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河北学生不能享受到优越的经济生活,却经历着更艰辛的教育,这公平吗?
- 219 个点赞 👍
关于河北教育的问题,真得是回答过很多次了。
之前也说过一个结论,那就是河北省高考上面之所以难,很大一部分是自己作的。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80/90年代的河北高中,在不少地方真得是散养式的教学。
我曾经问过一些当时上高中的人,不少人也都说过,当年上高中,真得没那么累,有的高中下午上了两节课可能就没课了,不少聚在一起就开始玩闹起来了。
当然,最终的结果就是高考成绩也不会太理想。
河北省当年的录取分数线也没那么高。
可以参考下这篇论文。
河北省真正开始高考难,完全是因为从90年代开始,衡水中学模式开始兴起。
衡水中学最开始是在学校内部内卷,再之后扩展到整个衡水地区。
等到了2000年以后,衡水中学模式开始向河北省所有辖区不断掐尖。
21世纪的前十年,也就奠定了河北高考难的局面。
这个问题问的一塌糊涂,把经济和教育挂钩。
实际上,高考这件事情和经济和教育都没有关系。
什么叫做经济和教育有关,这个问题要放在大学去问,高考这个问题,不适合把经济与教育挂钩。
因为高考,本质上是部属高校资源对各省的一个分配,以及省属高校资源能有多大的能力。
河北省的部属高校名额在30多个省份里面属于前列的,除了山东、广东、河南、四川和江苏几个省份外,河北省获得的部属高校名额应该是排在第六位左右的。
省属高校上,河北省就那么多省属高校名额,这个基本上都是确定了的。
河北农大对河北考生的扩招已经多的不能再多了,每年都稳定在了8000多个名额。
河北大学对河北考生稳定在了5000多个名额。
河北工大与河北师大基本上也都在4000多个名额上了。
省属高校名额基本上都确定了的。
这些数据就表明,河北能从985级别的部属高校拿到的名额,大概率也就7000左右。
大学名额确定的情况下,高中再怎么卷也没用。
因为给你的就那么多,卷来卷去也不会多几个名额。
河北教育,完全就是大学不投钱,高中不管制。
正常的省份,高中都是限制跨县招生的。
如果说河北省县太多,那么完全可以限制在不允许跨市招生上。
但是目前衡水中学和衡水二中的模式,套了层民办学校的模式,掐尖已经不是从高中开始了,初中掐尖就十分兴盛了。
这么搞,只是自我感动。
因为最后985高校给的名额,还是那么多。
河北省高校也没那么多的地方,也没那么多的师资。
河北农大这样的高校每年拿着低的不可思议的资金,利用着不大的校园面积,承担着8000多个河北考生的大学教育,他再被加上几千名额。
问题来了,学生住哪去?老师够吗?学校有那么大的面积吗?
教育内卷,本身应该卷的是本省财力对大学尤其是优质大学的支持。
河北省的教育内卷,卷的是中学教育,这根本就不正常啊。
这跟经济生活无关。
这跟决策有关。
如果真能壮士断腕,强制跨县招生或者跨市招生,严厉打击一切中学教育内卷。
最终的结果就是,985高校该给多少名额还是多少名额,省属高校该给多少名额依旧是多少名额。
高校层面根本不会变,但是中学肯定就不会那么内卷了。
======
最近评论的那些人脑子是读不懂这些东西吗?
还有人问我说学生怎么办?
能怎么办?亖了就全都解脱了,你能接受吗?
你接受不了亖了就不用面对所有事了,你就好好在这个规则里面待着吧,因为你也没有本事联合起来上街对抗,没有本事去北京集体反应这些事情,你指望谁给你解决这些事情。
还有那些说河北不能越权去合并华北电力的,那就别合并。
人家别的省份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能合并,你们河北合并不了。
我都说了啊,抱怨个什么劲,天天说河北苦,说河北没92.
你自己的省份不争气,你怪谁。
你自己的学生没勇气,你又怪谁。
你直接说你从上到下又怂又弱还特别爱抱怨就得了。
说了半天都是这些言论,没有985,告诉你原因了,你说不可能,华电是部属,河北合并不了。
说了华电为什么给河北名额少了,你说华电占着河北的地,人家那是河北的地啊,那是保定的地,要不是保定属于河北,你河北和人家华电有什么关系?给你名额少也说了啊,人家是部属高校。
说了卷也没用,你非得说不卷不行。
现在的结果不就是这个吗?你想说你惨,你懦弱,你卑微,你被忽视。
那我说这些都是活该,你自己该做的事不做,结果就是这个。
那些说和河北学生有什么关系的?
