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成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8月10日,第十六届西普会——中国健康产业(国际)生态大会在海南博鳌开幕。在开幕式上,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以《拐点之后:人口结构变化与产...
- 19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Eden蓝色起源 - 6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勇敢点,把之一去掉
统计局的数据,请自动乘以系数0.8。
能让一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民族,
主动躺平不结婚不生孩子,
在蓝星也绝对是独一份!
莫谈国事,
管好自己,
照顾好父母亲人。
发布于 2023-08-12 20:39・IP 属地安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BossloveAngel - 6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今天首页的第一篇文章大标题:
《拜登:中国经济和人口问题是一颗定时炸弹》
正好对应这两年除了疫情外可能是知乎上最热门的两个话题,能搞得大半截入土的老头子觉得“时间在我”,真的是活久见……
编辑于 2023-08-11 22:5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贺一默 - 4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下降空间还很大。
等到总人口一年减少1000多万,10年减少一个多亿,整个社会暮气沉沉,除了丧葬各行业都市场萎缩的时候。
就会发现,80后90后00后10后从小受到的所有有关人口的教育及认知,都是偏见、狭隘、短视的。
整整40年的错误的价值观的洗脑,需要未来100多年的时间来买单。代价非常惨痛。
一起苟到100岁,看计划生育大结局。
发布于 2023-08-12 00:3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滴滴不睡觉 - 1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大同实验室小鼹鼠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野原皮 - 69 个点赞 👍
原问题是“中国成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我加了“之一”,这样忠于原话与事实。
不过,中国确实是低生育率引发问题最棘手的国家。
有个“全球人口出生率最低的10个国家”的排名广泛流传,分别是:
韩国0.87、新加坡1.04、安道尔1.14、圣马力诺1.14、中国1.18、马耳他1.25、乌克兰1.27、西班牙1.29、意大利1.29和日本1.31。
实际上,中国2020-2022年的总和生育率分别约为1.30、1.17和1.06。排名的数据口径,还是高估了。
单从排名上看,中国确实还不是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只是排到第五位,只称得上是“最低的之一”。然而我们稍作观察,这十个国家中,有四个国家人口都没有过1000万,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也只有韩国、中国、意大利和日本。
像新加坡这样体量只有五百万人口的国家,我们假设得极端一些,即使生育水平降为0,如果增加吸收移民,每年只需要数万移民即可抵消零生育的影响,并且还能节省抚养幼儿的负担。像圣马力诺、马耳他这样的袖珍小国,就更没有必要讨论。
所以,这所谓十个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中,真正面临人口危机的,其实只有人口体量较大的国家,特别是中国和日本这样人口总量过亿的国家。
最近,日本有个令人注意的新动作。
本月初,日本媒体捡起“全部都道府县人口都出现减少”这一近半年以前的旧闻旧事继续翻炒,很可能是在为日本可能推出更激进的引入外籍劳工政策做舆论铺垫。
之前日本外务省直属的“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做过推算,称要在2040年实现期望的经济增长,日本需要674万外籍劳工;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也鼓吹称,到2067年,外国人将占日本总人口的10.2%,他们所做的人口预测是届时日本总人口在9000万,即届时在日外国人要达到900万。
在2022年调查时点,日本共有182万外籍劳工和299万外国人(外国人包括外籍劳工),分别只达到674万的四分之一强和900万的三分之一。
日本社会在引入外籍劳工和吸引外国人议题上相当保守,导致在日外籍劳工总量增长缓慢。与此相对的是,日本政府对扩大引入外籍劳工已经多次吹风并出台配套政策,并且今年以来,岸田政府已经在多渠道强调了引入外籍劳工的必要性,继续出台鼓励措施。
这些动作标志着,曾经押宝在机器人上的日本,现在依然不得不转向引入外籍劳动力这一最传统的应对人口危机的方法。
生育率最低的韩国,也在与日本争抢外籍劳动力。韩国各地都有支援外籍劳动者机构,提供免费学韩语服务。日媒对此哀叹,称日本此前是劳动者选择的热门国家,但这一情况已开始出现衰退迹象,很多外籍劳工最终选择了韩国。
那么,如果中国加入这种对外籍劳动力的争抢中,结果又会如何?做个粗糙的计算:以中国的人口体量,达到相同老龄化程度时,如果通过吸引外籍劳工解决经济所需,中国需要的外籍劳工将是日本的14倍,即9400多万外籍劳工。我要提醒一句:日本重点吸引文化隔阂较小的东南亚裔劳工尚且不易,中国又到哪里寻找同等水平且文化隔阂较小的9400万外籍劳工呢?
