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6个

如何看待中国成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啊这
29个点赞 👍

高亮回复说未来可能一年减少1000万,这其实有点保守。5~6年,等中国第一波婴儿潮出生的人进入死亡周期,中国每年减少的人口至少超过1100万;20年后,等中国第二波婴儿潮出生的人进入死亡周期,我们每年减少的人口至少超过1600万,30年后我们的人口差不多就剩10亿。

中国的三次“婴儿潮”

第一次:1949~1958年,10年共出生2.06亿人,平均每年出生2066万;
第二次:1962~1975年,14年共出生3.58亿人,平均每年2560万;
第三次:1981~1997年,17年时间共出生3.7亿人,平均每年2200万。

出生人口持续走低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我们的生育率和出生人口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会持续下跌。

一方面因为中国最后一个婴儿潮(81~97年)出生的人正逐步退出生育人群,我们的生育人群总数逐年走低;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房价相对普通人的收入来说,真的太高了。80后和90后买房,几乎榨干了两三代人的积蓄。现在00后买房父母都已经有心无力,就更别提10后和20后了。

现在养个小孩,没一两百万绝对下不来,这还不包括买学区房的钱。可花了一两百万的结果又是什么呢?一个996的员工?一个年轻的房奴?一个35岁的失业者?何苦啊。当下除了那些家庭条件特别好的,或者对于子女毫无规划的,可能还愿意生,其他的生育意愿都很低。甚至很多人连婚都不想结,或者想结也结不了,买不起房嘛。房地产对我们GDP总量的贡献很大,但对普通人生活的负面影响却更大。

房价收入比和生育率一向成反比,房价收入比越高,生育率就越低。既想保房价,还想让生育率止跌甚至回升,这是不可能的。只要房价继续坚挺,生育率和出生人口就难挽回颓势。

开放二胎和三胎对出生人口的回暖作用有限

中国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

1963年:2934万

2010年~2022年的出生人口

2010年:1588万
2011年:1600万(2011年,全面实施双独生子女生可生二孩的政策)
2012年:1635万
2013年:1640万(2013年,全面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二孩的政策)
2014年:1687万
2015年:1655万
2016年:1786万(2016年1月,全面开放二孩)
2017年:1723万
2018年:1523万
2019年:1465万
2020年:1200万
2021年:1062万(2021年1月,全面开放三胎)
2022年:956万

从2011年开始,二胎政策让中国的出生人口有过三次短暂的小幅回升,不过这波二胎的余力早就释放完毕。从2018年开始,中国的出生人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骤降。2021年试图用开放三胎来扭转这种人口颓势,但没啥效果。原因很简单,大部分家庭根本养不起三个娃,养得起三个娃的家庭占生育人群的比例又太低。

“低生育率”和“超级老龄化社会”都属于"富贵病",一般发达国家才会得,但我们显然是个例外。

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一般都在3以上,也有少数5~6的国家。我们2022年的生育率已经跌到1.07左右,不但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准的2.5。就是和生育率长期低迷的发达国家比,我们也是倒数,一直被诟病生育率低的日本都有1.36。而且我们的生育率还处在下降趋势中,未来很可能会跌破1.0。

现在我们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接近15%,已经是“深度老龄化社会”;7~9年后,这个数字将会超过20%,届时我们将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20年后,65岁以上的老人占比会超过30%。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

1949年:1950万(中国进入第一个婴儿潮)
1950年:2040万
1951年:2128万
1952年:2127万
1953年:2175万
1954年:2288万
1955年:1964万
1956年:1961万
1957年:2138万
1958年:1889万(中国第一个婴儿潮结束)
【1949~1958年是中国第一个婴儿潮,10年共有2.06亿个小孩出生,平均每年2066万个】

1959年:1635万(三年困难时期)
1960年:1381万(三年困难时期)
1961年:1187万(三年困难时期)
【三年困难时期是中国出生人口的第一个低潮期,平均每年1400万】