这写的文章就是告诉你河北高校和高中为什么是这样的。
让你了解,不是让你改变。
你也改变不了。
河北高校和高中是石家庄与衡水共同联合打造的地狱模式。
石家庄拿到了河北高校的支持,衡水拿到了河北高中跨区录取的免死金牌。
这两样东西就注定了河北高考会很难,但是最终还上不了好学校。
因为河北省的高考是从衡水的高中跳入石家庄的高校的。
你也别讲什么衡水的高中是去外省92高校的,外省92给河北的名额不会多,任何省的92都是优先本省的。
河北当年没支持保定高校合并,就注定了河北985录取率会很低。
但是河北有河北工大,保证了211录取率不会特别低。
这就是当年高校合并导致的结果。
不把这件事明白,所有的讨论都没意义。
编辑于 2023-12-21 22:48・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荀晓 - 118 个点赞 👍
两个方面。
一方面,河北没有好大学。建国后按大区调整院系,把河北凤毛麟角的好大学如唐山交大,分拆调整给华北大区的其他学校(主要在京津),集中力量办大事。
可第二次院系调整,招生按省级行政区来,大学不搬回去,相当于从河北抢了大学给京津用,使得本不富裕的河北雪上加霜。
但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高考的公平仅限于本省,类似看电影,北京天津是IMAX豪华影院躺着看,汉地十八省不管2D3D,椅子好坏,都是坐着,大家都有观后感写。
二十年前,衡中抢了前排,站着看,电影院没管。为了写观后感,河北学生必须跟着站起来,身心被严重摧残。
三十年前风靡全国的“黄冈模式”没敌过市场经济,名师被武汉名校挖走衰败,为什么衡水可以击败石家庄保定唐山呢?
因为衡水模式不是教育理念,以手写印刷体为代表的“工业化卷”只是皮毛,高中,谁不卷?
关键在于生源。
经验丰富的老师都自嘲“教书遇人”,有些人就是放养也能上清北,名校的牛逼程度取决于掐尖数量,学渣抱团谁也没辙。
为了教育公平,绝大多数省份严禁跨区招生,给名校开个小口招一批尖子,维护体面。跨区招生管理最严的江苏,县中都能出状元。
话说回来,真让名校满天下挖尖子,政策不允许,他也没钱。
唯独河北不同,衡水模式的本质是商业模式:
首先,重金挖全省好学生,06年衡中去我校挖尖,一给就是两万块。如云的高手保证了衡中喜报,当年衡中几乎不带尖子生走竞赛,就为了拼高考出状元。
然后,羊毛出在羊身上,衡水模式的重点是,公办学校套民办皮,对大量普通学生课以高额收费。我老家有个堂侄,小升初是本县百名左右,去年想去衡水读初中,开口就是十万块。
最后,衡中、衡二教育集团还遍地开花,在河北各地市开分校,不想背井离乡去衡水,在家就能上衡中!
当然,得掏钱。
算下来呢,衡水模式就是赚了河北家长的钱,苦了河北学生的课,跟学而思们没有区别。
当然,高中必须卷,你不卷他卷,你就输了。
可是,能不能大家卷的有点限度?
这时候,就需要教育厅出手了。挣不来大学,还整不了中学吗?
其实,河北省教育厅也一直看衡中不顺眼——钱是衡中、衡二们赚了,骂名是省厅背。
都是狐狸别玩聊斋,衡中校长没给儿子弄到北京户口,也没舍得让他受罪,跑到西藏高考了。
诛心而论,省厅人的孩子,如果没能力去京津,当然想就近在石家庄二中上学。你衡中这么抢录取名额,合适吗?