所以一个关键事实是——中国的人口体量,决定了通过引入劳工或移民解决人口问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直接否决了人类社会目前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缓解人口问题的选项。其他选项的效果,只是微胜于无。所以,即使中国的低生育还不是最严重的,但因低生育面临的问题确实是最棘手的。
很多人看到这里还会不服气,认为中国的劳动力是过剩的,现在出现的人口减少有利于劳动力达到平衡,而不是紧缺。其实,中国的劳动力总量已经持续减少11年,如果收入分配策略得当,现在应当已经出现较明显的劳动力短缺迹象,而不是广泛的灵活就业和结构性失业。难道这一不正常的现象,能通过人口形势的恶化“解决”吗?
并且,人口不仅是宝贵的难以替代的劳动力,还是100%不可替代的消费者。人口总量的萎缩,带来的不仅是劳动力短缺,还有国内市场的萎缩。这还没算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自然的消费能力下降。
前几天,某论坛上乔杰院士透露了“预计2023年出生人口约为700万至800万”的消息。按七普数据推算,2023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量是31044万(因意外死亡或移民,实际小于这一数字),如果今年出生人口低于880万,就意味着总和生育率要低于1.0。
所谓的出生人口约700万至800万,极有可能来自上半年全国人口变化形势调研的结果。6、7月以来,无论是否有新闻披露,各地均进行了人口变化形势调研工作。通过集合卫健、公安、民政、人社、疾控中心等部门数据,对出生人口(包含本地区预产期在2023年12月31日前的产妇早孕建册数量)、死亡人口、迁移流动人口、人口素质与2023年人口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至迟在7月20日左右,在地市一级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已经完成。可以推测,省一级、全国的数据至迟在8月上旬就可以汇总完毕。所以,8月8日某论坛上乔杰院士透露的“预计2023年出生人口约为700万至800万”的消息,极有可能是来自上半年全国人口变化形势调研的结果。
在年中就大规模进行人口数据变动统计分析,并不是寻常的事情。上一次类似的事件,发生在2018年夏秋之交,彼时正值全面二孩后出生数据显露出回落苗头,为确定全面的情况,开展了一次全面二孩效果调研,调研结果是非常不乐观的,从历史数据来看也确实如此。现在又选在年中进行调研,很有可能是大部分未公开发布但已经显示在系统内部的数据,已经显露出放开后预期之外的继续下滑的苗头。
虽然人口调查统计活动增加了,但公布的数据却在减少。查看一些地方卫健委的年中总结,提到其他项目就列出详细数据,提到母婴、新生儿筛查相关内容就含糊其辞、笼统表述,绝口不提数据。
无论如何,等待半年以后公布的2023年人口变动情况。
发布于 2023-08-11 22:43・IP 属地青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古都闲云 - 38 个点赞 👍
看楼上很多阴阳“计划生育”的。
1971年中国和印度同时开始计划生育,1975年印度国大党主持的印度国会修改了宪法,将之前以“劝导鼓励”为主的计划生育政策,直接改成了生下第二胎后的“强制绝育”,但结果大家也知道了,印度失败了,失败的结果就是因粮食供给与人口增长保持在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大量第一产业的农民无法脱产,全球第五次制造业大转移选择了中国。
改革开放,全球制造业大转移的前提是大量人口可以从农业脱产进入工业。
编辑于 2023-08-14 10:27・IP 属地湖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黄彦臻 - 29 个点赞 👍
段子 1:“民众普遍拒绝生育,本质上是在做空中国。“
段子 2:“不要再刺激消费了!老百姓要是有钱还要你来刺激?大家为了省钱,把子孙后代都省掉了。还不够刺激吗?还要怎么刺激?“
发布于 2023-08-13 08:24・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以梦为马 - 29 个点赞 👍
高亮回复说未来可能一年减少1000万,这其实有点保守。5~6年,等中国第一波婴儿潮出生的人进入死亡周期,中国每年减少的人口至少超过1100万;20年后,等中国第二波婴儿潮出生的人进入死亡周期,我们每年减少的人口至少超过1600万,30年后我们的人口差不多就剩10亿。
中国的三次“婴儿潮”
第一次:1949~1958年,10年共出生2.06亿人,平均每年出生2066万;
第二次:1962~1975年,14年共出生3.58亿人,平均每年2560万;
第三次:1981~1997年,17年时间共出生3.7亿人,平均每年2200万。出生人口持续走低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我们的生育率和出生人口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会持续下跌。
一方面因为中国最后一个婴儿潮(81~97年)出生的人正逐步退出生育人群,我们的生育人群总数逐年走低;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房价相对普通人的收入来说,真的太高了。80后和90后买房,几乎榨干了两三代人的积蓄。现在00后买房父母都已经有心无力,就更别提10后和20后了。
现在养个小孩,没一两百万绝对下不来,这还不包括买学区房的钱。可花了一两百万的结果又是什么呢?一个996的员工?一个年轻的房奴?一个35岁的失业者?何苦啊。当下除了那些家庭条件特别好的,或者对于子女毫无规划的,可能还愿意生,其他的生育意愿都很低。甚至很多人连婚都不想结,或者想结也结不了,买不起房嘛。房地产对我们GDP总量的贡献很大,但对普通人生活的负面影响却更大。
房价收入比和生育率一向成反比,房价收入比越高,生育率就越低。既想保房价,还想让生育率止跌甚至回升,这是不可能的。只要房价继续坚挺,生育率和出生人口就难挽回颓势。
开放二胎和三胎对出生人口的回暖作用有限
中国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
1963年:2934万
2010年~2022年的出生人口
2010年:1588万