1962年:2451万(中国进入第二个婴儿潮)
1963年:2934万
1964年:2721万
1965年:2679万
1966年:2554万(1966年1月,计生委成立,开始讨论和制定计划生育政策)
1967年:2543万
1968年:2731万
1969年:2690万
1970年:2710万
1971年:2551万(1971年,全国正式实施计划生育,但主要以宣传和劝导为主,不强制)
1972年:2550万
1973年:2447万
1974年:2226万
1975年:2102万(第二个婴儿潮结束)
【1962年~1975年是中国第二个婴儿潮,14年共有3.58亿个小孩出生,平均每年2560万个】

1976年:1849万
1977年:1783万
1978年:1733万(1978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开始采取强制措施)
1979年:1715万
1980年:1776万
【1976~1980,这是中国出生人口的第二个低潮期,5年共有8856万个小孩出生,平均每年1771万】

1981年:2064万(第二个婴儿潮出生的人开始进入生育周期,中国第三个婴儿潮开始)
1982年:2230万
1983年:2052万
1984年:2050万
1985年:2196万
1986年:2374万
1987年:2508万
1988年:2445万
1989年:2396万
1990年:2374万
1991年:2250万
1992年:2113万
1993年:2120万
1994年:2098万
1995年:2052万
1996年:2057万
1997年:2028万(第三个婴儿潮结束,1997年可能是中国出生人口最后一次达到2000万)
【1981~1997年是中国第三个婴儿潮,17年时间共有3.7亿个小孩出生,平均每年2200万个】

1998年:1934万
1999年:1827万
2000年:1765万
2001年:1696万
2002年:1641万
2003年:1594万
2004年:1588万
2005年:1612万
2006年:1581万
【1998~2006,这9年是中国出生人口第三个低潮期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出生人口的下降没有采取任何措施。9年时间共有1.5238亿个小孩出生,平均每年1693万】

2007年:1591万(2007年,计划生育不再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执行)
2008年:1604万
2009年:1587万
2010年:1588万
2011年:1600万(2011年,全面实施双独生子女生可生二孩的政策)
2012年:1635万
2013年:1640万(2013年,全面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二孩的政策)
2014年:1687万
2015年:1655万
2016年:1786万(2016年1月,全面开放二孩,试图促成第四波婴儿潮,结果并没有)
2017年:1723万
2018年:1523万
2019年:1465万
2020年:1200万
2021年:1062万(2021年放开了三胎,这年也可能是中国出生人口最后一次达到1000万)
【2007~2021,这15年属于中国出生人口第三个低潮期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先是不再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来执行,然后是开放二胎,接着是三胎,试图通过解除生育限制的方式来促成第四个婴儿潮,不过未能如愿。这15年共有2.3346亿个小孩出生,平均每年1556万。】

2022年:956万
2023年:???
【从2022年开始,进入了中国出生人口第三个低潮期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最大的特征就是一系列生育优惠政策的出台。在解除生育限制的办法失效后,上面试图用生育优惠政策来止住出生人口下跌的趋势,未来几年肯定还会出台不少的生育政策。至于效果,至少2022年和2023年还没看出什么效果。】

看了历年出生人口的数据,大家能猜出未来几十年什么行业最有发展前景,什么职业最没有发展前景吗?

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殡葬行业、养老机构。

最没有发展前景的职业:幼师、产房护士、母婴行业从业者等。

如果未来有大量的殡葬公司和养老机构上市,大家千万别惊讶。

这几年殡葬业的从业人员蹭蹭往上飞涨,据业内人士说,现在殡葬相关的技术院校出来的毕业生都特别好找工作,几乎没有待业的。

老龄社会

很多事都是过犹不及。人口减少是不是坏事可以讨论,但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口下降和老龄化到来的速度过快,那绝对是坏事。

中国2022年的出生人口是956万,死亡人口是1041万,净增人口为负85万,也就是减少了85万。

中国的平均生育年龄是29岁,所以2014年~2022年出生的小孩,他们的父辈应该主要是85年~93年出生的人。85~93这9年有2.0776亿个小孩出生,平均每年2300万个。两亿的生育人群,在全面开放二胎和三胎的情况下,9年生了1.1亿个小孩,平均每年1200万。这和之前的水平比是最低的,甚至不如“三年困难时期”,但却注定是未来无法企及的高度。因为未来的生育人群要比之前少得多,而且越往后越少。

老龄化走势预测图

有人说:生育率低、出生人口少、人口负增长都不是问题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计生还没取消,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上面没数,是不可能继续实施计生政策的。继续实行,证明人口问题全在掌控中。

真是如此吗?

