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的定义还是比较严格的,需要CPI指数长期下行。
中美的CPI问题,又正好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美国是需求型大国,美联储加杠杆放水之后,钱按照惯例进入需求端,却难以买到廉价的中国产品,供不应求加速美国的CPI狂飙,只能不断的加息来遏制国内通胀。
中国是生产型大国,中国央行加杠杆放水之后,钱按照惯例进入供给端,生产了大量的产品却找不到美国买家,供过于求导致了中国CPI跌跌不休,只能不断的降息来刺激国内需求。
因此,中国目前的问题不是通缩,而是产能过剩,但问题也没那么严重。
其实从2008年至今,我们的CPI指数是长期维持在100-104之间震荡,既没有长期上涨,也没有长期下降。
当然,这只是数据层面所反应的一个结果。
大家在实际生活中,对于2008年的物价,和现在的物价,还是有更直观的感受区别。
只能说,我们CPI指数的猪肉权重占比很大,而十年前的猪肉价格,跟现在是差不多的。
所以会反应在CPI指数长期横盘震荡。
但总体而言,我们面临的是长期通胀压力,而非通缩。
这个主要是由我们货币发行量所决定的。
全世界范围内,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都存在过去几十年长期的超发货币问题。
但依靠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产能,才能让它们维持过去这20多年能够不通胀。
这也给了它们一个错觉,认为超发货币不会带来通胀。
结果现在世界局势不稳,中美博弈加剧,这些国家的通胀自然就马上飙上去,过去几十年超发的货币,自然会一股脑反噬他们。
所以,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各国更多是在担心通胀问题,而非通缩问题。
搞笑的是,最近通胀的美欧,却开始炒作中国通缩,就知道它们有多么慌不择路了。
想想去年,它们还在炒作中国也在通胀,那么今年的降幅,是其实基于去年的涨幅,只是部分物价的回调。这部分的回落,更多是来源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中国一直是生产端大于消费端的天生低通胀国家,商品价格的回落,说明生产端的快速恢复。而且仔细看构成,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可没降。
退一万步说,目前的经济形势,只是形态上像“通缩”,并且只是债务型的,物价又不上涨,只要粮食安全没问题,饿不着,现在再困难,也比80,90年代那时候强太多了。
所以与其揪着通缩不放,不如称之为通胀疲软,更显专业,因为我们的CPI,总是精准卡位在不太涨也不太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