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d(王懿)怎么会饿死的?
这人的人品立场就不评价了。我主要特别不理解她怎么就能饿死?一个健康、有知识、也算有点能耐的人,怎么吃饭的钱都赚不了呢?如果没想好怎么赚钱怎么活,那去日本是干啥呢...
- 6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Akid事件很抽象,围绕事件的搏杀,却黑色到呕。王懿那些琐碎的记录,实则是她个人的死亡过程,那种戛然而止,让人触目惊心。
人的第一反应,会感到悲悯。16岁上吉大,23岁武硕毕业,985且跨专业,意味智商与学历万里挑一,却又在23年8月23日,于东京公寓早逝。死前犹如尘土,瘦骨如柴。
更新一个误区,如今提王懿,简中“科普”大多都要圈上大象公社,实则王懿与大象的关系有限。以下是王懿17年在某司的言论,自白。
王懿在北京解释了朋友圈,“我现实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都是我在推特上认识的朋友。”
08年12月就在国内使用推特,接近五万推,2876照片和视频。现今微博,是她的第六个轮回号。她有高学历,遗憾从来就没有过较长稳定的工作,私下更多是给多平台撰稿。
咱直奔主题,王懿事件始末。首先要清楚,讨论一件事,难在整理出时间秩序。
王懿“饿死”事件,以2022年国庆节,为分水岭——之前是中国时间轴,之后才是日本时间轴。相对微博,推特才是王懿的主要沟通平台,总体来说,2011年到2013年高频记录阶段,其次才是2020年到2023年的平台记录。
可以发现,该阶段(中国时间轴)里的心态历程。精简地说,在最先的高频表达阶段,一个普通的文青,也多次转发认同的立场。
再如对当时,最被人诟病的食品安全。王懿琐碎的日常记录,绝大多数与键政无关,不过身体状况,由于低血糖,几次晕倒。
2020年开始,无论微博还是推特,总体进入不断躺平与挣扎阶段,姿态非常不稳定。生存困境。通过关键词搜索,可以发现,在该阶段,连“饿死”两字,都开始大频率出现。
越脆弱,越尖锐。言论的自嘲与过激,也在该阶段开始突出,身体,也多次出现症状。
王懿对日本文化情有独钟。长期没转机后,选择了去日本寻求出路。2022年10月1日,到达日本,生命的旅程进入日本时间轴。
王懿是通过留学签证,前往早稻田言语学院。整个过程,原滋原味的记录于她《 为什么我都能润到东京 》的攻略里。
这是错误的判断,不该到日本留学,一个亚健康的老主顾,还到东京。日本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再没外力强力介入,艰辛必然。
本身经济上,很早又开始负分。一切的后视镜,于Akid,处处都是要害。总结第一个问题,王懿是“饿死”还是“神经质厌食”?——日本社会制度本身,可以保证不会发生该类惨剧,正常人饿死在日本不可能……
在东京,每个区都有外国人支援区。食品银行里,也有饥饿所需要的食品水果。王懿完全了解一切,老师与朋友也多次提醒。她是一方面无数次表达需要“投喂”,然而到2023年/7/21日,王懿还在拒绝网友快递挂面。
饥饿可算是人类最难抵抗的一种原始冲动,王懿的种种,意味对平台投喂的强烈渴望,是有选择,是“欲望饿”,而不是真正的“身体饥”。
日语能力与找不到工作也没关系。王懿抛弃社会关系去了日本以后,同样惯性在强烈的执下,再次以复古方式,成为日本现实里的透明人。
了解的人看到女主喜欢的漫画与风格会害怕,一种丑陋亦要具体化的风格啊。把以下两张照片对比,就会明白,她画的是她自己……就是这种惯性驱动,她把北京的习惯带到了东京。
王懿在东京的生活,成本其实比北京还低,大头房租三万日元,不到她北京房租的三分一,在她死后,投资的虚拟货币,依然价值140万日元。王懿也从没确切地指责过他人——相反更多,是抱以内疚。