2007年开始,计划生育就不再是我们的基本国策;2011年放开二胎;2021年放开三胎。请问那些认为不用担心的人,放开三胎和全面放开有多大区别?现如今有几个家庭会生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小孩?有几个家庭养得起四个以上的小孩?只要你具备健全常识,就明白放开三胎和取消计生其实没多大区别。这样的背景下出生人口还在大幅下降,却说没任何问题,你怕不是活在梦里。至于为何不直接取消,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应该都能明白其中缘由。当下的问题是生育人群越来越少,生育成本越来越高,生育意愿越来越低。

还有人说:人口少了,人均资源就多了,工作就好找了,工资也高了,我们就富了

真是如此吗?

美国的人均GDP超过7万多美刀,而瑞典是6万美刀。3.4亿人口的美国,科技和经济都比1000万人口的瑞典强,显然人口数量并没有影响美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这和很多人持有的“人口多会拖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观点并不相符。当然了,肯定有人会说,美国虽然人口多,但他们人口密度比我们低,人均资源比我们高。那日本和德国的人口密度比我们高,人均资源比我们低,怎么没见他们科技和经济落后与我们?另外1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330多万,人口密度不到我们1/70,人均资源吊打我们的蒙古国,他们富有吗?他们的经济和科技发达吗?

欧洲面积和我们差不多大,人口将近8亿,这个人口规模不能算少了,但耽误他们的经济和科技发展了吗?除非你认为分裂的大陆更有利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否则科技和经济不够发达是不能用人口多来解释的。什么问题都让人口背锅,是很落后的观念。我们人均收入偏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商用科技不够发达。

想大概了解一个国家的商用科技水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观察这个国家的专利收入,也就是其他国家使用该国专利时所支付的费用。专利总收入越高,就说明该国的商用科技越发达。而人均专利收入则能说明高附加值产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人均专利收入越高,说明高附加值产业在该国经济所占的比重越高,这种国家的人均GDP往往就很高。反之,人均专利收入越低,低附加值产业占经济的比重就越高,这样的国家人均GDP往往就偏低。

100块的纯利润,90~95块被少数商用科技发达的国家赚走了,代工者累死累活只能赚剩下的5~10块钱,这就是发达国家富有,我们卷的原因。当然了,以上的讨论范围并不包括石油国家和以金融为主的地区。

下图是2022年全球九个专利收入最高的国家

美国、德国、日本、瑞士、英国、荷兰,这几个国家的专利收入高,是因为他们国家商用科技足够发达,而爱尔兰和新加坡的人均专利收入高,一方面是他们的商用科技水平确实不错,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招商引资做的好,吸引了很多科技企业把总部设在他们国家,这些科技公司的专利收入也算在了他们头上。

下图是具体的专利收入

在2022年的专利收入榜上,我们排世界第八,总量和第一名的美国差了将近10倍;我们14亿人,美国差不多3.4亿人,所以美国的人均专利收入大概是我们的40倍,这也就意味着高附加值产业占我们的经济比重还比较低,我们还是以低附加值的产业为主,这就是我们普通老百姓工资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

我们的经济主要靠固投(比如基建)、房地产、制造业。我们制造业早期靠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价格优势参与竞争,现在则靠完整的产业链和较为廉价的劳动力带来的价格优势参与竞争。不管是哪一种,核心都是人口红利。如果没了人口红利,没了足够多的年轻人,我们拿什么去支撑制造业?没了强大的制造业,我们要如何保持经济活力?难道要一直搞基建?一直搞房地产?严重的老龄化会导致制造业萎缩和经济下滑,进而导致大量公司破产或者大量裁员,公司和工作岗位都会大幅减少。所以工作并不会因为人口减少而变得好找,工资自然也不会增加,该卷还得卷。核心的商用技术上不去,却幻想通过减少人口来实现高工资,这不是白日做梦是什么?