2011年:1600万(2011年,全面实施双独生子女生可生二孩的政策)
2012年:1635万
2013年:1640万(2013年,全面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二孩的政策)
2014年:1687万
2015年:1655万
2016年:1786万(2016年1月,全面开放二孩)
2017年:1723万
2018年:1523万
2019年:1465万
2020年:1200万
2021年:1062万(2021年1月,全面开放三胎)
2022年:956万从2011年开始,二胎政策让中国的出生人口有过三次短暂的小幅回升,不过这波二胎的余力早就释放完毕。从2018年开始,中国的出生人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骤降。2021年试图用开放三胎来扭转这种人口颓势,但没啥效果。原因很简单,大部分家庭根本养不起三个娃,养得起三个娃的家庭占生育人群的比例又太低。
“低生育率”和“超级老龄化社会”都属于"富贵病",一般发达国家才会得,但我们显然是个例外。
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一般都在3以上,也有少数5~6的国家。我们2022年的生育率已经跌到1.07左右,不但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准的2.5。就是和生育率长期低迷的发达国家比,我们也是倒数,一直被诟病生育率低的日本都有1.36。而且我们的生育率还处在下降趋势中,未来很可能会跌破1.0。
现在我们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接近15%,已经是“深度老龄化社会”;7~9年后,这个数字将会超过20%,届时我们将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20年后,65岁以上的老人占比会超过30%。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
1949年:1950万(中国进入第一个婴儿潮)
1950年:2040万
1951年:2128万
1952年:2127万
1953年:2175万
1954年:2288万
1955年:1964万
1956年:1961万
1957年:2138万
1958年:1889万(中国第一个婴儿潮结束)
【1949~1958年是中国第一个婴儿潮,10年共有2.06亿个小孩出生,平均每年2066万个】
1959年:1635万(三年困难时期)
1960年:1381万(三年困难时期)
1961年:1187万(三年困难时期)
【三年困难时期是中国出生人口的第一个低潮期,平均每年1400万】
1962年:2451万(中国进入第二个婴儿潮)
1963年:2934万
1964年:2721万
1965年:2679万
1966年:2554万(1966年1月,计生委成立,开始讨论和制定计划生育政策)
1967年:2543万
1968年:2731万
1969年:2690万
1970年:2710万
1971年:2551万(1971年,全国正式实施计划生育,但主要以宣传和劝导为主,不强制)
1972年:2550万
1973年:2447万
1974年:2226万
1975年:2102万(第二个婴儿潮结束)
【1962年~1975年是中国第二个婴儿潮,14年共有3.58亿个小孩出生,平均每年2560万个】
1976年:1849万
1977年:1783万
1978年:1733万(1978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开始采取强制措施)
1979年:1715万
1980年:1776万
【1976~1980,这是中国出生人口的第二个低潮期,5年共有8856万个小孩出生,平均每年1771万】
1981年:2064万(第二个婴儿潮出生的人开始进入生育周期,中国第三个婴儿潮开始)
1982年:2230万
1983年:2052万
1984年:2050万
1985年:2196万
1986年:2374万
1987年:2508万
1988年:2445万
1989年:2396万
1990年:2374万
1991年:2250万
1992年:2113万
1993年:2120万
1994年:2098万
1995年:2052万
1996年:2057万
1997年:2028万(第三个婴儿潮结束,1997年可能是中国出生人口最后一次达到2000万)
【1981~1997年是中国第三个婴儿潮,17年时间共有3.7亿个小孩出生,平均每年2200万个】
1998年:1934万
1999年:1827万
2000年:1765万
2001年:1696万
2002年:1641万
2003年:1594万
2004年:1588万
2005年:1612万
2006年:1581万
【1998~2006,这9年是中国出生人口第三个低潮期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出生人口的下降没有采取任何措施。9年时间共有1.5238亿个小孩出生,平均每年1693万】
2007年:1591万(2007年,计划生育不再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执行)
2008年:1604万
2009年:1587万
2010年:1588万
2011年:1600万(2011年,全面实施双独生子女生可生二孩的政策)
2012年:1635万
2013年:1640万(2013年,全面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二孩的政策)
2014年:1687万
2015年:1655万
2016年:1786万(2016年1月,全面开放二孩,试图促成第四波婴儿潮,结果并没有)
2017年:1723万
2018年:1523万
2019年:1465万
2020年:1200万
2021年:1062万(2021年放开了三胎,这年也可能是中国出生人口最后一次达到1000万)
【2007~2021,这15年属于中国出生人口第三个低潮期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先是不再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来执行,然后是开放二胎,接着是三胎,试图通过解除生育限制的方式来促成第四个婴儿潮,不过未能如愿。这15年共有2.3346亿个小孩出生,平均每年1556万。】
2022年:956万
2023年:???