想在异国维持这个风格,却简直要命。确切地说,王懿是懂传播学的,知道在推特,哪些中文词汇最受关注。问题在于这些词汇,并不会给她带来过多的帮助——直接点说,她实际“饿”所需要的“投喂”。
再通过她赴日的攻略,也可以发现,她的思维非常清晰,关键的问题在于对自个身体状态的没把握,她不知自己会死,依然惯性驱动……
个人认为,长期的不健康生活,已让她的机体功能出现问题,已经到了,需要医疗强制介入的程度,单靠自理能力与一般朋友,不能挽回。一切的闭环,又引向终局。
怎么看王懿?讨论一个人,从来不是一个抽象概念,不是简单分类或在两个极端之间区分。人的分布是连续的,甚至也在改变。王懿的政治色彩并不浓——别说知名“公知”,实际连知名喷子都算不上。一个小透明。
国内的热点是她的攻击性言论。akid有五万推,搜刮下来,无非就那么几条。这种行为好比小山智利,大部分又在精神歇斯底里时。说实话,我的内心厌恶,但又毫无其他波澜。见多了,互相幸灾乐祸早是常态。
随着友人的悼念,王懿事件开始出圈。事件作呕一,出圈的悼念,被某大v贴上“理想主义者”的标签——自我感动,是会严重脱离实际。生活甚至生存,早已经成为第一需要。
作呕二,国内某类能量大v,典型如远方青木等。你可以带着显微镜去扫描,但如用20和21年的图文为据,去嘲笑王懿日本的境遇,甚至以十年前的照片证明发福,无疑魔幻。
当然,设定一个“反贼”由于“润”,由此又在海外穷到“饿死”,契合某种思维链——然而任何时代的任何人的饿死,都不该被弹冠相庆。
事件作呕三,环球人物杂志。官媒避免不了涂抹政治油彩,诸如公开切换时间轴与移花接木,进而把一个人的“饿死“,归类于立场不正确与润出去,却是荒唐到透顶。
作呕四,谈新闻学是所谓的天坑专业,无非老生常谈,张雪峰做法也无非炒热。王懿之死,与文科理科无关。作为工学本科生,受理工教育的年限,远大于新闻系硕士专业,死亡怎又归因于文科或武大新闻学呢?
王懿有出色的学场,却并没带来一份同样光辉的职业履历,基本上没经历过工作的苦。豆瓣的实习日记,明显表达了一种“无因的反叛”——她想建立自我角色,表达自我个性。
(我要做正真“研究”的研究生)———然而,在看不见的手与“吊灯上的巨蟒”下——“除非你非常自信和非常愚蠢,要不然真的没有任何途径,在这种体制里取得成功。”
我们都是渺小的人类,可以被用时间给轻易抹去,但人,始终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为证明各人的价值观与政治立场的工具。
世界的运行是个繁复的体系,对于王懿,最致命的,是一切自我设定最终导向了闭环。“任何事物,都暗含着毁灭自身的因子”。王懿的一生,都是非主流,槽点与要素都很多。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她早熟却停止生长。当一连窜交错的循环否定,毁灭的因子慢慢占据自身的主流。在上世纪,曾经有一个类似风靡的存在,多数生命,也同样定格在年轻。迪恩的《无因的反叛》,到现今,还有颗粒的质感。
该类群体性思潮,在王懿身上若隐若现,在她人生的最后,所有的平台构图,都是BE美学的涵盖范畴,一切由不可调产生的结局落幕成新闻。
这种争议环节,还是现今最有话题的“润人恨国”——与其说此,还不如说抽象主义——非要再说具体,那就是精神木马。即障碍。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20-5-20的一个微博,成为王懿的写照。除了互联网窗口外,她早早与失踪人口无异。
人呀,人类呀,死亡是如此的难以想象,愿你灵魂安息。愿蓝色星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不再萦绕那些让人震惊、悚然的抽象。https://mp.weixin.qq.com/s/XBWpvE2v87eEWNmRDRq5VQ
