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推荐”里看到,就大概写几句吧。
本地教育水平对高考分数的影响,大概分为两块,本地的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水平。
不管是部属大学还是省(市)属大学,一般都会倾向于在本省相对多招生。原因很好理解,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省市属高校经费直接来源于地方政府;部属高校,同样会有部分经费来源于地方政府,且地方政府在用地等方面的配合,对高校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而在高考招生中适当偏向本省,是高校对地方政府的重要的回馈方式。
省内好大学的数量,影响因素有很多。首先是历史原因,东北的经济数据在国内算不上领先,但历史上曾是国内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于是有不少重点大学;陕西、湖北等省份也有类似的现象。二是经济原因,建设好高校是需要花钱的,真金白银投下去,高校也是可以取得明显进步的,深圳算不得传统的教育高地,但这几年高等教育水平提升很快。当然,也有政策原因,本地高校的建设也是受到中央政策的巨大影响的。
中等教育水平,也是影响高考分数线的重要因素。如果本地中等教育水平不够好,学生考不出高分。那即使录取率很低,分数线一样不会很高。中等教育水平自然也是和经费投入相关的。但老实讲,搞完全的应试教育,需要的教育投入也没那么高。
所以,单从问题里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讲,河北省的经济水平足够建设还不错的高中(或者说,至少是能让学生考高分的高中),但不够建设高水平的大学(限制因素也不止经济)。要知道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花费远高于中学。这种情况下,高考的录取分数线自然就高了。
问这种现象是否公平,那自然是不公平。公平的角度讲,部属大学的录取资源应该全国均匀分配。但很遗憾,因为前面提到的原因,以及其他因素,这理想没什么可能实现。
问题描述里提到的西藏等地的录取分数低,根本原因是,西藏等地的社会发展水平还不足以支撑大范围的不错的中等教育水平,高考分数也就上不去了。但不能因此说西藏等地的高考就简单。你在河北接受中等教育,再去西藏考,自然是简单的。但如果一直在西藏接受教育,考到西藏相应的录取分数线,可就不见得简单了。