【从2022年开始,进入了中国出生人口第三个低潮期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最大的特征就是一系列生育优惠政策的出台。在解除生育限制的办法失效后,上面试图用生育优惠政策来止住出生人口下跌的趋势,未来几年肯定还会出台不少的生育政策。至于效果,至少2022年和2023年还没看出什么效果。】看了历年出生人口的数据,大家能猜出未来几十年什么行业最有发展前景,什么职业最没有发展前景吗?
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殡葬行业、养老机构。
最没有发展前景的职业:幼师、产房护士、母婴行业从业者等。
如果未来有大量的殡葬公司和养老机构上市,大家千万别惊讶。
这几年殡葬业的从业人员蹭蹭往上飞涨,据业内人士说,现在殡葬相关的技术院校出来的毕业生都特别好找工作,几乎没有待业的。
老龄社会
很多事都是过犹不及。人口减少是不是坏事可以讨论,但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口下降和老龄化到来的速度过快,那绝对是坏事。
中国2022年的出生人口是956万,死亡人口是1041万,净增人口为负85万,也就是减少了85万。
中国的平均生育年龄是29岁,所以2014年~2022年出生的小孩,他们的父辈应该主要是85年~93年出生的人。85~93这9年有2.0776亿个小孩出生,平均每年2300万个。两亿的生育人群,在全面开放二胎和三胎的情况下,9年生了1.1亿个小孩,平均每年1200万。这和之前的水平比是最低的,甚至不如“三年困难时期”,但却注定是未来无法企及的高度。因为未来的生育人群要比之前少得多,而且越往后越少。
老龄化走势预测图
有人说:生育率低、出生人口少、人口负增长都不是问题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计生还没取消,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上面没数,是不可能继续实施计生政策的。继续实行,证明人口问题全在掌控中。
真是如此吗?
2007年开始,计划生育就不再是我们的基本国策;2011年放开二胎;2021年放开三胎。请问那些认为不用担心的人,放开三胎和全面放开有多大区别?现如今有几个家庭会生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小孩?有几个家庭养得起四个以上的小孩?只要你具备健全常识,就明白放开三胎和取消计生其实没多大区别。这样的背景下出生人口还在大幅下降,却说没任何问题,你怕不是活在梦里。至于为何不直接取消,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应该都能明白其中缘由。当下的问题是生育人群越来越少,生育成本越来越高,生育意愿越来越低。
还有人说:人口少了,人均资源就多了,工作就好找了,工资也高了,我们就富了
真是如此吗?
美国的人均GDP超过7万多美刀,而瑞典是6万美刀。3.4亿人口的美国,科技和经济都比1000万人口的瑞典强,显然人口数量并没有影响美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这和很多人持有的“人口多会拖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观点并不相符。当然了,肯定有人会说,美国虽然人口多,但他们人口密度比我们低,人均资源比我们高。那日本和德国的人口密度比我们高,人均资源比我们低,怎么没见他们科技和经济落后与我们?另外1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330多万,人口密度不到我们1/70,人均资源吊打我们的蒙古国,他们富有吗?他们的经济和科技发达吗?
欧洲面积和我们差不多大,人口将近8亿,这个人口规模不能算少了,但耽误他们的经济和科技发展了吗?除非你认为分裂的大陆更有利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否则科技和经济不够发达是不能用人口多来解释的。什么问题都让人口背锅,是很落后的观念。我们人均收入偏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商用科技不够发达。
想大概了解一个国家的商用科技水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观察这个国家的专利收入,也就是其他国家使用该国专利时所支付的费用。专利总收入越高,就说明该国的商用科技越发达。而人均专利收入则能说明高附加值产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人均专利收入越高,说明高附加值产业在该国经济所占的比重越高,这种国家的人均GDP往往就很高。反之,人均专利收入越低,低附加值产业占经济的比重就越高,这样的国家人均GDP往往就偏低。
100块的纯利润,90~95块被少数商用科技发达的国家赚走了,代工者累死累活只能赚剩下的5~10块钱,这就是发达国家富有,我们卷的原因。当然了,以上的讨论范围并不包括石油国家和以金融为主的地区。
下图是2022年全球九个专利收入最高的国家
美国、德国、日本、瑞士、英国、荷兰,这几个国家的专利收入高,是因为他们国家商用科技足够发达,而爱尔兰和新加坡的人均专利收入高,一方面是他们的商用科技水平确实不错,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招商引资做的好,吸引了很多科技企业把总部设在他们国家,这些科技公司的专利收入也算在了他们头上。 下图是具体的专利收入
在2022年的专利收入榜上,我们排世界第八,总量和第一名的美国差了将近10倍;我们14亿人,美国差不多3.4亿人,所以美国的人均专利收入大概是我们的40倍,这也就意味着高附加值产业占我们的经济比重还比较低,我们还是以低附加值的产业为主,这就是我们普通老百姓工资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
我们的经济主要靠固投(比如基建)、房地产、制造业。我们制造业早期靠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价格优势参与竞争,现在则靠完整的产业链和较为廉价的劳动力带来的价格优势参与竞争。不管是哪一种,核心都是人口红利。如果没了人口红利,没了足够多的年轻人,我们拿什么去支撑制造业?没了强大的制造业,我们要如何保持经济活力?难道要一直搞基建?一直搞房地产?严重的老龄化会导致制造业萎缩和经济下滑,进而导致大量公司破产或者大量裁员,公司和工作岗位都会大幅减少。所以工作并不会因为人口减少而变得好找,工资自然也不会增加,该卷还得卷。核心的商用技术上不去,却幻想通过减少人口来实现高工资,这不是白日做梦是什么?
