPI指数长期下行。
中美的CPI问题,又正好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美国是需求型大国,美联储加杠杆放水之后,钱按照惯例进入需求端,却难以买到廉价的中国产品,供不应求加速美国的CPI狂飙,只能不断的加息来遏制国内通胀。
中国是生产型大国,中国央行加杠杆放水之后,钱按照惯例进入供给端,生产了大量的产品却找不到美国买家,供过于求导致了中国CPI跌跌不休,只能不断的降息来刺激国内需求。
因此,中国目前的问题不是通缩,而是产能过剩,但问题也没那么严重。
其实从2008年至今,我们的CPI指数是长期维持在100-104之间震荡,既没有长期上涨,也没有长期下降。
当然,这只是数据层面所反应的一个结果。
大家在实际生活中,对于2008年的物价,和现在的物价,还是有更直观的感受区别。
只能说,我们CPI指数的猪肉权重占比很大,而十年前的猪肉价格,跟现在是差不多的。
所以会反应在CPI指数长期横盘震荡。
但总体而言,我们面临的是长期通胀压力,而非通缩。
这个主要是由我们货币发行量所决定的。
全世界范围内,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都存在过去几十年长期的超发货币问题。
但依靠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产能,才能让它们维持过去这20多年能够不通胀。
这也给了它们一个错觉,认为超发货币不会带来通胀。
结果现在世界局势不稳,中美博弈加剧,这些国家的通胀自然就马上飙上去,过去几十年超发的货币,自然会一股脑反噬他们。
所以,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各国更多是在担心通胀问题,而非通缩问题。
搞笑的是,最近通胀的美欧,却开始炒作中国通缩,就知道它们有多么慌不择路了。
想想去年,它们还在炒作中国也在通胀,那么今年的降幅,是其实基于去年的涨幅,只是部分物价的回调。这部分的回落,更多是来源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中国一直是生产端大于消费端的天生低通胀国家,商品价格的回落,说明生产端的快速恢复。而且仔细看构成,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可没降。
退一万步说,目前的经济形势,只是形态上像“通缩”,并且只是债务型的,物价又不上涨,只要粮食安全没问题,饿不着,现在再困难,也比80,90年代那时候强太多了。
所以与其揪着通缩不放,不如称之为通胀疲软,更显专业,因为我们的CPI,总是精准卡位在不太涨也不太缩的位置……
发布于 2023-09-20 12:43・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之乎者也小鱼儿 - 1 个点赞 👍
通不通缩的,怎么说呢,你要按严格定义来说是没进,但之前讲过,8月数据这个CPI非常极限,甚至外部石油减产都给算到了维持了一个0.1。好吧,是没通缩,但这个情况,不能说值得庆祝吧。
走势这事,八月起了个头,外贸跌幅收窄、CPI为正、PMI向上、社消社融超预期,各项数据都开始上扬了,但说到底就起了个头,你要说谈趋势,趋势起码也得一段时间多个数据才能得出,冒个头谈趋势实在草率。
未来外部环境影响还是大,比如你不知道美国通胀再起后联储是不是继续加息,它加到7、加到8,真要是就这么长期通胀,涨而不垮,跟上世纪80年代前那样,那人民币资产是否有信心承压?又或者快速把自己调整为消费结构,全国重资产快速转型,能否实现?要是没法实现,外部环境继续向着高压走,是否还有说满口话的底气?
而且还有其他问题,人民币是否还坚持得住,工具箱的工具还够吗?债务问题有着落吗?房地产是乐观预计还是中性预计?
太多事牵扯其中了,实话说没法估计。做好抗风险准备,步步为营。
发布于 2023-09-20 13:2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竹取缘 - 0 个点赞 👍
反正深圳肯定是通缩不了,因为港村跑过来消费的人太多了……
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的公开数据,7月1日至8月29日,已有超过900万人次港人入境深圳,与此对比的是同期全国入港的人数是533万人次……
现在港人来深,第一站水围皇岗吃喝按;第二站以会展中心皇庭广场为中心东西向的四个商圈买盒马,买烤鸭,买甜品;第三站和人接头拿鲍师傅……
而且你去茶餐厅,你会听到各种年龄段的港人说去哪里买买买好平好抵,没错,各种年龄段的意思就是连小孩子也说要去买盲盒……
发布于 2023-09-20 12:5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凸凸 - 0 个点赞 👍
我国经济不存在通缩的问题。但是,目前中国经济是一定遇到问题了,从中国的A股就可以看出来,现在的股市是越救越跌的。从中国的楼市也可以看出来,现在的楼市政策越出越多,总是不见效。股市和楼市都不尽人意,这样也不符合当前经济决策层的目的,我们的经济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呢?
编辑于 2023-09-20 15:01・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极品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