但衡水地区经济差,教育产业也是衡水的重要产业,那么多孩子背井离乡来衡水上初中高中,多高的GDP啊,省厅根本干不过市政府。
直到近年,借着国家搞死教培、整顿教育的东风,省厅终于出手,打蛇打七寸,摁死了“衡水模式”的根本——民皮官办,跨区招生。
(七)全面规范学校招生行为。严禁普通高中以任何形式提前组织招生、免试招生、超计划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严禁普通高中之间借对方名义混合招生、招生后违规办理转学;严禁公办普通高中参与举办的民办普通高中以公办普通高中名义招揽生源;严禁公办普通高中以“帮扶”“集团办学”“联合办学”等名义参与民办普通高中招生;严禁普通高中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结果作为招生依据;严禁普通高中以高额物质奖励、免收学费、虚假宣传等方式争抢生源;严禁普通高中招收已被中等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招收借读生、人籍分离、空挂学籍;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考“状元”和升学率。
这套组合拳下来,衡中或许依然会是优秀高中,但衡中模式,破灭在即。
河北的学生,就好比二十年前的山东学生,即将迎来正常的中学生活。
老家有个高级教师欢欣鼓舞,在个人公众号发长文庆祝,被衡中告了,差点跨市。
学是孩子的天职,但学习,没必要那么苦行僧。
隔壁河南做了榜样,毛厅长要求放满国庆,严查教室监控,河南高中生享受了完整假期。
在可以遇见的将来,虽然河北学生上好大学还是困难,但,不至于像现在这么苦了。
编辑于 2023-12-26 21:07・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90 个点赞 👍
我上学的时候河北没有这么卷,还是很宽松的,我们那时候高中甚至每天有一个多小时可以踢球。
那时候京津冀关系是自然的,北京淘汰的产能给河北,河北轻重工业全开给北京做配套,邯钢张家口卷烟厂这种,以及邢台的宠物饲料,安平的钢丝网,都是如此。
真正卷起来就是因为搞环保,不许河北搞那些重工业,然后呢,河北的产业升级也失败了,就业机会少了,那就更卷。
所以别的回答里那套都怪衡水卷起来的言论,和前段时间涿州被淹怪自己是一样的,都是无视房间里的大象。
编辑于 2023-09-05 17:22・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6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战斗红猪阿特拉斯 - 23 个点赞 👍
我是衡水人。
我的评价是衡水模式纯纯的脑瘫,别的不说,那个人挨人的跑操我跑过好几年,结果是踩过很多人,也被踩过很多次。
举着纸条作秀似的背真的记住了吗,至少我没记住什么玩意。
因为衡水卷,导致其他市的偷偷往衡水跑,然后回去考试,甚至天津的都来,最后吃亏的还是没钱没关系搞这一套的普通人。
这模式除了让衡中每年掐尖收好学生还能收一大堆钱(收多少钱可以自己去查,我认为对普通家庭反正很多),对整个省毛用没有,招生是按省份给名额的录取是按省排名的。
倒霉的只是这些学生,河北的学生复读率我相信绝对是全国里面数一数二的,卷导致复读,复读又导致更卷,除了衡中赢了,河北其他人都在输。
发布于 2023-09-03 22:07・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孤烟 - 16 个点赞 👍
在“问题推荐”里看到,就大概写几句吧。
本地教育水平对高考分数的影响,大概分为两块,本地的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水平。
不管是部属大学还是省(市)属大学,一般都会倾向于在本省相对多招生。原因很好理解,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省市属高校经费直接来源于地方政府;部属高校,同样会有部分经费来源于地方政府,且地方政府在用地等方面的配合,对高校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而在高考招生中适当偏向本省,是高校对地方政府的重要的回馈方式。
省内好大学的数量,影响因素有很多。首先是历史原因,东北的经济数据在国内算不上领先,但历史上曾是国内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于是有不少重点大学;陕西、湖北等省份也有类似的现象。二是经济原因,建设好高校是需要花钱的,真金白银投下去,高校也是可以取得明显进步的,深圳算不得传统的教育高地,但这几年高等教育水平提升很快。当然,也有政策原因,本地高校的建设也是受到中央政策的巨大影响的。
中等教育水平,也是影响高考分数线的重要因素。如果本地中等教育水平不够好,学生考不出高分。那即使录取率很低,分数线一样不会很高。中等教育水平自然也是和经费投入相关的。但老实讲,搞完全的应试教育,需要的教育投入也没那么高。
所以,单从问题里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讲,河北省的经济水平足够建设还不错的高中(或者说,至少是能让学生考高分的高中),但不够建设高水平的大学(限制因素也不止经济)。要知道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花费远高于中学。这种情况下,高考的录取分数线自然就高了。
问这种现象是否公平,那自然是不公平。公平的角度讲,部属大学的录取资源应该全国均匀分配。但很遗憾,因为前面提到的原因,以及其他因素,这理想没什么可能实现。
问题描述里提到的西藏等地的录取分数低,根本原因是,西藏等地的社会发展水平还不足以支撑大范围的不错的中等教育水平,高考分数也就上不去了。但不能因此说西藏等地的高考就简单。你在河北接受中等教育,再去西藏考,自然是简单的。但如果一直在西藏接受教育,考到西藏相应的录取分数线,可就不见得简单了。
发布于 2023-08-01 10:50・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卷阿 - 1 个点赞 👍
不公平
要不你看看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哪个分低?你选一个?你认为山东省和河南省的经济比河北高很多么?你觉得山东省和河南省的考生觉得公平么?
对啊,北京的题简单,分数相对来说也不高,但是人家是首都,咱们比不了,人家就是趾高气昂的说,首都人高人一等。
高考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到现在也没改。明白了么?