未来我们的经济要保持竞争力,要么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产业升级(比如芯片弯道超车成功),成为商用科技的超级强国,完成从低附加值产业往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变;要么就是继续保住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继续靠人口红利来发展经济。可是人口红利属于年轻社会,老龄社会是缺少人口红利的。
一方面我们商用科技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速度不够快,我们的经济还严重依赖中低端制造业;另一方面我们的老龄化速度却在不断加快,我们的人口红利在快速消失。这就是为什么会放开二胎和三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专家呼吁多生小孩的原因。
中国的三次“婴儿潮”
1949~1958年,10年共出生2.06亿人,平均每年出生2066万;
1962~1975年,14年共出生3.58亿人,平均每年2560万;
1981~1997年,17年时间共出生3.7亿人,平均每年2200万。中国人目前的预期寿命是78岁,所以最近两三年死亡的人口大部分应该是1946年左右出生的。而40年代是中国近七八十年出生人口最少的年代,这种情况下我们去年的死亡人口都超过了1000万。再过几年,等第一波婴儿潮出生的人逐渐进入死亡周期,我们的年死亡人口可能会攀升到1800万,甚至2000万。再过十六七年,等第二波婴儿潮出生的人进入死亡周期,中国的年死亡人口很可能会超过2200万,甚至2500万,而随着81~97年中国第三波婴儿潮出生的人逐渐退出生育人群,我们的出生人口会越来越少。别说900万,两三年后能不能保住750万,5年后能不能保住700万,20年后能不能保住600万都很难说。
如果现在不采取有效措施,那么五六年后开始,我们的出生人口最多也就年700万,而死亡人口会在1800万~2000万之间,每年人口负增长1100万~1300万;20年后,我们的年出生人口最多600万,死亡人口会在2200万~2500万之间,每年人口负增长1600万~1900万。按相对乐观的估计,30年后中国的人口也只有10亿,而且是老龄化非常严重的10亿人,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很可能会到35%~38%。
一个常年人均GDP能稳居全球前30的国家,进入到“超级老龄社会”,也许真的没那么可怕。但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完成产业升级,人均GDP还比较低时老龄人口比例就超过20%,甚至30%,那问题绝对小不了。这就好比一个家财万贯的人和一个工薪阶层的人分别进入老年后的生活境况,前者叫“先富后老”,后者叫"未富先老”。以我们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的速度,这种“未富先老”的局面可能在7~9年就会到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老龄化的程度会越来越深。全世界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基本都是先成为发达国家,取得技术和经济上的优势后再进入,我们显然会成为那个例外。
我们以前的出生人口,最多的年份超过了2900万,而现在却只有900多万,以后可能会降到五六百万。这么大的世代人口差,会带来诸多问题。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未来的年轻人要养活几倍于他们的老人。70年以后出生的人,都要做好自己退休后社会养不起你的准备,尤其是80后和90后。大家可以想象下三十后,世代之间会不会因为养老而产生巨大矛盾,会不会有年轻人骂80后和90后是什么不死的?