编辑于 2023-09-09 20:48・IP 属地福建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香火晨西 - 6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打出你的西瓜瓤 - 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一个学文科的
本应该创造意识形态去攻城略地,掌控别处的人心为自己所用,却反过来,被别人输出的有毒意识形态脑控,沦为它国的精神奴隶,最后死的可怜又凄惨
双重失败,第一重是她自己的失败,那个废纸学历没有屁用的,特别是文科学历
第二重失败,貌似是中国文科体系的失败,中国这里貌似是被别人反向输入各种垃圾意识的重灾区,这里的文科体系培养不出能反向进攻对方区域的意识形态,只能沦为别人精神意识的跑马场,培养出一大堆自恨自残的精神殖人
发布于 2023-09-04 21:02・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吕不非 - 2054 个点赞 👍
这是一个润失败的案例。
2022年前后,有相当一批异议人士离开大陆,有的去了美加澳新等传统移民国,也有相当一部分去了日本、泰国,这些签证容易的国家。
这些人以前并没有润的想法,只是有感于当时形势,顺着时事的热度润就润了。
然而,这是润学的大忌。
中国文人写字向来倾向于自我美化,把过程升华到浪漫美好的一面,忽视甚至鄙视生活中的细节。
比如“润学达人”张爱玲描述她出境的段落:
桥堍有一群挑夫守候着。过了桥就是出境了,但是她那脚夫显然还认为不够安全,忽然撒腿飞奔起来,倒吓了她一大跳,以为碰上了路劫,也只好跟着跑,紧追不舍。挑夫,是个小老头子,竞一手提着两只箱子,一手携着扁担,狂奔穿过一大片野地,半秃的绿茵起伏,露出香港的乾红士来,一直跑到小坡上两棵大树下,方放下箱子坐在地下歇脚,笑道:“好了!这不要紧了。"
她终于通过罗湖桥,到达了香港。
--- 《浮花浪蕊》张爱玲文字看着风趣,挑夫的慌张衬托自己的冷静。
但从出入境实务来看,我的疑问是彼时出境证件那么难办,原文中也有提到。那脚夫是如何出入境的呢?脚夫
查看全文>>
李昌 - 604 个点赞 👍
冰红茶,好喝
查看全文>>
宫枫羽 - 78 个点赞 👍
她之所以选择去日本,是因为前一年自我判断身体已经很烂将会有大病,国内医疗制度下她认为自己必死。
她对日本不感兴趣,否则以她的学习能力,三十多年随便抽出一点时间日语就能拿下,现实是她日语一点不懂即使到了日本也对学习日语不感兴趣,对于日语承载的文化科技人文也不感兴趣。
但日本可以先治病后给钱且还设置有自费上限,是她个人可以最快也是随容易够得上的地方。
就像绝大多数人走线美国,也是为了美元,其他都是次要的。
对于一个人,钱财和生理需求(衣食住行医x)永远是第一位的。王也一样,她有廉价医疗需求。
没有人在乎她,包括她的父母。
她的死之所以有热度,也只是因为现在总人口正在下滑,可以成为一个典型的例子震慑蠢蠢欲动想要往外走的人,进而可以起到减少国有核心资产流失的作用。
如果真的在乎她,早就应该全力支持全国普及先治病后给钱。
而不是先交钱,交不起赶出大门。
这其实涉及一个终极问题,对于没钱支付医药费的人,是否得先给他们提供医疗,等治好了再让他们慢慢工作还钱。
要是说不值得不应该,那么即使是从社达功利角度看,也应
查看全文>>
锦木千束 - 31 个点赞 👍
她可不像是个厌食症患者该说的话
就从发的几个推能看出来是想吃各种各样的点心美食的人,还烧鹅。
基础厌食症患者是很少提及吃饭的,甚至有些走极端的可能还在宣传禁食的好处(注:没什么好处,甚至不适合中国人,顶多晚餐少吃一点,睡觉稳当,但是很多人做不到,甚至要点点宵夜,比如我)
并且她说那两句话能看出这个货根本没什么自我生活能力,全靠投喂,父母养这么大的巨婴还选择出国,那不得被他们社会达尔文主义直接杀无赦了吗?