发布于 2023-09-04 21:17・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玄觞永恒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黑质白章 - 1 个点赞 👍
这是个好问题,曾经我也不理解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河北的高中这么卷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了很多年,终于明白了。
最早河北的高中并不卷,为什么开始卷了?因为北京申奥成功了了。
这个理由说起来很荒唐,却很现实:因为北京申奥成功,所以城市基建飞速发展,也有了更大的容量吸收更多的市民。
众所周知,北京落户是有门槛的,但门槛不是关键。申奥成功以前,北京每年提供的新岗位、也就是新市民很少,大多数河北人知道,卷生卷死也进不到北京,所以并不会死命卷,就像磨盘上的驴,虽然眼前有胡萝卜,但是知道吃不到也不会死命拉。
申奥以后,变了。
这个胡萝卜,申一下脖子,考个好大学,就能够到了!可以因此改变人生!
所以,大家会为了它疯狂。
16年之前,是城市扩容,16-20,是移动互联网兴起,但20-现在及以后,以前的逻辑越来越行不通了。
预计到30年,河北的高中教育会脱离现在这个疯狂的阶段。
发布于 2023-09-12 09:02・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Answer42 - 0 个点赞 👍
公平。
题主年纪比较小,不知道当年石家庄一中校长是怎么被搞下去的。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压力,换来的是家长和学生的不信任。正巧当年衡水模式开始扩张,一中成绩一下子就被拉开了,校长直接下台。
石外初中素质教育搞得风生水起,连续多年是石家庄最好的初中。高中理论上也很靠近素质教育,至少很多课程安排和政策都往那边靠,模联社当时一年经费三万块。但有用吗?谁不知道石外高中大部分靠出国和报送,一两百个高考生学得也累死累活。说句难听的,43真的也有很多差生,就算累死累活学衡水,到最后也很多考不好的人。有的人轻轻松松在班里稳拿前三,有的人没日没夜学最后还是中游。再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我初中的时候班里数学最好的是温州人,班里综合第一是福建人,985后代的成绩也都很靠前,并且把这种优势延伸到了高中。我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但从统计学上来看有的人就是会比别人优秀。
如果你是河北北部的学生,城市经济不如石家庄发达,那依然有很多很多学生南下去石家庄二南的,这里高考成绩也不错。二中本部是竞赛起家,当年招生各种对某水各种冷嘲热讽。我不认为二中也像一些学校一样照搬衡水模式。二中至少是全国前二十,当年还有足球联赛,篮球队也很强,人家校服也有西服样式,跟43的中山装、衬衫、运动服一样,颇具发达地区的风格。你能说没有衡水就没有现在的二中吗?我只能说,没了衡水模式,大家依然自顾自发展得很好。
如果你是冀南某些县城里的中学,学的是衡水模式,但没有衡水的产出,那我也无话可说,衡水模式害人不浅。我不知道这里的学生有没有机会去二南那种地方。
唐山一中也搞过素质教育,而且搞得很好。我不了解,不太敢妄自评价。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河北的高中完全有能力也意识搞素质教育,然后呢?河北有很多老师都认同有脑子有逻辑的教育,然后呢?这些人推得动衡水模式吗?还不是都在看分数。
江浙自主命题的时候,QQ空间里还传过一些图。说什么河北考生全国一卷秒杀八省联军。结果人家江浙一考全国卷,很多人都说难度不如自主命题。对此题主又有何看法?
你觉得不公平,你可以看看北京。同一个城市有的学校本科率个位数,有的学校没高考就有进集训队,开始挑清北了。甚至有的学校考五百多分年级里名列前茅,同区几公里之外清北数量过百。那些学校觉得公平吗?离故宫几公里的学校上不了本科,那里的学生家住胡同没有厕所,每天街上熙熙攘攘,初中同学最后五五分流去中专,公平吗?你觉得高考不统一命题,但是竞赛是统一的卷子啊,你看看有几个河北的,又有几个江浙沪湘渝的?河北那几个还基本是衡中和石家庄二中的。
唐山和石家庄经济水平在山河四省(除山东半岛)实力并不差。学生素质和教育水平也相对较高。我只能说,有些市民们觉得是“贵族学校”里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确实会高于乡镇平均水平。同为河北人,这是否公平?
发布于 2023-07-30 14:01・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not Vesalius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认知突围 - 0 个点赞 👍
从这种残酷的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太多的问题了,北京天津考生水的不行,素质教育也没有实现
而河北考生经历的是什么?不是教育,是恶性考试训练灾难
没有衡水乡村中学,能好过许多,就是超级恶性竞争巅峰发起点没了,回落不少
解决的途径一个是北京天津,河北统一考区
增设分校,
达到比例录取率不离谱
再有就是大学分类改革,
发布于 2023-09-30 05:23・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负教化权力双残酷 - 0 个点赞 👍
公平么,不公平
可是,有什么办法改变么
也没有
除非润,但是我没润出去
所以,改变不能接受的
接受不能改变的
我改变不了,我就只能接受这一切
希望我孩子可以逃离吧
发布于 2023-12-11 22:40・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许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