未来我们的经济要保持竞争力,要么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产业升级(比如芯片弯道超车成功),成为商用科技的超级强国,完成从低附加值产业往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变;要么就是继续保住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继续靠人口红利来发展经济。可是人口红利属于年轻社会,老龄社会是缺少人口红利的。

一方面我们商用科技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速度不够快,我们的经济还严重依赖中低端制造业;另一方面我们的老龄化速度却在不断加快,我们的人口红利在快速消失。这就是为什么会放开二胎和三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专家呼吁多生小孩的原因。

中国的三次“婴儿潮”

1949~1958年,10年共出生2.06亿人,平均每年出生2066万;
1962~1975年,14年共出生3.58亿人,平均每年2560万;
1981~1997年,17年时间共出生3.7亿人,平均每年2200万。

中国人目前的预期寿命是78岁,所以最近两三年死亡的人口大部分应该是1946年左右出生的。而40年代是中国近七八十年出生人口最少的年代,这种情况下我们去年的死亡人口都超过了1000万。再过几年,等第一波婴儿潮出生的人逐渐进入死亡周期,我们的年死亡人口可能会攀升到1800万,甚至2000万。再过十六七年,等第二波婴儿潮出生的人进入死亡周期,中国的年死亡人口很可能会超过2200万,甚至2500万,而随着81~97年中国第三波婴儿潮出生的人逐渐退出生育人群,我们的出生人口会越来越少。别说900万,两三年后能不能保住750万,5年后能不能保住700万,20年后能不能保住600万都很难说。

如果现在不采取有效措施,那么五六年后开始,我们的出生人口最多也就年700万,而死亡人口会在1800万~2000万之间,每年人口负增长1100万~1300万;20年后,我们的年出生人口最多600万,死亡人口会在2200万~2500万之间,每年人口负增长1600万~1900万。按相对乐观的估计,30年后中国的人口也只有10亿,而且是老龄化非常严重的10亿人,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很可能会到35%~38%。

一个常年人均GDP能稳居全球前30的国家,进入到“超级老龄社会”,也许真的没那么可怕。但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完成产业升级,人均GDP还比较低时老龄人口比例就超过20%,甚至30%,那问题绝对小不了。这就好比一个家财万贯的人和一个工薪阶层的人分别进入老年后的生活境况,前者叫“先富后老”,后者叫"未富先老”。以我们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的速度,这种“未富先老”的局面可能在7~9年就会到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老龄化的程度会越来越深。全世界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基本都是先成为发达国家,取得技术和经济上的优势后再进入,我们显然会成为那个例外。

我们以前的出生人口,最多的年份超过了2900万,而现在却只有900多万,以后可能会降到五六百万。这么大的世代人口差,会带来诸多问题。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未来的年轻人要养活几倍于他们的老人。70年以后出生的人,都要做好自己退休后社会养不起你的准备,尤其是80后和90后。大家可以想象下三十后,世代之间会不会因为养老而产生巨大矛盾,会不会有年轻人骂80后和90后是什么不死的?

日本和西方国家的的老龄化是逐渐到来的,再加上他们掌握了先进的商用科技,主要从事的是高附加值的产业,人口老龄化对他们的社会和经济冲击没那么剧烈,算是实现了人口的软着陆。而我们从年轻社会到老龄化社会的转变速度明显比他们快。现在我们的老龄人口已经接近15%,很快就会达到20%,20年后可能会达到30%。我们的经济已经因为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出现了动力不足的情况,越往后,这种情况会越严重。危机摆在眼前,有些人却浑然不知,甚至还幻想着人口减少后工资待遇的提高。不过话说回来,能一直活在梦里,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希望你们的梦能一直做下去吧。。

编辑于 2023-08-13 10:53・IP 属地四川
桃竹村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