日本和西方国家的的老龄化是逐渐到来的,再加上他们掌握了先进的商用科技,主要从事的是高附加值的产业,人口老龄化对他们的社会和经济冲击没那么剧烈,算是实现了人口的软着陆。而我们从年轻社会到老龄化社会的转变速度明显比他们快。现在我们的老龄人口已经接近15%,很快就会达到20%,20年后可能会达到30%。我们的经济已经因为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出现了动力不足的情况,越往后,这种情况会越严重。危机摆在眼前,有些人却浑然不知,甚至还幻想着人口减少后工资待遇的提高。不过话说回来,能一直活在梦里,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希望你们的梦能一直做下去吧。。
编辑于 2023-08-13 10:53・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桃竹村 - 26 个点赞 👍
生育率越高,越落后,你看非洲 。比如非洲尼日利亚,人口2.2亿,出生人口一年就有800万。
生育率越低,越发达,你看日韩。
所以,生育率这个指标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而且,恐怕过不了几年就要把之一去掉了。14亿人口,一年出生大约800万,跟2.2亿的非洲尼日利亚差不多,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一大奇迹,必将彪炳史册。
发布于 2023-08-11 23:05・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天星舰水手 - 24 个点赞 👍
生育率跌破1.0以后,中国长期(几十年以后)来看,会面临的各种问题汇总:
1、养老金存续问题(包括医保)
2、房地产接盘问题(甚至流动性问题)、房产负资产化
3、地方寨还债问题,还债的人口基数减少,水平下降
4、消费人口、水平双下降,市场规模下降问题
5、劳动力数量、劳动能力双下降的问题
6、消费、劳动力共同导致的,产业竞争力下降问题
7、产业竞争力下降,出口的可持续性问题
8、投资收益率问题,日本利率接近0
暂时想到这么多,其他的以后再补充,其他人也可以补充
编辑于 2023-08-11 22:54・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小小帅哥188 - 16 个点赞 👍
计划生育乃是国策。
上利国家,下利你们。
我就不明白了,这天大的好事,为什么就是有人阴阳怪气?
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是有人收了老登的50W。
你们大可以看看,当今世上,凡生育率排名较低者,哪个不是国中赢家?
大韩民国:万物起源,历史绵长,宇宙大爆炸的奇点。一个朝鲜半岛,便是半部人类历史,文化上,先进。
新加坡:短短五十年间,人均GDP暴涨二百余倍,纵然路飞开五档、悟空变超赛也不过如此,经济上,先进。
安道尔:撮尔小国,却是中国最大社交平台微信上一半人的居住地,不愧为世界最宜居国家。生活上,先进。
圣马力诺:圣马力诺是欧洲首个存续至今的共和国,而我们也拥有亚洲第一个存续至今的共和国。政治上,先进。
再看看表中其他国家,意大利被称为欧洲小中华,马尔他被誉为欧洲新加坡。
什么,你说乌克兰这种穷国怎么也上了?
乌克兰这种贫弱之国,也能和世界军事实力排名第二的俄罗斯打得难解难分,这不正说明了其军事层面的优越性吗?
反观那些排名末位的。
比如全球生育率最高的国家尼日尔,今日总统被扣押,政权被推翻,失败。
再比紧随其后的马里,这个名字你或许没听过,不过你看下他亲戚索马里混得怎么样你就知道了,失败中的失败。
再比如乌干达,吃人狂魔阿明的故乡,数十万国民惨遭屠杀,屑中之屑,这国家能好吗?
经过这一番鲜明的对比,想必大家已经能够意识到,凡登此榜者,皆为国中龙凤。
犹如小说中的兵器谱、英雄榜一般,汇集了各个层面的强者。
生育率高,则国恒弱。
生育率低,则国恒强。
而中国,目前就处在战力暴涨、急速赶超的阶段,马上突破生育率1.0的大关,进入超蓝阶段。
这还是去年的数据,今年结束,中国就当凌驾于安道尔和圣马力诺二位强者之上,与新加坡并驾齐驱,窥视着韩国的宝座。
最多三年时间,我们便能问鼎第一,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生活各方面都遥遥领先,其余国家拍马不及。
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生育率降幅有点大,有些人不懂得上面的深谋远虑,就借着这个诽谤朝廷,是时候以正视听了。
编辑于 2023-08-12 21:56・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余说不说谎 - 1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lu luce - 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IT网站设计 - 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人间不值得 - 8 个点赞 👍
还是想办法解决全球最高之一的青年失业率吧,特别是每年毕业的千万大学无业生。都快活不下去了,谁还关心有没有人生孩子。生孩子就有工作有饭吃了吗?