查看全文>>
雾月见 - 15 个点赞 👍
我原以为自己已经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直到我看到她的“煎蛋”
查看全文>>
奥古斯喵 - 10 个点赞 👍
看了看相关资料,只能说抽象。
体型都脱形成这样了,还有闲心晒“受赠”的三瓜两枣,就算是甜甜圈这个脑子有点病的家伙,这种情况下也得工作去买点东西吃,再不济也卖了手机换点面包吧?
查看全文>>
雁羽飞扬 - 8 个点赞 👍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精神问题。
现代社会,想活着真的不难,实在不行养小球藻都饿不死。王懿死前还把钱拿去买书和抽奖,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求生欲望。
查看全文>>
渡鸦 - 7 个点赞 👍
此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饿死”,大概率是死于恶病质状态。
长期营养不良下,除了表面上的消瘦,多器官功能会逐渐衰竭,免疫系统也会逐渐崩溃,大脑都会缓慢萎缩从而影响认知功能。多器官功能障碍是恶病质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如果没有医疗干预,即使自己开始补充营养正常吃饭也没有意义,因为代谢系统和消化系统都已失能,人体已经无法靠进食来获得需要的营养了。突然恢复饮食反而会引发电解质紊乱病,进而导致猝死,这是长期营养不良的高风险死亡因素。
一旦进入这个阶段,人随时会死于包括但不限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感染等各种原因。在不求医的情况下,死亡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查看全文>>
芝正义 - 4 个点赞 👍
这样吧
如果我道歉的话,你会好受些吗
查看全文>>
世人和死人 - 3 个点赞 👍
但凡去了大阪也不至于饿死。
查看全文>>
棕色毛的波斯猫 - 3 个点赞 👍
可能她爷爷不会贪污9位数吧
查看全文>>
jie000666001 - 3 个点赞 👍
我想纠正大家一个认识。
不知道什么时候,精神疾病变成免罪金牌了。所以才会有很多人认为说她厌食症是洗白她。
我还是希望大家认识到,精神疾病是一种病。
我拿感冒举例子。我感冒的可能性我分以下几种。
1.我上班的时候意外被传染了
2.我身子骨弱,天生咳嗽
3.被人逼着穿少衣服吸病毒感冒了。
4.光着膀子出门吃雪糕还往病人多的地方挤瞎显摆。
这上面第四项,我带入精神疾病
1.因为进入新环境或者周围的压力之类的原因诱发心理疾病
2.先天有容易心理疾病,比较典型的海明威(写老人与海的,他家里人自杀率很高)。
3.被强逼在一个不适应的环境,比较典型的就是现在一些孩子。
4.作的
我上面的举例不完整啊,我只是说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抑郁≠洗白
厌食症≠洗白
她天天吃那么少,厌食症就是作的。
我认识的厌食症还是会有那种自己要因为不吃东西而饿死的恐慌的。
当然,人道主义上来说,她现在得了精神疾病我们要稍微照顾一下她。
但这个问题里的这个都死了,我觉得可以直接攻击她就行了。她人不行和她有厌食症没有冲突的。
查看全文>>
安徒生反光 - 3 个点赞 👍
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