发布于 2023-08-11 23:59・IP 属地广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岁月此刻 - 7 个点赞 👍
很多人说因为教育、房子、医疗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所以不婚不育、少生不生。同时工作不稳定,私企压榨严重。
房子、教育、医疗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来 某央企员工因为996,痛失二胎,被当做榜样宣传 以上现象普遍存在,总结就是生育率低因为社会保障不足。
然而下面这个上万赞的高赞回答
体制内女性不结婚是因为国家给了稳定的保障 体制内有保障,不婚不育也能过得好 考公考编为了有保障,才能不婚不育 一方面:被房价、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想生不敢生。
另一方面:有钱有房有保障的人,享受人生,不婚不育,少生不生。
大家都不婚不育,少生不生。自然导致了生育率极低了。
所以既然独生子女政策医师公体制内严格执行,
那么二胎政策也应该体制内严格执行效果才好。例如不婚不育辞退,只生一个没编制(合同工待遇),生二胎有编制,但不生三胎不升职加薪。
再比如二胎问题,很多人认为大多数人想生不敢生,事实真是如此吗?我发起了个投票。
独生子女二胎意愿调查 63.3%的独生子女即使送500万也不生二胎
75.9%的独生子女即使送100万也不生二胎所以,对于独生子女来说,主要并不是想生不敢生二胎的问题,而是根本不想生,甚至给钱也不生。
上海非独生子女二胎意愿远高于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普遍自我感觉良好,不生二胎 独生子女思维惯性习以为常,自我感觉良好不生二胎,导致此图情景 大多数独生子女亲情非常淡泊,养老指望养老金 目前支持生育的政策,包括三种主要类型,
第一种是经济支持,例如育儿补贴,购房优惠,
第二种是劳务支持,比如托育托幼机构的建设,
第三种是时间支持,比如育儿假、产假等。所以要想提高生育率,必须搬走住房、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同时减少内卷性或攀比性育儿消费,兴建足够多的平价托儿机构,幼儿园小学上下学与父母上下班时间同步,禁止企业996让家长有时间陪娃。让想生而不敢生的穷人敢生。
但如果人们本身普遍都并不想生育,通过各种生育支持政策,创造各种条件来提高生育水平的效果是有限的。需要采取各种方法,逐步改变生育观念,通过萝卜加大棒,让不想生的医师公富二代房二代们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生。
编辑于 2023-08-12 08:58・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韩灭郑 - 6 个点赞 👍
无所谓,国家都不在乎,大家伙一个平头老百姓,急也没用,没见现在到处是想尽办法促消费,甚至出台消费二十条,鼓励房地产嘛。
真要关心生育率,会没有全国性的政策?让地方自行其是?而且地方是敷衍一般的补贴三胎,生育率低不是应该补贴一胎?或者让更多人能结的起婚?买得起房?前几天看了个新闻,关于李健的丁克原因。人家李健可是明星,但仍然选择不生孩子,他是这么说的:
划重点:不想让孩子一出生,就将自己吃过的苦再重新走一遍。
我其实也和现实生活中很多小伙伴讨论过,认为此生值得的人很少很少,而认为自己活在人间地狱、但是又因为生物本能怕死的占绝大多数。这样想的人,涵盖了各个阶层,有钱的没钱的都有。总之,当下环境人们的主观幸福度偏低。
一个人如果连活着都不认为是什么好事,那自然更不愿意去繁衍,让孩子吃苦受罪。那为什么人们的主观幸福度如此之低呢?
下面再来看一组数据。。
全国的妇产医院共有3032家,其中省级26家,地级市377家,县区级2554家。这还不算一些民营的妇产医院。
如果出生数少于800万,即使按最高额的800万来分配,800万÷365天÷3023家=7。
也就是说每家医院每天只能分配到7个新生儿。
偌大的医院每天只有7个新生儿。这意味着靠生产环节到培育婴儿,养活了一大批人的产业,五年内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关门大吉。紧随其后的是绝大多数的婴育产业都会吃紧,从早教到幼儿园,再到教育链的小学初高中,甚至大学。
在未来五年内将会呈现一个什么样子的状态呢?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一下。
说了出生,再说身故。按照50、60年代的人数来算,如今中国平均寿命为78.2岁,中国未来两年的死亡人数约莫会触及1600万,5年之后会突破2000万。如果没有更多变化因素的话,那么30年后全国人口数量会降至5.7亿。
还有,今年520婚姻登记的数量又惊呆了所有人。
因为在以往,每年的520都会出现一个登记高潮;
全国各地的民政局都会在这天安排大量的工作人员加班,这是一个惯例。
而今年的520则是这样的:
江苏,11156,暴跌25.6%
广东,12450,暴跌40%,接近腰斩
四川,16000,暴跌36%
福建,6270,暴跌38%
贵州,6873,暴跌53%,直接腰斩
湖北,9455,暴跌46.6%,接近腰斩
湖南,4576,暴跌74%,接近退市
多数民政局甚至出现了提前下班的尴尬局面。。
原本不少专家认为,经过了3年的疫情,
今年的婚姻人数照理会出现一个井喷式的反弹。
但另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比起足不出户的去年,今年的登记数量平均下降了30%,
很多民政局甚至出现了提前下班的尴尬场面。
如果按结婚人数来推断,2024的新生儿不会高于650万。
那么如果人口跌破700万的话,意味着我国将会正式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生育衰退国。
其实如果中国人不再固守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旧时代理念, 对整个民族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超低生育率的韩国有一个共同的观念:认为“他们的国家不是什么好地方,将孩子带来这里没必要”, 我认为韩国人是清醒的和有自知之明的,。