我认识一位仁兄,高考之后那个假期第一次长时间接触手机和社交媒体,愤然惊觉“自己竟被中式教育和塔压迫了这许多年”,又刷到了许多“德国霸气小护照”、“德国免费教育好”、“德国百姓脸上洋溢着幸福团结在朔尔茨爷爷周围”这类狗屁不通把德国说的像朝鲜一样的文字,于是在录取本省某211(老兄成绩不错,高考六百多名,这也是他能拿到APS来德国的原因)后竟不去报道,与作为压迫者的爹妈大闹几场,随便找了个中介做了个假学时证明润来了德国。
来了之后自然是被中介当肥羊猛宰。东德小城一个月三四百欧暖租(即水电暖全包)的单人公寓收他八百多欧一个月,预科学院6000欧元一年的学费中介一个学期收他75000人民币。压迫者爹妈似乎一次性给了他一二万欧元的现金,外带一年小一万欧(现在涨到一万多了)的留德保证金。他大字不识一个(学时证明假的嘛),落地不知anmelden(落户),坐电车不知道怎么买票,顿顿靠吃burger king5.99欧元小套餐过活,一个人几乎养活了一整家黑中介公司。
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一堂社会学课上,这社会学老师是很有点东德遗民味道的,随口讲了讲中国的好话。老兄本来没事(听不懂),拿手机拍照翻译了课件见了这登时大怒了,拿手机翻译和老师对喷了起来,吓煞我等凡人。正等下课抽烟时好好蛐蛐一番他,没想到我不向山走去山反而向我冲刺,丢丢当当过来说了声“来根”。一问原来是每次去买烟不晓得怎么跟人家说,就一次人家听懂了跟他说了点什么话他听不懂又跑了(后边知道是问他成年了吗)。再加上钱财几乎被中介榨尽,以已经连5.99套餐都快吃不起了。
我们几个顿起同情之心,帮他注册了个revolut(不用an),拿了他几张皱皱巴巴的现金给他转到卡里,告诉他去结账说Mit Karte bitte(刷卡谢谢)直接刷卡,终于能买些菜叶子吃了。
等再次见到他是我在曼海姆大学读了一年之后回去看朋友了,发现他还在读预科第一学期,被人尊称为老学长。看他脸色似乎蜡黄了许多,人也瘦了不少,但总算还没饿死,可见mit Karte bitte还是学到了实处。听了许多关于他的传闻和暴论,比如签证过期一年了电车也不敢坐只能走着来回,早已丧失考FSP进大学的资格又不敢和父母说,在群里买了个假大学在读证明给父母看接着在预科交钱假装上学,只觉得可哀。
如今又是过了许久了,不知此君怎样了,祝愿他早日被抓到签证过期被遣返吧(我是认真的),好歹父母还能让他衣食无忧的混到醒来那一天。
查看全文>>
張子維 - 2 个点赞 👍
没想到怎么死都有优越性,因为长期营养不良最终饿死,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失体的,必须找补,先给她按上个精神疾病、厌食症这些,毕竟这种病,好装,动不动就郁郁了,少吃两顿就是厌食了,但唯独不能说她的认知和行为导致饿死(蠢死的)
查看全文>>
kunn - 2 个点赞 👍
有些人饿死不是自己主观意愿想死的。
他们可能是厌食症。
开始只是减肥或者生活所迫,吃不饱。但渐渐的你的生理心理上都得病了,你的心理没法产生进食的欲望,你的身体排斥进食。到最后,真的能把自己饿死。
查看全文>>
zhangwei - 1 个点赞 👍
说他不是饿死的,是厌食症,日本没有医院吗?还是说这个病是绝症?
查看全文>>
年味四溢的猫 - 1 个点赞 👍
十分甚至九分的可能有厌食症,经典凹骷髅手拍照姿势。。。
查看全文>>
一只电弧 - 1 个点赞 👍
批乎就喜欢在细枝末节上面纠结
厌食症死了的就不是勾罕见了?
我唯一可惜的是居然真的饿死了,动摇了墙头草们润的决心
查看全文>>
霜冻碎片 - 1 个点赞 👍
照片上的这位大家有没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