如果有人用结婚生育来要挟你、拿捏你,虽然你无法反抗,但你也可以选择不合作 。口罩三年把整个社会的遮羞布都给扯下来了,现在的工作太难找+工作环境太糟糕了。
但凡能找到个双休、每天八小时不加班、公司氛围正常不pua员工、严格遵守劳动法、绝不拖欠工资的工作,哪怕月薪只有5k左右,相信也没几个人会选择当家里蹲。就仅仅是这样的工作,很多有路子的人削尖了脑袋也进不去。其实年轻人不是有多么厌恶劳动本身,而是厌恶恶劣的职场环境,厌恶界限划定不清晰的工作职责,厌恶加班打乱自己的生活,厌恶各种本不必要的刁难,厌恶付出的精力和收益完全不匹配。
年轻人的要求高吗?不过就是“正常劳动,好好生活”而已。
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是在无数竞争中卷大的,小考,中考,高考,考研,找工作。每个阶段都受过好多好多的罪。当时父母和老师都告诉我们,“需吃苦中苦,方成人上人”。大家都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在那些熬夜学习、毫无自由可言的岁月里撑过来的。
但是不仅没成人上人,甚至连普通人都当不了。吃了那么多苦,最后甚至难以找到个“双休、每天八小时不加班、公司氛围正常不pua员工、严格遵守劳动法、绝不拖欠工资的工作,月薪只有5k左右”的正常工作。
下辈子你还愿意转世成人吗?
最后还给你们说个鬼故事。
2022年出生956万,到2052年。这批人成为了交社保的主力。
2052年,如果退休年龄不变,正是1992年出生的人开始领退休金的时候。
这批人有2113万。
956万养2113万,想想就刺激。
夜深了,如果有缘看到的就点个赞吧,也欢迎大家收看收看我这些年总结下来的一些经验,相信一定对你有帮助~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江湖生存指南】,免费分享给你《升职加薪108招》,《江湖潜规则》,《人性哲学》,《我看送礼:流传千年的财富密码》【私人号:YV8199】,添加即送
点赞一定让你今年暴富,关注我,带你看透这个操蛋的世界~
发布于 2023-08-12 15:14・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江湖扫地僧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ENTER - 4 个点赞 👍
既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说是对当今全球时局的准确概括,那我想请问,中国是不是这个变局中的一个角色呢?如果是的话,百年大疫,华北百年一遇大洪水,全国人口多年来首次大幅度负增长都已经发生,是不是都表明各种“百年不遇”的局面已经开始纷纷出现了?那么有什么理由觉得经济不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顽强”之后,终于出现一次百年级别的崩溃?我是觉得这种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大。生育率问题极降,一定意义上可以当作对这个问题看法的一种无声的投票。
发布于 2023-08-12 14:36・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老月牙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狐小萌 - 4 个点赞 👍
照这种加速度马上就要超越韩国,成世界第一了。
此外,对于登子恶意中伤诋毁我们高质量人口发展前景的不良言论,本人强烈愤怒并已举报!
编辑于 2023-08-13 10:44・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晟晟 - 3 个点赞 👍
不重要。
虽不想生,但国人的幸福指数最高,每个人都在过好自己的生活。
根据知名民调机构益普索发布的《2023全球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国家中,幸福感指数排名前五的国家是中国(91%)、沙特阿拉伯(86%)、荷兰(85%)、印度(84%)、巴西(83%)。
发布于 2023-08-12 02:08・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横斜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喵喵大叔 - 3 个点赞 👍
一日不工作,一日不得食的社会,人们肯定会勤劳的工作。
但是,养育孩子不但需要钱,也需要时间。
时间拿来养孩子就没法拿来挣钱的全职妈妈,社会认知是骂她寄生虫和懒汉。
“谁生的孩子该谁养”,这话很正确。
“老人没义务带孙子”这话也很正确。
“女人也是人,自己养活自己是应该的”,这话也很正确。
“国家不养懒汉”,这个话也很正确。
但是,孩子没有成年人抚养没法长大,这是现实。
关键还是认知:“因为生孩子养孩子暂时脱离工作挣钱”是给社会添负担还是做贡献,先定好调吧。
编辑于 2023-08-12 17:19・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坚持乐观吧 - 3 个点赞 👍
之前看过一个数据,“得益于”贫瘠的性教育,契丹每年流掉的孩子数量是非常大的,数以百万计,肚子里有过小天使的女生可不少见。
将来在这方面彻底严控(之前就开始收紧非医学原因堕胎了),还是能稍稍撑一下人口盘子,只是这样出生的孩子有很大概率在青少年时期就变成无敌之人,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不过嘛,十几年之后的事谁会在乎呢,先把这一波生育率拉上去才是王道啊~
发布于 2023-08-12 22:01・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赫利俄斯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灵活生存者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苏含章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仓南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